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一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二
(100以內數的認識)
1、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數、學會數數不但會一個一個數,還會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數;并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初步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體會數位(數中各個數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數(用數可以表示物體集合中元素的個數)、序數(用數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
3、在數數活動中,認識計數單位"百",感受數位的意義、
(100以內數的讀寫)
1、經歷用計數器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位的意義。包括知道100以內數的數位名稱及排列順序,了解1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2、、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既要知道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又要明確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組成幾十幾。
3、會讀寫100以內的數(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能對100以內的數量進行估計。
(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使學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內數的順序,會先從數的位數上比較,相同位數的數要從高位依次比較的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
(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2、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逐步培養數感。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三
1 春/朱自清
2 濟南的冬天/老舍
3 雨的四季/劉湛秋
4 秋天/何其芳
5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曹操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灣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寫作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第二單元 閱讀
6 秋天的懷念/史鐵生
7 散步/莫懷戚
8 我兒子一家/舒婷
9 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泰戈爾
荷葉·母親/冰心
10 《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寫作 學會記事
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
第三單元 閱讀
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12 我的老師/魏巍
13 再塑生命的人/海倫·凱勒
14 竊讀記/林海音
15 《論語》十二章
寫作 寫人要抓住特點
名著導讀
《朝花夕拾》:消除與經典的隔膜
課外古詩詞誦讀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第四單元 閱讀
16 紀念白求恩/毛澤東
17 植樹的牧羊人/讓·喬治
18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19 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20 誡子書/諸葛亮
寫作 思路要清晰
綜合性學習
課外閱讀狀況調查
第五單元 閱讀
21 貓/鄭振鐸
22 鳥/梁實秋
23 動物笑談/康拉德·勞倫茲
24 松鼠/加布里埃·科萊特
25 狼/蒲松齡
寫作 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單元 閱讀
26 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27 詩兩首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太陽船/吳望堯
28 小圣施威降大圣/吳承恩
29 女媧造人/袁珂
30 寓言四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獅子/《伊索寓言》
塞翁失馬/《淮南子》
杞人憂天/《列子》
寫作 發揮聯想和想象
綜合性學習
文學部落
名著導讀
《西游記》:精讀與跳讀相結合
課外古詩詞誦讀
秋詞(其一)/劉禹錫
南寄北/李商隱
十一園(其五)/李賀
夜雨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附錄
悠久的漢語與漢字硬筆書法
寫好硬筆行楷字
標點符號用法(一)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四
十幾減3,得數是幾加7,
十幾減2,得數是幾加8,
十幾減1,得數是幾加9。
一、
1、先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來計算,多余信息直接舍掉;求一共多少?總數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已知總數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3、解決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的問題,用減法計算。
4、要列出算式,解答,并帶上單位。
2、分類時可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分,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但總數是相同的。
