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篇一
鳳北小學 趙央春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理性地審視與思考、并總結經驗教訓為指導今后教學實踐的一種行為。最近兩年來,我一直在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以《跨越式跳高》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感悟。
一、情景描述
《跨越式跳高》一節的重點內容是起跳和過竿技術,而兩腿的配合則是本節中的難點。考慮到本課是一節技術教學課,內容有些枯燥、乏味,于是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將技術的教學滲透于游戲之中。在激發學生對跳高運動的興趣基礎上,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和棒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接著運用體操棒原地練習跨越式跳高的起跳和過竿,讓學生領會到過竿的技術要點。基本部分共分成以下三步:①過高低竿;②過平行竿;③過高度不等的平行竿。通過跳地竿、跳手持斜竿、跳斜竿架等各種方式,由易到難地逐步引導學生參與到跳高中來。接著,設計了一個游戲“傳遞爆破筒”。最后,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放松。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互幫互學,對比學習,教師巡回輔導。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糾錯,反復練習后,請優生展示。
二、反思和分析
任何事物都不會十分完美,尤其是對于一節課而言,難免會有不足和遺憾。對于這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經驗,也有不足之處。
(一)成功經驗
1.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十分重要。只有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使得他們自覺地參與練習。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游戲來創設情境,并用游戲貫穿全課教學,旨在以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為了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巧妙地采用各種小游戲,讓學生更早地進入角色。然后,再根據教學效果進行適當的點綴,使動與靜、張與馳、快與慢實現有機結合。學生們既有原地動作,又有轉方向動作,既有站著又有坐著??在一個個的小游戲中,學生感受到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這節課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通過游戲掌握動作要領,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快樂體育”。同時,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學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求學的欲望,與此同時,課堂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2.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提到:“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時,教師在師生的雙邊活動中僅是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在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思考,讓思維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表象以后,再讓他們親身體驗,然后再加以點撥。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切都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視角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思路和適宜學生的技能訓練方法。這節課就在這樣的循環往復過程中開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為了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與訓練,跳躍能力能夠得到提高,我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我表現、努力創新,使學生在實踐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礎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讓教材和游戲有機結合,通過探究與合作,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提高。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會跨躍式跳高,并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活動。在這節課中,為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方法上,運用了自主學習方式,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措施
雖然這節課的教學還算比較順利,目標的達成也不錯,但還是感覺有一些不足。
首先,對教學重點把握還不夠到位。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蹬地起跳”,但在教學中體現得還不夠清楚,感覺學生練習的時間和形式還不夠多,導致少數學生掌握得不好。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課堂中學習和訓練的重點,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練習,以達到抓住教學重點、取得更好教學效果的目的。
其次,對游戲的組織還不夠積極。雖然在這節課中以游戲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但對游戲的組織不夠積極,對學生的興趣調動得不夠充分。今后需要改進游戲的組織形式,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教學沒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在對學生錯誤動作的糾正中,采取了逐個糾正的方法,導致少數學生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形成我的教學沒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今后需要吸取教訓,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及時指導,從而體會成功的喜悅。
總之,從這節課中的反思中,我又得到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我會將這些經驗和教訓通過“消化吸收”以后,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中。通過這節課的總結,使我對體育教學又有了新的感悟: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優化教學的組織形式,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再上一個臺階。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篇二
