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成功和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學習這些大班教案的范文,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能力,提升教學水平。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一
1。了解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瓶子的大小影響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關系。
2。感知蠟燭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和與人們的關系。
3。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探索實驗原因。
經驗準備:有見過蠟燭燃燒的經驗
物質準備:蠟燭大小不同的瓶子
【
一、以給同伴過生日上午活動,引出活動的興趣。
教師為幼兒提前過生日,通過點蠟燭,吹滅蠟燭引出下面活動。
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探索實驗答案。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探索
小結:原來,有風就可以把蠟燭吹滅。
2。出示瓶子,提出問題,怎樣用瓶子把蠟燭熄滅?
提問: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一樣東西,看,瓶子,
想個辦法看看能不能用這個瓶子把蠟燭熄滅呢?
小結:把蠟燭放在瓶子里,沒有氧氣就不著了。
三、動手操作實驗,交流實驗結果,了解空氣是蠟燭燃燒的必要條件。
1、出示瓶子,教師講解實驗注意問題。
提問:你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把蠟燭熄滅,蠟燭熄滅的過程有什么變化?
2、幼兒動手操作,探索實驗過程,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1:你的蠟燭滅了沒有?你是用什么樣的方法把蠟燭熄滅的?
提問2:我們發現原來這個蓋子蓋上去蠟燭就會熄滅,想想為什么?
小結:原來把瓶子蓋住之后,外面的空氣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蠟燭燃燒把瓶子里的空氣一點點燃燒掉了,最后蠟燭就熄滅了,說明了蠟燭燃燒需要空氣。
四、進行誰的蠟燭燃燒時間長的游戲比賽,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1。講解游戲規則和應注意的問題
2。交流比賽結果,探索實驗過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響蠟燭燃燒的時間的長短。
我們看一看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燒到55,有的可以燃燒到19就滅了為什么?
小結: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空氣越多,蠟燭燃燒時間越長,所以這個游戲關鍵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裝的空氣就多,蠟燭燃燒時間越長。
五、玩“拯救火焰”游戲,了解空氣是蠟燭燃燒的必要條件。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提出問題。
2。幼兒動手操作探究,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為什么把瓶子拿開,蠟燭就會燃燒?
小結:瓶子里的空氣快要燃燒殆盡的時候,我們猛的一拿瓶子,外面的空氣迅速跑到里面去了,然后蠟燭就又可以燃燒了起來了。
六、觀察不同種類的蠟燭,感受蠟燭的多種用途和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我們今天玩了好多燃燒蠟燭的游戲,知道了很多蠟燭燃燒的秘密,今天老師還帶了別的蠟燭,你們去看一看。
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不同的蠟燭,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小結:老人過生日用的蠟燭,可以開花有聲音;這叫電子蠟燭。你看蠟燭種類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剛才我們說的風景蠟燭,電子蠟燭,都給我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過生日需要它,有時候可以給我們營造很溫馨的氛圍,也可以照明,可以裝飾我們的家,把我們的的家裝飾的更漂亮。
七、活動延伸:
教師在區角投放各種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導幼兒繼續探索不同的瓶子與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關系。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二
1.了解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2.學習了解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萌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
粗細相同與不同的蠟燭多根,大小相同與不同的玻璃瓶數個。
讓幼兒自由回答得出蠟燭可以照明。
1.師:點燃的蠟燭不把他吹滅,他會怎么樣呢?
幼:蠟燭會一直燃燒。
師:如果給蠟燭上面罩上一個玻璃杯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2.實驗一:點燃一支蠟燭上面罩一個玻璃瓶,觀察其現象,再點燃一支蠟燭放旁邊進行對比。讓幼兒初步感受空氣對蠟燭燃燒的作用。
結論:罩玻璃瓶的蠟燭會熄滅,另一只繼續燃燒。
3.實驗二:點燃兩只相同的蠟燭,分別罩上不同的玻璃杯,觀察結果。
結果:小瓶里的蠟燭先滅,大瓶中的蠟燭后滅。
小結:大瓶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小瓶里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先滅。
4.實驗三:點燃兩根粗細不同、長短相同的蠟燭,并分別罩上兩個相同大小的玻璃瓶,觀察結果。
結果:粗的蠟燭先滅了。
小結:粗蠟燭用掉的空氣多,所以先熄滅了。
空氣對蠟燭有助燃作用。
延伸:如果點燃兩個粗細長短都不一樣的蠟燭,分別罩上兩個不同大小的廣口瓶,會發生什么現象?引發幼兒思考與繼續探索的愿望。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三
1.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制活動中,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個、蠟燭幻燈片、自制蠟燭模具若干、蠟芯若干、音樂。
一、創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幻燈片以及各種各樣的實物蠟燭,讓幼兒了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幻燈片,欣賞美麗的蠟燭。
2.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3.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自制蠟燭。
1.教師介紹材料:溶化的蠟、蠟芯、模具。
2.教師介紹制作過程。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模具。
(2)幼兒取一根燈芯放入模具內。(要求:蠟油不能高于蠟芯)。
(3)將溶化的蠟用勺子舀入模具內,凝固即可。
四、游戲:《蠟燭的熄滅》。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5.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五、欣賞自制的蠟燭。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四
1、了解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2、學習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萌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廣口瓶,大小、粗細相同和不同的蠟燭,火柴等。
一、小朋友,你捂上鼻子,閉上嘴,會有什么感覺?(喘不上氣)為什么?
