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酸雨的研究內容 酸雨的防治研究性課題報告篇一
硫和氮是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礦物質,供植物吸收。
如酸度過高,ph值降到以下時,就會產生嚴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離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可能危及人體健康。
酸性雨水的影響在歐洲和美國東北部最明顯,而且被大力宣傳,但受威脅的地區還包括加拿大,也許還有加利福尼亞州塞拉地區、洛基山脈和中國。在某些地方,偶爾觀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樣酸。
酸雨影響的程度是一個爭論不休的主題。對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們注意力的焦點,但現在已認識到,對建筑物、橋梁和設備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一些代價高昂的后果。
污染空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最難以定量確定的。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緩沖能力很差的湖泊。
當有天然堿性緩沖劑存在時,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機酸)就會被中和。然而,處于花崗巖(酸性)地層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鋁和錳這些金屬離子。
這能引起植物和藻類生長量的減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還會引起魚類種群的衰敗或消失。由這種污染形式引起的對植物的危害范圍,包括從對葉片的有害影響直到細根系的破壞。
酸雨的研究內容 酸雨的防治研究性課題報告篇二
酸雨沉降對地質環境產生危害.地質體(巖石、礦物)為酸雨敏感性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開展地質環境對酸雨危害降解效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我們了解酸雨對人類的影響和危害.并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酸雨在人類中具有怎樣的影響.讓我們共同參與關心酸雨的防治問題.七、任務分工:1.把整組分成三個小組,每小組兩或三名成員2.然后分工查找資料、研究、討論、并撰寫報告3.最后總結報告八、問題的提出:(1)什么是酸雨?(2)酸雨有哪些危害呢?(3)酸雨的成因?(4)怎樣防止酸雨對人類的影響?九、課題研究時間:—十、研究方法:本課題是一項以化學與環境的關系相結合的選題, 因此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獻查閱法、實驗操作法、比較分析法、和歸納演繹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已有的理論學習基礎上,可以結合當地情況通過設計實驗來研究酸雨的性質,如可以通過對所在城市雨水的采樣進行酸度分析,進而模擬該地區酸雨對建筑物的腐蝕情況等。
十一、研究步驟:收集資料了解究竟什么是酸雨,它的成因,分布情況、危害范圍和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進行酸雨的防治。并通過采集雨水,分析雨水的ph值,結合其他實驗來分析、驗證酸雨的形成和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情況。
十二、研究內容:(一)形成酸雨的原因: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凍雨、雪、雹、露等大氣降水。大量的環境監測資料表明,由于大氣層中的酸性物質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區上空的云水正在變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區的面積將繼續擴大,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也將與日俱增。
酸雨主要是由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來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燒,其中二氧化硫停留在大氣中,在一定的條件下則形成了酸雨,其化學反應方程式可以簡單地表示為:氣相反應式為2so2+02→2so3,so3+h20→h2so4,液相反應式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又比如,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no等物質,與空氣中的o2可以化合生成no2當no2遇到水(h2o)就生成硝酸(hno3)。化學反應方程可表示為:2no+o2→2no2,2no2+h2o→hno3+no。
而人類活動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硫酸為最多,一般約占60%一65%,硝酸次之,約30%,鹽酸約5%,此外還有有機酸約2%左右。硫酸主要是因為燃燒礦物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硫,其中最大的排放源是發電廠、鋼鐵廠、冶煉廠等,還有家家戶戶的小煤爐。
目前全世界人為釋放的二氧化硫每年約億噸。硝酸是由氮氧化物形成的。
氮氧化物氣體主要是在高溫燃燒的情況下產生的。例如,汽車發動機燃燒室中,以及礦物燃料在高溫燃燒時都會放出氮氧化物。
_的人工源除了使用_的工廠以外,焚燒垃圾(塑料制品中有大量的氯)和礦物燃料燃燒時也都會釋放這種氣體。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自然源相比數量上雖然大體相當(即各占約50%左右),但是因為自然界自我清潔能力有限。
這好比一個人吃飯,肚量再大,讓他多吃一倍的飯,也是會把肚子撐壞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氣中形成酸雨的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過程。
(二)評判酸雨的標準:酸雨是含有相對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25℃時,它的酸堿度ph值大約為,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的降水。因大氣中含有天然和人為的污染物,降水過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雜質通過化學反應生成各種酸類,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酸雨的研究內容 酸雨的防治研究性課題報告篇三
課題名稱
從穿著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編號
20xx—01702
導師:
成員:
組長:
班級: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酸雨的研究內容 酸雨的防治研究性課題報告篇四
高一10班第一組
葵扇的發展歷程(開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梁啟明、梁嘉穎、莫素湞、甘美珍、梁韻儀組長:葉鈺佩 課題背景:
新會又名葵鄉,近代,新會葵扇行業曾作為新會的支柱產業而名噪一時。現在,新會技工學校也開辦了葵藝班,以培養葵藝人才。作為新會居民,我們決定去探究一下葵扇的文化。
目的和意義:
通過葵扇的發展歷程研究我們將了解到更多關于葵扇文化方面的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的能力。
課題研究的內容:
1. 葵扇的歷史文化
2. 葵扇的工藝特色、種類
3. 葵扇的未來發展
活動計劃:
1. 在學生指老師的指導下,確定符合實際且有研究價值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2. 制定具體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計劃。研究計劃中要明確研究的目標及小組各人員的分工,設計資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
酸雨的研究內容 酸雨的防治研究性課題報告篇五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以課題小組為單位填寫)
年級:2010班級:1
課題題目
指導教師
課題組成員
相關課程 酸雨與人體健康 溫秀清 孫艷萍、王旭鑫、姜鑫、張可慧、王力濤、李作輝、姜彥宇、姜延騰、韓笑、欒松磊、沙爽 化學 研究方法 調查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某天在看天氣預報時候,播音員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注意保護皮膚。于是,
我們決定研究一下酸雨對人體的危害具體怎樣
研究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是什么,是怎樣危害人體
的。盡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對人體的危害。
任務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