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激發我們對于閱讀的興趣,幫助我們廣泛閱讀和積累知識。現在,我將向大家展示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閱讀和學習。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一
看的書越來越多,但是越來越不敢亂說,但是這本書是我最近最最喜歡的一本了,關于忠誠,關于救贖,關于善惡,甚至有些迷信的因果報應。
以我為敘述主體,以講故事的方式將那段歷史緩緩道來,我想,上校真的是一位十足的好人,一個一生未曾做過什么虧心事,反到剛正不阿堅守善良的人,他的一生,在奉獻在自我犧牲之中走過,他不曾傷害過誰,卻一路從英雄變成罪人,變成瘋子,人生海海,還好蒼天有眼至少他還有那么一點點善報,至少他一生的恥辱,終于在死亡前得以洗刷,你常說英雄,可誰有規定英雄不能有黑暗?誰又規定英雄一生必須高尚?再勇猛剛毅的人,終有脆弱的一面,終會被脆弱打敗。
我想,老巫頭爺爺亦是眾生之中的一類人代表,他們無知,總以為有些事你不說就夠了總以為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他會怕在唾沫中淹死,卻最終死于唾沫星,其實,我覺得爺爺不是可恨而是可憐,是真的可憐,一生大道理條條,可惜,卻糊涂一時,終于一個褲帶結束自己的生命。
父親讓我看見了忠誠,友誼的忠誠,他與上校是真的友誼,我愿意為了你,放棄一切,背叛全世界,是啊,這樣的友情誰不羨慕啊!可惜,當爺爺出賣上校之后,父親的脊梁也斷了,他終于在生活的洗刷中變成了另一個爺爺,但是那份友誼的執著竟從未改變。
最可恨的就是大小瞎子一家人了,恩將仇報?說的似乎都輕了,我從未負你,你卻害我入地獄,造謠的使者,造反的領頭者,這樣荒謬的人竟然憑借一張大字報摧毀了兩家人幾代人,可悲卻也可嘆愚昧又無知,可憐但是極其可恨。
我,應該是最幸運的人了,在逃亡種遇見兩個上校一般的人,成為垃圾大王,在海外一生也同樣有機會看著上校和林阿姨離開這個世界,想著,我這一生,經歷那么多,竟然也可以無憾了。
書上說,人世間就這樣,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魚就多了,大魚小魚,泥鰍黃鱔,烏龜王八,螃蟹龍蝦,鮮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貨色都有。所以,英雄就是這樣讓臭魚爛蝦糜爛了香氣,死人有什么好怕的,活人才可怕,你永遠不知道險惡的人心究竟有多毒,人言可畏,人心叵測。有些人的心是黑的,存心用來害人的,有些人的嘴是專門長來放屁造謠的,一句話就可以摧毀一個英雄,一個家庭幾代人。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二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進行系列講座,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經典的熱潮,并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許多人會說,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工作負擔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絲松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時間去悠閑?在于丹看來,茶、酒、琴這些表面看似無用的事,確是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些時間給看似無用之事的特別手段。于丹說,酒,她既討厭又喜歡。討厭的是應酬的酒,卻也是周圍人群中最常見的。這樣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著為感情為態度為利益而要大口悶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當作的鑰匙。真正好的酒卻讓她喜歡,那往往是閑來無事或毫無目的之時,親朋好友間的小酌,沒有名頭大小排座次,沒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潤澤了人生。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滄桑,跌宕浮沉,都曾伴著一杯酒。同樣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卻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這樣的酒仙,陶淵明這樣的酒圣,都是飲者中的上品;劉伶那樣的酒癡,阮籍那樣的酒癮,他們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飲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稱之為酒徒、酒賊,甚至酒鬼,他們在酒中失德亂性,甚至丟了江山,此種人就是飲者中的下品。