小結:人呼吸需要空氣。
二、教師出示廣口瓶、蠟燭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實驗一:點燃一支蠟燭,然后在上面罩上一個廣口瓶,猜猜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幼兒分組做實驗。
小結:在燃燒的蠟燭上罩上廣口瓶,蠟燭過一會兒就會熄滅。這是因為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氧氣用完了,這說明蠟燭燃燒需要空氣。
實驗二:點燃兩根相同的蠟燭,然后分別罩上大小不同的廣口瓶,猜猜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幼兒分組做實驗。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小瓶中的蠟燭先滅。這是因為大瓶子里面的空氣較多,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長;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氣較少,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短,就先滅了。
小結:粗而長的蠟燭燃燒用掉的.空氣多,用的快,所以先滅掉了。
讓幼兒跟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更多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五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2.觀察、思考用玻璃杯熄滅蠟燭的現象,探究讓蠟燭熄滅的方法。
3.對蠟燭燃燒、熄滅的現象感興趣,知道使用蠟燭時要注意什么。
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知道蠟燭熄滅的時間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
蠟燭若干、小盤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一、情景導入,了解蠟燭的.用途
1.出示圖片引出蠟燭
提問:小明的書包里都會有什么?每次必須帶的是什么?
小結:小明每次都會帶很多東西幫助他完成探險活動,但是每次必須帶的是蠟燭。
2.結合幼兒已有經驗了解蠟燭的用途提問:你們都見過它嗎?在什么時候會用到它呢?
小結:在生活很多地方都會見到我,我會給大家帶來快樂和光明。
3.啟發幼兒思考,小明探險為什么要帶著蠟燭。
提問:小明為什么每次山洞探險的時候都要帶著蠟燭?
小結:有的朋友說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用來嚇唬野生動物,蠟燭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跟著蠟燭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過實驗,探索讓蠟燭熄滅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小結:我們可以用吹、扇、和水等這么多的方法讓燃燒的蠟燭熄滅。
小結:小朋友說可以用瓶子底部壓蠟燭、用瓶子邊緣撥動蠟燭、用扣的方法熄滅蠟燭。
提問:扣住蠟燭,蠟燭真的能熄滅嗎?
(2)認真觀察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4.分享交流
提問: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它的火焰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將蠟燭扣住就會熄滅?
小結:在燃燒的蠟燭上扣上玻璃瓶,蠟燭就會慢慢的熄滅。這是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空氣用完了,它也就熄滅啦!
5.利用實驗結果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問: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帶蠟燭?
