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要符合教育部門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教學計劃的工具和資料,供大家參考使用。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一
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預防春季傳染病的意識,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2月28日,上午,淮上區梅橋鎮藍天小學開展了《春季傳染病預防》主題班會。
各班班會課上,主持人同學利用互動和競答等多種方式向學生介紹春季常見的傳染病:流感、流腦、腮腺炎、手足口病的病癥及其危害,班主任對“什么是春季傳染病”、“春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方法”等知識進行講解,向同學們傳達了預防疾病15字訣:“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常通風、曬衣被”,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好衛生值日,保持環境清潔,經常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
通過班會,學生們對春季傳染病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為預防傳染病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了很好的指導。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二
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學校和托幼機構又是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為了進一步做好我區托幼機構兒童春季傳染病防控工作,保護易感兒童的身體健康。xx區疾控中心將分次舉辦全區托幼機構老師和家長春季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并要求學校、托幼機構兒童及家長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知識,積極配合學校、托幼機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活動,落實晨檢、通風消毒等傳染病防控措施,預防和控制學校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近日,xx區疾控中心在區內xx幼兒園舉辦了“幼兒園春季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幼兒園全體教師及兒童家長、校醫共168人參加了培訓。會上,疾控中心兩位專業人員分別就《手足口病防治》、《甲型h1n1流感預防和控制》、《春季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和幼兒園晨檢、消毒的工作,作了專題講座,收到了老師和廣大家長的好評。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三
為了進一步增強青少年、家長對常見傳染病的防治意識,有效預防常見傳染病的傳播,增強大家預防傳染病的意識。近日,大南街道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冬春季預防傳染病知識講座,邀請轄區黃和平老師授課。
講座上,黃老師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講解了如何有效預防這些疾病的措施。要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疾病的關鍵;勤洗手、常開窗、多喝水、加強營養、保證睡眠等是預防疾病的主要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過這次講座,使廣大青少年學生懂得了預防常見傳染病的重要性。學生們紛紛表示,今后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改正不良衛生習慣,遠離疾病,共同創建和諧、平安、衛生的健康生活。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四
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了增強家長保健知識,提高幼兒疾病預防能力,3月24日下午,我園特邀大明宮衛生服務中心防疫科的劉醫生為家長進行了“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的知識講座。
劉醫生從“什么是傳染病”、“染病的特點”、“傳染病的傳播條件”、“傳染病流行過程”、“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傳染病控制原則”等方面向家長介紹了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同時還結合圖片,圖文并茂地例舉了手足口病、流感、水痘、諾如等幾種常見傳染病的發病癥狀。
培訓過程中,劉醫生向家長們強調了在家如何讓做好日常的消毒護理及傳染病預防措施: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其次保持環境衛生和勤鍛煉,曬太陽;最后要打預防針等等。培訓結束后劉醫生還現場解答了家長的一些問題,此次講座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通過此次講座,家長們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傳染病及預防措施,同時又一次促進了我們家園互動合作,為幼兒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培訓結束后劉醫生還現場解答了家長的一些問題,此次講座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五
根據教育局、衛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對春季預防傳染疾病的要求,學校高度重視,明確制度,責任到人,加強了管理措施:
一、學校領導班子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杜絕隱患。
學校預防傳染病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傳達上級教育和衛生部門文件精神,布置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形成管理網絡。在教師和學生中廣泛宣傳,并通過小報、板報、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進行防控傳染病有關知識。
