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在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提高組織協調性和執行力以及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給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一
本班幼兒為大班幼兒,大班幼兒已經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對于畫面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技巧,對于各種物體的形態的掌握較好。但在幾次的欣賞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畫面上的情節能富有想象的描繪,但對畫面物體的形態和特征的概括卻有很大的難度。這說明幼兒在欣賞中沒有掌握運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體現出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有趣的夸張畫欣賞活動,讓孩子們從夸張的畫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態、特征。并理解如此設計的目的。力求使孩子運用夸張的技法描繪人物動作,形態及生活習性的特點,并初步感受夸張藝術表現形式的美。
2、通過欣賞,初步嘗試夸張畫的練習。
能夠通過欣賞感知畫面人物表情、形態上的夸張處,并理解其所表達的含義。
活動難點:能夠通過欣賞,尋找可夸張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體現出來。
1、欣賞過卡通畫作品,并能較好的理解作品;
2、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能夠表現人物特點。
1、夸張畫“兩個人”
2、彩筆、畫紙
(一)引入環節:
發幼兒從人物表情,動作上去猜想和判斷,那他們猜想、判斷的依據就是他們觀察到的夸張之處。)
2、出示夸張畫2,提問:“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勵幼兒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張畫1和夸張畫2的聯系。(啟發幼兒從人物的情節夸張處去構思故事的原因或結果)
3、幼兒講一講“兩個人”的故事,并引導幼兒給故事起名字。
4、教師介紹夸張畫,并引導喲額再次尋找畫面的夸張處,提問:“他們為什么把嘴畫的這么大?”“他們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理解夸張的作用,為幼兒的創作做鋪墊,完成教學重點。)
(二)創作環節:
1、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一些情節中人物的特點,并找到可以夸張的因素,引發幼兒想一想自己要創作一張什么樣的夸張畫。
2、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三)分享作品環節:
講一講我的故事。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二
本班幼兒為大班幼兒,大班幼兒已經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對于畫面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技巧,對于各種物體的形態的掌握較好。但在幾次的欣賞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畫面上的情節能富有想象的描繪,但對畫面物體的形態和特征的概括卻有很大的難度。這說明幼兒在欣賞中沒有掌握運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體現出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有趣的夸張畫欣賞活動,讓孩子們從夸張的畫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態、特征。并理解如此設計的目的。力求使孩子運用夸張的技法描繪人物動作,形態及生活習性的特點,并初步感受夸張藝術表現形式的美。
2、 通過欣賞,初步嘗試夸張畫的練習。
能夠通過欣賞感知畫面人物表情、形態上的夸張處,并理解其所表達的含義。
活動難點:能夠通過欣賞,尋找可夸張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體現出來。
1、 欣賞過卡通畫作品,并能較好的理解作品;
2、 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能夠表現人物特點。
1、 夸張畫“兩個人”
2、 彩筆、畫紙
(一) 引入環節:
發幼兒從人物表情,動作上去猜想和判斷,那他們猜想、判斷的依據就是他們觀察到的夸張之處。)
2、 出示夸張畫2,提問:“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勵幼兒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張畫1和夸張畫2的聯系。(啟發幼兒從人物的情節夸張處去構思故事的原因或結果)
3、 幼兒講一講“兩個人”的故事,并引導幼兒給故事起名字。
4、 教師介紹夸張畫,并引導喲額再次尋找畫面的夸張處,提問:“他們為什么把嘴畫的這么大?”“他們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理解夸張的作用,為幼兒的創作做鋪墊,完成教學重點。)
(二) 創作環節:
1、 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一些情節中人物的特點,并找到可以夸張的因素,引發幼兒想一想自己要創作一張什么樣的夸張畫。
2、 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三) 分享作品環節:
講一講我的故事。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三
1、引導幼兒用銅芯線將各種形狀獨特的葉子進行規律性穿串。
2、培養幼兒用線描繪畫方式進行裝飾葉子。
3、進一步感受自然美與萌發創造的欲望。
收集各種葉子和落葉、銅芯線、油性筆。
1、感受葉子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欣賞、傾談大家搜集來的一片片黃、綠、紅、赭石……五顏六色的葉子;并發現葉子的形狀各異。(有長條、有像手的、有圓形、有尖的……)
2、選葉子。
3、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愛的葉子。
4、幼兒給葉子進行裝飾。
5、引導幼兒用銅芯線穿樹葉頭環。感受樹葉美。
(1)鼓勵幼兒根據個人審美情趣穿制。
(2)提醒幼兒用銅芯線時注意安全。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四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說陶
1.了解我國有關陶文化的知識。
2.學生講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賞陶 (媒體展示陶文化
1.欣賞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廟底溝型
(3)馬家窯型
(4)半山型、馬廠型
2.欣賞黑陶文化特點:黑、薄、光。
3.彩陶文化運用的藝術法則。
4.欣賞現當代陶文化。
媒體出示彩陶圖片,介紹認識各時期彩陶的特點和風格。
媒體出示黑陶圖片
媒體展示各種式樣的彩陶作品媒體展示現當代陶藝作品
三、玩陶
1.提問:這些作品分別運用了什么方法?
