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五大領域篇一
本活動是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的數學生成活動之一:拼圖。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拼圖游戲很感興趣,有時候遇到塊數比較多而復雜的拼圖他們還會幾個人一起合作著拼。很顯然對大班孩子來說拼圖是個刺激、有挑戰性的一項智力游戲,而且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非常大。
其一在拼圖游戲中可以讓幼兒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可以讓孩子知道許多的“部分”能拼湊出一個“整體”,以及“一個整體”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其二培養幼兒平面組合的概念─―積木是立體的組合,而拼圖是一種平面組合。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二維空間拼組鞏固和強化了這一數學概念。其三培養幼兒的耐心和專注力,并且從觀察與判斷中學習分類。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培養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圖能學習推理思考能力,因為幼兒會從嘗試不同的選擇,到決定正確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從中讓他們學習到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我設計并組織了這樣一個數學活動。
1、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圖拼出九方格圖案,并能在記錄單上記錄拼出的多種組合方法。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感受拼圖游戲奇妙之處,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1、教具:九方格圖案一張,各種顏色、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圖卡若干。
2、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方塊拼圖卡、記錄單1張。
一、觀察、比較各種方塊拼圖卡。
師:今天 趙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拼圖卡,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一樣:形狀、大小;不一樣:數量、顏色、編號、組合形式)
幼兒:都是用小正方形組成的,每塊正方形的大小一樣。
幼兒:它們的顏色、數量、編號、組合形式都不一樣。
2、引導認為每塊正方形不一樣大的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一下。
師:請你用這塊正方形來比一比。(用事實證明一切,幼兒沒有異議。)
3、教師出示九方格圖底板。
師:那我們就用這些圖形來玩一個有趣的拼圖游戲吧。(幼兒們高興歡呼,躍躍欲試。)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并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示范記錄單,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記錄。
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在這個空白底板上用剛才那些拼圖卡來拼一個九方格圖案。
請一名幼兒運用方塊拼圖卡在黑板上通過旋轉組合,拼出九方格圖案。
師:剛才他是怎么拼的?分別是用幾號圖形來拼的?
幼兒:旋轉著拼,用了9號和8號的圖形拼成的。
師:是的,每一塊拼圖卡都可以任意的旋轉和組合。(教師一邊說一邊記錄,并用頓號把數字之間點開來。)
師:誰知道這黑色的小雨點有什么作用?
幼兒:可以把數字隔開來,這樣“8”和“9”就不會變成“89”了。
師:你真聰明 !等會兒我們小朋友記錄的時候也別忘了用小雨點把數字隔開。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并討論:我們能不能用3塊或4塊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來拼這個圖案。請1名幼兒根據要求演示操作,并嘗試記錄。用粘貼紙表揚獎勵示范操作的幼兒。
3、師:原來拼圖這么好玩,你們想不想也來拼一拼?(幼兒:想)那好吧請小朋友來玩玩這個拼圖游戲并把自己的拼圖結果記錄下來。(強調記在1號記錄單上,拼一次就記錄一次,每一行記錄一種方法,編號之間點開,寫上學號)
4、幼兒操作并記錄,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記錄情況,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比一比誰拼出來的答案多。
幼兒:記錄完畢后撕下1號記錄單整齊得貼在泡沫板上。
三、發現一張卡片與其他卡片的多種組合形式,激發幼兒二次操作的興趣。
1、展示幼兒的拼圖記錄單,集體進行驗證。
師: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家拼得對不對!(教師有目的的找到3號拼圖卡參與的不同種組合方式,每驗證一次就用紅筆在記錄單上劃條線)
2、通過驗證對比發現問題:
師: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3號拼圖卡可以和12號組合,還能和2號、1號組合,3號拼圖卡還可以和誰組合拼成這個圖案。請小朋友在記錄單上找一找。
幼兒:3、5、1、1、
幼兒:3、1、1、1、1、
幼兒:3、5、5、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記錄單上用紅筆把3圈出來,并把它們的組合形式也劃出來。
3、教師示范操作并記錄(記錄單2)。
師:除了3號拼圖卡以外其他的拼圖卡也可以這樣拼嗎?
