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激發和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請大家閱讀以下范文時,注意其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悟,或許可以啟發到我們。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一
經過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讓本人進一步理解到了近代的中國社會歷史,理解到中國近代的根本國情,理解到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昨天是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以艱辛卓絕的斗爭,博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0xx年"五四"運動前夕,這是一段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史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20xx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這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在中國的領導下,入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史稱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在這風云變幻的一百零九年中,從中國絢爛的歷史文化,展現了本民族的經濟文化.無論從肉體文化還是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科學技術都處于世界的搶先位置.但由于中國的封建統治閉關鎖國,讓中國走向了落后的道路.由于中國的糜爛,落后,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使古老的中國面臨著生存的危機.西方列強的入侵,讓中國最后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場面.中國的社會階級也發作了深入的變動,舊階級的變化,新階級的產生也由此而產生.因而中國的茅盾就產生了,主要是由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茅盾,中國人民遭到了外來帝國主義殘暴的壓榨,面臨著亡國的陰影.為了讓中國人站起來,無數的愛國志士,為此百折不撓,英勇頑強與侵略著斗爭,爭取了本人們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入入近現代史。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恥辱的深淵,造成了近現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這兩次農民運動都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20xx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20xx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世紀60—90年代,以弈欣為首的洋務運動,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使中國資產階級產生并且有所發展。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現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如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的戊戌變法,意在使中國走資本主義君主立憲道路,最終失敗。戊戌變法的失敗證實在中國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終于在1920xx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顛覆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但是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為維護國家主權,1920xx年中華民族又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在1920xx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這個時期,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主要抵觸仍然是中國人民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抵觸;農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主力,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民族資產階級這些新的社會力量發展起來了,而工人階級則代替資產階級成了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辛、曲折的斗爭,顛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從而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
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1937年7月7日,小日本揚言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中華民族正處于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于是,一場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抗日戰爭開始了。但邪終究還是不能勝正的!爭取本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戰爭是正義的,而正義的戰爭是必勝的!經過了八年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抗戰,中華民族終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自主的信心與決心。
抗日戰爭的勝利雖使中華民族的獨立大大的向前邁進,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到來,中華民族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中國歷史開辟了一個新的紀元。
中國近現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我更加明確了學習它的目的和我們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我們要了解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及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了解近現代來中國面臨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項歷史任務;懂得必須首先顛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為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開辟道路,認識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入步性;自覺地繼承和發揚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傳統,入一步爭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們要了解近代以來中國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進行艱苦探索、頑強奮斗地歷程及其經驗教訓;注意比較地主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政黨的政治方案,懂得舊民主主義讓位給新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的原因;認識歷史和人民怎么樣選擇了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了解中國人民走上以中國工人階級為領導力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懂得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正確性;入一步樹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進一步增強擁護的領導和接受馬克思指導的自覺性。
歷史雖已塵封,但它不應該被淡卻,更不能被淡忘!“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如今的我們更要有這種精神,以史為鑒,進一步發揮自身作用,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二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強調,歷史對于我們的人生和國家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我們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來了解歷史,如閱讀歷史小報。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在讀近代史歷史小報中所得到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小報的重要性。