今天我在青云區體育教研活動中執教了一堂四年級體育課《跨越式跳高》,課堂中我設計了三個游戲,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完成跨越式跳高的教學。課后我認真總結了這節課的優點和不足,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提供借鑒。
學校體育器材數量不足和班級人數較多,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存在一定困難,因而使跳高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教學中,我采用變換器材教學法,將跳繩取代橫桿引入跳高練習中,采用跳繩進行跳高教學,使本次課的內容安排更優化,練習密度增加,解決了人多,器材少不便組織練習的難題,并用跳繩這一器材貫穿三個游戲,實現了一材多用。另外更顯著的是較好地消除了學生對橫竿的恐懼心理,大多數學生增強了跳高興趣,自覺地增加了練習的次數。充分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在練習中,由于學生好勝心理的驅使,做一些比較有競爭性的練習或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調動練習的積極性。如:在課的開始就設計了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這樣學生受到競爭氣氛的影響,使爭強好勝的欲望和平時被壓抑情緒得到健康的宣泄,逐漸體會用體育活動來調節和放松學習的緊張和疲勞。這種寓教于樂的教法即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又可以使他們自覺主動的參與體育技能動作的學習中,很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主教材的教學做好鋪墊。
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追求新鮮感,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在體育技能教學中,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變化多樣,以便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技能動作。如:課中的第二個游戲“闖三關”,由單腳觸繩——雙腳依次觸繩——原地跨過橫繩——快速跨過一定高度的橫繩等練習組成,動作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1.由于學生人數過多,在誘導學生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兩腿擺動先后的練習中課前預計不足,導致隊伍布局不合理,這一階段的練習未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有個別學生右腳起跳,應該從橫繩的右側起跳,這一點在課堂上沒有強調,導致這節課出現個別學生不能協調的完成過桿動作。
3.糾錯還不夠及時明確,例如在學生助跑起跳時的角度過大,有的甚至正對橫繩,助跑的步數不明確。如果在學生練習前強調下助跑的角度合明確助跑的步數,這樣學生在練習時任務更明確,完成情況會好一些。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篇三
富源中心學校 于海洋
本節課總體設計較好,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憤活躍,組織也比較有序,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課的特色:
1、活:
針對兒童好動的特點,體現了四活;一是組織形式活。二是內容活。三是教法活。四是學法活。
2、新:
將教材內容設計優化,器材簡化,并變換多種形式組織教學。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的有趣,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激發學生獨立思維,促進了學生主動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變換器材提高練習效率,增加了活動量,體現了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少競技多趣味多練習的理念。
3、簡單實用:
場地器材準備簡單易操作,具有實效性。便于在上完一堂課后能在幾分鐘內作好下一堂課的教學場地準備工作,確保課的順利進行。
4、突破專題,達到了解決提出問題的目的。提高了教學實效。
不足之處: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個別人出現錯誤動作時,沒能及時糾正,擺腿練習次數較多,負荷較大。致使個別學生出現練習不認真現象。在有競賽的活動時,缺乏表揚機制,學生分組討論意義不大。
1、準備部分用了近8分鐘,用時過多,雖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了,但影響后面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導致課的練習密度不夠。
2、助跑起跳誘導練習,強調欠缺。
3、分組教學,調隊調控還不夠節省。
4、糾錯還不夠及時明確,評價面不夠。
改進措施:
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要及時糾正,需要及時鼓勵,練習時應選擇,能夠控制全局的位置,制定好練習的負荷,盡量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比賽活動要有表揚和獎勵,并達到適時適度。學生分組討論問題,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討論,切實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總之,每一堂課對我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我會吸收并利用在以后的課中。通過這次教學,使我對體育教學的領悟又上一臺階,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你的設計達到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的形式也要多樣性,進一步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功力還欠火候,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鍛的修煉和完善自己。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篇四
起跳時要求起跳腿邁步要快,以腳跟先著地,踝、膝、髖關節超越肩關節且充分蹬直,兩臂和擺動腿積極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動作迅速有力向上擺起,同時提肩、拔腰。
教學難點:助跑與起跳協調配合。
學生在跳高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起跳后身體往往向前沖,而不是向上騰起,特別是初學者,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于如何將助跑與起跳協調配合。
在課的準備部分設計了十字跑的游戲和棒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達到了熱身的目的;接著運用體操棒原地進行跨越式跳高起跳、過竿的輔助練習,讓學生體會到過竿的技術要點。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過高低竿,二是過平行竿,三是過高度不等的平行竿。這樣設使教學計循序漸進,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接下來我再設計了一個游戲,傳遞爆破筒,同時充分運用體操棒,做到一物多用。也使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最后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放松。
