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反映教師對教學的思考和理解,具備一定的教學創新和個性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和學習,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16個,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
難點:理解內容。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課文,其余同學聽,師生評議。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
4、說一說課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讀準。
二、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領讀正音。
2、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形的書寫。
玉:“王”字加一點。
粒:米+立。
糧:米+良。
3、教師示范書寫。
4、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里書寫。
三、組詞。
玉()()()粒()()()。
糧()()()行()()()。
必()()()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16個,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
難點:理解內容。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名分段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幾個動物和玉米的關系。
二、朗讀感悟。
1、理解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2、師生共同評價。
3、理解學習課文第4-10自然段,思考:
(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
(2)松雞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
(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幾顆紅棗)。
4、研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1)男女同學分別讀前兩個自然段,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
三、總結全文。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律。
3.培養學生愛查字典,主動、經常翻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愛查字典,主動、經常翻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律。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帶字典了嗎?趕快翻翻,說說你對它有什么印象?讓我們到課文里了解了解它吧!
二、自學。
1、自主讀文,輕聲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和自己喜歡的方法如:問一問,猜一猜,查一查等去認識字。
2、嘗試查字典。
三、識字。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四、交流。
1、讀文整體感知。
2、你喜歡哪小節,就可以讀哪小節,并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五、誦讀。
1、練讀: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練習讀文。
2、匯報表演: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讀文。
六、評價。
七、寫字。
1、認讀生字卡片并擴詞。
2、自主學習較簡單的字。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三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創意情境:山腳下一幢幢漂亮、整齊的瓦房,學校前面有一條彎彎的小河、學校四周樹木郁郁蔥蔥,藍天白云,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自學要求:
1.認真地讀讀課文,誰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對比讀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課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們的課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場。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們的操場。
a.小河會告訴你,上課的鈴聲很清脆。
b.小河會告訴你,上課的鈴聲是多么清脆。
a.林濤會告訴你,放學的歌聲很悠揚。
b.林濤會告訴你,放學的歌聲是多么悠揚。
觀察圖畫:
用自己的話說說小山村學校的樣子、說說在學校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時的快樂心情。帶著真實地感受有感情地朗讀1、2、3小節。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四
(一)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指名背誦《夜宿山寺》。
2、學習《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1)簡介作者。(板書:王之渙)。
(2)釋題。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永濟縣。因常有鸛雀在那兒棲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取名為“鸛雀樓”,樓共三層。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想得很多,就在樓上寫了《登鸛雀樓》這首詩。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將學生引入詩境)。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學生默讀詩句,查字典理解詞語,并結合詞義自己小聲說出每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學生,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后,適當添加一些恰當的詞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組講給其它小組聽。
5、小組內互講。(以上學生活動不少于15分鐘,意在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盡”“入海流”的意思。這里教師應向學生講清:鸛雀樓距離黃河入海處有千里之遠,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這里的“入海”是說明“流”的方向。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三)反復誦讀,啟發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出示投影,教師指圖描述。(這就是鸛雀樓。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壯麗的景色:夕陽靠著山慢慢地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向大海流去。)。
3、學生邊想象,邊描繪畫面。
4、小組內互相描繪。(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6、指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7、小結:后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們所引用。(引導學生領悟哲理,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同座互讀互評,指名讀,大家評)。
2、小結。
3、背誦全詩。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六)總結。
通過學習這首詩你有什么收獲?(適時教育學生學習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七)完成課后3、4題。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五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是最孝順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認識10個生字。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媽媽的愛》,了解到了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兒子們》。
(板書課題:兒子們)。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悟課文的內容。
學生:
1、自由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課文:
(1)請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提一提建議,說說應該讀。
出什么樣的語氣。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3)其他同學評一評。
(當評到兩個比喻句時,教師及時請同學們談談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語文天地中的練習。)。
3、齊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好象只看見一個兒子?
