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觀點要有深度,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給讀者帶來新的思考和啟示。優秀作文不僅要有獨特的觀點,還需要具備清晰的邏輯和流暢的語言。在寫一篇較為完美的作文,首先要確定一個清晰的寫作主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下面給大家分享甜甜的臘八粥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一大早,奶奶端出滿滿一碗粥。原來又是一年的臘八節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去寺廟里求一大碗臘八粥分給家里人吃,說喝完這碗臘八粥就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過一年。
臘八粥里有黃豆,赤喜,紅棗,粳米、糯米,花生和核桃,喝起來稠稠的,甜甜的。但面對這么大一碗臘八粥,我肯定是吃不下的。這時候,奶奶就會和我講很多很多關于臘八粥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吃了一個老百姓的煮的粥,就入定了,所以大家都喝臘八粥來紀念他;又告訴我,明朝開國的皇帝朱元璋也喜歡喝這個粥。
“這么一碗普普通通的臘八粥哪有這么了不起啊!”我聽了以后非常不以為然。
“這臘八粥當然了不起。”媽媽聽了我的話后馬上反駁我,“臘八粥里的材料都是對身體非常好的,紅棗可以補血,核桃可以補腦,粳米可以養脾,比你常常在吃的油炸食品好多了。”
這個時候,奶奶開始講起了臘八粥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爸爸媽媽特別勤勞,孩子特別懶惰。后來爸爸媽去世了,孩子們只吃不勞動,很快就把糧食都吃光了,快過節了,什么也沒得吃,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們只好把家里所有的米倉,囤糧的缸都翻了一遍,終于湊起了一些雜糧。這個孩子吃著雜糧煮得粥,想起爸爸媽媽辛勤工作時全家人能吃飽飯,終于明白,只有勞動才能有收獲,只有珍惜糧食才能過上好日子。
聽了這個故事,我大口大口地喝起了臘八粥,因為這甜甜的臘八粥里,有祝福,有養生,也有勤勞節儉的傳統。
對于那時的我們來說,臘八也是個很特別的節日,早早地就盼望著臘八節的到來。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們放學就約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著自制的冰車,女孩拎著個大籃子,一路小跑,直沖我們冬天的樂園——村外大河邊。
不覺太陽已經升起,盡管沒了孩提時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臘八粥依然給人以濃濃的回味。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二
我想起小時候經常讀的一首北京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不禁懷念起了臘八這一個由來已久的漢族傳統節日。
今天我知曉了一個新的說法――據說這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的成道之日而被稱為“佛成道節”。老北京人向來把臘八視為“年禧”即將到來的信號。每一次成長總是能夠讓我獲得新知,一如讀書,就算是讀同一個故事,讀同一本書,每一次都是常讀常新。隨時間變化著的不是書里的故事,而是寫書的人還有讀書的人。
臘八節是老北京的名俗節日之一,它也是最接近老北京的生活的一個節日。每一個民俗節日自然是少不了美食佳肴了。大家知道北京人是怎么過臘八節的嗎?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臘八粥是由多種食材熬制而成的一種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個人覺得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臘八粥的種類有很多,從前米糧店一進臘月就將蕓豆、豌豆、小豆、綠豆、小米、大米、高粱米摻雜在一起出售謂之雜豆米、臘八米。然后再加上小棗、栗子之類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紅、白糖,還有的加上玫瑰、木樨等調料。除此之外,在臘八節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在醋里,置于壇中,從臘月初八封上壇口,放在較暖的屋子里,為了過年吃餃子用。到了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使人忍不住多吃幾個餃子。
我一直都很喜歡首都北京,北京是古老的,同時也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如今北京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我一直想著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親自去一趟北京,看看北京天安門,故宮,中央電視臺還有萬里長城。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努力過好現在的每一個當下,未來可期。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三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采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的東山上,踩著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紅。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干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么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個人都濕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為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肴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媽媽說: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節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后,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杰作。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四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一個臘八節到來了,小作者希望所有人能渡過一個快樂的臘八節,關于內容詳情如下。
時間可過得真快,想去年的臘八,我還呆在學校里準備考試呢,呵呵。
