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自查報告,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進行自我檢視,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接下來是一份精選的自查報告示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靈感。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一
所有工程,施工組織健全,有施工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按照有關規定的簽訂了施工合同或實行了招投標制;在自查中,所有工程布局合理,按設計圖紙及有關標準施工,工程配套設施齊全,結構尺寸達到設計要求;全部工程土建質量均達到建筑有關標準,主要建筑物無滲水、垮塌、不均勻沉降現象;所有管道機電設備安裝規范,材料、設備均是按要求采購,質量可靠,產品有合格證書。
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質量達到要求,90%以上的工程實際供水能力達到設計要求。
自查結論。
xx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立項符合中央要求,土地審批手續完備、合規,環評審批手續完備;按規定實行醒目監理制,按規定開展招標投標活動。在施工過程中,專項資金到位,工程質量不存在重大問題,沒有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完工后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質量達到要求。項目建設過程中沒有發生違紀違法問題情況。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二
區共完成的12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程措施為管網延伸工程,涉及一個鄉鎮,10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9100人。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安裝dn15-dn500供水管道229180米,改造水廠和峽口水廠,開挖土方114590立方米,石方16380立方米。澆筑混凝土2730立方米。項目法人均為各村用水協會。第一、二、三批完成3100人,投資121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4.37萬,省補助19.95萬元,市區配套15.51萬元,群眾自籌31.17萬元。第四批,完成6000人的飲水安全任務。投資30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05.3萬元,省補助38.6萬元,市縣配套49.53萬元,群眾自籌115.57萬元。
合計總投資43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59.67萬元,省補助58.55萬元,市縣配套65.04萬元,群眾自籌146.74萬元。
(二)、改水項目。
是鄉兩個以柑桔種植為主的農業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688戶、2254人,其生產生活用水一直由水廠(靠虹吸管道抽取運河水經過過濾消毒)供水。由于運河每年清淤一個月,因此村民每年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水吃。特別是20xx年開始運河全線整治,新建運河公園,運河停水長達4個月,導致兩村長期斷水。同時,供水管線老化,跑冒滴漏嚴重,管道和問題亟待更新。而且以運河水作為水源,水質不符合高標準安全飲水要求。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三
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直至無證無照經營,促進公平競爭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西安市長安區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聯席會議制度》(長綜辦發【20xx】14號)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開展了“打非治違”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活動工作,現將我局開展的自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四
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活動中,我們基本達到了一下目標:
1、民眾的法律意識和經營者的持證持照守法經營的意識明顯加強;
2、城鎮主要街道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3、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規范,消費環境更加安全、放心、和諧。
雖然此次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查處取締無證無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民眾法律、法規的宣傳,使日常監管工作不脫節、不留死角。
附件1:《關于印發長安區安監局“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
附件2:無證無照經營單位取締名單。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五
xx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經國家、省、市、縣發改和水利部門批復實施的中央預算內第三批投資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將解決我鎮個村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同時可解決學校飲水不安全師生人。按照xx文20xx年xx號《xx縣人民政府關于下達20xx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目標責任書的通知》要求,結合我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作實際情況,xx鎮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項目下達、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管理、撥付、及使用環節上開展了詳細的自查工作,通過自查,工程質量良好,運營正常,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工程概況。