本課根據學校現有器材設計練習方法,有效解決器材少,避免課堂不安全事故發,在有限的范圍內設計十字跑和繞圓的跑動路線,讓學生在快樂有趣中學習跨越式跳高,使全部學生掌握跨越式跳高動作,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及時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怎樣跳身體才避免碰到棍棒;跨越式跳高的動作關鍵,如何才能跳得又高又好……學生通過動體——動腦——實踐——體驗,主動探究,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更主動,更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思維更活躍。學生玩的高興,學得開心,不知不覺的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跨越式跳高教學,在練習過程中經根據能力水平結合成“能力小組”進行練習,自己選擇高度,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發展既有共同特點,又有不同層次,有利于教師區別對待,因材實教。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同學之間互教互學,互相幫助,既培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又使他們的求知動機和自我表現動機得到展示,促使學生主動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能力,建立責任意識,發展學生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和平衡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篇五
本節課設計較好,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憤活躍,組織也比較有序,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1、活:針對兒童好動的特點,體現了四活;一是組織形式活。二是內容活。三是教法活。四是學法活。
2、新:將教材內容設計優化,器材簡化,并變換多種形式組織教學。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的有趣,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激發學生獨立思維,促進了學生主動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變換器材提高練習效率,增加了活動量,體現了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少競技多趣味多練習的理念。
3、簡單實用:場地器材準備簡單易操作,具有實效性。便于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能在幾分鐘內作好下一堂課的教學場地準備工作,確保課的順利進行。此文轉自淘。教。
4、突破專題,達到了解決提出問題的目的。提高了教學實效。
5、完成了預設的運動量和練習密度。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個別人出現錯誤動作時,沒有及時糾正,擺腿練習次數較多,負荷較大。致使個別學生出現練習不認真現象。在有競賽的活動時,缺乏表揚機制,學生分組討論意義不大。
1、準備部分,講解調動學生學習狀態不夠,沒能使學生完全明白游戲的意圖和場地范圍。注意力集中不夠。造成用時太多,影響后面的教學任務的完成。
2、助跑起跳誘導練習,強調欠缺。
3、分組教學,調隊調控還不夠節省。
4、糾錯還不夠及時明確,評價面不夠。
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要及時糾正,需要及時鼓勵,練習時應選擇,能夠控制全局的位置,制定好練習的負荷,盡量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比賽活動要有表揚和獎勵,并達到適時適度。學生分組討論問題,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討論,切實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每一堂課對我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我會吸收并利用在以后的課中。通過這次教學,使我對體育教學的領悟又上一臺階,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你的設計達到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的形式也要多樣性,進一步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功力還欠火候,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鍛的修煉和完善自己。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篇六
在教學中有比較多的學生跳不起來,跳高成了跨高,這種現象不僅僅是技術和心理問題,最主要的是學生彈跳力弱,腿部的肌肉、關節力量差。所以在學習跨越式跳高之前要多進行一些跳躍的練習。如單腳跳、跨跳、縱跳摸高等身體素質的練習,提高學生跳躍能力與腿部、關節的力量。
六(4)班中有二個女生,人都比較高,腿也長,輕輕一擺腳就能跳過桿,可是他們的助跑與起跳總是不能無法正確的接起來,一跑到橫桿前就減速或停下來,在過桿時整個重心非但沒有跳起來,反而坐了下去,將跳高變成了跨高。這是心理原因造成的,這二位學生上學期腳部都受過傷,并休息過一段時間,恢復后在進行運動時常堂有點放不開手腳,害怕再出事。針對這二位學生的情況,我沒有利馬讓他們上橫桿練習,而使用小墊子與橡皮筋來輔助練習,讓他們在無負擔的感覺下多練習肋跑起跳的銜接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感覺越過器材的成功感與喜樂感,等動作熟練和定型后再上桿,效果非常明顯。
跨越式跳高是非常吸引學生的,特別是一些跳躍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往往喜歡在同學面前顯擺一下,露一手,但因場地的缺少,輪到一次又要較長時間而等不及,就會忽視課堂組織,插隊亂跳而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在跳高教學中我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在練習時必須等前面一個學生跳完后,并離開沙坑下一個學生才能起跑練習跳高;同時及時提醒學生注意跳高的起跳點,不要跑到沙坑的頂端起跳,導致人落到沙坑的外面而受傷;練習時一定要排好隊,不能插隊。所以3個課時教學無一人受傷,下次學習時一定繼續嚴格要求。
在集中學習了五步、七步起跳動作后,必須上沙坑練習,這樣就能讓學生更能直接體會跳高的技術要求,但學生能力彼此相差較大,同一高度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練習要求,這就需要有不同高度來滿足學生練習的需求,從中讓學生體會躍過橫桿的成功與喜悅。為此我用大墊子組成了二個沙坑,另外加上一個沙坑,同時有三個跳高場地,三個場地的橫桿設置不同的高度。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跟據自己的能力有選擇性的練習,從低到高,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本單元教學,再一次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思想,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學會探究與分析,從小傳授他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