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混沌的篇一
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應順其自然, 混沌不分
[拼音]:hn dn b fēn 混沌:亦作渾沌,后常用..
2、貌似步行街的服裝區規格混沌不分,更糟糕的是,即成佛。
3、咱的現狀就是混沌不分、混水摸魚、亂中取勝。
4、明白和找回各種流轉并存在于自身混沌不分的一切。
5、又開始做這混沌不分的夢了。
混沌的篇二
混沌
天地始于無,原是一片混沌,雖盤古開天辟地,成今日模樣,但經數億年之久,天地崩塌,嗚呼曰:天地歸于無也!萬年之后的覺醒,于新紀元2998年。
我伸了一個懶腰,并且打了一個噴嚏。我如平常一樣,起床,吃飯,工作,再睡覺。
沒錯,這已經經過了一個又一個生死的輪回,但我沒有死。或者換句嚴謹的更具科學性的話說,我睡著了。當我的新陳代謝降落到最低甚至歸無時,我便沉睡了。
也許我和歷史上開天的盤古、補天勞累的女媧,一樣的嗜睡吧,我想。
在我遲鈍的.思考中,一個又一個世紀過去了,我看到了什么?這是現在人類都好奇的一個問題。它就在我巨大的腦海里,仿佛夢境一般,無數遍回放著。
盤古開天辟地,天地分離,不再一體......
類人猿在古老的森林的樹木間攀爬嬉戲......
初具規模的農業生產,開始有森林被開墾........
冷兵器越來越多......農田越來越少......
再后來,我就無路可逃了。
茫茫的城市高樓間,找不到我可以生存的地方。
我便一直茫然的,只是活著。到天地崩塌那一天,我終于幡然醒悟。我是一個巨人。我的心臟跳得太快了,然后它衰竭了,我便死了。
臨死前,我向大地蒼生作最后的道別——我蒼老的眼眶流出了一滴渾濁的淚。
我,一個巨人,一個在城市中無處安家的巨人,第一次流淚了......
也許只有廣闊的大地才是我最終的歸宿......
天地崩塌數千年之后,
女媧出生。
補天撐地。
天地便成如今模樣。
只是,在城市的某個角落,
還滴落著——巨人渾濁的老淚。
混沌的篇三
1
當一切照舊,我站在地圖以外的島嶼上
贊成抹香鯨以正義為名,攻打黑夜的狼群
反對秋蟬,呼喊抗爭的口號
當森林為黎明發動革命,當神話
被冠以固定的情節,當人群
在歷史的廢墟里扮演哭泣,當
感情淪為約定俗成的技能
萬物混沌,萬物在蛋殼里孵化為
倒影。倒立的花瓣,也會講述
真假難辨的細節,月亮,沒有固定的顏色
風,僅是幻覺
2
萬物混沌,生死未卜,人世繁華
死亡是誕生的倒影,記憶僅是巢穴
星空浩大,每個人的靈魂
都是一盞孤獨的衛星
生命,來來回回,命運
是圖紙上虛構的草圖
善惡本是埋沒真實的果肉
一滴水,在一次回眸中,形同虛設
肉體不復存在,靈魂像是夜光的風箏
在波瀾壯闊的天頂,找尋
天空的出口,而云朵和飛鳥
僅為蠱惑狂言的
矯飾
3
歷史是方形的圓圈,我賴以生存的土地
像是黑白相間的骨骸,我不為你生
不為你死,不為你修飾原則、涂抹道路
不為你失蹤在水平線的`盡頭
高樓和樹木相擁而眠,傍晚和黎明你爭我搶
我不相信你,我不相信人類的語言
我不相信石頭變成思想,不相信太陽像是
一只暴躁的氣球,不相信大地之下
住滿來去有序的蜥蜴,不相信月亮
不相信月亮隱藏了播放假象的銀幕
成為節日的嫁衣。一個女人,曾經乘坐飛船
遠離命運,背叛愛情,繪制星球
4
消失的大陸,像掛滿謎語的海藻
無論如何穿行于海底,真相僅是真相
我不會為了沉船和磁場,把你托舉在山巔
也不會在地球兩極,種植伏筆
我們的祖先,用雙腳搭建三角,用頭顱
撞擊戰爭,用分叉的舌頭敘述真相
用眉間的眼睛欣賞河流,用長短不一的壽命
建立起忽隱忽現的王朝
當一切不復存在,我們為覓食欺瞞每一次
靈魂的投放。在遙遠的金色大殿
每個人是掛在房檐下的一顆種子,被標記上
與自己的斗爭,被賦予生死的權力
被捆綁在時間的車輪上,為一切假象滿足
為了簡單的夢境,書寫離別和重逢
在風起云涌的地殼上,占有領地和理想
5
用心修改世界,用腦設計命運
每個人都是他人的背影
在陽光之下,我們的影子穿成鎖鏈
我們的鞋子被標注號碼
每個人的手心被烙上罪與恥的符號
萬物混沌,人類為自己注射清醒的幻境
眼神直指星光,占卜混沌的起源
萬物混沌,生死是方形的圓圈
輪回星星點點
萬物混沌,世界被揉成一團,你我沒有界限
萬物混沌,混沌如神佛宣布
你好,再見
混沌的篇四
hun dun
(hùndùn)(1)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初開。(2)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1、如何才能從混沌世界中理出頭緒來呢?