首先,小報可以使我們了解到歷史的更多細節。大多數歷史課本都涵蓋了歷史的基本知識和一些重大事件,但往往并沒有為我們提供大量的細節,這些細節對于我們理解歷史和準確了解歷史事件的真相十分重要。小報不僅可以提供歷史事件的詳細報道,還可以介紹與事件有關的人物的生平和情況,這些細節可以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提供更多的線索。
第二段:小報的多樣性。
其次,小報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和風格可以從中選擇。有些小報以圖形方式呈現歷史事件,包含了豐富的圖片和漫畫,可以吸引那些對歷史感到無趣的讀者。而另一些小報則是以信息和文字為主,包含了歷史事件的詳細內容和分析。小報的這種多樣性可以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閱讀方式,方便他們了解歷史的同時也不會感到單調乏味。
第三段:小報的可讀性。
除了提供多樣化和詳細信息的內容外,小報的可讀性也是其優勢之一。許多人可能沒有時間和耐心花費數小時讀完一本歷史書來理解某個事件的詳細情況。而小報的內容通常都很簡潔明了,可以讓人們快速了解到歷史事件的情況和背景,并很快得出一些初步結論。小報的這種可讀性可以激發更多人對歷史的興趣,并為他們在學術上更深入地學習歷史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段:小報的價值。
小報還可以為我們提供歷史事件背后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歷史事件往往不僅僅是一個表面的故事,它們背后還有深刻的意義和影響。小報中的許多地方都會從不同的視角和角度介紹歷史事件,并探討其對于當代世界和未來的影響。這個過程可以激起讀者的思考和反思,并開始思考歷史事件背后的內涵和價值,這可以讓讀者更好地認知自己的過去,了解現在,并預測未來。
第五段:小報的啟示。
最后,小報也可以提供很多教育啟示。歷史是我們承襲的寶貴遺產,小報的這個優秀的特點使得我們可以更快捷,更直觀地了解歷史。它可以啟發我們去思考和探究,了解過去的錯誤和不足,還可以為我們學習與應對眼前的挑戰提供啟示。讀歷史小報不僅是一種獲得知識的方式,更是一種探索歷史多元性的經驗。
總之,歷史小報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方式之一。當然,它自身仍有可發掘的潛力和不足。但它的優勢顯而易見:它可讀性強,能夠為讀者帶來精簡和便利的閱讀體驗;它能夠呈現歷史事件的多元內涵,開啟歷史思考的想象空間。希望通過小報的學習和思考,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認識歷史的內涵和價值,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更深入地思考與領悟這個多姿多彩的歷史長河。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三
回首中國的近代史,有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憤怒帝國主義的無恥侵略,悲痛中國人民的受苦受難,感慨仁義志士的為國捐軀,自豪中國人民的偉大與堅強。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侵華戰爭,將中國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歷次的侵華戰爭中外國侵略者屠殺了大量的中國人民。他們截取中國的經濟劫掠中國的財富,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強占中國租界,強租中國港灣。在外國主義列強的壓迫和蹂躪下,中國幾乎已經沒有獨立的領土主權可言,“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是當時愛國志士發出的悲憤吶喊。
有壓迫就會有反抗,隨著帝國主義的壓迫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人民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各地的起義不斷,其中以義和團運動聲勢最好大,對帝國主義的打擊最大,意義也重大,這次起義使帝國主義列強并沒有能實現瓜分中國的圖謀。
在社會各階級都面臨著“怎么辦”的問題的時候,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他們從各自的階級立場出發,對國家的出路進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方案。直到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發動了新駭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中國的社會出現了一絲光明,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以及附從革命的舊官僚。立憲派的共同支持下,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中國又一次的面對了新的危機。辛亥革命僅僅趕跑了一個皇帝,卻沒能改變中國封建主義和軍閥官僚統治的統治基礎,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開始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而此時的中國也迎來了新的曙光。1920xx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首次登上歷史的舞臺,顯示了他們的偉大力量。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展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帶領著中國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與解放邁進。其中犧牲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們為祖國奉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和青春。在這場漫長的解放道路上我們黨經歷了很多艱難與險阻,其中十萬里長征譜就了他們英雄的贊歌。
在這部近代史中有一段時期是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那就是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遭受了難以形容的災難,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們同胞的殘忍屠殺,是每一個中國人需要銘記于心的。日本對中國的大規模侵略和在中國部分地區的殖民統治,犯下了空前嚴重的罪行,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為深重的災難面對日本們的空前侵略中國人民采取了一致對外的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終于在1945年的八月日本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在這曲折的百年中,中國經歷了動蕩的百年,在摸索中前進了百年,這一百年告訴了我們太多的東西,作為一個國家不能閉關鎖國,作為一個民族更不能軟弱無能,任何時候都應該團結在一起,隨時隨刻為祖國奉獻。
百年屈辱中我們自強不息,在硝煙與炮火中我們沒有被打垮,反而一新面貌站了起來。痛定思痛,我們現在不要有懈怠心理,尤其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掌握先進的技術,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四
通過學習近現代史,聽老師生動的講解,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艱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從屈辱和艱辛中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一方面,我對中國近現代的這一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富裕,進行過長期的英勇奮斗。正是這些斗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們上中學就學習過中國近現代史,但那時的我僅僅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當做故事來學習來背誦的。我根本沒有往歷史深處思考這些歷史事實,它們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以及帶給我們的啟發。這些本是我們學習歷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卻被我們所忽略了。
