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正能量,能夠傳遞給身邊的人,構建和諧社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感恩心得體會,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一
曾經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曉得什么起因,他們吵了一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寫完后,他們持續行走。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里,那個人不警惕睬到池沼里面,另一個人不惜所有,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個人得救了,他很愉快很興奮。于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友人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異得問:“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答復道:“當別人對我有誤解,或者有什么對我不好的事,就應當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輕易消逝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最不容易消散的處所,只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二
中國歷來是一個講究。
感恩。
的社會,有文字記載的三千多年歷史,關于感恩的故事非常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古代感恩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秦穆公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君王,他非常重視人才,啟用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賢臣良將的輔佐,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為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成大事者必有大氣度,秦穆公曾經外出王宮,結果不慎丟失了自己的戰馬,于是,他親自出去找,發現有人把自己的馬殺掉了,一堆人圍在一起正吃馬肉。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這些人都驚恐地站起來。見眾人嚇得戰戰兢兢,而自己的馬也不可能復活,秦穆公干脆好事做到底,秦穆公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但不喝酒會有殺人的念頭。”于是給他們酒喝。
盜馬的人都慚愧地離開了。過了三年,晉國派兵攻打秦穆公,秦穆公被晉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戰死沙場。這時,以前那些殺馬吃肉的人說:“我們到了已經可以以死來報答穆公給我們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時候了。”他們率軍奮勇殺敵,終于闖開了一條突圍之路,后來秦穆公率兵打敗晉國,并俘虜了晉惠公。
這就是“知恩圖報”的歷史典故,在中國的歷史上,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歷史故事很多。西晉時期,大將祖逖身邊有個胡族奴仆,叫做王安,祖逖十分寵愛他。然而王安身在西晉,而心系北方老母,多次向祖狄表達想回家照顧老。
母親。
的想法。有一次,祖狄對王安說:“我怎能違拗你的孝心呢!石勒與你是同一種族,我也不在乎你一個人,你回家鄉去吧。”祖狄不但放走王安,而且送給他很多財物。
回到家鄉后,王安在后趙做官,因為勇敢能干,任左衛將軍。祖逖死后,其弟祖約統領部眾,卻背叛朝廷投降后趙。此時東晉與后趙交好,協議互不接受叛臣,石勒于是將祖約全族數百口斬首。等到祖約伏誅時,王安嘆息說:“我怎能讓祖逖絕后呢!”于是前往街市觀看行刑。祖逖姬妾所生的兒子祖道重,年方十歲,王安悄悄救出他帶回家,把他藏匿起來,為他改換服裝裝作出家人。到石氏滅亡后,祖道重重新回歸江南。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
失敗。
以后,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后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后伏劍自殺。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鐘子期聽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并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三
16,一些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北美新大陸尋求宗教自由。
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
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在祈禱上帝保佑并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
