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對學生語言思維和寫作能力的全面評價,能夠展現學生的才華和潛力。小編為大家精選了幾篇優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寫作的水平和技巧。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一
叮鈴鈴……上課的鈴聲響了,同學們陸續坐到位置上。
一陣清脆的高跟鞋聲在我們的耳邊響起,蔣老師拿著一個紫色的小盒子來到了教室,說:“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
接著就從紫色的小盒子里拿出一個嶄新的吹風機和一個白色的乒乓球,插好電源,問我們:“假如把乒乓球放在吹風機上吹,會怎么樣呢?”
這一說,教室里就像炸開了鍋,熱鬧非凡。有的同學說:“乒乓球會被吹得無影無蹤。”有的同學說:“乒乓球在上面會稍微動幾下。”有的同學說:“乒乓球不會被吹走。”有的同學摸摸腦袋說不出話來。
“讓我們來看看會怎么樣吧!”蔣老插好電源,這一刻,奇跡出現了。乒乓球好像一個小舞蹈家,在吹風機上一蹦一跳,非常有趣。蔣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道:“不知道。”蔣老師說:“因為,乒乓球被熱氣吹動,要跑到外面去,但又被外部的冷空氣壓回來,所以乒乓球沒有被吹走,一直飄浮在吹風機口的上方”。
原來一個小實驗,還隱藏著有趣的科學道理。
:寫出了一位善于激發學生興趣的好老師。激發興趣不難,買買關子,設設懸念,推動學生急于求知的欲望而已。但是,興趣是效果的保障。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二
實驗,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不,今天老師為了讓我們寫作文,布置了做實驗的作業,我特別開心。
回到家,我從老師在班級群里發的實驗中,挑出了一個摩擦起電的實驗來做。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一張薄紙和一根鉛筆。
我按照實驗要求,先將一張完好無損的薄紙撕碎,然后我用鉛筆在頭發上摩擦了幾下,接著,我將鉛筆輕輕掠過碎紙屑。神奇的一幕發生了,碎紙屑突然立了起來,跟著鉛筆在動。再往下移一點,碎紙屑立刻飛起來附在鉛筆上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鉛筆上沒有粘上膠水和雙面膠呀怎么粘上去了?帶著這些疑問,我又將筆清洗了許多次,紙也換了一張后,再次將筆在頭發上摩擦了幾下,然后靠近紙屑,頓時,紙屑像一個個小舞者,紛紛向筆優雅地跳來,掉下去了,又往上跳。大約過了5、6秒,筆不再像磁鐵一樣能把紙屑吸起來。我又試了幾次,結果還是如此。這是為什么呢?伴隨著好奇心,我打開了手機,查了查原因,原來一些容易起電的材料進行相互摩擦,表面就能夠出現帶電現象,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功能。
啊,科學真奇妙,會帶給你無窮的知識!科學真神奇,會帶給你無限的享受!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三
今天,在作文課堂上,我們做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小實驗鹽水浮雞蛋。
我們準備的材料是一個雞蛋、一個杯子、一根筷子、一瓶水,還有鹽。
準備好材料之后,開始做實驗了。首先,老師把水緩緩地倒入杯中。接著,將雞蛋放入水中,我想:蛋寶寶到水里是全身碎骨呢?還是安然無恙?老師手拿著雞蛋靠著杯壁,往下放。砰!老師手突然一松,雞蛋沒有碎,反而乖乖地在水中懶洋洋地躺著,但是沒有浮起來。
然后,老師把鹽放入水中,啊!雞蛋動了一下,可是還沒有完全地浮上來。
老師繼續加鹽,鹽像面紗一樣落到蛋寶寶身上。
最后用筷子快速地攪拌好,我發現水變得可白了,像純牛奶一樣,我都想喝一口了!雞蛋也浮上來了水面,露出了它那圓圓的小腦袋,像睡著了一樣。
今天的實驗成功了,我也推薦同學們去試一試。這節課也使我體會到我們要多動手,要細心地觀察!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四
老師把豌豆和牙簽拿進教室,幾個好奇的同學就問:“老師,你要烤迷你豌豆串嗎?”說完,全班哄堂大笑,老師也哭笑不得地說:“不,不是的!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實驗,名叫:牙簽上的懸浮豌豆。”老師一說完,同學們都恍然大悟,有的同學甚至覺得不可能,那就來試試吧!
