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的結構嚴謹有序,邏輯清晰,使讀者能夠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片段,展示了不同作者的獨特魅力。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一
吃,從早餐的味蕾打開開始。會理最受游客待見的特色早餐有雞火絲餌塊、熨斗粑、油茶、稀豆粉。
雪白的餌塊絲在一只精致的銅火鍋中用滾水一過,公雞肉用手細細撕成細絲,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細絲,再燙幾片碧綠的蔬菜,有紅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雞火絲餌塊有火腿香、雞肉鮮、骨髓濃,入口十分舒爽。
熨斗耙這種食物必須得趁熱吃才香,米漿發酵的酸甜配合著雞蛋滑膩的口感,咬開后是滿口的松軟與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讓你渾身充盈著熱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
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會理傳統的吃食,比較清淡的口味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兒童。
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黃如脂的米漿盛滿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幾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輕輕攪勻,酥軟濃稠,舌尖略帶一絲椒麻味。
這些特色早餐在古城的老街上到處都有,越是不起眼的越是正宗好吃,味道各異,深受當地市民和游客的青睞。
來會理一定要吃一頓羊肉。
會理羊肉的餐館特多,一天早、中、晚都有羊肉賣,早晨的羊肉米粉,中午的炒羊肝、炒羊肉,晚上的羊肉湯鍋都吸引不少食客。有的從西昌、攀枝花甚至更遠的地方趕來會理就是為了吃頓羊肉,可見確實不是浪得虛名。
古城老街上或2、3公里外的城郊都有羊肉飄香的館子。隨便找上一家,帶皮的羊肉和羊雜各稱1斤放進湯鍋,各自按喜好打好蘸水,羊肉是煮好的,鍋中湯一開就可以嗨整了。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二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今天終于可以一睹蒼山的巍峨雄奇。
一大清早,我們便趕到了山腳下,仰望蒼山,只見山勢陡峭高聳入云,山上怪石嶙峋,綠樹成蔭。我們迫不及待地買好票,跳上索道車,隨著索道徐徐向上,我開始眺望四周的風景。只見索道車下是一條崎嶇的小路,小路兩旁長滿了枝葉繁茂的松樹,大部分松樹的枝葉上還掛了數個綠油油的小松果,但可惜的是,我們連一只松鼠都沒有看見。
回頭望去,山腳下的大理古城一覽無余,從索道上還可以俯瞰洱海,洱海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湖泊,看得到這邊卻看不到那邊,廣闊的湖面,十分的平靜,猶如一面清澈的大鏡子,陽光照在鏡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索道把我們帶到了半山腰,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盤巨大的象棋,我興致勃勃地跑下去一看,原來這是金庸先生的小說,xxx里的珍瓏棋局。我費了很大力氣才站上了一顆棋子,放眼望去,只見有很多顆棋子散落在棋盤上,我和妹妹在旗子上跳來跳去不亦樂乎。站在棋子上向山下眺望,只見其他山峰都被云霧繚繞,峽谷里隱隱約約有一座寺廟升起了裊裊炊煙。
看過了氣勢宏偉珍瓏棋局,我們便順著臺階往上走,來到了小家碧玉般的清碧溪。
清碧溪又稱清溪三潭,從峰下自下向上望去,三潭碧綠的潭水一層層鋪排了上去,到了封頂,光滑筆直的巨峰兩相對峙,形成一個狹窄的山口,陡崖之間,一股清泉從山口傾瀉下來,猶如一盆水從半空中潑了下來,形成了一汪清澈見底的潭水。潭水的中心有一座觀音菩薩的雕像。這座雕像的四周都長滿了青苔,顯然,這座雕像建成至今已有些年頭了。
雕像的前方是一條由大小不一的石板鋪成的石板路,橫跨整個潭水,我蹲在一塊石板上,伸出手摸了一下,只覺一股涼意從指尖流到了體內各處。頓時,爬山的勞累也減少了大半,看完了清碧溪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由于山里的寺廟已經不提供齋飯了,我們只好念念不舍的下山去了,游蒼山的旅途便告一段落,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來一次滄山,下次我一定要坐最長的那條索道,到達五千多米的高峰,感受一下刺骨的寒冷。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三
過橋米線是云南地區的名食,距今約有200年的歷史,云南人經常將過橋米線用來招待遠方的客人。凡是到過昆明的游客,在欣賞美景之余還會去品嘗當地名吃——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剛剛做好的過橋米線,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令人唾延欲滴。碗內有鮮紅的雞、豬、魚肉片,有翠綠的菠菜、豌豆尖和嫩黃色的雞肉——那五彩繽紛的食物,更增加了我的食欲,讓人唾延“萬”尺。
過橋米線做起來也很簡單。首先,將一盤切得很博得雞、豬、魚肉片及豌豆尖、菠菜、玉蘭片和豬肝片先后放入有肥雞和骨頭熬成的湯中,為了達到保溫效果,上面要放上雞油。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適量放一些辣椒油、香菜等調味料,然后將米線放入碗中,經過攪拌一碗香噴噴、五顏六色的過橋米線就大功告成了。
在平常,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吃飄香萬里的過橋米線。不管是飯店的還是自制的我都喜歡,吃了以后讓人回味無窮。
