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買櫝還珠篇一
kāi chéng bù gōng
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開:打開,拿出;誠:誠實,真誠;布:公布,現出;公:公平,公道。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褒義詞
聯合式;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待人以誠、開誠相見、襟懷坦白
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任。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留給后代。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買櫝還珠篇二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樂此:樂于此;不疲:不覺疲勞。形容對某事特別專心愛好而沉浸其中,從而做起事情來不覺得疲勞。
漢朝時期,劉秀帶著部隊南征北戰,始終保持著勤勉的作風。在戰場上劉秀跟將士們同心協力,沖鋒陷陣,在戰略上跟謀士們通宵達旦的研究戰術,運籌帷幄,常常是廢寢忘食。劉秀當了皇帝以后更是日理萬機,每天都在忙著治理國家的大事,對于戰爭則放在一旁。有一回皇太子向他請教打仗的策略,劉秀對皇太子說:“衛靈公曾經向孔子請教攻戰的問題,孔子對衛靈公說:我常常能聽到人們談到祭祀禮儀的東西,對于帶兵作戰那我真是個門外漢。孔子專注于治理國家方面的事情,你應該向他學習,盡量少研究戰爭的東西。”東漢建立以后,劉秀對朝政都要親自過問,每天忙得不亦樂乎,皇太子見劉秀這么辛苦對他的健康十分擔憂,他借著劉秀休息的時侯勸諫劉秀道:“您這樣辛苦操勞,有了賢明的品格,卻少了修身養性的境界,您還是應該多一些娛樂,少一些工作,愛護好自已的身體呀。”劉秀聽后笑著說:“我自已早就習慣了,一點兒都不感覺到疲勞,并且樂于這么做。”皇太子聽后覺得很感動,也在劉秀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盡管人言可畏,但他卻仍然我行我素帶著他的小情人樂此不疲地到處游山玩水。
資本市場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讓他忘了套牢的前車之鑒,在股市里樂此不疲地沖進殺出。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買櫝還珠篇三
máng wēng mén yuè
古時一個天生瞎子問人太陽是什么樣的,人家說太陽像銅盤,瞎子回家發現銅盤是可以敲響的,就把敲鐘的聲音誤以為是太陽,人家告訴他太陽不發聲而像蠟燭一樣有熱量,他回家把蠟燭當成了太陽。一天他發現樂器籥跟蠟燭很像,也以為是太陽。
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鍾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比喻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
作賓語、定語;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盲人捫燭、盲翁捫龠
盲翁捫籥但取似,葉公好龍固為名。
清·趙翼《岣嶁碑歌》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買櫝還珠篇四
【說教材】
葉公好龍是北師大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古文,本單元主題是龍。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廣為流傳,后來成了成語典故.這則寓言講的是一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愛龍,梁柱上雕的,門窗上刻的,墻壁上畫的都是龍。天上的真龍聽說后,特地趕來看葉公。而葉公見到真龍后,卻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某事物,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常常用來比喻表面愛好某事物,其實并不是真的喜愛的行為。教學重點在于學習文言文要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教學難點在于學生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能讀懂全文,并能理解寓意。
【說學情】
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課文通過自讀并從中明理并不難,但學生對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說教學目標】
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
2、寫摘錄筆記,認字一個,寫字三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基于此,采用激趣導入,抓住重點引導感悟,結合實際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說教學過程】
(一)講解典故,激趣導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課一開始,我就給學生講和“葉公好龍”這個成語有關的歷史典故——春秋戰國時期魯哀公的故事,學生聽的饒有興味時,我以“想知道故事中的子張給魯哀公留下了什么話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葉公好龍》。”之后,板書課題,引導理解“好”的意思,記憶它的讀音。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為學生理解文本做好鋪墊。
1、注意句中的停頓,用“/”劃出來。
2、注意讀音準確。
學生通過自讀、同桌讀、指名讀、小組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朗讀。教學意圖: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在讀,特別是小學生接觸文言文不多,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明理,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之后,學生文白對照并且結合金鑰匙內容,了解文章大概內容。并且通過葉公真的喜歡龍嗎?讓學生小組討論之后,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在此之后,返回文章最初的內容:字張對魯哀公說這個故事是想說什么呢?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學生討論。將語文引向生活,形成一個開放的課堂。
(三)演一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為學生背誦做鋪墊,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知識拓展——正確認識歷史人物。向學生講述歷史上真實的葉公
【板書設計】【布置作業】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買櫝還珠篇五
客人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形容主人待客熱情、周到,來客感到滿意。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
子產,即公孫僑,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逝世,晉平公借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子產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墻拆掉,然后趕進車馬,安放物品。
士文伯把情況報告了晉平公,平公感到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紿了豐厚的回贈,并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買櫝還珠篇六
守著樹樁等待兔子跑來撞。比喻死守片面的經驗,或妄想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株:樹樁。
《韓非子·王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種莊稼的人,一天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只野兔從遠處奔過來。只見它狂奔亂闖,最后撞在一個樹樁上。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經折斷頭頸死去了。
農夫高興極了,把那只死兔揀起來,帶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次,農夫放下農具,再也不下田干活了。他就坐在那個樹樁邊,等待著再發生野兔撞樹樁而死的事,以便白白地揀到死兔。
一天、兩天過去了,十天、半個月過去了,農夫再也沒有等到第二只撞樹樁的野兔,而田里的莊稼卻荒蕪了。人們都取笑他這種行為,并且很快傳遍了宋國。
野兔撞在樹樁上死去,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并不意味著,別的野兔也一定會撞在這個樹樁上。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主動和努力地去爭取成功和勝利,而絕不能等待勝利的果實從天上掉下來,做守株待兔一樣的蠢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