小結:原來小明帶蠟燭是為了看看山洞里有沒有空氣,沒有空氣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瓶子大小有關系。
2.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要求:
(1)玻璃瓶要輕輕的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
(2)認真觀察兩個瓶子里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3.分享交流
提問:兩個瓶子同時扣住蠟燭上,發生什么事情?為什么蠟燭熄滅的時間會不一樣呢?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這是因為大瓶里面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就比較長,小瓶里面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就短,所以先熄滅。
三、探索讓蠟燭繼續燃燒的方法,進一步感受蠟燭燃燒離不開空氣
1.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游戲“拯救火焰”
小結:讓空氣流進玻璃杯內,蠟燭就會進行燃燒下去,有了空氣蠟燭才能燃燒,就像我們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一樣。
今天和蠟燭玩游戲開不開心?可是,小蠟燭又給我們出難題啦!讓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到科學探索區找找答案吧!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也有了一定的探險意識,雖然他們在家里很少能接觸到火,但是他們對火的燃燒卻充滿好奇,為什么會產生燃燒,孩子們經常這樣問。活動中我通過三個實驗幫助幼兒發現燃燒的秘密。第一個實驗讓幼兒知道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第二個實驗幼兒發現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第三個實驗再次驗證燃燒與空氣有關系。通過這三個實驗幼兒對于打開了了解燃燒奧秘的大門,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實現幼兒的主動學習。活動中發現一些亮點,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點:
1.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對于幼兒來說在動手操作中和游戲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活動中教師創設了與小蠟燭做游戲的游戲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進而通過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幼兒興趣濃厚,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展。
2.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注重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中一個個小實驗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對于教師的提問能主動思考,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積極主動的完成各項任務。
3.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設計了許多引發幼兒探究的問題,當幼兒出現不同答案時,教師敢于追問,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增強了幼兒自信心,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了有效互動。如提問大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還是小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說出你的理由。
不足:
語言不夠嚴謹、簡潔。每次幼兒回答完問題后,老師總是將答案進行補充,而且話特別繁瑣,不能有效引導幼兒將想法完整表述,教師小結也不夠簡潔。如教師提問,瓶子扣住蠟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回答,因為沒有空氣。教師回應,哦,原來蠟燭的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瓶子里的空氣讓蠟燭都燃燒的沒有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語言繁瑣,不嚴謹。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六
本次課程源于幼兒的一次科學區活動。那天我們在科學區中投放了蠟燭、瓶子及打火機。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無意間將一支蠟燭折斷成長短不一的兩截。他一會兒用小瓶子蓋在一支短蠟燭上,一會兒將大瓶子蓋在短蠟燭上。他發現小瓶子里的蠟燭熄滅得快。我們根據孩子的發現查找了一些科學資料,同時還進行了實驗,發現了蠟燭燃燒的幾個有趣現象,于是蠟燭燃燒的科學活動產生了。
1、幼兒通過自主地操作實驗材料,進行各種探索,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培養幼兒科學實驗的認真態度,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
1、每位幼兒3支蠟燭(一支長、兩支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張記錄紙和一支筆,同時每組桌上放一支主蠟燭和一個打火機。
2、多媒體課件及展示臺。
3、歌曲磁帶一盤,錄音機一臺。
(一)運用課件激發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課件引入。
師:你們看。誰來了(多媒體演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說說話好嗎?
2、了解蠟燭的用途。
蠟燭寶寶:小朋友們好!你們想一想,人們在什么時候需要我呢?
幼兒: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
蠟燭寶寶:小朋友們說得很對,我的用途確實很大,我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你們帶來快樂呢!
師:小朋友,下面請你們點燃桌上的蠟燭,和蠟燭寶寶一起來唱歌吧!
幼兒點燃蠟燭,并和蠟燭寶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二)啟發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1、啟發聯想。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
幼3:把蠟燭拿到外面讓風一吹也會熄滅。
幼4:把蠟燭放在水里就熄滅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學區玩兒的時候,發現用瓶子蓋在蠟燭上面,蠟燭就熄滅了……
師:用瓶子蓋上去真的能使蠟燭熄滅嗎?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實驗。
3、引導幼兒之間交流實驗結果。
師:這個辦法行嗎?(行!)那你們知道為什么瓶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嗎?(請3位幼兒自己解釋。)
師:小朋友,讓我們來聽一聽蠟燭寶寶是怎么說的吧!
放多媒體,邊觀看蠟燭熄滅的過程邊聽蠟燭寶寶的解釋: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后,里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后氧氣沒有了,我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還需要氧氣呢!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幼:一支長的蠟燭、兩支短的蠟燭、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師:我們就來學做小小科學家,去找一找蠟燭燃燒的秘密。不過我們做實驗時要象科學家一樣仔細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還要不怕困難。只要你們仔細地看,耐心地做,你們一定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然后請你們將發現的現象記錄在這張表上(出示記錄表)。記錄時可以想想我們平時學過的記錄方法。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時注意鼓勵膽小的幼兒(有些孩子怕燙,有些縮手縮腳)和認真實驗的幼兒。
3、組織幼兒交流。請小朋友將自己發現的現象放在展示臺上與大家交流。
幼兒a:我發現大瓶子蓋在小蠟燭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兒b:我發現瓶子一蓋到3支蠟燭上,蠟燭很快就熄滅了……
幼兒c:我把蠟燭放到有水的碟子里,發現火熄滅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還冒泡泡。
幼兒d:我發現火要滅時,就把瓶子拿起一點。一拿起瓶子,火又變旺了。
幼兒e:我將長的和短的蠟燭一起放在大瓶子里,發現長蠟燭的火熄滅得快。
幼兒f:我發現我的瓶子變熱了,而且變黑了。(若有幼兒提出這個現象,師可追問幼兒:你們的瓶子是不是也這樣?(是)咦!瓶子怎么會變熱、變黑的呢?幼:是蠟燭火燒熱的,黑的是煙。)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驗證。
1、師:剛才小朋友們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現象,你們可以看一看,哪種現象自己還沒有發現,再去做一做實驗吧!還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實驗中的想法。
2、幼兒再次自主地實驗,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將各種有趣現象都做一做。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七
通過操作探索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燃燒需要空氣
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空氣多少的關系
蠟燭打火機杯子記錄表
一、設疑,引發探索興趣
(一)師出示一支蠟燭,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師:你有什么辦法讓蠟燭亮起來呢?
