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作為教師進行教學評估和教學改進的依據。以下是一份教學工作計劃的范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一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三字一頓的韻文,揭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形象感知較強,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會意字,學生還是能體會這幾個字的演變過程的,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看圖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三個字。
2、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重點:識字、寫字。
難點:了解會意字構字特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認識新字“明”。
月亮)這是老朋友“月”。(課件出示一雙手)這雙手表示什么?
2、現在,太陽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個新的字:“明”,(課件出示)。
二、學習“鮮、塵、尖”。
是“羊”。他們也結成新朋友了,這個字念什么?
2、你們以前有沒有看到過“鮮”?我們可以組什么詞?(組詞)。
3、理解“鮮”:“魚”和“羊”味道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
4、還有另外的幾個老朋友也出來了,他們也來結成新朋友,看看這些新朋友是誰?
三、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1、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請大家自學本課的其他生字,你們發現了什么?
2、(出示課件)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四、五、反復認讀生字誦讀韻文,鞏固生字。
1、拼讀生字。
2、去掉拼音認讀生字。
3、隨機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1、學生自由讀。
2、同座位(或男女生)用對口令方式讀。
六、練習寫“力、手、水”。
1、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橫折鉤與“月”的橫折鉤的不同。
3、請學生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學生自己描紅,練習寫好三個字。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二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本課通過三字一頓的韻文,揭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師生共同制作構成本課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如,“日、月、魚、羊、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可在字的上方繪制相應的圖或古文字。
1、認字
本課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為會意字,字義較易理解,字形與字義聯系緊密,也較易掌握。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教師以“明”和“鮮”為例,講清“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魚”和“羊”的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看看這些生字是由什么字組成的,能否根據它的組成成分了解生字的意思。學生自學完后,讓學生做小老師,自由匯報交流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提示。最后通過朗讀韻文進一步鞏固生字。
2、寫字
本課寫字教學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請學生做小老師來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與“目”中的“”的不同。
本課大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詞。詞義的學習結合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的分析便可迎刃而解。但是,由于漢字具有一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字(詞)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讓學生用這些字擴擴詞或說說句子,還要引導學生讀讀課后練習“我會讀”里的詞語,使學生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字詞的認識。
本課韻文三字一頓,四組為一句,共有三句。句意的理解可結合會意字特點的分析進行。
本課韻文是為幫助學生認識會意字特點服務的。語言簡潔,節奏感強,適合朗讀。在學習本課生字、了解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讀、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邊拍手邊讀,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熟讀成誦。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1、出示“一輪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出示“一彎月牙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請同學讀準音,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1、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很多。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教學“鮮”。
2、學生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3、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1、認讀“讀讀想想”中的詞。
2、用本課生字擴詞或造句。
3、自由組合,說說有趣的漢字。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三
教學背景:
一年級學生的漢字識字量少,對漢字的構成不了解,但是其形象感知能力很強,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會意字,學生還是能體會一些字的演變過程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看圖、游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中,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和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構字規律。
3.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和識字的樂趣。
重點:學習識字方法,感悟構字規律。
難點: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培養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方法:情景創設法講授法。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課件出示紅日和明月的圖片)。
問題1:這兩個是什么?根據他們造出的字分別是什么?
問題2:如果把它們合在一起,你有什么發現?(課件演示“日和月合在一起”)談一談。
(二)板書課題。
二、教授新課。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把課文后面的認讀字在課文中找到并用鉛筆圈出來,然后和同桌互相讀一讀。
(2)游戲:放飛氣球。出示認讀字,學生讀正確。
2.學習“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勞動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觀察到了什么。
“男”:考考你們,為什么“田”和“力”合在一起,就是“男”?先猜猜。仔細觀察看圖,可能會幫到你們。(揭示字義:古時候,在田里面用力氣干活的人是男子。女子呢,專門在家里紡紗、織布。所以古人把田和力的意思合起來,造出了上邊田、下面力的“男”字,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間耕作。)。
(2)再讀本行課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3.學習“小大尖,小土塵”。
(1)說到“尖”字,都是上小下大,看起來尖尖的,所以是“尖”。尖的東西有哪些?(筆尖、山尖、針尖……)。
(2)“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在哪兒見到過“塵”。飄在空中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土,叫“塵土”“灰塵”。(生活中灰塵無處不在,掃地時塵土飛揚、刮大風時塵土滿天飛……)。
4.小組合作學習“二人從,三人眾。雙木林,三木森”。
(1)通過圖片或想象畫面,猜測“從,眾、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二人”為什么叫“從”?師:一個人在前面走,一個人在后面跟著。師:后面的人跟著前面的人,就是“從”,意為“跟從”。(生表演)。
那三個人一起呢?看著“眾”字,你想到了什么?在中國文化里,“三”有時候表示許多的意思,那這里三個人在一起就代表許多人,人多即為“眾”。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猜謎游戲:上看一棵樹,下看兩棵樹,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樹。這是什么字?(森)“森”表示什么意思?(很多很多的樹。)。
兩個木的“林”和“森”相比,誰表示的樹木更多?(一棵樹連著一棵樹,就是一片樹林;一片樹林連著一片樹林,就是森林。)。
三、總結全文。
會意字構字規律。
四、作業布置。
熟讀并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
從、眾、林、森。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四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認識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片段一:形象揭題,趣味識字。
1、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和很多漢字交上了朋友,能自己看課外書了,真了不起。今天我們再來見見幾個老朋友吧!
