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方案的評估和反饋對于今后的活動改進和提升至關重要。制定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以下是一些精心準備的范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一
1.指導幼兒欣賞故事,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
2.使幼兒懂得:光有幫助人的好心不行,還要有幫助人的本領。
1.表現故事內容的圖片或投影片。
2.請大班的幼兒表演故事。
1.欣賞故事
請幼兒聽老師講故事《神奇的顏料》。
2.看表演
請幼兒看大班小朋友表演故事。
3.討論
出示圖片或投影片,請幼兒討論:
(l)安德列給誰畫了什么?結果怎樣?
(2)要想幫助別人,怎樣才能幫得上?
附作品
神奇的顏料
新年到了,新年老人送給安德列一盤顏料,說:“用這盒顏“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師.網.,料畫出來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
安德列給奶奶畫了一塊花頭巾。奶奶戴上,啊呀,又小又難看。
安德列給媽媽畫了一條裙子。哎呀,媽媽穿不上。
安德列畫了把椅子,爸爸剛坐上,就摔倒了。
安德列畫了只小貓咪,鄰家的小妹妹說:“這不是我家的。”
安德列走進公園,看到一個盲孩子,正摸著走路。安德列畫了一雙眼睛送給盲孩子。
盲孩子說:“謝謝您,就是眼睛有大有小難看極了。”
安德列給城市畫了一座樓房,只聽“嘩啦”一聲,樓房倒塌了。
安德列多么想為大家做好事,但都沒做成,他很苦惱。
又一個新年到了,安德列把神奇的顏料還給新老人,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新年老人說:“要記住,光有幫助人的好心不好,還要學會幫助人的本領。”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二
月亮變化圖4張,衣裳圖3張。
紙,剪刀,膠水,蠟筆,記號筆等、
1、談話導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師: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么?晚上抬頭向天看、(月亮)。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1)教師講述第一段。
提問:a﹑哎呀,為什么裁縫師傅給她做的衣裳會穿不上呢?(因為她長胖了一點,好象彎彎的鐮刀)。
b﹑那該怎么辦呀?幼兒回答。
(2)教師講述第二段。
提問:a、這回裁縫師傅給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嗎?(不能)。
b、唉!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長胖了,彎彎的像小船)。
(3)教師講述第三段。
提問:a、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嗎?(不能)為什么?(因為她又像一只圓盤子了)。
b、裁縫師傅會不會再給她做衣裳了?(不會,因為她的身材量不準)。
c、為什么她的身材會量不準?(因為她每天都在變化)。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們接下來再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3、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月亮姑娘是怎么變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像眉毛,好象彎彎的鐮刀,彎彎的像小船,圓圓的像盤子。
4、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2)幼兒制作衣裳,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衣裳。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三
1、理解詩歌內容,能跟隨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2、知道并模仿蟋蟀、蟬、青蛙等小動物美妙的歌聲,激發幼兒熱愛夏天的情感。
3、根據詩歌特點,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多媒體課件等。
一、童趣導入,激發探究欲望。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夏天)。
2、夏天來到了,美麗的森林里要舉辦一場音樂會,猜一猜會有誰來參加呢?
二、聽音辨物,自然導入主題。
1、教師播放ppt,幼兒通過聽小動物美妙的歌聲,來猜想誰要來參加森林音樂會。
2、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模仿蟋蟀、蟬、青蛙的叫聲,并說出小動物在哪里歌唱,使幼兒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三、理解朗誦,寓教于樂。
1、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夏天的歌》。
2、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3、幼兒跟隨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夏天的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4、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形式合作朗誦,并嘗試用動作表演詩歌。
四、嘗試仿編,感受多彩夏天。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初步嘗試仿編詩歌,并用美妙的聲音朗誦。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四
1、發現自己的優點,肯定自我。
1、多媒體課件《我也很棒》。
2、自制電視機框架一個。
3、請幼兒課前先熟悉一段廣告。
(一)1、師:有一只小鴨叫依美,它對什么都感到好奇,我們來聽聽在它身上發生了一些什么事。
2、聽第一遍故事,討論:
(1)是不是所有的鳥都會飛?什么鳥不會飛?
(2)是不是所有的鳥都像鴕鳥一樣大?什么鳥很小呢?
(3)世界上所有的鳥都長著一樣的嘴?為什么要長不一樣的
嘴?為什么要長不一樣的嘴呢?