盛唐詩人王維意氣風發未經坎坷時,也曾寫下這樣一首詩:“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二人馬上相逢,脾氣相投,栓上馬就上樓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時即刻就引為知己,肝膽相照。這樣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襲這。常有人說,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換盞,往往與官場升遷有關,與商場交易相連。新朋舊你相逢聚飲,唏噓情誼少,資源交換多。表面上看也是歡聲笑語,甚至豪氣沖天,但有人敬的是職位,有人敬的是投資,真正純粹的酒卻是越喝越少了。唯愿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氣相逢。
遇到好酒,是種緣分;能品好酒,是種意境。所以有種說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開”。大家想一想,花朵什么時候最美?應該是將開未開,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時。此時花朵含著蓬勃生機,未有敗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幾欲起舞,感傷幾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沒有失態的粗鄙不堪,這樣的時刻才能體會到酒的妙處。所謂節制之美,大約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個中滋味,須自己品嘗。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三
《人生由我》,作者梅耶·馬斯克,她是埃隆·馬斯克的媽媽。起初看到大家推薦這本書,我想這也許是一本兒子成名,老娘跟著出名的成功媽媽傳記而已。事實并非如此,梅耶的勇敢、堅韌和對專業的追求等等都讓人欽佩。
梅耶·馬斯克22歲結婚,曾經歷9年家暴,31歲凈身離婚,成為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3個國家多個城市生活過。今年72歲,在69歲時成為美國暢銷彩妝品牌代言人,曾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四塊廣告牌,她不僅僅是一位模特,還是營養學專家,擁有2個碩士學位。
本書梅耶以一種輕松的語氣和我們分享她的故事,并根據自己的經歷給我們提了很多忠告和建議。我希望能汲取梅耶的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人生的每一個選擇,做更好的自己。同時,因自己的改變,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孩子,為他做好榜樣。
時常翻閱這本書,能讓我們獲取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以下僅僅是我感觸比較多的地方做個分享,梅耶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遠遠不止這些。
作為媽媽,我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身體力行的踐行,比任何耳提面命的說教都更有說服力。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同時,為自己負責。
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越早知道興趣所在,越能享受快樂,早日找到人生的方向。我們這一代人,從小被告知要好好學習,要聽話,等到工作了自由了,卻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沒有熱愛的事情,很難獲得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也更容易迷失自己。
培養并堅持好的家族習慣,有些精神會深入家庭成員骨髓。梅耶在多個國家和城市生活過,每次換一個地方都是從頭開始新的職業和生活。這種勇氣也許得益于家訓“冒險而審慎地生活”。沒有富于冒險的精神,生活中每一次可能的變故都會讓人害怕而躊躇不前。當我們因未知而恐懼退縮時,我們失去的也許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傾盡全力去嘗試,如果仍沒有好的結果,大不了回到原點。
想要什么就要主動爭取。沒有絕對的“yes”,但是如果你沒有嘗試,那答案一定是“no”。只要別人沒有堅定的拒絕,那就還有機會。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夸大想象中的失敗,害怕被拒絕或者丟臉,而機會就在一次次糾結的時候溜走了,讓生活中多了些遺憾。想一想,我們會因為別人的失敗去嘲笑羞辱他嗎?不會!任何一個有教養的人只會報以善意的微笑或者安慰。所以,為什么我們總執著于失敗后別人的反應呢,總是幻想自以為的出丑或者丟臉的樣子有多尷尬。
人生太長,慢慢修煉!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四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經典的熱潮,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
《于丹趣味人生》,從茶、酒、琴角度,探討人生,人生究竟是什么?
