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包括故宮、天壇、頤和園等知名景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育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見解。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一
70年前,國軍戰敗,狼狽不堪的蔣介石還不曾忘記北京的這些寶貝。于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開始了,從而成立了臺北故宮。
大巴車到一座大山腳下停下。我走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建筑,不是很大,但頗有中國古建筑的特色,第二個陽臺上青天白日旗隨風飄揚。
進入屋內,雕像國父孫中山安然端坐,目光深邃,而帶著一絲警惕,遙望遠方,猶如一位巨人守護祖國寶島的大好河山。
走進展廳,燈光立刻暗了下去。我們先來到清朝皇室區,只見各種珠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紅珊瑚、貓眼石……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恨不得親手撫摸下。
這時,一個如同狗項圈一般的小玩意兒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什么?哦,原來是手飾,只見它散發著金光,奪人眼球,外面鑲著漂亮的珊瑚,一定很珍貴吧。
來故宮,一定要看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人很多,但我搶先占據有利地形,能近距離欣賞。“白菜”放的位置已不是原樣,但還是顯現出它原有的美感,顏色十分鮮艷。它全部由玉構成,下面白如雪,而上面顏色多種多樣,有翠綠、淡綠、黃綠……,爬在菜葉上的蟲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肉形石”的皮、瘦肉、肥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細看,感覺十分油膩,讓人垂涎欲滴。
出了故宮,我無意中聽到有人在埋怨:“哎,老j真壞,就不留點給我們嗎?”對的,這些文物由于戰亂顛簸流離,就像一個遠在他鄉漂泊的游子,只能遙望北京故宮日思月想。我想,終有一天,它將回歸故土。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二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體現。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周圍有十米高的城墻環繞,還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故宮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間。故宮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后寢。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內金水河的作用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滅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內金水橋了。
穿過內金水橋往前走就來到了太和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而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積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點五米。這里還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處,年底時在此宴請文武百官。
過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后寢區的正門——乾清門。在后寢區_有十五宮。“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宮的后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
故宮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里頭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是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庫,是中國古文化的顆璀璨明珠。故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三
hi!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呂佳麗,大家叫我小呂就行了。很高興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天。今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來參觀世界遺產之一——北京故宮。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那座聳立在臺階上金碧輝煌的三層建筑物就是故宮了。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木制結構建筑群。這故宮不一般,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這里登基。歷史很悠久,請大家慢慢欣賞。
紫禁城占地七十二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九千多間,都是木質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現在我們來到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筑: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筑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洞。
下面就是大家自由游覽時間了,提醒大家: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欣賞陳列于室內的珍貴文物,這里的文物占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現在請大家自由參觀。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四
雄偉壯觀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聞名的皇家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
走進天安門,經過端門,午門,就來到太和門,一座高大的宮殿展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皇上辦公的太和殿,經過太和殿就來到中和殿,過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個殿都有朱紅的宮墻和大門,屋頂上蓋的是黃色的琉璃瓦。過了保和殿,再拐個彎,就看到一個小門,進了門,向右看,就看見九龍壁,九龍壁上刻著九條龍,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白,藍,黃,黑四種,它們的形狀各異,沒有哪兩條是相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過了九龍壁,再從左邊小門進去,就來到鐘表室。當我進入鐘表室時,我不禁愕然,分明是來到鐘的王國,鐘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鐘鱗次櫛比,琳瑯滿目,有紅木人物風扇鐘,銅鍍金綠鯊魚皮天文鐘,銅壺滴漏,硬木雕花自名鐘等,一共有鐘表1000多種。過了鐘表室,轉個圈兒就來到御花園,御花園景色優美,四季都有花開,這一種花還沒有謝,那一種又開了。花園中間有個假山,在周圍小草的掩映下,假山更漂亮了。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游客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首都北京旅游。我是北京旅游公司的導游小姐,我姓李,請大家稱呼我為李導。今天,我帶大家去故宮博物院參觀、旅游。
首先,我向大街介紹一下北京故宮的歷史。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也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過24個皇帝,現名故宮博物院,是我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和文物寶庫,已有560多年的歷史,占地72萬平方米,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并為聯合國可叫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請游客們隨我一起參觀,走進天安門,經過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就來到了太和門,太和門前,有兩尊青銅鑄的獅子,地上金磚鋪地,天花板描龍彩繪,一座高大的宮殿展現在大家面前,這就是皇上辦公的太和殿,坐落在工字形彌座上,漢白玉雕成,分成上中下三層。經過太和殿,就來到保和殿,意思為神志得專一,保持和諧,才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
每個殿都有朱紅的.宮墻和大門,屋頂上蓋的是黃色的琉璃瓦,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氣魄雄偉,極為壯觀,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我國在建筑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御花園,拐個彎,進小門,向右看,就看見九龍壁,九龍壁上刻著九條龍,它們顏色分別是白藍黃黑四種,它們形態各異,沒有哪兩條是相同的。轉個圈就來到御花園,它是典型的中國宮廷園林建筑,園內奇花異木,鑲嵌石徑,亭臺樓閣,假山堆石,景色優美,四季都有花開,這里是皇帝休閑的好場所。