1、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整十數是由幾個十組成的,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起,寫數時用阿拉伯數字,讀數時候用漢字,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百數表。(能根據提示猜數)
同一行,前九個數十位相同,相鄰的兩數相差1。
同一列,個位上的數相同,相鄰兩數相差10、
4、比大小。
先比較十位,十位大的數大;
十位相同,比較個位,個位大的數大。
5、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去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6、擺一擺,想一想。
1、在進行等價兌換時,用小面值的人民幣兌換大面值人民幣,就要看大面值人民幣里面有幾個小面值。
2、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兩位數加減整十數:
兩位數加整十數:十位相加,個位直接挪過來;
兩位數減整十數:十位相減,個位直接挪過來;
2、兩位數加一位數:滿10進1。
如果不進位,個位相加,十位直接挪過來。
如果進位,個位相加,十位直接加一。
3、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一當十。
如果不退位,個位相減,十位直接挪過來。
如果退位,向十位借1,用十幾減,十位直接減一。
4、兩位數相加減:個位和個位相加減,十位和十位相加減。
“嘗試-調整”“有序羅列”
1、先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來計算,多余信息直接舍掉;
2、看清是“+”還是“--”,應用題要先分析,用加法還是減法;
3、列算式,算出得數;(要計算正確)
4、一定要加上單位。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五
從表達方式和內容看,詩歌分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三種,《在山的那邊》屬于哲理詩。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
3.《生命生命》的作者是臺灣(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4.《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當代(時代)女作家宗璞。
散文按表達方式分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
5.《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學家沈復。
《童趣》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敘事散文,在文中作者敘述了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驅蛤蟆等童年趣事。
6.《理想》的作者是當代(時代)詩人流沙河。
從表達方式和內容看,《理想》是哲理詩。
7.《行道樹》節選自《張曉風自選集》,作者是臺灣女作家張曉風。
《第一次真好》節選自《無言歌》,作者是臺灣女作家周素珊。
8.《人生寓言》選自《周國平文集》,作者是當代著名詩人、哲學家(稱謂)周國平(人名)。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律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9.《我的信念》的作者波蘭(國名)著名科學家瑪麗·居里,她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1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1.《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體裁)。
1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13.《山中訪友》的作者是李漢榮。
14.《秋天》一詩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稱謂)。
15.《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作者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朝代)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稱謂)。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16.《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是唐朝詩人王灣。
17.《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大詩人。
18.《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選自《稼軒長短句》。從詞的常識看,“西江月”是詞牌名。這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宋朝著名愛國詞人,詞風以豪放著稱。
19.《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從曲的常識看,“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戲曲作家馬致遠。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六
【知識點】:
1、計數器表示數的方法是擺小棒表示數的方法的簡化和抽象:
計數器上的數的“十位”與“捆”對應,“個位”與“根”對應。這次抽象形成了極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認識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十”,知道“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擺一擺、數一數、捆一捆活動中,認學生認、讀、寫11~20各 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以及數的組合。
【知識點】:
1、用形象的積木,幫助學生認識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即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為加法,減少為減法。)
2、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計算方法都是先在個位上加或減,然后再與十位上相加或相減。
