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班泥工活動毛毛蟲教案篇一
1、嘗試在即時貼底板上用紐扣組合黏貼成不同姿態的毛毛蟲。
2、通過觀察玩具毛毛蟲的變化和教師所繪的毛毛蟲造型,嘗試用紐扣按一顆緊挨著一顆的方法連接拼貼毛毛蟲。
3、知道將不用的紐扣按顏色放回相應的盒中。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1、各色鮮艷的可反復使用的即時貼底板(可用廢舊紙盒的內底板貼上即時貼做成)人手一塊。
2、足夠數量的各色大紐扣。
3、絨布玩具毛毛蟲。
一、調動對毛毛蟲的已有經驗
1、出示絨布玩具毛毛蟲。誰來了?這只毛毛蟲是怎么樣的?你們用手來比比看。(引導幼兒注意到這是一條長長的毛毛蟲。)
(分析:讓小班幼兒用動作比劃“長”,利于加深幼兒對毛毛蟲“身體長”的印象,為后面創作時表現長長的毛毛蟲作準備。)
2、這條毛毛蟲可調皮了,它不停地把身體變來變去。(教師將毛毛蟲扭成交叉狀。)你們看,它的身體變成什么樣了?你們來學學看。(教師用線條畫出毛毛蟲的交叉造型。)
3、它又變成什么樣了?(教師將毛毛蟲的身體變成拱形。)這次,誰來學一學它的樣子?(教師用線條畫出拱形毛毛蟲。)
4、毛毛蟲的頭也會變。(教師將毛毛蟲的頭扭向后方。)你能發現毛毛蟲現在想做什么嗎?(引導幼兒發現:頭向后的毛毛蟲就好像在向后看。)
5、如果我想讓毛毛蟲向地下鉆,頭應該怎么變呢?
(分析:改變頭的方向就可以改變毛毛蟲的造型,幼兒如果能幼兒作品:毛毛蟲體會到這一關鍵點,便可以在后面黏貼時表現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同時,教師的提問可以提示幼兒根據頭的方向想象毛毛蟲所處的環境,如毛毛蟲在向上吃樹葉、在向下鉆地洞、在草地上玩等,這樣幼兒在后面黏貼時就能自發地添畫毛毛蟲的背景,使畫面更豐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確黏貼的任務和要求
2、教師逐一介紹紐扣和即時貼底板。
3、誰會將紐扣黏貼在底板上?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在即時貼上黏貼紐扣的方法。
4、教師講解并演示黏貼的方法:先將紐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貼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貼時,要一顆紐扣緊挨著一顆紐扣,這樣才能黏貼成長長的毛毛蟲。
5、請全體幼兒用動作模仿并說出黏貼的方法。尤其強調要一顆緊挨著一顆,不用的紐扣按照顏色放回對應的盒子里。
(分析:此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明確黏貼的方法,降低操作難度,使他們更有信心地、快樂地投入黏貼活動。)
三、在教師指導下黏貼毛毛蟲
1、教師提醒幼兒將紐扣一顆緊挨著一顆黏貼,鼓勵幼兒擺出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可用情境性語言引導:“你的毛毛蟲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蟲的頭在轉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還是在向后喊朋友呢?”
(分析:情境性語言的使用不僅有利于幼兒展開想象,關注毛毛蟲的姿態和造型,而且能自然地引發幼兒畫出小草、地洞、樹等簡單的背景,豐富畫面。)
2、提醒幼兒將不用的紐扣放回盒中。
四、相互欣賞作品,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1、誰能告訴我,你的毛毛蟲在干什么?
2、引導其他幼兒驗證,通過頭部方向的變化和身體的扭曲,變化出毛毛蟲的不同姿態。
3、針對幼兒將不同顏色的紐扣混雜在一個盒里的情況,強調按顏色分類擺放的方法和要求,并請個別幼兒示范。
從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粘貼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粘貼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他們的作品非常的美麗。
小班泥工活動毛毛蟲教案篇二
1、用手指練習畫圓和小短線,體驗創作醬油畫的樂趣。
2、幼兒能根據醬油畫大膽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用手指練習畫圓和小短線,完成醬油畫。
能夠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來。
一、猜物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出示裝有醬油的瓶子,請幼兒觀察: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2、醬油的用途:那醬油可以做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二、老師創設游戲情境,講解示范。
三、幼兒大膽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作畫,教師隨機指導。
四、展示作品,共同欣賞。
1、教師:你的面包變成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教師:那你覺得它是一條什么樣的毛毛蟲?你們喜歡這條毛毛蟲嗎?
