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模板中,教師可以詳細記錄每個教學環節的步驟和所需時間,以確保教學的有序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案模板可以起到指導作用,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一
該作品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樂曲描繪了小主人邊吹口哨邊與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慮到孩子剛入學,對學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樂課雖然孩子還比較喜歡,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靜的聆聽,孩子根本沒辦法堅持。特別是欣賞課,孩子沒有長時間的訓練,形成不了好的`聆聽習慣,更別提以后的聽賞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課時的時間,帶孩子圍繞《口哨與小狗》來認真的聆聽。
首先,我請小朋友完整地聆聽一遍《口哨與小狗》,提示:這里面有小狗的叫聲,聽到后請舉手。孩子興趣很濃,聽完后紛紛表示音樂特別有意思,里面還有口哨的聲音。接著我請學生邊聽邊想,你覺得口哨與小狗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再給這段樂曲編個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圖真是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然后我再請學生當一當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來個散步,教室里氣氛熱烈,孩子也在音樂中盡情的表演了起來。最后,我再請孩子們邊聽音樂邊把你想象的故事簡單的畫出來。
就這樣,一節枯燥的管弦樂欣賞就變成了動與靜的結合,姐妹藝術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他們愛聽,樂聽,以致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二
1、感知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知道樂曲由不同結構構成,并能做出相應變化的表演。
3、喜愛音樂游戲,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1、四幅圖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節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頭飾(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貓、蝴蝶、大象等)、大樹。
1、談話導入活動,進行手偶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游戲,在做游戲之前,小狗說要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聽吧!"(老師隨音樂進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內容和情緒特點。
師:"聽完了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么?"(有口哨、結尾處有狗的叫聲)師:"這首音樂給你什么感覺?"(輕快、開心……)。
3、分段進行欣賞,出示節奏卡,引導幼兒進行大膽想象與模仿。
a、師:"這是一首關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樂,你們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呢?小主人是怎樣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誰來模仿一下?"(分別進行模仿)師:"我們跟著因音樂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樂)。
b、播放b段音樂,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師:"老師覺得他們在散步的時候撿到了一只皮球,你們覺得他們還會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選取幼兒說的情景進行集體模仿)。
c、播放c段音樂,討論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師與幼兒隨音樂一起表演。
a、邀請一名幼兒當小狗,教師當小主人進行表演。
b、幼兒兩人一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頭飾,分角色進行集體表演。
5、邊觀看《口哨與小狗》的舞蹈表演,邊進行動作模仿。
6、結束活動:隨音樂節奏,教師當小主人,幼兒當小狗,學小狗動作離開活動室。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三
初步會根據b段音樂,想象用形象的動作來表現"逗狗"情境。
欣賞音樂旋律,體驗樂曲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知道狗和人類的親密關系,體驗扮演角色、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知識準備:幼兒已欣賞狗和人類和諧相處的圖片。
物質準備:圖譜、指揮棒一根、音樂《口哨與小狗》
提問:音樂里有什么聲音?
1、在邊聽邊展示圖譜中,完整欣賞音樂。
指導語:《口哨與小狗》說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歡邊吹口哨,邊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時候他會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戲,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樂中,我們再聽一聽。
提問:第一幅圖講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點欣賞b段音樂,在傾聽與猜想中,嘗試表現"逗狗"的游戲情節。
(1)猜想:洋洋怎樣逗小狗呢?
(2)幼兒分別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參與"逗狗"游戲,表現b段音樂。
有的想當小狗、有的想當主人,這樣吧,兩兩合作,找一個伙伴商量。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集體舞“口哨與小狗”,學習用右腳起步,有節奏地跟著音樂踢、踏步和走。
2、知道手套在動作轉換及交換同伴時對方位的提示作用,以兒歌幫助記憶動作,感受音樂a、b、a樂段,并用動作表達。
3、能體現出小紳士散步、跳舞時愉悅的心情,表現神氣活潑的樣子。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只白色的手套。
2、在場地上畫好一個大圓圈。
3、一張畫有小紳士的圖片、一頂紳士帽和一只小狗玩具。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介紹集體舞的`名稱“口哨與小狗”(出示小紳士的圖片和小狗)指導幼兒觀察小紳士的圖片,并用動作表現神氣樣子。
2、教師用兒歌引導幼兒完整聽一遍音樂。
兒歌:我是頑皮的小紳士,
廣場散步和跳舞,
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汪汪?。?。
我差點怎么樣呢?
