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常常是作者經過反復修改和打磨后才得以呈現的完美之作。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學習,我們收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一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好!
金風送爽,銀桂飄香。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我們的校園里,又多了一群群年輕的身影。首先,我代表全院師生,歡迎今年的新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的學校,加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中。在這里,希望你們能度過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在這四年之后,回首往事,希望你們能無怨無悔,笑著對自己說:“我沒有荒廢我的青春,我更沒有虛度我的生命。”
我相信,每個大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感悟:第一年最繁忙,因為功課排得很滿,第四年最緊張,因為忙著考研或者找工作。第二年最豐富,最好玩。第三年,開始迷茫,思考未來的出路。我想跟每個在校的學生說:不要過分著急自己未來的出路,出路不是急出來的,也不是盲目設計出來的。路,是自己一點一點走出來的。珍惜你這四年的時光,因為離開學校之后,你不會再有這樣大段的時間,去學習,去思考一些看起來很沒意義但是其實很有意義的命題。
我還記得,我大學入學的時候,老師講的兩句話,讓我受益終生,我愿意在此時此刻,與大家分享。
第一句話是:大學大學,在于學,不在于大。校園的大小,和你的收獲沒有必然的關系。只要你一心向學,一樣可以學出一個廣闊的天空。
第二句話是《桃花源記》里的一句: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當你茫然的時候,當你困擾的時候,請想起這句話: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有時候,只要你再往前走,再走幾十步,你就可以看到光。如果你放棄了,你只能永遠呆在一個黑暗的洞穴。但只要你一直在走,等待你的,一定是一個光明的前途。
祝福你們!謝謝!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二
1、照您說的,這位飽學之士本應在他的書本中也學到這一點的。
2、自遠古起,飽學之士或者是哲學家一直在思考著什么是物質以及什么構成了物質。
3、我認為飽學之士,不一定就聰明。而能言善道者,也不一定就很有智慧。
4、某飽學的學者以其深奧的.思想著稱。
5、在人類知識的某個分支內成為飽學是一回事,而如愛默生所說,“活在公眾以及杰出思想之中”則是另一回事。
6、這些人的知識雖然有缺陷,有不足之處,可是知其不知的真誠救了他們,因此他們也算得上是飽學之士了。
7、他只是懂些東西,有點令人莫測高深,若不仔細觀察他的言談舉止,你很難看得出他是不是飽學之士。
8、老師們都是飽學的,教書認真。
9、韓佳:大牛,這“嘉興三石”指的是嘉興三位飽學之士。
10、笨蛋往往擺出一副知識分子的架勢,真正飽學之士會把這種功夫讓給別人去做。
11、林散之是一位飽學詩人,也是一位重情、淡泊、耿直、幽默、自信、悲憫的書法家。
12、作為諸侯王的劉安,受這時代風氣的召喚,以飽學之才華著書立言,企圖建立他為漢廷構筑的理想國。
13、而在這些杰出的美國立憲者中,人數所占比例巨大的法律飽學之士又起到絕對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就是本文所說的那些“美國開國法律人”。
14、起義的領導者不是飽學之士。
15、十年前,年青志大的飽學之士或許還認為分析選票樣式產生的后果和比較選舉機的優劣不值得學界的青睞,美國的總統選舉中碟式選票和甚遭爭議的結局,則改變了人們的觀念。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三
親愛的雅:
萍雅,我們曾經有太多的風風雨雨,我被你討厭過,罵過“野豬大哥”(現在聽起來還蠻親切感的)被你打得我想逃跑的機會都沒有,我也曾經痛過。
雅,就讓鳥兒捎去祝福吧!就讓風兒從你身邊呼嘯而過,(會著涼的,加件衣服哦)唱響里面的詞,20天,我會遵守約定,我們會見面的。
祝你在那:學業有成,事事如意,平平安安!
寫信人:
時間: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四
萍雅:
在那邊“混”得好嗎?不用想也知道“混”得不錯了。三小的學生嘛,能丟人嗎?說真的,你本來是班上的“搞笑寶典”,現在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班上的情況。“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真的,你走后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被你毆打的解放了,跟你的“死黨”流淚了。其實班上里的每一個人都會想起你,包括男同學,雖然沒有在信上寫出來,但他們也只是礙于男女面子。還記得那次英語課吧,你把老師氣得吹胡子瞪眼睛,那真是值得留戀,我的同桌還在一旁唱著《你快回來》,想必他心里也一定很想你。你們同桌的時候是一對“同桌冤家”,現在卻“冤家宜解不宜結”,真是“皆大歡喜”啊!