幼兒:也可以。
4、請個別幼兒操作并記錄。1名幼兒用5、5、12、1拼成了完整的九方格圖,并記錄。5、集體二次操作記錄。
師:請其他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記錄時前先把確定的那塊圖形號碼都寫下來,然后拼一次就記錄一次。(要求同上)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圖方法。
1、展示個別幼兒的拼圖記錄單,集體進行展評。(獎勵方法最多的.小朋友)
幼兒:1號拼圖卡的組合形式最多,4號拼圖卡的組合形式最少。
日常生活中我觀察發現幼兒在自主玩拼圖游戲時興趣指向比較濃,卻缺乏一種學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圖游戲”作為教育的一個載體,使幼兒學習的目標和方向性更加明確,同時還能在游戲中幫助他們提煉經驗,拓寬思路呢?我嘗試利用通過拼組九個方格的正方形圖來進一步挖掘拼圖游戲的教育潛在價值,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空間知覺能力,培養他們的多維思考問題的習慣。
本次活動我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幼兒嘗試操作多種的拼圖方法,并引導他們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并通過一次次的操作驗證環節對幼兒的能力進行肯定和贊揚,從而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寓教于學游戲教學形式,使孩子樂意參加活動,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動中得到快樂獲得滿足,從而為“下一次”打好基礎。
教具的設計和選擇非常重要。有顏色的拼圖卡片是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操作的興趣。而拼圖卡片上的編碼則是為了方便幼兒記錄,縮短記錄的時間,給幼兒創設充足的動手操作和思考空間;也可以幫助幼兒復習和鞏固序數概念。同種編碼的卡片有重復也是為了給幼兒的操作提供更多變化的空間,使他們的操作結果能更加豐富。記錄紙采用“一紙三用” 設計的節約理念,拼圖底版、1號記錄單和2號記錄單都合并在一張紙上,中間用縫紉機踩出空點痕跡,方便幼兒折疊撕貼。這種優化常態教學質量,盡量不要配班老師幫忙的方式非常值得推廣,同時也節省操作結果的展示空間。
突出同伴引領的教學方法。如拼圖時,我們發現有的幼兒是先找出一塊圖形,然后一個一個地去試,拼成了,再去找另一個;有的幼兒是先看圖形缺口的形狀,然后去找對應的圖形,再用旋轉的方式來完成拼組。盡管他們都完成了拼圖,顯然,后者的思維水平遠遠高于前者,這是一個同伴之間學習策略交流的良機。又如在難易遞進的兩次操作環節中我都邀請幼兒示范或小結,使幼兒聽到的是來自同伴的一種聲音。他的經驗和思維都會受到同伴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強硬灌輸的。再加上教師的提煉和概括,訓練了幼兒的多向思維,拓寬他們思考問題的空間,集中了幼兒學習的方向性,使他們的活動從興趣主導的游戲轉向到了目標明確的學習活動。
承上啟下的提問激發幼兒思考。我的每次提問都是為下個環節做準備的,常常是前個問題的提出能在下個環節中得到展現或揭開謎底。使幼兒充滿驚喜和期待,回答問題、發表見解的聲音更響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更踴躍,思維更活躍。
制造懸念,激發操作欲望。在二次操作結束后對比幼兒的操作發現:原來方塊數量少的卡片組合方法多,方塊數量多的卡片組合方法少。我在此基礎上延伸了下次活動,鼓勵幼兒繼續操作在拼圖游戲發現其他更有趣的現象。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我正是抓住幼兒的這個特點、啟發他們不斷思考和探索,使他們的思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小班教案五大領域篇二
1、會認讀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文中優美的句子。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從哪些情景表現“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隨著臺灣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開篇的第一個問題也正是順應了學生當時有話要說的心理,而且,對整體把握全文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三、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匯報交流:
⑴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①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②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⑵“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小班教案五大領域篇三
活動班級:小班
活動目標:
. 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圖片的主要內容
. 樂意聽同伴講話,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 熟悉幼兒園,萌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重點:能用自己簡短的語言講述圖片中的主要內容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圖片若干(幼兒在園內各處活動?游戲的圖片)
經驗準備:參觀過幼兒園,對幼兒園環境有一定了解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一張圖片,引導講述,引起幼兒興趣。(這張圖片上有什么?誰在做什么?這是哪里?)
