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最新錢學森回國克服例子報告一
蔣百里以往留學日本士官學校,被譽為“現(xiàn)代兵學之父”,有人說他以往兩次打敗日本陸軍。在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yè)典禮上,蔣百里靠著優(yōu)異的成績打敗了所有的同學,包括之后的日軍名將,例如岡村寧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蔣百里獲得了象征日本軍界最高榮譽、裕仁天皇御賜的櫻花寶刀。在1937年抗戰(zhàn)初期,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戰(zhàn)的觀點。曰本戰(zhàn)敗之后,很多日本軍官吃驚的發(fā)現(xiàn),大日本皇軍幾乎是在老老實實地按照蔣百里的指揮,由東到西進軍,然后陷于湘西戰(zhàn)場’最終以失敗告終。
蔣百里為錢學森做出了兩件影響頗大的事,一件是婚姻,還有一件是專業(yè)選擇。
蔣百里和錢學森的父親錢均是莫逆之交,蔣百里在日本留學期間以往和一個日本女人結婚,并生下了5個女兒。他明白錢學森是錢家獨子,并且沒有結婚,于是有意將自我的第三個女兒蔣英嫁給錢學森。錢學森和蔣英兩人在父輩的安排下,很快產(chǎn)生了感情。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蔣英也到歐洲留學。兩人之間雖遠隔萬里,但仍然互通書信,感情在分別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錢學森才回到上海和蔣英結婚。婚后,夫妻二人一齊回到了美國,感情甚篤。在被美國扣押、迫害的日子中,兩人始終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錢學森赴美留學之前,父親錢均對兒子選擇航空科學專業(yè)十分反對。錢均認為,中國的航天工業(yè)基礎十分落后,還是將飛機研制好才是當務之急。可是錢學森卻堅持認為,中國的飛機制造技術落后西方一大截,僅有從航空理論基礎上發(fā)展,才能從根本上趕超西方。父子倆人都各自堅持自我的觀點,甚至還出現(xiàn)了爭執(zhí)。
蔣百里先生聽說錢家父子二人的爭持后,便去當和事佬,他向錢均仔細介紹了西方航空行業(yè)的發(fā)展,跟他說航空工業(yè)是理論和工程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業(yè),工程實踐是要跟著理論走的,沒有理論,任何實踐都是空話。蔣百里的話讓錢均茅塞頓開,錢均最終不再阻撓兒子學習航空理論。
錢學森回憶往事的時候,對岳父為自我說服了父親很是感激,同時也感激蔣百里將女兒交給他,給他一個好妻子。
最新錢學森回國克服例子報告二
1947年,剛剛36歲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它預示著錢學森的優(yōu)厚待遇和遠大前程。美國為什么如此器重錢學森呢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yōu)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組織--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的5成員之一。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錢學森顯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項在航空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學公式:即著名的"卡門--錢公式"誕生了。這是由馮.卡門提出命題,錢學森做出結果,至今仍在航空技術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項公式。然而,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這個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祖國的科學家,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錢學森在美國已經(jīng)生活了10多年,又被譽為是"在美國處于領導地位的第一位火箭專家",金錢,地位,聲譽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能夠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當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我的全部力量!他還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已經(jīng)解放了,國家急需建設人才,我們要趕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錢學森準備回到中國的決定,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恐慌。他們認為:錢學森的專業(yè)技術如果帶回去,中國的科學技術將高速度前進。美國海軍的一位領導人曾對美國負責出境的官員說:"我寧可把錢學森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至少值5個師的兵力"。
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美國官方"文件"通知他,不準離開美國。本來,他的行李已經(jīng)裝上了駁船,準備由水路運回祖國。可美國海關硬說他準備帶回國的書籍和筆記本中藏有重要機密,誣蔑錢學森是"間諜"。其實,這些書籍和筆記本,一部分是公開的教科書,其余都是錢學森自我的.學術研究記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天之后,錢學森突然被逮捕,關押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員每一天晚上隔10分鐘進室內開一次電燈,使他根本無法入睡。錢學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學院中堅持正義的同事和學生的同情,在他們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強烈抗議下,美國特務機關被迫釋放了他。可對錢學森的迫害并沒有停止,他們限制他的行動,監(jiān)視和檢查他的信件,電話等。盡管有種種限制,但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地提出嚴正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
在爭取回國的日子里,錢學森更加關心祖國的建設事業(yè),經(jīng)常從《華僑日報》等報刊上了解新中國的情景,和中國科學家,留學生討論建設祖國的有關問題。為了能夠迅速地回國,他租房子只簽訂短時間的合同。家里準備了3只輕便的小箱子,天天準備隨時能夠搭飛機回中國。
5年過去了。錢學森爭取回國的斗爭得到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極大關懷。周恩來總理曾親自了解他的情景,并指示參加中美兩國大使級會談的中國代表,在會談中提出錢學森博士歸國問題。1955年8月,這場外交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美國政府被迫同意錢學森回到中國。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錢學森就和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來到天安門廣場。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必須能回到祖國。此刻,我最終回來了!"