二、規范制度,嚴格遵守要求,注重過程預防。
學校加強了每天的晨檢制度,認真填寫晨檢記錄,及時統計班級因病、因事缺課情況。
定期開展消毒、通風制度,對廁所、微機室、食堂、班級教師、辦公室等場所進行細致消毒與通風。
嚴格執行學生復課制度,按制度辦事,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把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學校大師來抓,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控制傳染源,提高防范意識。
豬流感、手足口病、麻疹、風診、水痘、腮腺炎等傳染病是由空氣和飛沫傳播給兒童和青少年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人群聚集場所蔓延。特別是墨西哥豬流感爆發以來,舉世矚目,國家高度重視。因此,預防控制傳染病是廣大家長、學生和學校共同的責任。
為此,建議同學們飯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熱透后再食用,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飲食衛生習慣。保持居室和教室通風換氣,盡量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教室、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避免與有發熱、出診性疾病的兒童接觸。家長、老師要多注意觀察學生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診等情況近早就醫治療。減少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加強營養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證休息與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六
三、活動對象:全體學生。
四、活動目標:
1、了解h7n9的癥狀及預防。
2、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春季傳染病的發生、傳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讓學生知道春季傳染病都包括哪些。
3、讓學生了解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掌握預防春季傳染病的方法。
五、活動過程:
一)h7n9的癥狀與預防。
h7n9禽流感確認癥狀。
3例確診病例主要表現: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熱(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起病5-7天出現呼吸困難,重癥肺炎并進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并死亡。
預防措施。
1、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補充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強抵抗力。
2、盡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勤洗手,遠離家禽的分泌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3、應盡量在正規的銷售禽流感疫情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產品。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雞蛋時蛋殼應用流水清洗,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飲食,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5、不要輕視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癥與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癥相似,如發燒、頭痛、咳嗽及喉嚨痛等,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癥狀時,應戴上口罩,盡快到醫院就診,并務必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是否與病禽類接觸等情況,并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
(1)麻疹:原本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兒常見傳染病,是一種發熱伴出疹性的疾病,但因兒童普遍接種過麻疹疫苗,因此目前成人麻疹病例較多。此病在發熱同時伴有呼吸道的其他癥狀,如咳嗽、流涕、打噴嚏、眼睛發紅且分泌物增多等,在發熱的第4天左右,從耳后、發根處出疹,隨后波及全身。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此病可以合并肺炎、喉炎、腦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并發癥,如發生在小兒身上可危及生命。成人麻疹的癥狀比較嚴重,但預后較好,并發癥相對較少。
(2)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種腺體的疾病,最常波及的腺體是涎腺(即唾液腺,包括腮腺、頜下腺與舌下腺),此外還可侵犯生殖腺等,因此臨床上可見腮腺炎、頜下腺炎、睪丸炎以及胰腺炎等。此病發病時除發熱外,還伴有局部腺體的腫脹與疼痛,小兒還可合并腦膜炎,成人多發生胰腺炎和睪丸炎。