幸福在今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自己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閑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我們今天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于閑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閑的情趣與生活方式并非要讓我們閑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于丹認為,安靜下來,在中國人本來的生命規律中去發現悠然的歡喜,對今天這樣的時代而言,也許不只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說它是雪中送碳也不為過。
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閑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五
好教育點亮人生》采用故事和實際事例說理,篇目短小精悍,寓教于樂,通俗易懂,書中許多教育觀點、教育思維、教育方法和異國教育風情介紹都讓人耳目一新,能讓人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得到激勵、啟發和教益。讀了書中《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文讓我頗受啟發。
近年來,在教育領域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以忠告的形式,無時不刻在觸動家長緊繃的神經,造成家長對孩子培養的恐慌,生怕自己的一次掉隊,造成孩子的終生遺憾,激發了望子成龍家長跟風攀比的心理。因此,為了不讓各自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在努力抓孩子的早期教育,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提高孩子,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時間,提前準備辦好人生正事,急著選擇好學校,選擇好教師,找名師進行才藝培養,特別是錄取加分的項目更是擠破門!課程補缺與提高的市場也很火爆,找名師補習除了砸錢還要有關系,砸了錢,家長的心稍微平靜些,等待孩子有起色!值!幾千塊,幾萬塊先墊上。補習有時也很難驗收,如英語補習,家長什么也不會,如何驗收?“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寧可站錯起跑線,也不漏站起跑線,這大大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甚至使孩子從小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不知折磨了多少孩子與攀比跟風的家長。
當我看了《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篇文章時,頓時茅塞頓開,往日那望子成龍而積攢的,緊張而焦慮的心情一掃而光,心境頓時清澈。
文章講到: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跑步競賽,“起跑線”“跑道”的比喻是相當恰當的。但是,“贏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沒有保存體力,只能是開頭好看,最后步伐艱難,滿臉遺憾。因為心理的承受和體力分配沒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長跑的要訣是保存實力,這和孩子學習知識的道理一樣。當孩子還沒有一定的閱歷時,給孩子灌輸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孩子沒有生活經驗,對知識的感悟不會深刻,不但沒有共鳴感,反而會產生厭惡。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僅是看分數,而更看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句廣告語,它充滿著商家對家長功利心態綁架的用心,漫漫人生路,更像一場馬拉松賽,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心理品質、比賽策略要比起跑爆發力更重要。漂亮的起跑領先絕不是可以獲得最后的勝利,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就是典型的個案。二十多年前,某大學的少年班家喻戶曉,如今,這些昔日的神童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一個成為棟梁之才,這些孩子拼盡全力贏在起跑線上后,自然后勁不足,最終敗北。因此,對于孩子的成長,重要的不是起跑是否領先,而是能根據孩子身心發展和教育規律“在適宜的時候受到了適宜的教育”。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贏得幾場比賽,即便是參加比賽,如果在追求“贏”的過程中充滿痛苦,甚至夾雜著不良算計,“贏了”之后的結果是身心俱疲,回之無味,這樣的“贏”卻輸掉很多,又有什么意義?而且有的比賽根本就沒有參加的必要,比如龜兔賽跑,根本就沒有舉行比賽的必要,沒有公平性可言,可我們有時就喜歡賽個輸贏,比個高低,湊個熱鬧。
