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方案是為達到特定目標或解決特定問題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動步驟和策略。下面是一些實用的活動方案范文,希望對大家在實際操作中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一
求: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并表現端午節的快樂。 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 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兒討論并講述)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 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自由活動 活動反饋:
幼兒對于端午節的生活經驗還是有的,但有的幼兒經驗較豐富,有的幼兒這方面經驗較少,例如,白塘鎮前兩天舉行了賽龍舟活動,劉曉舟、吳德鵬等幼兒也參觀了賽龍舟,請他們來講述自己的見聞,他們講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幼兒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見利用同伴資源進行教育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往往說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語言又淺顯易懂。
活動三:美麗的龍舟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征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劃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征(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制作龍舟,采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制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并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三.戶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后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后自己坐在龍舟上劃龍舟玩的很開心。
活動 四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二
1、喜歡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風俗民情。
2、學習2/4拍歌曲的演唱。
3、能夠用好聽的聲音進行演唱,并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經驗準備:幼兒具備基本的歌唱能力。
樂器準備:鑼、镲、花地鼓、原木色砂球
材料準備:雙膠紙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歡迎來到好好玩音樂王國。我們今天又要來和音樂一起玩游戲了。我們先來做一個歌唱游戲。(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發聲練習,具體發聲方式下附。)
師:那大家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活動開展
1、播放音樂,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現在我們一起來聽音樂,聽完了請大家告訴我。(教師播放課件――音樂感知:音樂《端午節》。教師可邊放音樂邊做動作或拍手。)
師: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了嗎?(請幼兒說一說。)是每年的五月五。歌里的人們在端午節那天做了什么?(請幼兒說一說并由老師總結。)
2、音樂游戲,進行歌詞念白和學唱。
師:下面我要請大家來玩劃龍舟的游戲。我把大家分成四個龍舟隊,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邊念邊劃,看哪支龍舟隊最棒好不好?(教師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排成縱隊,帶領幼兒進行歌詞念白。在每小節歌詞的最后一拍,請每隊幼兒整體雙手向左下劃動,同時邁腳向前。)
師:現在我們難度加大了。看哪隊唱得又好,劃得又好。(教師帶領幼兒邊玩游戲,邊學唱歌曲。)
3、樂器演奏。
師:小朋友們覺得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用哪種樂器來助興才最威武最有氣勢呢?(請幼兒說一說,然后將幼兒分為四組,帶領幼兒進行樂器演奏。鑼:演奏節奏型x―――;镲:演奏節奏型x―x―;花地鼓:演奏節奏型xxxxx;原木色砂球:演奏穩定拍xxxxxxxx。具體可參考課件――音樂探索――樂器演奏。)
師:你們知道粽子都有哪些口味和形狀的嗎?我們也來做粽子吧!(請幼兒打開音樂冊p16,先說一說,然后拿出材料來折粽子。具體可參考課件――延伸游戲:做粽子。)
師:今天大家劃龍舟都累啦,我們休息一下吧!請大家排著隊把樂器寶寶送回家吧!
親動手留記憶,了解端午佳節習俗,通過制作手工的方式既能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又能讓孩子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三
操作目標:
1、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2、能自己練習套圈,并按玩具的大小選擇圈。
操作材料:
卷筒紙芯、各種卡紙、油畫棒、縐紙、鉛絲等。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幼兒自由觀察材料,并認識動物套子。
第二層次:幼兒隨意地進行套圈,感受游戲的樂趣。
第三層次:站在指定的線外進行套圈,并體驗成功感。
操作說明:
1、幼兒按興趣自由進行套圈。
2、比賽:看誰套得多。
指導建議:
鼓勵幼兒與教師一起參與制作套圈。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四
1、知道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知道爸爸的艱辛。
2、通過親子游戲給父子提供交流的機會,增進父子、父女間的感情。
歌曲錄音帶、彩色紙、彩筆、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獎牌。
一、幼兒配樂朗誦: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
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您是那么的偉大、威武,是他們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二、幼兒表演: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三、親親爸爸說說悄悄話。
四、親子手工制作:手印畫“大手牽小手”。
五、進行《擊鼓傳花》游戲:家長和幼兒聽鼓聲同時傳花,鼓聲停花在誰的手中幼兒說一句祝福的話或表演節目,家長簡單介紹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六、親子游戲:
1、《小腳踩大腳》游戲規則:寶寶的小腳踩在爸爸的腳上,一起向前走,寶寶的腳不能落地,分組進行比賽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2、《騎大馬》游戲規則:寶寶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組進行比賽。
3、《蒙眼找寶寶》:用毛巾把家長的眼睛蒙住,幼兒站在家長的對面不能發出聲音,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寶寶。
七、家長游戲(同級部的爸爸們進行比賽):《跳繩比賽》、《針線活》、《蜈蚣競走》。
八、結束部分:音樂響起,幼兒親自為爸爸頒獎。
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點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獎勵機制:班級老師利用即時貼制作形狀,貼在第一名的身上,看看誰最后得到的大紅花多。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五
主題來源:
端午節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準備: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過程:
過程: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游戲部分--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游戲退場)。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六
1.感受端節的文化氣氛,萌發愛國主義情感。
2.知道吃粽子、劃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端午節大膽講述。
1.知識經驗準備:
教師準備: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民風民俗。
幼兒準備:吃過各種口味的粽子,見過不同形狀的粽子。
2.物質準備:粽子實物,《賽龍舟》視頻。
3.環境準備:在娃娃家和手工區投放收集到的艾葉及粽子 、香包等。
一、說一說粽子,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1.教師出示粽子引導幼兒回憶與粽子相關的已有經驗。
2.了解端午節的節日名稱。
二、聽故事《屈原的傳說》,了解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1.播放《賽龍舟》視頻,了解龍舟與一般船樣式和劃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賽龍舟》視頻,請幼兒模仿劃船的動作,感受氛圍。
3.老師講故事將故事內容 附 在活動方案后面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幫助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歡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漸漸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準他回來,但屈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后沒有了,便非常傷心,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后就劃著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劃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三、嘗一嘗:粽子真好吃
1.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
2.引導幼兒說說粽子的味道。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最高興的莫過于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針對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設計了"端午粽飄香"活動。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積極參與節日慶祝活動。
2、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3、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感受過端午節的喜悅情感。
1、區域里展示各種親子制作的鴨蛋,樂意與同伴交流欣賞;投放關于端午節來歷、風俗的書籍、圖片、幼兒自主閱讀交流。
2、物質:ppt"端午節"、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1)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2)了解端午節的習俗。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3)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
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4、幼兒品嘗粽子,體驗端午節的快樂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形狀、口味
(2)幼兒分享粽子
在區角投放彩色絲線和鴨蛋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八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納日松幼兒園開展了“快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具體如下:
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9日。
活動主題:
快樂端午粽飄香。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節有關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安排:
1、傳統節日主題教育。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了解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粽子、香包、彩線)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通過親子分享粽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養愛(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九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通過此活動,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認識,以此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主持人:明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嘛?(端午節)
小 結:在這一天里,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大班親子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么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包過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父母,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十
1、體驗民俗文化,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于參加家務。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動過程。
1、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范一下。
2、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3、活動延伸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并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4、活動反思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于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十一
快樂端午粽飄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節有關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安排: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了解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粽子、香包、彩線)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通過親子分享粽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養愛(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
附: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鐘馗像。
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屈原的故事。
去。人們聽說了后就劃著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劃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十二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游戲部分
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五、活動結束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大班(匯總13篇)篇十三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