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了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鑒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皻v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并銘記于心的。進入大學后,我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讓我第一次深刻的懂得了學習近現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學習近現代史。綱要不僅讓我更加細致的了解到中國在近現代所發生的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這些歷史所表達的歷史意義,以及通過這些歷史事實對今天的我們將有怎樣的啟示。常言道: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要想更好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早日將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必須以史為鑒,從歷史的成功與失敗中吸取經驗與教訓。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于世界的巔峰。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并由此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說過,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反外侵斗爭的幾十年里,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沖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科學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必須要自強!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就已經成為了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或是資產階級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資本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這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個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在探索中壯大,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真正的當家做了國家的主人。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舊中國120xx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結束了,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并由此開始了我國的現代史。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共產黨也與時俱進,相繼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指導方針。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歷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并銘記于心的。雖然中國近現代史在初中、高中階段我們也曾學習過,但每次學完都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畢竟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和生活閱歷就我們自身對歷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別的。通過大學的進一步學習,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保持黨的先進性”。從鴉片戰爭起,中國開始慢下了發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雖然當時也是疆域遼闊,人才濟濟,但清政府的統治模式已被歷史的車輪所趕超,思想守舊的清政府統治階級還以“量中華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終于“起視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國從成立以來,也遇到過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不斷努力地開辟、前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每一代人都肩負著獨特的歷史使命。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充滿風險和挑戰的世紀,是一個決定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性世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事業的希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信息革命的飛速前行,經濟政治的競爭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當代青年的視野更加寬闊,信息更加豐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對的問題和矛盾更加復雜,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加重大。
經過一個學期《中國近代史綱要》的學習,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國是從怎樣的坎坷中走,未來將怎樣走。我也明確了作為大學生肩負了怎樣的歷史任務,明白要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五
威風凜凜的獅子也只有淪為階下囚。
建社會的深淵。
凱篡奪了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最終沒能讓中國脫離困境。
東方崛起,國際地位蒸蒸日上,成為了今天舉足輕重的強國。
歷史雖已塵封,但是它不應該被忘記,更不應該被忘卻。經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F在,我們的祖國已經走出了那片陰霾,我們再日益的強大,我們會盡力的丟掉過去,但是我們絕不應忘記那段歷史;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們的人民,有著博大的胸懷,但是這也絕不代表我們會一味的容忍,俗話說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因為這段歷史,我們緊密的團結,因為這段歷史,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愛它的堅韌不屈、愛它的百折不撓。這也更確定了我們要為國家奉獻的決心。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六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中國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構成到瓦解的歷史。它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這本書的作者是蔣廷黼。他是個很厲害的人物,為什么呢?他出生于1895年,也就是說,他寫的都是他身邊發生的事情。這就厲害了,他領悟了許多我們過了這么久可能還沒有領悟到的道理,那他真是太偉大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生生的被他變成了“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所以這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其中一點。
他寫的書十分有邏輯,并且感覺思維既貼近當時那個時代,又超出了那個時代。我跟我父母討論了一下這本書,雖然我讀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很深刻的體會,可是我父母卻說這本書寫的很好。
我詢問了他們原因,他們以前受過的教育都是:從一個角度評判整個歷史,相對來說,角度比較單一。那里面并沒有否認他們是英雄,而是客觀的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評價。就比如林則徐:老式教育是,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這本書里寫的是,苛刻的,不考會慮大局的??墒撬晕乙庾R到了,可是人民卻陷下去了。
那為什么我的父母覺得這本書很好,可是我的感覺卻不深呢?這是因為“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正是因為此書寫的與他們學的不一樣,他們才有深刻的體會。可是我們從小就受到這種良好的教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此書出版與中國華僑出版社,利用政治學和歷史學結合所寫,新華書店經銷,字數188千字,特點是精煉油和經典,19年5月第13次印刷。這本書受人追捧,也值得讀好多遍!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七
威風凜凜的獅子也只有淪為階下囚。
建社會的深淵。
凱篡奪了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最終沒能讓中國脫離困境。
東方崛起,國際地位蒸蒸日上,成為了今天舉足輕重的強國。
歷史雖已塵封,但是它不應該被忘記,更不應該被忘卻。經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F在,我們的祖國已經走出了那片陰霾,我們再日益的強大,我們會盡力的丟掉過去,但是我們絕不應忘記那段歷史;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們的人民,有著博大的胸懷,但是這也絕不代表我們會一味的容忍,俗話說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因為這段歷史,我們緊密的團結,因為這段歷史,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愛它的堅韌不屈、愛它的百折不撓。這也更確定了我們要為國家奉獻的決心。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八