(吹、扇……)
(二)引導幼兒進行逆向思維。、師:用什么辦法把它熄滅呢?
(吹、扇……)
(師操作點燃兩支蠟燭,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
1、你觀察到什么現象呢?
(罩杯子滅,不罩沒滅)
2、為什么這支蠟燭還在燃燒?
(空氣……)
3、這支蠟燭怎么滅的?
(罩杯子)(慢慢的一點一點滅的`)
4、為什么罩上杯子,蠟燭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熄滅呢?
(空氣……)小結:燃燒需要空氣,杯子里的空氣越來越少,蠟燭就會慢慢熄滅。
三、分組操作,進一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師: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到你們相應的組坐好,先來看有什么用具。
2、這個實驗要第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個小朋友來點蠟燭,3個小朋友罩杯子,現在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協商,商量好后請以上坐好。
3、誰來點蠟燭?
要求:空氣誰來罩杯子呢?
要求:一個杯子罩一支蠟燭,一定要同時罩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到同時罩呢?
(……)那我們就來用這種方法。
4、介紹記錄表請你們用線條表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5、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6、交流結果誰把你的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
為什么會這樣呢?杯子里空氣一樣多嗎?
四、活動延伸:用什么方法讓即將熄滅的蠟燭再燃燒呢?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八
知識:學習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情感: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脈絡。
一、導入。
1、板書課題:23、半截蠟燭。
2、這篇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二、自讀課文。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出示詞語,朗讀詞語。
伯諾德夫人強盜絕密絕妙蠟燭熄滅秘密點燃厄運搖曳。
杰奎琳盯住鎮定樓梯。
3、學生交流詞語意思。
厄運:困苦的遭遇。
搖曳:搖晃。
鎮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不忙,從容不迫。
三、理清課文脈絡。
自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寫伯諾德夫人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寫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寫大兒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機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寫小女兒杰奎琳在萬分危急關頭,借上樓睡覺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四、作業。
1、描紅。
2、抄寫詞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詞語。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這是怎樣的半截蠟燭呢?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這是裝著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非常重要,因為它關系到國家利益,關系到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讀課文,想一想這個藏情報的辦法是一個什么樣的辦法?(絕妙的辦法)。
4、妙在哪兒?
蠟燭的位置顯眼,誰也不會想到主人會把絕密的情報藏在眼皮底下的蠟燭里,所以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5、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最后兩句話,想想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
(1)、伯諾德夫人機智沉著。
(2)、伯諾德夫人對情報收藏工作十分負責任。
(3)、辦法巧妙。
(二)學習第37自然段。
1、過渡:一天晚上,屋里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他們坐下后,一個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少校軍官面前。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2、在這危急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37自然段,說說他們一家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機智、勇敢)。
3、默讀課文,圈出描寫伯諾德夫人全家人的動作、神情、語言及心理活動的有關詞句,感悟每個人的機智與勇敢。
(1)、伯諾德夫人: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
語言: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
心理:萬一結束。
神情:鎮定沉著,臨危不亂。
(2)、杰克。
語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
神情:鎮定、從容、不露聲色。
心理: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
(3)、杰奎琳。
語言:司令官先生上樓睡覺嗎?