老師先給我們每人發三根牙簽,三顆豌豆,讓同學們先自己試試,可有的同學坐在駐“手”觀看,有的同學用“牙簽筷子”夾了起來,還有的.同學甚至做起了“豌豆葫蘆”。
老師一看情況不妙連忙手把手的教我們,原來啊,把三顆豌豆和三根牙簽連在一起,再把最后一根牙簽插在橡皮擦上,把三角形豌豆架放上去就大功告成了。
同學們驚呼起來:“這怎么可能?”老師解釋道:“豌豆和牙簽組成一個整體,它們的合力在豎直的牙簽上,這樣就能保持平衡啦!”同學們恍然大悟。
從這次實驗中,我得到一個啟發:再難的事情只要換個角度,不斷嘗試,就會成功,要相信會有奇跡,不要半途而廢。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五
我先找了一個玻璃杯,在玻璃杯里放滿水。我把雞蛋放了進去,發現雞蛋卻像一個睡美人一樣躺在玻璃杯里一動不動,然后我往玻璃杯里放了一勺鹽,雞蛋毫無反應。我又放了四、五勺鹽,這會兒雞蛋稍微往上浮了一點。這時,媽媽走過來微笑著對我說:“你一定要多放點鹽,讓這些鹽水的密度超過雞蛋的密度。”而天真的我卻不知道密度是什么,只知道媽媽說多放點鹽,于是我就放呀,放呀,一直不停地放鹽。不一會,我就看見雞蛋像一個小娃娃一樣,披上了潔白的衣服。
接著我拿著一根筷子,在玻璃杯里面攪拌攪拌。過了好一會,披在娃娃身上的鹽,才融化在水里面,消失得無影無蹤。突然,神奇的一幕出現啦:雞蛋在水里面浮起來啦!它的小腦袋浮在了水面上,在水面上飄呀飄呀飄呀,像一個娃娃在游泳。我興奮地喊:“媽媽,媽媽,雞蛋真的浮起來啦!”媽媽親切地說:“寶貝,你干得真棒!”而我卻問媽媽:“為什么雞蛋在加了鹽的水里會浮起來呢?”媽媽告訴我原理,原來是因為在水里面加了鹽,水的密度就增加了。鹽加的越多,密度就越來越大,等鹽水的密度超過了雞蛋的密度時,雞蛋就會浮起來了。
實驗成功了,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我的心里比吃了蜜糖還要甜。因為我明白了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大膽實踐,才能懂得更多的科學道理哦!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六
童年,似咖啡,有甜,有苦,細細品味,有的讓人淚流滿面,那次讓我至今難忘。
有一天,老師告訴我們下節課要進行一次有趣的小實驗,一聽“實驗”這個詞兒,大家都覺得挺新鮮,我迫不及待的問老師是什么實驗,老師卻神秘地搖搖頭,沒有告訴我們,我懷著急切的心情,盼望這節課早點到來。
終于盼到了這一天!下午第一節課,我們來到科學教室,老師擺好了試瓶、滴管、雞蛋、鴨蛋等實驗用品,仔細一看,原來要做蛋能否浮起來的實驗,我新奇又興奮。
我們屏息耐心的等待著,幾分鐘過后,雞蛋突然一下子浮了起來,這時,我們情不自禁地高呼:“啊!浮起來了!浮起來了!”
