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對過去經歷和經驗的回顧和總結,它對我們的成長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一
《鏡花緣》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所寫。雖然不如“四大名著”那樣出名,卻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
《鏡花緣》講了百花仙子們到凡間投胎,在人間生活的故事。總的來說,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等人在海外游歷的故事,第二個部分講了武則天科舉才女時,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它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在選拔中脫穎而出,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
讀完全書,有兩個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平等。
書中第四十八回有一段寫道:“以史探幽,哀萃芳冠首者,蓋主人自言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其中,“窮探野史,嘗有所見”作者所見的是什么呢?我認為,作者所見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忽略的婦女問題,就是“重男輕女”。我認為男女應該是平等的,一樣的。
就是現在,也經常會出現“重男輕女”的情況。我有一個朋友,叫子熹。她的姨媽從小就被子熹的外婆送給了別人。其實子熹的姨媽并不是家里最小的,最小的是子熹的舅舅,但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被送走的是子熹的姨媽。
我有一個朋友小名叫佳佳,她有一個哥哥。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吃午飯時,我忽然發現佳佳哥哥碗里的肉比佳佳碗里的多,后來我每次去他家吃午飯時,都會留心觀察這個細節,都會發現佳佳哥哥碗里的肉比佳佳多。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紅樓夢》里的賈寶玉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兒便覺得濁臭逼人。”《鏡花緣》本身有個“女兒國”與《西游記》的“女兒國”不同的是,在這個“女兒國”里是男人穿上裙子作為婦人,管家里事,女人穿上靴帽管外事,這樣一來也可以說是“尊女輕男”了。
但不管是“重男輕女”還是“尊女輕男”,都是不公平的,我認為男女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二
第一段:引言(引出文章主題)。
《鏡花游戲》是一部極具挑戰性和引人入勝的心理驚悚作品,由此我深深對此游戲入了迷。在沉浸其中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深意,并通過游戲中的虛擬世界,進一步認識到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接下來的幾段中,我將分享我對《鏡花游戲》的感受和領悟。
第二段:游戲中的真實與虛幻。
在《鏡花游戲》中,真實和虛幻交織在一起,讓我對現實和夢境之間的界限產生了困惑。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人物設定和背景故事,在游戲中,我扮演著一個角色,經歷著與其他角色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通過與真實世界的對比,我逐漸發現,虛擬世界并不是毫無價值的,正如鈴木老師在游戲中所言:“一切并非一場空”。我開始思考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們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行為的互動。
第三段:探索人性與心理。
《鏡花游戲》所引導的探索并不僅限于現實與虛擬的關系,更深入到人性與心理的層面。在游戲中,我遇到了一系列具有心理障礙的角色,如恐懼、妄念以及自我否定等。這使我開始思考人性的復雜性,并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和困擾。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心靈狀態,思考自己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對待和克服它們。
第四段:團隊合作與溝通。
《鏡花游戲》中的難題需要玩家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通過與其他玩家的合作,我學會了傾聽、理解和協作。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與他人合作,并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重要性在《鏡花游戲》中得到了強調,幫助我意識到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可以解決問題、實現共同目標,并培養更好的人際關系。
第五段:游戲體驗的啟示。
通過《鏡花游戲》的體驗,我意識到游戲并不僅僅是消遣娛樂,更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工具。它能夠激發人們對不同問題的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游戲體驗還能幫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供改進自己的機會。它給我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平臺,讓我在自我探索中獲得成長。
結論:回顧游戲體驗并總結心得。
通過與《鏡花游戲》的互動與體驗,我深刻認識到了現實與虛擬的關系、人性與心理、團隊合作與溝通的重要性以及游戲體驗的啟示。這種心理刺激和思考方式的變化,使我成長為一個更有思考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通過這種方式,我挖掘并開發了自己內心的潛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三
“人與禽獸之別,全在頂上靈光。人之天良不t,頂上必有靈光,虎豹看見,即遠遠回避。倘天良喪盡,消盡靈光,虎豹看見與禽獸無異”此話說的雖極不科學,雖然也許的確有我們今人已無法了解的某種玄妙的地方,野獸卻不會因為這個而不傷害人的,有他的時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許會因為善良而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整個人的磁場,氣質,氣場這種東西,今人,究竟是離真正的人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關于人的修為因果報應,《鏡花緣》以老虎食人,有其追求美好教人向善的面,也有以愚昧恫嚇世人,只讓人順從,愚孝,愚善的一面,所以魯迅,胡適等許多前輩們曾說過,我國的古書都不能讀,全是人吃人的封建禮教,舊道德,比如本書,是一部打著濃郁的舊時代烙印的書籍,充斥的古時候帝王,權威對人的壓力,我國自從有了奴隸,封建帝王以來也許便再無或極少真正的貴族了。真正的貴族、貴人,身上衣服雖然襤褸,舉止甚是大雅。書中的神仙們也極具民間普通人的世俗氣息,以及階級地位,仙女們互相譏誚,使絆子,大約就像宮斗劇集一樣,今天也有許多那樣的人,這是一部分人帶有的民族特性還是長期受苦受難人的惡的一面?!
