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好人好事事跡材料范本一
昨日早上8時許,屈大媽拿著掃帚、簸箕,又來到351號院打掃衛生了。從20xx年8月起,屈大媽天天早上都來這個院子打掃。其實,她并不是保潔員。
“351號這棟樓有30多年了,是個老院子,全是散戶居民,沒有物業管理……”66歲的她是一名退休的老黨員。20xx年8月,看到351號院的衛生狀況后,熱心的他開始利用閑暇時間到351號院里打掃。現在,她每天早晨鍛煉前,都會先到351號院,清掃樓道、院子的每個角落。“樓房雖然比較陳舊,但只要干干凈凈的,大家照樣可以住得很舒心”。
屈大媽義務清掃院落的事跡,被錄入了合益路社區的“好人好事匯總本”。
20xx年9月,54歲的熊仁華看到院子廁所堵塞,污水橫流,便積極聯系維修,自己墊付費用,為院子疏通下水道”……
20xx年5月14日,半夜突降暴雨,東山大道347號349號被水淹了,居住在347號的殘疾人沈開成第一時間聯系社區上報淹水受災的情況并且陪同社區救災人員通知熟睡的淹水受災居民,不顧自己身體有疾,馬上幫忙堵水,為救助災民贏得了寶貴時間。水退后,不故自身疲憊,為居民清除一樓淤泥。
僅去年一年,“匯總本”共收集了15條事跡。只要社區里發生好人好事,都會記錄下來,并定期在宣傳欄中公布,讓居民都能了解這些身邊的好人好事,增強鄰里情誼,樹立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
關于好人好事事跡材料范本二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校園,國旗飄揚。這是一個美麗的早晨,一個嶄新的開始。新學期、新學年帶著熱情、載著希望向我們款款走來。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舉行新學期的第一次升國旗儀式。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剛剛進入我們泥中的高一新同學表示祝賀,歡迎你們加入我們這一溫暖和諧的大家庭!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向各位老師及全體同學致以新學期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祝全體師生金秋愉快,祝全體同學學業進步、快樂成長!
泥中是一所市級示范高中,基礎設施完善,辦學行為規范,師資力量雄厚、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是學習、生活的樂園,
回顧泥中的歷史,代代泥中人精益求精、勤奮刻苦,全體師生團結和諧,銳意進取,各方面事業穩步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20xx年高考,本科達線184人,其中應屆本科達線??154?人(含藝體?26?人),應屆一本22人,理科李姝霖、楊仕成倆同學分別以611分、607分的優異成績被985、211大學錄取,學校高考一本、二本完成率均超額完成縣教育局下達的指標,本科達線率和完成率均位于全縣高中前列,優異的高考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同學們,今天是開學第一次升旗儀式,借此機會,我想重點跟大家講講怎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在扣扣子的時候不小心將第一粒扣子扣錯了,以致于下面的扣子全跟著扣錯了。穿衣服扣扣子是生活小事,錯了可以重來;人生是單行道,走錯一步很難回頭,所以說人生的紐扣是錯不起的。
20xx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講到:“我為什么要對青年講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總書記的話對于我們高中生來說并不深奧,總書記的話其實強調了一個關鍵詞——價值觀;強調了一件事——價值觀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價值觀的力量有多大呢?它不僅掌管你的行動和思想,甚至還會和信念一起決定你的理想;更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青年時期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就等于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顆紐扣。以后你的每一個理想、每一個目標、每一份事業都是從它開始,它是一塊基石,也是命運的閘門。
怎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總書記給青年學生送了八個字:勤學、修德、明辨、篤實。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美德。我國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時光刻苦學習。學習貴在勤奮、貴在鉆研、貴在有恒。魯迅先生說過:“我不是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你們現在,有老師指點,有同學一起互相切磋,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有些同學上課不專心聽講,下課不及時完成作業,經常貪玩闖禍,學習起來怕苦怕累,不是想著法兒去抄同學的作業,就是趁老師不注意,放學溜之大吉。結果學習成績提不上去,拖全班同學,甚至是學校的后腿。這樣的同學有嗎?你是不是這一類型的?請大家要好好反思一下。另外,學習過程中還要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還要關心國家大事,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古文中說:?“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意思是說,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個人要是沒有道德,即使你身強體壯,絕頂聰明,你也只會做一些危害社會的事。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方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你的才能。