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享有“華人新年”之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幾篇春節總結樣文,供大家閱讀和借鑒。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一
我的家鄉是廣西桂林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名字叫平也,這里山綠水清,風景很美。和其他地方一樣,許多的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大家都熱熱鬧鬧的過,有的還有著獨特的風俗,就特別的熱鬧。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大家把這一天稱為“過小年”。老人說家家的火塘和灶臺都由一個神仙管著,叫“灶王爺”,他是不吃肉的,人們要殺雞宰豬過年了,所以他選擇了這一天回到天上去。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王爺”:晚飯過后,用洗刷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油的鍋,炒一些自家產的花生黃豆,裝進三個小碗里,將小碗和三雙筷子擺在灶臺前,再點上幾柱香,朝著灶臺恭恭敬敬的拜三下,嘴里還要說:“灶王爺,請你好好享用,要保佑我們全家喔”。老人們說:如果你好好招待灶王爺,他回到天上后會幫你在神仙面前說好話、保佑你,讓你在新一年里能平平安安,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祭過灶王爺后,大家就開始打掃衛生,也叫做“掃塵”,大人說,這樣做是為了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統都掃出門。每逢春節來了,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家里的鍋碗瓢盆,拆洗被套、窗簾還有掃天花板、擦窗戶,把屋里屋外,房前屋后整理得干干凈凈的,歡歡喜喜的迎新春。“掃塵”過后,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
從平也到龍勝縣城有十幾公里,去年鋪通了平坦漂亮的柏油馬路,交通可方便了。縣城的商店里和農貿市場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新鮮可口的水果蔬菜和雞鴨魚肉,還有許多漂亮的衣服……應有盡有,大家興致勃勃的購置年貨,回家路上個個都大袋小袋的提著,臉上洋溢著過年獨有的喜悅。到了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都開始殺豬,做豆腐,為春節準備豐富美味的菜肴。終于到了大年三十,各家各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福字,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除夕夜,人們準備一年中最豐盛、最有意義的年夜飯。開飯了,陣陣雷鳴般的鞭炮聲過后,大家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品嘗著美味佳肴,舉杯祝愿,所有人都沉浸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
晚飯后,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吃著瓜子糖果,興致勃勃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非常精彩,時時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時間過得真快,隨著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終于到來了。每家每戶都響起了鞭炮,好熱鬧啊。這時大人們都會給我們小孩送上壓歲紅包,祝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更上一層樓,心想事成……除夕之夜就在這樣美好的祝福聲中,在甜蜜的夢想中過去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新褲子、新襪子和新鞋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開始拜年了:親戚朋友就開始“走親戚”了,小孩給大人恭喜,大人給小孩發紅包,然后又聚在一起吃年飯。從初二到正月十五,村頭村尾男女老少,拿著雞鴨酒肉去走親訪友,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這就是我們,我喜歡。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二
我的家鄉位于黃河北岸、北依太行遼闊的中原大地。我們家鄉每年都有過春節的新年。每逢春節倍思親,合家團圓走親訪友、有春節文藝演出、有秧歌、有舞獅、民間各色文藝演出等。