好了,不多說了,如果你看到這封信,一定會用閩南語說到:“真是麻煩”。好了,那就再見吧。
寫信人:
時間: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五
可愛的萍雅:
在那邊,還習慣嗎?聽到你轉學的消息,我真是又氣又煩.你怎么舍得丟下這群相處了5年的老朋友?為什么要轉學了?看到你這么小的個子,還真怕你被人家欺負。
說實在的,看到你給了林一張生活照,我是又氣又嫉妒。我們在一起也那么久了,你連一張紙也沒給我,但是對于別人卻是那么大方,一出手,就是一張照片。然道你是怕我看到你的照片后,然后會說你“丑”。如果允許的話,我再也不會用惡語攻擊你了,可能再也沒有這一個機會了。小蘋果,但請你相信我,我會永遠記得小蘋果的。
蘋果,就此寫到這里了,88,放心,我一定會想你的。
寫信人:
時間: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六
可愛的小雅:
你好!
沒有想到,短短的兩個月沒見,就要“各奔東西”了啊,既然,你已經慎重地選擇要“跳槽”去農村“開發”自己的未來,我們也拉不住你了,但我相信這個集體會永遠在你的心中占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算一算,你這個學期做作業的次數不能說少,但你只要有做,就一定做的最好,這正式我欣賞你的地方,做作業就是要要求質量不求數量,你做得太棒了!
小雅,你說過,10天以后你會回來看我們,只想看看你長高了沒有,長胖了沒有,不過,即使你高了、胖了,你依然是我們心中那個淘氣的、可愛的許萍雅!
寫信人:
時間: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七
在放假的時候,對不起,我卻沒有再看你們一眼,因為,我覺得,即使是這一眼,我都會,更加懷念。雖然我沒有看你們一眼,但在散伙的時候,你們卻都深情地看著我們這些留下來的,甚至開玩笑的說:告訴那些以后坐在我們座位上的人,雖然我們走了,但我們的心還在那,他們就別想搞破壞!
正如人與人的相見像流星,雖然會顯出令人羨慕的光芒,但注定只是擦肩而過。
雖然你們離開了,但我希望你們還能記得我,保存我的一點點記憶。
嗯,一點點就行。
此致
敬禮!
寫信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八
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高爾基,于1922年發表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學》。轉眼間近一個世紀過去了,他筆下的那個年代的大學所具有的色調在今天早已蕩去。不管怎樣大學在整個近代社會中的影響不僅重大深遠而且時代特征鮮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已轉變為有教學、科研、生產、商貿等多元化的社會機構。在那里大學生們享受著許多便利和自由。全方位、多功能、開放型的“小社會”讓大學成為一代代中學生夢寐以求的地方。與此同時開放化,多元化,自由化客觀上給高校學生的安全以及文明紀律狀況造成很多不利因素。
大學群體是一個典型的消費群體,一所大學里的學生通常都在萬人以上,而且生活集中,在不同地方的相對消費水平基本上處于中等以上。這就使得大學成為拉動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所以高校周邊通環境通常是十分繁雜的,外界治安環境復雜、校園治安形勢不容樂觀,盡管大學生大部分都已進入成年,但是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從而起到維護高校安全和穩定的積極作用,任是十分必要的。
女大學生遭遇性侵害,男女校外住宿引發安全事故,在中國的任意一所大學里都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讓我們一次次的感到震撼。我想作為一名大學生自覺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防范意識既是一種責任又是義務,對自己負責的責任,對自己的父母和師長以及給與我們厚望的社會應盡的義務。
記得第一次來學校報道的時候,我是一個人來報道的,帶了八千塊錢,全都放在背包里,本來是要用銀行卡匯過去的,可是需要幾十塊的手續費,這與通知單上所寫的不符,惹惱了我那厲害的父親,“就半天的路程,幾十塊我扔了也不白送給銀行”。當時我帶了不少行李,一個人很累,身上還有那個沉沉的背包,中途堵了倆小時的車,車上擠滿的是來校報道的父母和學生,他們上上下下,透透氣,買點東西,其中還有后來同班同宿舍的兄弟,當時我憋得要命,坐在過道的小凳子上,看不見外邊的天,但我硬是呆了倆小時沒下去,我這一輩子恐怕都忘不了。為什么呢?我不好意思,我怕背著個大包上下讓人看了笑話,我知道把背包放在車上應該是安全的,可是走時像父母保證過,我要對自己的財產安全負責,包不離身是我對家人,對信任應盡的義務。