中國近代史理論問題研究,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以下本站小編為你帶來近代史學習。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通過學習近現代史,聽老師生動的講解,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艱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從屈辱和艱辛中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一方面,我對中國近現代的這一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富裕,進行過長期的英勇奮斗。正是這些斗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們上中學就學習過中國近現代史,但那時的我僅僅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當做故事來學習來背誦的。我根本沒有往歷史深處思考這些歷史事實,它們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以及帶給我們的啟發。這些本是我們學習歷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卻被我們所忽略了。
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了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鑒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皻v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并銘記于心的。進入大學后,我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讓我第一次深刻的懂得了學習近現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學習近現代史。綱要不僅讓我更加細致的了解到中國在近現代所發生的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這些歷史所表達的歷史意義,以及通過這些歷史事實對今天的我們將有怎樣的啟示。常言道: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要想更好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早日將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必須以史為鑒,從歷史的成功與失敗中吸取經驗與教訓。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于世界的巔峰。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并由此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說過,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反外侵斗爭的幾十年里,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沖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茖W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必須要自強!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就已經成為了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或是資產階級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資本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這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個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在探索中壯大,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真正的當家做了國家的主人。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舊中國120xx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結束了,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并由此開始了我國的現代史。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共產黨也與時俱進,相繼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指導方針。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歷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并銘記于心的。雖然中國近現代史在初中、高中階段我們也曾學習過,但每次學完都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畢竟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和生活閱歷就我們自身對歷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別的。通過大學的進一步學習,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保持黨的先進性”。從鴉片戰爭起,中國開始慢下了發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雖然當時也是疆域遼闊,人才濟濟,但清政府的統治模式已被歷史的車輪所趕超,思想守舊的清政府統治階級還以“量中華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終于“起視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國從成立以來,也遇到過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不斷努力地開辟、前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每一代人都肩負著獨特的歷史使命。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充滿風險和挑戰的世紀,是一個決定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性世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事業的希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信息革命的飛速前行,經濟政治的競爭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當代青年的視野更加寬闊,信息更加豐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對的問題和矛盾更加復雜,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加重大。
經過一個學期《中國近代史綱要》的學習,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國是從怎樣的坎坷中走,未來將怎樣走。我也明確了作為大學生肩負了怎樣的歷史任務,明白要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個學期選到姚桂榮老師的課,非常幸運。在她的帶領下學習了中國非常重要的一段歷史。半個學期的學習,使我對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我覺得中國近代史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必要進程。在我看來1840年開始到1949年這一百多年,是中華民族為走向新世界而經歷的一次涅槃,偉大的祖國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所以封建制度其實已危在旦夕?!赌暇l約》的簽訂,使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所謂的文明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這個古國的大門。此后,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無數次的生靈涂炭,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香港,澳門,中國臺灣被迫淪為殖民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1920xx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近代史是先輩們為了保衛祖國,用鮮血譜寫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所學何用?當然是為了祭奠那些無辜喪命于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舍生取義的愛國之舉。然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從這段苦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勵精圖治,輝煌的歷史我們應該應以為驕傲,但屈辱的歷史我們更應該牢記,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更是一部推動史,她告誡我們不要驕傲,更不要氣餒,因為有千千萬萬的希望在等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振奮自強,做好今天的事,寫好中國的未來史。