春節是我們過的最有意義最快樂最開心的節日,家家戶戶鞭炮齊鳴,各寺廟、神會都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共慶新春的來臨。真是熱鬧非凡。
春節是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各家各戶貼的春聯是我認識到春聯的春意。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三
太陽終于探出了半個頭,那么大,那么紅,接著像被誰推了一下,猛地跳了出來,變成了純金色。腫陽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著一顆白亮耀眼如鉆石的星星——啟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
秋雨洗刷過的天空,像大海一樣湛藍碧透。朵朵白云猶如揚帆起航的輕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飄浮著。看他年紀不過二十來歲,臉色蒼白,像沒有睡好覺似的皮泡臉腫。他老是皺著眉頭,不大說話。笑紋幾乎在他的臉上是絕了跡似的。他穿著一個褪了色的藍布大褂,好像永遠是穿著這么一個一樣。清瘦的下巴殼,亮聳的肩膀,顯得很沒生氣。寫一封信,我心中的美好家園,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怕陽s光傷了自己的翅膀。更使人感動的是大姨媽雪天作畫的事。
去年,我又去大姨媽家過年。一天,一場大雪過后,她帶我去與生。公園里成了銀色世界,我倆仿佛來到了北極。可是大姨媽毫不怕冷,選好了景就動手畫了起來。她畫啊畫啊,嘴唇凍得發紫,手也凍得發紅了。我心疼地拉拉她的衣角,輕輕地說:“大姨媽,回去吧,下次再……”可她只是出神地瞇著眼看看景、看看畫,在紙上來回揮舞著她的畫筆……漸漸地,殘星閉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隱消失。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四
按照家鄉撫州的風俗習慣,從農歷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著過春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還是晴天多,這時大家都忙著打掃衛生,洗凈全部骯臟的東西,掃去一年的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陸續續趕回家和親人團聚慶新年。
農歷二十三這一天,就是點灶燈,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圍著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首次過年,點上蠟燭,也就是希望來年紅紅火火。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這一天,是過小年,也就是小孩子過年,這一天大人們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咱們一起放煙花,玩個痛痛快快。
農歷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咱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戶戶貼對聯,滿桌的雞、魚、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飄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歡度春節。邊看電視邊聊天,大人為小孩發壓歲錢,希望咱們來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績。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著守歲黎明前開門,又鞭炮齊鳴,這就是像征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正月初一這一天,男人們帶著自己的小孩走親訪友,向長輩拜年問好,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機關團體打龍燈拜年,有機會全家一同逛大街購買拜年的禮品,這樣拜年,走親訪友,一直到農歷十五,這段時間做客喝酒,家家扶著醉人歸。
最后,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也就是說這天是春節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過年剩余東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湯圓,象征著今年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紅紅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學生上學,大人們外出務工。年年如此,熱熱鬧鬧,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五
