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篇一
1、變以占先機,動則贏天下。
2、創新謀突破,努力獲成功。
3、匯卓識遠志,創市場成效。
4、創新共發展,同心破萬難。
5、疾風知勁草,堅韌鑄輝煌。
6、慧眼看世界,聰心思己步。
7、昨日黃花敗,今朝百花開。
8、山不轉水轉,道不通人變。
9、創新求發展,合作贏未來。
11、改變促發展,創新鑄輝煌。
12、創新謀發展,同心贏未來。
13、危機不可怕,就怕沒變化。
14、挫折不可忘,再度鑄輝煌。
15、變革求發展,突破保成功。
16、改變贏市場,創新贏未來。
17、合作求發展,創新贏未來。
18、讓改變發生,讓成功回歸。
19、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21、不好也是有,有就向前走。
22、變革求發展,創新贏未來。
23、調整再創新,打拼爭共贏。
24、逆境求生存,睿智謀發展。
25、創新揚我名,時代我先行。
26、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27、今朝新思路,來年開門紅。
28、經得住考驗,擋不住難關。
29、集思尋廣益,以改當下先。
31、同力可斷金,發展靠創新。
32、納失敗成功,搏今天明天。
33、路遙知馬力,爬坡見真心。
34、改變促發展,共贏新未來。
35、改變求突破,創新助發展。
36、崢嶸歲月去,似錦前程來。
37、攜手度時艱,并肩創輝煌。
38、攜手譜新曲,并肩創輝煌。
39、以變應萬變,創大好明天。
41、抓改革機遇,創振興大業。
42、贏在新戰略,突圍大發展。
43、鳳凰涅盤起,前路共馳行。
44、改制心不散,重組勁不減。
45、革新不卻步,成功不止步。
46、布局謀發展,求變贏未來。
47、突破靠戰略,共贏靠大家。
48、乘風破浪來,雨后山更青。
49、謀事在戰略,成事靠大家。
51、集企業奇思,創經濟奇跡。
52、突破舊觀念,實現新卓越。
53、突破無止境,創新贏效益。
54、既往可不咎,知恥而后勇。
55、長城永不倒,晨曦待破曉。
56、協力破舊制,涅盤贏新生。
57、鑒舊日精神,創新世偉業。
58、發展靠創新,共贏靠大家。
59、枯木待逢春,百舸競激流。
60、企業的未來,我們的未來。
宣傳口號 | 社區口號 | 學校口號 | 企業口號 | 醫院口號
宣傳口號 | 社區口號 | 學校口號 | 企業口號 | 醫院口號
創新篇二
創新與發展
二十世紀下半葉,當日本人發明的物美價廉的石英表處于熱賣中時,瑞士的勞力士公司盲目的跟風生產,結果上市后嚴重積壓。眼看就要打賠一筆之時,其總裁海尼格的一個創意限量拍賣不僅力挽狂瀾,而且讓勞力士公司大賺一筆。是的,就是他的一個創新方案救公司于水火之中;就是他的創新,才是勞力士公司的品牌更加凸顯。
沒錯,就是要靠創新,海尼格利用勞力士的品牌優勢,突破傳統銷售方式,拋棄了幾百萬塊石英表,只留下十二塊作為“限量收藏版”進行拍賣,自然引人矚目,大獲成功自然在情理之中。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反觀中國,早已獲得 “世界工廠”的殊榮,代表著我國的生產能力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那么,這是否說明我國工商業已經發展到橫愛的水平了呢?很遺憾,事實不是這樣,并且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我國的大部分企業都處在產品附加值“微笑曲線”的最低端——生產,既付出的勞動最多,得到的利潤卻最低。這樣的“世界工廠”之稱要之何用?要想使我國工商業迅猛發展,就必須完成“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蛻變。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是我國產業想要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在科學界,人類從對世界的迷茫到對神靈的崇拜,再到對科學真理的探求,無不充滿著創新的氣息;在制度上,從遠古時期到奴隸制,到封建制,在從封建制到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這一次次的變革充斥著一次次的創新,一次次地推動人類文明的車輪向前滾動;在生產技術上,從遠古的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從改良蒸汽機到內燃機,從電動機到互聯網,不斷的創新推動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飛越,也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創新是個體自我完善的動力。當今社會,我們唯有樹立創新意識,不斷創新,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在這競爭無比激烈的社會獲得一席立足之地。
創新篇三
所謂創新,概括地說,就是繼成前人,又不因循守舊;借鑒別人,又有所獨創;努力做到觀察形勢有新視角,推進工作有新思路,解決問題有新辦法,使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實踐是創新的基礎,離開實踐,創新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經驗告訴我們,創新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敢于摒棄不合時宜的認識、觀念、做法,形成切合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我們的煙草事業。中國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創新的發端,勇于破疑——創新的能源。魯迅先生曾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無畏,首先是一個長于質疑的發現者。
人,要進步,要發展,都要有一股推動其不斷向上的動力,使人們能夠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由此推動人們自強不息,努力奮斗。這個動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奮學習和知識累積。人們越是學習,未知的世界越大,人們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識的缺乏;而越不斷學習積累,越能不斷有所創造。
創新,需要誠實和謙遜的態度。有人說,謙遜是一種坦然面對成就和榮譽的精神境界,是一種求真務實、甘當學生的思想品格。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更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自覺地把創新作為一種不懈的追求,始終保持一股闖勁、沖勁、韌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寬廣胸懷與氣度,開拓創新。
這樣,我們才能在偉大實踐中不斷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的國家才不斷進步!