4、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全文。
三、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內容:
1、一起讀一讀課文中的詞語。
(井水、歇著、靈巧、黃鶯、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學習生字,討論記字方法。
3、匯報小組學習成果。
(生生教認生字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9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像、痛”的書寫。
教學準備:板書用貼圖、寫字本。
教學過程:
一、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班內進行小組間的朗讀競賽。
3、其他同學做小評委,進行評讀。
二、進行重點字的書寫指導。
1、出示需要書寫的幾個字,請同學仔細觀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說一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漂亮。
3、自己在練習本上練習。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六
學情分析:
這個故事雖然流傳千古,但是上古時代距離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們可能在理解治水艱辛這一部分有些困難。這就需要老師的情景渲染,對比烘托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另外,本班孩子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能力較強,教學時可大膽放手,由孩子們自讀自悟可能效果會更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懂得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是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同桌合作學習。
2.抓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品讀,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樹立奉獻的意識。
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大禹治水過程中的辛勞,從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事跡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語段的重點詞句體會大禹是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回顧來訓練孩子們歸納全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并教會孩子們在遇到“誰,干什么”這類課題時歸納全文大意的小竅門)。
2.勾畫課文如何評價大禹的句子。
3.發現課文分總的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思考題及觀察勾畫句子的位置,來初步掌握文章結構)。
二、精讀指導: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治水?
2.抓“淹沒”、“倒塌”、“沖走”、“沖毀”、“四處逃荒”來理解洪水的兇猛、無情。
3.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通過讓孩子抓感受洪水兇猛的詞語,教師渲染,學生再讀從而深刻體會洪水無情而兇猛)。
(二)學習二自然段。
1.面對無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還有什么原因讓他更堅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親鯀臨死時叮囑兒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人物心理活動,初步樹立人物形象,從理解鯀的心系百姓轉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點理解“叮囑”,引讀“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親的遺愿轉為大禹的志向。)。
(三)學習三自然段。
1.勾畫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與父親鯀的治水方法進行比較,體會大禹科學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長年”、“腳跟都爛了”、“只好”等詞來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
(設計意圖:著重由學生自讀自悟,圈出重點詞語,自己說說體會這樣的方式來理解課文,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讓人物形象逐漸高大、豐滿)。
(四)學習四自然段。
1.兩個句子對比,自己體會“才”、“僅僅”、“就”、“卻顧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匯報,練讀。
(設計意圖:力圖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體會副詞的作用,從中感受禹為了治水,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并學會一些簡單的朗讀批注。)。
(四)學習五自然段。
1.通過和第一自然段洪水來時的場景對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榮”。
三、歸納小結:
1.為什么大禹是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板書回答問題)。
2.全文都是稱呼“禹”,為什么題目是“大禹”?
(設計意圖:力圖成功塑造大禹這一英雄形象。)。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七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這首詩。能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圖片。
第一課時。
一、細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孟郊要出遠門,他母親是怎么想的?從哪兒看出母親是在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的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一線線地縫。
2、指名讀。
3、這一自然段講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母親送兒子,會說些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2、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聽了有什么反應呢?他會想些什么呢?(孟郊會想: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所以傷心得要流淚,眼睛濕潤了)。
3、看圖,誰能說說自己對第2自然段內容的體會。
看母子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舍難分!他們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動了。
4、指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掛圖,問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讀,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陽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4、這一節寫了孟郊上路時所見所感。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這首詩是孟郊在什么時候寫的?詩題是什么?孟郊為什么要寫詩?(他不能忘記母親的恩情)。
2、誰能讀讀《游子吟》。
3、理解詩歌。
二、總結。
這篇課文寫孟郊要出遠門,母親深夜給他縫補衣服,天明送別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歲寫的《游子吟》這首詩,反映詩人不忘母親的恩情。
學生談體會。
三、布置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背誦,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背誦《游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1、利用板書,引導背誦。
2、分兩個大組,一個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
3、同桌交替背、聽、互評。
4、指名背誦。
三、課堂練習。
1、讀句子,寫話。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著、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著——。
看到——。
2、比一比,組詞。
補()摸()恩()。