后來,莊稼終于獲得了豐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永遠紀念。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美利堅一個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四
熊媽媽和小熊生活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里。在那里,處處都是歡笑聲,冬天時,它和小兔、小松鼠、小猴一起堆雪人。夏天時,它們一起跳繩,跳得滿頭大汗。平時,小熊在家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吃完飯,一抹嘴,跑出去玩就可以了。只要媽媽不叫它回家,它就會玩得瘋過了頭,把身上弄得臟兮兮的,衣服上全是汗水,全身臭洪洪的。還要媽媽幫它洗澡。
有一天,小熊采完花回家,正準備送給媽媽。突然發現家里沒有飯的香味,煙囪也沒冒煙,它感到很奇怪。急忙跑到房間里一看,看到媽媽躺在床上,急忙問;“媽媽您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還沒等媽媽回答,小熊又說;“看您的眼神,我就知道您生病了,我馬上幫您叫醫生,叫它幫您看看。”小熊一路小跑,一路大跑,終于叫到了羊醫生。羊醫生一看說:“你媽媽重病在身,光在家吃點藥是不行的,必須要住院。”可媽媽卻說:“我們家境不好,不能夠住院,我還是吃點藥吧。”小熊想:“醫生都讓媽媽住院,媽媽卻說不要,說錢不夠用。不行,一定要讓媽媽住院,把病養好。”小熊沒跟媽媽說什么,一個人悄悄地溜走了。
小熊在小河邊走啊走啊,什么辦法也沒想到。忽然,它看到河里游來游去的魚,它想;“我可以捉點魚,來掙錢呀!”它趕緊碗起袖子,在河里捉起魚來,啊!今天它的運氣真好,一下子,就捉到了十幾條大小不同的魚。它趕到集市上,一會兒就引起了貓媽媽的注意。貓媽媽看到這么新鮮的魚,就全包了。貓媽媽還說好明天再來買它的魚。
第二天,小熊依然早早的來到河邊。可是這一次,它的運氣不好,一條魚也沒捉到。這下,可急壞了小熊。小熊想啊,想啊,突然眼前一亮,對啊,我可以去采蘑菇啊!它來到草叢邊,正想采蘑菇,正好,小鹿它們來森林里玩,看到它,問道:“小熊,你怎么勤快起來了?”小熊一聲不吭,小松鼠忙說:“我知道,我知道,小熊媽媽生病了,小熊想掙點錢,為媽媽治病。”小猴急忙說:“那我們幫小熊一起采吧,讓小熊的媽媽早日康復呀!”小松鼠和小兔連連點頭稱贊。真是“人多力量大”呀!小熊真的采了很多很多蘑菇。小熊來到集市上,看到貓媽媽已經在那兒等它了。小熊跑過去,拿出袋子里的那些蘑菇,貓媽媽看到了,疑惑不解地問:“小熊,你不是說你今天要捉魚來的嗎?”小熊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貓媽媽,我今天沒捉到魚,以后我捉到魚再賣給你。”貓媽媽說:“那好吧。”過了一會,兔媽媽走到小熊面前,兔媽媽說:“小熊,別的攤上的蘑菇怎么都沒你的`新鮮呢?”小熊開心地說:“我的蘑菇是剛從森林里采來的。”然后,兔媽媽把全部的蘑菇都包了。小熊數了數錢,一蹦一跳地回到家,它高興地媽媽說;“我掙了點錢,您可以去看病了,熊媽媽慈祥地摸摸小熊的頭,高興地說;“小熊長大啦!”后來,小熊就一直幫媽媽干活,還喂媽媽吃藥。熊媽媽的身體慢慢好起來了。村上的大人們,都夸小熊是個有孝心的孩子!小熊又和熊媽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了!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五
從小時候起,我就聽過許多與感恩有關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樵夫在山里遇到一只老虎,老虎向他張開了大嘴,但是卻沒有咬他,只是用眼睛看著他。樵夫發現老虎的嘴里嵌著一根木刺,明白這是老虎在向他求助。最后他大著膽子把手伸進虎口,把木刺拔了出來。后來,老虎不但沒有吃他,還經常叼來山雞、野兔放在樵夫的門口表示感謝。你看,這只老虎多么懂得知恩圖報啊!
還有一些故事是相反的。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則故事叫做《農夫和蛇》:蛇在路上凍僵了,一個農夫看它可憐,就放在懷里暖,蛇倒是活過來了,可是它活了之后馬上就咬了農夫一口。我國古代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就是《東郭先生和中山狼》:狼遭到獵人的追殺,東郭先生把狼救了,可是狼反而要吃了他。蛇和狼恩將仇報,心腸是多么歹毒啊!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感恩,知恩不報,甚至恩將仇報,那就與蛇、狼之類沒有什么區別了,說是“禽獸不如”也不為過。因為人家老虎還懂得報恩呢!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我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說的是有一位好心人,看到他家附近的一個乞丐非常可憐,所以經常施舍錢給那個乞丐,這樣過了兩三年。有一天,在他又一次把錢遞給乞丐的時候,乞丐對他說:“先生,有個問題我憋了很久了,我想請問你:前年的時候,你每次都給我十塊錢;去年減為一次給五塊,到了今年,一次只給兩塊了,這是為什么呢?”這位好心人就解釋說:“因為兩年前,我還是個單身漢,所以有能力多給你些錢。可是去年我結婚了,今年家里又添了一個孩子,家庭負擔就重了,所以只能節省一些。”這個乞丐一聽,氣憤地說:“你怎么可以拿我的錢,去養活你的老婆孩子呢?”
各位同學,你們在笑的時候肯定在想:這個乞丐也太不知道好歹了。他對接受施舍習以為常,把受人恩惠看作理所應當,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可是,聽過之后,請大家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一顆感恩的心呢?