2、因為混沌信號不會互相干擾,在同一地區能夠進行更多的管理。
3、但是在臨界點,你可以冒著最小的降到混沌的風險得到最大限度的傳輸。
4、據說,午夜時分,是這個世界與下個世界之間的入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與混沌、死亡和神秘相聯系的。
5、一個比一大很多的數字會導致了一個混沌系統,因為在生物電活動中任何小干擾都會很快被擴大,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6、霍金說,對于牛頓的宇宙不可能從混沌中誕生這一理念的第一次打擊是在1992年,當時觀測到了一顆行星在繞著一顆并非我們的太陽的.恒星運行。
7、假如我們看一個古希臘語所創作的故事,世界原本是混沌不清的。
8、我所想要的是安謐與純凈,命運便置我于混沌;
9、他創立了一家德國的*客俱樂部——混沌計算機俱樂部,自1981年成立以來,在*客社區也是數一數二的。
11、“我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物理學觀測者將會必然同意宇宙的混沌屬性”。
12、如果大腦是混沌的,每一次雪崩都能使大腦變成沼澤。
13、對某些神話,它們會有點效果,像世界的創造來自混沌。
14、由于這個原因,基督教是反智慧的:智慧告訴我們,我們的努力都是白費力氣,萬物都會歸于混沌虛無;然而基督教狂熱地堅持認為那是不可能的。
15、東方的邏輯認為原始的虛空或混沌是終極現實,而相悖的,正因為這個重要的原因,偏愛于萬物歸其位的有組織的社會秩序。
16、我們想知道,還有多少其他的像這樣的真正的商業想法會在這個混沌的免費用戶產生內容的世界中出現。
17、產生短暫混沌即人類意識的神經化學架構也許復雜到無法在數字化的硅元件上進行類比和重復。
18、賽博空間的完全民主的另一面就是這種混沌和無法穿越的信息量,即便是以我想象的最大努力也無法掌握。
19、煙的線條與顏色交織,對于我而言,這就是抽象的混沌,似乎不知它們走向何方。
20、當運用最合適的模型揭開宇宙發展之迷,這些數學工具展現了宇宙之初是一片混沌。
21、它的關鍵是讓紅綠信號燈的切換以一種分散混沌的方式進行,而不是按照通常有規律的程序化模式。
22、盡管第一部分是基于理論的,引用了如圖靈機和混沌理論的東西,但不完全是科學的或精確的。
23、寬帶混沌信號具有較寬的頻譜,在雷達、通信、測量及控制等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
24、當運動誕生的時候,力的平衡還沒有成熟,那時是愚昧的混沌時期。
25、《混沌理論》因給一個被生活所挫敗的男子的傳統故事內容注入新的活力而超群出眾。
混沌的篇五
;【摘要】 艾麗斯.沃克,普立茲獎得主、詩人、女性運動人士、小說家,她在作品中反映黑人婦女為自身權利而奮斗,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艾麗斯?沃克的小說《紫色》是一部優秀的弘揚黑人女權主義的代表作。小說充分展現了黑人女性對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與追求,深刻反映了女主人公茜麗女性意識的成熟。
【關鍵詞】 女性意識 《紫色》 混沌 復蘇 獨立
本文為女性的覺醒提供了有力的資料依據,促進了女性意識形態的覺醒,為達到男女權利的平衡,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統一發揮了理論作用。
一、女性意識的產生和發展
女性意識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女性追求獨立和自由,不斷創新,也是女性獨立和發展的關鍵因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是女性,女性意識是女性價值的一種體現。它是女性追求自身權利,快樂,幸福,自由的源泉。
女性想要追求完美的生活,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思想方式,明白自己的熱情所在。但是長久以來,女性們都已迷失了自我,為他人盲目而活,導致最后被整個社會所輕視。有人說女性地位低下,沒有自己的思想。雖然這些言論有些極端,但的確真實的反映出了過去婦女的生活狀態和社會地位。雖然黑人男女的政治觀點有所不同,但女性意識的覺醒促使了他們之間關系的融洽。
二、混沌、復蘇、獨立---茜麗女性意識的成熟
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麗斯?沃克的小說《紫色》成功的塑造了女主人公茜麗的形象。在備受男權主義壓迫的情況下,女性意識逐漸成熟。此文章通過三部分來對其進行描寫,即:茜麗女性意識的束縛,茜麗女性意識的形成,和茜麗女性意識的醒悟。
2.1 混沌---茜麗女性意識的束縛
《紫色》這部小說中,女性備受壓迫的根源在于男權主義的存在,即茜麗丈夫對其思想的控制。在茜麗掙脫其繼父的“魔抓”后,雖然男權壓迫暫時消失,但茜麗丈夫的壓迫更為糟糕,把茜麗看作是田間勞力,家庭保姆和性工具。