撲()漠()思()。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沐浴著()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啊!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八
(1)文中幾個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3)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掌握其中的一種論證方法和運用分論點的方法構思文章的技巧。
教學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
主要是以教師講解和學生閱讀歸納以及讀背相結合,通過學生的朗讀熟悉課文內容,通過幻燈片展示引導學生背誦課文,并且直觀學習分論點對文章中心的論證所起的積極作用;掌握議論文要講清的三大內容(講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實施過程:
一、作者簡介:
荀況(約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趙國人。戰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晚年到楚國,春申君任他為蘭陵令,以后居于蘭陵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況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論述學習問題的一篇重要文章。全文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長期積累,堅持不懈、用心專一的道理。
二、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三、學生試譯全文難句,教師點撥指正:(此內容略)。
四、講解設喻的運用,并分析文章。
說明:設喻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稱為“設喻論證”。(通常又稱為“比喻論證”)其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來說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
(一)、誦讀分析第l段并分析。
1、誦讀的準備。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2、學生練習誦讀。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然后檢查學生試背,指出關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第一段: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1、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2、提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這個觀點的。)。
3、提問: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4、提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
(要“博”則“不可以已”;“日”亦有“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1、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
2、提問:這三組設喻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再問:角度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
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學生參照幻燈片齊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師檢查。
(二)、誦讀第二段并分析。
第二段文理分析,教師提出幾個問題,以學生小組討論分析為主。
1、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列舉出來。
2、問:這些設喻各有什么作用?
學生熟讀、背誦這一段。
(三)、誦讀第3段并分析。
第三段文理分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五、總結全文,結合議論文的寫作,輔導學生議論文的寫作。
1、中心內容。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講清“什么”)。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作用(分論點之二)(講清“為什么”)。
“不已”才能做到積累、堅持、專一——態度、方法(分論點之三)(講清“怎么做”)。
教師點撥分析:
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而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設喻的運用。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正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反復設喻,使內容逐步加深。
3、對舉(對比)的運用。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讓學生舉例(同類事物對舉,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相反事物對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六、布置作業。
1、熟練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思考與練習”三、四、五。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九
一、導入。
復習生字詞了解課本內容。
1、你能用其中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嗎?老師先說一個:古時候,有兩個學生跟秋學棋。
2、專心致志能手用因為……所以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
3、指名讀,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可以做動作來解釋給大家看。什么時候會走神,因為他走神了,所以老師――提醒他要注意聽講。
二、學習第一段。
1、(直接出示內容)指名讀。
2、第一段的內容老師覺得太長了,哪位聰明的小朋友幫一幫老師,用一句話把這一段的意思說出來。(用因為……所以……復述內容)。
出示:因為秋______,所以有兩個學生______。多指名說。
3、過渡:說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們的眼睛亮不亮?
看圖:兩個學生開始學下圍棋,你覺得他們學得怎樣?看看哪位同學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圖。
三、學習第二段。
2、輕聲讀第二段,用你聰明的腦袋,靈巧的小手,找出你認為能反映他們學習情況的地方(先找出表現那個學習特別認真的學生的詞語)。
專心致志一邊一邊問上幾句(學問學問,要學要問,眼到耳到心到)。
(1)誰能讀出一個學生學棋的認真勁兒,指名讀,師生評價。
哪兒讀得好,哪個詞,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讀,品讀,齊讀。
走了神想拉弓射箭只聽了一會兒(三心二意、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又去想別的事了。
指名說為什么。
(2)能不能讀出另一個學生走神的感覺,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動作,因為是走神嘛,動來動去是正常的。同桌練一練,一人讀,一人演,看誰練得最像那個走神的學生。
指名練,(脫離書本)評價眼神、動作、表情。
3、輕聲連起來自讀,老師巡視。
4、小結。
農民伯伯有一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會有豐收的喜悅,你心不在焉、上課走神,不付出努力當然什么都得不到。現在,老師請你猜一下,這兩個學生最后會是怎樣的呢?指名說(說出理由)。
三、學習第三段。
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們的結局,果然如此(出示)齊讀。
四、總結課文。
出示:
一個學生因為___,所以后來成了(出色,了不起、獨一無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為___,所以棋藝_____。看來,學習、讀書時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說(還有不一樣的嗎?)。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十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培養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知道會走的樹是馴鹿。
2.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續編故事。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事。
四、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讀題目“會走路的樹”
你見過會走路的樹嗎?