(4)除了和這些動物比較外,小鴨依美還跟哪些動物做比較,都比些什么?
3、再聽一遍故事,討論:
(1)小鴨依美是不是什么都比不過別人?
(2)小鴨有什么優點呢?(會玩水;下蛋多;不怕冷;腳有蹼。)
二、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有什么優點呢?
三、學廣告,做廣告。
(1)提問:你看到了或是聽到了什么?(仙草露等)
誰知道這個廣告是怎么打的嗎?(誰來學一
學?)。
資料庫:
《我也很棒》
依美是一只小鴨,她對什么都感到好奇。
1、依美:呷呷,為什么,為什么呀?
2、依美:你好,鴿子,你在干什么?
鴿子:你好,小鴨依美,我要把主人的信帶回家。
3、依美:媽媽,媽媽,為什么我不能像鴿子那樣飛?
媽媽:不是所有的鳥,都能像鴿子那樣飛。
4、媽媽:你看,鴕鳥也不會飛。
5、依美:媽媽,媽媽。鴕鳥可真大呀?為什么我不能像鴕鳥那樣大?
媽媽:不是所以的鳥都像鴕鳥那樣大。
6、媽媽:你看,蜂鳥就很小。
7、依美:媽媽,媽媽,蜂鳥好小呀,為什么我沒有蜂鳥那樣吸管似的嘴巴?
媽媽:不是所以的鳥都有吸管似的嘴巴。
8、媽媽;你看,鸚鵡的嘴巴就像一只鉤子。
鸚鵡:請注意,倒車!請注意,倒車!
9、依美:你好,鸚鵡,你在干什么?
鸚鵡:你好,小鴨依美——我是奧特曼!
依美:媽媽,為什么我不能像鸚鵡一樣發出各種聲音?
媽媽:不是所有的鳥,都會模仿聲音。
為什么白鶴的腿這么長,我的腿卻這么短?
13、依美:媽媽,媽媽,我們是不是什么都比不過人家?
14、媽媽:那倒不一定,我們會玩水;下蛋多;不怕冷;我們的腳有蹼。
15、依美:媽媽,媽媽,為什么鳥兒們長得都不一樣?
媽媽:這個,這個,長得不一樣,而且我們都有自己的優點,這個世界才有趣呀!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2、會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的仿編詩歌3、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多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興趣教師扮荷花姐姐,幼兒扮演小青蛙。
荷花姐姐把什么當作傘送給了小青蛙?
三、引導理解詩歌內容1、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才畫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氣是怎樣的?"2)小雨點落在地上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樣?用什么詞來形容歡快的心情?
四、欣賞詩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聲好像在說什么?
2)小雨點的"滴嗒嘀嗒"好聽的伴奏聲是送給誰的?
3)為什么要送給荷花姐姐?
五、學習詩歌1、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次朗誦,討論:"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為什么?"3、分組朗誦,啟發幼兒用動作表演。
六、編詩歌1、提問:下雨時荷花姐姐還會把綠傘借誰?
2、出示動物圖片及背景,引導幼兒仿編。
3、分組仿編,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交流。
4、討論:"平日生活中你幫助過誰,心情怎樣?"七、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將創編的詩歌畫下來,在區角活動時,說一說,演一演。
課后反思: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六
活動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體驗漢字中的趣味性,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萌發閱讀漢字的興趣。
重點: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難點:知道以“木”為偏旁的字均與“木”有關。
活動準備床、桌、椅、木塊、大樹等圖片,并寫出相應的名稱。
“木、林、森”漢字卡片及相應的圖片。
書法作品及“火、水、山”的演變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書法作品。
教師:“你們覺得這些字怎么樣?這是漢字,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字。”
了解漢字的演變。
二、出示火、水、山的演變圖。
教師講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師:“我們的漢字是古代的人發明的,很久以前人們為了記憶一些東西就想辦法先畫出他們的樣子,后來人們為了方便就慢慢地簡化他們,就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了漢字。”
三、尋找漢字的秘密。
1、床、桌、椅圖片,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2、出示漢字,請幼兒猜猜看是什么字。
教師:“這些漢字你們認識嗎?”“它們是什么?”