人在獨立生活、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會逐漸成熟起來。人生是一個不斷實現超越的過程,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家長要有一個平和的心境,對待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擁有一個天真快樂的童年,形成積極心態和崇德尚美的健全人格,并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競爭,才是家長給予孩子能夠受用終生的不竭財富,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或許更能贏得幸福人生。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六
曾經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風不會對漫無目的者有所青睞。意思是假如你有了堅定的目的,整個自然將幫助你。
人生的目的很重要。這個目的,是誰給我們預定的呢?沒有人,你的父母你的師長你的朋友,都可能參與你的目的的制度,但他們不是決定的力量。最后的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里。如果你對自己說,我才不要什么人生的目的這種奇怪的東西,那么,你也是有一個目的了,那就是“虛無”。
人生有了目的就應該就行規劃,對自己人生的追求和事業的發展做一個生涯規劃。生涯?一個叫人滄桑和迷茫的詞語。通常當人們談到生涯的時候,總覺得有太多的不可把握性,埋藏在未知中。其實它并非想象中那般神秘莫測。曾經有人參加過這樣一堂很別致的講座,講座的名字叫做“拍賣你的生涯”,老師發給他們每人一張紙,紙上寫著:1、豪宅,2、巨富,3、一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用卡,4、美貌賢惠的妻子或英俊博學的丈夫,5、一門精湛的技藝,6、一個小島,7、一座宏大的圖書館,8、和你的情人浪跡天涯,9、一個勤快忠誠的仆人,10、三五個知心的朋友,11、一份價值50萬美金并每年可獲得25%純收入的股票,12、名垂青史,13、一張免費旅游世界的機票,14、和家人共度周末,15、直言不諱的勇敢和百折不撓的真誠……老師象征象征性地給每人發了1000塊錢,代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當拍賣結束的時候,還有3項生涯沒有成交,這三項是:1、名垂青史,2,和家人共度周末,3、直言不諱的勇敢和百折不撓的真誠。
有人認為和家人共度周末是件很平常的事,不必把它定做目標。還有的人,是一些不愿歸巢的鳥,從心眼里不打算和家人共度周末。現今只有沒本事的人才和家人共度周末。有本事的人,是專要和外人度周末的。至于青史留名,現代人(當然也包括我),對史的概念已如此脆弱。放佛站在一個修鞋攤子旁邊,只在乎立等可取,只在乎急功近利。當我們連清潔的水源和綿延的綠色,都不愿給子孫留下的時候,擁擠的大腦中,如何還存得下一塊森嚴的石壁,以反射青史遙遠的回聲。勇敢和真誠固然是人類曾經的自豪和驕傲的源泉,但如今怯懦和虛偽,更成為了安身立命的通行證。預定了終生的勇敢和真誠,就把一把刀刃懸在顱頂,需要怎樣的堅忍和穩定?!我們表明的不屑,是因為骨子里的不敢。我們沒有勇氣承諾勇敢的勇氣,我們沒有面對真誠的真誠。
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一道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你的星座運行。如期改變我們的命運,請首先改變心的軌跡。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七
我們坐在時間的肩上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時間卻又越過我們的肩似水流年一般悄悄溜走。著名作家張愛玲說過,“生命會在歲月中清冷”,人往往越活越寂寞,日子越過越凄涼,但有夢的人生將不再覺得寒冷。
我喜歡多愁善感,最善于杞人憂天,所以我是一個容易對生活失望的人。人生中的很多寒冷會欺負我,它們看準了我是一個軟弱的女孩,于是把很多寒冷拋給我,而我對付它們的唯一武器就是我的那些夢。
我的靈魂經常離家出走,它會丟下我去西藏,去那個我說了一百遍都要去的地方。那里有高遠澄凈的天空,那里有盛裝朝拜的人們,那里有騎馬奔馳的康巴漢,那里有雄偉壯闊的布達拉宮,有我向往的夢,有我向往的生活。