我們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德,爭做“孝愛父母、敬愛祖國、關愛社會、熱愛文化、珍愛自己”的“五愛”學生,積極傳播和擴大正能量。敬愛祖國,關愛社會,指的是從小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當然愛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體現出來,會不會唱國歌?升旗的時候有沒有立正,敬禮是否合乎規范?等等,在修大德的同時還要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簡單的說就是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老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都說現在是信息時代,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的社會現象,我們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春節期間,你的家人要燃放煙花爆竹,你有沒有去制止?高年級的同學向你勒索錢財,你有沒有向老師反映?公共場合,你有沒有遵守秩序。
四是要篤實,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篤實?字典上的解釋就是:忠厚老實,就是要我們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做任何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朝三暮四,見異思遷,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猴子種果樹》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櫻桃樹,最后一無所獲。故事形象地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即便遇到困難也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要象水滴一樣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石塊滴穿。有些同學,可能主觀上也想做好作業,也想提高自己的成績,可就是缺乏這種毅力,遇到困難就退縮了,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所有的人,遭遇的對手只有自己,你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可以了。昨天默寫英語單詞的時候全軍覆沒,今天對了兩個;昨天語文課文背不出來,今天會背其中一個小節了;昨天數學題都錯,今天知道錯在哪里了,這些都代表了你的成功,你的勝利。請你牢牢記住:只要你不放棄,不氣餒,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各位同學,人生的路很漫長,關鍵是要走好人生第一步。打好基礎,才能蓋起高樓;定好規矩,做事才有分寸。你們現在正是人生的春天,人生的早晨,每個人一定要“扣好第一粒扣子”,抓住大好時機,嚴以修德,明辨是非,勤奮學習,篤實做人,才能書寫自己壯麗的人生。
關于好人好事事跡材料范本三
自去年開始,城南江岸明珠小區25棟1單元處,幾乎每一天午時都會出現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彎著腰,手拿掃把和簸箕,從頂樓一層層清掃到底層后,還會將附近幾棟樓前水泥通道上的垃圾清掃干凈。一切忙好后,已是夕陽西下。他叫xxx,今年68歲,不是小區物管,也不是清潔工人,只是一位普通住戶。
勤勞的他,比保潔員掃得還干凈
江岸明珠小區25棟1單元共18層高,市民范女士是那里的老住戶。她告訴記者,60多歲的翟老幾乎每一天義務幫忙打掃衛生,讓小區居民很感動。
“除了雷雨天氣,幾乎每一天都見他手持掃帚,把電梯、樓梯口和附近樓下的通道打掃得干干凈凈,到了晚上還會用拖把將樓道口清潔一遍”,范女士說,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節時,一些喝醉酒的人常會在電梯里暈吐,已是深夜11點,翟老發現后還會拿著拖把將電梯清掃干凈。在居民眼里,翟老比小86.區里的保潔員清掃得還干凈,鄰居見他打掃都會關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訴他年紀大了,太累就別干了,可每次翟老都會笑著回答,“沒事,干凈了,大家住著才舒心。”
熱心的他,已經掃壞了兩把掃帚
近日,記者來到江岸明珠小區25棟1單元,看見了干凈整潔的樓道和一塵不染的樓梯扶手。在一樓的樓道拐角處,掛著掃把、拖把和簸箕,居民說這正是翟老的“清潔工具”。
住在一樓的奚女士對翟老贊嘆不已。她告訴記者,翟老還有很多“小習慣”,他總是隨手撿起路邊散落的垃圾袋,隨手擺正亂停的車輛,隨手清理綠化帶處寵物的糞便……一件件舉手之事,也一點一滴地溫暖著鄰居的心。
在小區物業管理處,提起翟老,保潔部的負責人汪自芳也豎起了大拇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翟老已經掃壞了兩把掃帚,前天他剛從物業處領了一把新掃帚”,汪自芳說,物業也曾勸說他不必打掃,會要求保潔員加強保潔,可是翟老仍一再堅持。
低調的他,只是期望用行動感染他人
采訪中,記者得知翟老原在三山糧站工作,xx年隨兒子搬進江岸明珠小區。提起義務掃地的原因時,翟老笑著說,初衷是因為自己“看不順眼”。“有人隨手亂丟煙頭紙屑,有人將垃圾袋放在樓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還有人將裝潢垃圾丟在電梯里。”翟老說,小區里一個保潔員每一天要負責五個單元樓道的清掃,忙可是來也很是辛苦,愛干凈的他便決定管管這個“閑事”。
“一方面鍛煉了身體,給保潔員分憂;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覺維護公共環境,”打掃衛生的同時,看到有人亂扔垃圾,翟老都會及時阻止和教育,他也漸漸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著單元樓的環境衛生比以前干凈不少,很多住戶也開始自覺維護衛生環境,翟老很是欣慰,“還是會繼續掃下去,都習慣了。”
記者打算給翟老拍張照片,他堅決不一樣意。“與那些見義勇為的好人相比,我做的都是小事”,翟老笑著說,他只是期望用這種默默無聞的行動感染他人,帶動身邊的居民自覺維護共同生活的完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