茜麗從一開始就喪失了自己的身份,正如他所說,“我那可憐的孩子們可以依靠你這個媽媽了。”他根本就不喜歡茜麗。他決定和茜麗結婚的原因之一是他能從婚姻中獲得好處,婚姻是基于羅伯特想要有人照顧孩子,而茜麗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茜麗的思想注定受丈夫的控制,她已成為男權壓迫體系的一部分,成為男權壓迫的犧牲品。由于她成長過程的痛苦和折磨,她從未想過有更好的生活。她承認她和羅伯特的婚姻就是她的命運,羅伯特經常虐待她,她忍受著,就像一顆樹一樣,毫無感情。
《紫色》這部小說通過對女性婚姻及思想的描述,表明了男權主義是女性備受壓迫、思想備受束縛的原因,她們的丈夫控制著她們的思想。正如女主人公茜麗一樣,雖然脫離了繼父的“魔抓”,但丈夫羅伯特變本加厲的從身體到精神對她進行摧殘。因此男權主義是導致女性混亂的意識形態的根本原因。
2.2 復蘇---茜麗女性意識的形成
在茜麗受到雙重折磨后,她的女性意識開始復蘇。蘇格是影響茜麗生活和命運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敢說敢做,敢愛敢恨,自強自立。她告訴茜麗要自尊自信,認識自我,鼓勵茜麗爭取自己的權利,敢與和男權主義作斗爭。
索菲亞被沃克稱為“第一位女性主義者”,她建議茜麗在男權社會中與男人的控制作斗爭,對茜麗女性意識的覺醒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她不拘泥于舊制陳規,勇于突破種族界限。索菲亞的反抗精神不僅鼓勵她沖破羅伯特的控制,而且鼓勵她對社會舊制度發起挑戰。
在索菲亞的幫助下,她重新思考她與羅伯特的婚姻,她們被迫結婚,毫無感情,羅伯特只是把她當作工具,沒有任何的平等和權利可言。她不再忍受這種不公的待遇,毅然沖破了婚姻的束縛,獲得了政治自由。
2.3 獨立---茜麗女性意識的醒悟
在蘇格,索菲亞和其他姐妹的幫助下,尤其是在自己的奮斗下,茜麗在經濟和政治上獲得了自由,女性意識開始醒悟。《紫色》這部小說中,圍繞著兩性話題展開了女主人公茜麗女性意識的覺醒,小說一開始,茜麗就以寫書信的形式揭露出繼父對她進行暴力,通過述說自己的思想,她意識到了自己的悲慘境遇,逐漸觸碰自己的內心。后來信就成為她抒發感情的橋梁,表達著自己的強烈感情,在男權社會中,女性意識已經有所顯現。
在蘇格,蘇菲亞和內帝的幫助下,女性意識逐漸醒悟。女性們為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所奮斗,她們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和語言,無論是在人格,宗教還是男女關系上成為了獨立的個體。女性不僅獲得了政治和經濟上的自由,而且也擺脫了男權的控制,女性意識醒悟,女性最終獲得獨立。
總結
這篇文章從女性意識的角度,研究茜麗女性意識的獨立,通過茜麗女性意識的混沌,復蘇和獨立的過程來表明她追求經濟和政治獨立的決心。通過分析茜麗改變及改變的原因可以看出,如果不徹底改變種族主義和男權主義,美國社會就不會進步。此外,艾麗斯?沃克的這部小說的真正意圖是為黑人女性及世界上所有的女性指明一條光明的自由之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發展,女性意識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從女性意識研究問題的角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混沌的篇六
;我們正處于歷史上一個比較不多見的機會—世界正在發生很大的危機,處在一片混沌之中,大家都需要在混沌中尋找到新的秩序。在這個背景下探討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問題就更加有意義。
世界金融局勢回顧
華爾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贏得全世界的注意,我想起小平同志講的一句話,金融是現代世界的核心。無論好的時候股票漲了帶動經濟的發展,或者說華爾街出問題了,全世界都被拖垮了,引起了你的注意,它總是以某種形式強調它的重要性。
大家都說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危機,實際上這只是此次全球金融風暴的一個直接原因,一個表象,真正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在次貸危機的浮冰之下還有三座冰山,第一座就是美國投資銀行經營模式的激進轉變,第二座是美國金融市場過度自由的發展和監管模式,第三座是信用體系失靈和過于廉價的信用。這三個原因使得美國今天的問題暴露成為必然。
從人性角度理解金融危機
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次危機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金融市場的歷史本來就是一部危機不斷的歷史。從有美國金融市場的第一天起至今200多年來,就不斷出現危機,此間小的危機幾百次,大的幾十次,過去最好的十年也還出現了十次。但它同時也是一部不斷變革和不斷演進的歷史。美國1929年崩盤,經過那么大的災難之后才做了調整,出現了美國證監會,后來有了凱恩斯主義和羅斯福新政。