3、教師示范基本動作“踢、踏步和走”。
(1)重點學習踢的動作:指導幼兒屈膝,身體重心在左腿上,踢時腳要擦地。
(2)用“戴手套的右手”提示幼兒哪是右腳,開始時以右腳起步做動作。
4、組織幼兒分內外圈站好,跟著a段的音樂學習基本動作:踢、踏步和走的動作。
5、教師示范b段音樂交換舞伴的動作:“轉一圈,面對面,行禮?!?/p>
幼兒學習用“戴手套的右手”辨別左右,交換位置找下一個朋友跳舞。
6、按音樂的a、b、a段把前面動作連起來做一次。然后提問:小紳士跳舞時碰到誰?(小狗)。
7、啟發幼兒自編音樂結束部分的動作。
(1)小紳士是怎樣逗小狗?怎樣跑?
(2)狗來了,小紳士怎樣蹲下?
8、聽音樂把小紳士散步、跳舞、逗小狗的動作連起來完整跳一次。
9、小結。指導幼兒講出手套的作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五
1、欣賞音樂旋律,體驗樂曲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2、初步會根據b段音樂,想象用形象的動作來表現"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類的親密關系,體驗扮演角色、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1、知識準備:幼兒已欣賞狗和人類和諧相處的圖片。
2、物質準備:圖譜、指揮棒一根、音樂《口哨與小狗》
(一)提出傾聽要求,直接引入。
指導語:我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請小朋友聽一聽,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聲音?
提問:音樂里有什么聲音?
(二)結合圖譜及游戲形式,引導幼兒欣賞音樂旋律。
1、在邊聽邊展示圖譜中,完整欣賞音樂。
指導語:《口哨與小狗》說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歡邊吹口哨,邊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時候他會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戲,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樂中,我們再聽一聽。
提問:第一幅圖講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點欣賞b段音樂,在傾聽與猜想中,嘗試表現"逗狗"的游戲情節。
(1)猜想:洋洋怎樣逗小狗呢?
(2)幼兒分別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參與"逗狗"游戲,表現b段音樂。
(三)以兩兩合作形式,開展合作性游戲"口哨和小狗",體會音樂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指導語:有的想當小狗、有的想當主人,這樣吧,兩兩合作,找一個伙伴商量。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六
1、感知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知道樂曲由不同結構構成,并能做出相應變化的表演。
3、喜愛音樂游戲,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4、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1、四幅圖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節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頭飾(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貓、蝴蝶、大象等)、大樹。
1、談話導入活動,進行手偶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游戲,在做游戲之前,小狗說要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聽吧!"(老師隨音樂進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內容和情緒特點。
師:"聽完了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么?"(有口哨、結尾處有狗的叫聲)師:"這首音樂給你什么感覺?"(輕快、開心……)
3、分段進行欣賞,出示節奏卡,引導幼兒進行大膽想象與模仿。
a、師:"這是一首關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樂,你們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呢?小主人是怎樣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誰來模仿一下?"(分別進行模仿)師:"我們跟著因音樂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樂)
b、播放b段音樂,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師:"老師覺得他們在散步的時候撿到了一只皮球,你們覺得他們還會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選取幼兒說的情景進行集體模仿)
c、播放c段音樂,討論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師與幼兒隨音樂一起表演。
a、邀請一名幼兒當小狗,教師當小主人進行表演。
b、幼兒兩人一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頭飾,分角色進行集體表演。
5、邊觀看《口哨與小狗》的舞蹈表演,邊進行動作模仿。
6、結束活動:隨音樂節奏,教師當小主人,幼兒當小狗,學小狗動作離開活動室。
活動結束了,總的來說,效果不錯,活動的目標都達到了,解決了重難點,也讓幼兒了解了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理解了樂曲的曲式結構。幼兒也都能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但細細想來,自己覺得還是有很多細節的地方處理地不夠妥善。環節的銜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還有在對幼兒情緒的掌控方面還不夠自如,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學活動中慢慢改進。
不管怎么說,我很慶幸,這次我能大膽地挑戰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這讓我有幸能意識到自己在進行音樂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進行加強和鍛煉,這比得多少獎都更珍貴。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七
一、指導思想與教師定位:
以新課程音樂課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從音樂中體驗美、感受美、鑒賞美。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音樂,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鑒賞和表現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協調發展。