最后,請讓我用兩句詩來結束:
如果我是一汪清泉,
我要感謝源頭活水;
如果我是一棵小樹,
我要感謝根下沃土。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六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后拿出一個盛有面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面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面包。”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
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面包師說聲謝謝,回頭就走了。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面包拿起來。她并沒有急于離去,她向面包師表示了感謝,并親吻了面包師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師又把盛面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面包。當她回家以后,媽媽切開面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面包師的時候,面包師面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面包里的,我要獎勵你。愿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七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
傍晚時,他感到疲憊萬分,饑餓難挨,而他推銷的卻很不順利,以至他有些絕望。這時,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卻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
許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婦女,因為病情嚴重,當地的大夫都束手無策,便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外科大夫為婦女做完手術后,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饑寒交迫時,熱情地給過他幫助的年輕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八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曾經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們吵了一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寫完后,他們繼續行走。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里,那個人不小心睬到沼澤里面,另一個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個人得救了,他很高興很高興。于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怪得問:“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回答道:“當別人對我有誤會,或者有什么對我不好的事,就應該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容易消失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盡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九
我到礦山參加工作一天騎自行車在生活區大院見到一位走路腿稍瘸的中年婦女提著一袋面粉吃力地往前走我就順路幫她送到她家單元門口大概有100米多米的距離。后來的十幾年里這位婦女見到我總是滿面春風親熱地和我打招呼。至今我也不知道她的名字。都快二十年了這位還在感謝我那“一提”之力。
記不得有幾年了,一位農民工在井下因工傷造成下肢癱瘓,那天,他守“活寡”的家屬用輪椅推著他找到工會,要求給他們住的臨時房里接通礦公用電視天線,并遞給50元錢的安裝費。我說你們回去吧,兩小時內就給你們接通,安裝費免了。隨后,我領著維修工人也就是一個小時的功夫,就接通調試好了。那位癱瘓的農民工和妻子不是為啥,眼里流著淚水,抽泣地一連稱贊我是個好領導。為此,我心里十分不安,這位農民工在井下受了傷,我們只是干了份內的工作,卻使夫妻倆感恩謝德。
隨著礦井生產規模的擴大,礦里籌備成立職工文工團,我負責做具體工作,需要從社會上補充部分專業演員。有一位17歲的女演員應聘,經試聘其藝術水平一般,但文工團急需用人,我就請求礦領導勉強留下她。誰知只有兩年多的光景,煤炭企業遇到蕭條,文工團被迫解散了。這位女演員面臨被解聘的命運。
我覺得她太可憐,就多次找礦長代她求情,最終把她招為正式工。后來她帶著工作人事關系調到邯鄲市當教師,就再也沒有音信。前幾天,她與我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同齡人打電話聊天,足足有30多分鐘,也沒有捎給我一句問候的話。我心里覺得不是個滋味兒,只好用“施恩不圖報”的那句話來安慰自己。
那是1995年6月,我跟隨礦文工團到山東沂蒙去慰問用戶,我坐在大客車駕駛室旁的發動機蓋上,陪伴司機觀察路況。此時已凌晨3點多,我對司機說;“咱把車停到路旁打個盹,等天亮再走吧。”
司機說:“行,找個路寬的地方。”坐在第四排座位的一位青年歌手對我說:“您來這坐著,我替您看路。”我倆換過位置,大概只是過了五分鐘左右,只聽他大聲喊:“快剎車!”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大轎車的擋風玻璃全碎了,在擋風玻璃里放的礦泉水瓶和小物品摔出車前20多米,車門被撞的變了形,萬幸的是車上的`人都沒有受傷,30多人都從窗戶爬出來。
原來路邊停著一輛農用拖拉機,沒著尾燈,司機沒有看見,那位演員反映敏捷,才避免了一起特大的傷亡事故。當地參與處理事故的交警說,就是那位青年演員那句喊聲,使這起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沒有那位青年演員,如果我還在原來的座位上,肯定丟命,車上也會有不少的人受害,多虧了那位青年演員救了你和大伙。
多年來,我給好多人講過當年大難不死的那驚險一幕,前幾天我才想起,那位青年演員給我撿回命,車里的人沒有受傷害,就這樣大的功勞,可我在正式場合從沒有表揚過他,更沒有獎勵過他,甚至連句感恩話沒有說。那位青年演員只是在團里干了幾十天,因工資低又到別處走穴去了。前幾天,我才想起好好補上一份謝意,就通過多種渠道和他聯系,都沒有結果。我深感內疚,誰知自己才是那種“知恩不報”的小人。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
有一個城市發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緊張地進行著。三天后,救援工作人員依稀聽得一處有“救命啊!快來救我的孩子啊!”順著聲音搜索,發現是從一片廢墟中傳出來的。拔開廢墟,發現一位年輕母親四肢撐地,腰背拱起,頂著殘磚碎瓦廢梁,而在擋住的空間下,有一個嬰兒,躲在他身下,熟睡著。這位母親不住地叨念著:“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當救援工作人員把她們救上來后,她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孩子怎么樣?我的孩子怎么樣?”醫護人員告訴她:“你的孩子很好,沒有危險。”當她一聽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沒有危險了,心情一松,暈倒了。醫護人員趕快把她送往醫院搶救。這位母親之所以能撐到現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這個強烈的念頭支撐著她,如果沒有這個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堅持下來。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一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老師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像澆灌一棵棵幼苗一樣把我們變成小樹。
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用甜美的聲音撒下了陣陣甘霖,同學們個個聽課都很認真。在寫字課上,老師用溫暖的手握著我們的手,教我們怎樣握筆。一年級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我由一個懵懵懂懂的兒童變成了一個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會讀拼音的小學生......