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應該看到它對世界的影響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這次美國的危機,第一沒有告訴我們太多新的信息,雖然在形式上跟以前都不太一樣,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還是因為人性本身的弱點;
第二,也沒告訴我們任何簡單的答案,說美國這樣搞不行了,簡單地往回走發現也不行,因此,要找一個平衡點。
我在2004年翻譯過一本書叫《偉大的博弈》,里面有一個觀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資本市場。作者戈登說,在華爾街這個偉大的博弈場的博弈者,他們永遠是普通人。什么意思呢?華爾街是一個很偉大的博弈場,它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和資源的配置,但是從古到今每個參與者都是普通人,大家沖進去也都很狂熱,跑的時候也非常恐懼。今天的華爾街,無論是福爾德還是鮑爾森,和200年前參與鐵路股票投機的人沒什么差別,都具有人性的弱點。因此,中國建設資本市場的時候也要充分理解到,市場是人性的市場,有它的弱點,要把握它的規律。
《偉大的博弈》講清了兩個事。第一,講清楚了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偶然的,美國崛起很重要的因素是建立了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強大的資源配置體系,它推動了這個國家的崛起。第二講清了資本市場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因為它是非常人性的市場,所以不停地出問題,改革,最后慢慢完善。美國如果1929年不出現崩盤,就不知道政府要在里面進行監管;
這次如果不出現這么大的問題,就不知道全世界的央行要聯手。至于美國這次多快能從危機中走出來,我認為除了現在短期的鎮痛藥,最重要的是看其改革有沒有力度,到不到位。如果比較到位、比較有力度,時間會短一點;
如果不到位則會非常漫長。
華爾街危機的教訓與反思
一是投資銀行脫離核心業務確實很危險,同時金融機構風險控制非常重要。風控失效是導致這次危機的直接原因。二是把握自由創新與審慎監管的平衡。說易做難,中國如果堅持“金融創新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創新必須走循序漸進的道路”這兩點,也許有助于找到這個平衡。三是理解現代金融體系的兩面性。現代金融體系越來越復雜,金融工具越來越復雜且高度杠桿化,它帶來高效率資源配置的同時,也非常脆弱,一旦風控失效則傷害非常大。
經過這次危機,人們對風險管理有了深層次的思考。首先意識到,運用高度復雜的數量化風險管理工具,并不意味著風險得到了控制,復雜的數學工具必須要跟良好的判斷和基本常識相結合。第二,更加關注一個金融機構整體的風險和金融市場整體的風險,后者必須由政府來做。在一個國家內部,還可以由政府來監測整個市場的風險,但國家與國家之間還是沒有一個超級機構來做到這點。第三,金融風險跨越國境的傳播速度和破壞力超乎想象,不僅跨境協調監管成為一種必然,而且對各國金融體系的健康和效率也提出了嚴峻挑戰。
戈登1999年在《偉大的博弈》中說,只有發生一次全球性的像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災難,才能帶來全球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變革。各個主權國家的利益都不一樣,都有很多的博弈在里面,因此下一步,是否真的會出現全球資本市場的監管體系,人們只能拭目以待。
關于幾個問題的爭論
現在,有幾個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激烈爭論。隨著華爾街五大投行或破產、或被商業銀行收購的命運,投行時代是不是結束了?我想投行的業務肯定沒有終結,還有成千上萬的公司要上市,但是像高盛、美林以前的商業模式肯定要調整,要更多地回歸到它的核心業務。那么全能銀行是否從此獨占鰲頭?商業銀行在收購投資銀行之后,會更多向投資銀行轉型,很難說它會一直堅持做存貸業務,歷史已經反復證明這種非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會不斷產生不良貸款。
鼓勵創新和審慎監管之間的矛盾問題,也被很多人上升到更宏觀的層面,即自由經濟和政府干預之爭。實際上兩三百年來,從來就沒有一個完全自由的經濟和完全的政府干預,都是怎么找到平衡點的問題。但這個平衡點在任何國家、在任何階段都是不一樣的,難就難在這兒,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從對世界的影響方面看,也有爭論說,經過這次危機,美國金融霸主的地位是不是從此一去不復返,世界金融體系是不是正在多極化?對此我們同樣需拭目以待。