過橋米線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幾百年以前,有一位窮書生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讀。妻子每天要過橋給他送米線。有一次由于疲勞,他的妻子暈倒在橋上。等他醒來,他發現砂鍋里的湯還是滾燙滾燙的,再放些調料燙一燙,更好吃了。后來,書生得了功名,就將這道飯取名為“過橋米線”。
品嘗一碗過橋米線足以讓你“樂不思蜀”。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四
我們駕車來到了古城大理。到時已是正午,大家就在城邊吃了一頓這兒的特色弓魚,味道不錯,價錢不菲。媽說,吃得不是魚,是錢。付錢時,看著那大把的鈔票流入別人的腰包,心里有種酸酸的上當的感覺。果然,在晚上再次吃弓魚時得到了驗證。
大理城有著與別的城市不一樣的美。這兒沒有大城市的高樓林立、擁擠繁華。它的樓房不是很高,大多三四層的樣子,但很整齊,白色的墻面描繪著各色的圖案,襯托出白族人家對美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珍惜,對未來的憧憬。樓前樓后,有樹木遮蔭,房間里很涼快,很少有人家安裝現代化的空調。沿著墻邊;,種滿了鮮花,有玫瑰花,有太陽花,有茉莉花……他們這兒用花做的食品很多,媽因為花兒漂亮、品種多,帶著好奇買了一瓶白族特色玫瑰醬和一大袋玫瑰花瓣,也想跟著學學。
古城的地方特色食品也可以說是來源繁多,舉不勝舉如國外的緬甸、越南等;國內的臺灣、新疆、內蒙、廣州、四川、東北、山西等;還有本地小吃如軟哨面、油辣湯、鮮花餅、雕梅、烤乳扇等。峰媽買了鼓鼓囊囊的一大袋子鮮花餅,媽也跟風大袋小袋的買了一堆,我也“跟發風”買了各種梅子、石榴汁、烤乳扇等特色食品。古城的水果多種多樣,有好多都是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如紅毛丹、山竹等。
古城的白族服裝也買得特火,價格不貴,質地柔軟,樣式新穎,花色別致、古樸。我趁媽不在偷偷用自己沉積了多年也不舍得花的私房錢’買了一件給媽,回賓館一試,小了一點,但難得我有這份孝心,媽還是美滋滋湊活穿了幾次,不過老媽穿了確實也顯得年輕漂亮多了。
白天,古城的人好像消失了一樣,原本繁華的街道突然感覺空蕩了許多,沒有了晚上的`喧囂。偶爾能聽到幾聲小販的叫賣,偶爾能看到從古城橫穿而過的小河,偶爾能聞到幾戶人家廚房里的飯菜香,偶爾能摸到幾只古城小狗那釋手的毛,偶爾能感到古城人家的熱情好客……偶爾,偶爾,也許就是這許個美好的一瞬間,才鑄就了古城白天的安寧和晚上的繁華。
又逛了一遍古城之后,老爸建議我們坐船游洱海,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欣然同意。
坐在船上,享受著一片祥和。風從水面上緩緩吹來,輕輕的撫摸著我們的臉。陽光不算大,柔柔的,曬著很舒適,不是那種燥人的熱。天空很低,藍藍的,白云好似伸手就能摸到,我滑著船使勁地追趕著變化多端的云,卻怎么也抓不住它,只能任它在空中變來變去,時而像馬奔馳的駿馬,時而像忠厚的老牛,時而像調皮的小羊,時而像威猛的老虎……好像是在嘲弄我追不上似的。望望遠處的蒼山,是那樣的碧綠;聽聽近處的古城,是那樣的安寧。觸觸清澈的湖水,撥撥歡樂的水花,嗅嗅古城的文化,看看蒼山的翠綠。啊洱海,大理千年文化的見證;啊洱海,古城千年文化的傳承。“蒼山洱海映大理”這句話說的是多么的貼切呀。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五
今天中午,我才和澤熙,潤熙依依不舍告別。下午就到了幾千公里外的云南麗江,下飛機晚上8點了,天還亮著呢!
吃完一頓熱乎乎的菌菇火鍋后,也沒有消除我心里的恐懼,晚上睡覺也怕怕的。
第二天醒來,啥事也沒有。我們都沒有不好的感覺,這下我放心了,開始期待接下來的旅程了。
“啊!”隔壁傳來媽媽的大叫聲,我大驚失色趕緊跑過去問:“媽媽媽媽,你怎么了?”只見媽媽手里拿著的管狀化妝品不斷地向上噴射,止都止不住,媽媽心疼地亂叫。
哈哈,原來我們都沒有事,而化妝品卻因為氣壓低而得了高原反應啊!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六
在云南,我嘗到了多種美味的小吃,作為一個吃貨,自然要跟大家來分享。
首先,過橋米線是必吃的。吃米線時,要先將米線倒入滾燙的高湯里,再加入菌菇、肉片、豆芽,還可以放一些榨菜和辣醬調味。等湯稍涼一點時,趕緊吃一口米線,喝一口湯。哇!鮮美的高湯和充滿嚼勁的米線,真是美味無比。
云南有很多特色小吃:炸餌塊、烤乳扇、玉米粑粑等等。我比較喜歡吃烤乳扇,這也是云南十八怪之一——“云南十八怪,牛奶考著賣”。烤乳扇酸酸甜甜,咬上一口還脆脆的,味道很不錯。
在麗江,有三樣東西都很值得推薦——臘排骨、菌菇煲和黑山羊。我去品嘗了臘排骨。那家店叫“大佛”,店面不大,在一個農貿市場里面,因為曾經上過電視,還算比較有名。店里一邊的墻上一大半掛滿了臘排骨,很是奪人眼球。臘排骨分大、中、小鍋,一個小鍋才60元,料很足,再配上些蔬菜,三個人吃肯定夠。啃啃排骨、品品菜肴,再來點冰爽的飲料,這個夏天太美了。
最令我意外的是一份團隊餐里的砂鍋魚。團隊餐素以“不甜不咸、不酸不辣”沒味道而“聞名中外”,但這次的魚,給了我們一個驚喜。這條魚口感很好,很嫩、而且很新鮮,熬出來的菜和湯都很香。導游說,這里的魚是剛從洱海里撈上來的,當然新鮮。配著這鍋魚,滿滿一碗飯轉眼就落肚了。托這條魚的福,這頓旅途中的午飯非常好吃。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七
2月2日(農歷初六),我們離開麗江,前往大理古城。
從離開瀘沽湖后,我們這幾天在車上的時間都短了。這讓前幾天在大巴上起早貪黑坐著的我們感到舒服多了。今天領隊說中午就中可以到大理。我們聽后是沒有出發心情就大好。車上再也不是一車暈睡了,領隊也不用變著法兒讓大家開心,唱了又唱。
不過,說起在車上唱歌一事,實在是難住了我們三人。貌似全車除了我們三個人大家都會唱。從第二天開始,就搞得我和阿花一籌莫展,實在是不好意思只聽不唱。于是,決定排個小品笑話什么的。最終,我倆是以講笑話充當了節目。為此,決定以后要先咨詢路上是否要唱歌,我們要選不唱歌的團報。實在是這幾天為此事倍受折磨啊。
今天從出發起一車人就很精神,大家被窗外的美景吸引。我們在去麗江的路上,就看到路邊有一種大樹,一樹花開,那種大紅的花兒,我們都沒有見過,大家紛紛猜測。返回到西昌時,看到西昌市里這種開花的樹沿街都是,實在是好奇了,就問當地人,得到答案是木棉花。
這又讓我一陣的喜悅。原來這就是木棉樹啊!很小的時候就聽到過一首木棉花的歌,沒想到這次旅行得以遇見。北方的我們如果不是這個季節來,可能永遠都看不到一樹紅花。就這一點講,我們是木棉花盛開的最美季節來了。為此,再說一次幸運的我們喲!