在歡快的歌聲中,我們邁進了二年級的教室。這時候的我腦海里已經有了一些知識的浪花,有了一個初步的人生目標,但這些是從哪里來的呢?可想而知,這些都是老師的功勞。是她們日夜操勞,在我們熟睡時批改作業,在我們玩耍時備課......經過老師的精心教導,我在這個階段學會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跟同伴開心地交流了。
轉眼間,我們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步入了三年級。在這個關鍵階段,我學會了寫鋼筆字,有了初步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但有時我也會對學習產生厭惡,這時是老師用溫柔的聲音告訴我:“一個人的一生是學無止境的。你要知道,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老師的話讓我又找回了學習的動力。
三年級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我們懷著對母校的眷戀步入了小學高年級。面對小學的最后階段,有時,我們感到學習緊張,是老師不顧上課的疲憊,用幽默風趣的笑語來緩解我們的壓力,逗我們開心,在笑的過程中,我們忘記了學習的疲憊,感覺到了輕松。為了給我們打下牢固的基礎知識,老師更加操勞了。節假日,老師四處奔波為我們找復習資料;下課了,我們休息時,老師在細心地為我們批改作業;深夜,當星星已經睡去,老師還在燈光下精心地備課,為的是把我們教好,為的`是在這最后階段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我們。
六年的學習生活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對老師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有人曾把老師比做園丁,有人又說老師像蠟燭,但在我心目中,老師像一本書,我從這本書中學會了書寫,學會了寫作,學到了電腦的知識,懂得了人生中的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人生的起點。
老師,我真誠地感謝您!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二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后拿出一個盛有面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面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面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面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面包拿起來。她并沒有急于離去,她向面包師表示了感謝,并親吻了面包師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師又把盛面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面包。當她回家以后,媽媽切開面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面包師的時候,面包師慈愛地說:“不,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面包里的,我要獎勵你。愿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們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三
公司規模擴大后,他就很少回家看望母親。想起來時,就打個電話,跟母親說上幾句話,大多數時候,都是匆匆忙忙的。甚至有時候,母親話還沒說完,他這邊就因為處理手頭上的事情,把電話掐斷了。
他不知道,電話那頭的母親,握著電話線的手僵著,然后微笑著搖搖頭,嘆了口氣。
那個夏天,他乘飛機回家辦事,正好回趟家看望母親。回到家也沒別的事,主要是陪母親看看電視,聊聊天。
第二天,母親說,咱倆去買雞蛋吧!
他一聽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經理,有專門的秘書與司機。但他點點頭說,好。
隨母親出了門。母親說,去某某超市。他問,附近不是有家超市嗎?母親眨眨眼,有些得意,說,某某超市的雞蛋便宜,一斤三塊二,附近的這家要三塊四。他咋了咋舌。
走到路邊,正準備抬手打車,母親說,坐12路車吧。他問,為什么坐12路?母親說,12路車是某超市的專用車,免費,坐別的公交車,還要花兩塊錢。他又笑了,說好。
坐上12路大客車。車上差不多都是些老頭老太太,跟母親很熟了,聽說他是陪母親買雞蛋的,都用暖暖的眼神看著他,好像他是大家的兒子。他的心里,也暖暖的。
買了10斤雞蛋。母親拉著他在超市的休息椅坐著,說,我們在這里等一小時。他驚訝地問,一小時?母親點點頭說,下趟12路車回來,還得一小時。他覺得有著急的火苗在心里“噌”地躥起,但還是忍了,用耐性將火苗熄滅。
母親跟他東拉西扯,說起他上學時的一些事。一小時的時間,過得倒也不算太慢。
終于坐上12路。下了車,他拎著雞蛋,噓出一口氣。母親看起來格外高興,扳著手指算,1斤雞蛋省兩毛錢,10斤雞蛋省兩塊錢,來回的車費,兩人省四塊錢,加起來共省下六塊錢。
他腦子里也迅速計算,從出門到現在,共用了四小時,四小時的時間,在公司里,他可以創造出上萬元的價值。他在心里嘆了一下。
快到家時,走過一個水果攤,母親用六元錢買下一個大西瓜。
回到家,西瓜切開,露出鮮紅的瓜瓤。他早就渴了,拿起一塊,迫不及待地吃起來。西瓜甜極了,他吃得“呼嚕呼嚕”的,像小豬一樣。
好久沒有這樣痛快地吃水果了。一抬頭,母親正看著他,眼睛有些潮濕,臉上卻是極大的滿足與疼愛。他的心,像琴弦被撥動了一下。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
小時候,家里非常窮,他又饞得很。他常常在傍晚,偷偷去撿別人吃剩的西瓜皮,拿到河水里沖一下,便貪婪地啃起來。母親知道了,用了三個晚上編織草繩,又用編草繩掙的錢給他買西瓜,然后看著他小豬一樣吃著。
他怔怔地看著母親,將滿嘴西瓜咽下。那一刻,他忽然理解了母親。艱難時,母親靠著勤勞與節儉,供他上學,將他養大;富足時,勤儉作為母親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帶給她滿足與幸福。而現在,富足的他卻換不來時間陪母親說一會話,母親用這四個小時換來的,是與兒子共同相處的時光!