(3)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此病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傳染源為病人或帶菌者,主要通過咳嗽、噴嚏、說話等產生的飛沫傳播。該病一般表現為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4)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空氣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傳染。患者通過咳嗽、說話、打噴嚏等方式將帶有病毒的飛沫排入空氣中,當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帶有病毒的空氣,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風疹患者糞便及尿中排除的病毒可污染食具、衣物、用品等發生接觸感染。潛伏期一般為14天-21天,平均18天。其主要表現是在發病前1-2天內可有低熱、頭疼、厭食、倦怠、咽痛、咳嗽、噴嚏、流涕和結膜炎等上呼吸道癥狀。通常在發熱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現皮疹,一天內皮疹從面部開始,按軀干、四肢的順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沒有皮疹。
2、講究衛生,加強鍛煉。
(1)、做到“四勤”—勤洗頭,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
(2)、室內保持通風,整潔干凈,校園環境做到無紙屑,無食品袋,減少污染源。
(3)、在課間鍛煉時,遵循科學的呼吸方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
六、班主任總結:
同學們,其實預防春季流行性疾病并不難,我們只要能做到勤洗澡,勤通風,加強體育鍛煉,就會遠離傳染病。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七
各班級:
時值春季,各種傳染病來襲,學生課間外出購買冷飲時有發生,因感冒、肚子疼等因素請假現象較多,時下我省部分市縣還出現h7n9禽流感疫情。為加強教育管理,確保師生身心健康,根據教育局文件要求,經校行政會研究決定在全校召開全力預防春季傳染病宣傳教育活動,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時間與地點:2017年2月20日下午第四節課各班級教室。
1、加強防控h7n9禽流感和預防結核病知識的宣傳和預防知識教育,明確各種傳染病可防可控,告知學生預防春季各種傳染病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2、做好配合校醫室晨午檢工作宣傳工作,發現有發熱等不適癥狀及時報告。
3、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求做到不遲到,積極、主動參加晨煉,同學間不推、追、撞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養成文明守紀的行為習慣。
4、養成健康向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吃生冷食品,不喝冷飲料,不喝含色素、香精等飲料,不暴食久餓,注重飲食衛生,養成科學、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維護身心健康。
5、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少到或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防止各種病菌交叉感染,有不是及時就醫,有效防患于未然。
6、加強飲食指導,科學指導學生春季膳食。
請各班級如期舉行主題班會,學校將派人巡查。請各班級在主黑板上寫上主題詞,字體要大方、鮮明、清楚,及時填寫主題班會記錄,于2月23日上午放學前交校德育處存檔。
安慶十四中德育處。
2017年2月17日。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八
你是否春天一到就想早早穿上漂亮的單鞋,即使在最怕冷的生理期也不例外?但中醫認為人的腳底不能受涼,因為腳底脂肪少,而且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許多臟腑不適。倒春寒時,記得在家時或沐浴后不要穿涼拖哦,特別是生理期期間要各位注意保暖,盡量到晚春時節再換上單鞋,平時要注意腳底鍛煉。
腳底鍛煉法。
睡前兩小時,在家或者戶外,站直,踮起腳后跟,腳掌、腳趾著地,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鐘以上。注意循序漸進,剛開始時間不要太長。
睡前用熱水洗腳,擦干,用雙手對雙腳腳底進行揉、拍、打,效果會更好。
2、每天3次開窗通風。
雖然天氣轉暖了,但倒春寒還是會讓不少人為了暖和而把門窗關得緊緊的,不注意換氣,這樣特別容易滋生細菌、病菌,白天應該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清新的空氣和充足的陽光。
小提醒:開窗時間保持在30分鐘左右,一天3~4次;不能盲目依賴熏香、臭氧空氣過濾器來保持室內空氣質量;陰天和每天10點以前不宜多開窗,空氣中浮塵多,空氣質量不好。
3、多吃韭菜,不怕風寒。
倒春寒時,多發與低氣溫交織著,容易導致傷寒、流感等,我們要多吃蔥姜蒜、韭菜等這類稍有刺激性的食物。中醫認為,這些食物能夠祛風寒、舒張血管,還能夠殺菌防病。可是單獨吃味兒太重,怎么辦?介紹一款韭菜粥給你。
祛寒韭菜粥。
取100克粳米、500克韭菜,適量清水,韭菜用淘粳米的水泡15分鐘左右,清水沖洗干凈、切碎。將粳米倒入鍋內,加清水煮沸,再加入韭菜,同煮成粥食用,早晚適量食用。春天吃韭菜有幫助陽氣生發的作用。
4、乍暖還寒,“春捂”不能太過分!
中醫提倡“春捂秋凍”,不要因為天氣轉暖就馬上脫掉冬服。因為冬天人們已經習慣了多穿衣服,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功能與冬季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隨便減少衣服會破壞這種平衡。一旦氣溫下降身體的抵抗力就下降,會引發各種疾病。
春捂還提倡“上薄下厚”,因為人體下部血液循環比上部差,更易受寒冷侵襲。
5、晚睡早起,流感遠離我。
倒春寒這種冷暖空氣相互交換的天氣變化,導致氣溫多次降落、回升,有利于各種細菌、病菌的繁殖,而且春天風多且大,人體吸入細菌、病菌的幾率也增大了。因此,春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因為人的休息和睡眠會直接影響抵抗力水平。
但并不是睡眠越多越好,一般以7.5?8.5個小時為宜。而且春季提倡晚睡早起,養生要順天然,春天白天變長,夜晚變短,人的睡眠時間也要隨之變化才能養陽氣。注意哦,這里的“晚”是指晚上10點半左右入睡,“早”是指早上6點左右起床。
小提醒:倒春寒期間睡覺時,應該選擇合適的被子,最好仍沿用冬天的羽絨被,既保暖、輕薄,又透氣、排汗。
6、每天清晨含一片姜。
古人說:早上吃姜,勝過參湯。中醫認為,清晨含姜,既可以活血、驅散體內外的寒氣,又能殺菌防病,增強抵抗力。
注意:口含姜片最好用自制生姜片。
自制口含姜片。
將生姜刮皮,把姜切成紙片薄厚,每日4?5片,放碗內,用開水沖泡生姜片,再把生姜片含入嘴中,約10?30分鐘后將生姜片嚼爛,吞服。這樣生姜的氣味就從口腔擴散到鼻孔和腸胃。
吃姜有秘決。
姜片切得太厚會很辣哦;而且應該早上起來后先喝一杯溫水,補充夜晚流失的水分后再含姜片;此外,晚上千萬別大量吃姜,中醫認為“晚上吃姜,賽過砒霜”,對身體有害無益呢!
