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趣的蝸牛篇一
星期天上午,我和小伙伴在草叢中捉到了幾只蝸牛,于是,在我家院子里舉行了一次蝸牛爬行比賽。
我們都派出了自己最強的“運動員”上陣。還給自己的蝸牛起了個非常酷的名字。彬彬的叫“快如閃”;飛飛的叫“行如飛”;我的叫“爬如風”。
比賽開始了,我們各自把蝸牛放到起跑線上,然后,我一聲令下,大家一起松手,一起在一旁喊加油。可是老半天了,蝸牛們一動也不動,我們只能在一旁干著急。過了好一會,我們終于發現蝸牛開始爬動了,蝸牛就是蝸牛,它爬的可慢了,不仔細瞧,根本發覺不了它們在移動。慢倒不要緊,它們竟然爬一會,還要停下來歇上好一會。
瞧!飛飛的蝸牛趴在地上偷懶了,它紋絲不動。飛飛氣急敗壞地只好用小木棍,在它殼上輕輕敲一下,可蝸牛還是不動,他只能在一邊發瘋似的亂喊。
有趣的蝸牛篇二
你聽過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名字叫《蝸牛與黃鸝鳥》,我家就養了一只有趣的蝸牛。蝸牛的殼是硬硬的,顏色是一圈黑色,一圈深褐色,黑褐相間,非常漂亮!殼的頂部是螺旋型的,尖尖的,帶點灰色。它整天背著重重的殼爬來爬去,一點也不覺得累。蝸牛把殼當成了自己的家,好像是寶貝一樣寸步不離。
蝸牛的頭頂長著四根觸角,兩根長,兩根短。我把一片菜葉放在它面前,蝸牛用長的一對觸角碰了碰,再用短的一對觸角碰了碰,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猜長的觸角上有眼睛,短的觸角上有鼻子。蝸牛的觸角可以伸縮,我用手一動,它就把觸角縮了回去,就像變成了一個“無頭怪”,真有趣!蝸牛的身體很粘,我用手一摸,就會拉出一些粘乎乎的絲。
有一次,我用一只筷子去碰蝸牛軟軟的身體,它就把整個身體縮進了殼里,過了一會兒,又把四根觸角伸出來,然后又縮進去一點,確定沒有危險了,又把觸角伸出來,再慢慢地把身體從殼里鉆了出來,繼續向前爬。
蝸牛最愛吃菜葉或樹葉,它喜歡住在潮濕的環境中。如果把蝸牛長時間地放在太陽底下,它會鉆進殼里,分泌出一層白白的膜,用來保護自己。
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就像開頭那首歌里唱的那樣,等它爬到葡萄樹上,葡萄都成熟了。 這就是我家的蝸牛,一只有趣的蝸牛,我真喜歡它。
有趣的蝸牛篇三
羅丹曾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通過這次留心的觀察,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一次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放學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我家門口去找,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突然,我在石縫間找到了一只小小的蝸牛,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呀!我就把它請回了家!
回到家,我把它放在一個塑料杯中,在上面戳了幾個小,是為了讓蝸牛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這只小家伙膽子還挺大,居然從里面爬了出來。我仔細地觀察著,小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個“寶塔形”似的小房子,兩對柔軟的觸角上有兩只小小的眼睛,像黑黑的小芝麻一樣。只要一碰,就會像彈簧似的縮進去。一條長長的腹足像一只小豬的舌頭,真有趣!不仔細的小朋友可發現不了這些秘密!
我拿了一些草給它吃,它就像銼刀一樣地吃了起來,從左到右。不一會兒,一邊的菜葉就被吃出了一個大洞。后來我發現,蝸牛不僅會吃菜葉子,還會吃很多東西,比如糖、餅干,還真是不挑食啊!
過了一會兒,我又去看小蝸牛,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它。突然,我發現了地上的黏液。我順著黏液找到了小蝸牛。原來,蝸牛喜歡到陰暗的地方去,瞧,這條軌道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我為了逗逗小蝸牛,把它放在了陽臺的植物上,在很細的莖上,蝸牛都爬得上去,可真是個高手!
小蝸牛可真有趣!只有留心觀察,就會有收獲!
有趣的蝸牛篇四
今天,我剛剛捉到一只小蝸牛,我就和你們說說這只小蝸牛。
蝸牛的長相嘛,不怎么好看。頭是圓圓的、扁扁的,是灰色的。頭上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長的觸角細細的,上面還有兩個小黑點,水靈靈的,那是它的小眼睛,不仔細看,你休想看到。嘴長在整個臉下面,要用顯微鏡看,它嘴里的牙就更別說了,不過,這兩萬多顆牙為蝸牛奪得一個榮譽——全世界動物多牙大王。它那棟精美的“小別墅”不偏不倚,正好扣在它的背上,是螺旋的。上面布著細細的紋路。身體軟軟的長著彎彎的花紋,底下有幾個小點那是它的腹足。
它的長相雖然極為不佳,吃食可是吃嘛嘛香!我在用來養它的盒子里放上兩片白菜葉,我慢慢看它爬到葉子旁邊,先用小小的眼睛看了一下,低下頭,咬了一口,抬起頭,好像在品嘗這道美味大餐,吃下了第口,開始大口大口地啃,沒過一小時,倆葉子就被它“殺害”了,這個“土匪”剩下的,就只有一攤“血跡”了。
我想:這只蝸牛能不能在毛線上爬呀?一時想不出答案,只好親自動手了,我找出一根10厘米長的毛線,把毛線豎著拿起來,拿起蝸牛,把它往毛線上一放,蝸牛竟然沒被摔下來,還在上面爬哩,是不是見鬼了?我仔細一看,蝸牛“抱”住毛線,死活不下放,后面還留下了它到毛線一游的證據—黏液,就是黏液讓它貼在了毛線上呀!