他們對待那種豬頭怪鳥,以其是因為不孝順遭報應為由,給自己行惡,殺死這種鳥,給自己得到利益,這是極大的不善,大約便是魯迅說的封建舊書滿紙不過人吃人罷,大約類似此類的'古典書籍的確不應該早讀,應該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與承擔了。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四
我的書架上有好多書,它們整齊的放在書架上,一天放學,我發現書架上又多了一本,原來是媽媽給我買的,名字叫《鏡花緣》,我很高興。
《鏡花緣》是清代神魔小說,魯迅爺爺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之為能“與萬寶全書相鄰比”的奇書。國外學者也致力于此書的研究,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說該書是“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的杰作。”《鏡花緣》已被譯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講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國度和形形色色的風土人情,幻想,歷史,諷刺,游記于一身,被當代學者稱為“雜家小說”。!
通過閱讀《鏡花緣》一書,我認識了很多有特色的國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隨著主人公唐敖旅行經過了焰火國,游過了君子國,還有小人國、黑齒國等等許許多多不同的帶有神奇色彩的國家。
他們最先去了一個叫“君子國”的國家,他們發現這里的人很奇怪,總是討價還價,但是,討價還價的人不是買家而是賣家。如:一個小軍官買東西,他跟賣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錢買了一些差的東西,可賣主死活不讓走,讓小軍官用一半的錢買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這才算交易完畢。又去了一個叫“大人國”的國家,這里的人一出生腳下就踩著一朵云,走起來好像飄一樣。如果這個人腳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壞。又去了不少國家,如“勞民國”“聶耳國”“無腸國”“犬封國”等其他國家。
這本書里的故事讓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看完了,總是還想看,連吃飯睡覺都想著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現代社會的人都像君子國一樣講誠信,像大人國一樣一看就知道誰好誰壞,社會就不會很亂。,人民就會更幸福,我們也會更快樂。
《鏡花緣》是清代神魔小說,自出版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各方關注。魯迅、鄭振鐸、胡適、林語堂等大家對它都有研究,評價頗高。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之為能“與萬寶全書相鄰比”的奇書。國外學者也致力于此書的研究,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說該書是“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的杰作。”
《鏡花緣》這部書,人們把它稱之為小說,但它的小說味并不濃厚。說它不濃,首先是它沒有塑造出一個像樣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這樣的主角兒,也顯得很蒼白,而且在結構上也極為松散,故事與故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看上去像是由無數張美麗的圖片拼湊而成。所以,藝術力量單薄,文學價值不高。
當然,這些所憾只是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應該說,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寫成的這部作品,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還占有著它應有的地位。在小說中“論學說藝,數典談經”,同時還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國小說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鏡花緣》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歷海外三十余國的奇異經歷,后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后在一起飲酒游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鏡花緣》由于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所以盡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說史上占據一定的地位。
《鏡花緣》書的命名取意于“鏡花水月”,蘊涵著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夸大和變形寫出了社會的丑惡和可笑,也寫出他的理想社會。但由于故事發生的場所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現實生活,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在藝術上,作品的奇思異想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機警和語言幽默風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虛構情節有些分散,人物形象顯得單薄;后半部分大談學問,較為累贅。
書中對酒.色.財.氣頗多微詞,而參透酒、色、財、氣是成仙了道的關鍵,在小說中,作者還別出心裁地為武后及武氏兄弟設立了名為“自誅陣”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貝(財)、無火(氣)四關以對抗勤王諸軍,大凡參不透這四關的李唐將士無一幸免,而作為勤王軍首領的宋素對這酒、色、財、氣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陣而得以毫發無傷。在大軍攻破四座大關而大獲全勝的時候,不但前來助陣的百果大仙、紅孩兒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見,連宋素亦追隨五仙而去,而這一結局無疑又一次證明了小說的禁欲主義的修道觀.
