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果。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一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譯文。
喇叭鎖吶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都憑你來抬聲價。
軍人聽到了軍人愁,百姓聽到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又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二
1.全曲以“___”貫穿始終,“___”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和共同特征,“______”三個字則把宦官酷吏橫沖直撞和驕橫神態描摹殆盡。
2.這首散曲表面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際上處處寫和都是宦官,“曲小”比喻___________,“腔大”比喻_____________,“水盡鵝飛”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吹”的功用。
答案:
1.吹腔亂如麻。
2.宦官的地位低下宦官仗勢欺人宦官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
3.略。
作者詳細介紹。
個人生平。
年刊本,為其甥張守中所校訂刊行。《散曲叢刊》收入此本時,曾校以《堯山堂外紀》和《雪濤詩話》。
灑落不凡,鄙視仕途,終身不試。縱情山水詩酒。筑高樓于高郵城北,日與文士談詠其間,因自號“西樓”。他工詩能畫,善音律,尤善詞曲。散曲多表現他個人閑情逸致。但有部分作品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或表達了作者改變現實的愿望,如最為人稱道的[朝天子]《詠喇叭》,諷刺當時,描摹宦官作威作福、裝腔作勢的丑態,揭露了他們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南呂一枝花]《久雪》中,作者把雪比作邪惡勢力,借以抒發心中的牢騷不平,并且表示了對光明的信念。他的寫懷詠物散曲,以清麗見稱。如《落梅風》,寫野外牧羊,宛如清淡秀麗的水墨畫,表現力很強。著有《王西樓樂府》。
作品特色。
王磐散曲存小令65首,套曲9首,全屬南曲。王磐散曲題材比較寬廣,作品的風格基本上是清麗精雅的,個別諷刺作品則較為豪辣。王磐著有《王西樓樂府》1卷,多慶節、賞花、記游等閑適之作,反映了他生活和性格的基本方面。其詠物之作“首首尖新”(王驥德《曲律》),最為著名。由于他脫略塵俗,不干權貴,對于當權者的乖行逆施,很看不慣。小令〔朝天子〕《詠喇叭》,借“曲小”、“腔大”的官船喇叭為題,把正德年間擅權的宦官在運河沿岸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以及他們裝腔作勢的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
散套〔南呂.一枝花〕《久雪》,以大雪的逞威,喻權貴的肆虐,并展示日出雪消的理想,也頗有意義。王磐如〔南呂·一枝花〕《嘲轉五方》的諷刺迷信,以及對一些生活瑣事的歌詠,顯示了王磐散曲題材比較寬廣。其他作品的風格基本上是清麗精雅的,個別諷刺作品則較為豪辣;而〔滿庭芳〕《失雞》、〔朝天子〕《瓶杏為鼠所嚙》等,則以俳諧風趣為人所稱道。
作品賞析。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三
全仗你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
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南呂·一枝花.久雪》。
亂飄來燕塞邊,密灑向程門外。恰飛還梁苑去,又舞過灞橋來。攘攘熙熙,顛倒把乾坤礙,分明將造化埋。蕩磨的紅日無光,隈逼的青山失色。
凍的個寒江上魚沉雁杳,餓的個空林中虎嘯猿哀。不成祥瑞翻成害,侵傷隴麥,壓損庭槐,眩昏柳眼,勒綻梅腮。遮蔽了錦重重禁闕宮階,填塞了綠沉沉舞榭歌臺。把一個正直的韓退之擁住在藍關,將一個忠節的蘇子卿埋藏在北海,把一個廉潔的袁邵公餓倒在書齋。哀哉,苦哉!長安貧者愁無奈。猛驚猜,忒奇怪。這的是天上飛來的冷禍胎,遍地下生災。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散曲讀本。
沉醉東風·攜酒過石亭會友。
頂半笠黃梅細雨,攜一籃紅蓼鮮魚。正青山酒熟時,逢綠水花開處,借樵夫紫翠山居,請幾個明月清風舊釣徒,談一會羲皇上古。
斜插,杏花,當一幅橫披畫。毛詩中誰道鼠無牙?卻怎生咬到了金瓶架?水流向床頭,春拖在墻下。這情理寧甘罷!那里去告他,那里去訴他,也只索細數著貓兒罵。
古調蟾宮·元宵。
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哪里有鬧紅塵香車寶馬?只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詩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四
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往來亂如麻,
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
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作者簡介]。
1470-1530,字鴻漸,號西樓,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作諸生,厭其拘束,棄去,終身不應舉求官。縱情山水詩畫間,尤善音律,絲竹觴詠,徹夜忘倦。散曲有《王西樓樂府》一卷,無論抒情詠物,諷刺俳諧,皆稱能手。
[注釋]。
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里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真共假:真與假。
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搜刮干凈。
[譯文]。
喇叭和嗩吶,曲兒雖然小,腔調卻很大。官船來往亂糟糟,全靠你來抬身價。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哪里云彩辨出真和假?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又吹傷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
[賞析]。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
“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
“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五
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3]來往亂如麻,
全仗你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