它超愛潮濕、陰暗,討厭干燥、悶熱。要是沒有一定量的水分,它很可能入住天國大廈。
這就是我捕到的獵物——一只有趣的蝸牛。
有趣的蝸牛篇五
說到蝸牛,每個人都必須熟悉它們。我抓到的兩只蝸牛被放在我陽臺上的一個小罐子里。只要有空,我就會每天去看那兩只蝸牛。蝸牛的身體非常柔軟,頭上有四條“觸須”——兩條較短的觸須是它的鼻子。下面兩個長的是蝸牛的眼睛。蝸牛背著一個像海螺一樣的殼,這是它生活的“小房子”。如果累了或者有危險,它會躲進這個“小房子”。
有一次,我突然想,為什么不讓兩只蝸牛賽跑呢?我把兩只蝸牛放在卡片上,仔細地給它們做了標記。
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將“邀請”這兩位運動員參加比賽,并讓他們做“熱身運動”。比賽開始時,作為裁判,我緊張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兩個運動員則慢慢地悠閑地爬著。兩只蝸牛花了大約四分鐘爬了五英寸。多慢啊!我不得不耐心等待。最終,頭號選手越過終點線并獲勝。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他們跑的地方有兩條亮閃閃的線。運動員也為自己畫“跑道”真是有趣!
為了治療他們,我在他們的“房間”里放了一小塊黃瓜和一小塊西紅柿。我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們。我看到蝸牛1號只摘黃瓜,而蝸牛2號只摘西紅柿。我看著他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開心地笑了。
晚飯后,當我再次拜訪他們時,我發現“房間”里有紅色和綠色的糞便。為了找到答案,我給1號蝸牛喂了一個小橘子,給2號蝸牛喂了一個小甜瓜,然后我一直等著看。
第二天一早,當我拜訪他們時,我發現“房間”里有更多的黃白色糞便。由此,我明白了蝸牛糞便的顏色與食物中的色素有關。
這兩只小蝸牛真有趣!它們帶給我快樂、知識和學習的心。
有趣的蝸牛篇六
星期天,烏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細雨。
我正準備出去玩時,被媽媽攔住了:“外面下雨,別出去了。”“不嘛!家里停電,不能看電視,我干什么?”在我的強烈要求之下,媽媽只好答應了。我打著傘,蹦蹦跳跳地跑下樓去。
“可……可我還是怕蟲子。”
“那我們先玩了。”
“好……好吧。”
十分鐘過去了,我實在太無聊了,看他們玩得這么開心,我鼓起勇氣走上前,伸出一個手指,動了一下蝸牛的觸角,他立刻把觸角收了回去。劉慶新說:“他的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這時,不知誰撞了我一下,我的手很重地碰到了蝸牛的身體,他立刻縮了回去,過了好一會兒才探出頭來。呀,原來蝸牛這么有趣!我不怕它了。我們一直看著蝸牛爬,都過了一個小時了,它才爬了大約2米。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把做事動作慢的人比作蝸牛了。
有趣的蝸牛篇七
下課了,我們去草叢里抓了一只蝸牛,就把它帶回去,開始觀察。
我們看著蝸牛,發現它背著一個大大的殼,就像是它的房子一樣,上面還有花紋,那花紋就像一個棒棒糖。它的身體很軟,像貼在地面上一樣,爬行速度非常慢。它有一對觸角,觸角上面有一雙眼睛,一張小嘴里有許多牙齒,差不多有兩萬顆左右呢!在它爬過的地方還會有黏液,像在畫地圖一樣呢!
它爬的速度非常慢,一分鐘才爬一點點,我的一小步就代表它的好多步呢!它爬的這么慢,我真為它著急,如果它要是去參加比賽,肯定是最后一名。不過雖然它爬的很慢,但是吃東西的速度卻非常快,給它一張大葉子,一分鐘就能吃完了呢!
聽說蝸牛喜歡潮濕的地方,我腦子里就出現了一個小疑問:蝸牛真喜歡潮濕的地方嗎?所以我拿了一瓶水,把蝸牛放了進去,蝸牛便爬出來,我拿了一根棍子又把它放了回去,它便不動了……原來蝸牛雖然喜歡潮濕的地方,卻不會游泳,所以它在水里面便溺死了。
我還聽說蝸牛很怕鹽,所以又找了一只蝸牛,把它放在一堆鹽上,它又不動了,看了下原來它又死了。我有個疑問:為什么它怕鹽呢?我就去問媽媽,媽媽也說不上來,我想還是下次上網查查看吧!
這次觀察了蝸牛,我知道了許多知識,下次我還要再觀察其它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