沖破重重阻攔而回國的錢學森,一頭扎在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中。他傾其所學,又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tài),不斷推出科研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竭思盡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導彈之父",國務院授予他為"全國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
在美國定居,且能聘為終身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幻想。可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錢學森放棄了這一切。在經(jīng)濟大潮如洪水猛獸般地沖擊社會的今日,錢學森的愛國言行,無疑地凝聚著中華民族之魂,顯示了愛國對志士仁人的撼動力。
最新錢學森回國克服例子報告三
電影《錢學森》觀看完后,最讓我記憶尤深的,則是錢學森那一顆愛國報國的赤誠之心。
少年強則國強。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年輕的錢學森于是毅然選擇出國留學,立誓努力學習國外知識和科技,待學成之時,便是歸國報國之日。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而中國當時國力弱,在國際上的地位不高,華人在國外也同樣不被重視。但錢學森卻在這么一個歧視華人的國度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任用。錢學森作為馮卡門的得意門生,青出于藍卻勝于藍,被加州理工學院聘請為終身教授。在噴氣推進研究中心,我看到了他對學術的一絲不茍,嚴格要求。在他的帶領下,美國制造出了首架噴氣式飛機,讓美國的航空事業(yè)從此傲視同行,卓爾不群。
錢學森在美國過著優(yōu)越舒適的生活之時,卻仍心系祖國同胞的生活,時刻關注中國國內形勢。錢學森在準備歸國之際,卻突然因莫須有的罪名被美國政府軟禁。面對美國政府的種種不被信任,逆境并沒有打垮他,反而促使他在長達五年的軟禁生活中,開始了對全新科學的研究,年僅43歲又完成了一部巨作《工程控制論》。同時,在美國的這些遭遇,更加堅定了他歸國之心。
錢學森有著天才般的才能,導致美國軍方對他的歸國進行了百般阻撓。他在美國時擔任過美國空軍的科學顧問,參與過海軍裝備研究,還親手設計了美國第一枚導彈。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五個海軍陸戰(zhàn)師或納粹組裝黨衛(wèi)隊裝甲師。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愿意讓他回中國。最后在他和周恩來的多次努力下,中國用11名美國飛行員戰(zhàn)俘終于換回了錢學森一家的平安歸國。
在錢學森踏上歸國航船之時,我深刻記得他與一名華人記者的對話。面對華人記者用英文提出的為什么不回臺灣,要回大陸的刁難問題,他憤然選擇不予回答,最后只回復了他一句中文:中國人之間的對話應是中文!這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的心,人不能忘本,都是中國人,為什么不說中國話呢!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種族自己的國家而感到恥辱,你被別人看不起,最關鍵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優(yōu)秀不夠努力,和你的國家你的家境這些無關!