二、教學目標:
1、情感與體驗目標:通過對樂曲《口哨與小狗》的.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課堂環境。通過聆聽音樂,感受并分辨樂曲的情緒,并試用顏色來表示;練習用動作表現自己音樂的感受,并逐步養成或聆聽音樂的好習慣。
2、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對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動物動作的模仿,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
三、教學設計意圖:
《口哨與小狗》又名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作于19,是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描繪了小主人與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本課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通過學生對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動物動作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造過程中的樂趣;并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對音樂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在游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另外,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時事相聯系,加強了道德教育。
四、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對進行曲節奏型的認識。并通過對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動物動作的模仿,進一步感受音樂形象。
2、樂曲的欣賞中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和合作意識。
3、通過綜合表演,讓學生體會在音樂中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的喜悅。
五、教學準備:
錄音機、頭飾(小男孩、小狗、各種小動物)、節奏卡片、磁帶。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激情引入。
1、組織學生隨著歡快的音樂進入教室。
2、學生踩著音樂的節奏進入教室;同時讓學生自己發揮;或者邊走(跳)邊唱;或者邊走(跳)邊做律動;還可以走(跳)、唱、做律動同時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后面的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并進行各種節奏模仿訓練。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一段音樂。(師假裝播放錄音機,實際上是師吹口哨。)。
2、重新聽一遍,讓學生隨著音樂點出節奏并表現出應有的情緒。
3、引出故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選出兩位模仿有特點的學生,讓他們隨著老師的講解和音樂進行表演。
5、老師進行點評,并提出節奏不太統一,并出示節奏卡片。
6、師分段對學生進行節奏練習。
7、師放音樂,學生表演。
2、學生用手心點出節奏,加深對樂曲主題的了解,理解音樂情感。
3、學生聆聽故事,產生要表演的興趣。
4、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和音樂的特點進行各種動作的模仿。
5、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節奏卡片唱出節奏,也可以用動物的叫聲來給喜歡的動物節奏配音,或者模仿動物的表演來表現出節奏等。
6、學生跟著老師做節奏練習,還可以學生自己創造新的動作。
7、由表現出眾的學生帶領全班學生表演,做到動作和神態與音樂表現的內容一致。通過觀看課件及動作的模仿訓練,使學生體會音樂形象,以及聲音、動作等之間的相互聯系。
(三)、對樂曲的發展創新,和道德教育。
1、師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熱愛小動物。
2、師提示還有那些動物的節奏和學過的動物節奏相同。
3、學生根據平時的知識說出對保護動物的了解。
4、學生按老師提示的節奏模仿其它表演,也可以自己創新表演。
通過對樂曲的學習和創編活動,進一步開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讓孩子們在相互合作中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
(四)、深入展開及下課。
1、指導學生跟著《口哨與小狗》的節奏表演,并組織下課。
2、學生分成兩排,戴著頭飾,拿者道具,擺出各種姿勢,踩著音樂的節奏從教室的兩邊向講臺靠攏,各自排一路縱隊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表演模仿,然后隨著音樂走出教室。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表演,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讓孩子們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課后小結:
本課通過學生對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動物動作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造過程中的樂趣;并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對音樂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做到真正的“把音樂還給孩子”,讓孩子們感受藝術的美妙與神奇。
以上就是一年級音樂:口哨與小狗說課稿全部內容供家長參考,祝能夠進入是適合的學校!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八
《口哨與小狗》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音樂口哨與小狗說課稿,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教學目的:
聆聽《口哨與小狗》,學生隨著樂曲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摘果子》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
練聲曲:1=c3/4。
56∣553∣53—∣53—‖。
小寶寶,睡覺了。lulululu。
1、學生聽音樂,自由想象。談談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還是很悲傷。
2、個別提問音樂中有什么聲音?