我的家鄉在海南樂東,每當到春節的時候,都會熱鬧非凡。
除夕前幾天,濃濃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為了能更好的過一個愉快的春節忙得不亦樂乎,都在仔仔細細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東西統統拒之門外,為的就是在春節前把所有的霉運統統趕出家門,引來歡悅的喜氣。咱們家也是一樣,家里全民動員,各有各的責任-——我負責把地板掃干凈,拖干凈,還要把茶幾里的東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負責把整個房間收拾得有條有理,還要再把紗窗拆出來沖洗一下;而媽媽負責把廚房和廁所擦干凈。
過春節,年貨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媽媽高高興興地趕在人多之前的時候挑年貨,但爭先恐后的情景還是發生了,超市里擠滿了人群,每個人的購物車里都裝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貨。我也是一樣,進了超市拿到車后,就迅速地仔細挑選,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幾下就把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的。
除夕當晚,吃團圓飯后,我從商鋪里買來了不可計數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過個癮,左點一個,右扔一個,突然間就劈劈啪啪的響。12點一到,新年的鐘聲剛一敲響,整個樂東像是活了過來一樣,家外面到處都是威力十足的長炮的響聲,天空上都是五顏六色的煙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紅的煙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朵。
這就是我的,怎么樣,熱鬧吧!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六
我的家鄉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嶺口。它不僅有著美麗的風景,還有著美麗的習俗:貼春聯,做饅頭,板龍……雖然春節很快就過去了,然而我對它還是記憶猶新。
除夕夜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這個新年與舊年交界之際,哎,寄托了多少人對來年的美好愿望。當12點來臨之際,鞭炮聲便開始響起,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再隨著后來的七八聲,越來越多的煙花竄上天。我跑到陽臺,呈現在眼前的,是滿天的煙花,它們先由一個光點,沖上天空后,立馬,隨著“嘭”的一聲,便在黑色背景前“綻放”。瞬間由一個亮點變成無數個亮點。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它們像無數顆流星一樣,沖向四周的天空,拖著無數條長長的尾巴,在夜空中劃出無數條美麗的弧線,也許每一個光點,都著每一個人的愿望。隨著它們的光越來越暗,最后散落在大地。
大年初一篇。
正因為俗話說“新年新氣象”,這是新年的第一天,男女老少都穿上了年前買的新衣服,門前掛著鮮紅的對聯。聽外婆說,村里今年還辦起了“村晚”,當我七點半到達大會堂時,表演早就已經開始了,臺下幾乎是座無虛席。放眼望舞臺上,有小小個子的,或是與我同樣大的,還有三四十歲的,他們都穿著鮮艷的衣服在舞臺上表演著。每一個節目過,后臺下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
大年初二篇。
初二最大的驚喜莫過于村里的那條龍,當太陽還沒有下山時,龍就已經在馬路上接好了,一直從村的這頭排到村的那頭,街道兩旁擠滿了人群,交通也是被堵得水泄不通。人群中有的是本村的,還有的是聞訊從別村趕來。龍頭有兩三米高,不算大,但是特別精致。雙眼是由兩個白光燈鑲嵌,臉頰兩邊掛著紅色的燈籠,“皮膚”由藍色的斑點點綴,令人有一種威武卻近人的感覺。等到天漸漸暗下來時,突然的一聲煙花響,龍頭就被抬起來了,我跟隨在龍頭旁邊,看著大概有七八個人抬著它,一副十分吃力卻又喜悅的表情,與前后的人有說有笑,要知道龍頭是十分沉重的,其中卻沒有一個人抱怨,他們這些樂觀的精神還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龍進小巷子里了,在馬路中央打了一個大彎,這種轉彎說著十分容易,但做起來卻十分危險,因為一不小心龍身部分就會倒,也正是因為這樣,出來背龍的都是家中的男丁。等到龍走完了家家戶戶,已經是九點多了,但這種熱鬧的氣氛卻絲毫沒有消減,人們依然跟著龍走,鞭炮聲也接連不斷。龍最后要被轉移到一個十分大的空地上,從龍頭開始走,由大圈逐漸繞得越來越小,龍身也跟著移動,最后繞成同心圓似的形狀,等到龍頭快到中間時,龍頭又就開始從龍身的縫隙中繞出,聽旁邊人說這就是“盤龍”。這樣一看來,背龍還真是一件十分需要技巧的事。
從小就在這里長大,所以在家鄉過的春節才有年味。也在此,希望所有人在20xx年里,“豬”事順利,幸福永駐。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重重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寫了春節一片繁榮之景,在我的家鄉春節可是個最重要的節日。