一陣歡笑聲過后,王仕迪站起來,不解地問:“既然雞蛋可以浮起來,鴨蛋行嗎?”他的問題引起了我們更大的興趣,這時,老師走過來,微笑著說:“動動手,不就知道了。”她指了指一邊的鴨蛋,示意我繼續做下去,組員們撈出了濕淋淋的鴨蛋,將大鴨蛋輕輕放入水中,照樣滴進幾滴鹽酸,過了一會兒,這個蛋也爽快地浮了起來,又引起了一陣歡笑,小實驗又一次成功了。
小實驗多有意思啊!我高興極了,這時,一陣微風吹過,我往外一看,校園里的桃花也為我們的實驗成功笑了。
回到家,我好奇地去網上查詢蛋在水中浮起來的原理,原來,加鹽之后,水的密度變大,大于雞蛋的時候,雞蛋就回浮起來了。
小實驗真有趣,正如杜甫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肯動手,才能在一次次成功與失敗中有不一樣的感悟。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七
聽媽媽說,最早的指南針可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寒假里,我決定當一個小小的科學家,親自動手,嘗試著做一個水浮式的指南針。
我先找來材料:一根點燃的蠟燭,一些紙巾,一根縫衣針,一把小剪刀,一杯干凈的水,一個手機。好啦,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就開始做實驗了。
我小心翼翼地用剪刀把縫衣針夾起,放進火里烤了個兩三秒鐘,然后迅速放進水里冷卻。再把針從水里拿出,用紙巾擦干。接著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要把針浮在水面上。可是不知怎么一回事,這針總是不聽話地往下掉,是我手太笨呢?還是針太重呢?一次,兩次,三次……怎么每次都失敗?沒有一次是成功的,氣得我直想放棄。這時候爸爸提醒了我:“別著急,我相信你肯定行!來,你先用紙巾擦干針,再輕輕地把它放在水面上就行了!”聽了爸爸的話,我靜下心來,按照爸爸說的去做——我屏住呼吸,慢慢地把針放下去。呀,果然成功了,縫衣針穩穩地浮在了水面上。
我拿起剪刀,靠近針,哇,剪刀和針還吸在了一起!看來,此時此刻的針真的有磁性了!那它能為我們指示南北方向嗎?我繼續動手做實驗。我又輕輕地用剪刀撥動針,看,針在水面上來回不停地轉著圈圈,慢慢的,慢慢的,針停了下來。啊,我驚喜地發現,這時候的針眼針尖的方向和原來的方向是一樣的。我又趕緊拿出手機,打開里面的“指南針”軟件對了一下方向。耶,我的實驗成功啦,針眼針尖指示的方向和手機里“指南針”軟件指示的方向是一模一樣的。
是什么原因讓小小的縫衣針火燒冷卻之后就會有磁性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媽媽也回答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如果不用火燒冷卻這種方式,還有其它方法讓針具有磁性嗎?看來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簡單的實驗,卻藏著大大的學問。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八
“哈哈!今天要捏雞蛋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老師拿出一個生雞蛋說道:“誰能把生雞蛋握在手心里給捏碎了?”底下的同學喊:“我能!我能!”老師叫了王鑫宇。他又高又壯,只見他大步流星地走上了講臺。他把一個生雞蛋握在手心里,用力一捏,可雞蛋紋絲不動。他只好不好意思地走了下來。第二個上場的是被稱為全班一號大力士的馬鵬程。他滿懷信心走了上去,他也是把雞蛋放在手心里,使足了勁,臉都憋紅了,可雞蛋還是完好無損。
老師講,因為雞蛋是橢圓形的,握在手心力量都分散了。如果用一個指頭一捅,力量集中了,一定會破的。小強剛聽完就用食指一捅,哇!雞蛋果然碎了。大家看著流著湯的生雞蛋,議論紛紛。小強笑著說:“回家炒雞蛋吃去嘍!”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九
聽科學老師說冰塊可以使易拉罐“出汗”,我有點好奇,想親自體驗一下。心動不如行動,我和爸爸一起做了實驗。
根據網上的資料介紹,我快速地準備起來。首先,我從冰箱里拿出冰塊,再找出一個易拉罐,然后從廚房里拿出一根筷子和一袋鹽,最后在餐桌上找來一個杯子。
實驗開始了,首先,我把冰塊放入杯子中,再灑上三四勺鹽,然后用筷子攪拌了五分鐘左右,把鹽冰塊一個一個的倒入易拉罐里。最后,把易拉罐蓋上蓋子。實驗很順利,我開心極了,接下來我就等著它“出汗”了。
三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我圍著易拉罐左轉右轉,發現什么也沒有變化,我滿懷著期盼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爸爸對我說:“不要急,做科學實驗要有耐心!。”猛然間,我眼前一亮,易拉罐側面如同魔術般圍上了一條白霜圍巾,還出現了一些小水珠。哇,易拉罐真的“出汗”啦!