今天又到臘八節,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暈頭轉向如我的人是記不清這些日子的。一早起來,我用高壓鍋做了小米粥,煮了雞蛋,這才跑到網上,這也算一種統籌安排時間的方法吧,做飯上網兩不誤。看到考試吧社區首頁有關于臘八的來歷,教做臘八粥之類的帖子,這才恍然,原來是臘八啊。
曾經,我也很喜歡喝臘八粥。母親用紅棗、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綠豆、紅豆之類加上白糖熬成的熱騰騰的粥在我眼里曾經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當然,并不需要在臘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親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心情。每當母親說要熬臘八粥了,那我會開心的幫母親剝栗子、花生等等,還熱心的盡可能湊著八種原料,回想起來,吃臘八粥是一件很麻煩很熱鬧的事。
今天又到臘八節,我希望所以的人都能夠過一個快樂的臘八節。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五
關于臘八粥的由來,其實這與佛教的經典故事有關,據說,當年釋迦牟呢在成佛之前苦苦思考人生的真諦,為尋求人生解脫之道,他在恒河兩岸的森林里苦思冥想,終日以野果為食,當他走出來的時候,已經瘦骨嶙嶙,可以說是皮包著骨頭,他剩下的最后一點力氣苦苦支撐著他的身體,為了尋求佛法的真諦,為了未竟的事業,他接受了一位牧羊女提供的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出來的粥,這時釋迦牟呢才恢復了一點氣力。后來釋迦牟呢在菩提樹下苦思,終于在12月8日這一天得道成佛。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佛祖在這一天成道,就家家在這一天煮粥紀念,這個粥就被稱為臘八粥,而這一天也被稱為臘八節。
1、臘八粥。
資料。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2、祭祖敬神。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這是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
3、逐疫。
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4、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六
今天是臘八節,我們最期待的當然是吃臘八粥了。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一直被流傳下來。
我放學回到家中,準備吃臘八粥了。我跑到廚房問媽媽臘八粥好了沒?結果媽媽說正在準備做,我想我都急著吃了,還沒好。不過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卻沒見過怎么做的,這回可以親眼看看媽媽做臘八粥了,也不錯哦。
我看見媽媽準備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黃小米,糯米,?高粱米,紅小豆,蓮子,桂圓,花生米,紅棗,白糖等等。光看這些材料我就讒得不行了,難怪那么好吃了,材料豐盛啊!媽媽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蒸熟后拿出來放著。接著媽媽又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將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紅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鍋內一起煮,10多分鐘后又將大米、黃小米、糯米倒入鍋內一起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這樣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我一連吃了三碗,真爽。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七
老家的大年時間比較長,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后結束,前前后后要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記里留存至深,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艱苦歲月里醇香甜美的臘八粥了。每每想起,猶如暢飲一杯醇醇的紅酒,醉了我的童心,也醉了悠悠鄉夢,暖暖鄉思。
臘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臘八節,這一天要煮臘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紅豆、綠豆、花生、高粱、小麥等各種五谷雜糧混合再加上紅棗一起熬煮的八寶飯,有時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點兒紅薯進去,吃起來又香又甜。
小時候,每到臘八這天,常會聽到老輩們說起臘八節的來歷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據說,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度日,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牽牛走過一座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摔斷了。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璋關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朱元璋,也為了記住挨餓的滋味,每年的臘月初八這天就煮八寶粥吃,漸漸地沿襲至今,形成了鄉間年俗里的一個開場節日——臘八節。
長大后又聽說關于臘八粥的另一個傳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的這一天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傳說中的故事在幼小的記憶里總是難以忘懷,因此,在清晰地記下了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那年那月的臘八粥的誘人甜香。
別人煮的八寶飯我吃過,但感覺總不如母親做的好吃。母親的手藝巧,精心挑選搭配的各種雜糧豆,經過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盛在碗里的八寶粥,各種脹鼓鼓的豆粒兒珠圓玉潤,瑩瑩地透著亮光,煞是好看。裊裊升騰散開的熱氣里彌漫著甜絲絲、香噴噴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覺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鉆進鼻腔的香味不斷的誘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細細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覺,簡直就是人間難得的美味!