工程立項后,我鎮成立了以主要領導掛帥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領導小組。以本鎮自然、經濟條件為基礎,對水源和建設方案充分論證,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選擇了適合本鎮的工程形式,并根據要求提出了全鎮飲水安全規劃,并委托古田縣興田水利水電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對飲水安全工程項目進行設計。
萬元,地方自籌x萬元。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六
根據市委、市政府對我區社會民生第11條(完成20xx年農村飲水安全目標任務)的考核目標要求,我區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結合工作實際,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標完成情況。
我區飲水安全項目于20xx年已全部完全,工程措施為管網延伸工程,共12處,涉及一個鄉鎮,10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9100人。今年國家下達的飲水安全項目系上述已經提前實施完成的計劃。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飲水安全項目完成情況。
區共完成的12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程措施為管網延伸工程,涉及一個鄉鎮,10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9100人。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安裝dn15-dn500供水管道229180米,改造水廠和峽口水廠,開挖土方114590立方米,石方16380立方米。澆筑混凝土2730立方米。項目法人均為各村用水協會。第一、二、三批完成3100人,投資121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4.37萬,省補助19.95萬元,市區配套15.51萬元,群眾自籌31.17萬元。第四批,完成6000人的飲水安全任務。投資30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05.3萬元,省補助38.6萬元,市縣配套49.53萬元,群眾自籌115.57萬元。
合計總投資43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59.67萬元,省補助58.55萬元,市縣配套65.04萬元,群眾自籌146.74萬元。
(二)、改水項目。
是鄉兩個以柑桔種植為主的農業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688戶、2254人,其生產生活用水一直由水廠(靠虹吸管道抽取運河水經過過濾消毒)供水。由于運河每年清淤一個月,因此村民每年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水吃。特別是20xx年開始運河全線整治,新建運河公園,運河停水長達4個月,導致兩村長期斷水。同時,供水管線老化,跑冒滴漏嚴重,管道和問題亟待更新。而且以運河水作為水源,水質不符合高標準安全飲水要求。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今年召開專題會議確定了“不增加農民負擔、保證安全飲水”的改水原則,研究了具體解決方案。
一是制定改水方案。經過調查摸底,兩村日均用水需500噸左右,其中人畜用水量占55%,生產用水占10%左右,水損占35%左右。目前兩村共有直徑15-300的老化管網58192米,現基本都處于超期運行的狀態。在多次實地勘察線路后,最終確定從石板村4組130米高程處安裝無負壓增壓泵,以75毫米直徑的管網抽水至195米高程處的蓄水池,然后借用老管網自壓到兩村。采用“一用一備”、不間斷增壓抽水的辦法,日最小抽水量30噸每小時,24小時可達到720噸,最大負荷抽水量可達到70噸每小時,基本可以滿足兩村的用水需求。
二落實改水資金。爭取市級資金50萬,區級配套50萬,共投入改水資料100萬。其中50萬元用于水源改造(其中鄉級泵房及設備改造36.55萬元,石板水廠改造等配套設施投資14萬元),50萬元用于兩村老化管網改造。
三加強后期管理。一是人畜飲水按階梯水價進行水費收取。每人每月8噸水以下(含8噸),暫定1.1元的價格收取水費;8噸(不含8噸)至15噸的,按照每噸2.1元收取水費;超過15噸的按照2.88元(城區小區價)的價格收取水費。用水量和價格通過村民討論通過或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實施。二是鄉村分設配置管水員。鄉農技水利服務中心具體聘用管水員一名,主要負責新建泵站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確保水源安全以及分村收取水費。村級以協會為主,聘用專、兼職管水員一名,主要負責村內管道維護保養和水費的收取。三是抓好生產用水水源安排。適量配備水窖或水池。目前,村、村已經建成抗旱水池(包括蓄水打藥)30口。在20xx年“三萬”活動中,村、村已經建成堰塘29口(其中村4口,村25口)、水井49口(其中村11口,村38口),這些設施基本能滿足柑橘生產用水。四是做好兩村管網改造。在解決水源問題、確保村民有干凈安全的生活用水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兩村的老化管網的改造工作。村、村改水項目完工后,將解決、20xx余人的用水難問題。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七
優秀作文推薦!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直至無證無照經營,促進公平競爭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西安市長安區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聯席會議制度》(長綜辦發【20xx】14號)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開展了“打非治違”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活動工作,現將我局開展的自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八