姚桂榮老師是一位非常幽默又博學多才的老師,教學方式多樣,各種影視資料和課堂展示內容充實又有趣。如果說要給《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堂提建議,那我只怕是班門弄斧了,還不如說看法更恰當些。我認為,歷史總是有時間順序,有因果關系的。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是有它的緣由,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把歷史事件用一條主線串起來會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比如有的老師上課:“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鴉片戰爭,這一節課我們講太平天國運動?!比缓箝_始講。而有的老師:“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鴉片戰爭,我們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鴉片戰爭在前,太平在后,大體說太平天國是農民比較盲目的起義,他最終是在中外絞殺下滅亡的,這節課我們就來講太平天國運動”(舉的一個例子)可以把例如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的歷史事件處理處一條清晰的思維線,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記憶,并且對其有著深刻的認識。另外,我覺得可以多結合當時世界發展的趨勢,多方面多角度的品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像老師對慈禧,江青,李鴻章的評論就很好,我們要看到他們的缺點,但對于他們的長處我們也應該加以學習。
以上就是我個人這一學期來的收獲和一點小想法,雖然只是對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但個人覺得這段歷史應該被我們每個人銘記。另外老師的幽默是獨一無二的,希望老師保留您的風格。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九
懷著崇敬的心態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終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我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或許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代替。這本書不僅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能夠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簡便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樣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當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樣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我帶給自我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
近代史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部分,本著對歷史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我閱讀了一份關于近代史的歷史小報。在瀏覽小報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歷史演變的變幻莫測,同時也體會到了歷史對我們的啟迪和思考。
二、歷史的奇妙世界。
歷史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奇妙世界,通過小報的介紹,我了解到了許多之前未曾涉獵過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許多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都讓我在心中產生出一種無法言喻的震撼感。例如,納粹德國的屠殺,毛澤東領導的土地革命,美國隊長的扛起盾牌守護正義等等,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影響我們和世界的關鍵所在。
三、歷史的啟迪和思考。
歷史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了解過去的信息,更是啟迪和思考思考未來。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學習到那些生動而豐富的故事和經驗,從中吸取到那些獨特而珍貴的意義。了解歷史,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使我們具備更為豐富的歷史素養和思辨能力。
四、歷史的實用價值。
除了給我們帶來啟迪和思考,歷史還具有實用價值。歷史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給我們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實踐場所。從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遺址到公共圖書館、科技館、家庭教育,歷史無處不在,而又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掌握歷史素養,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研究我們周圍的社會和世界。例如,在國際社會中,歷史常常被用來幫助國家或民族彼此了解,減輕那些來源于誤解和文化差異的國際沖突。
五、結語。
閱讀此次歷史小報是我一次旅行,穿越了歷史的河流和時間的流年,回顧了幾百年的歷史韶光。歷史不是一面鏡子,它沒有自己的解釋,而在歷史中,有太多的生命和靈魂被留下而不為人知。作為現代人,我們需要認真的回顧歷史,不僅是歷史中的敬畏,更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一
《近代史歷史小報》是一本集歷史研究、分析、探討于一體的小報,其內容廣泛涉及到中國的近代史、世界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閱讀這本小報,不僅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還可以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了解歷史對現實的影響,為我們的生活和未來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思路。在閱讀《近代史歷史小報》之后,我對歷史的認識更加深刻,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從中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體會和體驗。
第二段:歷史的意義。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反映,是人們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和一種重要的精神財富。歷史也是人類文明的積累,是為后代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歷史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我們應該了解過去的錯誤和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當下和未來的挑戰。
在閱讀《近代史歷史小報》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歷史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的錯誤和成果,更可以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一些歷史事件雖已過去,但它們的影響卻一直存在,如“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等歷史事件,它們成為了新中國的基石和奠定者,激發著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同樣,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歷史事件也是不可磨滅的,如納粹德國的屠殺、中東戰爭的爆發等事件,都在今天的世界政治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四段:了解歷史的意義。
通過閱讀《近代史歷史小報》,我發現歷史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學會思考,并且在面對問題時提供新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歷史背景、經過、結果,也可以由此得到啟示性的結論,使我們有更多的認識和思考方向。因此,了解歷史,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國家,還能夠觸發我們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啟發我們去思考如何承擔我們自己的歷史責任。
第五段:結語。
歷史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理解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面前,應該通過歷史的眼睛去看待我們所處的當下,并思考如何把握當下,面對未來。我們應該珍惜歷史留給我們的這份遺產,更應該為歷史作出我們的貢獻,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承擔起共同的歷史責任。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二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