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好的詠物詩一般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詠物維肖,即詠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讓讀者相信確實是所詠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為詠物而詠物,而是通過詠物,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三是詠物和寄托的關系要處理好,即“不即不離”。用這個標準來衡量王磐的這首《朝天子·詠喇叭》,不難發現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詠得像不像。小令第一層說喇叭、鎖哪的特征是“曲兒小腔兒大”,顯然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對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愛憎之情。小令的第二層說喇叭、鎖哪的用途,是為來往如麻的官船抬聲價,即為官方所用。“聲價”即名譽地位,按理應是客觀評價;而這里卻要“抬”,就說明喇叭、鎖哪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層展示喇叭、鎖哪用途的另一面:為害軍民,即在為官船抬聲價的同時,肆意侵害軍民的利益,讓老百姓一聽到喇叭、鎖哪之聲就不寒而栗,膽戰心驚。小令最后一層寫喇叭、鎖哪吹奏的結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直吹得民窮財盡,家破人亡。不難看出,通篇詠喇叭詠得真切,詠得讓人信服。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托。我們知道這首小令是詩人目睹了往來于運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后的借題發揮之作,顯然是有所寄托。現在的問題是這種寄托是否成功。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卻有共同點,于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共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著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幫兇,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實黑暗進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治者發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內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通讀全篇,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它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傳達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于沒有點破,結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六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王磐和散曲的文學常識;體會散曲中詼諧諷刺性的語言。2、反復誦讀,品味散曲的藝術美,把握散曲的主題思想。3、了解本曲借物詠懷,體會人民對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課型:新授課。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朝天子》這首散曲選自《散曲叢刊·王西樓樂府》,表面是吟詠喇叭,實際是借物詠懷。朝天子,曲牌名。詠喇叭,散曲題目名。
二、整體感知:
1、王磐(約1470—1530),字鴻漸,號西樓,江蘇高郵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華,厭棄科舉,故未曾做官。他好讀書,精通琴、棋、書、畫,在寄情山水、吟詩作畫中度過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閑適的生活為題材,間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詠喇叭》即其中之一。王磐有《王西樓樂府》一卷,其藝術風格騷雅清俊、放逸詼諧,多用民間口語,妙趣橫生。
2、背景資料:當時大宦官劉瑾當權,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盤稅查礦,搜刮民財,鬧得雞犬不寧。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聽到他們的喇叭聲就恐懼萬分,作者就以此為題,揭露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3、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1、“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先寫“吹”之聲,“曲兒小腔兒大”。2、“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一個“抬”字出神入化,與“喇叭,嗩吶”相呼應,諷刺格外尖刻辛辣。3、“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寫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最后點出“吹”的惡果,百姓家破人亡,表達對“吹”的`憎恨,點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
對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應如何理解?
明確:全曲在戲謔中寄憎恨之情,于詼諧里寓抨擊之意,題材新穎,寓意深刻。例如:通過“曲兒小腔兒大”的對比,使“喇叭,嗩吶”及所影射的對象——宦官窮形盡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宦官本是宮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倚仗皇帝的寵幸大擺威風,專權作惡。一個“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貪官污吏的丑惡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亂如麻”三字則把宦官酷吏橫沖直撞的驕橫神態描摹殆盡。而在“全仗你抬聲價”中,一個“抬”字出神入化,與“喇叭,嗩吶”相呼應,諷刺格外尖刻辛辣。
五、教師小結:
這首散曲表面是是吟詠喇叭,實際上是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誦讀古詩詞,我們可以走進祖國的高山大川,徜徉于故鄉的小橋流水;我們可以放眼紛繁的社會,關注多彩的人生;我們可以傾心人際的交往,領略豐富的生活??我們欣賞,我們體驗,我們思考。古詩詞猶如那“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提高了我們的修養。六、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這首散曲。
七、板書設計:
吹之果:吹翻這家、吹傷那家。————借物詠懷。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七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注釋]。
2.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里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3.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搜刮干凈。
[今譯]。
喇叭和嗩吶,
曲兒雖然小,腔調卻很大。
官船來往亂糟糟,
全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
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別出真和假?