該書主要內容是:武則天廢唐改周時,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詔百花盛開,不巧百花仙子出游,眾花神無從請示,又不敢違旨不尊,只得開花,因此違犯天條,被劾為“逞艷于非時之候,獻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貶到人間。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五
《鏡花緣》這部書,人們把它稱之為小說,但它的小說味并不濃厚。說它不濃,首先是它沒有塑造出一個像樣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這樣的主角兒,也顯得很蒼白,而且在結構上也極為松散,故事與故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看上去像是由無數張美麗的圖片拼湊而成。所以,藝術力量單薄,文學價值不高。
當然,這些所憾只是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應該說,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寫成的這部作品,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還占有著它應有的地位。在小說中“論學說藝,數典談經”,同時還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國小說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鏡花緣》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歷海外三十余國的奇異經歷,后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后在一起飲酒游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鏡花緣》由于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所以盡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說史上占據一定的地位。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說,是作者在海屬地區采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古跡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層層心血而寫成的。《鏡花緣》共計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為開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歷海外三十余國的奇異經歷,后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后在一起飲酒游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
《鏡花緣》一書的命名取意于鏡花水月一詞,蘊涵著對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夸大和變形的手法寫出了社會的丑惡和可笑,也寫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但是由于故事發生的場所都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及其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借此來揭示的當時的現實生活,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國家,千奇百怪的風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場夢一般。故事中的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時而語調激昂,似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時而語調低沉,似作者對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獨具匠心的通過對虛幻世界的描寫,無情的諷刺的現實社會的黑暗虛偽,寄寓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走出書本,看看人生有時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外表看來很美,但是永遠也不可能得到和擁有。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著《鏡花緣》。這是一部清代長篇小說,是一部與《西游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樣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他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爛的天輪彩圖。
這本書里有三位主人公,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他們來到了大人國,看見人們腳下都踏著彩云。一打聽,原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腳下踩的是美麗的彩云,可奸詐狡猾的踩著的都是黑云。這就告訴我們要做善良之人,不能做為非作歹的事情。
他們還來到了黑齒國,在女學塾里,多九公賣弄學問,自夸自大被女子們好生羞辱了一番,我明白了驕傲的人是會吃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多讀書、多思考而不是多炫耀。
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閉上眼睛,各種奇妙的國家及其風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在我面前緩緩展開……君子國的謙讓,禮貌,祥和,讓我讀心頭一暖;勞民國的長壽,讓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黑齒國的文采讓我贊嘆;白民國的徒有其表讓我嘆息;淑士國的“酸”讓我感慨;厭火國的野蠻讓我驚恐;大耳朵國的過猶不及讓我深思;女兒國的陰陽顛倒讓我刮目相看。。。。。
書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六
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曾稱贊《鏡花緣》為“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的杰作。”這個寒假,我親自感受了這部文學巨著,感受頗多。
《鏡花緣》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著名的長篇小說。前五十回苗寫了秀才唐敖與林之洋等人在海外游離后,拋棄妻子于蓬萊山隱遁,其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被貶人間托生為唐敖之女)尋父,遵父命改名為唐閨臣回國應考的故事。后五十回描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唐閨臣和其他被貶的花仙子托生為一百位才女考中后,在慶賀宴會上展現書、畫、琴、棋、音韻、醫卜等諸多才干,后唐閨臣再次尋父未回。小說末尾,側中描寫了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伐武則天,在仙人的幫助下,破了武家軍隊的酒色財氣四大迷魂陣,擁戴中宗繼位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神奇國度,有趣極了!比如人們都以自己吃虧為樂事,在集市上互讓互利的君子國;裝腔作勢,虛偽狡詐,討好有錢人,歧視窮人的雙面國;有云霧護足,不用車馬,壞人腳下架黑云,好人腳下架彩云的大人國;好學上進、孜孜不倦的黑齒邦;終日忙忙碌碌,停下來就不習慣的勞民國……不同風俗的國家,各式各樣的人物,讓人興味盎然。
但我最忘不了的還是女兒國。我覺得女兒國應該是作者極力批判封建社會的不平等而創作出來的這樣一個國家。
封建社會時都是“男尊女卑”,而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女兒國的制度則是“女尊男卑””。在這里“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有趣的是林之洋到國王那里取貨物,竟被國王一眼相中,封了王妃,擇吉日入宮。隨后便命幾個男人做的“宮娥”帶到一樓上,吃完飯,便將他的衣履脫凈,穿裙戴簪,涂粉梳發,還穿了耳洞,弄得他大叫:“痛死了!”之后,便又給他纏足,纏完如炭火燒一般,便放聲大哭道:“坑死俺了!”未及半月,林之洋的雙腳已被彎曲折成兩半,十指俱已腐爛,日日鮮血淋漓,忍受疼痛。
讀到這里,雖為林之洋的遭遇悲傷,但是古時封建生活中的女子不也是這樣嗎?從很小便要纏足,不知忍受了多少次鉆心的疼痛,難道女子生來就要這樣嗎?有誰去同情她們過嗎?而作者李汝珍就是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丑惡和非人性的封建。
全書在展現這些的同時,重點刻畫了一百個才女的才華,說明作者對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否決以及著力頌揚女性才華,尊重女權的思想,也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惡劣風氣。以幽默的筆調嘲諷和批判了那些道德敗壞,品行惡劣,行為不端的人,同時也寄予了自己的希望中的理想社會。
想想自己,真幸運能生活在現代的美好生活!沒有高低,沒有貴賤,有的只是平等;沒有封建的掩埋,沒有惡劣的風氣,有的只是民主與自由!從現在開始,刻苦學習,勤奮進取,不辜負美好的新生活,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現代的祖國和社會!