過年了,可是準備是一大難題,看看我的家鄉是怎么準備的吧。我的家鄉是東北那旮的一個小村落,過年時可有夠忙的。去縣城買各種食品,像魚啊、糖果啊、田雞啊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無所不有,大魚要挑活的、糖果要挑甜的、田雞要挑肥的,這才能滿足我們的胃口。可有人問了過年怎么不買雞鴨菜呢?因為啊在我的老家,家家戶戶都有菜園,養著胖乎乎的雞鴨豬牛。我們過年吃的`肉總是香噴噴的,因為他們的飼料就很好,菜是我們家鄉的一大特色。
包餃子,可是有我們特殊的方法。餃子的餡兒也是各式各樣的,菲菜雞蛋的,雞蛋是山中野雞蛋;狍子肉,東北特有動物;酸菜豬肉的,傳統的酸菜腌制,到處都洋溢著農家氣息。形狀也有講究——包的像麥子穗,皮薄餡厚倍香,好看又有含義,預示著明天能有好收成。在煮法上更是別具一格。用大鍋架在土坑上,在底下堆上柴火,火焰仿佛呼之欲出,在跳著激昂的舞,濃煙滾滾,驅散著寒冬臘月的寒冷。用天然木頭燒出來的餃子另有一般風味,香噴噴的,好吃到仿佛不是人間存在著的美味。
要說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可是最高興的。給長輩們說上幾句祝福的話,便有紅包拿,拿到紅包后都樂呵呵的美滋滋的。吃著如宮廷御宴般的美食,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仿佛家里剩下的雞、豬、鴨、牛也都跟著高興起來,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要說小孩子期盼的還是放鞭炮,別看村子小,鞭炮樣式可不少。幾千響的長連鞭炮、二踢腳、小陀螺……各式煙花甭提多漂亮了。一縷青煙冒出“嘶——”小孩子就歡呼雀躍起來。鞭炮聲雖然極其響亮,小陀螺的聲音雖機器清脆高昂,但合起來卻如一場樂會,在指揮棒的指揮下分外和諧動聽、嚶嚶成韻。
我的家鄉最大的特色——酒。老人們從地窖里拿出了珍藏三四年的酒。有白酒和葡萄酒。白酒用自己家最好的高粱釀制而成,葡萄酒是山上的野葡萄和城里最好的冰糖泡成。特別是葡萄酒——濃郁的酒香中夾雜著葡萄的香氣,仿佛飄出了酒壇勾引出人對美酒想喝的渴望念頭,攤稱酒中之極品,莫一口酸溜溜的莫一口甜滋滋的。豪爽的東北人用大碗喝酒,喝完之后借酒助興,兩個人就高唱著二人轉,兩個人的聲音完美交融,婉轉動聽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吃完飯后小孩子總是唱著老人給他們講故事,小孩們聽著聽著忽而高興、忽而緊張、忽而害怕仿佛深入其境,老人們也不厭其煩的講著一個又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這就是我,我最愛的節日。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八
在我的記憶中,就像一部放也放不完的紀錄片,年年一樣卻又年年不同。
小年的前兩天,我們一家開著車回到那坐落在桐柏山腳下的老家,這里地處湖北隨州,是個美麗的地方。小年的晚上,我們恰好趕到家鄉。鄉里的親戚正在吃飯,對我們這些“遠到之客”感到詫異,他們紛紛停下手中的碗筷來接待我們。不過大家噓寒問暖之后,那種陌生感煙消云散,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畢竟都是一家人。
過了小年,就要為除夕做準備了。大人們忙著買酒、瓜子、鞭炮等;而小孩子則忙著放炮玩,村里面常常有幾聲炮聲,仿佛在著急地呼喚著新年的到來。
五天、四天、三天……我扳著指頭數著日子,急不可耐地等著除夕的到來。年二十七晚上,媽媽和奶奶忙著包包子。在這里,每家的包子都有獨特的記號。比如我家的:圓頭的是豆沙包,多個疙瘩在頭上的是肉包。媽媽在包的時候,我已經垂涎三尺了。剛出爐的包子,個個白白胖胖的,透著一股喜慶,讓我舍不得下嘴。那些包子和我一起靜靜地等著除夕的黎明。
除夕的上午要到鎮上趕集,這時候的鎮上人山人海。可臨近中午,這些賣東西的人像約好了一樣都早早的收攤,準備回家吃年飯。老話說的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們也盡興而歸。
我們家鄉的習俗與別的地方不大相同。我們的中午飯很隆重,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年夜飯,因為之前吃年夜飯吃太多了,影響了腸胃工作,往往有小孩子在大年初一拉肚子,后來就改成在中午吃了。我們在飯前會放一串長長的鞭炮,十二點準時點。等那串長長的鞭炮爆發了一陣震耳欲聾的響聲平靜下來,緊接著,碗筷相撞的聲音、祝酒的聲音和聊天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年飯一直吃到了下午。
除夕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看春晚。大人小孩們嗑著瓜子,津津有味地看著春晚精彩絕倫的節目,在歡笑聲中告別過去的一年。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服后,我放了一個小鞭炮,然后就在村里亂轉悠。按照老家的習俗,初一到十四都是走人家串親戚的。其實就是很多親朋好友一起去有紅白喜事的人家里吃一頓飯。我跟爸爸媽媽一起走了人家,還收到了不少紅包呢!