3、再次聆聽音樂,鼓勵學生隨著樂曲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四、學生聽音樂做律動走出教室。
放《口哨與小狗》的音樂,要求學生扮演男孩或小狗,隨著樂曲表演走出教室。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能夠專注地聆聽音樂,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分析。
《口哨與小狗》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教學重點求學生正確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符和倚音的正確演唱。
教學過程。
聽聽想想——感受音樂。
吹一吹:
請會吹口哨的學生吹幾聲,讓大家欣賞,激起學生欣賞的興趣。
聽一聽:
要求大家安靜地聆聽《口哨與小狗》全曲。
想一想:
說一說:
走一走:
要求學生隨著音樂表現主人與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腳步與音樂節奏相吻合。
教學目標:
1、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并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初步認識課本中的幾種音樂學習標志,嘗視以動作和語言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重難點:
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并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律動。
2新學期寄語。
3復習上學期內容。
二、基本部分:
a完整地聆聽歌曲。
b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你想和小燕子說什么?
c隨著復聽歌曲的錄音,分組歌唱并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集體舞“口哨與小狗”,學習用右腳起步,有節奏地跟著音樂踢、踏步和走。
2、知道手套在動作轉換及交換同伴時對方位的提示作用,以兒歌幫助記憶動作,感受音樂a、b、a樂段,并用動作表達。
3、能體現出小紳士散步、跳舞時愉悅的心情,表現神氣活潑的樣子。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只白色的手套。
2、在場地上畫好一個大圓圈。
3、一張畫有小紳士的圖片、一頂紳士帽和一只小狗玩具。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介紹集體舞的`名稱“口哨與小狗”(出示小紳士的圖片和小狗)指導幼兒觀察小紳士的圖片,并用動作表現神氣樣子。
2、教師用兒歌引導幼兒完整聽一遍音樂。
兒歌:我是頑皮的小紳士,
廣場散步和跳舞,
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汪汪?。?。
我差點怎么樣呢?
3、教師示范基本動作“踢、踏步和走”。
(1)重點學習踢的動作:指導幼兒屈膝,身體重心在左腿上,踢時腳要擦地。
(2)用“戴手套的右手”提示幼兒哪是右腳,開始時以右腳起步做動作。
4、組織幼兒分內外圈站好,跟著a段的音樂學習基本動作:踢、踏步和走的動作。
5、教師示范b段音樂交換舞伴的動作:“轉一圈,面對面,行禮。”
幼兒學習用“戴手套的右手”辨別左右,交換位置找下一個朋友跳舞。
6、按音樂的a、b、a段把前面動作連起來做一次。然后提問:小紳士跳舞時碰到誰?(小狗)。
7、啟發幼兒自編音樂結束部分的動作。
(1)小紳士是怎樣逗小狗?怎樣跑?
(2)狗來了,小紳士怎樣蹲下?