心得篇。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書------《鏡花緣》。《鏡花緣》是清朝的李汝珍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它甚至可以與《西游記》媲美。《鏡花緣》以一段天庭上的故事開頭:冬日的一天,百花仙子與麻姑下棋,由于風雪太大,未及時趕回洞中,洞里的花仙們聽從了人間帝王武則天的旨意,在冰雪中將百花齊放。她們殊不知,幾百年前,百花仙子曾承諾,若聽取了下界帝王的旨意,自甘墮落紅塵。就這樣,百花仙子被貶下了凡,投胎在中原唐秀才家做了女兒,取名唐小山。這位唐秀才,名叫唐敖,因厭倦了功名富貴,便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在外游山玩水。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游黑齒國和女兒國。三人乘船來到黑齒國,看這里的人都異常的黑,不僅身上漆黑,牙齒也是漆黑的,只有眉毛和嘴唇是鮮紅的。林之洋帶著貨物到街上去賣,唐敖和多九公則到街上游玩。走到一個女學塾,兩人停下腳步,走進去想討杯茶喝。一個老態龍鐘的儒生和兩個大約十五歲,穿著紫色和紅色衣服的小姑娘,熱情地接待了兩人。老人介紹,穿著紫衣服的姑娘叫廬紅薇,穿著紅色衣服的姑娘叫黎紫萱。老人請二人指點一下兩位姑娘的功課,唐敖謙虛推辭,可九公卻躍躍欲試,他想:兩個黑不溜秋的小丫頭,才讀了幾年書,提出的問題,哪有回答不出的道理?可是,九公這回可是栽在了她們的手里。兩位姑娘提的問題,都無法從書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必須博學旁通,更要有獨特的見解,才能回答的出。九公越發招架不住,急得老臉發紅。最后還是林之洋及時趕到,才解了圍。
看到這里,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還有一次,三人來到女兒國。這里的女兒國可不是《西游記》里的女兒國,這里有男有女,但是,男人卻要打扮成女人,女人要打扮成男人。走到街上,人人都把唐敖他們當成假扮男人的女人。唐敖和九公玩了一天,回到船上,發現林之洋尚未歸來。便四處搜尋,可搜了好幾天,還是杳無音訊。那么,林之洋到底去哪了呢?原來,林之洋到王宮里去賣東西,可是,國王看上了林之洋,把他封為了王妃,擇日就要娶回宮中。在回宮之前,林之洋要纏好足。宮女們簇擁著林之洋,給他換上了華麗的裙子,又給他沐浴,擦香粉,帶上金銀首飾。
隨后,又有人來給林之洋穿耳,也就是在耳朵上穿洞,好帶耳環。又有宮女來給林之洋纏足,林之洋拒不服從,被國王下令打二十板子,把腳吊在房梁上。林之洋生不如死,每天被纏足,痛不欲生,腳上的肉全部壞死,化成膿血,只剩下骨頭。最后在世子的幫助下才逃脫。讀了《鏡花緣》,我覺得它和《聊齋》不無相同之處。它們講的都是一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讀后,令人回味無窮。
但是,我覺得,《鏡花緣》比《聊齋》還要精彩,不僅故事好看,還給予人們許多的道理。就比如林之洋被困女兒國,這里反映出作者對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樣社會地位的良好愿望。但《鏡花緣》也諷刺社會里的丑惡嘴臉,好比兩面國,他們的后腦勺都用布遮起來,前面一張臉看起來挺和藹可親,但是,這張臉只對打扮得工工整整的人微笑,對于衣衫襤褸的人,卻是極其冷淡。
在布后,有一張無比猙獰的臉,十分恐怖。這些人十分的虛偽狡詐。我想,這樣的人,別人恐怕也是這么對他的。
結胸國的人胸前高出一塊,只因好吃懶做。總而言之,不做好事,即沒有好報。如此精彩的《鏡花緣》,請你一定也要去看看。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七
首段引言:山海鏡花,是一本流傳甚廣的中國古代典籍,記錄了豐富多樣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僅領略到了其中瑰麗的景色和奇幻的人物,更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下面將從發人深省的故事、思維的開拓、美學的欣賞、歷史文化的考究以及親身經歷的感悟這五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發人深省的故事。山海鏡花中涵蓋了許多動人心弦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復雜與善惡的辯證關系。譬如“伯邑考驗”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普通的青年通過不斷努力并用心聆聽他人的意見,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告訴我,人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才能走向成功。這些故事激勵著我,讓我在生活中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斷追求真理和進步。
第三段:思維的開拓。山海鏡花中蘊含著大量的神奇之處,這些奇幻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開拓了我的思維空間。其中“美人魚”的故事就讓我意識到了海洋中的神秘世界,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對于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也促使我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比如,“中國大廚”的故事讓我思考了飲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中華傳統美食的獨特之處。通過閱讀山海鏡花,我逐漸拓寬了視野,學會了多角度思考,從而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世界。
第四段:美學的欣賞。山海鏡花中繪寫了眾多美麗景色和神奇生物,從中可以體會到中國古代人們對于美的追求。譬如,“蘑菇精”的故事中,描繪了一片奇妙的蘑菇森林,給人一種清新悅目的感覺。這些景色和生物的描繪讓我對大自然產生了敬畏之情,也讓我體會到了美的獨特魅力。美學的欣賞并不僅僅停留在外觀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其背后的情感和意義之中。通過山海鏡花,我學會了欣賞美,并向往自然本真的生活方式。
第五段:歷史文化的考究。山海鏡花作為一部記錄古代神話傳說的書籍,自然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閱讀山海鏡花,我了解到了古代人們對于自然的崇拜和信仰,以及他們與環境的親密關系。這讓我不禁思考當代社會和現代人們對于自然的態度和行為。同時,也讓我更加珍惜和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避免對大自然的過度剝削和破壞。山海鏡花的歷史文化背景,讓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傳承,也加深了我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總結段:通過閱讀山海鏡花,我收獲頗豐。其中蘊含的哲理與智慧讓我受益匪淺。在故事中,我找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開拓了思維空間、欣賞了美的獨特魅力、了解了歷史文化的深度,并從中找到了對于現實生活的啟示。我相信,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這些收獲將繼續指引我向前,成為成熟而有智慧的人。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八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說家,他生性耿直,對八股文允滿了不滿,于是在作官的道路上盡遇坎坷,一直沒有名氣,只能做縣官。他終于明白自己不屬于這條路,用自己的才華和淵博的知識,花了20xx年的時間寫完了《鏡花緣》。