我鎮農村飲水安全存在居住環境較差和部分村民生產生活不良習慣,對周圍水源造成污染的`問題。
(一)群眾缺乏保護飲用水環境的意識。農民衛生習慣不好、亂推亂放雜物,生活區、養殖區沒完全分離,給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致使水源環境較差。
(二)農田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造成農業水源污染現象較為突出。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九
(一)鎮環保所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定期對集中供水水源保護區進行檢查,加強水源地周邊管理,杜絕堆放垃圾和有害物品,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二)定期對水質進行抽檢,確保用到安全達標的水質。
(三)大力宣傳、教育群眾保護水環境衛生,將雜物、生活區、養殖區分開。杜絕農田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農業水源污染。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
一是建議環保部門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水源水質安全,定期對集中供水水源保護區進行檢查,加強水源地周邊管理,杜絕堆放垃圾和有害物品,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二是建議工商、衛生質量監督局等單位定期對水質進行抽檢,確保用到安全達標的水質。
三是建議縣委、縣政府是否考慮對向壩鄉居住在高山和二高山上相對集中的農戶進行實施小范圍的安全飲水項目和人畜飲水項目,確保這部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一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8%的疾病是由飲水不安全造成的,每年因飲水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數超過800萬。因此,保障飲水安全尤其是農村飲水安全,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更是切實解決當前民生突出問題的具體行動。本次選取關于包聯鄉鎮xx鎮飲水安全問題作為調研課題,通過聽取相關部門的意見,與xx鎮班子調研座談,走訪入戶等實地考察、座談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戶人,其中存在飲水困難的人口有人。易地扶貧搬遷萬戶萬人。縣委、縣政府按照“全域安飲”的指導思想,20xx年以來,全縣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億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于鞏固提升17個鄉鎮集鎮水廠,解決了269個村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困難問題。通過建設飲水工程,使農村群眾飲水的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大大提高。
xx鎮轄18個村240個組,截止20xx年底全鎮年報農業人口8319戶人,其中貧困戶2759戶6968人,全鎮共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4處,搬遷貧困戶1558戶3641人。
跨村連村水廠或整村覆蓋單村水廠8座;
集中供水工程21處;
為分散居住的農戶發放管材4萬多米。
截止目前,全鎮99%以上的農戶都吃上了自來水,國家投資建設的飲水工程供水覆蓋率達到了98以上,精準扶貧安置點和非易地搬遷貧困戶供水保證率到達100%,全鎮村村選配了管水員對已建成通水工程進行管理,xx鎮飲水工程建設規模數量、工程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都位居全縣前列。
同時,農村公路提檔建設對沿公路邊鋪設的管網破壞很大,需要縣一級層面整體協調。
xx鎮大部分存屬于山區,普通水表防凍效果較差,安裝防凍型智能水表費用較高,增加了全鎮水表安裝普及工作難度。
3.用水管理隊伍問題。目前,管水員雖然配齊了,但業務能力還比較低,且由于計劃安排的公益崗還沒有到位,水費也沒有征收,工作積極性也參差不齊。
4.節約用水意識問題。根據了解,農村群眾習慣免費用水,節水意識還沒有養成,浪費用水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水較偏遠的村,對安裝水表和計量收費有抵觸情緒。
5.政策法規保障問題。缺乏法規授權的處罰措施,造成監管難度大;
同時難以在公共資源經營上保障“以水養水”的正常運營。
在經費保障上,縣政府及水利部門把飲水補助經費納入預算草案和按預算劃撥到鄉鎮,由鄉鎮統一考核、統一發放,讓管水員村村有,收入穩,管長遠。同時加強對基層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飲水安全工作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水費征收按照“群眾可負擔、以水能養水”原則,由村委會通過“一事一議”程序,實施階梯式水價。事實上,只要農戶安裝水表、用水計量收費,都能夠達到供求平衡、人水和諧。
(三)建立長效機制,飲水安全“有效管”。盡快出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從政策、資金層面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從法律授權方面明確具體處罰措施,保護和管理好飲水安全工程,確保長效運營機制。
一是建立責任明確的監管責任機制。
縣政府負責組織領導、制度保障,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和部門管理職責分工;
鄉鎮(場、區)政府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組織、協調和監管,確定相應的管理人員協助做好轄區內供水設施維護;村委會配合做好村內供水設施維護、水費收繳等工作。
二是建立價格管理制度。縣物價部門制定水費指導價,各地根據維護成本、管水人員工資等因素,合理制定水費征收標準,強化信息公開,讓群眾“交明白費,用放心水”。
