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教學任務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下面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具體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一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色散實驗,知道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用實驗讓學生體驗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資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課外探索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3.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自然與生活的美,從而產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和聯系生活實際,并使學生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做好本節的實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三、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課件、三棱鏡、紅綠藍色透明紙、光盤。
學生:自制水三棱鏡、調色盤、毛筆、自制彩色陀螺、手電筒。
四、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復習:光透過三棱鏡折射光路圖。
實驗探究二:色光的混合。
信息交流。
實驗探究三:顏料的混合學生作圖、展示作品并評價。
分組觀察光盤扇面、用三棱鏡對準通電日光燈觀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舉出類似的現象的例子。
學生演示太陽光的分解實驗。
觀察多媒體制做的光的色散實驗和彩虹。
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演示并觀察紅、綠、藍三色光相互混合的實驗。
實驗:觀察彩色陀螺旋轉后紙板的顏色。
學生演示七色光混合的實驗,得出以上實驗結論。
觀察多媒體演示的實驗并總結規律。
學生分組信息交流并選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
分組實驗探究顏料的混合。
觀察多媒體演示。
總結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的不同引導學生對正確作品作出肯定積極的評價并糾正錯誤作法。
組織學生實驗,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教師演示課件。
幫助學生分析總結規律。
教師指導實驗,巡查。
演示課件。
幫助學生總結實驗規律。
教師及時做出積極的評價。
教師指導實驗。
引導、點播,幫助學生總結規律。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知道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色色散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實踐是檢驗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通過對科學家的生前故事的學習,感染科學巨人們勤奮好學、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樹立為真理、為人民而服務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三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知道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色色散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實踐是檢驗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通過對科學家的生前故事的學習,感染科學巨人們勤奮好學、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樹立為真理、為人民而服務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難點。
4.重點。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四
探究: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生反射的現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知識:制作潛望鏡,了解光的反射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情感:過對光的反射的實驗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生反射的現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制作潛望鏡。
實驗與操作。
1.教師準備:鏡子。
2.學生準備:鏡子、長方體紙盒、兩塊鏡片、剪刀、膠水等。
一、導入新課.
說說光是怎樣傳播的?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光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引發新的學習內容。
二、將太陽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
1、老師在一面外墻上設置了一些“靶子”,請你想辦法,使用手里的鏡子,將太陽打“靶子”上。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
用鏡子反射陽光是學生很熟悉的游戲了。通過打“靶子“將太陽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學生知道平面鏡子可以反射太陽光,隨著平面鏡的移動,反射的太陽的光線也可以改變。
三、使反射的太陽光的光斑更亮.
1、要想使反射到墻上的太陽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辦法?應該怎么做?
2、學生設計方案、實驗。
先由學生提出應該具體怎樣操作,他會意識到這個任務一個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會更加珍惜合作的機會,體會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將陽光“請”進教室.
1、想辦法將陽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墻上,看看哪個組的方法好。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通過玩鏡子,你有什么發現?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觀察活動,學生已經對光的反射現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體會。這個時候沒有必要讓他他說出具體的科學通理,只要能將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潛望鏡.