一天的導游生活匆忙的結束了,臨行的時候,我戀戀不舍的和大家告別,祝他們一路平安,希望有機會再到北京細細游玩。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前往北京。那天早上,我們出發很早,在旅館吃完飯后,我們便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故宮,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我們買好了觀光車的票,坐車的途中,我聽到了柳枝觸碰的沙沙聲,聽到了嘻嘻哈哈小孩子的聲音,就像一支歡快的交響樂。我看見了平靜無波的湖面,我看見了照相的人群,我看見了紅瓦白墻的房子,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圖畫。當這么美的圖畫,合上歡快的交響樂,別提有多美妙了。
不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午門”,只見午門人山人海。我們找了許久,才找到了一個位置,照下了午門。
過了午門便是金水橋,過橋進過太和門,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分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皇上登基、大婚等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中和殿”是皇上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地方。保和殿的意思是永遠保持與大臣、與鄰國之間的友誼、和平。
接下來就是皇上生活的地方,比如“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乾清宮是皇上居住、處理事務的地方,交泰殿是冊封皇后、以及皇后生日都在此舉行,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還有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宮六院。
聽導游說,乾清宮的乾是天的意思,坤寧宮的坤是地的意思,合起來是天清地寧的意思?;实坌薹孔雍苤v究,皇帝是天帝的兒子,天帝有一萬間房,所以皇帝的房子是9999.5間房。而每個房門上的釘子是橫豎九顆,皇帝以五行的五為中心,恰好五在門釘上橫豎在中間,這就代表了“九五之尊”的圣上。
最后,我們由后門——神武門出?!肮蕦m博物院”幾個大字刻在門口。這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用15年才修建好的雄偉、壯麗的宮殿。
故宮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帶你細細的去欣賞。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五
聽:明朝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1406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隨從南京遷都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2座,房屋9999.5間,據實際統計,共8704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墻,墻高近10米,底寬8.62米,形成一個森嚴的城堡。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放眼望去,紅墻金瓦,規模宏大,似京城中的一片宮殿之海。
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俗稱“五鳳樓”,因在羅盤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門也是南大門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正中開了三道門,兩側都有掖門,這種做法稱為“明三暗五”。五個門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可以從這里入宮,科考三甲也可以從這里入宮;平時,文武百官走左門,宗室王公走右門;掖門只有在大型活動的時候才開,三品以下的官員按照文東武西分別通過東西掖門,外國使節要從西掖門才可以入宮;在殿試的時候,考生分單雙號從東西掖門通過。
從天安門往里走,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這里是一個寬闊的庭院,看到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上邊還有5座漢白玉石橋,隨河宛轉,形似玉帶。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在門的兩側。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故宮的建筑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可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筑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位于皇宮的中軸線,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及其他重要慶典的場所。
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2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之間彩畫絢麗,各式雕龍,多態多姿。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实奂次弧⑸?、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煙霧繚繞。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后面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是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
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
坤寧宮北面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宮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故宮的北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對面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松柏成林。整體布局上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現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故宮,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杰作。它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標志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F在,故宮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等,收藏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六
70年前,xxx戰敗,狼狽不堪的xxx還不曾忘記北京的這些寶貝。于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開始了,從而成立了臺北故宮。
大巴車到一座大山腳下停下。我走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建筑,不是很大,但頗有中國古建筑的特色,第二個陽臺上xxx旗隨風飄揚。
進入屋內,雕像國父xxx安然端坐,目光深邃,而帶著一絲警惕,遙望遠方,猶如一位巨人守護祖國寶島的大好河山。
走進展廳,燈光立刻暗了下去。我們先來到清朝皇室區,只見各種珠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紅珊瑚、貓眼石……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恨不得親手撫摸下。
這時,一個如同狗項圈一般的小玩意兒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什么?哦,原來是手飾,只見它散發著金光,奪人眼球,外面鑲著漂亮的珊瑚,一定很珍貴吧。
來故宮,一定要看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人很多,但我搶先占據有利地形,能近距離欣賞?!鞍撞恕狈诺奈恢靡巡皇窃瓨樱€是顯現出它原有的美感,顏色十分鮮艷。它全部由玉構成,下面白如雪,而上面顏色多種多樣,有翠綠、淡綠、黃綠……,爬在菜葉上的蟲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叭庑问钡钠?、瘦肉、肥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細看,感覺十分油膩,讓人垂涎欲滴。
出了故宮,我無意中聽到有人在埋怨:“哎,老j真壞,就不留點給我們嗎?”對的,這些文物由于戰亂顛簸流離,就像一個遠在他鄉漂泊的游子,只能遙望北京故宮日思月想。我想,終有一天,它將回歸故土。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七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主講導游。今天,我將和您們一起探索這座神奇又赫赫有名的故宮!
在進園之前,我先為您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座家喻戶曉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它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約72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這座城的城墻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正是形容其結構的復雜程度。
現在讓我們走進園內,一睹它的風采。
要知道,故宮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而我們現在就位于外朝的太和殿。它與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過去皇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太和殿建成后屢遭焚毀,多次重建,而今天的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這太和殿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三層漢白玉臺階,采用金龍和璽彩畫。再看看這屋頂上的仙人走獸,各個精巧別致,每一個都與眾不同。這座殿該算得上是三大殿中的“老大了”!