那么,課文中講的“樹”為什么會走路呢?
(二)品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從而體會馴鹿爸爸與小鳥的友善交往。
1.會走路的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小朋友們自己讀讀課文。
(這棵樹與小鳥形影不離,相處得非常快樂。)。
師(聲情并茂地朗讀:)——“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
師——小朋友,聽了老師的朗讀你腦子里形成了什么畫面?
師——讀一讀,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像“會走路的樹”的美麗。
師——誰來讀第二句話?
師——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師——小鳥對小樹的請求是什么?
生——。
師——假如我是小樹我會問小鳥:“樹林里有許許多多的樹,你為什么只想到我的身上坐一坐呢?”
生——(及時評議)。
師過渡——小樹會同意它的請求嗎?你認為小樹對小鳥好嗎?
師——誰來讀第二自然段?
生——(及時評議)。
師——你認為小樹對小鳥好嗎?
師——以后它們是怎樣相處的呢?
“天天陪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師——假如你是小鳥,請你說說這棵小樹帶著你去過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呢?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15個,2、會寫字8個。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養成從小不依賴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動物中誰森林之王嗎?它為什么能被封為森林之王呢?(板書課題:小獅子)。
2、初讀課文,3、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的讀讀課文,2、畫出不3、認識的字。
4、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學不5、認識的字。
6、學生匯報:通過自學,7、你認識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認識的?
(指名認讀——學生領讀——齊讀)。
9、生字游戲。
4、熟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2、學生認真聽,3、并標4、明自然段。
5、小組比賽讀課文,6、請學生當評委。
5、課堂評價。
1、兩人一組拿生字卡片,相互測試。
2、練寫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課時。
1、復2、習。
1、聽寫生字。
2、認讀詞語:獅子、懶洋洋、曬太陽、練功、原來、
飯來張口、一輩子、享福、勸告、依賴、必須、憑著、滾、咬、
3、精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2、學生思考:你認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獅子?說說你的理由。
3、四人一組交流交流。
4、學生匯報:(學生可能會用以下詞語來形容這只小獅子:懶惰、知錯就改、勤奮、聰明、聽話、自立、真正等)。
5、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點撥:(主要是圍繞“知錯就改”和“真正”這一主題來展開學習)。
(1)小獅子剛開始有什么表現?他為什么不(2)練功?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理解“飯來張口”
(4)分角色讀課文1——6自然段。
(5)后來,(6)小獅子又是怎樣做的?他為什么能這樣做呢?
(7)女同(8)學讀獅子媽媽說的話。
(9)聯系課文理解:什么樣的獅子才是真正的獅子?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十二
情意目標:知道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初步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詞,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手段。
借助錄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鳥島風光的迷人之處和六月鳥島熱鬧的景象,體會文中譴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游覽的目的地是鳥島。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鳥島在哪兒?請哪位小導游來告訴我們?指讀第一段。
2、各位游客,聽了小導游的介紹,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這個小島就是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僅中國人知道,連外國人也知道)說的真好!
過渡:“海西皮”這個小島為什么會成為聞名中外的鳥島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鳥島的景象吧。
播放鳥島錄像。
四、學習第三段。
過渡:看了鳥島的情況,你有什么感想?(鳥島的鳥真多啊!鳥島上的鳥蛋真多啊!鳥島真熱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介紹的吧。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什么時候鳥島才有這樣熱鬧的景象?(板書:六月)。
2、這么多的鳥兒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出示投影片,進行說話練習。
3、在鳥島上,天上飛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鳥,的確,這里成了鳥的世界。說明了鳥兒——真多呀!(板書:鳥兒多)。
4、鳥兒多了嘰嘰喳喳,怪不得六月的鳥島最熱鬧了,那是什么時候都比不上的,“最”字就能說明。
你能用“最”來說一句話嗎?