2、學生討論。
3、簡單介紹潛望鏡和制作方法。
4、學生動手制作。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五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太陽光譜和色散現象(重點)。
2、掌握物體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難點)。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課前導學。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決定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顏料的三原色是、、、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規律(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看起來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b、太陽發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單純的光。
c、月亮是一個自然光源,而通電的電燈是人造光源d、藍色的玻璃片只能通過藍光。
4、下列現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解釋的是()。
a、日食b、射擊時的瞄準要領是“三點一線”
c、雨后天空出現彩虹d、人不能看見不透明物體后面的東西。
三、研討解惑。
5、在沒有任何光照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綠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該演員是()。
a、全身呈綠色b、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綠色,裙子不變色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白紙上寫紅字,在紅色的燈光下很難辨認。
b、白紙在黃色的燈光的照射下看起來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用紅、綠、藍三種顏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青。
7、小紅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她發現當黑白照片在暗室內進行沖洗時,所用溫度計的液注是藍色的,而不是通常的紅色,于是她進行了探究,得出了下面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b、溫度計的藍色液注在紅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藍色液注在紅光下看得更清楚。
d、紅色液注在紅光下反射白光。
四、鞏固應用。
8、戴著紫色太陽鏡看白紙,白紙是紫色,這是因為()。
a、白紙反射的光通過紫色的鏡片時,被染成紫色。
b、紫色鏡片只能透過紫色的光。
c、白紙只能反射紫色的光。
d、透過紫色的鏡片看到的物體都是紫色。
9、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會發生現象,而紅光通過三棱鏡后,看到的是,這說明了。
10、白光通過綠色玻璃照在綠色的樹葉上,樹葉呈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色,小白兔的紅眼睛呈色。
11、白光照射到綠葉上,葉呈色,紅光照射到綠葉上,葉呈色,綠光照射到綠葉上,葉呈色。
12、有一盆花卉,紅色的花,綠色的葉、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與花色相同的紅光照明,看見的是()。
a、紅花、綠葉、白花盆b、紅花、綠葉、紅花盆。
c、紅花、黑葉、白花盆d、紅花、黑葉、紅花盆。
13、下列物理事實中,屬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燈的燈光b、彩色電視機的畫面。
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d、雨后天空出現的彩虹[。
14、白紙上印有黑字,每個人都看得特別清楚。我們之所以能看清楚這些字得主要原因是()。
a、白紙和黑字分別發出了不同顏色得光進入眼睛。
b、白光照到試卷上,白紙和黑字分別反射出白光和黑字進入眼睛。
c、白光照到試卷上,白紙反射出白光進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六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復合。
(2)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并使學生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
難點: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復合實驗。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85頁內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陽光被分解成為單色光從而形成光譜的現象,稱之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
【小組討論】。
【教師點撥】。
【跟蹤訓練】。
1、以下現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現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狀光帶b、岸邊樹木,水中倒立。
c、水中鉛筆,水面折斷d、井底之蛙,所見甚小。
學習指導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86頁內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組討論】。
【教師點撥】。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兩種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覺到產生了另一種顏色、
【跟蹤訓練】。
在各種色光中,被稱為三原色光的是(a)。
a、紅、綠、藍b、紅、黃、藍。
c、紅、黃、綠d、黃、綠、藍。
學習指導三:光譜。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86、87頁內容及圖2、6-1,完成下列填空:
【小組討論】。
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光譜;了解常見的光譜有哪些、
【教師點撥】。
【跟蹤訓練】。
學習指導四:紅外線、紫外線。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86、87頁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紅外線是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線是光譜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填“多”或“少”)、
3、紅外線還可以用來進行遙控電視、
4、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
5、紫外線能殺死微生物、
6、紫外線還能使熒光物質發光、
7、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組討論】。
6、醫院的手術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線燈進行殺菌,這是因為紫外線的化學作用強、
【教師點撥】。
【跟蹤訓練】。
電視機等家用電器的開啟、關閉及頻道轉換,可以通過遙控器實現,遙控電視機的光是(b)。
a、紅光b、紅外線c、紫光d、紫外線。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七
1、在實驗、觀察中認識光的七種顏色,從而對光的現象產生興趣。
2、培養獨立操作的能力。
3、學習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種事物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
1、一張大的彩虹圖。
2、三棱鏡、平面鏡、大碗(裝上水);剪刀、七色盤、小棍、透明膠;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關電腦課件。
一、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你看見過什么顏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顏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光的顏色?
二、實驗:七色光。
實驗1:美麗的光。
1、用三棱鏡的平面對著太陽,可看見光透過三棱鏡后折射在白紙上的各種色彩,從而了解光的顏色。
2、大碗里裝上水,將鏡子斜放在碗里,讓陽光透過水照在鏡子上并反射到白墻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師引導幼兒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光的顏色。
實驗2:吹泡泡。
1、引導幼兒邊玩邊觀察泡泡在太陽光下呈現出哪幾種顏色?
2、人造彩虹:艷陽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霧狀噴向天空出現彩虹,觀察其顏色。
實驗3:七色轉盤。
1、師:你們看,這個圓盤靜止時有哪幾種顏色?他們的顏色有什么區別?
如果讓這些圓盤轉動起來,會出現什么顏色呢?看看不同圖案的轉盤轉起來有沒有不同的色彩。
2、幼兒邊玩轉盤邊思考:當七色轉盤轉動時我們的眼睛看見什么顏色?為什么?