看來一方水土不僅養育一方人,還有專屬于這塊土地的植物。在通往大理的路上,不僅看到像油彩一樣的紅土地,還看到了掛著果實的香蕉和木瓜樹,并且到處可見高大的三角梅花開正艷。等我們離開大山,看到平整的土地上與北方完全不同的景象,藍天白云下的土地上有一望無際的花田,郁郁蔥蔥的蔬菜田,成熟的小西紅柿果實累累多得讓我發愁,怎么才能摘得完。
汽車行駛到大理城區,看到了街道兩旁民族特色的樓房院子中,家家都是花團錦簇,茶花和三角梅開得小院關不住春色,滿街花兒撲面而來。看到這樣的景象,真是羨慕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可以享受四季如春,與花開爛漫相伴。
中午,我們在大理古城旁邊的一家酒店入住,下車后第一感覺春光明媚的大理,光線很強且風大。這就明白了過去從影視上看到當地的女子們總是用大檐帽子遮得嚴實了。
在去大理古城的街道上,我們在一家飯店吃到了產自洱海的“水性揚花”,這種水生植物我們在瀘沽湖就聽說了,沒有想到在大理卻見到了。這又讓幼稚的我一陣的興奮,感覺這次出行就吃來說,一切都是隨心所愿的。并且,晚上還吃到了洱海的弓魚,這對愛吃魚的我來說真是再好不過了。同時,我覺得這一路走下來,在大理的這頓午飯是我這次出行吃得最滿意,清淡的佳肴才是我的長久之愛。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八
我想,大家都看過《xxx》吧,我也一樣,所以我非常想去看看拍《xxx》的天龍洞。這次來大理,終于了卻了我這個心愿。
這天早晨,導游告訴我們要到《xxx》的拍攝基地天龍洞去游玩,我高興得直蹦。
來到天龍洞,抬頭仰望,送聳入云斷的高山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我迫不及待地一腳踏進洞,洞里的涼爽空氣迎面而來。抬起頭來:一條金龍蜿蜒在洞頂,它張大嘴巴,好像在說“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往里走,我們來到“仙女宮”,只見一個仙女從容地站在那里,用手指向遠處,據說當初段玉就是在此處得到仙女指點而練成林波微步的神功。繼續往里走,我們來到一條很小的通道,怎樣小的通道呢?三個人并排走剛合適,再也容不下第四個人,是這樣小的通道。在通道里走著,會不時聽到泉水滴在地上而發出的滴答、滴答聲。走過通道,我們來到了神農田。神農田分為三層石梯,每一層有三個坑,上面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坑里,泉水清澈見底。在神農田邊,擺放著一些家具,據說當年一些為了逃避戰亂的人就逃到了天龍洞。
洞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石頭,形狀不同,變化多端,像老虎,像獅子,像牛,像雞。
最后,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天龍洞。朋友們,天龍洞里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天龍洞趣物多,多好玩,快快來!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九
大理古城建筑整體印象與麗江不同,正是這樣的不同,使這里更像是古城。也有著與麗江的相同,那就是全是商鋪,現場烤鮮花餅的隨處可見。在大理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習以為常了,可能這就是與時俱進,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吧。唯一的不同,是街道中央站立著賣裙子的姑娘們,一個挨著一個。她們自己身上穿著,腳下放一個大包,就這樣開張做生意了。看她們的樣子都像是學生假期兼職的。漂亮的姑娘們賣著漂亮的裙子,也成了大理古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賣的麻布長花裙子很便宜,一百塊可以買到兩條。我很喜歡這樣的長碎花裙,買了兩條準備在家穿。
姑娘們的商業模式是可以復制的。在我看來她們選擇了一條最容易的掙錢方式。四季如春的大理,中午實在是太熱了。因而,我們隨時可以看到游客們穿上了當街買到的花布裙子。正是因為物美價廉,才使買賣興旺。
我之所以用這么大的篇幅來寫這件事,實乃希望更多勤工儉學的學生,寒假加入其中。在我看來,只有這個季節才能買的大好。因為去大理玩的人,出發時的行李中不會放這樣的薄裙的。大理古城里那么熱,裙子又那么的便宜,是不是生意很好做呢!