《鏡花緣》這本書主要講述林之洋、唐敖與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齊出海游歷,他們一共游歷了三十二個國家,結識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這三十二個國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屬“大人國”了。唐敖早就聽聞大人國只能乘云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興趣,便在“大人國”中暢心游玩。在去往“大人國”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并不削發的僧,老僧告訴他們,“大人國”中的人有云霧護足并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決定的。云霧是五彩的,此人最為善良,黃色的僅次于五彩的,而黑色最為卑賤人心惡毒。在市內,唐敖和林之洋看見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腳登彩云,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訴他們,腳登云作文之顏色在行為惡善,不在于富貴貧賤。心角寬廣,光明正大的,腳登彩云;心胸狹隘,滿腔奸私暗昧的,腳便登黑云。云由足生,色隨心變。如果惡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也會隨之改變。
林之洋聽了,只罵道老天不公,云只生在“大人國”,不生在其他國和自己的國家。如果有了云,每人都可以輕易分辨此人的善惡,善于辨別,還讓人自我監督,告誡自己心生善良。
李汝珍的耿直與對當時黑暗、不公社會的批判,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作者在書中運用了夸張的寫作手法,利用諷刺的語氣突出自己對社會的厭惡,也讓語言變得更幽默風趣。使我們本應為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場了嘴。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九
《鏡花緣》這部書,人們把它稱之為小說,但它的小說味并不濃厚。說它不濃,首先是它沒有塑造出一個像樣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這樣的主角兒,也顯得很蒼白,而且在結構上也極為松散,故事與故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看上去像是由無數張美麗的圖片拼湊而成。所以,藝術力量單薄,文學價值不高。
當然,這些所憾只是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應該說,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寫成的這部作品,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還占有著它應有的地位。在小說中“論學說藝,數典談經”,同時還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國小說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鏡花緣》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歷海外三十余國的奇異經歷,后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后在一起飲酒游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鏡花緣》由于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所以盡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說史上占據一定的地位。
《鏡花緣》書的命名取意于“鏡花水月”,蘊涵著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夸大和變形寫出了社會的丑惡和可笑,也寫出他的理想社會。但由于故事發生的場所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現實生活,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在藝術上,作品的奇思異想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機警和語言幽默風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虛構情節有些分散,人物形象顯得單薄;后半部分大談學問,較為累贅。
書中對酒。色。財。氣頗多微詞,而參透酒、色、財、氣是成仙了道的關鍵,在小說中,作者還別出心裁地為武后及武氏兄弟設立了名為“自誅陣”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貝(財)、無火(氣)四關以對抗勤王諸軍,大凡參不透這四關的李唐將士無一幸免,而作為勤王軍首領的宋素對這酒、色、財、氣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陣而得以毫發無傷。在大軍攻破四座大關而大獲全勝的時候,不但前來助陣的百果大仙、紅孩兒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見,連宋素亦追隨五仙而去,而這一結局無疑又一次證明了小說的禁欲主義的修道觀。
該書主要內容是:武則天廢唐改周時,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詔百花盛開,不巧百花仙子出游,眾花神無從請示,又不敢違旨不尊,只得開花,因此違犯天條,被劾為“逞艷于非時之候,獻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貶到人間。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
鏡花緣以百花仙子被貶下凡開頭,由官場屢屢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點,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尋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奇異國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卻是各個名字中帶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著來到了仙山蓬萊,唐敖一登上蓬萊山,便不想再次墮入紅塵,只想在蓬萊山上修仙養道。
黑齒國,這里的人不愧為黑齒國,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這還不怎么奇怪,畢竟人有黑的,白的,黃的`。特別是他們的牙齒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認為這里的人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進學堂講課。但是那幾個學生的問題,問得多九公啞口無言,唐敖也得對書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國,這里的人比黑齒國跟進一步,連身邊的一切都是白的。頭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氣派。唐敖和多九公也進到了這里的學堂,認為這里的人應該學識很高。結果那里的學堂老師簡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氣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還不可斗量。黑齒國雖然長得黑,但博覽群書,學富五車。白民國雖然頭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氣派,卻胡亂翻譯論語。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一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歷時近20年所寫的小說,題材涵蓋了社會現狀、世俗人情以及當時的進步思潮,為后世學者提供了許多研究與借鑒的地方。近來,通過對《鏡花緣》的反復品咂,筆者認為,其中描寫的主人公在女兒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為全書的精華之處,既體現了作者對男女平等、尊重女權思想的高度崇尚,又對當時宮廷爭斗、封建陋習給予了有力的批判。