歸國后的錢學森,立刻受到了陳庚和周恩來的接見。他也立刻明白了,在中國當時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環(huán)境下,他仍需帶領中國人民造出原子彈和導彈,并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國家的國土和人民安全才能得到初步保障。
在造原子彈和導彈的過程中,錢學森遇到了無數(shù)的困難和失敗,可從他堅定的眼神中,我沒有看出一絲因放棄美國優(yōu)越生活的后悔之情,更加沒看到他面對困難的動搖之心。
電影中有個情節(jié)是這樣的:當時國內遭受了連續(xù)幾年的大型自然災害,這使得歷史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更加凸現(xiàn),百姓生活極其困苦艱難。科研人員們因為營養(yǎng)不良都開始出現(xiàn)色盲等癥狀,聶元帥在物資匱乏的時期,仍努力運來一車豬肉給科研人員提供營養(yǎng),而這些豬肉連那些戰(zhàn)士軍人領導都沒有。但在當今社會,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卻越來越少見。有些政府領導人舉著為人明服務的旗號,私底下卻做著剝削人民權益,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貪欲的私心讓人憤怒,拙劣的事跡罄竹難書。
研制導彈和原子彈并非一人之力就能成功。在這部電影里,我不僅看到了錢學森作為科研領導者的卓越才能,更加看到了整個科研團隊的團結努力精神。門外漢的科學院副長張工農夜以繼日刻苦學習研究,最終在重要時刻,提出了關鍵性的寶貴意見。那一刻,張工農讓人簡直刮目相看,驚訝敬佩。在發(fā)射東風一號的之前,面對當時惡劣的天氣,讓人無法睜開雙眼的強大風沙仍未影響科研同志和戰(zhàn)士們,他們無所畏懼,在總指揮下有條不紊的做著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在當今社會,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團結以及不畏困難的精神仍是必需的。
錢學森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兩彈一星的偉大科研貢獻,更是對待學術的一絲不茍精神,對待工作的負責鉆研態(tài)度,以及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報國忠心。
最后,錢學森回想歸國前面對杜布里奇的挽留,他堅定的回答道:在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國家需要他,他便成功的在中國大地上種出了東風一號這個沖上藍天的蘋果。我想,作為一名中國人,愛國是前提,是基礎,也是最必需重要的一點。試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希望每一位中國人能謹記自己的身份,以國為榮,為國爭榮!
最新錢學森回國克服例子報告四
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對于這樣一位大師級的科學家,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西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中的很多人對于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并不熟悉。拍攝《錢學森》這部影片,讓更多人了解他,了解建國初那段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了解今天的世界,珍惜今天的和平局面很有意義。
但是《錢學森》影片和錢學森其人對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如此。首先我們應該應該意識到,在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背景下,擁有導彈等高端武器對于中國國家意義重大。只有用于導彈、原子彈、氫彈等高端武器,我們才能在美蘇冷戰(zhàn)中維護自身獨立,維護國家安全。這不僅是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困境,也是所有在美蘇爭霸中飽受戰(zhàn)爭威脅的歐洲和亞非拉國家的共同心聲。
其次,我們應該知道,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擁有發(fā)達先進的科學技術重大意義。早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人類意識到科學的重大社會價值,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結合。二戰(zhàn)中的德國,二戰(zhàn)后的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爭相發(fā)展自己的高科技,先后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行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原子能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依然方興未艾。今天的國際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競爭。
再三,《錢學森》影片告訴我們,有國家意識的人是幸福的,有民族意識的人是幸福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愛國的意識,它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某一處,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我們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不滿,對某些政策制度有意見,對一些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有看法,是因為我們希望這個國家更好,希望他的政策制度更加符合實際,希望我們的人民受到我們國家的重視。甚至有時候我們怒其不爭,行為過火。這些都能理解。了解錢學森大師的人生經(jīng)歷,讓我們再一次反思我們的愛國熱情。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愛國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把你的能力獻給他而不是對手。在錢學森回國前,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么,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 為這個國家做貢獻,即便是種蘋果,這也是一種幸福。
再次,《錢學森》影片告訴我們,有才能的人是永遠不會受到歧視的。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有著比較嚴重的種族歧視的國家。但是,作為一個華人,一個黃種人,我們沒有看到這種歧視。甚至今天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作為一個黑人登上美國總統(tǒng)的寶座,從美國建國到今天,這是第一次。所以,不要找任何借口為自己的不成功開脫。種族歧視固然存在,但是才能永遠不會被歧視。
最后我要說的是,真正的大師一定是純粹的人,沒有任何物欲要求的。而純粹的人一定是無敵的。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有各種的欲望,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jīng)濟快速增長的今天,中國人對物質的追求無止境、無理由甚至是不擇手段。當我們回頭看看上世紀中期的科學大師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看看民國時期的學術大師沈從文、陳寅恪、馮友蘭、蔡元培,我們還有什么可說呢。
讓我們記住,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最后做成了,這個人,他叫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