3、在計算中找規律,理解加法中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相加結果不變。減法中,被減數不變,減數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知識點】:
1、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
2、理解湊十法的簡便性。(把與9相加的另一加數分解成1和幾,使9和1湊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數,就是“9+?”的湊十法。
3、直接對進位加法的算式進行計算,以作為鞏固練習。
【知識點】:
1、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9+?”的經驗探索“8+?”的計算方法。
第一種方法:把 8湊10,分解另一個加數。
第二種方法:把8分解,將另一個加數湊成10。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
3、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知識點】:
1、學會“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
2、讓學生探索并學會“十幾減八”的退位減法及相關數學問題。
3、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第一種方法:個位上的數不夠減9或8,從十位退一在個位加十再減。
第二種方法:將十幾分解10和幾,用10減9或8,再用結果加上分得的另一個數。
第三種方法:逆向思維,做減法想加法, 9(8)加幾等于十幾,十幾減9(8)就等于幾。
第四種方法:十幾減9可以想成用個位數加1。(十幾減9就用幾加1)
以上幾種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學生明確退位減法的算理。
【知識點】:
1、正確計算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減5、4、3、2等數的減法在教學實際情況中進行穿插安排。)
2、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知識點】:
1、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3、使學生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道減法算式。
4、多角度的認識一個數,建立數感。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七
本節包括合成材料及應用、成材料產生的影響、識別各種纖維、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六大類營養素對生命的重要作用、有毒物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幾個知識點。知識的特點是容易理解,但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因此記住這些知識是學好本節的關鍵。
1、蛋白質、糖類、油脂、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營養功能及主要
2、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等)對人類健康的`重要作用:
3、幾種纖維的比較:
新課程下,化學學習是一個“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過程,而本單元更進一步體現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正因為如此,本單元知識已成為中考關注的熱點,成為各地中考命題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對近兩年來課改區的中考試題分析可知,以前多以識記的形式考查蛋白質、糖類、油脂、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素的營養功能及它們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人體元素的組成及一些元素對人體的作用,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別,有機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防止“白色污染”和環境保持等基礎知識。
1、蛋白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執行著各種功能,為了維持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動,我們必須注意防止有害物質(如甲醛、一氧化碳)對人的肌體蛋白質的侵害。
2、要解決“白色污染”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餐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可以起到調節新陳代謝、預防疾病和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主要是因為蔬菜、水果中富含人體需要的:
a.油脂 b.維生素 c.蛋白質 d.淀粉
解析:
油脂主要存在于花生、大豆、肥豬肉等中;維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種;蛋白質主要與蛋類中;淀粉存在于谷物和植物的塊莖中。因此此題應選擇b。
答案:b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八
1、組詞。(形近字和同音字)
么(什么)無(無法)高(高興)跟(跟著)以(以后)問(問好)各(各種)氣(生氣)
公(公共)元(一元)亮(明亮)很(很好)隊(中隊)間(時間)名(名字)汽(汽水)
千(一千)汽(汽水)為(因為)桃(桃子)對(對面)象(大象)找(找到)坐(坐下)
干(干凈)吃(吃草)辦(辦法)跳(跳高)隊(大隊)像(好像)我(我的)座(座位)
看(看見)有(有無)請(請進)主(公主)媽(媽媽)話(說話)處(到處)秀(秀氣)
著(著急)友(朋友)情(親情)王(王子)螞(螞蟻)活(生活)外(外面)香(香水)
見(聽見)嚇(嚇人)軍(軍人)
貝(寶貝)蝦(河蝦)寫(寫字)
2、一字開花。(一字組多詞)
如:愛(愛人)(親愛)(愛情)(可愛)(熱愛)(友愛)
園(公園)(菜園)(果園)(花園)(桃園)
鄉(家鄉)(老鄉)(鄉親)(鄉情)(鄉下)
地(土地)(大地)(田地)(種地)(天地)
情(親情)(友情)(愛情)(熱情)(情意)
名(有名)(出名)(名字)(成名)(名氣)
雪(雪白)(雪花)(白雪)(下雪)(雪人)
原(草原)(平原)(高原)(原來)(原因)
3、加偏旁組字,再組詞。
例一、寸 過 (過去 );巴 口 吧 ( 來吧 )。
4、偏旁加部件組成新字或連線。
例一、青+(蟲)= 蜻 趕 —干 =( 走)