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當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并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現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終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戰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能夠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之后,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終失敗了。
可是好幾場對外戰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明白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期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墒嵌?,法,德三國卻在之后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忙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終,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終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當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并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三
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教材中提供的歷史文獻,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并在此基礎上能對其種類、部門、管理等方面進行列舉。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對“工官”制度作進一步認識;同時,能對所涉及的手工業專有名詞進行探究。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養成閱讀歷史文獻的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借助歷史文獻進行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征,了解其生產的意義和局限性,進行合理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性探索,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結合課本中所提供的歷史圖片和內容以及手工業發展的數據,鼓勵學生進行推理和論證,提高學生的歷史比較能力和分析能力。
結合地圖,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手工業中心的地理分布,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感和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中所提供的歷史文獻和圖片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大膽的想像、合理的推理和主動的探究。并嘗試運用觀察法、閱讀法(包括歷史文獻、地圖等)、訪問法和調查法等方法進行歷史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則對歷史事件進行歸類;同時,設計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對討論過程和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知道中國古代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技術和完備的手工業部門,中國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從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對我們偉大祖國與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在有條件的地區,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訪談,增加對古代手工業成就的切身感受。
通過書中文獻、歷史圖片和地圖對中國古代的手工業文明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共分為五個目。第一目,從總體上詳細地介紹了中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背景下手工業生產的基本情況,并說明中國傳統社會是建立在以小農為經營主體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事實。農戶以耕作為主,兼營副業,在中國傳統農耕社會是比較普遍的。手工業的生產規模和經營形式,因此受到限制。
第二目,介紹了西漢手工業的“工官”制度和后來“匠戶”的產生。并說明“工官”制度的延續,使得技術水準較高的手工業局限于為帝王貴族服務的范圍里,技術發明和革新不能服務于社會,新技術難以廣泛推行。在“匠戶”制度下,工匠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能力受到限制。
第三目,介紹了中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產生的影響。說明當時絲綢制品主要為上層社會所消費,勞動人民在紡織品方面的消費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
第四目,介紹了中國古代冶鑄業的發展。中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開始使用銅器。商代的青銅器文明高度發達。春秋時期出現鐵器,中國生鐵和塊煉鐵大體同時出現。中國古代的冶鐵鼓風技術較早就進入了成熟期。
第五目,介紹了中國古代陶瓷業的發展。說明中國原始時代的彩陶就已經表現出相當高的工藝水平。從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是從陶到瓷的過渡階段。中國古代的制瓷業高度發達,地域分布較廣,在世界上影響深遠。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難點: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當時的社會經濟形態上去理解手工業的發展,可以適當地借助歷史文獻法和講解法,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進行探究。
(三)問題解答。
[想一想]中國古代宮廷工藝品和民間用品相比有哪些差異?
答案提示:(1)生產機構不同:宮廷工藝品由專門的官辦皇家工場生產,而民間用品由普通的民間工場生產;(2)用途不同:宮廷工藝品除供日常使用外,還供藝術欣賞,而民間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機構不同:宮廷工藝品從生產到使用都由專門的官僚機構管理,而民間用品則不是這樣;(4)工藝水平不同:宮廷工藝品的生產水平是全國的,而民間用品則沒有那么高的水平;(5)生產者的身份不同:宮廷工藝品的生產者幾乎沒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務范圍只限于宮廷,技術發明不能服務于社會,而民間用品的生產者則不受人身限制,技術的發明直接服務于社會;(6)價值不同:宮廷工藝品造價昂貴,而民間用品則價格低廉。
[議一議]。
1.運用我們從古代詩文、戲曲、民間傳說中已經學到的知識,舉例說明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狀況。
答案提示:戲曲“黃梅戲”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織”的劇情,就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典型體現。
答案提示:譯文:禹在涂山召集諸侯,有許多諸侯手執玉器和絲帛參與盛會。這說明物質生產比較貧乏的禹的時代,絲織業的生產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在中國古代絲綢是貴重織物,往往為貴族所專有。
[自我測評]。
在地圖上標示出定窯、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和耀州窯的大體位置。
答案提示:它們的所在省份是:定窯——河北、均窯——河南、景德鎮窯——江西、龍泉窯——浙江、耀州窯——陜西。
[材料閱讀與思考]閱讀《顏氏家訓》中的一段話,思考中國傳統農戶是怎樣實現消費的基本自給自足的:
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
譯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來源于莊稼,穿的衣服來源于桑麻。蔬菜果類是園子里生產的;雞豬等畜類是圈養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燈燭,無一不是勞動經營所得。所以,能守住家業的人,即使不出門生存所需的東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沒有鹽井而已。
答案提示:因為中國古代長期以來都處于自然經濟狀態下,這就造成了中國的傳統農戶基本不和外界發生關系,尤其是商品交換關系;他的日常所需,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過土地來直接或間接地獲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等,都是手工業生產所得。