初三我們就要回家了,我們惜別了鄉里的親戚,踏上了歸程,但久久令我回味。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九
現在剛開學四周,但是,今年的春節的繁榮的景象仍然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歡天喜地的和伙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灶王爺”要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我們還可以吃香甜可口的“祭灶糖”。同時,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窗花、對聯、門神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將宅子里里外外裝點一新。從這一天開始,家家要蒸我們家鄉特有的高饃饃和各式各樣的花糕,有石榴花的,有小魚的,還有蝴蝶狀的。還要蒸一個又大又圓的花糕用來祭奠先祖,這個花糕可是要等到過完春節才能吃得哦!雖然大家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感覺還是歡樂更多。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群小朋友,手里拿著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鉆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床,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奶奶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里,我們有說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著走著,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么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爸爸說道。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十七,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我也不例外,因為今年要考初中了,要加倍努力才行。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
俗話說得好呀,“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春節,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們過春節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大約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小年其實是大年的彩排人們都慌神似的搶購過年必備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鮮肉等。
到了除夕,春節的高潮便到了。街上忽然涌現了許多“小賣部”,專門賺小孩子的錢,他們有的賣玩具槍,賣棉花糖,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再我們這兒,這些都是新年的“特產”。
大年初一,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是起床磕頭掙壓歲錢,老人呢,負責發放壓歲錢,可忙壞了!
在新年第一天,人們都顯得好大方呦,換上新衣,顯出一番萬象更新的氣派。
到了正月十五,過完元宵,春節才宣告結束,人們該開工的,開工了;小孩該上學的,上學去了。
這就是我!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一
臘月二十七,我們一家坐著回家的車踏上了回家的路。車程大概有兩個多小時,雖然不長但我覺得已經過了很久了。我都等不及了,一到家我就跳下了車。
干凈的小巷胡同,清脆響亮的鑼鼓聲。
春聯。
門神紅燈籠都張貼懸掛在家家戶戶的門口。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我們老家的習俗就是除夕的晚上要全家一起吃團圓飯。說一說這一年的收獲說一說明年的計劃。飯后全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每個人都是開心的。然后在凌晨的時候放鞭炮。還有我們這里已經成家的人要在初一的五更天起來去給長輩拜年。而長輩要在這時給沒有成年的晚輩壓歲錢。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刻。
春節里的村莊是活躍的。鞭炮聲、鑼鼓聲、大人的談笑聲、我們小孩子的嬉鬧聲。比起平時要熱鬧的多。今年的初三從傍晚開始下雪。雪雖然很細但是很急。不一會地上便是白白的一層。在燈籠的紅光下。白白的雪映著紅光,好看極了。空中的飛雪也是別樣的美麗。比起城市里的雪到是多了一股清新。清晨,樹枝上房頂上院子里都是雪。而村外的田野里也是白茫茫的一片。整個村莊都變成了一個白色的世界。雪地里,我和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拿著玩具槍打模擬cs。我們玩的可開心了。直到該吃飯了才都回家。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二
每個地方春節的習俗可能不一樣,但是,無論什么地方的春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熱鬧。我也不例外。
團圓飯,當然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了。飯菜特別豐盛。大家并沒有急著吃飯,而是在敬酒,互相說著祝福的話。
吃完飯后,我們一大家子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時不時對節目作出評價,聊天聲和歡笑聲交織在一起。