現在,隨著我們的隊伍向前走,進入內廷。
看看這些古柏老槐,這羅列奇石玉座、金鱗銅像、盆花樁景,沒錯,這就是故宮中最大的皇家園林——御花園。
御花園園內主體建筑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臺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園墻內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面積為12015平方米。東西兩路建筑基本對稱,東路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亭、浮碧亭等,西路有建筑廷輝閣、位育齋、澄瑞亭等。坐在亭內,向下眺望登高疊石,盤曲的磴道,蟠龍噴水,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紫禁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不僅有珍貴藏品、大型園林、亭臺樓閣,更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到此為止,本次參觀暫告一段落,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八
夏日的北京晴空萬里,幾縷白云像是絲帶撒在藍天,湛藍的天空是那么的美,我懷著激動有憧憬的心情去參觀北京的故宮。聽說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是北京的軸心。現在的建筑也是以故宮為中心,向外圍擴張,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就像箭靶子一樣,故宮也就是最中心的地方。以前看電視上的古代劇,皇上、皇后、阿哥、格格,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故宮。故宮顯得那么神秘、美麗、雄偉。
從天安門穿過,就是故宮了。它宮殿巍峨,樓閣重重,白玉雕欄,紅墻黃瓦,金碧輝煌。這座金光熠熠的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有各式各樣的宮殿890座,房屋9000多間,置身其中宛如走進迷宮。如果不是有地圖引路的話,準會迷路的。
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非常高的建筑,它叫:午門,它巍峨聳立,紅墻黃瓦。它仿佛就是故宮的旗幟,遠在千里之外的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了這座午門,就會隨著它的方向而來,并找到故宮,與其說它是旗幟,不如說它是故宮的象征,故宮的標志。
午門的旁邊就是太和殿,它是故宮等級最高的建筑。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它顯得格外雄偉壯觀。明清時期,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大典以及萬壽,元旦和冬至三大節的大朝儀都在太和殿舉行。所以,可見太和殿的等級是至高無上呀!
保和殿的后面有一塊大石雕,它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達250噸。這是多么巨大的一塊石頭啊!石雕上刻著山崖、海水和飛云擁簇的九條紋龍,象征真龍天子一統山河,江河永固。這么龐大的石頭開鑿、雕刻、搬運當時都是相當的不容易,它凝結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現在我們來到了御花園,它位于故宮軸的盡頭。占地1.2萬平方米,園內亭榭館閣、殿室,皆按主次相輔,而且,御花園的東西也是對稱的,其間點綴著蒼松翠柏、奇花異木、水池疊石等。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宛如仙境一般。
故宮的宮殿非常多,文物也很多,用文字來描寫不出它的雍容華麗,巍峨大氣,要了解它必須要走進它。故宮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象征,像一本厚重的歷史書展現在世人面前,讓我們去了解歷史,了解中國文化。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九
我們現在游覽的是北京故宮。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殿。是我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點之一。
大家看這邊,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了——故宮。請大家下車參觀吧!瞧,故宮多么宏偉壯觀阿!它是由23萬民工和軍工,經過了14年的時間才建成的這規模宏大的宮殿。它是東方最早的宮殿,有9999間屋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群。
宮殿所在地區稱皇城。東西寬2500米。南北長2700米,皇城由高大堅固的城磚砌成的,四面都有門:東——東華門;西——西安門;南——天安門;北——地安門?;食莾劝藢m苑(北海、中海、南海)。太廟、社稷壇以及皇家所建寺觀等建筑。非常壯觀。
宮城世稱紫禁城。在皇城里,南北長約960米,東西約760米,矩形平面。宮城四周是用磚頭砌的城墻,死角還有美麗的角樓,城墻也是四面開門的。東——東華門;西——西華門;北——神武門;南——午門。午門建在_雄偉的城座上,下面是午門了,氣象威猛森嚴,是頒詔的地方。
紫禁城里,大致分內延和外朝兩個區。外朝是皇帝處理國事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個大殿。每個都筑在潔白的白玉臺基上,可想而知,有多么珍貴呀!
整個宮城最北一區是_——頤花園。園中有欽安殿。這里有蒼松翠柏,名花異草,怪石伏立,泉水噴珠,是故宮中最親切自然之處。故宮的美景多得很!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大家自己細細游覽吧!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
春節期間,我去了北京旅游,感覺很有意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參觀故宮博物院。
大年初二一起床我就很開心,我和爸爸、媽媽先登了天安門城樓,不知不覺到了游覽故宮博物院的時間,我們買了票,每人租了一個講解器,便進了門。
昨天我已經在“雍和宮”、“國子監”中初步領略了皇家氣派,不過皇宮的“皇家氣派”還是更勝一籌:屋頂上是深黃色的琉璃瓦;有的在房頂上有兩條龍;漢白玉臺階邊緣還有一些龍頭,就連門上都鍍了黃金。仔細一看,這叫“太和門”。它的兩端各擺放了一雌一雄兩只銅獅,更體現了它的威嚴。
過了“太和門”,我看見了“太和殿”,它門口雖然沒有獅子,但像剛才說的那樣,它頂上有兩條龍,加上一眼看不透,顯得更為威嚴。講解器里還說:太和殿里的一塊地磚值一兩黃金。我想:“這才叫皇帝的東西呀!”