8、聽音樂把小紳士散步、跳舞、逗小狗的動作連起來完整跳一次。
9、小結。指導幼兒講出手套的作用。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十
設計思路:
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活動要培養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在即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在設計課程時盡量貼近幼兒生活。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通過欣賞,引導幼兒聽辨音樂的結構--五個樂段,能用肢體動作或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
3、創編音樂游戲,感受同伴間合作表演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準備:
1、樂曲碟片一張。
2、五張故事圖片。
3、小狗頭飾若干。
4、皮球若干。
教學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曲子,請大家認真傾聽音樂。播放音樂。
(2)教師提問:“這首曲子好聽嗎?你聽了以后心情怎樣?”(3)提問:“在這首曲子里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出示故事圖片,故事導入:
師:老師給這首曲子編了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圖片一:今天的天氣真好呀!一個叫天天的小男孩吹著口哨和他心愛的小狗一起去樹林里散步。
(2)圖片二:他們來到一片草地上,小狗看見有幾只其他的小狗正在玩。小狗就向天天請求到:“我也想去玩一會兒,行嗎?”天天同意了小狗的請求,在一旁休息。
(3)圖片三:小狗玩了一會兒,累了!于是又和天天繼續散步。
(4)圖片四:這時候來了一群小朋友,他們對天天說:“你的小狗好可愛呀!我們可以和你的小狗一起散步嗎?”天天說“好哇!”于是,小狗神氣地走在前面,小朋友們跟在后面,大家一起散步。
(5)圖片五:天漸漸黑了!小朋友們都回家了!天天和小狗也要回家了!他們又一起吹著口哨,開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門口,咦?小狗去哪了?天天吹起口哨呼喚小狗,小狗馬上從一旁躥到天天面前“汪汪!汪!”地叫起來,好像在說:“我在這呢!”于是,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注:圖片一、三、五完全相同)。
3、引導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圖,感受進行曲音樂的特點,感受回旋曲式的風格。
(1)師:我們結合圖片一來聽一聽a段的音樂。(播放第a段音樂及出示圖片一)提問:“你能聽出他們在散步嗎?散步的速度怎樣?請你來學一學,請幼兒到前面模仿,幫助幼兒加深對第一段音樂的印象。
(2)請幼兒結合圖片二聽一聽b段音樂,(播放b段音樂及圖片二)提問:b段音樂你聽到后有什么感覺?是歡快還是低沉?我們怎么表現這段音樂?請幾名幼兒分別扮演小狗和小狗的伙伴在快樂的玩耍,(讓幼兒聽b段音樂進行表演,體會小狗和伙伴玩耍時快樂的心情)..
(3)師:我們結合圖片三來聽一聽下段音樂。(播放第三段音樂及出示圖片三)提出問題:這段音樂和a段音樂一樣,圖片也基本相同,都是輕松快樂的心情,教師解釋一下這樣的曲式就是回旋曲式的特點,樂曲中有反復的地方。
(4)結合圖片四聽一聽c段音樂,教師進行講解,因為有朋友的加入,隊伍增大了所以音樂相比之下也最雄壯有力,幼兒表現這段時要精神飽滿,雄壯有力。
(5)出示圖片五,及音樂最后一段,傾聽音樂又變回了輕快的節奏,教師告訴幼兒天黑了小狗要回家了,小狗玩累了和主人輕松的向家走,引導幼兒進行表演,當聽到三聲狗叫時,扮演小狗的小朋友快樂的和主人抱在了一起,感受小狗和主人之間的真摯感情。
4、創編音樂游戲,感受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1)師: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好不好?我們應該怎樣表演呢?首先要分派角色,一個扮演主人奧嘟嘟,一個扮演小狗。
(2)與幼兒一起討論第一、三、五段和二、四段分別怎樣表演。
(3)播放音樂,集體表演:兩人為一組,一人扮演奧嘟嘟,一人扮演小狗戴上小狗頭飾。樂段一、三、五樂段時兩人手拉手圍成圈在線上踏步走。樂段二,”奧嘟嘟“坐在線上等待,”小狗“去取一個球,玩在身上滾球的動作。樂段四,大家集體踏步向圈內走,以一個樂句為變化,第一三樂句向圈內踏步走,第二四樂句向后踏步走。
(4)角色互換,游戲再來一次。
5、結束:”原來口哨也能吹出這么好聽的音樂,還這么管用。孩子們,牽上你的小狗,我們一起去操場上散步吧!“播放音樂幼兒手拉手踏步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了,總的來說,效果不錯,活動的目標都達到了,解決了重難點,也讓幼兒了解了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理解了樂曲的曲式結構。幼兒也都能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但細細想來,自己覺得還是有很多細節的地方處理地不夠妥善。環節的銜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還有在對幼兒情緒的掌控方面還不夠自如,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學活動中慢慢改進。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十一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節課我參加了四校連片的音樂展示課。從以往教學來看二年級的孩子對《口哨與小狗》這節音樂欣賞課興趣濃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歡這首樂曲,所以我重新將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學設計中,我意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會聽、會想、會說、會演。