2.這一件作品運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覺怎樣。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驟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團應注意什么?
c、盤條法又是怎樣做呢?
4.搓泥條應該怎樣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樣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變得牢固而不會輕易損壞?
6.拍泥板應該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裝飾的手法,你能說說嗎?
8.欣賞學生作品。
媒體出示捏制法、盤條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應文字
四、用陶
老師總結陶藝在生活中各個地方的應用。
第二課時
一、對比導入
1.出示陶藝作品,仔細觀察比較,說說它們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歸納:泥條盤筑、隨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種方法做成的陶藝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將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藝作品在學生間傳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點。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驟和方法是怎樣的?
3.同桌或小組間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藝作品
三、驗證方法
1.師生合作完成一件簡單的泥板拼接作品。
2.歸納制作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1)拍泥板——泥板厚度適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裝飾——方法不限;
(4)燒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賞析 嘗試制作
1.觀察教材步驟圖例,進一步了解陶藝制作的整個流程。
2.欣賞教材范品,開闊思維,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樣性。
1.作業要求:運用多種方法個人獨立制作或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歡的造型生動的陶藝作品。
2.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業展評
1.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2.教師小結全課。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五
1、學會欣賞各種各樣花瓶圖案的美。
2、能夠用五彩的顏料對玻璃瓶進行線條、圖案裝飾。
3、體驗利用身邊廢舊資源發現美、創造美的樂趣,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知識準備:有一定的線條形狀涂鴉的基礎。
物質準備:各式透明玻璃瓶,畫筆,顏料,教師示范用的半成品一份,護衣,抹布。
一、可憐的玻璃瓶——傾聽玻璃瓶的故事
師:今天老師在家里發現一個小東西,看,就是它。(出示玻璃瓶)
講述“可憐的玻璃瓶”的故事。
師:你們覺得這個廢舊的玻璃瓶還有用處嗎?
幼兒討論,個別講述。(插花、放東西)
小結: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今天在這里我們就一起來幫助“玻璃瓶”,不僅讓它變得有用,而且讓它變得更漂亮。
二、好看的花瓶——欣賞各種花瓶的圖案、色彩
師:你們見過的漂亮花瓶有什么好看的顏色和圖案嗎?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說一說它們有什么顏色和圖案。(出示不同類型花瓶的圖片)
小結:你們的觀察都很仔細,那如果讓你來設計一下,你想畫些什么呢?
幼兒發揮想象,描述自己的想法。
三、玻璃瓶的華麗變身——涂鴉美的創意
1、出示玻璃瓶涂鴉半成品,激發幼兒創作興趣:這是老師畫的玻璃瓶,上面用了哪些顏色?畫了什么?相信你們一定能比老師弄得還漂亮,但是在動手制作之前請你們好好學習一下用顏料裝飾玻璃瓶的方法。
2、講解裝飾要求。
(1)想好自己想要畫的東西。(2)選擇自己需要的顏色,注意不同顏色的筆不要混在一起,會把顏色弄臟。(3)大膽想象創作,幫助“玻璃瓶”華麗大變身。(4)畫完以后,整理畫筆和顏料。
3、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涂鴉時專心,細心。
(2)粘上不需要的顏色時用抹布小心擦拭掉。
四、美麗的自然角——互相欣賞交流想法
1、幼兒用涂鴉好的花瓶裝飾自然角,體驗成功的樂趣。
2、互相欣賞,交流自己覺得看的、最喜歡的作品。
五、尋找下一個“玻璃瓶”——環保創意大延伸
小朋友,通過我們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涂鴉,本來已經沒什么用的“玻璃瓶”竟然變成了這么好看的花瓶,讓我們的自然角變得更美了。今天回去讓我們再去找一找,我們身邊還有什么像“玻璃瓶”一樣看上去閑置無用,其實還可以華麗大變身的東西吧!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六
1.學會欣賞各種各樣花瓶圖案的美。
2.能夠用五彩的顏料對玻璃瓶進行線條、圖案裝飾。
3.體驗利用身邊廢舊資源發現美、創造美的樂趣,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知識準備:有一定的線條形狀涂鴉的基礎。
物質準備:各式透明玻璃瓶,畫筆,顏料,教師示范用的半成品一份,護衣,抹布。
一、可憐的玻璃瓶——傾聽玻璃瓶的故事
師:今天老師在家里發現一個小東西,看,就是它。(出示玻璃瓶)
講述“可憐的玻璃瓶”的故事。
師:你們覺得這個廢舊的玻璃瓶還有用處嗎?