我想起了我的那些小說,小說中那些平凡但堅強的女孩,勇敢落拓的男孩,他們都是我來自夢里的愛人,我把自己擁有但渴望擁有的生活全給了他們,他們是另一個我,一個執著自由的自己。在我被寒冷團團包圍時,我會閉上眼睛尋找自己的那些夢,像那個在凜冽的寒風中蜷縮在墻角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一根根地擦亮她的夢。我看見穿著漂亮的棉布裙子行走在江南小鎮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的自己,風和日麗的江南,有排山倒海的梧桐樹;淫雨霏霏的江南,有鋪天蓋地的杏花樹。我的夢如詩一般在美輪美奐的閣樓長堤上被詩人拓印,我的夢如歌在滿城春色的章臺路上被詞人吟唱。我看見一身“騎裝”坐在黃驃馬上奔馳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我,碧藍的天空有幾朵白云飄蕩,蒙古包像白花一樣綻放在一望無垠的草地上,悠揚的牧歌被吹向遠方。我看見光著腳丫攜著裙角在海邊撿拾貝殼的自己,海鷗翔集,錦鱗游泳,海浪親吻著岸邊羞澀的礁石。我沿著海浪尋找我遺失的貝殼,它們是我不小心丟失的夢,我要找到它們,把它們穿起來掛在窗前,讓它們吹響我的夢。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八
這是一本滿溢著濃濃父愛的隨筆。
作者從小處著眼,細細傾吐對女兒的愛。
深做呼吸,回憶的老歌仿佛潺潺的小溪流入耳朵。
真的很羨慕作者,有這么可愛活潑的女兒;
更羨慕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有這么一位心思細膩的慈父。
整本書讀了不下3遍,每次讀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想,這個可愛的女兒帶給父親的,不只是快樂這么簡單。
有時候會很難過,父親終有離開女兒的那一天。也就是說,孩子,爸爸很難過,不能陪著你一起變老。但是爸爸會盡我所能,帶你領悟你的人生三觀,讓你在沒有我的日子里,變得更堅強。
暗自慶幸,在20xx年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加上《我想遇見你的人生》這本書,真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九
宮崎駿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并沒有寫如何改變時代才好之類的話。我想,它想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反過來,我想那也是一種‘只能如此’的絕望。”
這可以說是宮崎駿作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的一句代表宣言。
作為“活下去”的一部分,宮崎駿作品的永恒主題是愛與成長,童真與夢想,這些人心底最純粹和美好的部分,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宮崎駿曾說,“世界的美麗程度是人類無法察覺的,所以才要做電影啊。”越是在絕望中越是要充滿希望,重生和死亡交織在一起,這正是選擇用盡全力“活下去”的宮崎駿帶給我們獨特的感動與生的力量。
很多時候,作為普通人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去“活得像個人。”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宮崎駿所體悟到的正是這樣一種“活下去”的信念。盡管人生無常,時有懷疑與迷惘,但“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畢竟,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仍舊熱愛生活。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讀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回甘人生》。
他,曾是南通縣貧困的茶農子弟,1961年開設了第一家天仁茗茶,30年的奮斗,賣茶郎變成了17家關系企業的董事長。1990年,事業正值高峰的他,卻應天仁證券事件,虧損臺幣30億元。當時他事業歸零,人生也差一點走到了終點。如今,選擇在祖國大陸東山再起的他,不但在全球擁有400多家茶行,也是臺灣天仁集團、大陸天福集團的總裁。他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世界茶王李瑞河。
本書讓我最讓我感動之處就是當天仁政券出事后,李瑞河先生并未放棄,而是選擇在大陸開展他事業的“第二春”,而且很成功!
以前,我一看到困難就“知難而退”,我想我一定要學習李瑞河先生這種“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李瑞河先生曾說:“如果說我成功,那麼我成功的秘訣就只有兩個字:‘勤’和‘儉’。”
唉,說到“勤”和“儉”,我還真都比不上李瑞河先生。先說這“勤”字,在家里我就像“小公主”一樣,事事都讓我媽媽操心,比如說:掃地啊、擦桌子啊、洗手絹啊……。都是媽媽干,我一點兒都插不上手。再說“儉”字,光看我們家的舊本兒,就知道我不是一個懂得節儉的孩子,而且,我吃東西時,也總是吃不干凈。所以,我制定了一個計劃:1.放學回家后,先寫作業,然后幫媽媽干活,干完活后再干自己想干的事。2.以后還要節省本兒。3.以后,吃東西時要吃干凈。
我真心希望我能變成一個勤儉的孩子!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一