[知識鏈接]“匠戶”和“匠籍”
明代學者王守仁設計“十家牌法”,關于“匠戶”寫道:“匠戶則云某里甲下某色匠。”可知匠戶管理的形式。
(四)教學評價建議。
[評價目標]了解學生的歷史歸納、概括能力和觀察能力。激勵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奠定更好的學習基礎。
[評價方法]測驗法、活動法。
[評價過程]。
在本課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就本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測驗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主要形式可以是筆試。要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考查,不僅考查學生再現知識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應當重視對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基本特征的考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根據教學內容,通過作業或制作歷史圖表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從而有助于所學歷史知識的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
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歷史遺跡,如各地有名的瓷窯等。參觀結束后,要求學生寫出參觀報告,教師以此對學生進行評價。
[評價總結]本課的內容適合用各種評價方法。在此只用了兩種,來檢測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變化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方法。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四
近代史是指從17世紀起始,到20世紀末結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世界發生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學習近代史的過程中,我深有感觸,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近代史中充滿了戰爭與矛盾,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這些戰爭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戰爭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國家間的利益矛盾引起的,但是戰爭并不是解決矛盾的最好方式。相反,它只會加劇矛盾,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推動各國之間的友好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近代史中,很多國家都經歷了民族意識覺醒的過程。這些國家的人民在面臨侵略和壓迫時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反抗,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比如印度獨立運動、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等。在民族意識覺醒的過程中,人民認識到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應該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歷史。
在近代史中,很多國家都經歷了社會變革。比如俄國的十月革命、中國的辛亥革命等。這些革命都是由于社會矛盾和不公正引起的。革命的發生雖然會帶來一些短期困難,但是最終會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變革還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如何保證改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近代史中,科技革新是一條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個時期內,人類經歷了若干次重大的科技革新,比如印刷術、蒸汽機、電氣化等。這些科技革新使得文化交流、工程建設、科學研究等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這些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人們更加便利、快捷、舒適。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積極推動科技進步,讓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
隨著交通、通訊等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這是一個世界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聯系可以促進文化交流、經濟貿易和科技合作。而全球化也遇到了新的挑戰,比如不平等貿易、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對話和合作,促進各國之間的友誼和互利合作。同時,我們也應該秉持不斷探索、合作、共享的開放態度,迎接世界未來的挑戰。
總之,學習近代史是深刻認識當代社會的必備知識,這個學習過程中領悟到的東西將會影響我們一生。只有了解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和未來。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學習近代史的過程中深入思考,并從中汲取力量,為我們的國家和世界做出貢獻。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五
本學期開設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一課程,說句實話,開始對它并不感興趣,因為那都是一段段血淋淋的屈辱,慘不忍睹。我也不愿走入哪段痛苦的記憶當中,看著就讓人心酸。但是現在的學生特別是大學生們,必須要加強政治修養,了解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情況。使我們能夠以史為鑒,珍視當今,團結進步。因此,我個人認為學習這門課程,還是絕對必要的。在未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之前,對這部分的歷史真的知之甚少。除了些重大的事情。不是沒機會了解,而是盡量避免去看,不敢去看。但有些事情它已經發生了,就是無法逃避的。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既然無法逃避,就只能去好好了解了。去體會先輩們為了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所進行的長期的英勇頑強的奮斗。細細看了本書所寫,慢慢聽了老師所講。知道了近代以來人民是怎樣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更是深深的記著外國列強對我國所做的種種事情。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日本的侵華,尤其是那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慘痛的日子。在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對南京人民進行了長達6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頓時變成了人間地獄!12月13日上午,慘無人道的日軍殺進南京,12月15日,日軍將多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押至漢中門外,把他們捆綁后用機槍射殺,再用木柴、汽油焚燒。當晚,又將1300人按每100人為一組射殺,并且在魚雷營屠殺9000余人,后又在下關寶塔橋一帶屠殺了3萬多人。12月16日,日軍在中山碼頭前屠殺了5000余人,后將尸體推入江中。12月17日,日軍又將3000余人押至煤炭港下游江邊集體射殺,在放生寺、慈幼庵將避難的400多人集體槍殺。12月18日,日軍在下關草鞋峽集體屠殺57400人;在下關南通路北邊的麥地里槍殺300余人;在大方巷難民區槍殺4000余人,單是投入江中的尸體就有3萬5千多具。12月20日,日軍在燕子磯江邊,集體屠殺5萬余人,在魚雷營屠殺3萬余人,在鳳臺鄉、花神廟屠殺7000余人……這一連串血淋淋的數字是多么的觸目驚心!屠殺、劫掠、縱火……甚至以殺人競賽的方式對南京城血洗,他們是一架正在開動的獸性機器。”據戰后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后,一個半月內,被集體屠殺的中國人達19萬以上,被零散屠殺的中國人超過15萬,總計30萬人以上。焚毀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和建筑物,制造了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世紀大慘案!歷史不能忘記,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絕不能患歷史健忘癥,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是需要有點精神的。
如果自己不爭氣的話,怨天尤人有何用!落后就要挨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今天,我們祭奠南京大屠殺,不是囿于歷史的傷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恥而后勇,發憤圖強!奮發圖強!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的穩。