7、喝碗梨子粥,給肌膚喝飽水。
倒春寒時肌膚也特別容易干燥,這樣光喝水是不行的,需要多喝生津的養生粥。這里推薦一款簡單的中藥食補粥—梨子粥,能生津止渴、潤喉去燥,食用后清爽舒適。
超簡單梨子粥。
取2個梨子、100克粳米,適量的冰糖。將梨子洗凈、去皮、切碎,與粳米一同放到鍋內,加清水,待煮沸后,改小火熬煮,煮至濃稠時再放入冰糖。
春季水果熟透再吃,你才會美!
有些人喜歡吃酸的東西,挑水果時會選不太熟的水果,因為酸味比較足。但這種做法對身體有害喲,因為沒成熟的水果酸性強,這種酸性會破壞人體內的弱堿環境,而人體只有在弱堿性環境中才會讓人顯得年輕,身體才會健康。
8、來點慢節奏運動。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好不容易可以走出戶外啦!但要注意,不能進行激烈運動,否則會使經過冬天嚴酷氣候而變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損,而且出汗過多,毛孔開放,容易受到風寒侵襲而誘發感冒。
應該選擇輕柔緩和的運動項目,比如快走、慢跑、踏青、放風箏等等。
運動前必須做準備活動;。
運動時著衣要適中,鞋子要輕便柔軟;。
運動后要及時擦汗、換衣,這樣才不會受傷、著涼。
9、太陽沒出來,不要做運動。
春天鍛煉要在日出后進行。天色沒有大亮時最好別運動,特別是不要到有綠色植物的'地方運動!
因為春天早上霧氣重,碰上倒春寒,溫度會很低,春天細菌很活躍,太陽沒出來之前彌漫在空中,加上粉塵等空氣污染,不適合鍛煉。
還有,夜間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比較多,天沒亮時,在植物旁邊運動的話,身體會攝入大量二氧化碳,對身體不利。
太陽出來以后,陽光有殺菌的功能,而且還能促進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更多氧氣,對心肺調節非常有幫助。
10、瑜伽舒展式,讓壓力無影蹤。
瑜伽舒展式能夠讓肩、頸、背、四肢等舒展開來,這樣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和壓抑感,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堅持練習的話,在這個溫差甚大的春季,你就不會再被倒春寒打倒!