除夕夜,我家總會買許多煙花,有大箱的,也有可以拿在手上玩的。每次都是爸爸點燃大箱煙花,天空瞬間就變得五彩繽紛。那些煙花似乎在比誰最漂亮,所以都賣力地表演著。天空中煙花不斷,我也點燃煙花,讓手里的煙花飛舞著,心里和那煙花一樣樂開了花。放完煙花后,大家都戀戀不舍地回房間睡覺,在夢里繼續“煙花之旅”。
美美的睡了一覺后,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們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我們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地走到客廳。今天的早餐不一樣,有年糕、餃子、餅干和糖果,桌子上鋪滿了食物。我們的食欲大增,一邊吃著餃子,一邊盯著桌上的糖果餅干。餃子一吃完,我們就一人抓一大把自己喜歡吃的糖果餅干,出去玩了。
熱鬧的春節,所有的煩惱都一掃而光,大家都開心地笑著、玩著。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三
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艷艷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老媽:“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老媽笑瞇瞇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老媽又對我說:“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游樂園。公園等。正月初一就這樣過了。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干什么呢?對了,就是游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
這就是我風俗習慣。春節過后,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呀!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四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看到煙花。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餃子,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五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你最喜歡哪一個?我最喜歡春節。春節最好玩的事兒是什么?我想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是放煙花,我也這么認為。因為它很漂亮,也有許多花樣。不過,你敢放煙花嗎?我以前不敢,但是上一次,我超越了自己。
大年三十悄悄來臨了。記得那天我特別高興,因為可以放煙花了。晚上6點,我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我們什么時候去放煙花?”爸爸說:“7點就去。”到了7點,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樓下,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一支搖花,我興高采烈地接過一支。那火光好似閃電,但美中不足的是它發出光亮的時間太短了,剛點著一會兒就滅了。
爸爸拿出“轉碟”,點燃了導火線,導火線燒到頭了,“轉碟”便開始四處亂竄,而且還發出五彩繽紛的光芒。
“來放‘轉碟’呀!”爸爸大叫。“我不敢!”我回答說。爸爸“挑釁”地說:“‘大寶塔’‘小寶塔’都敢放,‘轉碟’就不行了?沒事兒,快來!”我半信半疑,可是還想試一下,便提心吊膽地過去了。
“先點燃導火線,然后跑到我這里來。只要它發光了,你就‘過關’了。”我聽了爸爸的話,就真的以為這很簡單,于是有了信心。但畢竟是新手,萬事開頭難,前幾次都失敗了,還把身上穿的羽絨服燒了個大洞。我想:我不能退縮!我一定要成功!想到這里,我鼓足勇氣,又拿了一個。因為害怕,手都哆嗦了,連導火線也沒碰著。我深深吸了幾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點燃了導火線,然后跑去與爸爸會合。回頭看了看我的“轉碟”,只見它轉了起來,像個快樂的圓盤,發出了五顏六色的光芒。耶!我成功了!
接著我放了“魔術彈”。它的聲音很響,彈子的顏色也變幻莫測。比如你說下一個是紅的,蹦出去的卻是黃的;你說下一個是藍的,蹦出去的卻是綠的……我點燃了導火線,覺得有串圓球在上升,然后一個個彈子就躥出去了。有紅的,有藍的,有綠的,有黃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我還沒有看夠,它們就爆炸了。真可惜!
我還放了一大捆“躥天猴”。中間居然還摻著一些“冒牌貨”!爸爸說:“如果點燃了導火線,沒向上躥,千萬別靠近。如果你靠近了,那時候再爆炸就慘了。”我點燃了導火線,它一下子躥了出去,像一只靈巧調皮的小猴子爬樹一樣。
煙花快沒了,爸爸拿出最后一捆噴花,我拿了一支。煙花前方噴出一股火,好像在發射火箭。我發明了一種玩法:把有火的那頭扎進雪堆里,等它滅了里面就有一個大洞。爸爸則把木棍插進雪里,插七八根,一點,上面就噴出火,像蠟燭似的。然后我們一起唱“新年好哇,新年好哇……”有趣極了!以后我要再發明幾種玩法玩玩。
煙花放完了,但我還沒玩夠。正巧,鄰居家在放“飛機”,也給了我幾個。我把它放在地上,點燃導火線,原以為它會飛起來,沒想到它在原地打轉,一會兒就爆了。我正納悶飛機為什么不飛呢,爸爸說:“放扶手上試試,說不定好使!”我拿了兩個,把它們架在扶手上,點燃了導火線,它倆居然飛走了。我觀看著它們兩個的飛行表演,只見“飛行一號”轉了個彎,差點撞到“飛行二號”上,然后“飛行二號”開始反擊,最后,“飛行一號”使用了“必殺技”——同歸于盡,自己爆炸了,“飛行二號”也被擊毀。真好玩!接著我又把“飛行三號”“飛行四號”“飛行五號”送上了天,它們開始了在空中的激烈搏斗,最后一個飛機使用“自爆裝置”,剩下的飛機全部墜毀。太精彩了!