關于大學生紀律方面的爭議一直很大,究竟是自律還是他律有人這樣發表評說:“自律是內因,講究自我約束,但是這是建立在行為人高度的自覺的基礎上的,紀律是外因,講究制度約束,目前,道德方面主要靠自律,其他一般靠紀律。”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卻是任重而道遠。當代大學生是肩負著這一歷史使命的生力軍。大學生文明行為的如何養成在當今的時代中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蓮出淤泥而不染”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約束力使其不改變高貴的情操。反之,如果完全依賴于他律,當他律這個外界環境一旦消失,自己將失去約束,就會為所欲為,無惡不作,可見起決定作用的始終應該是自律!馬克思說過:“道德形成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文明行為的養成是一個以自律為主、他律為輔的形成過程。可是在這個物欲縱流的大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自律讓人擔憂,例如校外的旅館似乎要與校內宿舍一爭高下,男女學生同居被看成私人道德問題,沒有多少規章真正的去約束。如果有一天他律徹底消失,我想人類道德應該只是一個簡單的循環。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九
夢想的翅膀我的大學生活已經結束了,大學給了我知識,給了我成長,大學生活有歡笑,有酸甜苦辣,讓我難以忘記,就因為這樣,才會讓我那么懷念,剩下的只有懷念,剩下的只有回憶。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憾,留下了太多的美好。
我懷念我的同學,室友,如今,不知道他們過的怎么樣,畢業以后都各奔東西,都在為自己的事業食堂去努力的打拼,我懷念學院的一切,懷念學院的道路,宏偉的教學樓,足球場,圖書館。
看到這些風景,不用手機拍下來留念,真的覺得挺可惜的,可是,那時候并沒有這樣想。有時候一個人出去走走,有時候也和同學一塊出去走走,然后一邊散步一邊暢所欲言,我們都說出對未來充滿憧憬,充滿希望,充滿期待。
那時候非常自信,現在認為,那時候可能太自負了,沒有深刻理解知行合一的真正內涵,現在知道了,有夢想還要付出行動,還要去努力,更要有自信,更要去堅持。
想到那么多的回憶,我無法停止的思緒,這些記憶永遠都那么美麗,那么動人。想回到過去,也不能回到過去。
我還記得早晨急忙的和同學一塊去吃飯,然后去上課,我還記得每次考試之前宿舍的讀書聲突然多了起來,我還記得,每次去圖書館看書,圖書館看書好安靜,可以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我還記得,剛上大學第一節課時,有教授在給我們授課,心里很自豪。
我還記得,晚上和同學一塊去足球場跑步的場景,如今,我不知道他過的怎么樣,他是樂觀的,積極地,總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微笑,希望以后有時間可以和他一塊去足球場跑步。我還記得,那年冬天下雪了,整個校園像是裝扮成了白雪公主。
我們在雪地里開心的和同學打起了雪仗。我還記得……有太多的回憶,有太多難忘的瞬間,我只想把大學所有的事情都一一記下來,可是,我很怪我自己,沒有把大學所有開心的事情記下來。
只是在學校時候,不知道大學生活是那么美好,沒有好好去珍惜,現在畢業了,步入社會了,才知道大學生活是那么美好,有時候覺得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夢,像是在做夢一樣。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美麗。
大學時代的我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充滿自信。現在的我還是對未來充滿期待,還是自信。現在更加珍惜時間,珍惜眼前的一切,現在慢慢變的成熟,穩重,慢慢學會了生活。也經常提醒自己要用心生活,樂觀,微笑的面對生活。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十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錢,走進宿舍樓的時候會買一包連老爸都舍不得抽的煙。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錢,成為自己情侶吃穿的保姆,回家的時候卻不能給媽媽買一條最便宜的珍珠項鏈。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錢,父母的手機只有電話和短信的功能,它的價值不足大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然而它最大的意義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它會告訴你爸父母媽在惦記著你。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錢,秋天到了,你會在柜臺前挑上半天的化妝品,可媽媽用的最多的化妝品卻是年復一年陪伴她左右的洗滌靈。
