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一
一、醫務人員在診療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疫情或者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時,應遵循《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規定的內容、程序、時限報告。
二、傳染病報告病種(39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27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三、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限:甲類傳染病2小時;乙、丙類傳染病24小時。
四、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 必須立即電話報告醫院辦公室、疾控科,醫院辦公室、疾控科應 1
于2小時內向醫院領導及上級衛生部門報告,首診醫生于2小時內上報《傳染病報告卡》,疾控科進行網絡直報。
五、出現乙類傳染病暴發疫情時,應按甲類傳染病報告時限和方式報告疫情。
六、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
七、發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員、當地未有過或者國家已宣布消滅的傳染病時,醫院辦公室應立即向院長報告,醫院應在最短時間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同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八、嚴格登記制度。門診、急診各接診醫師、放射科、檢驗科必須建立疫情登記本,做好接診病例登記,對接診及檢出的傳染病病員必須詳細登記,及時報告。
九、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十、未經批準,不得對外通報、公布和引用發表未經公布的傳染病疫情。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二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 醫務人員在診療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疫情或者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時,應遵循《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2. 傳染病報告病種(37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乙甲傳染病(25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3. 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限:甲類傳染病2小時;乙、丙類傳染病24小時。 4. 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必須立即電話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及醫教部,醫教部應于2小時內向醫院領導及上級衛生部門報告,首診醫生于2小時內上報《傳染病報告卡》。
5、 出現乙類傳染病暴發疫情時,應按甲類傳染病報告時限和方式報告疫情。
6、 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
7、 地方傳染病病員向區疾病控制中心網絡直報,部隊傳染病病員應向醫院預防保健科報告,由預防保健科向衛生處報告。
8、 發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員、當地未有過或者國家已宣布消滅的傳染病時,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立即報告醫教部,同時向院首長報告,醫院應在最短時間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9、 嚴格登記制度。門診、急診各接診醫師、放射科、檢驗科必須建立疫情登記本,做好接診病例登記,對接診及檢出的傳染病病員必須詳細登記,及時報告。
10、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要求。
11、 未經批準,不得對外通報、公布和引用發表未經公布的傳染病疫情。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
1、 對傳染病疫情報告及監督管理工作成績顯著的科室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2、 發現并及時報告重大疫情的醫務人員,獎勵當事人500元。 3. 各級醫護人員不得隱瞞、謊報(包括漏報、遲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如有這類事情發生,甲類傳染病按醫療事故處理,乙類傳染病按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獎懲規定處理。對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其他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4. 傳染病遲報超過法定時限:①≥24小時每例扣當事人獎金50元;②≥48小時每例扣當事人獎金100元;③≥72小時按院內自查漏報處理。
5、 院內自查漏報一例扣科室獎金1000元。
6、 上級主管部門檢查漏報一例扣科室/病區當月獎金5000元。 7. 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三
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報告制度》等其相關法規,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關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規定。
2、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條例,建立和健全醫院疫情管理和報告制度,組織制定各項疾病預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1、做好傳染病疫情管理和報告工作,做好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工作。
2、傳染病病例報告:責任報告人在首次發現或診斷法定傳染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和“傳染病登記本”,并按規定的時限和程序上報。
3、傳染病信息網絡直報:根據疫情需要,專職疫情報告人員,將“傳染病報告卡”與臨床科室上報結果和檢驗科、放射科上報結果進行比對后通過國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1、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利用院內外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根據傳染病特點和季節性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病知識和能力。
2、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3、認真做好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疫情管理和報告的檢查工作,配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調查工作。
完善傳染病防治工作獎懲制度,定期開展傳染病的漏報檢查,進一步加強傳染病報告時限的落實工作,必須做到各負其責,抓好各個環節,確保全年傳染病防治工作做到無漏報。