3、教師小結:光有七種顏色,當它們一起飛快轉動時我們會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課件為幼兒介紹光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1、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
2、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七色
3、在醫院里,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小結: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們從都能熱愛科學,愛探究,多動腦筋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長大后利用光為人類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1、觀察泡泡畫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轉盤。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八
1、能對光的傳播方式作出假設性解釋;知道要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光的傳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是可以通過實驗重復驗證的。
2、樂于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認識光源。
探究光的直線傳播
激光燈、燒杯、有孔的光盤、塑料管、蠟燭、火柴、水、課件
1、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鳥巢、水立方、世博會中國展館師:看了夜景后有什么感受?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交流:夜景美、建筑美、燈光美)
2、探究新知:活動一:認識光源
師: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能發光?(學生根據經驗進行交流)
活動二:探究光的傳播
(1)課件展示:夜晚燈發出的光太陽發出的光太陽光照過密林時師:光是怎樣傳播的?
(學生根據經驗會提到—光是沿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師:太陽出來,周圍會亮起來,可以說明光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屋內打開燈,整間屋子都會亮起來,也可以說明光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那么光是不是沿直線傳播的?(學生討論實驗方法)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探究實驗,并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實驗一:通過光盤小孔看燭光
實驗二:觀察激光在水中的路線
實驗三:通過彎與直的塑料管看燭光
實驗報告單:
實驗名稱:11認識光
實驗目的: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實驗材料過程及現象結論
(3)展示研究成果
師:通過實驗探究,證明了我們的猜想,即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也就是說光是沿直線向四
面八方傳播的。
(3)解釋現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活動三:生活實踐與應用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
(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給予適時評價與引導)
活動四:拓展研究內容
越來越多的燈飾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當燈光過多、過亮時會產生光污染。調查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現象。
3、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嗎?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九
本節介紹的知識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經常見到用到的,是科學常識,有很強的趣味性,可用實驗法將各種光的色散現象展示出來,在日常生活現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啟發式教學。為明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實驗教學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
本節教材是光學部分的首節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與顏料的混合的對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內容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進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了研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1.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培養思維力和語言表達力。
3.激發對科學和自然物理現象的探索欲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布置好的暗室,內有電燈、臺燈、手電筒、蠟燭、火柴、打火機等。人手一面小鏡子。
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活動,發現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圍世界。初步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引導幼兒通過探索光從哪里來,了解太陽、電燈、蠟燭、燃燒物、火柴、打火機等都能發光。
一、創設暗室的環境
說出自己在暗室內的感覺,教師打開門,發現了什么?(亮光)
二、在觀察、體驗、操作活動中發現光的奧秘,即光的來源、特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去室外尋找亮光,認識太陽光。
去室外找一找,亮光是從哪兒來的?
2.想辦法讓屋子亮起來。
將太陽公公關在門外,屋子里又黑了,請你們想辦法讓屋子里亮起來。
(1)(開電燈)根據幼兒所說打開電燈。
(2)幼兒發現屋子里亮起來了,那這個亮光是誰給我們送來的?(電燈)
(3)除了電燈外,還有別的辦法來發出亮光嗎?(幼兒開放性思維,提出各種辦法。)
(4)一起做試驗,讓這些東西發出光來。(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臺燈、蠟燭、電筒、火柴、打火機,由教師掌握。)
(5)剛才是讓什么東西發光的?你是怎樣做的?
(6)小結:臺燈、電筒一按開關就亮了;蠟燭、要點火才能亮。那誰跟誰做朋友最好呢?(a.點火方式;b.光的顏色。)
(7)剛才我們小朋友發現火柴、打火機、電燈、臺燈、蠟燭、煤油燈都能發光。
游戲:《踩影子》
3.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如果沒有光又會怎樣?