"重返19次人生"這是一部令整個英國為之落淚的心靈治愈小說。小說講述的是:8歲的柔依追求美滿的婚姻,多年積極備孕卻屢次失敗,身心備受折磨。這讓深愛她的丈夫艾德痛苦不堪,婚姻一度瀕臨崩潰。
一個尋常早晨,他們大吵一架,艾德摔門而出,卻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生命中最后一次對話。艾德在車禍中喪生。柔依悲痛欲絕,昏迷后醒,發現自己跌入時空交錯的世界,一次次重回過去,重新與艾德相遇相愛,18歲,她和他初遇;24歲,他們相愛;28歲,他向她求婚,他們懷著美好的憧憬進入婚姻……柔依以現在豐富的閱歷和成熟的心智,審視過去,煥然明白是生活的瑣碎、懷孕生子的焦慮等,消磨了他們珍貴的愛情,使兩個相愛的人漸行漸遠。
在書店被書的標題所吸引,"重返19次人生"好奇心驅使下開始看這本書。這本書和其他書不同,它沒有目錄,以時間為敘述線索而展開。思緒會隨著女主角,一次一次回到過去,仿佛自己變成了柔依,和她一樣,見到男主角艾德,會緊張會興奮,會為了去改變艾德的命運、自己的命運而緊張忐忑。對于幸福的感覺,我們總是嘴中常有、心中常無。
人生就是孤獨的,好不容易找到人身的伴侶,但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奏鳴曲中,每個人都迷失了,迷失的不僅僅是對自我的評價,也是對于生活與愛情的耐心。"重返19次人生"是一部關于思索愛與人生、得到與失去的人性治愈力作。人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壞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給了最親近最愛的那個人。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二
三個互相交織的故事,三個女人的一天生活。
伍爾芙的一天是那么平淡,起床、寫作、散步,但是她想的還是那么多。
克拉麗莎,見證了托馬斯的死亡。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勞拉,小說開篇描述她是那么溫馨的一個家庭中的家庭主婦,丈夫對她關懷無微不至,平時喜歡看看小說,為了靜下心來看書還開車到城里找了一個旅館就為了看書。一個安靜的環境是必須的這一點深有體會!打破她平靜生活的也就是她和鄰居的一個kiss。然后毅然拋棄丈夫和兒子離家出走,這是多么有勇氣!每個人個性深處都有一個自我沒有被充分挖掘,隱藏著,安于現狀。做出抉擇放棄正常人際關系是那么困難。書本沒有交代她離家出走后怎么樣,有沒有找其余愛人,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展開聯想。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三
《人生由我》,這個星期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埃隆·馬斯克這位時代女性,更讓我感嘆的是這個不可思議的家庭。
之前的文章中就介紹過,埃隆·馬斯克出生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中,而且她父母都富有冒險精神,從小父親就告訴他們“沒有什么是霍爾德曼家的人做不到的”,這句話也一直成為他們家族的信條。
所以一直以來她都會盡她所能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因為她的父母給她的家庭教育就是這樣的。
埃隆馬斯克的父母都是終身學習者。
她的父親年輕時為了學習脊骨神經醫學,曾用馬匹來換取住宿,通過給別人做脊椎按摩來換取食物,即使在大蕭條時代都沒有放棄學習。
她母親更為傳奇,十六歲在報社工作就開始支撐家庭生活,二十幾歲才接受了專業的舞蹈培訓,然后為了追尋自己的舞蹈和戲劇夢想,獨自一人踏上訓夢之旅。
她的父母都是無所畏懼,敢于冒險的人,父親在四十四歲時擁有了第一架飛機,從此他們的飛行之旅就開始了。她的父親不僅僅學會開飛機,甚至學會維修飛機,拆卸組裝機翼。那是1950年,那個時代,你能想象到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一個看起來好像無所不能的人存在。
她父親七十三歲時去世,當時她母親才六十一歲。家人很擔心母親無法從這種悲痛中走出來,但六十多歲的母親開始學習木雕、陶藝、繪畫,開始周游南非,把自己所看到的風景和建筑都畫下來,很快通過學習這些興趣愛好讓自己從悲痛中走了出來。
至今母親的作品都會定期做展出。
她母親七十多歲開始學習蝕刻版畫,九十四歲時學會了制作數碼藝術,九十八歲因身體罷工而去世,才結束了她一生的學習之旅。
正是父母這樣言傳身教埃隆·馬斯克才活出了自己。雖然二十幾時就有了三個孩子,三十幾歲時生活還一塌糊涂,四十幾歲時仍在為生存忙碌,五十幾歲時到紐約重新起步,但六十多歲的時候居然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這都是因為這么多年來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一直不斷探索更優秀的自己。
埃隆能有科技方面的建樹、金博爾在食品行業中的成果和托斯卡在電影方面的收獲可能都和有這樣一位母親密不可分。