我們在街道上走了一會,買完裙子后就不想走了。這里沒有麗江的人多到擁集,完全是逛街的感覺是我不喜歡的。我們決定還是去著名的蝴蝶泉景區,晚上再回到古城玩。
網約到的司機說蝴蝶泉下午四點就下班了,等我們趕過去已經關門了,而且現在也沒有蝴蝶。那我們決定去洱海邊。
我們選擇看洱海的位置好遠啊,一路開了好久才到。事后才知道我們去的地方不是觀海的最佳位置,舍近求遠了。本來走過去只需要半小時,我們坐車過去用了四十多分鐘。不過,看到的洱海風光實在的漂亮!
走到海中的觀景樓,在這里看洱海就有了身臨其境的美妙。只見湛藍的天空下,清澈的海水,使高原湖泊看上去干凈。海面里有戲水的鴨子,海面上有飛翔的海鷗。遠方遼闊的海面之上,天空中有成群大團潔白的云朵。遠方的湖邊山上,有更多的白云飄飄,海天一色,山水共融,在洱海得到了最好的詮譯。
我喜歡藍天上白云飄飄與海中的藍天白云相映成趣,我喜歡“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在感覺。那么,在海中觀景臺上看到洱海就是如此。當我們看到一位長者躍入海中暢游時,有風無浪的洱海就是大理人的樂海!
離開洱海后,晚上我們又入大理古城。這一次走進去,看到燈火通明的道街上,行人比白天少了許多,有些清凈了。看著一家家烤餅店里正在忙碌的揉面團的樣子,有了生火做飯的氣息,少了商業氣氛,多了居家生活的氛圍,這樣的古城我喜歡。
喜歡了,我們就開心的聽著手鼓的樂聲與鼓手的歌聲,伴隨著歌聲笑聲,走向古城的深處。我們向前走著,也會拐進一家看上去賣買紅火的烤餅店中,買上一份現烤的玫瑰花餅開心的吃著。
而后,我們走進了洋人街,這才是我們今晚重返古城的原因。今晚一定要到酒巴里坐一坐。為什么這趟麗江與大理行,一定要去一次酒巴呢,實在是就想重溫再體驗一把。否則,年輕人的專屬地就會離我們更遠了。再者,與阿花一起坐在酒吧,她是最好的伙伴,也是一次最佳的機會,因為老公不喜歡這樣的場所。這就是我要去酒吧的原因。
洋人街是大理古城的灑吧街。街上行人稀少,從一家家酒吧中傳出的彈唱聲音很大,客人的隨唱聲也很高吭,從門前經過,每一家的氣氛都是熱烈。這和麗江又不一樣了,那里要么是清靜的像茶水店,讓人拘謹的無法坐下來。要不就桌椅臟亂,讓人無法放松心情坐下。這里不一樣,那一家都想進去。
最終,我們選擇了唐朝酒吧。
唐朝酒吧,在大理古城內規模最大。有兩個大廳,一個是搖滾超炫,一個是清吧彈唱。我們接受服務生的建議,走進了清吧。臺上酒吧歌手正在盡情的演唱,客人都是輕聲細談,喝著聊著,氛圍很好。
我們擇一桌坐下,十瓶啤酒與爆火花端上來,就開始我們今晚的酒吧之夜了。喝著啤酒,聽著臺上一個一個歌手的傾情彈唱和樂隊的精湛演奏,這樣清靜又熱烈的氛圍對我來說即陌生又熟悉,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態。看著臺上表演者的青春面孔,看著四周都是年輕的面孔,我沒有覺得這是不屬于我的生活方式。
只是,我們的到來,卻讓不經意起身的客人愣住了。他們剎那間的表情逗笑了我。看來,我們的到來嚇著他們了。他們覺得怎么會有這樣的兩個女士呢。只是我不明白,他們好奇的是我們的年齡,還是被我們的氣場給蒙圈了。在他們的心里說:喲,她倆活的好自在啊!
因為,他們剎那的一愣后,都是會心的笑了。
多年后的走進大理古城的灑吧,有同伴阿花的因素,我想讓她從沉悶的狀態中盡快的走出來。另外,我一個人也是無趣的。可以說沒有她,我可能不會走進酒吧的。
十二點的時候換上了一位民謠歌手,他的歌聲過于舒緩,讓深夜的我們有了倦意,酒也喝不下去了,覺得很涼,便決定離開。
這時候的古城里,除了這邊洋人街上還是燈火通明外,主干道的大街上已靜悄悄了,商鋪基本上全部關門了。
海風吹拂著,夜晚還是很涼的。我和同伴在燈光昏暗中走在青石板路上,在這寂靜的古城中,仿佛聽到了遠古的吆喝與嘆息聲,還有那馬幫的來來去去。此刻,在長長的大街上就我們倆個女子,從古城的巷子深處走來,完全是穿越歷史的樣子。因為,走出這古香古韻的古城墻,就是現代的城市。
雖然我和同伴談笑風生的走著,但是內心曾一度很激動。這樣的機會,這樣的場景,對我和阿花來說是很難得的,不能復制。因此,我很珍惜。因而我說:阿花,希望這樣的場景以后不要再有,我希望走在你身邊的人,是那個能伴你走完余生的男人。友誼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過,阿花好像沒有理解。她聽了,哈哈的笑了起來。她的笑聲向來都有感染力,我也笑了起來。
這樣很好,我和她能在這個深夜,最后是將我們的笑聲留在大理古城內,這也是最美妙。
離開古城門,回眸大理古城,我沒有說再見,只是在心里送上我美好的感謝,感謝在這里渡過的美好時光!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
雕梅是大理的有名小食,而雕梅扣肉更是受歡迎的一道美味佳肴。采自春天的青梅,由女孩在梅子上雕刻花紋,輕壓形成菊花模樣,后放入撒著食鹽的清水中去除酸味,放入砂罐浸上數月后再取出。扣肉則大多為五花肉,與雕梅一同蒸制4個小時即可享用,肥而不膩,香甜入味。