過了“太和殿”,是“中和殿”。我和媽媽從它邊上走過時,發現它側面鑲嵌著一些銅龍。這些銅龍做工精細,更重要的是:我能通過它們想象出“故宮”昔日的繁榮。
我們又到了“保和殿”,過了“乾清門”到了“乾清宮”,里面有一個皇帝寶座。因參觀的人太多了,它又大,我只看了部分。不過即使只看到了一角,也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樣子??磥砘蕦m真是氣度不凡呀!
過了“乾清宮”,我看到了“交泰殿”。我聽說過里面有清朝的寶璽,可我只看到了木盒子,寶璽在哪兒?這個值得研究了。
我們又走過了“坤寧宮”,掉個方向過了“養心門”,來到了“養心殿”,我最喜歡那里的“三希堂”。這里小而精致,體現出另一種美。
這次游覽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到了皇家的氣派,使我受益匪淺,以后有機會一定再來!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一
天邊有兩朵烏云,太陽也不見了蹤跡,時而刮來兩陣冰冷的寒風。雖然天氣比較糟,但是我的好心情卻一點也沒有受天氣的影響,依舊陽光燦爛。因為今天我和同學們要游臺北故宮博物院。
導游領我們進大廳之后,上樓到了二層,開始正式的游覽。
首先我們參觀了翡翠白菜。仔細觀察這棵大白菜,乳白色偏黃的白菜幫脆生生的能掐出水來。菜葉邊上的鋸齒就像海水碧綠的波紋,而且白菜上的葉脈也是清晰可見,真像是一顆大白菜。
導游告訴我們說這顆白菜上還有兩個蛐蛐兒呢。
我們爭先恐后的趴在展臺上尋找蛐蛐兒,突然一個胖胖的男同學激動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同學們互相告訴伙伴們蛐蛐兒的位置,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看去,還真有兩只肥碩的栩栩如生的蛐蛐兒匍匐在菜幫上像要隨時準備跳躍離開。
導游告訴我們說,這個翡翠白菜是清代的能工巧匠在一塊一邊灰白一邊翠綠的玉上精細雕琢的。白菜從諧音來講寓意著百財,是很旺財,吉利的象征。
這使我們更加驚奇,贊嘆了:就算是人工雕刻的作品那已經是巧奪天工了,選材之妙就像是渾然天成,而且還有這末深刻的寓意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了。
之后我們又參觀了肉型石。肉型石的外觀像一塊厚厚的五花肉,乳白色的毛纖毫畢現,逼真極了。仿佛都能聞到肉的香味來,勾起人們的食欲來,讓我垂涎欲滴了。
我們又參觀了書畫,碑帖,青銅器,玉雕,陶瓷,刺繡……這些國寶有些大自然的杰作,有些是能工巧匠們一點一滴的辛勤汗水的結晶。
一件件國寶讓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短暫的展覽在我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二
到了游沈陽故宮的時候,我對中國現存的三個故宮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北京紫金城故宮當然是一座金碧輝煌、無與倫比的皇家宮殿,其建筑年代、規模、氣勢、造型和豪華程度等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無可挑剔的;長春的偽皇宮顯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儀寄人籬下的住宿,其建筑規模、造型和布局等簡直就是一座二層樓的辦公樓,偽皇宮附屬的所謂跑馬場、東西御花園和游泳池,也不過是類似一般公園里的娛樂場所,與北京紫金城內的御花園及皇家頤和園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這兩個皇家建筑的對比,也反襯出一個帝王鼎盛時期的輝煌氣勢和一個末代皇帝時代的沒落潦倒。而沈陽故宮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樣的雄偉輝煌,也不似長春偽皇宮一般的寒酸蕭條。它僅是一個我國現已廢棄的、曾經的少數游牧民族首領棄游牧變定居后曾經居住過的宮殿。在那里,游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宮天天人滿為患八萬人限額的擁擠,而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根本不會產生對建筑的輝煌而發出的嘖嘖稱道聲。人們只是慕名而來到此一游。
沈陽故宮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離清兵入關還有八年。因此,這里僅是后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營。怒爾哈赤和皇太極曾在此居住,皇太極在這里改汗制為帝制。按理說,一個滿民族的建筑應該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征,一個有游牧民族象征的穹頂圓形帳篷樣的氈房。
但是,令人詫異的是,沈陽故宮卻是一個道地的漢民族建筑外型,其代表性建筑崇政殿、鳳凰樓、大政殿和十王亭等,無一不是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秦磚漢瓦琉璃面,八角重檐歇山頂,其中主體建筑大政殿的門柱上還雕刻著華夏民族的圖騰——雙龍戲珠。即便是文溯閣那種二層樓的建筑,也完全是漢民族的幾間亭那樣的建制。而建筑物的閣名、楹聯、掛圖上的題字等,也幾乎是清一色的以漢字為主。從沈陽故宮的建筑樣式等特征上看出,在清兵入關前還沒有一統中原時,滿清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并已經被漢文化異化并脫胎換骨了。
由此而想到漢文化的倔強偉大而源遠流長。據說,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漢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沒有被異化、沒有被消滅、沒有被斷截的一種民族文化。一個異民族可以一度打敗漢民族,局部或全部統一漢民族,如中國歷史上的金朝、元朝和清朝等,他們可以改變漢民族的發型、服飾,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統一過漢民族的文化,而相反被漢文化異化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當然,寫的是漢詩而不是滿文!