在以往側重于描寫才子佳人愛情的戲曲和小說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所刻畫的女子雖然也代表了一定的女性覺醒思想: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與家庭中的頑固勢力做對抗,即使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就是其中的真實寫照,然而,在這些作品中,女性的覺醒意識是被動的,僅限于當自身利益受到嚴重威脅之時,反抗的空間亦局限在門第等級觀念之中。《鏡花緣》則恰恰相反,女兒國的每一位女性儼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們不必再遵從封建禮教的束縛,去恪盡職守的扮演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角色,反而可以率性的不飾脂粉,“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主管外事”,此外,他們的行動也不單單禁錮于四尺見方的閨閣、庭院與花園之中,“農士工商皆女輩,漁樵耕牧盡紅妝”,在這個國度里,女性可走出深宅后院,串街走巷,憑借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學習、掌握適應社會的技藝,當國家遭遇水患侵擾,需要人才儲備資源的時候,她們表現出勝于男性的靈巧與聰穎。故事的最后,在女兒國國王即將去世,王位無人的.情況下,世子陰若花繼接宗支,其好姐妹枝蘭音、黎紅薇、盧紫萱不愿“庸庸碌碌,虛度一生”,三人立下宏遠,“我們同心協力,各矢忠誠,或定禮制樂,或興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舉賢去侫,或敬慎邢名,或留心案牘,輔佐她為一國賢君,自己也落個女名臣的美號,日后史冊流芳”。在這里,女性不再僅僅被認定為是傳宗接代的機器,亦或是家庭政治聯姻的工具,她們的自我意識被無限放大,在這一契機之下,她們與男子一樣竭盡所能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渴望著創立一份屬于自己的功業,從而得到社會的肯定,實現人格的獨立。
“粉面郎纏足受困,長須女玩股垂情”一回可謂是令人可笑又可嘆啊。進宮賣貨的林之洋“有幸”被女兒國國王陰奇看中,封為“王妃”,而在這“有幸”中卻也藏著深深的“不幸”。按照女兒國的習俗,男子要穿耳、纏足,這當然在林之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穿耳時,“那白須宮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在那穿針之處碾了幾碾,登時一針穿過。林之洋大叫一聲‘痛殺俺了’······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幾碾,也是一針直過,林之洋只疼的喊叫連聲”。而后纏足更是使他放聲大哭,他的兩只金蓮“被眾宮人今日也纏,明日也纏,并用藥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將腳面彎曲,折成凹段,十指俱已腐爛,日日鮮血淋漓”。作者將高大直率的林之洋作為切入點,通過一個男性的親身感受,對壓迫女性的封建禮教、封建制度提出了深切的控訴,更加的鏗鏘有力,義正言辭。回顧中國歷史,女子纏足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為求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推崇女子纏足,明代的唐寅亦寫過一首《詠纖足俳歌》:“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以陣堪夸。新荷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從別后,不見他,雙鳧何日再交加。腰邊摟,肩上架,背兒擎住手兒拿”。到了清代,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的重要標準,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她的終身大事。“三寸金蓮”成為婦女的美態標準,以至于有些女子因腳太小而行動不便,成為進進出出都需要別人抱的“抱美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畸形的審美意識,以其殘忍的方式摧殘著婦女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就是以纏足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卻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經久不衰,著實該引發人們的反思與檢討。歷史是進步的,李汝珍在漫漫歷史之河中,通過塑造這些自由不仿古的女性,開先人之智慧,對這一問題給予重視,加以批評,其給當時社會所產生的時代效應也是值得可定和贊揚的。
在女兒國的世界中,除卻對女性自由、平等、獨立之思想進行表彰,對封建陋習之陳腐、殘酷進行鞭笞,其中夾雜著的就是對宮廷斗爭的描述。清中后期時,統治日趨腐朽,人民怨聲載道,可是在統治勢力嚴密監視的淫威之下,廣大百姓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然而作為擁有獨立思想的讀書人,往往能夠在他們的作品中巧妙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表達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在這書中主要表現在陰若花身上。陰若花八歲被立儲,至今六載,不幸前歲嫡母去世,西宮阿母專寵,意欲其子繼立,屢次陷害她。其父又因聽信讒言而痛恨她,在此境況之下,年紀既幼,素日只知閉門讀書,又無心腹的陰若花安能處處防備?一經疏虞,性命難保。所幸中途有貴人相助,脫離災禍,爾后,在國家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時候,她對那個復雜的政治官場有了深刻的認識,“第此時臣國西宮之患雖除,無如族人甚眾,良莠不齊,每每心懷異志,禍起蕭墻,若稍不留難,唯有不遭其害。此國中歷來風氣如此”。而這又豈非是封建時代的真實寫照?在我國古代,皇儲作為國家未來的君主,皇權的繼承人,它的確立對于維持江山社稷的延續以及國家穩定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有其兩面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權”的皇權引誘下,為奪皇儲之位,不惜手足相殘,泯滅人性的事件時有發生,唐太宗的“玄武”成為其一生遭人詬病的恥辱,康熙時的太子之爭愈演愈烈,介于八王子和十四王子的雍正的爭斗則更殘酷,尤其是雍正當政以后對其他王子的迫害則更為慘烈。所以,為了治國安邦的需要,歷代思想家和有作為的統治者大都提倡加強自身修養,倡導任賢選能,讓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有才干的陰若花和她的三姐妹最終回國也是作者這一思想的體現。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二
話說,這寶玉結束了人間一游之后,百花仙子似乎也按耐不住了。于是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時百花開放,觸犯了天條,被貶下塵世,然后就進入了“鏡花世界”。
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說家。說實話,剛聽到這個名字時,還以為是位才女,結果恰好相反。可能這就導致作者在當時那個腐朽而愚昧的社會中,對女子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女子無才便是德。”當時女子普遍的社會地位正如此言所說。但在《鏡花緣》中才女可數不勝數啊。
冥冥之中,緣由天定,石碑為引,鏡花水月,皆由人心。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三
