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一
- 《唐詩之美》讀后感 推薦度:
- 帶月的唐詩 推薦度:
- 帶有月字的唐詩 推薦度:
- 立冬的唐詩宋詞 推薦度:
- 《唐詩》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唐詩是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吟唱,那么關于唐詩的趣事知多少呢,今天就來看看唐詩之“最”。
最高的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最難走的.路——蜀道難,難以上青天;
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最長的一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
最長的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的最快的頭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從征時間最長的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s("content_relate");【有關唐詩之“最”】相關文章:
《唐詩演義》之劉長卿11-14
唐詩之杜牧:遣懷05-22
韋應物最的唐詩賞析12-04
《唐詩演義》之韋應物侍衛君王11-14
《上之回》李賀唐詩05-15
唐詩之《過故人莊》賞析12-06
《唐詩之美》讀后感11-09
《上之回》的唐詩鑒賞11-20
《唐詩演義》之劉長卿剛而犯上11-14
《江邊柳》雍裕之唐詩鑒賞11-05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二
從古至今,歲月的河流帶走了許多文化,但唐詩卻經久不息,直至今日。現在這個先進的時代,依舊有無數人熱愛唐詩,喜歡讀唐詩。
“唐詩宋詞元曲”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認為,它們可以被稱得上是“國寶”。
唐代詩人有各種不同風格派別,但無論哪一首,都充滿韻味,可能是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邁的塞北風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懷念。還可能是敘述一件事情……無論如何,唐代的詩人用簡短的詩代替了現代的長篇大論,卻將詩人的思想引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歡一首詩《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將它默寫下來貼在墻上: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層,皎皎空中孤月輪。我眼前立刻出現了一幅美麗的月色圖,其中還帶著淡淡的哀傷。而最后一句話”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使我感覺到詩人那紛亂的離別之情,慢慢隨著殘月的余暉,布滿在江邊的樹上。感覺上這首詩仿佛還沒有結束。
同樣,對于李白、王維、孟浩然、王之渙等許多著名詩人的詩篇我也十分喜歡。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渙的《涼州詞》也有其富有的韻味。“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與江南完全不同的荒涼遙遠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更突出了詩人對邊塞戰士處境的深切關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聲,又仿佛來到了邊塞的孤城,仿佛看見了那一片蒼山峻嶺。
我認為,唐詩是不可缺的,人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當時所體會的一切,也會學會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寫出好文章,心胸也會開闊。從古至今,我們可能遺失了許多文化,更需要從頭學習,并將它們牢記。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三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可沒這么厲害,整本書能背下來詩的沒多少。不過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心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不禁感慨:“世界上還有比古詩更好的文學藝術嗎?”
蘅蕪居士精心選擇三百首古詩,這些古詩中有描繪自然景象的;有陳述歷史史事的;有直抒詩人胸臆的;還有感嘆纏綿感情的……
在書中,我讀到“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震撼;“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風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傷感;“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美麗;“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風情萬種……
無聊之時拿出來翻一翻,更讀出了詩人的感情:李商隱面對夕陽,既留戀又無限惆悵;李白飲酒飲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宋之問已近家鄉,但是“情更怯”,擔心家里會出什么事;杜甫聞聽家鄉被解放,更是“喜欲狂”……每一首詩,無論詩風、格律如何,始終是道出詩人樸實的情感,內心的肺腑之言!
這些古詩多多少少給我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好處:比如今個學期語文書上的古詩,僅有一首我沒見過,那么其它的也就沒那么難背誦;上學期每周的積累古詩省下我上網查的工夫;前幾周的手抄報以古詩為主題……
《唐詩三百首》真是一本好書!我一定要好好誦讀、品味,陶冶自己的情操!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四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從牙牙學語起,父母就教我們背誦唐詩。什么:白日依山盡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們童年的歌謠。自學習認字后,各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也成了我們啟蒙讀本。
就詩人而言,我比較仰慕李白。李白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詩仙”啊!我很喜歡他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一首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詩呀。
我還喜歡李白的《春思》、《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這些語句優美的詩歌。
就詩歌形式而言,我比較喜歡的多是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之類的詩,因為它們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記住。但有時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詩竟也包括多層的意境,并且每個字各具文采。賈島的推敲的故事可謂唐詩中的有名典故,竟會到達得一字而詩意盎然,易一字而詩意全無的地步。這,真讓我佩服之極。
此刻,許多唐詩都已進入了我們的小學教材中,成了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華禮貌的入門階梯。而我的書架上,也有幾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它們成了我常讀常新的讀物,讀后令人浮想聯翩。我愛《唐詩三百首》。
孔老夫子言:“詩,能夠興,能夠觀,能夠群,能夠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xxx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他獨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沖擊,帶著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于先入之見構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進取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于發現身邊的完美,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弦。