5、這兒僅僅是鳥兒多嗎?指名讀2—3句,其他同學看圖,鳥島上還有什么?(板書:鳥窩多鳥蛋多)。
6、出示句子,比較:
(1)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鳥窩很多,鳥蛋很多。
(2)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理由。
你愿意把第二句話來給大家讀一讀嗎?
密密麻麻的鳥窩,窩里窩外是什么?哪個詞兒告訴我們蛋很多?
7、一眼望去,這么多鳥窩,這么多鳥蛋,真讓人眼花繚亂,六月的鳥島可真熱鬧啊!齊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輕聲讀第二段,思考:鳥兒們從什么時候到鳥島來的呢?
2、春天來了,天氣變暖,湖水解凍,鳥兒都飛來了,這么多的鳥兒是一起飛來的嗎?
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群一群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3、你從哪個詞兒看出它們不是一起飛來的?(畫出:陸續)“陸續”是什么意思呢?(有先有后,一個連著一個)。
對啊,下課了,同學們陸續走出教室。
早晨,同學們陸續走進學校。
誰來讀讀這句話?
4、鳥兒們一群接著一群飛來了,這么多的鳥兒來干什么呢?
5、出示詞語:筑巢安家養育后代指名讀,齊讀。什么是筑巢安家、養育后代?
6、指導朗讀:春天,鳥兒飛到小島上安家了,多高興啊!
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春天,鳥兒們從四面八方飛來,在這兒筑巢安家,養育后代。
7、現在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鳥島的風光吧。重放鳥島錄象,讓學生再次感受到鳥島的景象,從而更好地體會課文內容。
五、學習課文第四段。
過渡:這么富有魅力而聞名中外的鳥島,誰不想親眼瞧一瞧呢?所以來島上游玩的人——很多。
1、游人對鳥兒怎樣呢?默讀第四自然段。(板書:愛鳥)。
2、你從那些地方看出游人愛鳥?為什么游人會這么愛鳥?
3、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說一說嗎?(你真棒)。
小結:游客們的周圍有這么多的鳥蛋和幼鳥,可是卻沒有人去碰一下,人們是多么愛護這些可愛的小鳥呀!因為——(引讀)。
4、有感情地讀描寫人們愛鳥的句子。
5、看圖:如果我們也在鳥島上游玩,這時看到有人去捉鳥,或去拿鳥蛋,你該怎么做?(板書:護鳥)。
看,藍天碧水間,鳥兒飛得自由自在,多么快樂!
愛鳥、護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呀!(板書:人人有責)。
總結:只有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為愛護鳥兒,愛護大自然,人們才能真正擁有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麗的鳥島。
現在讓我們拿好書,來讀讀這篇課文,再仔細領略一下鳥島美麗的風景吧。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書后練習三)。
2、用“陸續”、“最”各說一句話。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十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各種花的美麗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2.聽寫詞語:跳舞,裝扮。
抽兩名學生的聽寫本拿到展示臺評。教師指導書寫規則。
師:你能用“裝扮”造句嗎?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想想花孩子們說了些什么呢?
2.指導讀好問句。
(二)學習第二——十自然段。
引渡:花孩子想裝扮世界,它們是怎么找到顏色的呢?
1.自由讀第二——十自然段,找找課文中寫了幾個花孩子?
抽生說,教師板書:迎春花杏花、桃花石榴花。
2.分小組邊讀邊討論:這些花孩子找到了什么樣的顏色?
他們是怎樣找到的?