到臺北,一定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因為這里珍藏著許多原來曾深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當地導游告訴我們,臺北故宮博物院經常展出的文物有8000多件,其他文物3個月到半年更換一次,一個人要想看完全部的文物要花30年的工夫!
在青翠的陽明山腳下,遠遠的我們就能看見一片淡黃色的建筑,上下錯落有致,頂上覆蓋著淡藍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晶光閃閃,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于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依山而建,博物院靠山面水,環境十分宜人。我們的車剛開到博物館門前,大家便迫不及待地下車,跑去和博物館建筑合影留念。
進入博物館,一層是會議廳、辦公室、圖書館。二層是展覽室、畫廊,我們在這里開始參觀。四周有8個展覽室,分別展出青銅器、瓷器、出土文物。由于完全是現代化設施,展覽室內光線充足,非常利于觀眾仔細觀賞展物。大名鼎鼎的毛公鼎、散氏盤、宗國鐘、頌壺……各個都可以稱得上是絕世珍寶的文物,靜靜地擺放在展柜里。毛公鼎是2800多年前鑄造的一件宗廟祭器,這只大鼎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的鼎內鑄有長達497個字的銘文,是現存的.商、周兩代7000多件有銘文的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
據推測,毛公鼎鑄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銘文共分七段,大意為:周宣王即位,準備整頓朝綱,遂請叔父毛公為其總管,治理國家內外政務,又命毛公族人擔任禁衛軍首領,保衛王室,最后賜予厚贈。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以為紀念。這只大鼎記載的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的珍貴文獻。瓷器展臺一片姹紫嫣紅,各朝各代的珍貴瓷器琳瑯滿目,汝、官、哥、均、定等名窯產品應有盡有。宋代青瓷中質地最好、最為難得是汝窯瓷,它以細膩的胎體、潤麗的釉色、神秘的開片聞名天下,僅有67件現存于世。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有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有17件,上海博物院有8件,英國大維德爵士基金會有7件,可見其珍貴。展臺上有一件汝窯蓮花樣溫碗,呈十瓣蓮花狀,天青釉色十分純正,開片奇美,讓人大開眼界。
一只瓶底款識為“豐華”二字的青藍色汝窯瓷瓶更是著名,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貴妃劉夫人的心愛之物。定窯瓷器嬰戲枕,人物造型準確,面目清秀可愛,頭部微揚,雙足上翹,動感十足,呼之欲出,十分難得。出土文物中有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記載了商代晚期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五個帝王占卜的卦辭,記錄了我們祖先祈求幸福、美好的心路歷程。
中華之美盡在文化藝術,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留給我們的瑰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第三層展出的是圖書、字畫、碑帖、玉器、雕刻和織繡。圖書典籍以宋、元、明版為多,如文淵閣《四庫全書》是僅存于世的四部中最完整的一部?!叭√谩碧摹耙幌 奔赐豸酥摹犊煅r晴帖》收藏在此,這是書圣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短信,內容是大雪之后對友人的問候。書法遒勁、古雅,意態閑逸,流露出瀟灑的人生意境,更讓后人有幸領略到魏晉書法的神韻。清代乾隆皇帝非常喜愛此帖,說它是“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并將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稀”,特建“三稀堂”收藏。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有《劉中使帖》、《祭侄文稿》。顏真卿是一代忠臣,為維護國家統一,平息叛亂,被叛臣李希烈殺害而壯烈殉國?!都乐段母濉肥穷佌媲錇榈磕钪蹲蛹久髟谄脚阎蓄倦y而寫的祭文,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書法向有書如其人之說,顏真卿一門忠烈,生平大義凜然,精神、氣節映照于筆下,其中的涂抹、刪改,正反映了顏真卿為文構思時的起伏情懷。后人稱此書稿“文墨并佳,曠世絕品”。一代文豪蘇軾的書法有《寒食帖》、《前赤壁賦》。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命運多舛。
《寒食帖》是貶官黃州時所寫,心情悲憤表現在字里行間。其它書法有懷素的《自敘帖》等,不一而足。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讓人震撼,兩米高、一米寬的巨幅畫卷撲面而來,中國北部巍峨的高山,茂密的森林,林中時隱時現的房屋,山路上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瀑布從高山上飛流直下,水聲仿佛在山谷中回蕩!玉器展臺上最讓人叫絕的是一棵清代的翡翠玉白菜。
玉器匠人將一塊半白半綠的翡翠為料,運用玉料自然色彩的分布,白色部分雕琢成菜幫,一絲一縷分明;綠色部分雕琢成白菜葉子,凹凸起伏、一收一放自然,活靈靈一棵新鮮的白菜,嬌嫩欲滴,仿佛一拿就會流出水來。更叫絕的是,白菜葉子上微黃的部分雕琢成兩只蟈蟈,正在吃白菜,讓你不敢大聲喘氣,生怕驚跑了它們。這棵翡翠玉白菜是清末瑾妃的陪嫁物品,放在永和宮內,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純潔;蟈蟈生殖力強,象征多產、祈福新娘多子多福。
第三層樓后建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接插入博物院后面的大山山洞之中,山洞里有一間間房屋,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裝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收藏了1000多年以來歷朝皇帝們廣為收集的稀世真品70多萬件。這些寶貴的文物大部分都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20世紀30年代日寇侵華,抗戰爆發,為了保護國寶,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始了舉世聞名的“文物萬里大遷徙”。1933年至194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一萬三千多箱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圖書善本輾轉11年,行程萬余里,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后方,克服了無數的危險和困難,保護了國寶,創造了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個奇跡,維護了中國人民和國家的尊嚴。1948年******撤退時這些文物又遷到了臺灣。