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字的共同之處。
教師:“這些漢字有個共同的小秘密,誰能找到?為什么這些字里都有一個木字呢?”(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木頭做的)。
出示樹的圖片。
引導幼兒了解一棵樹用一個木表示;許多的樹在一起成為樹林就用兩個木字表示,就是樹林的“林”字;很多很多數不清的樹在一起是一片森林,我們用三個木字表示,就是森林的“森”。
游戲:找名字。
在很多的名字中找出自己的名字,然后觀察好朋友的名字進行初步記憶,然后再在很多的名字中找出好朋友的名字。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七
一、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童話,學習童話中對話式的語言。
2、理解童話中一一對應的配對關系,能根據童話中的語言形式進行初步的仿編。3、感受朋友間友愛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課件:a、擬人化的茶壺、水杯、桌子、椅子等與童話內容相關的形象。
b、衣服、褲子、鉛筆、本子、等可以配成對的形象。
2、與童話內容相對應的以及其他可以配成對的物品圖片人手一張。
3、錄音機、磁帶。(一些歡快的樂曲)。
三、活動過程:
1、以聊天、交談的形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情感共鳴。
(1)師:你們在班級里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林老師也有好朋友——蘇老師,那林老師可以對蘇老師說“我們是一對好朋友”蘇老師回答“對!”
(2)請幾位幼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2、課件演示茶壺、水杯、桌子、椅子、鑰匙、鎖等童話中的物品形象,引導幼兒進行配對。
(1)師:今天,還有許多小客人要來參加我們班做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
(2)幼兒將各種物品進行配對。
師:客人都來了,可是他們都是一個人來的。剛才我們都說自己有好朋友,那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把它們配成一對一對,找個好朋友吧!而且,在找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3、通過課件演示,幼兒欣賞、學習童話。
(1)看課件演示,欣賞童話。
師: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快就為它們找到了好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2)通過提問,熟悉、理解童話內容。
(3)幼兒討論:a小鳥為什么不喜歡和鳥籠做朋友?
b小鳥為什么說喜歡和藍天、白云、大森林、綠草地還有有愛鳥的孩子做好朋友?
(4)幼兒學習童話中的語言,嘗試講述童話。
4、課件演示衣服、褲子、錘子、釘子等另外一些可以配對的形象若干,幼兒進行配對,仿編童話。
師:聽,又來了許多小客人,讓我們看看它們是誰?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5、游戲:“找朋友”。
(1)給每位幼兒一張圖片,讓幼兒扮演圖片上的物品,引導幼兒找到與自己圖片相對應的好朋友。
(2)配成隊的幼兒手拉手,引導幼兒模仿童話中的語言,相互對話,仿編童話。
6、在歡樂舞蹈中結束活動。
師: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你們開心嗎?那就讓我們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盡情的唱吧、跳吧!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八
1、愿意積極參與講述活動,懂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2、仔細觀察畫面并有序、完整的講述故事中小牛的經歷。
3、用對話、表演的方法,進行故事再現。
1、知識經驗準備。對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有一定的了解;對“夢想”有一定的認識。
2、物質準備:掛圖、頭飾(小牛拉拉,牛爸爸、飛行員、小豬)
3、環境準備:師幼共同制作“我的夢想”展板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采用默想、聽音樂等其他形式進行走線活動
二、感知活動
1、師流生活經驗回顧。小朋友,你有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嗎?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小牛拉拉也有自己的夢想,你看看!
3、教師講述故事!鼓勵幼兒對小豬飛上天的原因進行大膽的想象.
三、理解活動
1、師幼觀察掛圖,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小牛拉拉的夢想是什么?爸爸同意嗎?拉拉是怎樣回答的'呢?