需要強調的是,在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反思過程中,我們應深刻認識到,中國的市場和美國的市場有兩大本質的不同。第一,發展階段完全不同。美國的金融衍生品是過度發展,而中國則是不足,中國現在的第一要務是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對它的需求尚有很大差距,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中小企業排隊需要去融資去上市。第二,發展的模式完全不同。美國金融市場從第一天開始就是自我演進的模式,直到遭遇很大的危機,政府才來干預,這是一個不斷收權的過程。而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是逐步放權才產生了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發展本身也是一個逐步市場化的過程。今天的中國,市場化還是一個主要的方向,當然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循序漸進,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速度、力度和節奏。
中國經濟的困境和抉擇:經濟與產業轉型
美國此次的大動蕩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值得借鑒的一個教訓,就是虛擬經濟的發展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脫離實體經濟的發展,后果是災難性的,但我們也不能簡單否認虛擬經濟對發展經濟的重要的調整作用,要在這個前提下去探討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緊扣中國實體經濟的需求。
那么,中國經濟目前的現狀和需求是什么呢?我們先看一下中國經濟的困境和抉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走過了三十個年頭,在小平同志推動下,創造了世界上的一個奇跡:一個大國的經濟連續三十年10%的增長率,確實很了不起。但是走到今天,慢慢出現了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這個現象在世界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無論二戰后的英、法、德、美,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步的日本,大致都是走了三十年后進入經濟滯脹,現在中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中國現在迫切需要從傳統經濟轉向創新型經濟,迫切需要對產業進行整合和升級,這兩者都需要資本市場,需要資本去推動,靠行政不可能完成。歷史上經濟轉型相對比較成功的是美國。美國在二戰結束以后,有長達近六十年的繁榮,這六十年的繁榮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前三十年,從1945年到1975年,依靠初級消費的拉動,依靠比較低端的制造業走到了1975年左右前后,經濟陷入了滯脹。但后來靠高科技產業的崛起,很快走了出來,高科技產業占gdp的比重從零一下子跳到10%,拉動相關產業占到30%。
比較起來,今天的中國有可能跟這個階段非常相似,我們走到今天也遇到美國當時遇到的很多問題,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產業升級、發展創新經濟。值得研究的是,這個轉型美國做到了,但歐洲沒有做到,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資本市場比歐洲強大,它的資源配置效率比較高,所以經濟繁榮又延續了三十年。
今天我們要推動創新經濟,要讓中國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或者全國各地科技園區的企業十五、二十年之后成為微軟,必須要探討這些創新企業的動力機制。三十年以前,美國創造了一個硅谷模式,就是資本與科技的對接機制,這是它強大的根本原因,這個機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風險投資、pe、資本市場這一套直接融資的體系。如果我們能復制這個體系,我們就可以復制硅谷,因為我們其他成功的元素都有。我講一個小故事,我們去新疆看到戈壁灘上兩個小樓,一共40多個人,搞了一套風能發電的設備,70%的指標超過了ge,我說不可思議,哪兒來的人才?對方說全國最好的風能發電人才都在這兒。這怎么能夠做到啊?他說很簡單,給每個人都做了股權激勵,上市以后,每個人一千萬,現在已經上市了,每個人都超過了一千萬。相信這些企業跟資本有效對接十幾年之后成長為高科技巨擘不是不可能的。“復制微軟還不如復制納斯達克”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在這點上,歐洲的教訓非常深刻。歐盟在2007年發布的競爭力報告中承認,歐盟在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方面落后美國二十八年,正好相當于美國1979年的科技水平。