無量山古稱蒙樂山,以“高聳入云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金庸的《天龍八部》讓無量山享譽海內外。無量山西北起于大理南澗縣,位于景東縣西部,有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量山烏骨雞被列入中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據傳在大理國孝德皇帝正德年間,(公元1044年-1075年期間),大理國泰民安,國力強盛,孝德皇帝至南澗無量山避暑,不思飲食,御廚想盡辦法而無果,一日皇帝私游至一當地書香宅院,被鋪面而來的香氣所吸引,尋味至廚房見一美婦用炭火烤制雞翅,而此雞翅圓潤厚實,非一般常人所見,皇帝吃后大贊,原來此雞翅經妙手去骨,內鑲五色大米,肉中有飯,飯中有肉,蘊含人生玄機,后皇帝將此女帶入宮中,成為大理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御廚。而她創制的翅包飯也成為皇家御用。翅包飯是大理當地傳統民間食品,因工藝考究選料上乘,是當地老百姓在餐前飯后首選的休閑小食品。改革開放后,大理無量山翅包飯因口味特殊,被臺灣商人挖掘后帶入臺灣,并結臺灣商業化運作開始進入全球華人的視野。無量山翅包飯在大理當地備受歡迎,目前是大理最受歡迎的休閑小吃,全球各地到大理旅行的游客,無不一品號稱大理十大美食之首的翅包飯為榮。
為云南特有,是大理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用優質大米加工制成,制作的過程分為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最后揉捏成想要的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可以煮著吃,炒著吃,也可以燒、鹵、炸、蒸,最為常見的是炒餌塊,加入豌豆尖、大蔥等一同炒制,以咸、甜醬油澆之,味道醇正。
餌絲餌絲是由餌塊切絲而成,形狀不同,口味也不同,白色的餌絲韌勁非常好,口感軟、滑。一般有煮吃和炒吃兩種吃法,將餌絲在滾燙的開水中燙到熟而不爛,加上燉好的肉、湯汁,撒蔥花、醬油、大紅袍花椒所制的麻油,再添加蒜汁等的吃法是煮吃,通常叫“耙肉餌絲”,顏色非常艷麗,汁濃不膩,清香回甜。而炒吃也非常簡單,將餌絲與鮮肉片、雞蛋、香蕈、西紅柿等輔料一同翻炒即成。
黃燜雞,以大理永平縣的最出名,也號稱“滇西一只雞”、“滇西名菜頭牌”,它的起源可謂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黃燜雞采用當地優質土仔雞,宰殺后洗凈,剁成小塊,先將花椒、姜片和辣椒入鍋翻炒至黑色,再把雞塊和少量醬油、蔥蒜等一并放入,雞肉水分干透后基本能出鍋啦。香氣襲面而來,吃起來竟然一點不油膩,好吃到心坎里去了!
卷蹄以彌渡縣一帶的最為出名,因此也叫“彌渡卷蹄”。以新鮮豬腿為主料,胡椒粉、草果粉、茴香粉、紅米、白酒、食鹽等為配料,先腌后煮而成。肉質含香,味道鮮美,鮮而不膩,這種食物還易于貯存,始終風味猶存。
涼雞米線必須是大理古城美食中的當家花旦。主要就是由雞絲和米線制成,雞絲需要煮熟,以核桃醬和小粉做成鹵汁,搭配著辣椒汁和蒜末,為了美觀通常還會撒些蔥花和芝麻,吃起來微辣,恰好的酸味,雞肉的嫩和米線的香混為一體,極為爽口,很快就能將一碗滑下肚。
“云南十八怪”有一怪為“牛奶做成扇子賣”,這說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實是一種奶酪,由牛奶制成,半透明狀,光滑油潤,片狀成卷,吃法很多種,生吃、干吃、涼拌、燒烤、油炸著吃皆可,可與云腿一起用于烹調,也可作為可口的下酒菜。在大理隨處可見,它的美味可口早已深入人心。
砂鍋魚是在大理相當有名,相傳以前大理城有一位窮人,有一次把一大桌剩菜裝進砂鍋帶回家,他的家人正巧從洱海捕回一條魚,于是將剩菜和魚一同烹煮,意外地發現味道鮮美,后來開了專賣砂鍋魚的飯店,從此砂鍋魚成為當地著名菜肴。現在的吃法也差不多,一般將鯉魚油煎后放入砂鍋,魚頭魚尾露在砂鍋外,再將雞湯、雞肉、火腿、豆腐等倒入,加以各種調料,慢火烹燉。趁熱享用,魚味鮮美,香氣撲鼻,回味無窮啊。
大理白族待客最愛做的一道菜,酸、微甜、辣構成的奇妙的味覺體驗。先是爆香花椒,放姜片、蒜瓣,鯽魚兩面都煎過以后,倒入料酒煮上一會兒,再放入酸木瓜、豆腐,燉煮入味。酸木瓜酸中帶有微甜,夾著一股果香味,鯽魚肉質鮮美,而豆腐吸收了魚味和佐料的香辣味,變得鮮嫩起來。
大理洱海盛產螺螄,白族人尤其喜歡食用螺螄,自然吃的方法也很多,其中腌螺螄就是一種獨特的吃法。《本草綱目》中:“春月,人采置鍋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可見,春季一般是食用螺螄的最佳季節。肉質咸中帶鮮,必備的下酒菜之一。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一
我是一個喜歡小吃的小孩。這次,趁著去云南旅游這個機會,在云南這個小吃天堂中大飽口福。
我的云南之行的第一站是昆明。烤餌塊是許多昆明人的早點。餌塊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白面粑粑叫餌塊”。我們住的賓館前面就有一家餌塊店。我原以為餌塊只是白面大餅加油條,頂多再抹上點兒甜醬、咸醬。可走近一看,才發現做餌塊不是那么簡單:先將事先準備好的白面餅和油條放在炭火上烤,待到大餅烤熱,油條烤脆時,根據個人口味,涂上蘇子甜醬、花生甜醬、芝麻甜醬或咸醬、辣醬、腐乳、蘿卜干、酸豆角丁、豆芽等。這些醬菜塞滿了十多個壇子,可真講究啊!其實,更講究的的還在后頭呢!你若在“建新園”中點上一份豪華型過橋米線的話,服務員就會端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和一碗米線,然后三十多碟小菜源源不斷地擺了上來:天上飛的有鵪鶉;地上跑的有雞、羊、豬、牛;水里游的有三文魚,大蝦……還有高寒竹蟲,汽鍋雞等名菜,連餐后水果都準備好了。吃在昆明可真是一種享受啊!