按照這個思路,課堂上我一是引導學生進行對“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編的樂趣;二是通過學習舞蹈的動作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初步了解樂曲的結構、旋律和內容;三是把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喚起學生對于寵物的愛心情感,這種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孩子們沉浸在了一種游戲般的歡快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堅持以音樂為本,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并將其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聽覺體驗。但是,要培養二年級學生認真、安靜聆聽的習慣,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個很大的問題,對此我主要采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興表演等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聆聽的.興趣。而培養聆聽音樂的好習慣,最主要就是讓學生會聽音樂,熟悉音樂。于是在課的一開始,我沒有過多的語言介紹,也沒有運用過多教學手段,采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設計問題,直接讓學生坐端正安靜的初聽全曲,奠定了學生安靜聆聽的基礎。
當然聆聽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帶著問題去聽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欣賞時,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隨著遍數的增加問題逐漸加深難度,讓學生不斷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讓學生對樂曲結尾的口哨聲和狗叫聲,進行想象討論,從而引入到a段主題音樂,然后讓學生熟悉a段主題音樂,用動作表示聽到主題音樂的次數,孩子們很喜歡這樣聽節奏走動,會跟著音樂的變化做一些自編自導的動作,甚至表情。讓孩子們自由、自主地活動,能在很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習慣性模仿和從眾,真正輕松愉快的學習。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課堂的語言還是需要再精煉一些,學生的活動再豐富一點,趣味一點。
文檔為doc格式。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旋律,體驗樂曲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2、初步會根據b段音樂,想象用形象的動作來表現”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類的親密關系,體驗扮演角色、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欣賞狗和人類和諧相處的圖片。
2、物質準備:圖譜、指揮棒一根、音樂《口哨與小狗》。
活動過程:
(一)提出傾聽要求,直接引入。
指導語:我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請小朋友聽一聽,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聲音?
提問:音樂里有什么聲音?
(二)結合圖譜及游戲形式,引導幼兒欣賞音樂旋律。
1、在邊聽邊展示圖譜中,完整欣賞音樂。
指導語:《口哨與小狗》說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歡邊吹口哨,邊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時候他會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戲,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樂中,我們再聽一聽。
提問:第一幅圖講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點欣賞b段音樂,在傾聽與猜想中,嘗試表現”逗狗“的游戲情節。
(1)猜想:洋洋怎樣逗小狗呢?
(2)幼兒分別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參與”逗狗“游戲,表現b段音樂。
(三)以兩兩合作形式,開展合作性游戲”口哨和小狗",體會音樂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指導語:有的想當小狗、有的想當主人,這樣吧,兩兩合作,找一個伙伴商量。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十三
新學期第一單元第一課時是欣賞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于1905年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樂曲描繪了小主人邊吹口哨邊與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漫步的情景。這首曲子活潑、歡快,我曾經選用在書本劇《鼴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為3段。今天的課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請孩子們聽一聽。接著我用線條在黑板上把樂曲的'旋律表示出來。一句形成一個叫聲的圖案。幾遍過后,孩子們都聽出第一段中分為幾個樂句。第二段,音區變低,變沉重,我用有力的頓筆描畫,孩子們覺得音樂也能像美術一樣畫出來。第三段,我請孩子們聽,我畫,他們一下子就發現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樣,再聽的時候,有細心的孩子就發現,樂句有點不一樣,還有小狗的叫聲呢。當我把三段音樂都板書到黑板上的時候,孩子們清晰的發現,樂曲的三段結構,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這節課我上得很興奮,我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方法上欣賞課,孩子們也是第一次接觸,把無形的音響用有形的線條、實在的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在音樂中,隨著老師的手一起用線條來感受音樂,體驗音樂。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十四