三是建立維護專項經費制度。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項維護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落實運行維護專項經費,主要用于補助重大維修、水費收入難以保障正常運行等,確保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高效運行。
另一方面要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疾病傳播,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二
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直至無證無照經營,促進公平競爭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西安市長安區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聯席會議制度》(長綜辦發【20xx】14號)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開展了“打非治違”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活動工作,現將我局開展的自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20xx年5月,我局制訂了《長安區安監局“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長安監發[20xx]6號),成立了以為組長,為成員的“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相關制度。
我局立足自身職能,以轄區監管責任制為核心,持續開展了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專項行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動車輛100余次,執法人員300人次,對我區的危險化學品以及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了檢查,共取締無證照經營戶22家,無因無證無照經營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我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并認真受理群眾舉報,確保我區無證無照經營狀況得到改善。
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活動中,我們基本達到了一下目標:
1、民眾的法律意識和經營者的持證持照守法經營的意識明顯加強;
2、城鎮主要街道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3、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規范,消費環境更加安全、放心、和諧。
雖然此次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查處取締無證無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民眾法律、法規的宣傳,使日常監管工作不脫節、不留死角。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三
根據市委、市政府對我區社會民生第11條(完成20xx年農村飲水安全目標任務)的考核目標要求,我區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結合工作實際,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我區飲水安全項目于20xx年已全部完全,工程措施為管網延伸工程,共12處,涉及一個鄉鎮,10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9100人。今年國家下達的飲水安全項目系上述已經提前實施完成的計劃。
區共完成的12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程措施為管網延伸工程,涉及一個鄉鎮,10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9100人。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安裝dn15-dn500供水管道229180米,改造水廠和峽口水廠,開挖土方114590立方米,石方16380立方米。澆筑混凝土2730立方米。項目法人均為各村用水協會。第一、二、三批完成3100人,投資121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4.37萬,省補助19.95萬元,市區配套15.51萬元,群眾自籌31.17萬元。第四批,完成6000人的飲水安全任務。投資30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05.3萬元,省補助38.6萬元,市縣配套49.53萬元,群眾自籌115.57萬元。
合計總投資43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59.67萬元,省補助58.55萬元,市縣配套65.04萬元,群眾自籌146.74萬元。
(二)、改水項目。
是鄉兩個以柑桔種植為主的農業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688戶、2254人,其生產生活用水一直由水廠(靠虹吸管道抽取運河水經過過濾消毒)供水。由于運河每年清淤一個月,因此村民每年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水吃。特別是20xx年開始運河全線整治,新建運河公園,運河停水長達4個月,導致兩村長期斷水。同時,供水管線老化,跑冒滴漏嚴重,管道和問題亟待更新。而且以運河水作為水源,水質不符合高標準安全飲水要求。
一是制定改水方案。經過調查摸底,兩村日均用水需500噸左右,其中人畜用水量占55%,生產用水占10%左右,水損占35%左右。目前兩村共有直徑15-300的老化管網58192米,現基本都處于超期運行的狀態。在多次實地勘察線路后,最終確定從石板村4組130米高程處安裝無負壓增壓泵,以75毫米直徑的管網抽水至195米高程處的蓄水池,然后借用老管網自壓到兩村。采用“一用一備”、不間斷增壓抽水的辦法,日最小抽水量30噸每小時,24小時可達到720噸,最大負荷抽水量可達到70噸每小時,基本可以滿足兩村的用水需求。
二落實改水資金。爭取市級資金50萬,區級配套50萬,共投入改水資料100萬。其中50萬元用于水源改造(其中鄉級泵房及設備改造36.55萬元,石板水廠改造等配套設施投資14萬元),50萬元用于兩村老化管網改造。