什么是嬌聲?(甜美可愛的聲音)。
杰奎琳為什么嬌聲地對司令官說話?(為了博得敵人的好感,這樣,當她提出請。
求時才不會遭拒絕。)。
4、分角色朗讀37自然段。
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懷著對祖國的熱愛,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最后憑著他們的勇敢與機智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三、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四、請學生表演課本劇。
五、作業。
回家給父母講講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動補充進去。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九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中優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推測課文所寫作的時代背景,猜測作者的身份。
2、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1、速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是以何場戰爭為背景來加以描寫的?請找出文章中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這是一篇戰地通訊。1944年,蘇聯紅軍進行戰略反攻,分別從南北兩側驅逐法西斯德軍。西蒙諾夫作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則故事選自散文特寫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加以詮釋 。)
2、根據課文內容,猜測作者是何種身份的人?說出相應的理由。
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作者: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于高爾基文學院。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等職。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劇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達了蘇聯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爭的必勝信心,長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了蘇紅軍在保衛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英勇事跡。戰爭后期,曾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4卷)。戰后曾到過美國,寫有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該劇本揭露了美國統治集團發動新戰爭的企圖。還發表有詩集《友與敵》。《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得斯大林獎金。
西蒙諾夫曾于1949年10月訪問我國。1950年出版《戰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了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7年至1971年發表《生者與死者》三部曲獲1974年列寧獎金。
3、速讀課文,復述課文,然后再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然后交流并討論。
4、根據課文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作品中的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老婦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蠟燭出來說明了什么。并說說這個人物形象身上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明確老婦人的性格特征與刻畫此人物形象的意義。
5、小結本課時教學:
布置思考題:作品中如何刻畫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1、復習導入。
2、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刻畫老婦人的細節描寫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相應的內容,然后交流這樣寫的好處。
3、再找出刻畫老婦人所用的描寫方法:
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活動、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交流評價,看誰寫的最為妥貼。
4、引導討論:
作品中反復描寫戰爭的場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文章中的蠟燭除了實指蠟燭外,還有沒有其他深刻的含義?
這篇戰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討論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5、小結課文教學,布置作業:
課后閱讀《生死攸關的燭光》(見自讀課本)。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
當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便喜歡上了她。春末的夜里,她在微風中輕輕地跳躍著,雖然我沒有見過舞者,但是我覺得她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舞者。
第一次見到她,便想起了詩經里的句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連自己也沒有想到,在進大學的第一天就喜歡上了一個人,竟然還在同一個班上。
我站在與她相鄰的位置,可以微微的感受到她的溫度。我驕傲地想,我與她是這顆愛心里最優秀的兩根蠟燭,因為沒有我們,這就不是一顆完整的心。
每次在路上看見她,我都努力地挺起胸膛,讓自己看起來挺拔一點,似乎聽見室友說,女孩子們都喜歡真正的男子漢。每次在廣播里聽見她的聲音,都駐足細聽,每次在宣傳欄的海報上看見她的名字與照片,都久久停留,每次上課,坐在她斜后方的位置,都在發呆的間隙偷偷的看她一眼。
我是一根蠟燭,我們這一族也出過幾個名氣大的,如李商隱的那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杜牧的那支“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但是我只是一根普通的蠟燭,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夜晚,喜歡上了另外一根蠟燭,可是我不能對她說我喜歡你,因為我只是一根蠟燭,只能是一根在她的側面默默地注視著她的蠟燭。
從小我就不是個膽大的人,不幽默,不帥氣,不優秀,甚至沒有一個寬闊的肩膀。上大學的前一天,那個被我當神一樣崇拜的男子對我說,你已經成年了,對于事情都該有自己的決定,即使是錯誤的。你將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你的肩膀上背的再也不只是書包。
我下了很大的勇氣,去商店買了一大把蠟燭,室友說,女孩子都喜歡浪漫的東西。終于等到天黑了,我在她的寢室樓下用蠟燭擺出了一個愛心,每點燃一根便練習一句我喜歡你,每一根蠟燭燃起的火苗都在我心中燃起一點希望,給我一點勇氣。
蠟燭的生命只有那么短短的幾個小時,但是我想,我是幸運的,我能在我如此短暫的生命中,遇見一根我喜歡的蠟燭,并且一直以一種挺立的姿態在她邊上默默地注視。我努力的燃燒著自己,讓她也能感到我的溫度。