手臂伸展式。
盤腿坐在地面,左腳腳背置于右膝蓋上方,手指交叉,手臂伸直舉過頭頂,手心朝上,打開肩膀與胸部。
四兩撥千斤放倒“倒春寒”
“倒春寒”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但之后就氣溫驟降,使人倍覺“春寒料峭”的氣溫波動現象。我們有所防備,病毒細菌也就很難鉆春寒肆虐的空子,我們就能輕松放倒“倒春寒”這頭虛張聲勢的紙老虎。
體弱多病都做好“春捂”
春寒來襲,據統計,各大醫院急癥中心有四分之一患者是心腦血管病和胃腸道疾病。而其中老人是患病的主要人群。
“目前的天氣變化無常,尤其是老年體弱多病者,兒童,孕婦,婦人產后等抵抗力下降者要注意‘風’、‘寒’、‘濕’邪氣的防范”,中醫專家陳友祥提醒大家。突然而來的寒冷,常使人猝不及防,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壓波動增大,最易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天氣突變會引起地球磁場的改變,誘發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也明顯增高。
健康支招:
中醫提倡“春捂秋凍”不要因為天氣轉暖就馬上脫掉冬服。冬天人們已習慣了多穿衣服,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功能與冬季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隨便減少衣服會破壞這種平衡。春捂提倡“上薄下厚”,人下肢血液循環比上身差。乍暖還寒時,減掉冬衣的人在氣溫驟降時應及時應對,切勿“懶得重新添衣”。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這個以7.5~8.5個小時為宜,避免勞累。尤其是經常熬夜和應酬多的人,勞累過度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這也是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
倒春寒形成的原因。
倒春寒指的是在早春和春末的時候出現氣溫低于正常年份的情況。春季出現倒春寒的原因是春季是由于冬季風轉換為夏季風,這時候西北地區的冬季風會經常入侵,這時候南下的冷空氣就會和北上的南方的暖空氣形成一種對峙的狀態,就會形成陰冷低溫天氣。
倒春寒對人造成的危害。
01。
心腦血管病發病增加。
老年人熱平衡的能力較差,其循環系統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后,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由于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病患者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可能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02。
容易引發風濕性關節炎。
早春時節,一些愛美的年輕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較為敏感,遭受冷空氣襲擊以后,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
03。
容易流行呼吸系統傳染病。
由于早春氣候寒冷,空氣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會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傳染病流行。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九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癥狀: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癥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病。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變異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類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后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著麻疹病毒。
主要癥狀: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癥狀像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癥狀。第4天起從耳朵后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后疹退,脫屑。其他癥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嬰幼兒,但近年來由于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后移趨勢。
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最容易發生和流行。雖然水痘屬于急性傳染病,但通常比較溫和,不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癥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后,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欲下降等前期癥狀,繼而出現有特征性的紅色斑疹,后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干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干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見于2-10歲的兒童,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等也很重要。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傳染得病,以冬春季為多。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
主要癥狀: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癥、全身散布紅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發于1-5歲兒童,育齡婦女;成人偶見感染。
預防措施:風疹的預防與麻疹、水痘等出疹性傳染病不同,其對象不僅僅是兒童,同時還應當包括育齡婦女。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在春季風疹高發期,盡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地,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兒。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講究個人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于兒童。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癥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癥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并發癥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于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
主要癥狀: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隨后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復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1-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兒童發病率高。
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癥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并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預防春季傳染性疾病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多通風: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飛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和排泄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
常喝水:特別在氣候干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還有利于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抵抗力。
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涼: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堅持體育鍛煉和耐寒鍛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煉。
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充足。生活不規律易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臟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出門在外要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避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當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并報告給相關部門,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即耽誤了自己,又可能影響他人。
預防接種:及時給適齡人群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許多呼吸道傳染病。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場所空氣質量差、通風不夠,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盡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十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如發生上述典型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明確診斷,正確治療,不要擅自處理,以防延誤病情。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十一