3.匯報:
(1)生:迎春花迎春花找到了金黃的顏色板書:金黃色。
師:它是怎么找到的呢?,
生:是星星姑娘送給它的。
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迎春花的圖)。
出示課件:
金燦燦的迎春花細聲細氣地說。
()的()()地說。
金燦燦的迎春花細聲細氣地說。
()的()()地說。
想想可以怎樣填,同桌的孩子說,全班的孩子交流。
(2)生:石榴花找到的是紅顏色。板書:紅色。
師:它是怎么找到的?
生:是朝霞送給它的。
出示課件:石榴花的圖。
師: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朝霞和石榴花說的話,體會它們是什么樣的孩子。
分角色朗讀。
出示課件:石榴花的圖。
(3)生:桃花、杏花找到的是粉紅色。板書:粉紅色。
齊讀課文第十自然段,體會石榴花是什么樣的孩子?
出示課件:桃花、杏花的圖。
三.拓展。
孩子們,在生活中你們看到過許許多多的花,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花孩子,出示課件,這些花孩子也找到了各自的顏色,開出美麗的花裝扮世界呢!
你能說說梨花是什么顏色的?想想它是怎么找到顏色的呢?會說些什么呢?(讓孩子自由說)。
語文二年級新編教案文本范文(14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對比露西的前后兩封信,想想你更喜歡哪封信呢?學會語言的運用技巧。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懂得在困苦中尋找樂趣,懂得在親人面前要報喜不報憂,以免親人擔憂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生活才能過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識字,規范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初步體會當說話人在話語后面時的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親人面前要報喜不報憂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師:孩子們寫過信嗎?在寫信的時候,你們一般會告訴朋友或親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課題:一封信。
二、初讀課文,識寫生字。
1、根據自讀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師:這個故事就藏在課本的第35頁,讀之前看看老師給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我會認的字畫上圓圈。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再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識記生字。
(1)帶拼音認讀生字。
大家看,這里有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們能將上面的生字讀正確,我們就能順利地將信封打開。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借助拼音讀一讀吧!
(2)去掉拼音認讀生字。
調皮的生字寶寶丟掉了它的帽子,你們還認識他們嗎?給你的同桌讀一讀吧!
(3)開火車讀生字。
(4)交流識字方法。
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他們嗎?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師也出幾個字謎考考大家!
(5)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請孩子們匯報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露西要給爸爸寫一封信,開始露西給爸爸報告家里的壞消息,后來在媽媽的提醒下,他向爸爸報告了媽媽的好消息。)。
3、自由讀讀露西兩封信的內容,體會一下兩封信給你帶來的感覺。
四、寫字指導。
1、觀察要求寫的生字,說說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觀察“珠、圓、筆”,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5、學生描紅、練寫。
6、教師點評。
五、總結全文。
第2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對照批閱。
3、寫字指導。
二、理解過程,品味語言。
1、學習第一封信。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些事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特點?找出相關句子畫下來!
2、匯報交流。
(1)重點句1“你不在,我們很不開心。”開門見山的告訴爸爸他們的生活不開心,這樣的信,爸爸看到以后會怎樣?只能徒增煩惱。
(2)重點句2“還有,家里的臺燈壞了,我們修不好。從早到晚,家里總是很冷清。”從這句話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過得很不好。特別是“總是”一詞。
(3)學習用“總是”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
(1)師引讀。
(2)生領悟讀。
4、學習第二封信。
請自由讀課文7到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內容一樣嗎?他表達的是露西怎樣的心情?找出相關句子畫出來。
5、匯報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內容,讀一讀。
(2)重點句子1“太陽閃閃發光。陽光下,我們的希比希又蹦又跳。”這句話寫出了什么?也寫出了什么?(我們家的希比希過得很快活,我們也跟著過得很快活)。
7、“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媽媽說。這句話有什么特點?說話的人物在說的話的后面。仔細觀察它的標點符號,應該怎樣打標點?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將露西寫的第二封信在課件上完整的呈現出來,再讀一讀。
三、對比分析,明白道理。
2、小組討論:你認為第一封信好些?還是第二封信好些?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讀全文。
四、課堂延伸,拓展練習。
你有親人不在身邊嗎?你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呢?請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注意信的書寫格式,試著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