蠟燭都點燃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有點恍惚,明滅的燭光,像一顆顆忐忑的心。我深吸了一口氣,掏出了手機。黑夜里屏幕亮的有點刺眼,我沒有翻電話簿,開始撥那個熟記于心的號碼,幾聲機械的嘟聲后,手機震了一下,“喂”,她清亮的聲音傳來,但是那邊雜音很大。我清了清嗓子,故作鎮定地說:“你在哪啊,有件事想找你。”
“啊?不好意思啊,我現在不在學校,什么事啊,可以等回學校再說嗎?急事?”“哦,沒有,就是有點小事想讓你幫個忙,沒事,我找別人吧。”
“哦,那好吧,不好意思啊,那我先掛了,拜拜。”
的女孩子就快出現了吧,很羨慕。下輩子,我想做一個人,能夠正對著喜歡的人說出一句,我喜歡你。
在生命的火苗熄滅的那一瞬間,我化作一縷青煙升向夜空,升向我們最后的歸宿。最后的那一瞬間,我向地上望了一眼,她也即將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正是在那一瞬間,我發現,其實我們并不是那一顆心里最優秀的兩根蠟燭,因為那顆心,缺了任意一根蠟燭都不是一顆完整的心。
電話掛了,我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地上的蠟燭快燃完了,蠟油匯集到了一起,融成一線,像兩只終于牽到一起的手。一顆心,就快滅了。我突然想,要是做這樣一支蠟燭多好,能在短暫的生命中遇見另一根蠟燭,并喜歡上她,便可以在她身邊一直守護著她,用自己生命的溫度溫暖她,直至成灰,淚干,而在最后的一瞬間,能最終牽到她的手。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一
1、通過把握記敘文六要素,概括文章大意。
2、分析老婦人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燭光含義,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老婦人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重點語句,分析蠟燭的象征意義,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教學方法】。
誦讀法。
點撥法。
合作探究法【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
請同學讀導讀,概括提取關鍵詞。明確:戰爭。
老婦人。
蘇聯紅軍。
蠟燭。
瓦礫。
地窖。
鞠躬。
匍匐。
閃爍。
顫巍巍。
迫擊炮。
2、這是一篇戰地通訊,主要是記敘成分,默讀課文,時間:1944年9月19日(第一段)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第一段)。
人物:老婦人瑪.育乞西、蘇聯紅軍契柯拉耶夫事件:(起因)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犧牲了。(2—7段)(經過)南斯拉夫母親不顧危險,安葬了這位年輕的戰士。(8—27)。
這是一篇記人的記敘文,那么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個人物?
明確:老婦人(瑪俐.育乞西)。
那么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個老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為什么?請用詞語或短語來概括她。(形象及其依據)請同學回答:.....(從哪兒看出來的?)。
4、分析一下文中老婦人的行為有哪些讓你感動的?感動的是什么?明確:1)將生死置之度外,冒著炮火安葬紅軍烈士。(15段)。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22段)“跪”說明年老體弱,行動艱難(23段)“路并不遠,總共不到十步,……”這樣細致的描寫仿佛情景歷歷在目,好像連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
3)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25段)“跪到死者旁邊”、“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可以看出老婦人埋葬烈士的禮儀非常具體,她把死者當做是她至親的人,非常感人。4)點在墳上的蠟燭具有特殊的意義。(28段)“跪在……揣在懷里……喜燭……珍藏”這個蠟燭對她意義非凡,然而她卻把它點在了蘇聯紅軍的墳頭。表達了她對烈士深深地敬愛和哀痛。
在掩埋紅軍的這個過程中老婦人,作者三次寫了老婦人“爬”,“跪”,a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b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c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3、請同學們分析一下“燭光”在文中有什么深層含義?
明確:1)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
2)寄托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五.文章主旨。
‘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二
《蠟燭》以散文章法構筑畫面來顯現作家的主觀情緒。這類小說同樣離開了情節的框架,作家精心準備了一幅畫面,畫面可能是一個人很短時間內的生活內容,透過畫面,我們卻可以看到他一生的生活狀態或心靈狀態,體味出作家對敘述對象的主觀情懷和愛憎情感。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級上《蠟燭》教案設計。
認知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2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覺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板書設計:
母親的眼淚 戴黑色的圍巾
老婦人 紅軍戰士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三
1.了解通訊這一新聞文體的特點。
2.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培養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3.通過行為領悟人性善良的本質,讓學生體會向往和平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1.復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
2.分析課文,學習通過反復、細節描寫把文章寫得生動感人。
分析蠟燭、炮火的特殊意義。
一、導入。
二、新授課。
(一)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并用兩個字來表達讀后的感受。——感動。
(二)理清文章內容。
這篇通訊的作者是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當時他秋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在這里,我就來扮演西蒙諾夫,讓我們通過合理的想象,還原一下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過程。
“你好,可愛的戰士們,我是記者西蒙諾夫,你們真的很英勇,我聽說在戰場上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你們能給我講一個嗎?”
(請學生復述故事)。
“這個故事真的非常感人,但是因為我要寫的是一篇通訊,所以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非常的準確,所以我可以再核實一下這幾點嗎?”
【時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紅軍戰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原因),
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經過),
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結果)。】。
(三)文章主題。
(2)“我們出兵南斯拉夫,老人埋葬烈士的深刻意義在什么地方?”