工作的技術指導,督促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門診日志記錄,提高疫情信息報告質量。報告及時率和傳染病報告卡填寫完整率、準確率必須達100%。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四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 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學校內傳播流行,學校各部門設置學校傳染病疫情情報人。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2、指定衛生室為我校傳染病報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師)發現有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學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檔案,配備傳染病登記本,疫情電話記錄本,詳細記錄傳染病發生、處理情況和疫情報告情況;
二、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縣市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報告。
1、學生處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課學生情況;
2、在學校中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1例及以上,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2小時 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上級報告。
3、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于6小時內報告,應按衛生部規定時限和要求及時報縣級疾控中心;
4、及時做好病人周邊同學的預防保健及消毒隔離工作。
三、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五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由于人員集中,接觸密切,他們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較差,對多種傳染病有易感性,一旦發生傳染病,極易造成爆發流行。進幾年來,甲行肝炎、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在學校時有發生,甚至出現爆發疫情,嚴重危害了廣大青少年的健康,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維持秩序和生活秩序。所以,積極做好傳染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特定以下防治措施:
一、加強疫情報告。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在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現傳染病,應及時向當地疾控cdc報告疫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處理和控制。
二、加強學校衛生防病知識宣傳。將主要疾病預防控制知識教給青少年,同時要注意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做到課間教室通風換氣,增加學生戶外活動時間。
三、嚴格執行傳染病隔離制度。傳染病一經確診,必須立即隔離治療,病人痊愈后必須持醫院的有效證明,學校方可讓其復學。
四、做好學生的預防接種工作。學校與疾控cdc要密切配合,做好甲行肝炎等腸道傳染病和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對尚未列入計劃免疫程序的疫苗接種,必須在宣傳、動員的基礎上,本著志愿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使用。
五、傳染病防治工作
(一)急性腸道傳染病
要高度重視我區急性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統一部署,要嚴防霍亂、手足口病等急性腸道傳染病暴發事件的發生。
1、各有關單位要強化工作責任,專人負責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腸道傳染病各項應急預案,理順腸道傳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腸道傳染病應急機動隊,并做好機動隊培訓、演練工作,提升應急機動隊應急處置能力,同時要配備必要的藥械、交通工具及個人防護用品等物資儲備,切實做好急性腸道傳染病應急處置準備工作。
2、加強腹瀉病門診監測工作
加強對腹瀉病門診和專桌的督導、管理工作,腹瀉病門診實行獨立區域,20xx年4月20日~10月31日實行24小時開診。要強化醫療機構全員培訓工作,開展醫護人員全員培訓,認真執行預檢分診制度,腹瀉癥狀病人首先要到腹瀉病門診排查治療,確保及時發現和隔離急性腸道傳染病病人。腹瀉病門診醫務、檢驗人員要熟練掌握腹瀉病診斷、治療、搶救、檢驗、疫情報告、搶救知識,要嚴格遵守《山東省醫療單位腹瀉病門診工作規程》,認真做好腹瀉病人的就診專冊登記,做到“有瀉必登、有瀉必查、有瀉必治、有瀉必報”,不得有任何漏項。腹瀉病門診霍亂快診率必須達到100%,可疑標本必須經由檢驗人員或腹瀉病門診醫務人員按要求封存,詳細登記基本資料后,及時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鑒定。
3、急性腸道傳染病疫源檢索工作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10?月份每月的18日前對可能污染的外環境及物品采樣進行霍亂弧菌監測,水源監測:主要以海水、污水、河水等,每月不少于5個水點,每個水點每月采樣一次,每次4份。食品監測:每月開展對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進行監測,如市售小海貨、淡水魚、涼拌菜、熟食品、公廁糞便及蒼蠅等樣本為主,每月不少于20份。醫療機構腹瀉病門診和專桌每月的18日前上報外環境霍亂疫源檢索月報表,每周一上午10點前上報霍亂“零”報告周報表(傳真83763120)。一旦發生疫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加大增多外環境可疑食品、產品、物品、水源等的采樣檢測種類。7—9月加強大中小酒店監督監測次數,對食物容器、食品、涼拌菜、海產品、制作加工場所及排污口每月進行1-3次衛生學檢測。
4、加強疫情報告,嚴格疫情處理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發現霍亂等腸道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時,要用最快辦法逐級向區衛生局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霍亂病人或疑似病人要盡快上送菌株進行鑒定。對霍亂疫情,要按照衛生部《霍亂防治手冊》的具體要求,及時進行處理。其工作重點是迅速劃定疫點、疫區,嚴格隔離、徹底治療病人和帶菌者,快速滅蠅、徹底消毒飲水和外環境,對密切接觸者及疫區的現癥腹瀉病人采便檢驗和預防性服藥,搞好環境和食品衛生。
5、認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痢疾、傷寒等的監測和防控,重點探索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對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痢疾、傷寒等的防治工作,開展全員培訓做好傳染病預檢分診和診治,輕癥病例以門診對癥治療為主。對重癥病例(出現神經癥狀或心血管癥狀等)應收住院,重點救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對托幼機構、學校等重點地區和人群的疫情監測和管理,并規范托幼機構和學校按照《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工作規范(試行)》開展病例的網絡報告。要加強對其他傳染病的監測與管理,掌握疫情動態,提高對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的處理能力。
6、衛生宣教