《口哨與小狗》是人音版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欣賞課,所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在課堂組織教學方面,低年級的孩子們年齡小,接觸的其他方面的知識不如高年級的孩子多,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隨意性大等等,都給課堂組織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欣賞課,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們能認真仔細地聆聽,并會對音樂做出反映,能對所聽到的音樂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能在反復聆聽音樂或者模唱后,對音樂主題有印象。那這就更要求孩子們能緊緊隨老師一步一步來,若要完成教學目標,對課堂組織教學的要求勢必也更高。針對這些問題,在課堂組織教學上,我作了一些嘗試,也得到了一定的認可與好評,但是通過實踐,發現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用一個音樂游戲《我的朋友就是你》來導入,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走進課堂,同時又對之前學過的音符的唱名與音名做到了鞏固復習。用7個小主人的頭飾扮演音名,用7個小動物的頭飾扮演唱名,將游戲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動物找主人的情境中,也對接下來的《口哨與小狗》中要關注的人類與動物好朋友的這樣一個人文主題做了比較好的鋪墊。游戲的用意還是不錯,可是在實行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足,我在自己示范了一遍以后,只選擇一小部分同學參與到游戲中來,玩了一遍后我就結束了游戲,這樣沒有讓更多的孩子們參與進來,而且給了孩子們意猶未盡的感覺,好像剛剛有了熱情和積極性,一下子游戲又沒了。通過反思,我認為游戲可以多做幾遍,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親身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還可以變換花樣玩,不一定就是單純的小動物找小主人,還可以設計在找到小主人以后,7對小朋友,按照老師唱的音階的順序來排排對,或者老師來隨意點唱,唱到哪個音的時候,代表那個音的那組小朋友就做一個動作等等,這樣或許會使得游戲更加豐富,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會更高。而不會有戛然而止的感覺。在游戲中還有沒注意到的是,游戲結束,如果能夠做出更多鼓勵的評價,孩子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對之后的課堂教學會更有利。
《口哨與小狗》這個管弦樂曲的素材,我認為是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音樂的主題鮮明,色彩明朗,情緒輕松愉快。對于這個新課教學,的教學目標設定得也很明確簡單,在聽賞管弦樂曲《口哨與小狗》的活動中,體驗輕松、愉快的情緒,并能用形體動作隨音樂大膽地參與表現,晏敏老師之前給我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給低年級的孩子們聽賞音樂學生聽音樂是玩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但是他不一定要死板地知道這段音樂是什么,音樂本身的不確定性,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展開想象的翅膀。
通過反思,我發現還是自己的組織教學有一定的漏洞,孩子們的想象都不同,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感受與畫面感也都不相同,所以所做出來的表演肯定不會一致,這一點,早之前就應該預料到,要避免孩子們為了表現聽到音樂后就都沒秩序地離開座位自由地走動,老師在活動之前,就應當交代清楚,怎樣即不影響孩子們發揮表演又讓整個課堂有秩序呢?我覺得還是可以設計得更清楚一點,讓孩子們首先確定好自己的角色和搭檔,點一部分孩子出來安老師大致指定的路線表演散步,其他孩子要求坐在座位上輕聲哼唱活隨著音樂擺動,或者根據音樂主題出現的次數將孩子們分為若干個小組,分組表演,總之在活動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提出要求,讓課堂組織有秩序,而孩子們也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與想象。
口哨與小狗說課稿(模板15篇)篇十五
《口哨與小狗》是人音版一年級第一冊里第一課中的聆聽作品。該作品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樂曲描繪了小主人邊吹口哨邊與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慮到孩子剛入學,對學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樂課雖然孩子還比較喜歡,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靜的聆聽,孩子根本沒辦法堅持。特別是欣賞課,孩子沒有長時間的訓練,形成不了好的聆聽習慣,更別提以后的聽賞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課時的時間,帶孩子圍繞《口哨與小狗》來認真的聆聽。
首先,我請小朋友完整地聆聽一遍《口哨與小狗》,提示:這里面有小狗的叫聲,聽到后請舉手。孩子興趣很濃,聽完后紛紛表示音樂特別有意思,里面還有口哨的聲音。接著我請學生邊聽邊想,你覺得口哨與小狗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再給這段樂曲編個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圖真是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然后我再請學生當一當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來個散步,教室里氣氛熱烈,孩子也在音樂中盡情的表演了起來。最后,我再請孩子們邊聽音樂邊把你想象的故事簡單的畫出來。
就這樣,一節枯燥的管弦樂欣賞就變成了動與靜的結合,姐妹藝術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他們愛聽,樂聽,以致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