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主題臺海形勢分析心得體會總結一
【摘要】:眾所周知臺灣問題由來已久,其間經歷了諸多的演變和發展,臺灣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化、多樣化、國際化,新時期如何處理海峽兩岸關系關系重大,這對于中央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考驗,本文就臺灣問題的歷史由來、演變發展,新時期兩岸關系呈現和可能出現的新特點三個方面來闡述臺灣問題,進而給出了自己關于新時期大陸處理兩岸關系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臺灣問題,歷史由來,演變,發展,新時期兩岸關系,新特點,大陸,處理
【正文】
(一)臺灣問題的歷史由來
大家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臺灣也曾而兩次脫離祖國,一次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第一次收復臺灣,趕跑了荷蘭殖民者,鄭死以后其后代將臺灣獨立與清廷對抗,后康熙帝任施瑯為大帥收復臺灣,此后臺灣一直隸屬大陸管轄。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將臺灣二次割讓出去給日本,自此臺灣脫離大陸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46年國民黨發起國共內戰,經過歷時四年的內在,國民黨被趕出大陸、蝸居臺灣。正當人民解放軍一鼓作氣完全解放臺灣,美國派出第七艦隊橫亙在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由此才形成了臺灣問題。處理好兩岸關系成為中央政府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一個重大考驗。
(二)臺灣問題的演變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后,蔣介石退居臺灣,國民黨軍隊蜂擁入臺,這標志著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統治的結束。蔣介石、蔣經國統治臺灣時期雖也曾揚言要反攻大陸,成立偽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們依然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他們也堅持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后來李登輝上臺,才開始提出“兩國論”,開始搞臺獨分裂活動。將兩岸關系迅速升溫激化。李登輝之后陳水扁上臺,民進黨開始執政臺灣,開始想明目張膽地進行臺獨公投,臺獨分裂活動日益猖獗。海峽兩岸關系也日益緊張。2008年隨著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對大陸的訪問,拉開了兩岸關系緩和的序幕,海峽兩岸交流也日益緊密。就在同一年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贏得“大選”,擊敗民進黨,時隔八年之后國民黨重掌大權,也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門轟然洞開,兩岸關系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兩年多來兩岸經濟關系大事不斷,世所罕見。先是中斷近十年的“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在大陸臺灣先后舉行四次重要會談,達成12項經貿合作協定;再就是取得了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mou在內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兩岸經貿關系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
(三)新時期兩岸關系呈現及可能出現的新特點
(1)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面臨不小的挑戰。目前的兩岸關系是兩年來最好時機,臺海形勢出現了對我有利的內外環境,李登輝的影響日漸式微;陳水扁被判無期徒刑,以“臺獨綱?!睘樽谥嫉拿襁M黨早已下臺。未來幾年,島內臺獨活動難于掀起大的風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接下來兩岸關系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觸及政治議題,兩岸關系“先易后難”、“先急后難”、“先經后政”、越到后來越難。難點在于以下幾點。
1政治對話議題。馬英九當局對政治對話的態度漸趨保守。所謂臺灣島內形成“共識”,實際上就是一種“托詞”,如果民進黨一直反對,島內將永無共識;兩岸對話還要夾帶國際因素,這顯然表明兩岸政治互信有待進一步增強和強化。
2.經濟合作機制化問題。馬英九近年來不斷重申ecfa的簽署應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進行,必需符合“國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國民監督”的基本要求,必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和臺灣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兩岸經貿關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關系的定位問題,搞好了,會使兩岸關系更親密;搞不好“兩岸”也會成為“兩國”的開始。
3.兩岸軍事互信問題。馬英九在國18次國民黨全代表會上顯示,“因為兩岸現在并沒有劍拔弩張,所以并沒有進行政治性談判甚至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急迫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方面要價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臺灣卻仍在計劃向美國采購更多武器。在“軍購”與“軍事互信機制”之間,馬當局定會選擇前者。
4.臺灣“國際空間”問題。近年以來,馬當局繼續推行“外交休兵”政策,暫時放棄了16年前的“加入聯合國”的活動,轉而與大陸協商彈性參與國際組織,反映出“一寸求和”的新思維。臺灣當局的不斷索取將使這一問題變得愈加復雜。
無論是年臺灣政局還是兩岸關系,表面看是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涌。為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認識,不能盲目樂觀,不能被島內執政者更替所左右,不能被兩岸關系的暫時緩和所迷惑。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影響臺海安全穩定的根源并未消除,“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主要現實威脅,解決臺灣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不容低估。
兩年來,兩岸關系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兩岸實現對話協商制度,經貿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新型兩岸關系正在加速形成。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兩岸關系在進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僅僅三年,在認同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之間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在兩岸關系實現歷史性突破之后,兩岸關系相應的進入有序推進、平穩發展的新時期。未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并全方位拓展;兩岸關系將進入合作與摩擦交替上升的新時期;兩岸關系與島內政治合作的銜接將越來越緊密;如何獲取民心、爭取民意支持將是未來兩岸都要關注的焦點。
(2)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國因素不容低估。兩岸關系應該是中國的內政,但它又有外力的干涉。可以說兩岸關系中任何一個現象與事件,又都是中國、美國、中國臺灣三方面相互牽制和博弈的結果。正像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臺灣問題歸根是美國問題。目前美國在臺海兩岸關系的基本態度是:不統、不獨、不戰、不和。長時間以來,美國在臺海兩岸間一直保持著藐視中間而實際上偏袒和支持臺灣的做法。
中國的對臺斗爭實際上是對美斗爭。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對海峽兩岸的政策不會根本改變。它確實有點像“擺鐘”那樣,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核心,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時而左時而右的搖擺不定。斗爭將使長期的、曲折的和復雜的。當前兩岸關系實現了歷史性曲折和突破性進展,正朝著建立和平發展新局面的方向邁進。美國雖然表面上不斷表態樂見兩岸的和解。
(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島內制約因素不可忽視
1.島內民意的走勢左右兩岸關系。現在臺灣有一個最大的現實你,就是“臺灣主體意識”的上升。
2.民進黨能否東山再起。從外部環境上講,自從馬英九主政臺灣以來,馬英九在競選時的承諾一直很難實現,馬團隊的民調也一直回落,臺灣民眾也頗有意見。另外,從國際局勢上看,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一直把臺灣作為遏制中國的妻子,也不愿意看到兩岸和平統一。綜上所述,民進黨正在做著東山再起的準備。不過從目前來看,民進黨要想東山再起的確困難重重。
(四)新時期大陸應該如何處理好兩岸關系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住過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2)同臺灣同胞一道,加強兩岸人員來往和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堅決反對臺灣分裂勢力。
(3)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4)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于臺灣人民。
(5)“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6)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絕不承認放棄使用武力。
參考文獻
[1]薛謀洪。美國利用臺灣問題做文章由來已久[n].人民日報,1995-06-26(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19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26集)[z].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
[4]中國國際法年刊[z].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5]王鐵崖,田如萱。國際法資料選編[z].北京:北京法律知識出版社,1982。
[7]董云善,劉武萍。世界人權約法總覽[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