撒切爾夫人很多年前就提出來,歐洲在高技術方面落后于美國,不是歐洲人比美國人笨,而是因為歐洲的風險投資比美國落后十年,也就是說歐洲在風險投資、pe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體系方面落后美國十年,科技產業的落后根源在于金融體系落后,表現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現在看來,她的判斷基本上是對的。1975年到2000年二十五年幾十個國家的平均發展速度比較發現,和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是高度相關的,并且發達國家和落后國家這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定要堅定不移。
同樣,1913年前后五年發生了三件事情:紐約交易所的規模在1913年超越了倫敦交易所;
同一年,紐約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前后相差不到五年的時間,美國人均gdp超過了英國,就在歷史的一瞬間。這說明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如影隨形,資本的規模和效率對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實體經濟幾乎是完全相輔相成的。而今天的中國金融結構中,90%的融資仍然通過間接融資,這不能支持創新經濟建設,不能支持中國產業轉型。
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路徑
客觀地講,過去18年中,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中剛剛從后臺走向前臺,仍然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存在諸如市場結構缺陷、長期機構投資者匱乏等等問題。在今年年初頒布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第三章中曾專門談到這些缺陷和問題。毫無疑問,資本市場未來將走上中國經濟的中心舞臺。
現在尤為核心的問題是,我們的市場化機制還明顯不足。隨著近年來的改革逐步深化,發行體制已經越來越市場化,但總的來說,市場化的定價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最終只有通過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方式才能夠使得發行本身對市場的沖擊變得很小,也才能夠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企業。
今天,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仍是一個主流,市場化改革實際上就是釋放生產力。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初就是小平同志推動了中國一個產業的市場化,這個產業就是農業,就是從計劃體制變成了市場體制。如果說三十年前中國農業的市場化改革能夠帶來中國今天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可以想像,中國的金融產業市場化對中國未來經濟的推動。
世界經濟發展中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資本洼地”,全球的資本集中到哪個國家,它基本上就具備了崛起的實力。過去兩百年中,全球資本涌入美國,美國的資本市場逐步發展起來,消化了這些資本,把它轉化為財富五百強公司,就站住腳了。今天的中國已經形成了全球第一大資本洼地,問題的核心是,如果資本市場不夠強大和有效,不能消化這些資本,發展的進程可能就要受阻;
如果有能力消化這些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加快,經過十年十五年之后也會產生中國的ge和微軟,就能真正站住腳。
所以,光有資本是不夠的,要有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為此我們在今年年初頒布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中提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些基本原則。現在看來,這些原則還比較有遠見。第一,把資本市場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不斷深化全社會對資本市場重要性的認識。第二,立足于國民經濟服務,實現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第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調動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第四,大力加強法制建設,不斷提高資本市場規范化程度。第五,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前景應該是這樣一個狀態:第一,公平公開公正;
