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香山游記香山游記篇一
香山的黃昏還有一種朦朧美。云霧繚繞,遠遠望去,猶如爐中香煙裊裊上升。站在山上向下望,許多亭臺樓閣掩映其中、若隱若現。仍不愿散去的云霧遮住了世界,在半山腰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鳥啼蟲鳴。時而有一兩只松鼠從樹叢里竄出來,站在楓樹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不禁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香山的山色是其它山不可攀比的。秋風吹來,銀杏樹的葉子黃了,像一把把扇子扇走夏天的炎熱;楓葉紅了,像一個個小手掌,告別了夏天;松樹依然挺拔,用針刺似的手指向天空。香山的山色經過樹木的裝點,出現了黃、紅、橙、綠四種顏色。
香山的風景美不勝收。它的美不次于五岳,香山楓葉的紅,讓我無法用語言形容。看到香山,我不禁想起等到滿山紅葉時,每片紅葉都寫滿你的名字的旋律。
香山游記香山游記篇二
我說的香山可不是北京的香山,它是位于廈門市的東部,翔安區的東西部,坐落于鴻漸山南麓,主峰海拔176米,景區占地10.38平方公里。
大約過了半小時,我們來到香山腳下,眼前的情景讓我驚呆了,只見車輛從山腳下一直排到半山腰,一部挨一部的往前龜速的挪動。
大概過20分鐘,我們終于來到了香山巖廣場,只見廣場上人山人海,鞭炮聲、廣播聲、商販的叫賣聲交織在一起好不熱鬧。我們參觀了香山巖寺廟,這里供奉著黑色面孔的清水祖師爺,香火十分旺盛,經久不衰。
順著臺階而上,我們走到了木棧道上面,從高高的木棧道向遠處望去,只見海面上船只來來往往,水面上泛起白白的水花,近處高樓林立,四通八達的馬路縱橫交錯;再看腳下,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迎風綻開,許多小蜜蜂在花叢中采蜜,忙得不亦樂乎,人們三五成群的在花叢中拍照留念,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卷。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大佛像和放生池就結束了美麗的香山游。
香山真是太美了!它如詩如畫,讓人留連忘返,令人陶醉!
香山游記香山游記篇三
上次“十一”黃金周,媽媽說要帶我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沒出門,我想:香山風景一定別具一格。于是,我們全家開著汽車來到著名的香山公園游覽。
買好票,我們就開始登山了。雖然楓葉變紅還不到時候,可是總是有幾片著急的葉子已經微微漲紅了笑臉,為楓葉增添了一絲可愛,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游香山還真有趣啊!
我們接著往上走,這山越高越陡。咦,我忽然發現一些植物竟從巖石縫里長了出來,那塊石頭上沒有陽光照著,雨水也澆不到,然而它們仍然奇跡般地活著,我真佩服它們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它們長得是那么翠綠,那樣堅韌,與楓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香山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知爬了多久,我感覺腰也酸了,腿也疼了,還又渴又累,就坐下來歇了一會兒。沒過多久,迎面走來了一位老人,白發斑斑,他雖然非常累,然而仍然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爬。有人問了一下他的年齡,我聽了嚇了一跳,他告訴那個人,他今天八十二歲了,可他仍然堅持每周登兩次香山,次次都要登上山頂。我聽后心里不由得吃了一驚。八十二了,不小了,體力也不會非常充沛,然而,我們走一小會兒就累得夠嗆,尤其是我已經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那位老人,一周都爬兩三回,真厲害,我從心底佩服他。
我們一步步向勝利前進,終于到達了山頂,看見了那壯麗的“香爐峰”。我看了看其他游客,大都是坐索道上來的,相比之下,我略帶幾分得意,幾分自豪。
我回憶那天媽媽對我說的:“要不是那個老人激勵你,你現在還在半山腰歇著呢!”當時聽了媽媽說的話,又想笑,又想哭!至今,我還真得感謝那位老人,他激起我挑戰困難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
香山游記香山游記篇四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山,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黃山的奇,華山的高,泰山的尊,但我還是不喜歡。我對家鄉的香山卻情有獨鐘。香山風景區位于張家港市的南沙鎮境內,據傳是吳王夫差遣人上山采香而得名。