5、用偏旁造字。
單人旁:你、們、他、借、像、做、什、伙、伴、位
提手旁:找、掃、把、拉
心字底:總、忘、想、念、意、思、急、息
門字框:問、間、閉
口字旁:葉、呢、吧、呀、嚇、叫、吹、吃、聽、唱
走字旁:趕、起
言字旁:認、語、詩、誰、請、許、說、話
蟲字旁:螞、蟻、蝦
耳朵旁:陽、那、都
禾字旁:秀、香、和、秋
豎心旁:快、忙、情、怕
草花頭:花、草、苗
寶蓋頭:完、家、定
走之底:這、邊、遠、進、過、道、選、連、送
人字頭:全、會、合
絞絲旁:紅、綠、級、練、給
立刀旁:到、剛
王字旁:玩、球
足字旁:跑、跟、跳
反文旁:收、放、故
兩點水:冷、凈、涼
三點水:江、河、湖、海、沙、淡、沒、洋、洗、活
方框兒:因、園
女字旁:奶、媽、姑、妹
雙人旁:得、往、很
木字旁:桃、樹、林、機、橋
6、量詞填空。
一(孔 )石橋 一(只 )船 一(顆 )棗 一( 把 )傘
一( 間)書房 一(群)羊 一(個)人 一(頭 )牛
一(條)彩虹 一(堆)杏 一(朵)花 一(只)鳥
一( 座 )房 一(個 )蘋果 一(片 )樹葉 一(群)鴨子
一( 幅 )畫 一(束)鮮花 一( 座). 一(艘)軍艦
一(塊)石頭 一(匹)駿馬 一(桿)大稱 四(根)柱子
一(口)井 一(輛)小車 一(塊)石碑 一(口)水缸
一(竿)翠竹 一(方)魚塘 一(列)火車 一(道)小溪
一(包)菜子 一(畦)秧苗 一(片)沙灘 兩(條)腿
一(塊)稻田 一(面)隊旗 一(場)球賽 一(把)銅號
一(輪)圓月 一(處)風景 一(片)歡笑 幾(位)老
7、字的結構分析筆畫筆順填空。
(1)字的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獨體字。
(2)注意以下字的筆順:非、北、專、女、萬、定、可、為、海、綠、我、球、奶、秀、級、練、發、成等。
8、生字“小魔術”(p111):加一筆:日——(白)(田)(目)(電)(舊)(由)(旦)
加兩筆:口——(只)(古)(石 )(右)(可)(加)(葉)
減一筆:王——(土 )(干)(工)(三)
9、區分以下形近字或音近字:
坐和座 跟和根 在和再 像和象 相和向 做和作 美和沒
非和飛 氣和汽 以和已 請和情 玩和完 很和得 跳和桃
原和園 園和圓 進和近 話和畫 陽和洋 稱和秤
和、合和河 心新和辛
10、用兩個字組新字:(如課本133頁)
例:1、父 人 女 蟲 禾 立 2、口 田 今 木 人 門
王 馬 日 巴 義 里 那 力 對 云 心 日
(爸)(全)(媽)(香)(蟻)(童) (哪)(男)(念)(樹)(會)(間)
3、日 木 女 王 日 口 4、音 門 日 禾 女 山
元 且 幾 生 昌 月 夕 乃 口 也 心 十
(星)(機)(姐)(玩)(明)(唱) (意)(問)(早)(秀)(她)(歲)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九
在復習時,建議同學要做到以下三點:
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理清概念、形成系統。一些概念和原理容易混淆,建議同學們要對重要性、關鍵性詞語整體把握,弄清楚使用范圍和條件。對元素化合物知識要進行梳理、織成網絡、反復運用。這部分知識是初中階段的考查重點,一定要熟練到位。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識中,主要學習了16種物質:4種單質、4種氧化物、2種酸和2種堿、4種鹽,在復習時應注意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根據知識體系,緊扣"三點",即考點、重點、熱點,編織知識的網絡結構,理清知識的脈絡聯系,分清知識的主次關系,可利用圖表,也可用文字歸納等,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化學用語,特別是化學方程式是中考中占分比例較重的一塊知識,也是同學們最容易得分的部分,對于書本上出現的化學方程式,可利用分類記憶法,如: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特殊反應。對于信息方程式,一定要按照書寫步驟(寫、配、注等)來寫,方程式中的化學式要保證寫對。像容易出錯的氯氣、氨氣、銨鹽等要注意。
每年實驗探究題中,最后的實驗方案設計是最難的,其實,只要充分利用試卷資源,特別是題目中出現的實驗方案,你只要稍做修改,能模仿下來,就是非常好的答案。在文字描述時,語言要嚴謹、規范,這對獲取高分十分有利。
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中考的熱點,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科學新發現等,這類題目往往信息知識新穎,但落腳點低,只要仔細讀題,從中獲取有效信息,與所學知識聯系,特別是對應用到化學原理方面的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做到靈活應用。
最后這40天可分為兩階段:接下去的五個星期和考前五天。接下去的五個星期,要注重的是:立足課堂,提高效率;認真作業,用好"套餐"。
課堂,是主陣地。提高上課效率,要做到 "三個多":多看老師、多看黑板、多跟老師說。此外,聽復習講評課是一個查缺補漏、不斷鞏固的重要環節,在講評時除了進一步鞏固知識外,還可以訓練自己的審題能力。
在聽好課的基礎上,認真對待每一次的作業 初中學習方法,提高解題技巧。題目做得不在于多,而在于透。做過的講過的題目基本能保證會,并注意思考和總結,有意識地把題目歸類,并從中尋找規律,不斷地提高審題能力,加強語言表達的規范性,這是獲得高分的保障。
考前五天,不再是沒完沒了的寫題,而要把重點放在:回歸課本、回歸基礎。把書本瀏覽一遍,把"套餐"及做過的試卷多看看,曾經的錯題多想想。在看題的過程中,想想知識、想想方法。該過關的化學用語、化學計算再去過一遍。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篇十
1.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要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參照,或者說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標準,然后再比較,這樣就能說另一個事物比作為標準的那個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長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對齊,也可以采用數格比較,或對稱比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較。
比多少:運用一一對應原則。
2,三個事物比較,可以先兩個兩個的比較。然后根據比較的結果,得出三個事物比較的結論。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輕。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還要比較b和c,才知道誰最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