而且,結霜的位置越靠近冰塊,霜越密。易拉罐的上部由于沒有冰塊,所以上部沒有“出汗”。但是,為什么會“出汗”呢?爸爸給我解釋說:“是因為冰塊變成水,吸熱所導致的。
易拉罐“出汗”的現象真有趣啊!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十
我記得我做過最有趣的一次實驗,那就是在一位老師家里做的,當時老師讓我們將一塊布手帕全燒起來,然而并不將手帕燒掉。當時我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可思議。
我拿出一塊手帕,沾了點水,點了起來,可怎么也燒不起來,我又點另一個沒有沾水的角落,大火燒得十分旺,我立刻將它扔進水里,再一看手帕全燒了,就我沾的水的那角落沒有燒掉。
同學拿起另一塊手帕將它放進油里,然后也用火把它點起來了。可誰知最后他的實驗更加慘烈了,他手上的手帕全燒光了。
老師將手帕先放進水里,再將手帕擠干,然后又把擠干的手帕放進油里,再用火點燃。老師將點燃的手帕立刻用大鑷子夾住,舉起來,我們一起瞪大眼睛望著那塊手帕,手帕在半空中燃燒了幾十秒鐘后,終于熄滅了。
我們爭先恐后的將老師手中的手帕拿過來一看,都驚得摔在了地上,奇跡發生了,手帕竟然完好無損,沒有絲毫被燒過的痕跡。
這時老師告訴我們:水和油合在一起,油是浮在水面上的,它倆倒在手帕上,而油只是浮在手帕表面上,它點燃后只會將油燒掉,但水卻留在手帕上,所以燒著的只是手帕上的水,而手帕卻永遠不會燒掉。
通過這個原理,同時讓我悟出了人生的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注意內心深處。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十一
一節科學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叫作“拉不開的書本”。就是將兩本書的每一頁都互相重疊在一起,就怎么也拉不開了。
大家都不相信,怎么可能拉不開呢?老師見我們不相信,笑了笑,對我們說:“現在你們可以試試看,看看到底拉不拉得開。”說干就干,我和同桌陳安琪各拿一本語文書,從最后一頁開始,將每頁都小心地重合在一起。終于將每一頁都重合在一起了,我們長呼了一口氣,接著,我們倆各拿一邊,開始拉。可是書怎么也拉不開來,我們使足了吃奶的勁,還是拉不下來。
我覺得這兩本書像是粘在了一起,準確點說,是長在了一起,怎么拉也拉不下來。我和同桌堅持不懈,鼓勵自己:別以為你們重疊在了一起,就難倒了我們,我們一定會把你們分開的!我們拿著書本使勁地甩,它們無動于衷,我們一急,拿著兩本書發瘋似的甩,書經受不住我們的摧殘,終于投降了。要想讓書本分開真不容易啊!