來到香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排古樸端莊、黛瓦灰墻、前后有過道相連的平房建筑,屋前屋后栽滿松柏和竹林。這時,一陣“嘩啦啦”的流水聲吸引了我。我看到清澈的泉水從巖縫中汩汩涌出,流過大大小小的山石,匯成一股溪流,唱著歌向前奔去。
接著,我們隨著人流來到了位于香山東南之巔的香山寺。我從山門向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巖臺階,就進入了威嚴肅穆的天王殿。我又再向上攀登,就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從各方向看都煞是雄偉壯觀。
然后,我們到達山頂,只見一座氣勢宏偉的寶塔高聳入云,一共九層。因為在塔頂可以聆聽八面來風,所以取名聆風塔。塔身飛檐翹角,八面九級,看起來是一座明清閣式的江南古塔。如果站在塔頂,放眼四周可欣賞到張家港全貌和奔騰不息的長江水。天氣晴好時,江陰大橋也能看得清晰。
夕陽西下,我沿途穿過密林小徑,飽覽了采香徑、圣過潭、老虎嘴等著名景點,一路迎著鳥兒的歡鳴下了山。
此時,我們踏上了歸途,腦海中不時浮現出這一天來我所見到的美景。并打算下次有時間,再來游一次這令人心醉神迷的香山。
香山游記香山游記篇五
初到北京,一直聽說北京的名勝風景頗多,前幾日,適逢局里組織登山比賽,于是我們隨車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香山。 其實香山并不算是名勝,亦算不上雄峻的大山,只是懷著一種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心態來到這里,下車后, 大家一邊攀談,一邊欣賞路旁的景色,似乎完全忘記了此行的目的。
香山不是什么名山,但并不代表它沒有什么特色。香山與其稱之為山,還不如稱之為陵,其主峰海拔高不過五百余米,主路路面較寬,坡度不大,路旁樹木繁茂,景色貽人,充滿了自然的色彩。
北京的天氣如同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行至一半,飄飄雪花,從天而降,我們著實享受了一次雪中登山的禮遇,似乎大家此時才記起此行的初衷,紛紛加快了腳步。
老天像和我們開玩笑一般,登到山頂,雪也慢慢地停了下來,此時大家渾身都已濕透,但享受著俯瞰 山腳的特權,登山成功后的喜悅,一切都顯得不再重要了!
下山則完全是另一種心情了,此時大家才有機會一睹香山的美景。雪后的香山別有一番風味,微風中,盛開的花朵,晶瑩剔透,珠淚瑩瑩,梅花的俏,桃花的媚,櫻花的香,沁人心肺,令人流連!孕于自然,育于自然,生于自然,融于自然,樂于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的寧靜,那么的祥和!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魅力,不知不覺間,自己的心神已經完全放松了下來,不再有負累,不再有煩惱,有的只是一顆輕靈的心。
離開香山,回首曾經攀爬過的山峰,心中充滿了恬靜,充滿了留戀。輕松的心態驅走了身體的疲倦,自然的神韻,心的凈滌成為這次出游的最大收獲,這就是香山,這就是我的一天。
香山游記香山游記篇六
“丹桂飄香九月初,我和媽媽上香山”。
九月二日,媽媽和我從大同優勝路口自駕四十多分鐘的鄉村水泥路到了香山腳下。
剛從路邊轉到谷口,映入眼簾的就是滿眼青翠,墨綠的山、深綠的葉,完全沒有絲毫衰敗蕭條的景象,道路兩旁都是茂盛的樹木,一路上泉水淙淙、鳥兒啾啾、花香陣陣,伴著各種絢爛的野花,就跟春天沒什么兩樣。
去香山的黃泥路不光能游覽植物園,還能觀賞到“動物園”和“海洋館”。看!獅子、駱駝、鴕鳥、章魚、海龜……,海陸空應有盡有,只不過這些“動物”長久的保持著一種姿勢也統統都只有一個顏色——綠色。那是峰谷中藤蔓植物生長的藝術品。
爬了近兩個小時的山路,我們就來到了香山草甸。一個電腦桌面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藍藍的天空上飄著多多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中間點綴著五彩繽紛的花兒,草地上有幾頭牛羊在悠閑的吃草。
海闊天空、云淡風輕、天朗氣清、金風送爽。此情此景,這些詞語一股腦兒的從我的嘴里脫口而出。
返回時,我們還順道參觀了“大同萬畝水稻基地”。大多數的稻子已經收割了,弧形的層層梯田里只留下短短的谷茬和蘑菇狀的谷堆。
回到了家,我的心還留在那一片片給人自由、寬闊的草甸。有機會我還要和媽媽一起再去那美麗的讓人無法自拔的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