第二,高效和開放的市場;
第三,應該出現第一流的投資銀行和第一流的基金管理公司,沒有第一流的市場,一切無從談起;
第四,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斷顯現,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最后一頁有句話叫做“致力于改善中國社會資源配置的方式”,資源的配置方式在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之中是最重要的,也是長期以來決定勝負的因素。今天中國經濟面臨很多困境,產業落后、經濟模式落后,我們需要產業升級,企業需要變成高科技產業,需要走向國際市場,經濟需要轉型成為創新經濟,我們相信資本市場應該在里面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這個市場的建設也是非常艱巨的任務,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
(本文據作者一次講演整理,經本人確認)
編輯:姜新菊[email?protected]
相關熱詞搜索:;混沌的篇七
冬至吃餛飩有個說法:咬開餛飩皮,象徵打破寒冬的包覆,讓陽氣能夠透出來,這個叫做?破陰釋陽?,有點打破渾屯開天辟地的味道!今天咱們學做最經典的'薺菜餛飩。
餛飩皮、薺菜、冬菇、干木耳、胡蘿卜、鹽、生抽、糖、油
1.餡:冬菇胡蘿卜洗凈剁碎,木耳泡發洗凈剁碎,薺菜仔細洗凈,快速焯水撈出擠掉水分剁碎。加鹽,蘑菇精,生抽,糖,油調味,再加一勺干淀粉或適量泡發剪成斷的細粉絲拌勻(這樣餡容易抱團)。
2.元寶形餛飩的包法如下:
1)梯形的餛飩皮(北方市場都有賣)
2)將餡放在皮的寬的一側三分之一處(太多包不上,太少不好吃,合適為宜)
3)如圖,從下往上卷上去
4)翻過來,同時將餡兩側的混沌皮捏合
5)將一側的混沌皮向內折,另一次也折過來,并將重疊處捏合
3.如果混沌皮太干或面粉過多不好捏合,可以用手沾一點水,涂抹在需要捏嚴的地方,然后捏緊)
工作繁忙的同學不妨一次性多包點,速凍在冰箱里,隨吃隨煮,飯菜全有。
混沌的篇八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物質文明進步的同時,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日益強烈。科普知識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從普及科普知識的角度出發,從混沌擺講到混沌理論,用通俗易懂的各種生活現象解釋晦澀難懂的混沌理論,力求讓更多人了解混沌現象。
關鍵詞:蝴蝶效應;混沌擺;混沌理論;邏輯斯蒂方程
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2周以后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蝴蝶效應。其原因是蝴蝶扇動幾下翅膀,會引起蝴蝶身邊氣流微弱的變化,微弱的氣流變化又會引起周圍的空氣變化或其他系統的變化,從而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極大的變化。
1 “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的一個概念
“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的一個概念。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經過一傳十,十傳百,可能被放大改變成一條天要塌下來的大新聞。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就是蝴蝶效應最簡略的表示。也許如此比喻有些言過其實,但卻充分展示了初值對結果的重要性。“混沌”就是指在確定性系統中因對初始值敏感而表現出不可預測,不可重復,類似隨機性的運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有規律可循,但一個微小的變化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事物的發展過程,說明事物發展的復雜性。混沌理論就是一個既存在確定性又存在不確定性的系統理論。
如何清晰直觀地演示混沌理論中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呢?紹興科技館的一件創新展品——混沌擺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圖1為混沌擺。該混沌擺展品為“t”字擺,“t”字的頂點處各安裝一個小擺,“t”字的交點處安裝一個旋轉手柄。轉動手柄時,3個頂點的小擺隨之被帶動,并互相影響,呈現出不規則的運動狀態。在每一個擺的擺桿底部都安裝有紅外發射器,攝像機實時動態地捕捉紅外發射器的運動軌跡,并通過差值算法生成平滑軌跡曲線顯示在屏幕中。