行程緊張,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參觀用走馬觀花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步出展室,大家仍感意猶未盡。我們來到故宮博物院的觀景平臺上集合,等大家到齊后出發,同行的老董一向喜歡收藏,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停矍安┪镌旱慕ㄖ桶子駲跅U,他不無感慨地說,文物太精美了,可是看完后還是覺得缺了點兒什么。比如說“三稀”,“二稀”在北京,“一稀”在臺北,北京是“三缺一”,臺北是“三缺二”,都不完整,遺憾啊!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三
去年十一期間,學校組織我們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于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
一大早,我們在博物館前的廣場上集合,廣場上有恐龍模型,還有猛犸象的巨幅海報,同學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都想先睹為快。
我們先參觀一層北側的“古哺乳動物廳”。廳內正中有一組動物骨骼化石,最高最醒目的是“天山副巨犀”,也叫“吐魯番巨犀”,它可是目前陸地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
猛犸象背上的毛有一米多厚;還有鏟齒獸,它的下巴上長了一個像大鏟子似的東西,特別堅硬,看起來十分兇惡,可是講解員告訴我們:不能光靠外表來判斷動物哦,別看鏟齒獸長得這么兇狠,它可是食藻類動物呢!我們只知道不能以貌取人,看來也不能以貌取“物”??!
接著,我們參觀了“動物之美”。據介紹是美國慈善家肯尼斯·貝林捐贈的世界動物標本展,這里有許多珍稀動物、已經滅絕和瀕危動物的標本,它們一個個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激發了我們要保護大自然的強烈愿望。
最后,我們參觀了人與自然展廳,這里展示了人體塑化標本和器官標本,從嬰兒的發育過程、人體各部位解剖、各種疾病器官到各神經部位等都有詳細的展示和說明。
參觀結束后,我們還為隨行的家長表演了節目,感謝爸爸媽媽和老師對我們的關愛。
這次參觀我獲益匪淺,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我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一個窗口。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四
歡迎您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這里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是我國風景名勝、也是我國重點的保護文物單位,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們了解一下故宮的歷史和風景。
故宮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建造的。至今已有接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故宮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傳說故宮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是天子屋住的地方。
故宮的建筑風格是中國傳統建筑群。傳說故宮風格,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色調,故宮最大的殿叫太和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此外,還有很多寢宮還有花園。
由于故宮的建筑和建筑里面的物品,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的文物,因此我們在參觀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文物。第一、不要觸摸墻壁和物品;第二、不要攀爬墻壁和欄桿;第三、不要亂涂亂畫;第四、不要亂丟空瓶子、果皮、垃圾袋等垃圾;第五、嚴禁吸煙,以防止火災;第六、小孩不要在故宮里隨地大小便;第七、不要摘花、踩踏草坪。
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故宮非常雄偉,非常美麗,祝大家在故宮博物院里玩得開心,玩得快樂,謝謝大家!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五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于1920xx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北京博物館的。
導游詞。
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游客:我是你們的導游小劉。
我們今天來到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歷史古跡-北京故宮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始建于1420xx年,建成于1420xx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屋子有9999間半,故宮四周饒10米高的城墻,外有50多米寬的護河城。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北京故宮門前。各位游客,你們看,這座故宮的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故宮座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游客,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
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外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它們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為高大的,它金碧輝煌,這個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子上雕刻著云龍云鳳的圖畫,末代皇帝溥儀就是在這里舉行了他的登基大典禮。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各位游客,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后,這里便成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六
我中了電視節目《國家寶藏》的毒,天天纏著媽媽帶我去博物館。這不,放了寒假,大年初三,我就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故宮博物院。
你知道嗎?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總數達到了1807558件,其中6.4%是普通文物,0.4%是資料標本,剩下的93.2%都是國家珍貴文物!每年都會有一萬多件文物分布在70多個展廳里展出。你問我怎么知道這么多?我是提前做了功課來的呀!