什么時候,大家忘記了自己兒時做英雄的念頭,只學會了在飯店里叫嚷服務員上菜上酒。
什么時候,網絡的虛擬變成生活的虛榮,讓你和別人聊天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什么時候,父母不再講他們過去的苦日子,而從腰帶上擠出兒女的燈紅酒綠;什么時候,大家學會中午醒來先用腳趾打開桌上的電腦,撥響樓下的飯館的訂餐電話。
父母吃盡千辛萬苦送大家來這樣一個可讀可不讀的大學,而大家卻替父母享受著他們永遠享受不到的幸福。
大學的魔力是讓人覺得所有的虛榮都是心安理得。但我依然不知道大學應該在我的生命里賦予什么意義,只記得老爸常說:要想好好的生活,每一分錢都有它的意義。
那4年,大家真的沒有錢。盡管你嘴里唱的盡是社會里的花花綠綠、愛我愛你。
那4年,大家真的沒有錢。當你有能力賺錢的時候便不再把無知當作個性。
那4年,就讓它只是那4年,我希望大家未來會很有錢,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去補償曾經為了向父母要錢而說過的謊言。
大家的大學之路,即承載了大家個人學習的責任,也承載了家長、老師、親朋好友的期待。如果僅僅以一張大學的門票回報他們,未免過于輕賤。4年大學畢業時的累累碩果,才對得起這張門票,對得起捧月的“眾星”,才無愧于這4年最好的青春年華!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十一
花影流年,塵湮陌上,彈指清歡間又是六出飛花、青竹變瓊枝,當寒冷開始深入骨髓,這一季時光里,四年的堅守依然會有一片安檐,置放我所有的悲歡,寧靜怡然。那一場相遇的紀念,那一刻由心的悸動,任隨時間流轉,愈發葳蕤。
四年,人生長河中的一瞥,因相遇相伴變得更加充實與念念不忘,讓這一生的回憶便有了一個可以寄托的載體;四年,時間累加中不短的長度,因離合悲歡的混合變得更加漫長,讓每一次的回憶都銘心刻骨。四年,或許我們會調和出更多的喜悅歡笑、遭受到更多的困難打擊,但都已經過去,重要的是四年之后我們還在一起。
年輕,或許談論愛情仍舊稚嫩得很,又常常與物質利益掛鉤,便遜色不少。在一起,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過程,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過程中逐漸地了解對方,性格、愛好、不喜歡的事物、不能違背的原則、不能觸及的底線,用心去規避自己的缺點,不影響到對方的身心。在一起,又只是一個結果,但這結果仍舊是雙方真誠相對、相濡以沫共同呵護培養出來的果實,倘若過程變質,又怎奢求果實的甜美。
四年前,大學軍訓完后的半年,沒有過多的限制、沒有過多的課程,壓力較小的'情況下,戀愛像是一陣風吹向了整個班級,在老師、學長學姐“大學畢業季即是分手季”的警告下,陸陸續續成了雙結了對,那些警告仿佛就像是過路人說了句無關緊要的話,我倆也便跟了風隨了流。
大學,是一個適合談戀愛卻又不適合談戀愛的地方與時期。沒多少事的情況下大都兩個人膩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有了磨合也有了摩擦,那種情況下,磨合后便更多了喜悅歡笑,摩擦后也有了充足的吵架慪氣的時間。那時我倆的吵架在雙方的宿舍兄弟姐妹中可謂出了名,再加上一個煙臺一個臨沂,最后的學校生活里徘徊在了分與不分的邊緣,屢次談崩,屢次分手并又屢次和好。
大學畢業后,印證了當初他們的那句“大學畢業季即是分手季”,這份感情變得更加彌足珍貴。我曾經數次被她問過:“你喜歡我哪些方面?為什么想和我在一起?”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真正回答的時候一句話都說不出。四年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合與思考,我仍舊回答不上這兩個問題,或許“感覺”兩個字比任何答案都準確。
四年,從學校到社會,兩個人的感情僅僅邁過了第一道坎。工作后,在一起的時間比以前少了許多,爭吵少了許多。兩個人的脾氣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隱形中多了彼此的謙讓,我想感情大抵如此。
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我們不能左右愛情,那就去適應愛情,經得起平淡流年,對得起彼此真心。好好善待這份感情,幸福才能更長久。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十二
我的大學生活簡單地概括,就是四分之三時間的“北區”生活加上四分之一時間的“南區”生活。