(1)幼兒想過后同伴間互相交流。
(2)幼兒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
(3)引導幼兒在黑暗中發現夜光表亮光,進行科技教育。
(4)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了太陽、火柴、蠟燭、電燈、臺燈、電筒它們都會發光。光能幫助我們看清周圍的東西,給我們做事帶來方便。
1.讓幼兒跟亮光做游戲。
2.一邊做游戲,一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邊玩邊回答老師的提問,自由中結束活動。
通過幼兒觀察和親身體驗,發現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圍世界。能夠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知道太陽、電燈、蠟燭、燃燒物、火柴、打火機等都能發光。激發了幼兒熱愛科學的積極情感和對自然物理現象的探索欲望。讓幼兒真正在每個活動中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小百科: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于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通過光的散射實驗,介紹白光的組成,進而由實驗說明透明體和不透明體呈現不同顏色的道理,說明色光混合和顏料的情況。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經常見到用到,是科學常識,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識。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初步了解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通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過程與方法。
1.動手參與想想做做,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主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了解顏料三原色與色光三原色的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難點:色光的混合。
教師:多媒體資料(美麗的彩虹光碟)、電視機、放大鏡。
學生:玻璃水槽(裝水)、小平面鏡、白屏、紅玻璃片、藍玻璃片、黃玻璃片、紅紙、綠紙、黃紙、棱鏡。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3。知道同一介質對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領不同。
4。知道白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色散光譜的七色排列順序。
5。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6。知道光的三原色。
7。知道透明物體、不透明物體的顏色。
8。明確棱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規律來改變和控制光路的光學儀器。棱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出射光線向底面偏折。
能力目標顏色之謎科技系列活動內容豐富、充實,實驗新穎,饒有趣味。讓學生在自由的氣氛中自主愉快地學習,充分發揮創新精神,開發科學潛能,培養動手技能,加深科學概念,提高科學素質。
德育目標為了我國下個世紀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大力開展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1。光的色散現象及原因(不同的單色光對同一種介質的折射率不同)。
2。白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色散光譜的七色排列順序。
3。知道光的三原色。
知道透明物體、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現象及同一媒質對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實驗法、講授法、練習法與討論法。
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
激光演示儀一套、三棱鏡、光源。
演示實驗:一束白光(復色光)通過。
三棱鏡后會發生色散,形成由紅、橙、黃、綠、
藍、靛、紫各色組成的光帶,這個光帶叫光譜。(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彩色光帶)。
1、明顯地向著棱鏡的底邊偏折——來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演示實驗)讓一束單色光從空氣射向玻璃棱鏡的一個側面,可以看到,光線通過棱鏡,從另一個側面射出來時,方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光線向棱鏡的底面偏折。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就可以得到結論。
結論:光線在棱鏡的兩個側面上發生折射時,兩次向底邊偏面的緣故。注意頂角和底面的相對關系。
如果將該棱鏡放入折射率較大的媒質中,折射光線如何偏折?
光線將向頂角偏折,關于棱鏡對光線的偏折作用我們不能死記。
注結論,而應從光的折射定律出發來分析。
延長線的交點s射出的,s'就是s在棱鏡中所成的像。
這個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向頂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側。確定像的位置,關鍵還是折射定律。
1)、各色光是怎樣排列的?
2)、各色光偏向角關系如何?
3)、同一媒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關系如何?
4)、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質中的速率大小關系如何?
3、說明:同一媒質對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4、不同色光在媒質中(真空除外)的速度不同,v紅v紫。
各種色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一樣,都是c,由公式n=c/v,因折射率不同,它們在同一媒質中的速度不同。紅光的折射率最小,紅光在媒質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
彩虹是常見的一種色散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陽光被懸在空中的許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帶。
偏向角小大。
折射率較小較大。
在媒質中的光速較大較小。
單色光。
單色光:嚴格說,單色光是指只有一個頻率或波長的光;實際上頻率范圍很窄的光,就可認為是單色光。利用單色光源(如氣體放電,激光器)、濾光器或根據分光原理制成的單色器可以獲得各種純度的單色光。
復色光。
復色光:亦稱復合光。包含多種頻率的光,例如太陽光、弧光等。
紅、綠、藍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這三種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來。彩色電視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調出各種色彩來的。彩色電視機的熒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別涂有能發出紅、綠、藍色光的物質,當三束電子流分別打到這三種物質上時,就發出紅、綠、藍色的光,這三束電子流的強弱分別影響著這三種色光的強弱,由此混合出絢麗多彩的各種色彩。看電視時,如果用放大鏡觀察電視機的熒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紅、綠、藍的光點。畫家用顏料調出各種顏色的道理與上面所講的色光的混合不同,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這三種顏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調出各種不同的顏色來(見彩圖)。這是因為每種顏色的顏料,在陽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相同的色光以外,還反射一些其他的色光,例如黃顏料除了反射黃光,還反射橙光和綠光,同時吸收其他色光;藍顏料除了反射藍光,還反射綠光,同時吸收其他色光;這兩種顏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綠光,混合顏料就呈綠色了。
(多媒體模擬)兩個直角邊ab和bc代表了棱鏡上兩個互相垂直的鏡面,當光垂直ab面進入棱鏡到達ac面時發生全反射,(因為此時入射角為450,而光從玻璃到空氣的臨界角為420),光線沿垂直于bc方向射出,光線的方向改變了900。如果光線垂于ac面進入棱鏡,光線將在ab面上發生全反射,射到bc上,再在bc面上發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面射出棱鏡,光線的方向改變了1800。
結論:我們把這種能夠對光實行全反射的棱鏡叫做全反射棱鏡。其作用控制光的傳播方向。
思考:這兩種全反射棱鏡改變光路和什么相同?