1、了解流行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并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1、教學掛圖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
2、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3)師:你知道哪些病是傳染病嗎?昨天老師給你們發了一張調查表,讓你們去調查有哪些傳染病?它們是怎樣傳播的?都有哪些癥狀?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調查表,誰愿意上前來說說你的調查。
(4)除了你們做了調查,戎老師也做了調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查到的第一個傳染病:手足口病 第二個:水痘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傳染病都是在我們小朋友之間很容易傳染的。
還有哪些傳染病在春季會傳染上的呢?(紅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動展開:討論預防傳染疾病的方法。
幼兒討論、講述。
(2)教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
(3)教師小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教師: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體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傳染病一定要隔離、看醫生、定時吃藥,多喝水等。 這次活動上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教學中的突發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吸取經驗,不斷學習,讓我的教學機智更加靈活。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十二
各鎮(園區)教育管理辦公室、各直屬學校:
春季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百日咳、麻疹、風疹、諾如病毒等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學校(幼兒園)是人員密集的場所,一旦發生傳染病,極易引起局部暴發流行,嚴重影響學生健康和學校教學活動。為此,我局要求各中小學、幼兒園,結合實際,制定科學、規范、有效的綜合性預防措施,進一步加強學校預防春季傳染病的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不懈。要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防控組織,充實人員,完善工作機制,層層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抓實、抓到位。要制訂好周密細致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領導值班制度。
1.班主任負責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午檢、晚檢及因病缺課、缺勤調查研究并做好相關登記記錄。
2.學校分管領導與報告人負責每天收集、匯總,對傳染病病人登記并向相關部門和教育局報告,并進行每天的網報。
3.凡發現學生出現發熱、皮疹、腹瀉、嘔吐、腮腺腫大、眼結膜充血、黃疸等癥狀時,立即將學生送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治。被診斷為傳染性疾病的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并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
4.若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體性疾病等情況時應立即按程序逐級上報,并啟動應急預案。
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要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有針對性地開展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師生的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要結合春季傳染病預防對學生進一步加強衛生防病教育,特別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如:打噴嚏、咳嗽時應使用紙巾、手帕并掩著口鼻,不要直接面對他人打噴嚏、咳嗽;接觸病人及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看護患者要帶口罩;不要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凈等;減少和避免到人群集中、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活動;有病要及時就醫并居家休息。要教育和動員學生家長、班主任注意觀察學生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和預防各類傳染病的發生。
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認真抓好校園環境衛生整治,要堅持教室、食堂(餐廳)和集體宿舍定期消毒制度,要加強教學、生活場所通風與換氣的管理,要加強學校飲用水管理工作,消除因飲用水不潔造成的腸道傳染病流行事件發生。要認真做好“兩操一課”,組織和動員學生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要嚴格執行“五嚴規定”,使學生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
啟東市教育局。
2017年2月16日。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十三
2、病人應隔離至少15天以上或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后7天。
3、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質量,做好消毒工作;。
4、做好水痘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5、及時對無水痘疫苗免疫史的孩子接種水痘疫苗。
該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癥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癥狀。最近幾年研制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盡量避免易感兒接觸水痘,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接觸水痘后3日內接種仍然有效,故可給予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接觸者。保護免疫低下易感兒,可在接觸后盡早肌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2-5毫升,可降低發病率與減輕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應酌情減低用量或停藥。
預防春季傳染病教案(優秀14篇)篇十四
一、水痘是冬春季多發的流行傳染病,兒童多發,在學校和托兒所易受感染得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傳染性較高,人群普遍易感,兒童的患病率較高。
二、一旦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期通常為2到3周。發病前癥狀有輕微發燒、不適、食欲欠佳等。隨后患者身上可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4到5天后,水泡干燥、結痂脫落并在皮膚上留下粉白色區域,最后皮膚復原。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臵上出現,重復發生,此起彼伏。通常1到2周后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三、水痘的預防:學校一旦發生流行,會使正常教學秩序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水痘的預防方法有三類:一是控制傳染源,二是切斷傳播途徑,三是保護易感人群。一旦學校有人患水痘,要迅速采取隔離措施,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學生,也應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后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由于水痘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傳染,所以保持室內通風、空氣新鮮,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減少水痘的傳播機會就非常重要。當周圍有人得了水痘時,切不可封閉門窗,給病毒增加傳播機會;不與水痘病人共用毛巾、手帕及飲食用具等。即使這樣,由于患者出疹前兩天即有傳染性,隔離病人并不能完全防止水痘的傳播。因此,對體質較弱、免疫力差的易感人群預防水痘,較好的方法是接種疫苗。
四、水痘的治療:患了水痘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只需患者注意隔離,不要去公共場所。發熱期病人應臥床休息,在飲食上應忌油膩、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最好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湯、面湯、綠豆湯等,多飲溫開水,注意休息。需要時可服用板藍根沖劑、抗病毒藥物治療等。還應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皮膚瘙癢時,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涂抹。指甲長了要及時剪短,避免抓破皰疹而引起感染,若皰疹已破,可涂1%紫藥水。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衛生。此外,該病可并發腦炎、肺炎等,因此,一旦發現并發癥應立即去醫院就診,隔離治療,以免相互傳染及延誤病情。得過水痘的人群,由于體內已經有了抗體(獲得性免疫),可以終身免疫,但帶狀皰疹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后可能會引致帶狀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