里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最好的結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鐘,終身潦倒,郁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余眾人峰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占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感情詩稱著于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終以杯具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五
嚴羽講,“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我特別欣賞這句話。
縱覽唐詩三百首,我注意一個事實,在盛唐那個時代,詩人的筆下,詩情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細讀唐詩后我才明白,只有當詩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盡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詩有別趣,其趣令人動情。日前重讀唐詩,感慨頗多,現歸納體會如下:
其一、高明的詩人往往會馳騁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譬如讀到一首好詩,而其技法、靈感及境界又為自己所不能時,我會由衷地感嘆:潑墨簡筆描之難。詩和禪一樣,重在心悟而離言說。詩在技法上講究“妙悟者不在多言”。當一首詩能達到一種禪境時,就更屬不易。就我本人而言,我更喜歡那些具有禪意的詩作,因為它所表達的意境能夠直指人心。
其二、一個博學有品位的詩人,總是一個能夠縱覽諸家的聰明人,總是一個能夠改其習端,習禪心法的覺悟者。日久天長,他的詩作自然會達到一種無礙的境界,詩人也會活潑潑地創新出一道為世人所矚目的風景。
其三、一個有成就的詩人,一定是一個經過了幾十年的修行研磨,已經到了一種“志于道、游于藝”境界的人。因為只要讀他們的詩作,讀者總能夠品味出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就像架在千刃絕壁上的木橋,那是一種無心之心。
其四、一個體悟了禪境的詩人,一定是一個“奪一切境,入詩歌三味;乘境深處,自由無礙”的人。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六
唐詩的特點主要有什么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詩的特點主要有什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數量眾多。清代康熙年間編定《全唐詩》,收詩48900多首。唐代書籍主要靠手抄,八個世紀后尚有近五萬首作品傳世,說明這些作品經受了時代的考驗。
2、作者廣泛。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和釋道倡優,上自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還有外國作者。其中有個人專集傳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統計)。
3、題材多樣。政治、經濟、戰爭、宗教、宮廷、吏治、科舉、婚姻、親情、友誼、羈旅、懷古、山水、田園、動植物等社會與自然現象的各個方面唐詩都寫到了。正如聞一多所說:“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達到任何事物無不可以入詩的程度。”
4、體制齊備。樂府、古詩(包括五言、七言和雜言、四言)、絕句、律詩等在唐朝都已發展成熟,出現了大批優秀作品。楚辭體也有人寫作,有些詩孕育著“詞”的體裁。
5、技法嫻熟。
(1)富于形象性和自由、大膽的想象。
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這是藝術的基本規律。詩歌唱生活,抒發真摯的感情也必須借助于具體的形象。在大多數詩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一般即是詩人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里有許多景物形象:故人,黃鶴樓,煙花,孤帆,碧空,長江,天際等。但很顯詩里的主要形象并不是它們,而是送別友人孟浩然去廣陵時立于江邊遙望天地的詩人。
意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有情無景或有景無情,都不能稱之為意境。事實上,情感的表達是需要一定的景物來顯示的。優秀的詩人總是想方設法將思想感情濃縮到一定的生活畫面之中,使人通過具體可感的生活畫面去感知和把握。寫詩時如果在構思中不去追求意境,而是一味地空發慨嘆,或是一絲不茍地臨摹實景,即使將景物描寫得十分逼真,也不會產生出詩意來。
情景交融只是意境的一個形象特征。不論是景中藏情、情中見景,還是情景并茂都不能看作是意境的全部。美妙的意境,不僅要具有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而且要虛實相生,含有無窮的韻味。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并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
特點: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詩、五絕、五律。
代表作:
王維:《山居秋暝》、《西施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孟浩然:《過故人莊》等。
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王之渙、李頎。
特點: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
代表作:
高適:《燕歌行》、《別董大》、《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王昌齡:《出塞》
李益:《從軍北征》
王之渙:《涼州詞》
李頎:《古意》
浪漫詩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現實詩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點: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詩人,他是第一個舉起詩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別》等;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邊塞詩派。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
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分為前期與后期,前期處于低潮,后期則重現繁榮景象。前期代表詩人劉長卿、韋應物(山水詩,王孟余緒)、盧綸、李益(邊塞詩,高適、岑參余緒)后期則出現“新樂府詩派”、“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劉禹錫,李賀之詩也頗有成就。
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為夕陽返照時期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莊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詩杰——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達,人稱“詩狂”。
詩家天子(另一種說法——詩家夫子)七絕圣手——王昌齡: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詩仙——李白: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詩圣——杜甫: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詩囚——孟郊: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元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詩豪——劉禹錫: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詩佛——王維:王維不少詩歌中有濃厚佛教禪宗意味,以禪入詩。
詩魔——白居易:其作詩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稱“詩魔”。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稱“五言長城”。
詩鬼——李賀: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詩雄——岑參
詩神——蘇軾
小李白——陸游
七律圣手——李商隱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蘇李——蘇味道、李嶠
元白——元稹、白居易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
高岑——高適、岑參邊塞詩人