幼兒討論,個別講述。(插花、放東西)
小結: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今天在這里我們就一起來幫助“玻璃瓶”,不僅讓它變得有用,而且讓它變得更漂亮。
二、好看的花瓶——欣賞各種花瓶的圖案、色彩
師:你們見過的漂亮花瓶有什么好看的顏色和圖案嗎?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說一說它們有什么顏色和圖案。(出示不同類型花瓶的圖片)
小結:你們的觀察都很仔細,那如果讓你來設計一下,你想畫些什么呢?
幼兒發揮想象,描述自己的想法。
三、玻璃瓶的華麗變身——涂鴉美的創意
1.出示玻璃瓶涂鴉半成品,激發幼兒創作興趣:這是老師畫的玻璃瓶,上面用了哪些顏色?畫了什么?相信你們一定能比老師弄得還漂亮,但是在動手制作之前請你們好好學習一下用顏料裝飾玻璃瓶的方法。
2.講解裝飾要求。
(1)想好自己想要畫的東西。(2)選擇自己需要的顏色,注意不同顏色的筆不要混在一起,會把顏色弄臟。(3)大膽想象創作,幫助“玻璃瓶”華麗大變身。(4)畫完以后,整理畫筆和顏料。
3.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涂鴉時專心,細心。
(2)粘上不需要的顏色時用抹布小心擦拭掉。
四、美麗的自然角——互相欣賞交流想法
1.幼兒用涂鴉好的花瓶裝飾自然角,體驗成功的樂趣。
2.互相欣賞,交流自己覺得看的、最喜歡的作品。
五、尋找下一個“玻璃瓶”——環保創意大延伸
小朋友,通過我們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涂鴉,本來已經沒什么用的“玻璃瓶”竟然變成了這么好看的花瓶,讓我們的自然角變得更美了。今天回去讓我們再去找一找,我們身邊還有什么像“玻璃瓶”一樣看上去閑置無用,其實還可以華麗大變身的東西吧!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七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識。美術教案-魔幻的顏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動中,觀察色彩的變化。
3、訓練學生的調色、用色的能力。美術教案-魔幻的顏色
1、引導學生觀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動中的色彩變化。
2、引導學生進行色彩的調和、搭配。
3、培養學生愛色彩、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的能力。
1、組織學生動手實踐。
2、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
3、水粉、水彩的調色技巧。
1、水粉、水彩顏料。
2、調色盤、筆。
3、裝水的杯子。
4、教學掛圖。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從生活中入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所認識的色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學生中進行交流、探討、加深學生對顏色的印象。為教師講解色彩知識做好準備。
2、從學生的發言、交流中,教師進行補充、歸納講解,并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二、實踐授新
1、老師用透明的杯子,分別裝進調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現場分別進行混合實驗:“紅+蘭=?”“紅+黃=?”“黃+蘭=?”,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色彩有何變化?鼓勵學生發言、交流,加深學生對色彩變化的實踐過程印象。
2、接著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并進行講解——什么是三原色?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調色的色彩變化規律等原色的知識。
三、示范,并布置作業。
1、老師在黑板上的白紙上面用大排筆涂上相互重疊的三原色。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以及老師在用、調、涂色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調色方法,并注意好環境衛生。
2、要求學生用水粉或水彩畫或用色水流動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顏_
四、老師巡回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用色。
2、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
3、注意衛生。
五、作業展示
1、學生自評。
2、老師歸納講解,鞏固三原色的知識。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八
題:《手形的聯想》
案例背景
信息化小學美術教學是時代的需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知識經濟的來臨,呼喚著教育必須創新和深刻的變革。現在教學是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在美術教學應用中,將信息化應用到美術教學中去。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學,在實踐中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在上《手形的聯想》一課中,我在處理教材時運用信息化教育理念,利用學生的視覺沖擊和故事的情感熏陶和審美情趣有機統一。使學生在情感上得以升華,并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在這節課上嘗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有興趣的自主性學習,改變過去美術教學中注重技能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自主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課前準備 為了能上好《手形的聯想》一課,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手影游戲的視頻,準備了幾張自己畫的范畫和課件,讓同學們準備了油畫棒,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導入 通過手影,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手影游戲(這一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把學生帶入一個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嘗試與交流
1、組織學生體驗,展開聯想: 一起動動手指,看看你的手形像什么?鼓勵學業生相互啟發,找出手形中的有趣形象。播放一段手形游戲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手形可以創造很多形象。
2、請學生上臺做手形。(在展示臺上學生進行描繪手形,讓臺下的同學直觀的看他進行的每一步。)
3、老師示范描畫手形。(教師進行示范時,一步一步的講清每一個動作要點。)提示:線條要流暢,運筆不要過快,盡量不要把記號筆描畫到自己的手上。
4、學生練習描畫手形,交流感受。
三、聯想與創作
1、分析、討論手形的組合。 小結:手形的變化和組合都能創造出很美的畫面。
2、課件展示一些手形和其他畫面組合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畫面,自己創意新的東西到自己的繪畫中去。)
3.色彩的表現:運用接色法產生漸變,形成豐富的效果。
4、討論作畫步驟,相互啟發完成畫面。
四、展示與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并進行交流評價(展示臺上進行)自評:說說自己的作品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互評:找找同學作品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評價內容:、手形的聯想獨特,添加有創意 畫面飽滿,有變化 色彩鮮艷
