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牛首山春游篇一
我和爸爸去南京探親,共在那里待了三天,牛首山是我們第三天去的,離大伯家不遠。
我們開車去大約十分鐘就到了山腳。那里有一個小亭,我們下車歇歇。眼前的路是由石板鋪成,路旁種了些竹子和喬木。坐在亭子中賞心悅目,宛如人間仙境,不時傳來幾聲鳥鳴,亭子顯得更加幽靜了。
這附近有許多的景點,什么舍身崖、羅漢泉。可是要全游一遍,恐怕一天是不夠的,于是我們選擇了兩個景點:唐塔和鄭和墓。
我們先到了唐塔,花了十元錢門票。可里面卻只有三樣東西,一位高僧的雕像、鐘樓和“著名”的唐塔。高僧的雕像倒是沒什么意思,我們只和它合了個影。鐘樓卻很好玩,里面有一個大鐘,我不知道撞了多少次。但有一次,我撞著撞著,鐘里忽然走出一個人來,嚇我一跳。原來是爸爸啊,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鉆進去的。不過這個唐塔據說來頭不小,一共造了三次,毀了兩次。唐朝的時候造了起來,后來不知道被誰一把火燒了。明朝時重新造了起來,抗戰時又被日本人搞塌了,1994年再次重修,才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我們上到塔里,感覺真不是滋味,因為塔的圍欄很矮,所以禁止我們游客出塔到外面,這就不能從塔上看外面的風景,一點游塔的感覺也沒有。
找鄭和墓可花費了一翻周折,我們找到了獻花崖,不對,找到了隱龍湖,也不對,找到了宏覺寺,更不對了。找來找去,繞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找到了鄭和墓。
到了鄭和墓,我滿懷期待,在門口一共交了二十元,誰知里面也是冷冷清清的,鄭和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航海家,有記載是七下西洋,但實際上下西洋的次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可是關于鄭和下西洋的記載被火燒了,資料也就這樣被毀了。鄭和紀念館里還陣列著許多出土的物品,可惜這些光榮的歷史已經“腐爛”,等待我們去重新喚醒它們。整個墓園倒是十分的干凈整潔,基本上沒有雜物。我們在這里逗留了一會兒,便返程回家。
牛首山春游篇二
假如你在春天有登山的計劃,那么,我推薦——牛首山。“春牛首,秋棲霞”的真諦那可真是得到了詮釋!
早春時節游覽牛首山,是最?意的了。之所以說“春牛首”,我理解是,牛首山的春味更加明顯一些!當你發現遠處有一頭巨大的牛矗立在那兒的時候,那就是告訴你,前方就是牛首山的地界了。那就請睜大你的雙眼、放松你的心情來領略這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吧!
在蜿蜒的登山途中,那數不清的花花草草,紅的、黃的、不知道姓甚名誰的無名小花……一簇簇、一團團,相互依偎著,摟著,有的像小嬰兒般膽小的探出個小腦袋來,羞答答地;有的則開放的很張揚,展示著她婀娜的身姿,亦像是在歡迎你的來到!
看遠處那成片的綠樹叢,一陣風刮過,那枝頭就像鐵扇公主的大芭蕉扇一樣橫掃過去,威力強大啊!看那樹下,熙熙攘攘的人們似乎并沒有感覺到有風刮過,人們三五成群的坐在地下,或躺著、或坐著、或打牌、或聽音樂、或吃著零食、或逗小孩、或拉家常,讓人有種“這就是天底下最簡單地幸福”的感覺啊!
“擺好pos!ok了”,著聲音找過去,原來是牛首塔下,游客們紛紛在拍照留念呢!我總覺得,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寶塔總會有一種神秘的感覺!這不,塔內螺旋形狀的樓梯,倒“u”形的門,弧形的塔尖,形態各異的邊角裝飾……。當你進入塔內,摸著那墻壁,還真的有些凹凸不平的感覺,是古人留下的墨寶嗎?如果你深吸一口氣,閉上雙眼,你就會覺得自己變成了古代文人墨客,一首詩即將脫口而出的感覺!來到塔頂,從高處往下俯瞰,一片綠色映入眼簾,我不由的張開雙臂,體會一下想要飛翔的感覺!
這就是牛首山,融人文和風景為一體的牛首山!
春來了!去牛首山吧,去放飛你的心情吧!聽我的,沒錯的!
