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度單位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一
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反思二:
新學期剛開學,二年級數學就碰到了難題——長度單位。雖然他們在去年一年的學習中有觸及到關于“米”或“厘米”這類的詞語,但是他們真正的意思還是不知道的,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的學習長度單位。這對于他們是新知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經驗了。所以這樣的課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幾點:
1、在原來知識經驗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框架,發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我們很近。
2、糾正老經驗的錯誤認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兩者建立聯系,能用新知識去測量生活中的物體。能用老經驗檢驗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于是根據以上的認知我將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為: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在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先觀察我用不同的標準測量長度相等的彩帶,通過發現得出的結論不同從而引發“為什么同樣長的彩帶,結果會不一樣?”讓學生感知“統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同桌合作去驗證我們共同得出的結論。
2、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我分三步走:先讓學生認識尺子,明確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讓學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尋找身邊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圖釘等。借助具體的食物構建好1厘米的長度單位觀念。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兩物體的長度。因為沒有實物投影儀,沒有請學生上來演示測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畫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確示范、學生模仿和自己錯誤示范、學生糾正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雪深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力估量的教學,在測量之前我都要求學生先估量。以此來培養和提高學生估量的方法和準確度。
長度單位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二
本周學習了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學習重點如下:
1.統一長度單位.
在課堂內,我們通過組織孩子們用不同的標準去測量同一長度,
2.在實踐生活中充分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長度.
3.學習測量的方法.
4.線段的認識.
4.學會用尺子畫給定長度(限整厘米)的線段.
5.本周的學習問題:
(1)口算的準確率退步較大.在課堂練習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孩子"口算"退步很大,11-7不記得了,84-8寫出的答案也是非常奇怪,還有100-10等于幾?有的孩子怎么樣都想不出答案了.這兩周需加強口算的訓練。
長度單位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三
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反思二: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新學期剛開學,二年級數學就碰到了難題——長度單位。雖然他們在去年一年的學習中有觸及到關于“米”或“厘米”這類的詞語,但是他們真正的意思還是不知道的,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的學習長度單位。這對于他們是新知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經驗了。所以這樣的課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幾點:
1、在原來知識經驗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框架,發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我們很近。
2、糾正老經驗的錯誤認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兩者建立聯系,能用新知識去測量生活中的物體。能用老經驗檢驗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于是根據以上的認知我將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為: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在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先觀察我用不同的標準測量長度相等的彩帶,通過發現得出的結論不同從而引發“為什么同樣長的彩帶,結果會不一樣?”讓學生感知“統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同桌合作去驗證我們共同得出的結論。
2、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我分三步走:先讓學生認識尺子,明確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讓學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尋找身邊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圖釘等。借助具體的食物構建好1厘米的長度單位觀念。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兩物體的長度。因為沒有實物投影儀,沒有請學生上來演示測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畫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確示范、學生模仿和自己錯誤示范、學生糾正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雪深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力估量的教學,在測量之前我都要求學生先估量。以此來培養和提高學生估量的方法和準確度。
長度單位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四
新學期剛開學,二年級數學就碰到了難題——長度單位。雖然他們在去年一年的學習中有觸及到關于“米”或“厘米”這類的詞語,但是他們真正的意思還是不知道的,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的學習長度單位。這對于他們是新知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經驗了。所以這樣的課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幾點:
1、在原來知識經驗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框架,發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我們很近。
2、糾正老經驗的錯誤認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兩者建立聯系,能用新知識去測量生活中的物體。能用老經驗檢驗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于是根據以上的認知我將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為: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在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先觀察我用不同的標準測量長度相等的彩帶,通過發現得出的結論不同從而引發“為什么同樣長的彩帶,結果會不一樣?”讓學生感知“統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同桌合作去驗證我們共同得出的結論。
2、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我分三步走:先讓學生認識尺子,明確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讓學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尋找身邊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圖釘等。借助具體的食物構建好1厘米的長度單位觀念。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兩物體的長度。因為沒有實物投影儀,沒有請學生上來演示測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畫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確示范、學生模仿和自己錯誤示范、學生糾正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雪深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力估量的教學,在測量之前我都要求學生先估量。以此來培養和提高學生估量的方法和準確度。
長度單位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五
本節課的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測一測、量一量、估一估等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及如何對一些較短的物體進行測量。
通過兩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看來在今后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對于這課中涉及的估算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看來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