創新篇四
科技創新——海洋經濟發展的動力
天津財經大學人文學院
廣電0901
汪子瑋
學號200911168
4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絕大多數臨海發達國家都把開發海洋定為基本國策,競相制定海洋科技戰略計劃,把發展海洋科技作為戰略性投資,超前部署和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1996年,我國制定了《“九五”和2010年全國科技興海實施綱要》,開始實行以推動海洋產業技術進步為目標的“科技興海”計劃。海洋高新技術被正式列入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計劃,并在一些海洋關鍵高技術領域,如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資源探查與開發、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深水和大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新能源探測關鍵技術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我國海洋科技優勢的創新技術。海洋科技創新帶動了海洋產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國海洋產業產值每年以22%的速度遞增,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一倍以上。
1、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海洋資源科學利用。我國海洋高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晚,海洋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大,在這方面,我們和海洋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有較大差距。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是現代海洋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新興領域,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可以提升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整體水平。所以,我們要在吸收和采用國際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基礎上,組織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發展我國的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深加工技術、海洋功能食品開發、海洋醫藥產品開發、海洋精細化工產品研制;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海岸帶區域水資源開發和保護、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海域資源和環境評估技術、海洋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快發展步伐。重點應放在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上,為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通過科技創新,積極扶持新興海洋產業。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要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提升海洋經濟整體競爭力。著力建設一批新興海洋項目和海洋產業區,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產業聚集力和帶動力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競爭力強的海洋產業聚集區和產業集群。對新興海洋產業,國家應在科技協作、資金投入、稅收優惠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推動海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此外,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開展海洋未來產業技術儲備的研究,促進海洋未來產業的發展,不斷開拓新興的海洋空間利用領域,不斷形成海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循環經濟創新技術,以海洋資源的高效與循環利用為核心,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形成海陸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國家應出臺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科技創新促進機制。應從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海洋新興產業、降低能源消耗、清潔生產、保護海洋環境等方面,認識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制定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戰略規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政府應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海洋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支持海洋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應有重點、有層次推進。海洋循環經濟的重點應放在總體污染排放中所占比例比較大、資源消耗多的行業和具有較為成熟的海水循環利用資源技術、資源再生技術的產業領域。我國海水綜合利用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已具備產業化發展的條件,沿海缺水城市應在海水的綜合利用方面優先推進。重點發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術,降低成本,擴大海水綜合利用的產業規模,推動海水資源產業化的全面發展,改變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結構,促進沿海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此外,支持和鼓勵海洋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也十分重要。政府應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海洋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加快循環經濟法規標準體系建設,設立海洋循環經濟科學評價指標體系和海洋循 環經濟核算體系。
4、加快海洋生物技術開發,發展海水綜合養殖業。近年來,由于我國海水養殖業面積的大量增加,加劇了海洋環境污染,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海洋生物技術的開發,為海水科學養殖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當前,在海水養殖方面應采取科學的養殖方法,建立海上養殖區環境管理制度和標準,編制海域養殖區域規劃,合理控制海域養殖密度和面積。利用海洋生物技術,建立各種清潔養殖模式,改善已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海水養殖環境,減輕或控制海域養殖業引起的海域環境污染。通過技術改造和養殖水域的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加大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科學養殖技術,維護海洋生態平衡,達到提高產量、增加效益、保護環境的生態養殖模式,實現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5、利用高新技術,加快海洋環境治理和海洋生態建設,努力實現資源利用集約化、海洋環境生態化,增強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對于海洋環境保護與海洋環境污染治理,我們在嚴格執法、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時,必須利用高新技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環保產業,提高工礦企業污水處理和達標排放水平,把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盡可能壓縮到最低限度。此外,擴大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技術及其他海洋高新技術的應用范圍。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和生物治理,開發和利用環境生態生物技術,解決海洋污染的生物修復問題。堅持海洋經濟發展規模、速度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堅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逐步建立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良性發展模式,達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
總上所述,海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因此,我們應緊跟世界海洋科學的新技術潮流,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制定海洋科技創新總體戰略規劃,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和相關政策,大力拓展投資渠道,積極推進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資資本參加海洋科技創新投資,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通過科技創新,促進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海洋科技在資源節約、新能源的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提高海洋經濟競爭力,實現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