故宮有9000多間房屋,建筑非常有特色,氣勢恢宏,造型優美,色彩鮮艷。我在東華門的建筑館里看到了宮殿建設的整個流程,還有各種各樣的屋檐樣式。我還知道了一個家族,樣式雷家,半個北京城的建筑都是他家設計的。古代人民沒有現代的技術,可是他們擁有智慧的頭腦,靈活的雙手,榫卯結構的建筑就是我們中國古代建筑的一項很偉大的發明。這種結構的房子,有著彈性的框架,在抗震方面非常有優勢。
再說說石鼓吧,這可是入選了《國家寶藏》的珍貴文物?。∷鼈冊诠?27年被發現于陜西寶雞荒野。這些石鼓身上的字形不一,分別命名為:作原、而師、馬薦、吾水……它們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高二尺,直徑一尺有余。這十只石鼓記載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托起了中國歷史的一角,為古文考察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素材。我仔細觀察了石鼓上的字,發現每個石鼓上都能找到幾個跟現代字相像的象形字。
在石鼓館,我還看到了方印,被黃色的綢緞包裹著,很特別。故宮最大的一枚方印,是乾隆85歲時用的,一個人都搬不動呢。
滴答、滴答、滴答……我們走進了鐘表館。它們大多以黃金、寶石、珍珠為裝飾,美麗極了!這里的鐘表大部分都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獻給給皇上的。古代的鐘,大小不一,有的很大很大,比如寶塔鐘,戲臺鐘,簡直就是一個建筑的縮影;有的造型奇特,充滿異域風格,比如鐘的幾只腳有的用大象馱著,有的用仕女抱著,還有的用小天使背著;到了整點,鐘表報時的時候就更奇特了,有的是樂隊在演奏,有的是小孩子在敲鐘,還有的是動物們伴著音樂游來游去,聲音美妙動聽。
出了鐘表館,我們又來到了珍寶館。珍寶館的寶物真多啊!那里有光閃閃的珍珠,綠油油的翡翠,黃燦燦的金飾,各種各樣的項鏈、耳環、扳指、朝珠……還有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花紋繁復,美不勝收。媽媽對我說:這些寶物都是宮里皇上皇后使用的,別的人只能是皇上皇后賜給他們才能用。怪不得這么精美,看得我眼花繚亂。
出了珍寶館,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故宮太大了,這次我們只游覽了東線。洶涌的人潮已經散去,站在寬闊的午門前,我依依不舍的回望故宮,真是“一眼千年,一覽百朝”?。∫院笥袡C會我會再來細細品味。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七
7月9日我們一家三口乘飛機從溫州到北京,到達北京國際機場時已經是晚上近12點,從機場到賓館就是7月10號的凌晨了,因此我們原本打算今天就在賓館里好好休息一天,等養足精力了明天再去游故宮??墒且淮笤缇捅毁e館服務員給吵醒了。打開窗簾我們意外地發現外面是陰天,真是難得的好天氣,于是我們就馬上起床,決定今天去游故宮。
到了天安門,我們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瀏覽了天安門城樓后就馬上去游故宮了。我們從午門入口,就中路游區依次游了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欽安殿等宮殿,最后從神武門出口。一進故宮我就發現這里的建筑都是用黃瓦紅墻組成的,非常雄偉壯觀。這么多宮殿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太和殿。太和殿,就是民間所說的“金鑾殿”。它是故宮乃至全國內現存之最高、最尊貴的宮殿,也是現存的中國宮殿建筑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視為皇權的象征。整個大殿共用72根巨大的柱子支撐起沉重的屋頂,屋頂是采用古建筑中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正中有6根兩人合抱、高近13米的蟠龍金柱,雄偉壯觀、華麗莊重。我們再往上看,發現天花正中是一個天圓地方中八角的建筑形式,原來這個叫“藻井”,太和殿內的這個就是蟠龍金漆藻井——寶珠軒轅鏡。整個金鑾殿都顯示出了君臨天下的氣魄。我們發現城外還陳設著許多大缸,剛開始我覺得很奇怪,不知這么多缸是干什么用的。后來聽爸爸說這些是銅缸和鐵缸,主要起到消防和裝飾的作用。我還認識了日晷、嘉量等陳設物。
今天游故宮,不僅讓我很開心還增長了許多知識,真是充實的一天。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熱門18篇)篇十八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里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為故宮,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里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里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由于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后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敖弊值囊馑季捅容^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后這里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么崇高威嚴,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xx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墻黃瓦的建筑群,為什么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于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筑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于這些原因,故宮建筑的基本色調便采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墻,墻外一周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的建筑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采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制在蘇州,砌墻用磚是山東臨清燒的。宮殿墻壁上所用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
我們眼前的建筑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歷十月初一,都要在這里舉行頒布次年年歷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歷”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里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征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于“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由于戲劇午臺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
(進午門后金水橋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里面,在正式游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布局和參觀路線。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筑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布局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的部分約占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筑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筑分東西對稱分布。整個宮殿的設計和布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現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衛者,象征著權力與尊嚴?;实圪F為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的為雄獅,前爪下有一只幼獅,象征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在太和門前)。
故宮建筑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由午門到乾清門之間的部分分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雄偉壯觀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個龐大的“工”字型漢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為三層,每層有漢白玉石刻欄桿圍繞,三臺中有三層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也是國內最高大、最壯麗的古代木結構建筑。乾清門以內為“內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對稱。中部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兩側的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東、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內廷”還有為皇家游玩的三處花園――御花園、慈寧花園、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廷”西邊蜿蜒繞過英武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沿河兩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欄桿,形似玉帶。故宮建筑絕大部分以黃琉璃瓦為頂,在陽光下金碧輝煌,莊嚴美觀。