牛首山春游篇三
清明節到了,是一個踏青旅游的好時候,在這個小長假里去尋找春天的美麗。作為一個南京人,你知道哪里春意最濃嗎?在我看來,那非得牛首山莫屬。俗話說“春游牛首,秋游棲霞”嘛!這是南京人最經典的春季游玩線路。
清明小長假的最后一天,我們幾家人決定去牛首山踏青。車窗外,馬路旁邊青青的柳樹,如同綠色的綢緞,在春風里飄來蕩去;粉色的桃花和海棠宛如明麗的云霞;碧綠的小草、金色的油菜花映襯著藍藍的天空……車在其中走,就像開進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最美人間四月天”,視覺的春天繽紛多彩,五彩斑斕,美得讓蟲蟲都忍不住集體出動。它們在花叢中、在草地里歡快地扭來扭去,飛去飛來,非常得熱鬧。春天就是盛開,春天就是蓬勃!
到了牛首山,爸爸媽媽們決定搞一次野炊,讓我們“嘗一嘗春天”。在山腰處的一個農家小院里,我們大展身手,譜寫鍋碗瓢盆交響曲:爸爸們搭起了帳篷和吊床,媽媽們在理菜。炒菜的炒菜,燒火的燒火,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四個孩子也被分配了任務,在山上“探險”的同時,需要拾撿樹枝,作為生火的柴禾。廚房里,煙熏火燎,炒菜的香味混合著裊裊的炊煙飄散在空氣里,那種香味在我們家里并未有過。媽媽說,這就是鄉土的氣味。菜陸續端上了桌,牛首山的馬蘭頭、菊花腦、枸杞頭、木杞頭……匯聚成了別具風味的野菜宴席。我們小孩子手里的筷子飛快地在菜盤里夾來夾去,迫不及待地塞進嘴里,啊,春天的味道原來是青青澀澀的呀。
嘗過了春天,我們繼續爬山,大家沒走柏油大道,為了增加趣味,特地選了一條小道走。這條山道沒有石階,有的只是人們踩出來的高高低低的腳印,撥開竹條,拉過樹枝,大手小手互拉互拽,我們終于到達了山頂!牛首山的標志性建筑——弘覺寺和七層塔展現在眼前。遙想前人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如今的弘覺寺不再香煙繚繞,燦爛的黃色外墻在如織的游人中顯得靜穆而寂寞。大人孩子競相奔逐于寺外溫暖的春光里。
下山時,路過一條小溪,我帶頭沖了過去,發現水里有小魚和小蝦在游動,我們伸手去捉,有蝌蚪搖擺著滑過手指,春天的感覺我摸到了——涼涼的,滑滑的,就是抓不住。
牛首山春游篇四
和煦的春風,明媚的春光,把春天裝扮得就好像一位瞇著眼笑得正歡的可愛孩子。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春游。我起了個大早,推開窗的那一剎那,我不禁感嘆老天爺真是善解人意,原本有雨的天氣預報,根本就是個傳說,天朗氣清,暖風襲襲,正合我意。
古人有語云:“金陵春歸處,牛首山水間。”牛首山北連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勢奇特,狀如牛頭犄角,坐落于南京南郊,位于長江和外秦淮河之間的丘陵地帶。春天的牛首山風景如畫,有人間仙境的美譽。
剛踏進牛首山的第一寸土地就被撲面而來的清香包圍,這兒到處都是盛開的花兒,五彩斑斕,迷人眼球,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醉人心窩。逶迤前行,大家三五成群,歡歌笑語,在這環境優美的山中顯得好不愉快。
從佛頂宮出來以后,我們就乘電梯下山去了。在被陽光灑滿了的公園內大家自由活動,有坐在草地上邊吃著零食邊哼著歌謠的,有三五個聚集在一起做起游戲的,也有依靠在椅子上輕松休憩的,還有拿著相機四處捕捉鏡頭咔嚓、咔嚓的。一個個就像自由的鳥兒,嘰嘰喳喳,無拘無束。
很快,這次春游即將結束,在照相機的閃光燈下,集體合影,完美落幕。照片上燦爛的笑臉已成為最美的回憶。
啊,牛首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壇都將成為我腦海里美好的回憶。如此美景應當有更多人欣賞游玩才對!我期待幾年后的牛首能讓我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