現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賣的碗粥或罐裝的八寶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們家鄉的八寶飯,有時買來當便餐,比現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來甜膩膩的,總吃不出家鄉八寶粥的醇香酣甜的味道來。
母親常說,喝了臘八粥,用粥堵著嘴,免得說出不吉利的話,因為臘八一過,就算開始過年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八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后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于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借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團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為內容的。
“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因為它是用各種米(江米、黃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種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種干果(大棗、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類混合成的一種粥,這種粥集中地反映出了農業大豐收的成果。關中一帶及附近一些地區的群眾,都十分重視“臘八節”。但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講究。富平縣的農家,這一天喜歡釀酒,名曰“臘腳”;長安縣的古風俗,這一天要煮肉糜,拋灑在花木之上,謂之“不歇枝”;乾縣、禮泉一帶,講究臘八節要給老人送粥,女兒家要請新女婿吃粥;鳳翔一帶則是用黃米和八種豆子,加上油鹽做一頓臘八燜飯;銅川地區的農村,在這天還流傳著為幼男幼女剃頭理發的習慣。凡此種種,自有不同情趣。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九
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家家戶戶都要制作。傳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了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谷物。光看著就讓人聯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大鍋,加好了水,輕輕放進了準備好的谷物,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著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了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了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了,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著,我現在終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著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了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了灰燼。
過了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出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里面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仿佛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話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喚起了家人們。
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著一絲滑爽,仿佛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說:“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還能增福增壽。”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
記得小時候,每逢臘月初八日,母親總會早早地熬好一鍋臘八粥,然后拿過那帶藍邊的粗瓷碗,盛給我們一人一碗。那時僅靠父親每月微薄的工資維持一大家子,生活拮據,于是,這粥只有米和幾種雜豆,可是,當粥熬熟的那一刻,滿屋豆香。每次喝下這碗粥,我心里覺得特暖和、特踏實。
光陰荏苒,近年,每至此日,在距我童年住的辛寺胡同只有兩站地的雍和宮又是一番景象。但見紅墻黃瓦的大院內熙熙攘攘,空氣中彌漫著粥香,人們手捧著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喝著、交談著,充滿了溫情,和煦的陽光映照著張張幸福的笑臉。
早上,遠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農歷臘月初八,又到吃臘八粥的時候了,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情景。臘八是過年的序幕,從這天開始,媽媽就會為過年做準備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們家里臘八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臘八粥,二是腌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將蒜剝皮后放入醋中,媽媽說這一天腌的蒜會變成碧綠色。很神奇,確實如此。多年來一直以為只有臘八這個節氣才能把蒜腌綠,前段時間無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變綠了,才知道這大概是媽媽為了讓我們剝蒜皮而編出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吧。臘八這天我們小孩子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挑豆子,將壞豆子及石子挑出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花花綠綠地灘了一桌子,兩個姐姐仔細檢,我兩手抓滿豆子,滿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們倆生氣。現在挑豆子這項任務媽媽又交給了她的孫子輩,孫女要比他爸爸小時淘氣多了。臘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還有紅棗、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這種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黏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樓飄香,我們都是一路聞著香味上樓的。媽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間美食家,上世紀70年代,物質普遍不太豐富,但我們家因有媽媽的粗糧精做,餐桌上總是有吃不盡的美味佳肴。