故宮中的建筑除了突出中軸線外,還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中各組建筑獨具特色。比如殿基的處理,殿頂的形式,吻獸和垂脊獸的數目,彩繪圖案的規制等等。這樣,不僅使主要建筑更顯得高大,壯觀,而且還表現了宮中建筑的等級差別。民間傳說故宮有房9999間半,說天上的皇宮一共有房10000間,地上的皇帝自稱“天子”,不敢與其同數,所以就少了半間。這半間房在哪兒呢?它指的便是文淵閣西頭那一小間。實際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間,所謂的這半間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一間,面積雖小,僅能容納一個樓梯,但它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樓下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地方,為了照顧布局上的美觀,所以把西頭一間建造的格外小。
(經過太和門之后)。
女士們、先生們,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余米,下層臺階21級,中,上層各9級。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xx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檐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后來換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說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布法令、政令、派將出征、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里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正中為御路,左右地面鋪的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宮里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的,缸下可燒炭加溫,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為什么要建這么大的廣場呢?那是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臺,如同白云,加上香煙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瑯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臺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煙繚繞,全場鴉雀無聲。皇帝登上寶座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廣場,仰望著云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xx年底登基時,年僅3歲,由他父親攝政王載灃把他抱扶到寶座上。當大典開始時差,突然鼓樂齊鳴,嚇得小皇帝哭鬧不止,嚷著要回家去。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著小皇帝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為此話不吉祥,說來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滅亡了,從而結束了我國xx多年的封建統治。
(在太和殿的石臺上)。
這是銅香爐,,是皇帝舉行典禮時焚燒檀香用的。這里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個省。殿外左右安放四個銅缸,象征”金甌無缺“,作為貯水防火之用。臺基東西兩側各有一只銅制仙鶴和龜,是長壽的象征。這個由鉛鑄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當時量的標準器,表示皇帝公平處事,誰半斤,誰八兩,心中自然有數。對面還有一個石頭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測時儀?;实鄣囊馑际牵毫亢蜁r的基準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圓紅柱,東西約63米,南北進深約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層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個,金鎖窗16個,整個大殿雕梁畫棟,豪華富麗。殿內中央設有2米高的平臺,上面擺放著雕有9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后面有金漆圍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對稱的寶象、角端、仙鶴、香筒等陳列品。象馱寶瓶,內裝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豐登。角端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只有明君,它才捧書而至,護駕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鑾殿,為什么這么叫呢?因殿內為金磚墁地而得名。金磚墁地平整如鏡,光滑細膩,像是灑了一層水,發著幽暗的光。那么金磚真的含金嗎?其實這是一種用特殊方法燒制的磚,工藝考究,復雜,專為皇宮而制,敲起來有金石之聲,所以稱作“金磚”。燒這種磚,每一塊相當于一石大米的價錢,可見金磚雖不含金,但也確實貴重。
殿內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龍金柱,瀝粉貼金,圍繞著寶座周圍。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從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變面來,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設置在“尊貴”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龍,口銜一球(球為銅胎中空,外涂水銀),此球叫軒轅鏡,傳說是遠古時代軒轅黃帝制造的,懸球與藻井蟠龍聯在起,構成游龍戲珠的形式,懸于帝王寶座上方,以示中國歷代皇帝都是軒轅的子孫,是黃帝正統繼承者。它使殿堂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鏡下正好對著寶座,據說是袁世凱怕大球掉下來把他砸死,故將寶座向后挪到現在的.位置。關于龍椅,這里面有段故事。19xx年(民國五年)袁世凱登基時,把原來的寶座搬走了,換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飾他自己設計的帝國徽號。據說他的腿短,因而將椅座降低。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尋找那把龍椅,根據過去的一張照片,在破家具庫找到了一把破椅,經專家鑒定,這椅子就是皇帝寶座,后經修復展出。
(帶客人至太和殿東或西側銅缸處)。
古人把陳設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稱為“門?!?,門海者,蓋“門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門前有大海,就不怕鬧火災。因此,大缸又稱為吉祥缸。它既是陳設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學不民達的古代,宮中沒有自來水,更沒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內必須長年儲滿水以備不虞。
清代時,共有308口大缸,按其質量分類三種,即鎏金銅缸、燒古銅缸和鐵缸,其中最珍貴的是鎏金銅缸。然而這些鎏金銅缸沒有逃脫侵略者刺刀刮體的厄運。侵略者是誰?是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為了鎮壓中國人民反帝的義和團運動,19xx年的8月13日至8月15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進占紫禁城。救死扶傷和軍官們燒、殺、搶、掠,從宮中及頤和園等處動掠奪的文物在各侵略國使館區堆積如山,至今仍有大量文物被倫敦、巴黎、紐約博物館攫為已有。這一切包括眼前這口缸上的道道刮痕都已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是偽統治時期,大缸被拉出宮門,裝上日本侵略軍的卡車,用去制作子彈,再反過來屠殺我國人民。
(中和殿前)。
眼前這個方形建筑是中和殿。皇帝舉行大典前,先到此暫坐休息,會見一些官員?;实廴ヌ臁⒌亍⑷铡⒃滤膲漓霑r,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家壇舉行親耕儀式,前一天要來這里閱視種子、農具、祝文。這里現在陳列的是乾隆年間的兩面三刀頂肩輿,即八抬大轎。
城角。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么蓋的呢?北京有這么個傳說――明朝的燕王朱隸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后,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于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官。朱隸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墻――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并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后,心里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并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里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么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里的一座樓閣一樣,里頭裝著幾只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于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著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里怪煩的,你怎么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么著?”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說。“他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么?”大伙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伙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后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