——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老人和烈士之間的母子深情,對和平的共同的渴望。
(四)寫作技巧。
(1)“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可是我要突出哪些因素,才能達到更為感人的藝術效果呢?”
感人因素——環境危險,炮火連天。
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形烈士非常吃力。
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
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意義。
可以運用反復、動作描寫及細節描寫,補充說明。
(2)“那么,我們給這樣一篇文章起個什么名字呢?為什么嗎?”
蠟燭——象征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老人與烈士之間的母子深情。
“謝謝大家,那我這就回去趕快完成篇文章。”
三、遷移訓練。
那么,讓我們回到課堂,學習西蒙諾夫來設計一篇感人的文章。
一個女孩拾金不昧把錢還給失主。我們為這樣一個平凡又感人的小故事設計一些感人的因素。
1、天氣惡劣。
2、女孩需要錢。
3、錢對失主來說很重要。
四、結語。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為紅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四
1、愿意嘗試新的繪畫方法——燭畫,并能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燭畫創作。
2、學看圖解并能按圖解進行繪畫活動。
3、了解蠟燭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教具:燭花范圖,圖解一套、打火機。
2、學具:蠟燭、水粉顏料、油畫棒等繪畫工具每組一份。
一、欣賞燭畫,了解燭畫工具。
1、教師講述。
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講述——美麗的燭花)。
師:這就是小熊畫的漂亮的燭花,跟我們平時畫的畫一樣嗎?(不一樣。)它是用什么畫的?(油畫棒、蠟燭、還有顏料)。
師:誰知道這幅畫是怎么畫的?(油畫棒畫的花瓶,蠟燭畫了花,底色是顏料畫的。)。
二、理解圖解,了解燭畫的畫法。
1、出示示意圖1.2.3.4,幼兒觀察、講述。
師:小朋友說的很對,小熊還給我們畫了示意圖,這四幅圖告訴了我們燭畫的畫法。
師:這個就是小熊畫畫的'過程,誰能看出來燭畫應該怎么畫?
2、提問暗示觀察重點。
第一幅圖是用蠟筆畫花瓶,還有枝條。
第二幅圖是蠟燭在滴油,好象盛開的花一樣。
第三幅圖是給花瓶畫上漂亮的花紋。
第四幅圖是用顏料涂底色。
三、使用蠟燭,進行燭畫創作。
1、教師提出繪畫要求。
(1)蠟燭怎樣拿才能滴油?(蠟燭要橫著拿,要不蠟燭油會滴到手上。)。
(2)我們拿蠟燭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拿在蠟燭的下面。)。
(3)底色用什么來畫,要用到什么工具?
(4)我們在畫的時候按圖解一步一步往下畫,用完一種工具后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
(5)如果在畫畫時有困難可以請幫忙,在使用蠟燭時不要燙到自己或別人,一定要橫著拿。
2、幼兒作畫。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小朋友點蠟燭小心。
滴完蠟燭油的小朋友就到旁邊的桌子上涂上顏料。
1、請畫完的小朋友把畫放在前面,然后去看看別人的畫。
2、今天你用蠟燭畫了什么?下次你還想和蠟燭什么?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五
1、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處。
2、品味文章中細膩的描寫,領會物象與其內在情感的聯系。
3、認識戰爭的殘酷性,感悟內在的人性美。
要求學生用“蠟燭”造一個句子,比較評價這些句子的妙法所在。
(設計意圖:意在言語訓練中引出本文學習: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蠟燭〉的課文,看看這篇文章中“蠟燭”有何意義。)
閱讀后完成100字以內的課文簡介。
(設計意圖:此環節視班級情況給予一定的提示,但簡介中必須含“蠟燭”二字,目的.在于以寫帶讀,訓練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概括能力。)
朗讀交流文中耐人尋味的語句,品味細膩感人的描寫。
1、11次炮火描寫。
(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2、6次對蠟燭的描寫。
(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見證。)
3、4次黑色圍巾的描寫。
(表達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4、三爬三跪的動作描寫。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設計意圖:此環節采用小組學習與班級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重在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揣摩文中的描寫手法,認識戰爭的殘酷、蠟燭的的深沉含義、圍巾所渲染的莊重氣氛、老婦人對紅軍烈士的深厚情誼。)
1、完成句子:這是一支 蠟燭,它 。
(設計意圖:此題置于“延伸拓展”部分,實際是對本文學習的一次總結與深化,既是內容概括,又是情感深化,與“內容簡介”有相通的部分,但又更進一層。例如:這是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點在蘇聯紅軍烈士墳前的蠟燭,它燃燒出的是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它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2、交流其他有特定含義的物象。
(設計意圖: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僅僅是蠟燭,生活中,文學作品中還有許多事物賦予了人們的情思,以此題延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空間。)
課后從物象、內容、情感三方面賞讀《百合花》(茹志鵑)。
(設計意圖:這篇小說是借白凈純潔的“百合花”的意象來表現中國戰爭中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他們都有百合花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戰士和戰士之間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一句話,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性格百合花。在題材、主題與寫法上與蠟燭一文都有相通之處,課外閱讀既是鞏固課堂教學,也是拓展訓練。)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六
1、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制活動中,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2、蠟燭若干,玻璃口杯一個。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
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
小火苗會隨風“跳舞”。
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
(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1、讓幼兒了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
(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2、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1)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
(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2)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3、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
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
本文由媽媽小編編輯整理。
大班教案蠟燭畫(模板17篇)篇十七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地與操作實驗材料進行各種組合探索,觀察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培養幼兒科學實驗的認真態度,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期望。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三支蠟燭(一支長、兩支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張記錄紙和一支筆,同時每組桌上放一支主蠟燭和一個打火機。
2、多煤體課件及展示臺。
3、鋼琴曲磁帶一盤和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運用課件激發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課件引入,激趣。
師:你們看誰來了?(多媒體出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說說話好嗎?