過橋米線不但味道好,香味襲人,而且看相也好。晶瑩的米線浸在米黃色的雞湯里,一條條紅色的豬血伴著綠色的小蔥,綠綠的香菜,薄薄的豬肉片,泛白的雞肉片散落其間,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過橋米線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心曠神怡,希望大家都去品嘗一下云南的小吃——過橋米線。
在大理,有一種味道無處不在,那就是酸。大理有道名菜叫“木瓜炒雞”,這道菜里的木瓜可不是我們常見的那個又大又黃又甜的木瓜,而是小小的,綠綠的。我原以為木瓜在這里是當蔬菜吃的,于是挑了最大的一片木瓜,咬了一大口,天哪,差點兒把我的大牙酸掉了!大理的另外一道名菜叫“雕梅扣肉”是將上好的雕梅和五花三層肉一起蒸,待肉熟后出鍋。肉里含著酸味兒,梅子里含著肉香,十分可口。哎,這么那么多的特色菜都和酸有關,難道大理就沒有和酸沒關系的特色小吃了嗎?還好,還有那又香又甜的乳扇。可回家百度一下,才發現制作乳扇的材料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酸酸的木瓜水。看來,大理已和“酸”結下了不解之緣。
麗江,是納西族的居住地。納西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民族,他們善于接受外來文化,連小吃也受到了周圍地區的影響,許多地方風味的小吃都匯集于此。在麗江,可以吃到四川宜賓的燃面,也可以吃到香格里拉的牦牛肉,還可以吃到麗江本地的臘排骨、雞豆涼粉、米灌腸。麗江小吃種類很多,要想嘗遍麗江的小吃,一定得在麗江多住幾天!
離開云南,令我懷念的不僅是美麗的風景,還有那些可口的小吃。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二
今天,我們來到成都沙灣,那里有一家“云南過橋米線”小店。聽說那里的米線特別好吃,我們也去那里嘗一嘗。
來到沙灣,遠遠就看到店面上的字牌,很顯眼。來到店前,店面不是我想象中的寬敞。約40平方米,可容納60~80人用餐,由于那里的米線味道獨特,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走進店內,看見老板娘手忙腳亂地招呼著每位客人。顧客先買好,老板娘均發一個牌子,上面有編號。顧客自己找座位坐下。服務員依購買順序,將煮好的米線送往客人面前。
我們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了幾個空位置。服務員把熱氣騰騰的米線端來了。里面有紅紅的牛肉`黃黃的酸菜`白白的米線等,顏色非常鮮艷。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啊,真好吃!牛肉不是很硬,煮得很爛,吃起來味道很香。米線細長細長的。而且這種米線不像其它米線,很粗,一煮就斷的。聽見媽媽說:“這湯真好喝,清香味。”我也忍不住嘗了一口,啊,好燙,把我的嘴巴給燙了。于是,我想了一個辦法,把湯倒一些在小碗里,涼一會兒再喝。這辦法果然很好,湯不燙了。細嘗一下,真的很香,好喝極了。我們都大口大口地吃著。沒等我們吃完旁邊就有人等著座位了。我們抓緊時間吃完,把座位讓出來,給別的客人。
云南過橋米線真是名不虛傳,太好吃了,色`香`味俱全。下次去吃的時候,我一定叫上我的好朋友們一起去!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三
在云南,看到最多的東西就是小吃。小吃不論是色、香、味,都具有超高的誘惑力,不管你怎么提醒自己別吃多,但最后還是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樂在其中、自在得很,然后不停地品嘗一道又一道的美味。
云南的小吃,像云南的風景一樣誘人。吃云南的小吃,仿佛品味到了云南悠久的歷史,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美食的世界,走在云南的一條條小巷里,我面前的小吃越來越多,每種小吃都帶酸辣味,正像云南人一樣,不管遇到什么事,性格都很直爽。
甩粑粑是云南很有名的小吃。甩粑粑最早從云南緬甸過來,因為云南離邊境最遠也不過120公里。甩粑粑的做法很特別:先用一塊發好的面團,放在準備好的鐵板上,然后在面團下面加一點油,這樣就可以進行第二步了----甩,當面餅在空中轉起來時,不一會就從一塊大石頭變成了不到半厘米厚的薄紗。當再一次甩起,面餅厚大的身軀,漸漸變成了一圈圈的漩渦,由小變大。最后,再放上美味的鮮水果粒,就可上鍋煎了!在煎的過程中,要不停地往上面澆油,這樣做也來的才美味。吃到嘴里,外脆里軟、香脆濃口,妙不可及。這張美味的、薄薄的餅上到底有多少人的汗水、是多少人智慧的結晶啊!
鮮榨果汁可是云南的又一特色,因為云南盛產水果,所以那里的鮮榨果汁味道非常純正、耐人尋味。我對鮮果汁可是情有獨鐘,不管是味道香濃純厚的芒果汁、還是顏色乳白的椰子汁,當一聞到濃濃的果味,我就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隨后我會迫不及待地立刻買上一杯。第一口果汁入肚,甜甜的、香香的;第二口下肚,仔細回味,又有一點兒酸;第三口入肚,身體仿佛非常輕盈。當一杯芒果汁喝完時,吃著果肉,心情就會隨著甜味上升、上升,越發快樂無比!