文檔為doc格式。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其他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關于煮“五豆”也有個民間傳說。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勢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后,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后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貪。
由于臘月初五距初八很近,當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臘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臘八粥”,實際上“五豆”和“臘八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其他風俗。
中原地區有用臘八粥喂棗樹的風俗。用刀、斧砍破棗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謂之喂棗樹。這樣來年棗樹就可以多結果。民諺曰:“砍一斧,結石五,砍一刀,結十稍。”足見人們期盼豐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臘月初七夜,家家都要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臺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后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煞是好看。孩子們人手一塊,邊玩邊吸吮。據說,清晨,有的農人一起床,便去河溝、潦池打冰,將打回的冰塊倒在自家地里或糞堆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愿望。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二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習俗。有關專家指出,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臘”在古代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與天地神靈,其中冬祀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農歷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人們借此祭祀祖先與天地神靈,祈求豐收與吉祥。每到這一天,人們總要吃上一頓香甜可口“臘八粥”。
專家介紹說,“臘八粥”來歷與傳說多種多樣,各地版本不同、說法不一。在佛家看來,“臘八粥”來自印度,是佛教一種宗教節日食品。自從佛教傳入中國,臘月初八這一天廣為施舍饑民善舉,逐漸演變成熬煮臘八粥習俗。隨著時代發展,臘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節令美食了。
專家指出,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前奏,可以說拉開了春節序幕。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迎接一年一度新春佳節。
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人們借此祭祀祖先與天地神靈,祈求豐收與吉祥。臘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節令美食。有關專家指出,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三
1)今天的你是快樂的,今夜的你是甜蜜的,今年的你是順利的,今生的你是幸福的,今世的你是健康的,節日快樂!
2)電話、手機、計算機,朋友之間傳信息;新年、新春、新景象,祝福朋友皆安康。祝你臘八快樂!
3)秒秒快快樂樂,分分平平安安,時時和和睦睦,天天龍馬精神,月月身體健康,年年財源廣進。臘八快樂!
4)聲聲祝福,絲絲情誼,串串思念,化作一份禮物,留在你的心田,祝臘八節快樂,萬事如意!
5)別說我無情無義,好歹我也傳了條一角錢的短信,不惜浪費電池的電力,頂著被電磁波輻射的生命危險,這樣不考慮后果就是要給你問個好!臘八節快樂!
6)遠方的你是否無恙?在這個思念的季節里,改變的是我的容顏,不變的是永遠牽掛你的心!真心愿你佳節快樂!
7)為答謝各界朋友的厚愛,凡在我心中有重要地位的人,都將獲得獨門秘制臘八粥一碗:主要配方為五香臘肉外加八寶粥,價值人民幣一毛。臘八節快樂!
8)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臘八節到了,春節還會遠嗎?煩惱走了,快樂還會少嗎?祝福來了,兌現還會遠嗎?臘八節提前慰問,來年鴻運當頭,要有心理準備。
9)此臘短信,由節香腸條臘肉,聽可樂件紅牛,包福滿多袋旺旺,個紅包顆幸運星精制而成,提神醒腦,有開心來無影,煩惱去無蹤之效!
10)用幸福爐火慢慢地燉,用快樂五谷細細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過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臘八節快樂。
11)納八味珍饈,煮一鍋稀飯,火熱的是感情,沸騰的是快樂,沉積的是幸福,飄散的是喜氣。臘八節,喝一喝臘八粥,做一做開心人。
12)一把母親的嘮叨棗,一勺父親的慈愛湯,一顆兄妹的開心豆,一盤奶奶的呼喚炕。臘八粥就這么香甜的誘人回家,臘八回家看看咱的娘。臘八節快樂。
13)臘八粥一起做,全家幸福又快樂;臘八粥一起喝,家庭和美像首歌;臘八粥配點酒,福運財運跟你走。朋友,臘八愉快。
14)臘八節,來碗粥。熱乎乎,暖心窩。甜蜜蜜,定心神。營養豐,愛心濃。幸福繞,平安纏。增吉祥,添如意。祝福你,永安康。
15)看一看,有紅有白;聞一聞,有香有甜;嘗一嘗,有滋有味。臘八粥里,有關心,有溫暖;臘八節里,有感動,有歡樂。喝臘八粥,過臘八節,品味不一樣的精彩。
17)臘八節到了,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懷面對;用小豬的感覺熟睡;用南非的陽光曬背;用蓋茨的美元消費;用布什的千金買醉;用拉登的方法逃稅。天天開心!