附毛毛蟲爬行時兒歌:毛毛蟲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小班泥工活動毛毛蟲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幼兒明確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和同伴合作表演《好餓的毛毛蟲》。
2.在教師動作以及音樂的提示下,能進行角色的表演,角色間能初步自主對話,動作的表達初具自主性。
3.體驗和同伴一起表演游戲的歡快情感。
活動準備:
游戲音樂、背景已經布置好,比演員數量稍多的各種角色的服飾、頭飾,幼兒事先已經選好想要扮演的角色。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內容,角色亮相。
教師:這些天我們都在玩表演游戲“好餓的毛毛蟲”,誰來說說游戲里都有誰?
幼兒回憶故事里的角色:毛毛蟲、蘋果、梨子、桔子、草莓等。
2.提出游戲存在問題,集體討論。
(2)教師可扮演毛毛蟲和幼兒單獨互動。
3.表演游戲《好餓的毛毛蟲》開始。
(1)在表演中,教師扮演毛毛蟲和幼兒一起游戲,促進游戲情節的開展。
(2)對出場次序、對話、表演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提示的同時充分鼓勵孩子的自主發揮。
(3)提醒幼兒表演時注意聽背景音樂。
4.結束、評價。
結合目標和幼兒一起評價。
小班語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班泥工活動毛毛蟲教案篇四
泥工作為本班班級特色,這是第二次開展泥工活動了,孩子們特別喜歡玩橡皮泥,本次活動進行手工制作毛毛蟲,教師能出示形象、可愛的毛毛蟲吸引孩子參與,在泥工中孩子們能動作制作,并且有個別孩子都做出了幾條毛毛蟲。
教師表現:
這幾天散步時發現孩子們對周圍的動植物都充滿了興趣,他們會在晨間活動時去觀察空中花園里的蝸牛,會在飯后散步時欣賞飛舞的蝴蝶,這些美麗的蝴蝶可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了。蝴蝶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利用講故事《毛毛蟲》孩子們聽了就明白了: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因此孩子們對毛毛蟲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于是我開設了泥工活動《毛毛蟲》。
活動一開始我就先讓孩子們欣賞毛毛蟲動畫,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當我拿出事先制作好的毛毛蟲讓孩子們觀察時,他們立刻就發現了毛毛蟲的特征,都爭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說長長的,有的說是圓圓的。為了加深孩子們對毛毛蟲特征的認識,我采用了形象的說法:毛毛蟲吃了東西以后,肚子圓鼓鼓的,而且長的越來越長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如何制作了,很多小朋友都想到了是做很多個團圓連起來,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些細節,如觸角怎么做、小腳怎么做。于是在示范過程中分泥、團圓我請個別幼兒來操作,最后的組合作為我教學的重點。我先從團圓中挑出最大的做頭,其余的一個接一個的粘連在一起,連好后就要給毛毛蟲裝上眼睛、觸角和腿了,這時我拿出了火柴和牙簽桿,孩子們一下就想到了利用這些小東西做觸角和小腳了,在孩子們的幫助下毛毛蟲很快就做好了。接下來孩子們自己操作的更是熱火朝天,他們還評出了最漂亮的'毛毛蟲、最長的毛毛蟲、最胖的毛毛蟲等。
但由于幼兒的發展水平不一致,在毛毛蟲的制作過程中我對孩子進行了因材施教的講解所以耽誤了整個課程的進行的時間,但孩子并沒有減弱孩子對本節課的興趣。
小班泥工活動毛毛蟲教案篇五
1、能用粘貼、印畫的方法表現毛毛蟲。
2、通過觀察、探索、討論,嘗試表現動態毛毛蟲。
3、喜歡粘貼、印畫活動并享受創作的樂趣。
各色水粉顏料、調色盤、背景圖片、材料(毛球、礦泉水瓶蓋、玉米粒、紐扣)、色卡畫冊等。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毛毛蟲去散步》
師:小朋友們,上午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書——毛毛蟲去散步。我們一起看看毛毛蟲去散步遇到了誰吧?(碰到一只甲蟲、兩只蝸牛、三只胡蝶、四只小鳥)
小朋友們猜一猜,它還會遇到誰呢?圖書上沒有了,小朋友們你們說說它還會遇到誰呢?
書上沒有了毛毛蟲之后發生的故事,但毛毛蟲把它之后發生的故事告訴了我,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傾聽故事延伸
毛毛蟲:之后,我遇到了許多毛毛蟲,我們一起去散步。
來到了草地上,來到了花園里,來到了樹林里。
毛毛蟲來到草地上、花園里、樹林里,它們會干些什么呢?(草地上打滾、在草地上跟同伴游戲、跟花兒聊天、聞聞花香、爬上大樹、把樹葉當小床)
小朋友想把毛毛蟲之后發生的.故事也做成一本書嗎?
二、觀察探索動態毛毛蟲的外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