我記得我很小時聽過這樣的一句老話“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我覺得這句話放今天會給人產生很大的誤導,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時代,你如果妄圖通過這樣古老的傳言實現咸魚翻身,不止你翻不了,你的下一代可能直接被拍死在沙灘上了。
所以,從你開始就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況且這個互聯網時代也不會埋沒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
之前抖音上爆火的上海博學流浪漢——沈巍,雖然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但語出驚人迅速火遍全網。因為熟讀歷史在鏡頭面前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講《左傳》、《尚書》而備受關注。現在百度百科都能查得到他。很顯然在大眾看來就是個流浪漢,但憑借積累的知識也能出圈。
終身學習這條路還很長,慢慢前進,慢慢感悟。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四
在連綿的小雨中,我們迎來了學校的讀書季,也許只有這樣的雨季才適合一本好書與一杯清茶的相伴吧?于是偶然在排排書架間邂逅了這樣一本書,書的封面上是一片藍天,藍天中漂浮著幾朵白云,白云下是一望無際的青草,在天與地的交匯處矗立著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一條小道蜿蜒向遠方,引人無限遐想……看著這樣的美景似乎所有的氤氳也消散開去,有微風拂過臉頰,帶來陣陣清新。
在書的最下方有這樣一行不起眼的小字:人生是一段匆匆而逝的歷程,在這段歷程中,我們不必羨慕,無需抱怨。學會認識自己,欣賞自己,你就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
如此說來,想成為人世間最美的風景首先我們要學會認識自己,然后有足夠的能力去欣賞自己。而這里“自省”就是認識自己的前提,在看了這本書以后我想跟大家談談我對“自省”的認識。
古人言:“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一種品質,在痛苦中再自省,我們將不再孤獨;在閑適中自省,我們將不再空虛;在安逸中自省,我們才不會沉淪;在失敗中自省,我們才不會氣餒;在成功后自省,我們才不會停頓。
一省吾身知:不要以為機遇會第二次敲門。她來時出乎意料,走時卻又不動聲色。她總在我們一籌莫展時給予我們意外的驚喜,又在我們得意忘形時帶走我們的榮譽。比爾。蓋茨放棄原有的大學生活,抓住加盟ibm的機遇,才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首富;拿破侖抓住機遇,在戰斗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才成為了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諸葛亮隱居隆中,靜觀天下,待機而出,這只“臥龍”才為主上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做出了屬于自己的巨大貢獻。常言道,人生的得失,關鍵在于機遇的得失。快跑未必能贏,力戰未必得勝,關鍵還在于把握住機會,那必將事半功倍。
再省吾身知:面對挫折,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漫漫人生路就像鋼琴的琴鍵,而挫折就像黑鍵。也許僅用白鍵你也能彈出人生平坦的樂章,但是只有擁有了黑鍵的點綴人生的樂章才會更加悅耳華麗。從古至今,許多名人的旅途并非一帆風順。在逆境中,司馬遷含垢忍辱才創作出不朽的絕唱——《史記》。在逆境中,貝多芬鍥而不舍才譜寫了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在逆境中,“宇宙之王”霍金字字鏗鏘完成了愛因斯坦未盡的夢想——《時間簡史》。逆境中面對挫折我們越戰越勇。陽光因折射變得絢麗,旅途因坎坷變得充實,而我們的人生因挫折變得更加美麗。
三省吾身知: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有這樣一個故事1987年,75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在幼兒園。”在場的人都不解的看著他。“我學到把自己的東西于小伙伴分享;東西要擺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達歉意,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些。”
而這些不正是點點滴滴的細節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我相信那些讓人疲憊不堪,望而卻步的不是眼前高聳入云的山峰,而是掉在鞋子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絕不能忽略那粒沙子。正如《致青春》里說的:“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樓。”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請牢記:細節決定成敗!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五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很欣賞馬克思的這個觀點,人活著的意義在于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的同時,不應是一葉孤舟,而是要與周邊、社會有所關聯,帶給他們正能量。在《哲學與人生》第十五章中探討了人生的意義。