小牛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做了些什么?他學會了飛行嗎?小豬是怎樣飛上天的呀?他們高興嗎?拉拉告別小豬時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請幼兒在故事中找答案,試著用原文回答,老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引導幼兒按照“有夢想-為夢想而努力-最終實現夢想”的線索,了解故事的發展。
2、教師講故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中拉拉重復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請幼兒大聲念出來,并幫助幼兒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四、體驗活動
1、對話表演。幼兒分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請幼兒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語氣,說出故事中的對話。
2、情景表演。幼兒自由選擇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小動物,完整表現故事的情節和內容。
2、教師頭飾放到表演區,供幼兒觀察、表演、講述故事。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九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野貓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
2、啟發幼兒發現以及糾正故事中野貓所犯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3、增進對我們的城市的認識和喜愛。
4、豐富詞匯:問長問短。
1、幼兒對我們的城市有一定的認識。
2、ppt課件《野貓的城市》。
4、字卡:疼、癢、重。
引導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
啟發幼兒糾正故事中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一、興趣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見過貓嗎?(見過)老師這里也有一只貓。我們用掌聲把它請出來好嗎?問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貓,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貓,是一只會說話的野貓。
二、出示故事ppt,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提問:
1、出示ppt1—2提問:
過渡語:你們瞧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呀!小動物們都會問野貓什么問題呢?(個別動物提問,河馬問什么問題呢?)動物們圍著野貓問長問短,問城市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吃的。有誰能告訴我“問長問短”是什么意思?(就是問這問那,表示對城市的好奇、)野貓可得意了,晃著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后皺著眉頭說:“城市太大了,我們怎能用嘴巴講的清楚呢?讓我來比劃給你們看吧。
2、出示ppt3—4提問:
過渡語:你們瞧野貓會用什么東西來比劃城市?(斑馬)。
師:你們看看野貓會用斑馬來比劃城市的什么呢?(斑馬線)。
師:它會怎樣去比劃呢?(動物們從它身上踩過)。
師:小動物從斑馬身上走過去,那斑馬會有什么感覺呢?斑馬會怎么說呢?(出示字卡:疼)。
3、出示ppt5—6提問:
過渡語:野貓拍了拍腦袋說:城市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那它又會用什么來比劃城市呢?那我們來瞧一瞧。
師:有誰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圖案像什么呢?(地圖)野貓在花奶牛身上畫來畫去,奶牛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出示字卡:癢)(請幼兒互相指一下身體的部位,來感覺一下、)。
4、出示ppt7—8提問:
過渡語:野貓想了想說,城市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哪里呢?
師:野貓讓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動物們疊起來)。
老師引導幼兒共同小結:故事中的野貓有點自以為是,用了自己以為很正確的比喻,來比劃城市,因為它講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讓森林里的動物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動物們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
師:野貓比劃的城市恰當嗎?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的城市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個先進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里來了一輛汽車,從車上下來許多小朋友,假如是你從那輛汽車上下來,你會怎樣介紹我們的城市?(出示ppt10)。
五、總結:
我們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希望小朋友們都用恰當的比喻向別人介紹我們的城市。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十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句“為什么我不能像……那樣……”完整的表述圖畫中的主要內容。
2.引導幼兒認識符號:說話的“泡泡”和“?”。
3.通過看看說說的活動,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圖片一套,符號:“泡泡”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1.今天,我們小4班會有很多的小動物來做客。
(出示圖片小貓)看,是誰來了?
幼兒用“小鳥和鳥媽媽來了”回答。
2.認識符號。
幼兒先自己講述,在教師介紹。
教師介紹:泡泡表示小鳥想說話了。像鉤子一樣的符號叫問號,問號表示有問題要問了。在遇到有問號的地方,應該用疑問的語氣來讀。
二.講述圖片內容。
1.講述圖1。
小鳥看到了誰?小鴨在干什么?它有什么話要說?想問媽媽什么呢?你來猜一猜。
教師小結:小鳥問媽媽,為什么我不能像小鴨那樣玩水?
請幼兒集體練習講述這句話。
2.講述圖2。
小鴨和媽媽在玩水,看見了誰?在干什么?他也有話要說了,想問媽媽什么呢?
請你用“為什么我不能像……那樣……”的話來問一問。
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請集體幼兒一起練習講述。
3.引導幼兒討論。
出示圖3小貓看小兔吃蘿卜;圖4小兔聽見小狗汪汪叫;圖5小狗看小魚吹泡泡;。
這些小動物他們也有很多的話要問媽媽,他們會問什么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
請幼兒講述:你想來猜一猜那個動物朋友的問話?
幼兒個別講述,如果講得好,可以請集體幼兒一起模仿一下。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這些畫講了一個故事,名字就叫為什么我不能。如果你有點會說了,可以幫助老師一起說。
教師講述。
三.引導幼兒創編。
圖6小魚和兩個符號;圖7小牛和兩個符號。
你來猜一猜他們看到了什么?會問媽媽什么話呢?