18)“臘”走你的煩惱,“八”快樂釋放;“臘”走你的霉運,“八”好運帶上;“臘”走你的憂傷,“八”幸福延長;“臘”走你的疾病,“八”健康變強。臘八節,我要“臘”走你一切的不如意,讓你“八”心情美麗,“八”精彩繼續,“八”成功堅持!
19)將祝福添入臘八粥里,喝下的是快樂,洋溢的是幸福;將問候注入臘八粥里,喝下的是健康,品嘗的是如意;臘八節里,愿你臘八快樂,記得喝臘八粥喲!
20)我要用:一縷(情思)一棵(紅豆)一勺(蜜糖),月圓十分我會讓玉兔送去(*v*)我特制的八寶粥!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四
1、陜西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臘八節的習俗。傳統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4、江浙臘八節的習俗。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臘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話,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5、西北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在陜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里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6、寧夏臘八節的習俗。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陜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7、北京臘八節的習俗。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更多。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五
1月17日,人們將迎來傳統節日。從先秦起,都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也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繁多。其中以北京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臘八粥吃幾天還有剩下的,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在民間,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也有在這一天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六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即,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愿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果實的營養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辦法罷。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七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1、出嫁的女兒,臘八節不準回娘家。
有老話說如果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會對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會趴著死去。還有一種說法:“臘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臘八這天,如果出嫁的女兒吃娘家的飯,會窮自己的家。
2、臘月不動土不搬家。
風水上有講:臘月是寒氣比較重的一月,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話,寒冷的氣氛會阻隔家中的興旺氣氛,說起來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臘八的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的時候,每逢臘八的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的時候,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非常的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來食用。
臘八粥熬好以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可以贈送給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一起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非常好的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華北的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傳統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以后,正好是春節的時候,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后的時候,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會非常的美好。
“臘八豆腐”是安臘八豆腐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的時候,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中國北方臘八面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的時候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臘八面。
我國民間流傳的說法是說喝臘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但此說也有矛盾。據說,古時候有個凈飯國,這個國的太子叫釋迦牟尼,他在二十九歲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連河附近,又累又餓,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將身邊帶的雜糧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靜坐在菩提樹下沉思,終于在農歷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后來,佛教徒們為了紀念他,便把臘八這天稱為”成道節“,每到這天就舉行誦經活動,還煮粥敬佛。由此積久成俗,所以都在這一天喝臘八粥來紀念。
臘八節甜甜的臘八粥(模板18篇)篇十八
2017年的臘八節是在2017年1月19日(星期六)。
臘八是指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后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于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借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團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為內容的。
“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因為它是用各種米(江米、黃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種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種干果(大棗、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類混合成的一種粥,這種粥集中地反映出了農業大豐收的成果。關中一帶及附近一些地區的群眾,都十分重視“臘八節”。但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講究。富平縣的農家,這一天喜歡釀酒,名曰“臘腳”;長安縣的古風俗,這一天要煮肉糜,拋灑在花木之上,謂之“不歇枝”;乾縣、禮泉一帶,講究臘八節要給老人送粥,女兒家要請新女婿吃粥;鳳翔一帶則是用黃米和八種豆子,加上油鹽做一頓臘八燜飯;銅川地區的農村,在這天還流傳著為幼男幼女剃頭理發的習慣。凡此種種,自有不同情趣。
2017臘八節你記住時間了嗎?別忘了那天要吃完臘八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