一個巍巍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民族,誰要想再欺侮我們,它首先得摸摸自己的爪子有多硬!通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在知識上我有不少新的收獲,在思想上也有很多新的認識。我們的責任就是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為將來建設富強的祖國做好準備。在我們這一代,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我們絕不能再受欺負,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祖國的未來,努力吧!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六
之前一直很愛好歷史,高中的時候我的歷史成績也很突出,我以為我對歷史已經有一定的見解了,大事隨著一些知識的增長,我才發覺自己對歷史的了解只是一些表明上的粗淺的東西,因此,懷著崇敬的心態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薄叭P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許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切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另外:本書所首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展開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狀要求一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程命運的特殊知道。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楚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遭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偏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亮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當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何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進程中這些羞辱是怎么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尋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七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20世紀以后,中國人民在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
1.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分別是:第一次巨變是辛亥革命;第二次巨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變是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三個偉人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3.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有:以國家和人民為重、大無畏的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貴品質等。
4.中共所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標志: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2)鄧小平,建設道路: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起點標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八
1.開國大典的史實,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2.1954年頒布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4.“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
3.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4.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
5.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四)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2.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3.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祖國統一大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熱門歷史近代史心得體會大全(19篇)篇十九
這個學期選到姚桂榮老師的課,非常幸運。在她的帶領下學習了中國非常重要的一段歷史。半個學期的學習,使我對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我覺得中國近代史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必要進程。在我看來1840年開始到1949年這一百多年,是中華民族為走向新世界而經歷的一次涅槃,偉大的祖國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所以封建制度其實已危在旦夕。《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所謂的文明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這個古國的大門。此后,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無數次的生靈涂炭,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香港,澳門,中國臺灣被迫淪為殖民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1920xx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近代史是先輩們為了保衛祖國,用鮮血譜寫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所學何用?當然是為了祭奠那些無辜喪命于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舍生取義的愛國之舉。然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從這段苦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勵精圖治,輝煌的歷史我們應該應以為驕傲,但屈辱的歷史我們更應該牢記,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更是一部推動史,她告誡我們不要驕傲,更不要氣餒,因為有千千萬萬的希望在等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振奮自強,做好今天的事,寫好中國的未來史。
姚桂榮老師是一位非常幽默又博學多才的老師,教學方式多樣,各種影視資料和課堂展示內容充實又有趣。如果說要給《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堂提建議,那我只怕是班門弄斧了,還不如說看法更恰當些。我認為,歷史總是有時間順序,有因果關系的。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是有它的緣由,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把歷史事件用一條主線串起來會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比如有的老師上課:“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鴉片戰爭,這一節課我們講太平天國運動?!比缓箝_始講。而有的老師:“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鴉片戰爭,我們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鴉片戰爭在前,太平在后,大體說太平天國是農民比較盲目的起義,他最終是在中外絞殺下滅亡的,這節課我們就來講太平天國運動”(舉的一個例子)可以把例如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的歷史事件處理處一條清晰的思維線,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記憶,并且對其有著深刻的認識。另外,我覺得可以多結合當時世界發展的趨勢,多方面多角度的品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像老師對慈禧,江青,李鴻章的評論就很好,我們要看到他們的缺點,但對于他們的長處我們也應該加以學習。
以上就是我個人這一學期來的收獲和一點小想法,雖然只是對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但個人覺得這段歷史應該被我們每個人銘記。另外老師的幽默是獨一無二的,希望老師保留您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