更有特點的是云南的冰點--泡露達。它主要采用椰汁和椰蓉做成,在做泡露達之前,先在碗里放上切碎的椰汁和椰蓉,再加上鮮果碎丁,最后放上碎冰,這樣一碗冰冰爽口的泡露達就展現在你面前。聞一下,淡淡清香;吃一口,可以體會那絲絲縷縷的柔滑,沁人心脾;喝一口,身體冰涼清爽,非常止渴。
云南的小吃多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數都數不完。美味可口的不僅僅是我上面介紹的這些,還有柔滑的米粉、香辣的米線、清香的米卷、可口的粑粑......在云南,還有一句話:“米飯粑粑叫餌塊,牛奶做成片片買”說的是烤乳扇。在這些美食中,我最愛吃的就是清香米卷,味道香濃,讓人回味無窮!
云南的小吃真是豐富多彩,讓人體味到了舌尖上的美味,讓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四
記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吃了一道菜,從那以后,我就對它“一見鐘情”,念念不忘。它就是我們常德大名鼎鼎的特產美食――醬板鴨。
那道美食是我到常德定點銷售店買到的。那次,我正在goshopping,忽然,一陣香噴噴的氣味鉆入我的鼻孔。我立刻身不由己、迫不及待的跟著香味走過去。我越走越近,然后來到了一個排起長隊的地方。我抬起頭一看,原來是“醬板鴨專售店”。我排隊好不容易買了兩袋醬板鴨,看著它就讓我眼放金光,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吞下它。
我回到家后,立刻拆開包裝嘗了一小口。“啊,真好吃呀!”我情不自禁的叫起來。我仔細看了看它,這道袋裝美食呈麥黃色,上面有一層亮光光的油,聞著它,香得讓我都呼吸不了。它的'味道更是讓人陶醉,把美食慢慢送入口中品嘗,香香甜甜,清脆爽口,滿口溢油,真是鮮、美、香,越吃越愛吃。不知不覺,兩袋醬板鴨讓我“消滅”了,很遺憾沒有給家人留下“一點點”,害得我被家人“臭罵”了一頓。這都是醬板鴨惹的“禍”。
醬板鴨這么好吃?你也想吃嗎?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五
今年十一月份,我和爸爸媽媽去云南玩了大約十天。雖然云南處處是美景,嘻嘻,不好意思,云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不是它的美景,而是美食。
美食一:來到昆明的第一天,姑姑就帶我們吃了具有云南特色的`野山菌火鍋。我們剛坐下,服務員立刻給我們上了茶,仔細一看,茶壺的茶嘴竟有一米多長,只見服務員叔叔抱著茶壺,微微傾斜,茶嘴對準茶杯,就倒滿了一杯茶。啊!火鍋上來了!一股香氣迎面撲來,本來就貪吃的我見了這美食更加垂延欲滴。但是不能著急哦,吃野山菌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要等完全煮熟才能吃,不然會中毒的!我咽著口水等呀等,終于可以吃了!服務員阿姨給我盛了一大碗菌子,我夾起一片一嘗,哇!香,辣,鮮味味俱全。好吃!再看別的,哇塞,一點也不遜色!香甜的餌塊(其實就是粑粑),軟軟的飛碟餅……各有特色,真是令人百吃不厭!
美食二:菠蘿飯。那天我們去民族村,導游推薦我們吃菠蘿飯,我想菠蘿飯可能就是飯里面有點菠蘿罷了。誰知,飯竟是裝在菠蘿里面的!一嘗,哇,好甜!我以為吃了這樣甜的東西會發惡心,沒想到,反而覺得很清涼。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呀!有黃瓜丁、蘿卜丁、土豆丁……看來,菠蘿飯不光好吃,營養也很豐富哦!
美食三:云南最著名的小吃就要數過橋米線了。從民族村回來,我們去“吉滇原味城”吃了過橋米線。它的吃法很有講究,要先放肉,再放菌類,然后放香菜,最后放炸肉,攪一攪,均勻了再放米線。你嘗一嘗,會發現米線香軟滑嫩,咽下去回味無窮,并且還有順氣、通便的作用。聞聞湯,香味伴隨著辣味撲鼻而來,簡直太、太、太好吃了!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六
云南,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26個少數民族,這里還有全亞洲最大的斗南花市,當然,今天我不介紹這些,而是介紹美食。
云南最有名的糕點,你知道是什么嗎?不錯,正是鮮花餅,那誘人的餅味,還有那清香的玫瑰,一個字,“絕”。先看外表,金黃的外皮,里面的玫瑰粉紅粉紅的,一些白色的白糖。看起來就很不錯,再嘗嘗味道。哎,更不錯,幾十層酥脆的外皮,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里面的玫瑰香而不膩,還有那美美的汁水在嘴里有一種回甜感,就是總體來說有點甜,但是脆皮的香和玫瑰的混合在一起,餅味把甜給消了一點后,味道就香甜的很。酥脆的餅味和清香的玫瑰,甜而不膩,脆而不干。
補充一下,還有抹茶和豆沙味的哦!
抹茶味的嗎,總體上也不錯,外表上全是綠的。可味道上也還行。一口下去跟原味差不了多少,如果吃了含油太多的時候,可以調整口中的氣味。
豆沙的就是加了一點豆沙進去,沒有原味的好吃,不過也建議大家可以去嘗一下。
怎么樣?云南的美食不一般吧?你快也來嘗一嘗吧!