2、了解蠟燭的用途。
放多媒體:蠟燭寶寶: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什么時候需要用我嗎?
幼: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燒香時……。
師:小朋友們說了很多,那我們來聽聽蠟燭寶寶是怎么說的?
放多媒體:蠟燭寶寶:小朋友們說得很對!我的用途確實很大,我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你們帶來快樂呢!
3、來跳燭光舞。
師:小朋友!剛才蠟燭寶寶表揚了你們,那下面就請小朋友點燃桌上的一支蠟燭!
幼兒點燃蠟燭。
師:燭光象什么?
幼:象小露珠、螢火蟲、星星……。
師:你可以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燭光嗎?
師生聽著優美的鋼琴曲一起跳燭光舞。
二、啟發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1、啟發聯想。
師:請小朋友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
幼2:用扇子一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
幼3:把蠟燭拿到外面被風一吹也會熄滅。
幼4:把蠟燭放在水里就熄滅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學區玩得時候,發現用瓶子蓋在蠟燭上面,蠟燭就熄滅了……。
師:用瓶子蓋上去真的能使蠟燭熄滅嗎?那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實驗。
師:這個辦法行嗎?(行)那你們知道為什么瓶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呢?
請三位幼兒自己解說。
師:小朋友!讓我們來聽一聽蠟燭寶寶是怎么說的吧!
放多媒體,邊觀看蠟燭熄滅的過程邊聽蠟燭寶寶解說: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燃燒需要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后,里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后氧氣沒有了,我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還需要氧氣呢!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幼:一支長的蠟燭、兩支短的蠟燭、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師:我們就來學做小小科學家,去找一找蠟燭燃燒的秘密,不過我們做實驗時要象科學家一樣仔細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還要不怕困難,只要你們仔細地看、耐心地做,你們一定會發現這些大小不同的瓶子,蓋到這些蠟燭上會發生一些有趣的現象。然后請你們將發現的現象記錄在這張表上(出示記錄表),可以一個格子記一種現象,記錄時可以想想我們平時學過的記錄方法。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時注意鼓勵膽小的幼兒(有些孩子怕燙,有些縮手縮腳)和細心、認真實驗的幼兒。
3、組織幼兒交流,請小朋友將自己發現的現象放在展示臺上與大家交流。
幼a:我發現大瓶子蓋在小蠟燭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b:我發現瓶子一蓋到三支蠟燭上就很快很快熄滅了……。
幼c:我把蠟燭放到有水的碟子里,發現火熄滅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還昌泡泡的。
幼d:我發現火要滅時,就把瓶子拿起一點,一拿起火又變旺了。
幼e:我將長的和短的蠟燭一起放在大瓶子里,發現還是長蠟燭的火熄滅得快。
幼f:我發現我的瓶子變熱了,上面還有黑黑的。(幼兒提出這個現象后,師追問幼兒:你們的瓶子是不是也這樣?(是)咦!瓶子怎么會變熱變黑的呢?幼:是蠟燭火燒的熱,黑的是煙。)。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驗證。
1、師:剛才小朋友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現象,你們可以看一看自己哪種現象還沒有發現,再去做一做實驗吧!還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交流自己實驗中的想法。
2、幼兒再次自主地實驗,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將各個有趣現象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