上時其兩個表面表面都要發生反射,而且鍍銀的表面不能使。
光全部反射,大約10%的光被吸收掉,會使光線和所成的像。
模糊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全反射棱鏡優于平面反射鏡。
3、應用:潛望鏡(如圖所示)。
1、如圖所示的三角形為等腰直角三棱鏡,光線垂直。
一個面入射,在底面上發生全反射。由此看出構成棱鏡。
的媒質的折射率不可能是:――――――――[]。
a、1。
7b、1。8c、1。5d、1。36。
總結(回到教學目標,由學生總結)。
如果光從真空或空氣射向三棱鏡的一個側面,可能產生的現象是:
1)通過兩次折射,出射光線向底面偏折;
2)通過三棱鏡成正立的虛像,像與物在棱鏡同側,而且偏向頂角;
3)利用全反射棱鏡可以控制光路。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多媒體模擬)兩個直角邊ab和bc代表了棱鏡上兩個互相垂直的鏡面,當光垂直ab面進入棱鏡到達ac面時發生全反射,(因為此時入射角為450,而光從玻璃到空氣的臨界角為420),光線沿垂直于bc方向射出,光線的方向改變了900。如果光線垂于ac面進入棱鏡,光線將在ab面上發生全反射,射到bc上,再在bc面上發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面射出棱鏡,光線的方向改變了1800。
結論:我們把這種能夠對光實行全反射的棱鏡叫做全反射棱鏡。其作用控制光的傳播方向。
思考:這兩種全反射棱鏡改變光路和什么相同?
上時其兩個表面表面都要發生反射,而且鍍銀的表面不能使。
光全部反射,大約10%的光被吸收掉,會使光線和所成的像。
模糊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全反射棱鏡優于平面反射鏡。
3、應用:潛望鏡(如圖所示)。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1.通過色散實驗,知道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用實驗讓學生體驗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資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課外探索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3.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自然與生活的美,從而產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情感。
本節重點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和聯系生活實際,并使學生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做好本節的實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教師:自制課件、三棱鏡、紅綠藍色透明紙、光盤。
學生:自制水三棱鏡、調色盤、毛筆、自制彩色陀螺、手電筒。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復習:光透過三棱鏡折射光路圖。
實驗探究二:色光的混合。
信息交流。
實驗探究三:顏料的混合學生作圖、展示作品并評價。
分組觀察光盤扇面、用三棱鏡對準通電日光燈觀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舉出類似的現象的例子。
學生演示太陽光的分解實驗。
觀察多媒體制做的光的色散實驗和彩虹。
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演示并觀察紅、綠、藍三色光相互混合的實驗。
實驗:觀察彩色陀螺旋轉后紙板的顏色。
學生演示七色光混合的實驗,得出以上實驗結論。
觀察多媒體演示的實驗并總結規律。
學生分組信息交流并選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
分組實驗探究顏料的混合。
觀察多媒體演示。
總結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的不同引導學生對正確作品作出肯定積極的評價并糾正錯誤作法。
組織學生實驗,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教師演示課件。
幫助學生分析總結規律。
教師指導實驗,巡查。
演示課件。
幫助學生總結實驗規律。
教師及時做出積極的評價。
教師指導實驗。
引導、點播,幫助學生總結規律。
光的色散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學生通過聲現象和物態變化兩章的學習,已經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過程的體驗,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和思考討論的習慣,但對光現象的認知比較浮淺,學生去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實驗時對儀器的使用和調整及實驗條件的控制等,教師要適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