3、教師小結:肯定學生作業的創意性思維,和獨特的表現力。
課后反思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一切直觀的東西,都會讓學生更加了解其中美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圖片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以啟發學生創造。使美術課與其他學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選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讓學生輕松參與。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通過玩手、畫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地中翱翔。在繪畫與創作中,享受造型的樂趣,在表現中學習最基本的美術技巧,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篇九
美術課是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的,他們在課堂上總是喜歡動手操作,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是很強烈的。本課中所用材料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使用單件材料進行拼貼、剪等學生基本能掌握。但是對于同時運用幾種材料組合設計,及色彩、作品造型的搭配等方面還是會有一定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設計和引導。
樹葉、草、豆類、石子等等都是孩子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孩子們雖然經常接觸它們,但很少刻意去觀察它們,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可以利用它們來制作精美的工藝品。在學生收集接觸這些材料的基礎上,滲透利用拼貼、剪等基本制作方法來制作成精美的裝飾作品。通過這節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使學生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啟發他們發現身邊周圍的美好事物,從中懂得體驗生活和美術學習的樂趣。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確認哪些材料是可利用的材料。
2、能力目標:收集可利用材料,用拼貼、剪、等方法制作成裝飾作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和體驗設計制作作品獲得成功的喜悅。
指導學生合理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組合和創作。
多種材料制作作品。
1、各種可利用的材料,如樹葉,豆類,鉛筆屑等。
2、膠水、剪刀、紙。
3、各種貼畫課件。
課時: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謎語導入:一棵小樹五個叉,不長樹葉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團結合作本領大。
根據學生學生猜出的謎底板書:手
2、歌曲《巧巧手》。
二、欣賞階段
1、課件出示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用植物葉子或植物籽粒等實物做成的貼畫,引發學生對這些物體的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籽粒的形狀美、色彩美。
2、出示精美的實物種子粘貼畫作品:
(引導學生近距離的觀察種子粘貼畫作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像思維空間及觸覺和審美經驗。并且也及時的帶領學生走出圖片做進一步的觀察,在用手觸摸過程中給學生一個自由真實的自我體驗。)
3、觀察這些貼畫所用的材料,他們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各種植物籽粒色彩、造型的不同,大小也有變化,越仔細看變化越多,使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籽粒的形狀美、色彩美)
4、聯系實際說說這些材料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5、說說這些精美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大家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點、線、面造型的方式。從而引出設計制作的步驟,在師生討論交流中總結方法和步驟。這一環節突出了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常規的教學空間,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平等、民主、快樂的接受知識、感悟知識。)
6、你認為還有那些材料也可以拿來利用。(這一環節更實際的落實到制作的設想)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個回合的比拼,讓學生從本質上來認識原材料、了解原材料的來源,了解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拓寬學生的思路和想象。為后面的設計制作做鋪墊。)
三、制作階段
1、教師示范階段————教師為學生示范一作品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感受美之后,學生也必然會產生強烈的表現美的欲望。但如何表現美呢?學生光有情感上的欲望可不行,還得有技術上教師的重點示范。學生通過剛才的討論對貼畫的制作過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示范一幅畫,使學生學習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等,并使學生掌握點、線、面、的粘貼技巧。
2、奇思妙想階段————學生根據實際材料動手制作。
教師提出要求:
(1)要知道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剛才幾種方法以外,你還能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來完成,希望你能用自己創造的方法來制作。
(2)可用各類材料單件或多種材料混合制作,鼓勵學生利用混合材料來制作,這樣作品的效果會更好。
(4)提醒:告訴學生在使用剪刀和小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5)學生制作開始——課件循環播放各種.種子粘貼畫作品。
(課件播放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思路和參考依據,并,啟發學生學會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有趣的創造。)
四、作品展示評價階段。
1、學生自評:學生說一說自己作品的創意和設想?并評價自己作品的優點和不足。
(這樣的目的不但給學生創造了能夠展示自己的機會,還使學生共享了他人藝術成果、共享了快樂、共享了經驗。使學生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新精神)
五、本課小結:
同學們在這節課中表現得真棒,大家用自己的巧巧手創作了這么多幅優秀作品,只要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勇于實踐,我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會創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