還有什么小動物也會問媽媽呢?我們下課再去想想吧。
##結束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十一
1、學習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對話,嘗試感知詞匯:“五顏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
2、通過觀察圖片、表演故事,理解作品內容。
3、喜歡幼兒園,樂意上幼兒園。
1、幼兒用書:《點點愛去幼兒園》。
2、小鳥、兔子、梅花鹿的頭飾若干。
理解故事內容,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對話“這里是幼兒園”“幼兒園里很快樂”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表演故事。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新朋友,讓我們一起把新朋友請出來吧。
2、出示小女孩的手偶。
師:新朋友是誰啊?
她的名字叫點點,點點今年三歲了,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一起跟她打個招呼吧!
今天點點還給我們帶來了她上幼兒園時的故事,我們一起去聽聽吧。
1、幫助幼兒分段理解故事,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對話。
(1)小鳥。
師:點點和媽媽經過什么地方?
她們看到了什么?小鳥是什么顏色的?在做什么?
媽媽怎么說的?
小鳥說了什么?
(2)兔子。
師:瞧!她們經過了哪里?草地上了什么?
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媽媽說什么?
兔子們會說什么呢?
(3)梅花鹿。
師:她們又經過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媽媽說什么?梅花鹿呢?
(4)小朋友。
師:她們到了哪里?有誰?在做什么?
點點怎么樣了?
2、完整欣賞故事,鼓勵幼兒學一學故事中的對話。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幼兒園嗎?喜歡幼兒園里的什么?
1、師:請你們一起來點點的故事表演出來吧。
2、出示頭飾、分配角色。
3、幼兒表演故事。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十二
1、了解城里和鄉下不同的生活環境,積極討論城里和鄉下不同的事物,大膽說出說出自己對城里和鄉下不同的看法,知道各有其有點和不足。
2、理解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知道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學習詞匯;安逸、新鮮、繁華。
1、出示城市和鄉下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圖片上都有什么?我們在什么地方可以見到這些事物?
你還知道城里和鄉下有那些不一樣的事物?
如果你是一只小老鼠你會愿意在城里生活還是在鄉下生活,為什么?
2、故事講述《城里老鼠和鄉下老鼠》。
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個故事,里面也有2只老鼠你們看看他們喜歡在哪里生活,為什么?
(老師在講述故事時出示字卡,安逸、新鮮、繁華。)。
城里老鼠喜歡鄉下嗎?
鄉下老鼠看到城里是怎樣的情境(繁華),他的感受是什么?
城里老鼠的家有是怎樣的,鄉下老鼠看到城里老鼠的家心情是什么樣的?(驚呆了)。
鄉下老鼠喜歡城里老鼠的家嗎,他會不會留下來?
老師小結:鄉下老鼠覺得鄉下的空氣很好,吃喝不愁喜歡鄉下平靜安逸的生活。城里雖然很繁華但也很危險,他不喜歡城里的生活。
城里老鼠覺得就算隨時會被人傷害也喜歡在城里生活,因為勝利很繁華,可以住在漂亮的房間,里面有漂亮的家具,吃各種好吃的東西。鄉下的生活平靜安逸,但他覺得很乏味。
城里老鼠和鄉下老鼠最后都選擇了自己的家,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家就是最好的。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3、孩子一句話總結。
(1)請每個孩子說說你們喜歡城里還是鄉下,為什么?
(2)我們最喜歡的地方是哪里?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十三
1、能有興趣安靜地傾聽童話故事。
2、了解天鵝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明白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3、懂得同情、關愛別人,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
1、《丑小鴨》的故事掛圖,有關天鵝圖片資料。
2、《天鵝》音樂磁帶。
播放《天鵝》音樂,幼兒隨音樂自由模仿飛禽的動作。
師:剛才,你模仿的是什么飛禽?它長得什么樣?
幼:我模仿的是燕子,它的嘴巴尖尖的,尾巴像剪刀。
幼:我模仿的是老鷹,它的嘴巴有個勾。
幼:我模仿的是……。
(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出示一只“丑小鴨”形象的畫面,問幼兒:它是誰?什么樣的故事?
幼:這是一只小鴨,它找不到媽媽了。
幼:小鴨要出去玩……。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3、幼兒相互說說故事里講了什么。
4、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安徒生和他的童話。
(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初步了解童話故事的含義及故事資料)。
1、利用掛圖,分段欣賞故事。
2、引導幼兒討論:
(1)為什么故事中的小鴨被別人叫做丑小鴨?