我們的煙花放完了,這時,我抬頭向天空中看,空中有很多漂亮的煙花,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群星閃耀;時而如流星雨;時而如一朵盛開的花,把家鄉的夜空打扮得異彩繽紛,我真羨慕啊!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六
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雖然每個地區的風俗不同,但過春節那種喜慶的氣氛卻洋溢在每個人的心里。
當春節將要來臨時,大人們總會帶著孩子去逛街。逛街的第一件大事是買年貨,小孩子們貪嘴,大人們也跟著一起吃。年貨還要用來招待客人。第二件大事是買新衣,好在新年時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第三件大事是買餃子皮,為新年包餃子用。春節將來臨的大街,就像一幅流動的畫,人山人海。你聽,大人為了給小孩買一件既稱心又如意的新衣,正在“賣力”地與老板討價還價。你看,當東西又賣出去時,老板臉上那瞇縫的雙眼。你聞,那一家家視頻鋪子里傳出的醉人香氣,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除夕,讓我覺得又愛又恨!對除夕的愛,是每當除夕時,我們一家人圍在一張小方桌上包餃子。先把餃子皮平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沾點水涂在餃子皮周圍。然后用勺子把攪拌好的肉餡放在餃子皮中間。接著把餃子皮對折,捏緊邊緣處。最好,為餃子添上花邊,放入鍋子里蒸熟,就可以吃了。吃餃子的方法很多,可以水煮,可以煎著吃,還可以蒸熟了就直接吃。直接吃時不要太著急,否則你的舌頭可就要遭殃了!
對除夕的恨,源于那漫長的守夜。漫漫長夜,我昏昏欲睡,可那能睡呢!當天一亮,收了一整夜的我覺得終于解脫了,正向伸伸懶腰補個覺。可大人們連“窗”都沒開,何況“門”呢!大人們接著用把”魔爪“伸向我們,讓我們穿新衣,去親戚家拜年。雖然很疲倦,但收到壓歲錢后,那種疲勞的感覺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家鄉的春節寫(匯總17篇)篇十七
作文。
900字。這一年中的春節中國的人民們都在歡歡喜喜的度過!雖然每個家鄉過得方式不同,但歡樂卻在他們心中蕩漾!
按照我們這個家鄉的話,家家戶戶都會買來許多吃的、喝的、用的。學校還會讓小朋友們放假,讓小朋友在一起歡樂的玩耍,大人們也忙來忙去的,真是一個繁榮的節日!
一轉眼,我們家鄉春節除夕夜也到了。
當天晚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媽都來到了我家,還有許多鄰居家的小孩也來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個繁華的市場了!首先來我家的親戚,以及鄰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著吃爸爸媽媽燒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閑談;小孩們在打電腦。
不一會兒,菜燒好了。我們來到餐桌前,開始吃了。呀,菜太豐富了。有紅燒牛肉、番茄壽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湯,和炒魷魚……我嘗了一口紅燒牛肉,真好吃,太棒了!這時我覺得有點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湯,不好了,我的喉嚨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說:“這是麻辣味的湯。”我恍然大悟。接著爸爸就對我說:“年糕年糕,年年高。兒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話音未落,只見爸爸夾了一塊年糕給我吃。這是,奶奶就對爸爸說:“兒子,你家一口魚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見爸爸夾了一口魚吃。
孩子們都在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祈禱,希望祈禱的人能長命百歲!
親戚們在我家待了一會兒,我就得到了許多壓歲錢,我得到的錢卻來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媽媽叫我不要說壓歲錢,但親戚們卻硬要給我,我也裝了一副不要的模樣,但我心里卻想要。等媽媽阻止不了親戚給我壓歲錢時,我卻拿著錢笑瞇瞇的走到了臥室。
對聯。
也是紅的。這真是一個紅色的豬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過的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