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弘揚中華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征文篇一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里撒嬌,然后是看著白發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要讓父母以后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卻又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3、4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
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里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矣讓他們安睡一晚。周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外出旅游時盡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熏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弘揚中華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征文篇二
記得小時候,爺爺經常慈祥地對我說:“我的爸爸呀,可是一位烈士呢……”講到這時候,那雙睿智而又明亮的眼睛里漸漸泛出對過去向往的波濤,仿佛在想象著那個遙遠的年代,硝煙彌漫的臨汾戰場上,一位勇敢的戰士騎著高頭大馬沖鋒陷陣。當我用不解的眼神好奇地打量著爺爺空靈的眸子時,他眨眨眼睛,仿佛緩過神來,慈愛地摸著我的頭說:“你的曾祖父啊,可是一位烈士哦。記得那年……”他止住了話頭,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努力地回應著他眼角泛起的淚花。
年輪流轉,時光飛逝。有一年回老家,爺爺依舊是滿面笑容,摸摸我的腦袋,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走到一個柜子前翻翻找找。我好奇地湊過去張望著,只見地上整齊地堆放著大大小小的相冊和書籍。我隨手翻開一本相冊,爸爸青澀的臉龐呈現在我的面前。“爸爸還帶著軍帽呢!”我笑著指出來。爺爺湊過來看看這張照片,點點頭說:“是啊,你爸爸可是當兵出身的。”“真的嗎?”我睜大眼睛問道。“當然了,那年他去參加香港回歸儀式,我別提有多開心了。”他臉上每一絲皺紋中都泛出了自豪感。我不忍心打斷他的回憶,悄悄往后翻看著爸爸軍校同學寫下的寄語。透過那筆記上工整的一筆一劃、一個個朝氣昂揚的簽名,我仿佛看見了爸爸剛剛穿上軍裝時的欣喜,看到了他訓練時黝黑但卻神采奕奕的臉龐,看到了他在分別時與即將天各一方的戰友們依依惜別、互相勉勵的樣子。
爺爺翻出一本微微泛黃的大書,書面上寫著—《xx縣志》。他像捧著珍寶一樣翻開,笑著指著一個名字對我說:“你看,這是誰?”我驚訝極了:“爺爺,這不就是你嗎?”他點頭贊同著。讀著簡介,我發現眼前這個年過古稀的老人,竟然一生忙碌著為國家做出貢獻,我的內心油然生出一股尊敬之情。原來爺爺的一生并不像是我想象得那么簡單,他也曾是一個為事業為夢想奮斗著的人,直至現在,只是我未曾留心而已。
因為家中兩輩都是當兵人,我對那一套綠色的軍裝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興亡而拋頭顱、灑熱血?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崛起而傾盡所有?正是他們無悔、無私的付出,新中國才迎來了又一次的輝煌!五千年來,祖國歷盡風風雨雨,但這群滿腔熱血、頂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們浴血奮戰,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繁榮昌盛的中國!他們是歷史的見證人,雖然他們如今已不再年輕,但他們卻以不變的熱血教育著我們,讓我們的內心充滿了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從小家里的老一輩就常常教育我說,要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出一份力。他們這些年來對我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匪淺:對任何人都要恭謙有禮,任何事情都要懷以最大的熱情去盡力做好,別人需要你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等等。春風化雨般的教誨常常在我的耳邊響起,我的內心也正像那春風中的小苗一般,茁壯生長。
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也能夠像我的前輩們那樣,站在祖國發展的光明舞臺上奉獻自己的力量。或是當一名女兵,守衛祖國的每一寸領土;或是當一名教師,為祖國輸送新鮮的血液;或是當一名法官,懲治不良的行為;或是當一名海外歸來的游子,奉獻自己的學問。
以言語教育著我、激勵著我的前輩們,亦或是那些甚至未曾謀面過的長輩們,都告訴著我這樣一個道理:無私奉獻自己,不要僅僅為了自己的前途,也要為了他人,為了祖國。家風正,世代傳。這一精神將激勵著我家族中的一代代人,一點點地傳承下去。讓我們大家攜手起來,把這優良的文化傳統傳承下去,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吧!
“弘揚中華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征文篇三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誠信守時、尊老愛幼、與人為善。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在路上我吃了一根香蕉,因為找不到垃圾桶,隨手就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這樣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做可能會讓人踩上去摔倒,這等于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爸爸說:“快把香蕉皮撿起來吧。”我說:“好!”
當然,做人還要誠信守時,媽媽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久而久之,我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要從小培養。記得有一天,下了晚自習,媽媽把我接回家。我說要洗腳,一脫鞋,發現我的襪子破了,腳趾頭漏了出來,“哎呀!這可怎么辦呢?媽媽,再給我買一雙新襪子吧。”媽媽接過來看了看,拿起針和線,認真的縫了起來,一會就縫好了,窟窿不見了。媽媽笑著說:“你看,這不就行了嗎,還能穿呢,不用買了。”我有點不太高興,不過想想,這不是也照樣穿嗎?我被媽媽的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打動了,以后能用的東西就湊合著用,不能浪費。其實節約很簡單,比如: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就能讓貧窮的人們吃上一頓香噴噴的大米飯;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度電,就能讓鬧電荒的地方變得明亮起來;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就能讓喝不到水的人們喝上一年。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就讓我們這種優良的家風世世代代發揚光大,讓這樣的美德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