二.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激發幼兒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
三.結束
請幼兒將圖片帶回家和家長分享,用學到的語言技巧講述圖片內容給家長聽
活動領域:科學―自然
活動名稱:毛毛蟲找媽媽
活動班級:大班
活動目標:
能在猜想p觀察p傾聽p表現的過程中,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小班教案五大領域篇四
新學期開始了,天氣也暖和了,孩子們發現天氣和校園里發生了一些變化,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和讓孩子朗讀《春天》這首詩歌,讓他們了解春天來了,激發孩子們熱愛春天情感,愛護校園花草樹木的習慣。
1、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可愛和美麗景色。
2、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在朗讀中感受春天的活力和萬物展現的勃勃生機。
3、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孩子們對校園和春天的熱愛和贊美的感情。
重點:朗讀背誦詩歌。
難點:讓幼兒從觀察和詩歌中感受春天美,熱愛校園,贊美春天。
1、詩歌中提到的蝴蝶、蜜蜂、小兔的頭飾,綠色地毯一塊。
2、錄音機一臺,空白磁帶一盤。
3、春天掛圖一副。
1、開始環節:
(1)帶領小朋友參觀校園的春色,從而使他們對校園春色產生喜愛之情。
教師用親切的語氣邊走邊向幼兒介紹校園的植物和動物,讓孩子們邊想邊看:校園的動植物分別像什么?找出它們的特點,并說一說。
(2)出示掛圖,讓孩子們再說說春天動植物和冬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基本環節
(1)春天到了天氣怎么樣?花怎么樣(暖和、開了)
(2)楊柳樹枝高興的怎么樣?(笑彎了腰)
(3)蜜蜂和蝴蝶都忙著干什么去了?(采蜜、授粉)
(4)可愛的小白兔呢?(高興的去吃草)
(5)小朋友們說說春天怎么樣?(真好)
(6)教師帶領幼兒讀詩歌,在讀下節詩歌的時候可以模仿小動物們做一些動作。
2)幼兒自由朗讀詩歌,可以邊讀邊表演。
3)指名朗讀詩歌,要求讀出表情,并錄音。
4)帶上動物的頭飾,然后分角色朗讀詩歌,并錄音。
5)播放錄音,讓幼兒和老師共同欣賞,評比誰讀的更好。
6)齊聲朗讀,讓幼兒試著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3、結束環節
小朋友,本節課我們一起觀察了春天,朗讀了詩歌,感受到校園就像公園一樣美麗,我們在校園里就像鳥兒在春天里一樣快樂,小朋友以后要愛護校園的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的樂園喲!
4、延伸環節
在游戲活動時,組織幼兒十個孩子拉手圍成圈,邊朗讀詩歌邊模仿植物和動物的姿態;要求孩子把看到的,知道的春天的變化說給自己的家長聽,感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小班教案五大領域篇五
活動班級:中班
活動目標:
. 當鼻子出血時,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救和幫助他人。
. 知道鼻子的作用。
. 知道遇到問題時,不害怕不慌亂。
活動重點:當鼻子出血時,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救和幫助他人。
活動準備:蒜?醋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入“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二.知道鼻子的作用
討論:幼兒討論并給出答案
驗證
⑴做實驗
① 聞蒜?醋
② 緊閉嘴巴,手輕捏住鼻子
總結:鼻子能聞,能呼吸
三.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教師引發生活經驗(怎么做的時候鼻子會出血)
討論:鼻子出血時怎么辦?
鼻子出血時會有什么感受?(鼓勵幼兒不要害怕,要及時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教師指出正確的應對方法:a.自救;b.求救于成人c.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