他的臉上露出笑容,慶幸今天終于耐住性子陪母親省下六元錢。這六元錢,跟自己在公司創造的上萬元相比,是等價的。因為,許多時候,時間與金錢就該為愛而存在。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四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讓我一生,讓我重新做回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依然會去珍惜......”
生活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當然不可缺少的是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和一顆為別人著想的愛心。世界因為愛變得美麗;生活因為愛變得和諧;人與人之間因為愛變得接近、融洽、、、、這一切都是因為愛!愛,是看不見的語言;愛,是摸不到的感覺;愛,是我們多付出一點點;愛,仰著頭的喜悅;愛,是說不出的感謝.。
這些都是因為有愛和一顆感恩的心才能創造出這么神奇的奇跡!
在大牌明星中,劉德華是最懷有感恩之心的典型例子。在他的一部電影《投名傳》快要殺青時,他捧著五十幾本他的最新單曲和電影cd發到打光師、化妝師等各個工作人員的手里。上面寫著:非常感謝打光師為我打光,讓我在拍攝中更出色......最愛你們的華仔!
一般大牌明星在拍攝完的電影后,要么拍拍屁股走人,要么摸摸口袋大請一頓。而劉德華卻是花了一整夜的時間親手一本本地在上面寫上他在拍攝中,工作人員對他的幫助,他真心地感謝他們。這些東西雖然不是很貴重,但‘禮輕情義重’。這些感謝語帶著劉德華的感恩之心和最真摯的心情,發到各位工作人員手中,工作人員看了十分感動,兩淚“唰——”地一聲流了下來。
這不僅是在娛樂圈里的典型例子,在平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
這是一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哇——”地一聲降臨在世間,但父母沒有能力撫養他長大,把他扔到一個三岔路口。一天,一位四十多歲左右、身著寒酸的婦女發現了他,這位婦女看到后毫不猶豫地把他抱回家。這位婦女省吃儉用地把他撫養大。現在的他已是一位某大集團的總經理,在大城市里交了個‘女強人’的女朋友。后來,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放棄自己在城里總經理的工作,與女友分手。回到鄉下耕田鋤地,照顧生病的養母直到死去。
多讓人感動啊!這位男孩感謝養母辛辛苦苦地把自己撫養長大,給他親母般的溫暖。雖然他明知這之間對養母的感恩是一輩子都還不清的。但是,他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在養母逝世前回報她。讓養母知道她那么多年為他付出的并沒有白費,讓她沒有任何遺憾地歸天!
感謝陽光,感謝上天,感謝今天的擁有......人只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人生之路必能走得更暢順,更有意義!
讓愛的花粉傳播出去,灑落在每個人的心田,開出一朵朵感恩之花!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五
中午尖峰時刻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板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這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一百個客人,因此免費。」之后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么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板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里,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時刻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
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進了小吃店。
「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說。真正成為第一百個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飯。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給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說。
「那小男孩此刻正在學習不吃東西也會飽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嚕……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問小孫子:「要不好留一些給你?」。
沒想到小男孩卻拍拍他的小肚子,對奶奶說:「不用了,我很飽,奶奶您看……。」。
第一百個客人。
一念善心助長一棵幼苗,
棵棵幼苗能夠成林,
人人有愛、社會有情。
感恩的故事(通用16篇)篇十六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