幼:因為他長得丑。
幼:因為它和別的小鴨長得不一樣。
(2)開始它的生活快樂嗎?
幼:不快樂。
(3)之后丑小鴨經歷了那些危險?
幼:差點被獵人用槍打死。
幼:在湖水里差點凍死……。
(4)它的夢想實現了嗎?
幼:實現了。
幼:它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
(5)如果你看到一只丑小鴨,會怎樣做?
幼:我會和它一齊玩。
幼:我會給它好吃的東西。
幼:我會和它做朋友…。
(結合掛圖,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主要資料,激發幼兒同情、關愛他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了解天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使幼兒懂得愛護天鵝)。
1、鼓勵幼兒把故事將給爸爸、媽媽聽。
2、欣賞安徒生其他的童話故事。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十四
1、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學會用"如果……,那該多好啊!"的句式完整表述。
2、能積極用語言、動作等形式大膽表述對畫面的理解。
3、懂得不盲目模仿別人,做自己是最快樂的事情。
《小豬變形記》ppt。
(一)談話導入,啟發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出示圖片"小豬",觀察小豬表情,簡單了解"無聊"的意思。
教師:這是誰?它是一只怎樣的小豬?(今天這只小豬有點無聊。無聊是什么意思?)。
(二)結合圖片分段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2、出示"小豬踩高蹺"圖。豐富詞匯:細細長長。幼兒用動作體驗小豬踩高蹺的感覺,提醒幼兒不做危險動作,注意安全。
教師:小豬做的高蹺怎樣的?(細細長長)小豬踩了高蹺與剛才有什么不一樣?幼兒感覺一下。
3、引出"斑馬"圖,鼓勵幼兒用動作、兒歌模仿小豬變成斑馬的過程。
4、引出"大象噴水"圖,了解小豬變成大象的過程,猜測小豬是否成功。
5、出示"小鳥飛翔、小豬遇小猴"圖,了解小豬變成小鳥的過程,講述小豬遇到小猴的情景。
6、出示"小豬與同伴掉泥潭"圖,引導幼兒觀察小豬的心情變化。
7、介紹故事名稱,教師用圖示記錄故事情節。幼兒討論小豬是怎樣讓自己獲得快樂的?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情感遷移與拓展。
1、重點觀察最后一幅畫面,感受小豬找回自己的高興心情。
2、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懂的:做自己才最快樂。
表演活動:幼兒自選角色與道具,教師指導幼兒繼續表演。
好朋友的語言教學活動方案(優質15篇)篇十五
為了培養我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學習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初步理解、想象故事的情節。讓幼兒通過文學作品了解鳥的作用和特殊本領。因此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1、喜歡安靜傾聽文學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了解啄木鳥、貓頭鷹、喜鵲等幾種鳥的作用和特殊本領。
3、懂得別人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幫助別人。
1、故事掛圖。
2、幼兒收集各種鳥的圖片、圖書。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邊唱樹上許多紅蘋果,邊進教室安靜坐好。問幼兒紅紅的蘋果長在哪里呢?出示兩棵蘋果樹,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兩棵樹的不同。
2、猜測一下發生了什么事?
誰能為老蘋果樹治病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安靜地欣賞故事《小蘋果樹請醫生》。
2、提出問題,幫助幼兒回憶并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蘋果樹都請了誰給樹婆婆看病,它們能給樹婆婆看病嗎?
(3)誰會給樹婆婆看病呢?啄木鳥是怎樣為樹婆婆看病的呢?請幼兒學一學啄木鳥捉蟲的動作。
(4)這個故事里有誰幫助了別人?
(5)啟發幼兒說一說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4、了解鳥類的特殊本領。
(1)幼兒看掛圖,說出啄木鳥會捉樹干里的蟲子,喜鵲會捉樹葉上的蟲子,貓頭鷹會捉田鼠。
(2)引導幼兒說出認識的各種鳥及鳥的圖片,說一說鳥的本領。
5、啟發幼兒思考并互相交流保護鳥類的辦法。
三、結束部分。
鳥兒們知道小朋友這么喜歡它、愛護它,它們非常高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我們學小鳥飛出去一起做游戲吧!
在表演區中,播放《小蘋果樹請醫生》故事磁帶,讓幼兒嘗試根據故事內容自選角色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