單擺的運動很容易預測,但將3個單擺用t形桿固定,每個擺的運動會影響其他2個擺的運動,這樣就使運動復雜無序,無法預測。即使旋轉手柄時,初始力度或者方向只差一點點,最終屏幕中顯示的曲線也將是截然不同、無法預測的。同時,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初始力度或者方向如何變化,單擺都始終活動在一個圓形范圍之內。這樣就很好地演示了晦澀難懂的混沌理論中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舍五入,初值出現微小的差別,結果卻千差萬別。洛倫茨發現,初始值的微小變化,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被指數放大。那么,這樣的天氣預報是否還有實際意義呢?于是,洛倫茨開始研究動力系統的相空間。相空間中的一個狀態點,確定了系統的一個狀態,也叫該系統的吸引子,即系統最后的歸屬。例如,一個帶有阻尼運動的單擺,如果沒有其他情況發生,靜止不動就是它最后的歸屬,因此單擺運動的吸引子是它的相空間中的一個固定點。如果這是一個帶有動力的鐘擺,它將會做周期性運動,鐘擺運動的吸引子便是一個橢圓。洛倫茨將氣象預報的參數和方程簡化成一個由3個變量及時間系數決定的微分方程組,最終得到如圖2所示的奇異吸引子圖。這個系統似穩非穩,似亂非亂,亂中有穩,穩中有亂。這是一個外表規則有序的兩翼蝴蝶形態,內部卻無序而隨機的復雜的混沌過程。這恰巧與混沌擺展示的混沌現象不謀而合。
2 各行業中的混沌理論
除了氣象變化中存在混沌,股票市場經濟發展中也存在混沌現象。傳統金融學觀點認為股票市場遵循有效市場和隨機變動的規律。這2個因素使得收益率的概率近似于正態分布。然而,分形之父物理學家曼德勃羅研究發現收益曲線并不是正態分布,而是一種“穩定帕累托分布”。穩定帕累托分布是一種不連續的分形分布,用來描述財富在個人之間的分配情況,即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而80%的人只占有剩下的20%.混沌理論正好可以解釋80/20法則。混沌理論的觀點認為50/50的分配是極不穩定的,就像蝴蝶效應,微小的偏差將會很快被放大,最終離開平衡狀態,導致向一邊傾斜。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因為社會財富會產生社會財富。但最終也不可能變成99/1這樣的分配,混沌理論中雖蘊藏無序隨機,但也不是盲目的無序隨機,始終不能脫離其確定性。在財富分配中,如果出現99/1的情況,貧富差距特別巨大,社會必然出現動蕩不安的情況,最終實現財富的重新分配。隨后有經濟學家在貨幣指數中發現經濟混沌,并用數學方程描述了經濟混沌,呈現出金融世界的非線性動力學本質。混沌理論中的混沌實際是一種紊亂現象背后蘊藏著確定的邏輯,蘊藏著一個可知的非線性。混沌經濟學家們就是在努力找尋這種非線性關系。宏觀經濟的混沌運動,與一般的混沌還存在不同之處,即混沌中疊加了一個周期的波動,即經濟增長周期或金融危機周期。
xn+1=(1+r)xn=kxn.
式(1)中:xn+1為第n+1代的人口數;xn為第n代的人口數;r為人口增長率。
xn+1=kxn-(k/n)·(xn)2.
也可寫成:
xn+1=kxn-k(xn)2=kxn(1-xn).
負號表明各種不利影響導致下一代人口xn+1的減少。這就是生態學著名的邏輯斯蒂方程。參數k的數值大小決定了混沌的出現與不出現。當k較小時,混沌并不出現;當k大到一定數值時,混沌才出現。具體如圖3所示。
3 哲學思想中也蘊含著混沌理論
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中也蘊含著混沌理論。邏輯斯蒂分岔圖描述的是生態繁衍,如果最后的群體數趨向一個固定值,叫作周期1;如果最后群體數在2個固定值之間變來變去,叫作周期2;如果最后群體數在3個值之間跳動,就叫周期3.群體繁殖的周期數目逐漸增多,最后導致奇異現象出現。有科學家證明,如果一個連續函數有一個周期為3的點,這個函數的長期行為將十分奇特,就像洛倫茨發現的奇異吸引子那樣,最終會走向混沌。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和認識,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期3即混沌,這也很好地驗證了老子說的“三生萬物”。為何不是二生三,三生四,而是三生萬物,說明到三后事情就變化了,這個“三”似乎是線性到非線性的轉折點。“事不過三”“三人成虎”“三陽開泰”“三人行必有吾師”等都與“三”有關。《周易》記載,盤古開天辟地,混沌初分。《莊子·應帝王》記載,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幾千年前的中國哲人就已經使用“混沌”一詞,并將“三”和混沌相聯系。
4 結束語
混沌理論無處不在,它藏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已經為我們所用,但我們仍然需要用心去探索與追尋,也許你就是下一個洛倫茨,下一個龐加萊。對混沌理論的研究從未停止,我們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