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傳單、黑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和急性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以提高群眾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識;各腹瀉病門診要在?5-9月份經常進行預防腸道傳染病衛生知識宣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印發預防腸道傳染病知識宣傳單,做好重點人群的預防霍亂、手足口病等急性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二)流感/人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
1、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對轄區內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的管理,密切注視呼吸發熱病人的動態情況,督導檢查轄區內呼吸發熱門診做好病人就診登記,及時上報呼吸發熱病人監測報表。實行旬報制度,每旬最后一天以前完成上報。每年至少對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督導2次,提高監測點監測工作質量。
2、醫療衛生機構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衛應急發〔20xx〕188號)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監測、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診療、預防控制和流行病學調查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提高早期發現病人的意識和診療能力。一旦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醫院應在12小時內組織專家會診,仍不能明確診斷的應立即進行網絡直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強專業人員技術培訓和演練,提高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其它聚集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監測、消毒處理和實驗室檢驗能力,做好防護物資準備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時預測預警,規范處理、有效控制傳染病疫情。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六
1、學校成立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組織落實。組長:劉寧,副組長:孟樹清,成員:萬紅、王菊、黃春蓮、唐鳳和各班主任。學校分管領導、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和各班主任為日常管理工作人員。
2、傳染病防治宣傳培訓。學校對教師開展傳染病防治宣傳培訓,每學期至少兩次,收集培訓材料、作好培訓記錄。
3、傳染病防治宣傳教育。學校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全校集會、紅領巾廣播、黑板報、主題班(隊)會等形式,結合季節性、流行性等時機,在師生中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愛清潔、講衛生,不吃不潔食品、無“qs”標識的食品,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等,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護意識。
4、學校建立學生晨檢工作制度,持之以恒地開展學生晨檢查工作。
5、加強衛生工作的組織管理。學校實行環境衛生、健康教育、食品衛生工作的分塊負責制管理,實行環境衛生劃區管理,明確職責,確保校園、教室等各責任區內清潔,無衛生死角。
6、加強健康教育,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按照國家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學校人口密集的特點,容易在師生中發生常見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痢疾腸道傳染病等,由分管領導牽頭,教導處、少先隊大隊部、體衛教研組長要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等健康教育講座,定期出“體衛”黑板報。
7、學校定期對校內通水溝、垃圾場、廁所、各室等進行消毒,并要求各室經常開窗通風,保證空氣流通。
8、加強學校食堂管理,落實食堂管理的制度和要求,防止“病從口入”。
9、學校建立并落實傳染病預防接種查驗制度。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七
一、 疫情管理原則
成立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院長任組長,分管院長任副組長,防保科和有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研究疫情、院內管理、質量控制情況,并做好記錄。
防保科具體負責疫情報告的管理工作,實行網絡直報,設立專職疫情管理人員負責疫情報告、登記及管理工作。
責任報告人:本中心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放射科和檢驗人員。
報告、管理原則:誰接診
……(第一范文網.省略33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看全文方法:付費極速開通 投稿換積分 注冊 登陸
):
__.流行性感冒__.流行性腮腺炎__.風疹__.急性出血性結膜炎__.麻風病__.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__.黑熱病__.包蟲病__.絲蟲病__.感染性腹瀉病(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外〕__.手足口病
(二)監測傳染病
(_)衛生部和本市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
(_)本市要求報告的非法定傳染病:水痘。
(_)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及其他不明原因傳染病。
(_)國家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要求報告的其他傳染病。
三、報告時限:
(一)傳染病個案報告時限
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于_小時內通過網絡報告,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病辦公室報告。
責任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丙類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規定須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診斷后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于__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
(二)傳染病暴發和流行報告時限
本中心發現甲類、乙類或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立即報告院部審核,由領導電話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管理人員_小時內做好網絡直報。
四、報告程序:
_.責任報告人在醫療診治中如發現法定報告傳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或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認真、規范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以下簡稱“傳報 ……(未完,全文共1438字,當前只顯示86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八
1、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禽流感、肺炭疽、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立即報告(2小時內)防保科,并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2、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在12小時內,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3、認定發現傳染病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下,病區以化驗室結果報出的時間為準,1天或1天以上為遲報,3天或3天以上為漏報。
4、門診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符合臨床癥狀的傳染病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按法定報告時間報出,否則,按不報定性。
5、對發現法定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不報或漏報的責任人,每發現一例,扣獎金100元;每發現一例遲報的責任人,扣獎金50元。
6、發現甲類、乙類傳染病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必須填寫報告卡,填寫報告卡必須按規定填寫清楚,不得缺項,如發現缺項,每項扣獎金5元。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醫院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條款可予1000元以下的處罰,情節較嚴重的,按有關法律,給予直接責任人行政處分。
1、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因不報或漏報,造成嚴重后果的。
2、造成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醫院內感染、實驗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擴散的。
3、因執行職務人員工作疏忽,末及時采取措施,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
1、被確定為需要報告的慢性病,按規定的報告制度向防保科報告。
2、醫務人員在日常門診,住院工作中發現居住市區的病人,患有冠心病急性發作,新發糖尿病、惡性腫瘤等規定的慢性病必須在出院前報防保科,否則作漏報處理,每發現一例扣獎金50元。
3、填寫報告卡必須按規定填寫清楚,不得缺項,如發現缺項,每項扣獎金5元。
4、醫務人員在日常門診,住院病人中發現急性職業病、急性職業中毒或疑似病人,以及屬于在生活中誤服或口服引起的農藥中毒病人時,應及時(2小時)向防保科報告,并在24小時內填寫報告卡(向防保科索要)。末按要求及時報告或瞞報、漏報的,每發現一例扣獎金50元。造成嚴重后果按相關條例處理。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九
(一)我院承擔責任范圍內傳染病疫情信息的監測、報告任務,我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執行首診負責制。誰發現、誰報告,疫情管理實行責任追究。
(三)醫院在門、急診設立預檢分診點,對發熱、皰疹和腹瀉病人進行預檢、登記、分診,及時監測、分診傳染病患者。
(四)傳染病專職員隨時通過院內信息化系統進行傳染病疫情主動監測,另設專人對疫苗針對傳染病進行主動和被動監測。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報告的傳染病。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報告的傳染病分為甲類(2種)、乙類(26種)和丙類(11種)。
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類: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2、國家衛生計生委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開展應急監測報告的其他傳染病。
3、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傳染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結核性胸膜炎等和其他爆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4、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5、群體性疾病、疑似或確診的罕見傳染病及在同一單位、同一地點和同一家庭發現三例以上的傳染病例。
(二)報告時限
1.報告時限的計算:以檢驗科(或放射科)陽性結果確定時間或門診日志、病歷等記錄的診斷時間為起始時間,以網絡直報系統的錄卡時間為截止時間。
2.甲類和乙類中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攜帶者(炭疽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群聚傳染病患者應立即電話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科,疾病預防控制科立即向主管處室領導和區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在各級會診后屬報告范圍者,應在2小時內完成網絡直報。
其他乙、丙類傳染病于診斷當時通過醫院內網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經核對無誤后上傳,疾病預防控制科24小時內完成網絡直報。
(三)報告病例分類與分型
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瘧疾、肺結核應分型報告。
(四)專病報告
1.肺結核病報告
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責任報告人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根據《傳染病患者救治及轉診制度》進行上報和聯系轉院,轉院前完善相關病歷資料,填寫《結核病患者轉診單》,一聯交傳染病患者,另兩聯隨《傳染病報告卡》上傳疾病預防控制科。
2.艾滋病報告
hiv初篩試驗陽性者報告為“疑似病例”,初篩后確認陽性者報告為“實驗室確診病例”。
3.肝炎報告
乙肝、丙肝分急、慢性診斷,首次接診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傳疾病預防控制科,復診患者不再進行報告。
4.性病報告
發現初次確診的性病患者,首診醫生要按時限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傳。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只報告初發病例。
(五)節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時間疫情報告
夜間和非工作時間發現甲類和乙類中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攜帶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新發傳染病、群聚型傳染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首診醫生要立即電話報告醫院總值班,總值班立即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科及區疾病控制中心,同時臨床首診醫生要立即采取就地隔離措施,防治傳染病擴散。
其他乙、丙類傳染病應于發現當日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傳。