我的母校座落于祖國東北一個美麗的省會城市,是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因為院系多,樓舍分布占據了諸多街和路,大概因了范圍極廣的緣故,也有“馬路大學”的俗稱流傳。南區新校舍建起之后,所有這些老校舍就自然地被冠名北區加以區分。那時北區是十二人一間宿舍,擁擠但卻溫暖,一位同寢室姐妹在畢業留言冊上一語中的地總結了大學宿舍生活“一個房間,一群人,假以時日,便滋生出家的感覺,生活便是如此奇特,而我因此感謝它”。對于我這樣一個一直渴望擁有一個自己的小屋的女孩來說,上大學實現了我的這個夢想,一張床、一個書架、一套被褥、一個行李箱,這就形成了小小的一方天地,構成了我的小小世界。現在回想起來,北區、八舍、文科樓,這些字眼依舊那樣親切,這些字眼留給我的畫面依舊那樣清晰。是的,大學的前三年中,我就在八舍的某個房間里生活,就在文科樓的許多間教室里學習。從八舍到文科樓走路只需兩三分鐘,途中有一家小小的燒烤店,是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至今忘不了夏夜里,或與同學或與男友在這家燒烤店享受一盤肉串、一杯啤酒的愜意。作學生時是節儉的,但偶爾也會因為得了獎學金、賺了家教費而奢侈一回。那兒的肉串肉塊特小,鮮一嫩可口,價錢又低,完全不象現在吃的肉串,肉塊大而難嚼。遺憾的是,畢業以后就再也沒吃到那種特色的肉串了。
在大四那年,我們系有幸作為第一批動遷院系遷到南區。那是一片嶄新的天地,且不說四人一間的環境,宏偉的教學樓、氣派的圖書館、漂亮的校園、真正的公寓化學生宿舍,讓我們在大學的最后一年里更加享受到了大學時代的愜意。吃過晚飯,一棟宿舍樓里遠遠飄來“我的愛****裸”,循著歌聲邊走邊聊,走了一段才發現競然走錯了宿舍樓,不禁暗自發笑。
校車每天固定時間往返于南區、北區,讓我們這些大四的學生除了上課、應試、準備畢業論文,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去回憶北區,去感受現代都市的喧鬧;而南區是處于尚待開發的新區中先成長起來的一個“事物”,除了校園對面的一個可以買到日用品的小商場、一個小郵政所、偶爾可遇的水果車,比之北區,有一種桃源的寧靜,看到的只是剛剛拔地而起的一棟棟高樓或正在“成長”中的建筑、更多的學生宿舍樓、體育館。
畢業三個月后再回北區,八舍和附近的七舍已經完全變了主人和氣氛,找不回我們就讀時的感覺,居住的是在職的、電大的學生。畢業七八年后,因公出差,再回南區,卻發現南區也早已不是我們在時的南區,所有的文科院系全都搬入,校園的“大”令我自豪,不比原來的北區遜色,校園內自助銀行、投幣電話、磁卡電話、公共汽車、郵局,一切現代的服務場所和設施隨處可見,而每座宿舍樓門前那排排的自行車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比之當年的北區更繁華、更喧鬧。
我的大學從北區開始,在南區結束,北區、南區各有各的風格,共同構成了我色彩斑斕、豐富多姿的大學生活,成為我生命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沒上學的我(模板13篇)篇十三
偌大的校園,時尚的服裝,匆匆的身影,有一種象牙塔的自由感覺,原本也在腦海中浮現過千萬次這樣的畫面。大學生活是美好的,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做你想做的事,想你所想的事。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可是也總有那樣的一些時候,當你處在安靜的寢室,一下子身邊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打鬧聲,沒有人可以說話,在陽臺看著道路上那么多人結伴三三兩兩的回家的回家,出去玩的出去玩,感覺分外的落寞,心里一陣空蕩蕩的感覺。這時候總會想很多,想念以前的朋友,想念以前的學習生活,想念好多好多以前不知道去珍惜的事。
有句話說的很對,人總是在失去一樣東西后才會感到這樣東西的可貴。是啊,在擁有時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在失去后才明白這樣東西對自己的重要。
時髦的著裝曾是多少女孩所想要的,寒窗苦讀了二十載只是為了來這大學享受幾年的輕松自由生活,想想還是挺不容易的吧,然而莫名的原因又覺得自己很可笑,想想自己在高中的努力全在一次高考中決定了我的現在,我感到不公平,可是那又怎樣,過去的還是過去了,好像也沒什么提一提的必要,當初進了這個大學前是焦慮不安,傷心難過的。到了大學后,也許是時間真的可以治療我們的傷痛吧,漸漸地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對這個結果也在慢慢地淡出我的生活了。
大學的生活和高中的確是兩個樣,在這里最重要的或許是適應吧。其實每個大學生都清楚,只是都不愿正視這個問題罷了。即使是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也不一定是一顆快樂滿足的心,外表的講究不等于心里的明白,比起面對清醒的有目標的生活,仿佛我們都更寧愿混混沌沌的過日子,就好比是一艘船,有動力,卻不知駛向何方,行行停停,終究最后也不知道會駛向何方,在它的的心中就沒有彼岸存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