云南大理美食(模板17篇)篇十七
地處西南邊陲的崇左擁有獨特的飲食習俗,這里的飲食以桂菜風味為主,具有博采眾家之長、制作精細、以鮮香微辣見長的特點。同時又吸收了當地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風味的特色,選料廣泛、口味獨特,而緊鄰越南的特殊地理位置也使得崇左的菜肴擁有越南小吃味道清淡微酸、菜式花樣眾多的特點。
竹筒飯。
竹筒飯是廣西少數民族常見的特色食品之一,嶺南一帶盛產竹子,憑祥的氣候和環境十分適宜竹子的生長,境內氣候屬亞、熱帶過渡型,陽光充沛,熱量較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應多種植物生長,尤其是竹子的生長。
憑祥有著悠久的種竹、用竹和加工竹子的歷史。據記載,憑祥使用竹子加工工具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而竹子作為加工食品的一種工具是非常有特色的,因為竹子有清香味,而竹筒飯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節中,密封后烤熟,更能保持竹子的香味。用料:大米、花生、豬肉、生抽、精鹽、味精、清水,精豬油、五香粉少許,新鮮青竹1節。
烤乳豬。
地方特色菜,廣西的傳統佳肴,不過各地的選料、做工和用料不同,所以風味也略有不同。乳豬需用糯米或大米喂養,使其肉細皮嫩為上,一般選用未斷奶的四公斤左右的乳豬為佳,剖腹后將豬腔撐開,風干后放在炭火上烤,一面烤一面將其兩面翻轉,同時抹上醬油、蜂蜜等香料加工烤制,使其皮色呈金黃,敲擊時聲音清脆,此時肉質細軟爽口。食用時將其履于盤中,以刀切成小塊,拌以黃皮醬、白糖或酸甜醬食之,入口酥脆,難以停筷,食后口有余香,真是一大美食。
把荷魚丸。
天等縣把荷魚丸,是地道的地方風味小吃,湯煮、酥炸、煎蒸均可,韌而不硬,營養豐富,沒有腥臭味,清爽不膩,味道別具一格,深受人們青睞。
把荷魚丸選用垌列河的鯉魚為原料,把荷魚丸即做即吃,可與魚頭、豬腸粉、腐竹、水豆腐、銀耳、香菇、酸筍和南瓜花等煮湯,風味獨特,十分可口,多吃不膩,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亦可將魚丸隔水蒸熟后,與姜絲、蔥末、西紅柿和香油等做成的鹵汁拌勻吃,令人食欲大振。
清明菜包飯。
菜包飯在扶綏農村的許多地方仍然盛行,做菜包飯,吃菜包飯一般是在清明節的前后,選包菜飯的菜一般是玻璃生菜,這個時節是玻璃生菜長得最好、最旺的時節,選的玻璃生菜越是大個,卷心就越是青脆鮮嫩,吃起來就會越爽口;而做菜包飯和吃菜包飯很有地方特色和風味。
所謂菜包飯,做起來很簡單,就是要洗凈的青菜包起飯來吃的意思,菜包飯的變化過程卻也反映了人們生活條件蒸蒸日上的變化過程。以前,人們生活水平較低,沒有錢買太多的食品,只是用剁碎的野菜和飯簡單地一起炒,澆上一些花生油或者豬油,再在野菜飯里夾上那么一小塊肥豬肉,用玻璃生菜包起來就吃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也比較豐富,許多人家還是不會忘記做菜包飯。據說,吃上菜包飯可以使人的眼睛更加明亮,因為這段時間正是春天來臨的時節,植物葉綠花開,動物春醒眼明,因此,吃菜包飯其實也是在來年圖個吉利。現在人們仍然做菜包飯,只不過花樣翻新而已,人們可以選上上好的配料和大米飯一起炒,或者干脆就用菜包肉、魚、蘑菇等等。因此,做菜包飯其實也增添了濃濃的傳統氣息。
艾糍。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是大新縣壯鄉山村的“艾糍節”。農歷正月的幾場春雨讓山村的房前屋后、山腳路邊、田頭地角的艾草散發出陣陣清香,村民們利用工余時間前去采摘、回來洗凈置于大鍋里加水燒沸,撈出與碾末的糯米生粉、黃糖片三者混合放進石舂中舂溶舂勻,捏成一只只艾糍包,然后放進芭蕉葉中包成一包包?再放?蒸籠蒸熟即成,這就是有名地方美食――“艾糍”小吃。
黃金粥。
進入四五月以來,天氣日漸炎熱,在邊陲龍州縣城各種夏令飲食紛紛上市。其中最受食客青睞的要算“黃金粥”了。
“黃金粥”并非含有黃金,是因為它的顏色燦爛如黃金而得名。它的用料是玉米。制作要下一定的細功夫,攤主把購回來的玉米,首先進行篩選,去掉干癟、蟲蛀的顆粒,然后磨碎成均勻的細粒,再篩掉粉末和揀出大粗粒。若留有粉末煮出的粥食就會變成糊狀,食客不屑一顧。大的粗粒不易煮透,顧客亦嫌棄。只有均勻的碎粒沸煮出的粥食不稀不糊,燦若金湯,爽口適胃,人見人愛。
豬腸糕。
豬腸糕是天等縣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由于它味香可口,多吃不膩,且很耐飽,因而深受天等人的喜愛。
豬腸糕有兩種吃法:一是把煮熟的豬腸糕剪成一小節一小節放在碗里,用手抓著吃或用筷子夾著吃;二是將煮熟的豬腸糕整條放到鍋里煎,煎到腸皮光滑油亮時就撈上來剪成小節吃。如果想吃辣的、酸的、咸的、甜的,可調點辣椒水、米醋水、醬油水、糖水等,再加點香油和香菜味道更妙。
此外還有江北燒鴨粉,灌腸(俗稱:及稂磅),及酪,烤魚,龍州雞肉粉,金龍角粽,天等灌腸,嘎老螞蟻夾,龍鳳虎,粉腸,烤紅(白、藍、黃)薯,蒸糕,黑白涼粉,寧明米粉,沙糕,半只鴨頭,涼拌蘿卜絲,糯米粑,油炸面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