(六)疫苗相關法定傳染病的報告與監測
首診醫生發現急性弛緩性麻痹(afp)、麻疹、乙腦等病例時,應立即電話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科預防接種門診(2351),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應前往流調。
afp監測內容:
脊髓灰質炎;格林巴利綜合征(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gbs);橫貫性脊髓炎(脊髓炎、腦脊髓炎、急性神經根脊髓炎);多神經病(藥物性多神經病,有毒物質引起的多神經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經病);神經根炎;外傷性神經炎(包括臀肌藥物注射后引發的神經炎);單神經炎;神經叢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鉀性麻痹、高鉀性麻痹、正常鉀性麻痹);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癥肌無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發性肌炎;肉毒中毒;
四肢癱、截癱和單癱(原因不明);短暫性肢體麻痹。
(七)傳染病報告卡填寫要求
1.填卡醫生要按照傳染病報告卡所附“填卡說明”,對卡中的內容逐項認真填寫,“*”號必填。注意字跡清楚、項目齊全、內容符合邏輯,報告及時準確,不得有漏項、缺項。
2.報告卡中的“發病日期”是指本次傳染病癥狀開始出現的日期或初檢日期,不明確時填寫就診日期。“診斷日期”應為本次診斷傳染病日期。
3.卡片上沒有列入的診斷名稱,填寫在“其他”一欄。
4.14歲及以下兒童要填寫家長姓名、聯系電話,并詳細填寫現住址、所在學校或幼托機構的名稱及班級。城市準確到門牌號,農村準確到鄉、村、組。
5.對報告患者診斷變更、患者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報卡類別選擇“訂正報告”,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1.任何人發現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疑似患者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首診醫務人員對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2.疾病預防控制科通過內網傳染病報告系統進行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并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疾病名稱、發病時間及診斷時間等逐一進行審核,確保上報信息準確無誤;發現問題卡片時應及時與患者首診醫師聯系,核對患者門診或住院病歷及其他相關登記信息后完善報告卡內容,同時應進行報告卡查重并剔除重卡,最終完成網絡直報工作,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3.醫護人員未經當事人同意,不得將傳染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和個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會公開。醫務人員要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進行傳染病疫情調查、采樣與處理。
4.責任疫情報告人遲報、漏報、疾病預防控制科應督導相關人員在規定時限內進行補報,同時按照規定落實獎懲制度;對造成傳染病傳播和流行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5.新入院的醫務人員必須接受傳染病疫情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實行考核合格上崗制。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十
1.醫務人員在診療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疫情或者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時,應遵循《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2.傳染病報告病種(37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乙甲傳染病(25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3.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限:甲類傳染病2小時;乙、丙類傳染病24小時。
4.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必須立即電話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及醫教部,醫教部應于2小時內向醫院領導及上級衛生部門報告,首診醫生于2小時內上報《傳染病報告卡》。
5.出現乙類傳染病暴發疫情時,應按甲類傳染病報告時限和方式報告疫情。
6.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
7.地方傳染病病員向區疾病控制中心網絡直報,部隊傳染病病員應向醫院預防保健科報告,由預防保健科向衛生處報告。
8.發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員、當地未有過或者國家已宣布消滅的傳染病時,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立即報告醫教部,同時向院首長報告,醫院應在最短時間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9.嚴格登記制度。門診、急診各接診醫師、放射科、檢驗科必須建立疫情登記本,做好接診病例登記,對接診及檢出的傳染病病員必須詳細登記,及時報告。
10.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要求。
11.未經批準,不得對外通報、公布和引用發表未經公布的傳染病疫情。
推薦傳染病防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十一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之規定,每個教職工及學生均為法定疫情報告人,分管領導為學校責任疫情報告人。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均有報告的責任和義務。
2、傳染病防治報告程序。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分管領導,分管領導應及時查看,發現可疑病例應及時報告校長、通知家長。若有3人以上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及時報告縣教育局和縣疾控中心。
3、堅持因傷病缺課登記和傳染病登記,做好因傷病缺課學生情況反饋工作。一旦發現傳染病疫情應及時報告,做到“四早”——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三、傳染病控制措施
1、對疑似傳染病的病人,在明確診斷前,應馬上采取隔離措施,安排在指定場所進行觀察,通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送醫院治療。
2、密切跟蹤接觸疑似傳染病的人員,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和預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3、對傳染病人的居住場所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切斷傳染病在學校的傳播途徑。
4、疑似傳染病的病人經衛生防疫部門確診為傳染病者,應及時休學住院治 療,待病愈并憑醫院證明方可回校上課。
5、做好學生健康檔案及疫情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建立完整的學生健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