書中從三個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參考答案,在人生這張畫卷中,要肯定其意義,相信美好的存在。具體些,無外乎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關懷、有痛苦可以受。人生的齒輪終會停止轉動,那時擁有的一切都不再擁有。記得曾經愛過、珍惜過、快樂過,追求真理、追求自我,主宰自己的內心,給他人帶來愉悅,為了世界的點滴美好而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即使微不足道也甘之若飴。
人無法預知未來,不知道明天和災難哪一個先到來,惟有珍惜好當下,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要腳踏實地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如果你視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天堂。如果你視工作是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我們從事的工作是單調乏味,還是充實有趣,往往取決于我們對待它的心境。既來之則安之,我覺得選擇了“傳道受業解惑”這個行業是幸運的,因為自己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單純的心靈,每當看到孩子們真誠、求知、澄澈的眼眸,看到他們因一點收獲而快樂,一點點進步時,內心的歡樂無法言喻。只能心里默默地告誡自己,一定要好好備課,對得起這群小可愛啊。
“理解生活還要熱愛生活”,這是一代大師羅曼羅蘭給我們的忠告。熱愛,何談容易?當面對堆積如山未批閱的試題時,面對一堆催著要的材料時,花費時間面對一些覺得沒有意義卻必須要完成的形式化的表格時,內心是崩潰的。但,很多事情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變了。樂觀一點,陽光一些,去做這些事情時何嘗不是在考驗你自身的專注力、耐心、意志力呢?更高一個層次是,當習慣于這些,并且在某一個清晨或午后,你突然意識到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向更好的自己邁進。
苦難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孟子有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定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的一切。
有夢不覺人生寒讀后感大全(16篇)篇十六
禮學是自古及今一切關于禮的學術活動的總稱,是以禮為研究對象的一個專門的學術。從內容方面看,禮學跟中國傳統的哲學、宗教、政治、道德等學術互相交叉,互相滲透,同時又相對獨立,具有獨特的基本范疇和自成的體系。對中國傳統的經學或儒學而言,禮學是它們的核心組成部分,但是從歷史的實際情況看,禮學又不完全局限于經學或儒學。
看到過一個關于禮的視頻,是一所聾啞學校的校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說到禮是雅,禮是凈,禮是靜,禮是敬。
禮學是自古及今一切關于禮的學術活動的總稱,是以禮為研究對象的一個專門的學術。從內容方面看,禮學跟中國傳統的哲學、宗教、政治、道德等學術互相交叉,互相滲透,同時又相對獨立,具有獨特的基本范疇和自成的體系。對中國傳統的經學或儒學而言,禮學是它們的核心組成部分,但是從歷史的實際情況看,禮學又不完全局限于經學或儒學。
在我們古代,三皇的時候行道,五帝的時候就行德,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三王的時候,像周文王、周武王,這三王的時候,行仁。到五霸的時代,春秋戰國的時代,行義。義以后這是講禮,禮是禮上往來,前面三種只有往沒有來,義是義務,義務就不能講報酬。但是禮呢,禮是講報酬的,這禮上往來,禮是最低的一級;就是真心起用,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還要求報酬,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守不住的話,那就完全是妄心起用,真心全部喪失掉了,全部迷失掉了。禮記打開第一篇曲禮,第一句話說,曲禮曰無不敬,失去了恭敬心,就失去了禮,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個限度,這怎么得了,全迷了,禮沒有是全迷;禮還有的時候,還有那么一線光明存在。所以儒家著重在禮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