在清代李汝珍寫成的小說《鏡花緣》里,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鏡花水月般的情節,還有蘊含了對社會的諷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侖為王母祝壽,百獸、百鳥跳、唱了一陣,嫦娥對百花仙子說:“今天是王母圣誕,你應令百花齊放,既可增加氣氛,又可以助長酒興。”眾仙聽了,連聲稱“妙”。百花仙子卻以“花開有序”為由拒絕了。于是,百花與嫦娥在眾人面前打下一賭:“如果下屆有一位帝王能夠使百花齊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貶下凡間。”正巧心月狐要托生為帝王,嫦娥就對心月狐說:“你若能使百花齊放,那天下萬紫千紅豈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應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則天,后來當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鵝毛大雪,武則天賞雪飲酒,乘酒醉之際,下召令百花齊放。偏偏這時百花仙子在與麻姑下棋,眾花無從請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開花。玉帝知道后,龍顏大怒,把百花仙子與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貶下凡間。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與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與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經商,臨行時神仙托夢,要他去海外尋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從此,他們開始了在海外的冒險與尋覓。
總而言之,本書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而后半部分寫武則天科選才女,有百花仙子及其他各花仙子轉世一百位才女考中并有所作為的故事。
本書的情節神幻詼諧,引經據典,巧妙地勾畫出一副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王國維說,人生三大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讀書的三大境界也恰如其分。那么,讓我們拿起書,擁抱知識的海洋吧!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四
山海鏡花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它的花朵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卻能夠反射出周圍山水的景色。近日,我有幸親眼目睹了這一奇妙的植物,不僅讓我大開眼界,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心靈上的啟發和感悟。
首先,山海鏡花讓我重新認識到自然界的奇幻之美。平常我就居于現代城市之中,對大自然的感知僅限于公園里的一些綠植。然而,當我站在山海鏡花前,看到花瓣居然猶如透明的鏡子,映射出周圍山川湖海的美景,我才發現原來自然的美是如此豐富多彩。這種奇特之美真令我嘆為觀止,它不僅讓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更讓我為自然的創造力和智慧感到敬畏。
其次,山海鏡花讓我明白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我以前認為的刀山火海的人與自然斗爭的觀念不同,山海鏡花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和諧共生的信息。花朵所映射的山川湖海,正是它們的生命場景。它們在脫俗的花瓣中展示出對大自然的依賴和尊重。這讓我反思自己作為一個個體,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得到更多生命的滋養。
第三,山海鏡花激發了我內心的美好情感。當我仔細觀察這些映像在花朵上的景象時,我不禁陷入了一種美的幻境之中。那種湖泊邊的草地和山巒的美麗簡直讓人心醉。而且,我想,如此美景心情肯定會變得更好,不論何時何地,這種美景都會給人帶來快樂。所以,我決定把這份快樂和美好傳遞給他人,讓更多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第四,山海鏡花讓我思考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與自救之道。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很多自然景觀已經消失,我見識到的自然之美以及我對生命之美的感悟都是有限的。山海鏡花提醒我,我們要保護大自然。只有保護好自然環境,才能夠享受到更多的美麗。因此,我們應該回歸自然,從每一個小事做起,比如減少資源的浪費,保護動物和植物的生存環境,以及弘揚綠色文化。我們應該自覺保護自然,為子孫后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
最后,山海鏡花給我啟示:人的內心是有著豐富智慧的。它不僅僅是人的智力所在,還包括人的情感、人的靈性。它是一部無聲的詩,像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我們應該更加關注自己內心世界的美,培養自己與之共舞的能力。
總之,山海鏡花是一種神奇的植物,它不僅給我帶來了眼界上的開拓,也讓我產生了很多對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們真正與自然融洽相處,并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自然,我們一定能夠更加充實,更好地感受到來自大自然賦予的美好。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五
讀《鏡花緣》之前,我曾讀過《紅樓夢》(原名《石頭記》),講述的是靈石、仙草下凡經歷紅塵的故事。
《鏡花緣》與《紅樓夢》一樣,也是一部神話小說,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紅塵,就像現實與幻想的分分合合。雖說一切都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上,可劇情發展,人物性格及言行舉止,全部都基于實物,《鏡花緣》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從天庭中嫦娥與百花仙子不和開始,到武則天從天庭到人間,心月狐臨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環環相扣有理有據,情節跌宕起伏。
初讀《鏡花緣》,我并沒有什么感悟,也沒有領略到它的含義。讀到后面,我才漸漸明白,其實它似乎并沒有什么含義,只是寫實而已。雖然是建立在虛構上的寫實,但它記錄的依舊如此清晰。也許正是因為記實,所以它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書中的描寫生動有趣,言簡意賅,讓我感悟頗深,尤其是泣紅亭中石碑所寫,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從唐敖夢想十二名花飄零海外開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帶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則是其女兒唐閨臣在考試后結識的女子。
《鏡花緣》中讓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聲粗談切韻,聞雁唳細問來賓”,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談幼女講羲經,發至論書生尊孟子”。在我看來,其中講述了多九公認為此處蠻夷之地,不曉得孔孟之說,自以為勝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與女子談文,卻遭到“慘敗”。然而多九公身為老人,卻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將錯就錯的死不承認,實在令人欽佩。