王孟——王維、孟浩然山水詩人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苦吟詩人
溫韋——溫庭筠、韋莊花間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問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二李——李益、李賀
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中興四大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靈——南宋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黃——蘇軾、黃庭堅
南施北宋——施閏章、宋琬清初詩人
嶺南三家——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
晚清詩界革命二巨子——黃遵憲、丘逢甲
韓柳——韓愈、柳宗元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s("content_relate");【唐詩的特點主要有什么】相關文章:
唐詩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29
盛唐詩歌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1-04
初唐詩歌的特點主要是什么11-29
明清墓葬的特點主要有哪些11-20
潮劇的服裝特點主要有哪些12-07
唐詩與宋詞的特點比較11-29
唐詩歌的特點都有哪些11-29
前臺接待的工作職責主要有什么11-22
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有什么風險11-09
左拉的作品都有什么特點01-26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七
余秋雨先生在《中華文脈》一書中曾言“唐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學喚醒:喚醒內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我深以為然。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喚醒了我對詩歌背后的中華文化以及思想內涵的好奇。唐詩,告訴了我許多。
童年·啟蒙
《唐詩三百首》是我的啟蒙讀物之一。幼時不懂內涵,只覺得平平仄仄的聲韻念起來好聽,父母慢慢教,詩倒也背了幾首。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唐詩之美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并不只因為其朗朗上口的讀音,更因為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已經將這淺顯的話語轉化成了一幅幅動人的場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勝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兒心生向往。殊不知,在這抑揚頓挫的聲韻里,一個新世界也就此打開。
少年·領悟
一路奔跑著成為少年,讀過的書漸漸多了,走過的路也漸漸遠了,這時翻讀《唐詩三百首》也漸漸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唐詩是多樣的,詩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間:長煙落日,黃河遠去,羌笛聲聲嗚咽,訴說著塞外沒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紅;機中織錦,碧紗如煙,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遠行的夫君;樓前雨露,長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馬發出歡樂的嘶鳴……千百年前的畫面就這樣通過一首首唐詩浮現在我眼前,按照遙遠的文字指點,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觀察、最精細的傾聽……不曾想過,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與高山共俯仰、與白云同翻卷、與滄海齊陰晴。唐詩讓我認知了自己,更讓我領悟到了萬物有靈,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詩篇泛黃,少年的青澀逐漸褪去,一路與詩歌相伴而行的青蔥歲月,我又獲知了許許多多。提起唐朝的詩人,怎么也繞不過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細品讀,你會發現動人的不僅是詞句,還有詩歌背后的情感與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布衣之身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為此他曾發出內心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蔑視。然而詩人的樂觀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戰勝憂患意識。這位偉大的漂泊者從悲傷中走出,選擇用他的詩筆展現大唐的山水,來豐富當今人們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敢于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為解救人民于苦難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面對人民的苦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他靜靜傾聽,長長嘆息,默默流淚,向世間發出沉痛的悲嘆。他的筆墨,喚醒了當時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國情懷。
然而唐詩遠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絕不僅只有這兩位詩人。李白的自由灑脫,杜甫的憂國憂民,王維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顯露……詩人們的閃光點早已融入唐詩中,而當今的我們,是否讀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應該讀懂什么呢?
唐詩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靈歸宿。年歲依舊在增長,對詩的領悟,未完待續……
如何寫唐詩三百首的詩詞范本八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在歷史的長河中,歲月的浪花沖刷走了許許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詩卻如磐石般沉淀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收集了唐詩中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誦讀,都加深了我對詩歌、對古人、對歷史的感悟。
讀詩要有三品,品色、品溫、品韻。讀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們一起先看顏色:綠的酒,紅的火爐,黑的天,白的雪,四種顏色呈現在眼前,能說不美嗎?再看溫度:酒本來是冷的,卻被火爐加熱了,雖說天快下雪,卻讓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韻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綠色的小螞蟻,小火爐上的火苗也在跳動,靜中有動,整首詩仿佛有了生命。
唐詩的美還在于它的精。現代文章、詩歌的篇幅較長,文字比較華麗、飽滿。古詩則不同,雖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璣,所以讀詩要細。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詩,“潛入夜”“細無聲”六個字讓人感覺到春雨的君子風格,同時也感受到詩人的儒者風范。
為什么這么精簡的文字卻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為古人的詩也是源于生活,讀詩也就是讀生活,詩里有人生、有道理。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惜時;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進取;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相思;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壯別;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轉,遺恨失東吳”的惋惜……
唐詩的美無以言表,它不是簡單的文字,它是讀詩人的心跳與呼吸,也是讀詩人行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