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
又吹傷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
[作者簡介]。
[解說]。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八
喇叭,鎖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詞句注釋。
朝天子:曲牌名。喇叭:銅制管樂器,上細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擴張,可以擴大聲音。
鎖吶:今寫作“嗩吶”,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個喇叭形擴聲器。民樂中常用。
曲兒小:曲子很短。腔兒大:聲音很響。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嗩吶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門的船只。亂如麻:形容來往頻繁,出現次數很多。
仗:倚仗,憑借。你:指喇叭、嗩吶。抬:抬高。聲價:指名譽地位。
軍:指軍x。愁:發愁。因受攪擾而怨忿。舊時皇帝為了加強對軍x統帥的控制,常派宦官監軍,以牽制軍x長官的行動,十分討厭。
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別。甚么:同“什么”,疑問代詞。共:和。
眼見的:眼看著。吹翻了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
吹傷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
水盡鵝飛罷:水干了,鵝也飛光了。比喻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這是宦官害民的嚴重后果。水盡鵝飛,“官船”就不能長久來往,這也是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
白話譯文。
喇叭鎖吶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
還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
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創作背景編輯。
這支曲子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這是歷史上宦官禍國映民最嚴重的時期之一。當時宦官在交通要道運河上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
賞析。
曲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兒”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聲。全曲借物抒懷,活畫了宦官的丑態,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九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嗩吶一作:鎖吶;聲價一作: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賞析:
小令第一層說喇叭、嗩吶的特征是“曲兒小腔兒大”,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對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愛憎之情。一個“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貪官污吏的丑惡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層說喇叭、嗩吶的用途,是為來往如麻的官船抬聲價,即為官方所用。“聲價”即名譽地位,按理應是客觀評價;而這里卻要“抬”,就說明喇叭、鎖吶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層展示喇叭、嗩吶用途的另一面:為害軍民,即在為官船抬聲價的同時,肆意侵害軍民的利益,讓老百姓一聽到喇叭、嗩吶之聲就不寒而栗,膽戰心驚。小令最后一層寫喇叭、嗩吶吹奏的結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直吹得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通篇詠喇叭詠得真切,詠得讓人信服。
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來于運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后的借題發揮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卻有共同點,于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共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著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幫兇,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實黑暗進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治者發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內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這首作品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它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在傳達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于沒有點破,結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十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2.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里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3.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搜刮干凈。
喇叭和嗩吶,
曲兒雖然小,腔調卻很大。
官船來往亂糟糟,
全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
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別出真和假?
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
又吹傷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十一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嗩吶一作:鎖吶;聲價一作: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譯文。
喇叭和嗩吶,吹的曲子雖短,聲音卻很響亮。官船來往頻繁如亂糟糟的麻,全憑借你抬高名譽地位。
x隊聽了x隊發愁,百姓聽了百姓害怕。哪里會去辨別什么真和假?
眼看著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直吹得水流干鵝飛跑,家破人亡啊!
譯文二。
喇叭鎖吶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注釋。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銅制管樂器,上細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擴張,可以擴大聲音。
3.嗩吶:寫作“鎖吶”,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個喇叭形擴聲器。民樂中常用。
4.曲兒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兒大:(吹出的)聲音很響。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嗩吶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門的船只。亂如麻:形容來往頻繁,出現次數很多。
6.仗:倚仗,憑借。你:指喇叭、嗩吶。抬:抬高。聲價:指名譽地位。(宦官裝腔作勢,聲價全靠喇叭來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聲價,又因為它傳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頭所指,更深一層。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臉。)。
7.軍:指x隊。愁:發愁。因受攪擾而怨忿。舊時皇帝為了加強對x隊統帥的控制,常派宦官監軍,以牽制x隊長官的行動,十分討厭。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別。甚么:同“什么”,疑問代詞。共:和。
9.眼見的:眼看著。吹翻了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
10.吹傷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
11.水盡鵝飛罷:水干了,鵝也飛光了。比喻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這是宦官害民的嚴重后果。水盡鵝飛,“官船”就不能長久來往,這也是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主旨。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嗩吶,實際上借物抒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十二
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是大家朗讀的好作品,各位同學們,我們看看下面的詩歌,歡迎大家朗讀。
明王磐。
喇叭,嗩吶,
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往來亂如麻,
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
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里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真共假:真與假。
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搜刮干凈。
喇叭和嗩吶,曲兒雖然小,腔調卻很大。官船來往亂糟糟,全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里云彩辨出真和假?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又吹傷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
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
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
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專業13篇)篇十三
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往來亂如麻,
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
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1.朝天子:曲牌名。
2.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里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3.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搜刮干凈。
喇叭和嗩吶,
曲兒雖然小,腔調卻很大。
官船來往亂糟糟,
全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
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別出真和假?
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
又吹傷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