《鏡花緣》描寫了海外風貌,但這種很好的主題并非各國游歷,而是描寫林之洋、唐敖在夢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飄零海外,基于神話創作的《鏡花緣》帶給人一種清麗脫俗的意境。泣紅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姑賦”以及小格子里邊的詩詞,這正是清代文學部份現狀。明末清初的《水滸傳》,還有《西游記》,其中不乏詩詞、神話,亦可見在當代這種諷刺現實的風格。
在我國古典文學中,神仙代表著恣意快活。在《紅樓夢》中,秦可卿說的“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記》中,更是妖魔鬼怪與神仙橫行,賦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滸傳》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與現實接軌。《鏡花緣》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緣由天定,石碑為引,正如同《兒女英雄傳》一般,也有著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書籍中他們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鏡花緣》和《西游記》都是以唐代為背景,《紅樓夢》則是以清代為背景,而《水滸傳》則是以北宋時期為背景。《明朝那些事兒》中有寫宋江造反是為了接受招安,《西游記》中有寫西天取經,《鏡花緣》中有寫海外尋找十二名花。為什么要那么去寫,是因為機緣巧合,更是因為命中注定。機緣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無,實為注定。這一切又都順理成章,在選擇連接的鐵軌上,命運的火車悄然啟程,終點很遠,但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樣。
《鏡花緣》用不同的主線貫穿其中,演繹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場別開生面;有些人的出場悄然而現;有的人轟轟烈烈;有的人僅是在考完之后吟詩作對。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萊尋找父親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許就是有緣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試而獲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應該就是無緣有分。而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評說,因為她們同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總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與她有緣,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們,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緣無分。
有時候,動物于我們而言,更為真情。它們不會像我們一樣,想得太多太遠太廣闊。只因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尋找;只因為人類的一句諾言,所以便捧著石碑四處游走。不是因為責任,而是因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許對于別人來說,那只是一句玩笑話罷了。對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卻如此認真,也正是這份認真和執著,讓許多看起來荒誕不經的夢想成真。
有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未必是說聽者杯弓蛇影、疑鄰竊斧,而是別人當作耳旁風的夢想,或許可以實現的東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終會獲得成功。
不過,書已成物已定,《鏡花緣》讀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來品味。畢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總有不同。
鏡花緣心得體會(專業16篇)篇十六
山海鏡花是一部古代傳世文化巨著,記錄了中國古代山川河流、神仙鬼怪的實際情況。閱讀山海鏡花不僅會帶我們體驗古人的幻想世界,還能深刻理解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我的閱讀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山海鏡花中蘊含的智慧和藝術魅力,下面我將就此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深被山海鏡花中奇妙的山川景色所折服。這些山川的奇巧造型和瑰麗美景,使我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仙境。比如,在《海外東山經》中,記載了海內九竅山的神奇景色:“曾有一位少女,徹底臨盡。徹臨臨盡。黎明見一位少女倒插在南山,馬并奔入九竅山,見許多司星君等。”這種描述非常幽美,生動地描繪了山腳下的少女和山巔上的仙人之間的神奇景象。這些景色既真實又虛幻,讓我仿佛看到了真正的美麗。
其次,山海鏡花中的神仙鬼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大禹治理洪水、騰蛇拜火等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神仙和鬼怪的敬畏和崇拜。這些神仙鬼怪有的很厲害,有的極可愛,給我帶來了樂趣。在《南山經》中,有一則關于人面魚的故事:“舜曾經騰魴魚。南山有人面魚,騰魚進入富人家,曾用鱈魚煮飯。魚在煮完之后看了外婆一眼越發變丑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因美色貪而損害他人。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卻使我對古代人民的道德觀有了深刻的認識。
再次,山海鏡花給了我豐富的想象空間。在閱讀中,我會不斷想象那些神仙鬼怪的形象、山川的景色,以及奇異的事件。比如,在《北山經》中,我看到了北山的描述:“北山有天人、龍、虎、豹、黑虎、飛虎、白虎、寒虎、青微虎、幽虎、黑虎、黑?虎、鹿、麋、麈、馬、鮨、兔、黃鼠、黃猴。”這些描述給了我想象的空間,讓我可以自由地構建一個奇幻的世界。這對于拓展我的思維,提高我的想象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山海鏡花中的智慧給了我啟發。古代人民通過觀察自然和想象,創造了許多神奇的故事和景象,從中蘊含的智慧和對自然的理解可見一斑。他們把自然變化融入到自己的思維里,成為了一種智慧,這種智慧不僅是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綜上所述,閱讀《山海鏡花》讓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文化智慧和神奇藝術。這部古代巨著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山川河流、神仙鬼怪的實際情況,也給了我無限的想象空間。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認識到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受到了他們智慧的啟發。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這種感受和認識將會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