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兩步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1、讓孩子學會自己看圖收集數學信息,讀懂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會根據圖畫內容,提出數學問題。
2、會通過收集到的數學信息進行列式計算。
一、復習導入。
因為孩子們已將學過6和7的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基本一致僅僅是數字上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先用兩個看圖列式計算的題目引出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由簡單到復雜。第一題要求孩子們進行加法列式計算,第二題是減法列式計算。并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語言將圖畫中的內容表達出來(圖畫的意思是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用加法或者減法)
反思:大多數孩子能正確劣勢計算并根據簡單的圖示表達其中的內容,如根據大括號的位置來判斷加減法。
二、新知識講授。
課前分析:新知識講授這一塊難度足最大的是將原來看圖列式計算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結合變成了文字,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能明顯的從圖中數出來。重點是教會孩子讀懂題目的意思,自己找準要解決的問題。
1、小鹿圖
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鹿?跑走了幾只?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天鵝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蘑菇圖
請同學們自己挖掘題目中的信息,列出來,并根據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三、新知識的應用練習
練習十二中1、3題重點練習孩子的看圖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1、課堂內容安排邏輯性不是很強,好多孩子剛開始興趣很濃,課堂進行到一半便開始有些聽不明白。
2、孩子們習慣于直接列式計算,對于口頭表達出圖片內容語言組織不是很充分,導致不敢開口,一部分孩子不明白什么叫做問題。
3、課堂趣味性不足,孩子的興趣不足以支撐整節課的聽講學習。
數學兩步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很榮幸在開學的第一天就能夠得到周老師來學校指導的機會,從一個站在講臺就緊張的我,到今天能夠很自信的站在這個“舞臺”上,是與周老師的細心指導分不開的。因此我更加珍惜周老師來聽課的機會,努力讓自己充分的展示課堂教學,希望能夠得到周老師更多的指導。
《解決問題》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就沒能大膽的嘗試放手,嘗試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開放程度不夠,挖掘教材不深。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深刻,在課后的小測驗中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部分學生將分步列式與綜合算式看成是兩種方法,這點還是要多強調。課后周老師為我們講解并詳細分析了關于這部份的內容。解決問題是貫穿整個教材的,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在學習和應用的內容,是要訓練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訓練學生善于把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解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有哪些數據、意義和連帶關系。訓練學生做到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通過周老師的又一次悉心指導,我受益匪淺,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學習,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相信我會通過我的努力得到豐收的果實。
數學兩步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本節課是利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兩個積的和、差問題”,針對這節課的內容,我利用上一節課所打下的基礎,對本課知識點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一是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合作交流的方法掌握知識,另外利用“小主持”的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積極性最大地調動起來。這節課的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的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在關節地方進行引導。
從整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也能很好地融入到學習中來。下面就幾個處理的問題進行反思。
本節課的節奏比較平淡,把學生的合作交流與合作匯報作為整節課的主要表現形式,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但欠缺快、慢的相互調和,讓整節課的感覺象一條直線,波動很少。故此針對這樣的一節課,更多地需要課前的設計、安排,讓學生能從更多的方面去掌握知識,掌握課堂。
本節課是列表方法的第二課時,本著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開展讓學生掌握課堂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能掌握到畫表的方法,以及利用畫表來解決問題。對于比較難的題目,也能通過基礎的知識解決問題,但整節課的練習類型單一,缺乏讓學生拓展的空間,因此需要著重知識的練習。
本節課進行了多次的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里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小組組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小組里缺乏了評價機制,讓小部分學生沒能主動參與到交流中來,只是聽其他組員的交流,被動地掌握知識,故此,在往后的交流中,需要增加小組的評價機制,讓學生的每個交流活動都有一定的反饋。
數學兩步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我在學校上了一節《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公開課,在上這節課之前我認真的對教材進行了研讀,又查閱了相關的資料確立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教材對這節課的編寫是按三個層次來安排的:
一是給出條件問題完備的應用問題,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
二是給出明確的信息、數據,由學生提出問題后,理解意義進行計算。
三是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小精靈邀請大家做游戲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中我根據“男生有6人,女生有8人”設計了猜一猜小精靈會給大家提什么問題,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對做一做的引入也設計了到動物園參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最后,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觀察家里的物品,給爸爸媽媽或是好朋友提個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組合作中,大部分孩子都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從而對根據已知條件條件提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在學生解決了三個游戲中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后,通過媒體顯示相關數學信息,再引導學生觀察整個畫面,選擇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更加明確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掌握如何根據特定的情景,提出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整個探究階段,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直觀作用,選取了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和活動場面,創設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在圖文聲并茂,靜觀和動態結合的情境中,呈現公園情景圖,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則,依照“整體——局部——整體”的觀察順序,讓學生從圖中眾多的信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感知解決一個問題應具備的條件,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活動經驗。
感到不足的是個別潛能生,不能根據問題尋找到合適的已知條件,今后在教學中應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更多的關注。
數學兩步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
通過對本課的教學,我自認為有成功之處,也不很多不足,我先說說成功之處有:
首先本節課能夠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田忌賽馬》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什么是策略,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其次,在教學中,我注意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初步設想 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里。再次,在解決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可以從問題出發想必條件,也可從條件出發想問題,讓學生促進會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進一步體會表格是合理 ,必要的,從而形成對這一解題策略的體驗。
1、整堂課看起來每個環節設計的細膩深入,但細想,整堂課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我在處理時有失妥當,當引導用表格整理時,信息怎么處理,怎么整理,怎么書寫,這樣書寫有什么好處,這一連隊串的問題,也是讓學生體會表格整理信息的優越性之所在,在這沒有做很好的講解。
2、板書不太理想。板書可以說在課堂教學也起關鍵作用,它可以幫學生溫習本課的內容,而我許多 本該板書的內容全部反映在大屏幕上,在繼續講一下個內容時,這些內容也就不會再出現,只給學生瞬間的停留,這樣做也有欠妥當。
3、本節課沒有激情,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對學生地鼓勵性的語言過于少,可以說幾乎沒有。
通過以上的反思,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對自己存在的優點我會繼續保持,針對不足我將會不斷地改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步走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