三加強后期管理。一是人畜飲水按階梯水價進行水費收取。每人每月8噸水以下(含8噸),暫定1.1元的價格收取水費;8噸(不含8噸)至15噸的,按照每噸2.1元收取水費;超過15噸的按照2.88元(城區小區價)的價格收取水費。用水量和價格通過村民討論通過或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實施。二是鄉村分設配置管水員。鄉農技水利服務中心具體聘用管水員一名,主要負責新建泵站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確保水源安全以及分村收取水費。村級以協會為主,聘用專、兼職管水員一名,主要負責村內管道維護保養和水費的收取。三是抓好生產用水水源安排。適量配備水窖或水池。目前,村、村已經建成抗旱水池(包括蓄水打藥)30口。在20xx年“三萬”活動中,村、村已經建成堰塘29口(其中村4口,村25口)、水井49口(其中村11口,村38口),這些設施基本能滿足柑橘生產用水。四是做好兩村管網改造。在解決水源問題、確保村民有干凈安全的生活用水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兩村的老化管網的改造工作。村、村改水項目完工后,將解決、20xx余人的用水難問題。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四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0074戶148705人,其中存在飲水困難的人口有101951人。易地扶貧搬遷2.6萬戶7.09萬人。縣委、縣政府按照“全域安飲”的指導思想,20xx年以來,全縣整合各類扶貧資金4.04億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于鞏固提升17個鄉鎮集鎮水廠,解決了269個村24.9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困難問題。通過建設飲水工程,使農村群眾飲水的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大大提高。
xx鎮轄18個村240個組,截止20xx年底全鎮年報農業人口8319戶27999人,其中貧困戶2759戶6968人,全鎮共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4處,搬遷貧困戶1558戶3641人。
跨村連村水廠或整村覆蓋單村水廠8座;
集中供水工程21處;
為分散居住的農戶發放管材4萬多米。
截止目前,全鎮99%以上的農戶都吃上了自來水,國家投資建設的飲水工程供水覆蓋率達到了98以上,精準扶貧安置點和非易地搬遷貧困戶供水保證率到達100%,全鎮村村選配了管水員對已建成通水工程進行管理,xx鎮飲水工程建設規模數量、工程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都位居全縣前列。
同時,農村公路提檔建設對沿公路邊鋪設的管網破壞很大,需要縣一級層面整體協調。
xx鎮大部分存屬于山區,普通水表防凍效果較差,安裝防凍型智能水表費用較高,增加了全鎮水表安裝普及工作難度。
3.用水管理隊伍問題。目前,管水員雖然配齊了,但業務能力還比較低,且由于計劃安排的公益崗還沒有到位,水費也沒有征收,工作積極性也參差不齊。
4.節約用水意識問題。根據了解,農村群眾習慣免費用水,節水意識還沒有養成,浪費用水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水較偏遠的村,對安裝水表和計量收費有抵觸情緒。
5.政策法規保障問題。缺乏法規授權的處罰措施,造成監管難度大;
同時難以在公共資源經營上保障“以水養水”的正常運營。
在經費保障上,縣政府及水利部門把飲水補助經費納入預算草案和按預算劃撥到鄉鎮,由鄉鎮統一考核、統一發放,讓管水員村村有,收入穩,管長遠。同時加強對基層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飲水安全工作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水費征收按照“群眾可負擔、以水能養水”原則,由村委會通過“一事一議”程序,實施階梯式水價。事實上,只要農戶安裝水表、用水計量收費,都能夠達到供求平衡、人水和諧。
村委會配合做好村內供水設施維護、水費收繳等工作。二是建立價格管理制度。縣物價部門制定水費指導價,各地根據維護成本、管水人員工資等因素,合理制定水費征收標準,強化信息公開,讓群眾“交明白費,用放心水”。三是建立維護專項經費制度。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項維護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落實運行維護專項經費,主要用于補助重大維修、水費收入難以保障正常運行等,確保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高效運行。
另一方面要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疾病傳播,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五
我鎮共有12個行政村(社區),其中有10個非貧困村(社區),共229戶貧困戶711人。近幾年來,我鎮先后實施完成了新建魏家洞自來水廠xx延伸工程,打機井112口,整治老井35口,總投資256萬元,使10個非貧困村(社區)229戶貧困戶711人喝上基本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六
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活動中,我們基本達到了一下目標:
1、民眾的法律意識和經營者的持證持照守法經營的意識明顯加強;
2、城鎮主要街道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3、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規范,消費環境更加安全、放心、和諧。
雖然此次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查處取締無證無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民眾法律、法規的宣傳,使日常監管工作不脫節、不留死角。
安全飲水情況自查報告(通用17篇)篇十七
(一)按照貧困戶飲水安全達標標準,對我鎮非貧困村貧困戶飲水進行了入戶調查。根據飲水水量、水質、方便程度、保證率進行了實地核查。
(二)各村社將分散供水的水樣送到xx區農村飲水安全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三)經過實地核查及農村飲水安全檢測中心檢測,我鎮10個非貧困村(社區)農村安全飲水完全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