再看看周圍的其它同學,一個個臉漲得通紅,咬牙切齒,可書紋絲不動,有的同學用力過猛,竟然把書都撕破了,有的同學實在是沒招兒了,只好將書本攤開,將書一頁頁地分開來。。。。。。
實驗結束后,大家紛紛跑去問老師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老師笑著說:“當書本重疊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摩擦力,導致書本怎么也拉不開,至于更多的道理,還要你們自己去挖掘。”
“長”在一起的書真有趣!沒想到每天都陪伴我的書本也蘊含著大道理。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十二
這是為什么呢?張文琪說道:“我看到你在給張夢甜拔的時候你把那個眼堵住了。而在我拔的時候,你就松開了。”仝老師說:“對,這位女同學觀察的很仔細,正是氣壓的原理,恩,這位女同學很聰明,接下來我們做最后一個實驗。”仝老師拿來一個分解成倆半的飲料瓶,又拿來一個乒乓球,有半個瓶子里裝著水,仝老師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水的浮力把乒乓球扶了起來,然后,仝老師問:“你們說,我把這個乒乓球,放入帶嘴的半個瓶子里,裝滿水,乒乓球會浮起來嗎?”同學們還真是聰明,說:“不會。”仝老師實驗了一下,確確實實的沒浮起來。
于是有讓劉再前來吹,劉再前也是使足了勁一吹,咦?又沒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仝老師又把它放到下面,說:“看看在來吹,會不會掉下去?”于是,仝老師讓明明上去做實驗,明明一吹卻掉不下去,真奇怪,仝老師說:“這些道理等你們升初中才明白,其實你們正站在遠方看著海邊的小浪花,這點不算什么,我們中國還沒有一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我們班同學有沒有信心獲得諾貝爾獎呢?”“想!”五十二個同學異口同聲。
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獲得這個崇高的榮譽!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十三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好玩的實驗。
趙老師讓我把玻璃瓶給灌滿水,我很快就把瓶子灌得“飽飽”的。
趙老師讓我對著玻璃瓶看書的封面。我發現書上的字明顯變大了。再看看小豆豆,咦?她整個人變得特別長,就像在哈哈鏡中看到的一樣,胖胖的小豆豆變成了“面條人”。離遠點看,她居然倒立過來了,真是有趣呀!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不是裝滿水的玻璃瓶有了魔法呢?趙老師讓我自己去找答案。
原來桶狀的玻璃瓶內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當物體位于焦點內側時看到的就是放大后的虛像。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覺得很有趣呢?自己也來動手做一做吧!
三年級有趣的實驗(專業14篇)篇十四
這天,王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觀察豆子是怎樣發芽的。同學們一個個像領命的士兵一樣,都議論著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豆芽長得又粗又高。
我也不例外。中午放學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媽媽要了一把綠豆,把它們放進一個碗里,加了點水,放在桌子上。為了讓它快點發芽,我特意放的是溫水。我對小豆子說:“小豆豆,快點長吧。”小豆子靜靜地躺在水里,一動也不動。
下午一放學,我就來看小豆子,豆子的`表面有了幾絲皺紋,就像老奶奶的臉,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豆子在吸收水分,它們正在不停地喝水、脹大呢。
第二天,我一起床,又來看小豆子,豆子全脹大了,有原來的豆子兩個大,胖胖的,真可愛,我找來一只漂亮的洗菜籃子,在籃子底部鋪了一層紗布,把豆子倒在紗布上,均勻地攤開,又在上面蓋了一層紗布,澆了點水。第二天傍晚,我欣喜地發現豆子裂開了一個小縫,如同小嘴巴,里面伸出了一點點綠綠的小嫩芽。不仔細看的話,都不能發現。我高興極了,和豆子一樣互相咧著嘴巴,哈哈大笑!
豆子一旦發芽,長得就很快了。它的小嫩芽差不多有兩厘米長了,它越長,芽尖越細,芽根就越粗,真是給力。在我的期望下,小芽兒努力地生長,我澆水也更勤快了。
第四天,綠豆終于變成豆芽了,已經有四厘米了,頂部還長出了一兩片小葉子了,它們好像在說:“我要快快長大,長出更多的小豆芽。”
通過這個實驗,我學會了認真觀察事物。難怪老師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