4、師小結:太陽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它們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明(出示拼音,生認讀,個別指名讀正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課:日月明。板書課題,邊講解: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很融洽,特別是“日”,作為老大哥總讓著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都讓給了月,這樣組成的字才好看。生齊讀課題。
片段二:猜字游戲。
1、動作演示:請兩位學生跟著另一位學生在場地上走一圈。學生齊聲說:“走”,原本表演的是從字,而學生單純地認為是走了。
2、塵和尖的對比,課件出示塵和尖,請學生說說它們的不同點,學生很快分清兩字的不同。為加強理解記憶,首先從“尖”入手,由身邊的尖東西舉例子,上小下大,還有哪些東西時尖的?學生答:筆尖、釘子……塵是小小的土,很久不擦的桌子上會有什么?灰塵。
這是一篇識字教學,主要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學習這些字可以舉一反三,理解性地記憶有助于學生自學生字。在三年入職匯報課中,首先以日月明導入,從整體著手,朗讀兒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接著記住生字,出示圖畫以及動作加深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本課中采取從扶到放的措施,先帶著學生識字,“林、森、從、眾”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猜,使學生自己去感悟這其中的規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林與森之間的關聯以及理解,沒有簡練地區分這其中的構字意義。最后為鞏固識字,做了一個識字摘蘋果游戲,開火車認讀。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指導了書寫“力和手”。在指導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坐姿,以及書空,書寫的要點。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五
1.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本課通過三字一頓的韻文,揭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一)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制作構成本課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如,“日、月、魚、羊、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可在字的上方繪制相應的圖或古文字。
(二)認字、寫字。
1.本課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為會意字,字義較易理解,字形與字義聯系緊密,也較易掌握。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教師以“明”和“鮮”為例,講清“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魚”和“羊”的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看看這些生字是由什么字組成的,能否根據它的組成成分了解生字的意思。學生自學完后,讓學生做小老師,自由匯報交流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提示。最后通過朗讀韻文進一步鞏固生字。
2.本課寫字教學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請學生做小老師來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與“目”中的“”的不同。
(三)詞句。
本課大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詞。詞義的學習結合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的分析便可迎刃而解。但是,由于漢字具有一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字(詞)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讓學生用這些字擴擴詞或說說句子,還要引導學生讀讀課后練習“我會讀”里的詞語,使學生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字詞的認識。
本課韻文三字一頓,四組為一句,共有三句。句意的理解可結合會意字特點的分析進行。
(四)朗讀。
本課韻文是為幫助學生認識會意字特點服務的。語言簡潔,節奏感強,適合朗讀。在學習本課生字、了解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讀、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邊拍手邊讀,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熟讀成誦。
(五)實踐活動。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一)形象揭題,趣味認字。
1.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提示學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請同學讀準音,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二)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1.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很多。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教學“鮮”。
2.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3.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三)誦讀韻文,鞏固認字。
(四)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六
教學目標:
1、圖文對照,認識“象形字”,利用象形字識字,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日”等8個生字。
3、認識筆畫“捺”“點”,知道筆順規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繼續學習在田字格上寫字,正確書寫“日”等4個生字,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教學重點:
1、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日”等8個生字。
3、繼續學習在田字格上寫字,正確書寫“日”等4個生字。
教學難點:
知道筆順“先橫后豎”“先撇后捺”。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對照,認識“象形字”,利用象形字識字,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日”等8個生字。
3、認識筆畫“捺”“點”,知道筆順規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繼續學習在田字格上寫字,正確書寫“日”等4個生字,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4、知道象形造字方法,通過猜和連,認一認“兔”等6個字。
一、復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教學目標。
(一)復習:
1、認讀以下生字。口二一目三手四五耳上下。
2、朗讀《口耳目》。
(二)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三)板書課題,要求學生留心觀看。(板書:日月水火)。
(四)學習讀課題。
個體嘗試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停頓,不拖音。)齊讀。
(五)小結:課題我們讀好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學習讀課文繼續學習生字寶寶了。
二、集中識字,學習朗讀。
(一)看圖說話。
1、(ppt示課文沒有象形字的圖畫)出示任務:觀察圖畫,想一想,圖畫上畫的是什么?分別用“這是x。”或者“那是x”說一說。個體觀察說話,同桌互說互糾。
2、反饋指導。(1、注意普通話正音。2、相機指導用課文的單音節詞表示,如,太陽——日;學生說對的雙音節詞,要板書在黑板副板書位置,并讀一讀,以鼓勵生活中識字和擴大識字量。)預設:(1、學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說明。)例如:這是日。那是月。這是水,那是火。這是山,那是石。這是田,那是禾。
3、小結:同學們生活知識真豐富。對了,這8幅圖畫,分別畫的是日、月、水、火、山、石、田、禾。
(二)了解象形字,認識8個象形字和8個會認讀的字。
1、了解象形字。
2、一一對應,認識8個象形字。
(1)出示任務:請同學們觀察這8個象形字的形狀,猜想一下,它們分別表示的是什么事物?給它們找找朋友,按象形字的順序,說說它表示的事物圖畫的序號。個體觀察說,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3、認識8個會認讀的字。
(1)出示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為了書寫方便快捷,象形字的線條逐漸變成了各種筆畫,象形字也就變成了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字的模樣了(ppt示8個會認讀的字)。你們會讀這8個字嗎?讀一讀。
個體嘗試讀。
(2)反饋指導。指名讀,相機正音。個體再讀,指名讀檢查。
4、8個會認讀字的音難字教學。
(1)出示任務:剛才我們已經嘗試讀準了8個生字寶寶,下面請你翻開課本11頁,看著課文的圖畫和象形字,把這8個字寶寶讀給同桌聽,注意把字寶寶的讀音讀準;同桌要留心聽,如果有哪個字寶寶讀不準,你就在哪個生字寶寶下面畫個三角形,同桌讀完后告訴他正確的讀音。
同桌互讀互糾。
2、反饋指導:
指名匯報幫助同學讀準的字。
預設:音難字:翹舌音:日、水、山、石。相機進行音難字教學。
(三)會認讀的字認字的初步評價。
1、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2、游戲認字:
(1)我說號碼,你讀字。(將生字編上序號,老師說序號,會讀的學生站起來讀。通過是否站起來或站起的快慢觀察學生掌握的情況,對沒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認讀。)。
(2)我舉字卡,你讀字。(老師舉起呈示字卡,會讀的學生站起來讀。通過是否站起來或站起的快慢觀察學生掌握的情況,對沒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認讀。)。
(四)有節奏朗讀課文。
1、出示任務:請同學們一邊擊掌一邊朗讀課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節奏地讀這8個字寶寶。個體嘗試擊掌有節奏讀文。
2、反饋指導。指名擊掌讀文,相機指導。
3、一齊擊掌有節奏朗讀課文。
(五)口頭組詞,繼續學習8個會認讀的.字。
1、出示任務: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還知道這8個字寶寶還會與哪個字寶寶做好朋友,組成詞語呢?(貼出字卡)個體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1)逐一反饋,學生組詞正確的,就以字卡為中心板書成詞語;如學生用同音字組詞的,則把這個詞語板書在副板書位置,以示區別和糾正。
(2)如果學生組的詞語是日常常用詞語,可相機讓學生口頭用詞語說一句話。(注意說話數量的把控,不要喧賓奪主。)。
(3)將學生組的詞語帶讀一、兩遍。
(4)小結:同學們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詞語。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可以通過生活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詞語的。通過剛才的組詞,我們進一步了解了這8個字寶寶的意思。
四、布置作業。
1、熟練認讀八個生字。
2、熟練朗讀課文。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七
教學目標:
1.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感受祖國文字的無窮魅力,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在領悟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記憶字形,增強識字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學前準備:
1.制作生字卡片。(師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開火車認讀。
2.指名分節讀韻文。
二、品讀韻文。(用時:25分鐘)。
1.范讀韻文。
2.引導同桌互讀韻文。
3.組織學生自選最喜歡的一節反復讀,然后分組讀課文、分男女生讀、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4.過渡:讀著讀著,你們又發現了什么?
5.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韻文,并觀察韻文每小節的特點。
6.小結:小朋友,像這樣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會意字”。
三、拓展延伸。(用時:10分鐘)。
1.啟發學生思考:你還知道哪些會意字?
2.引導學生匯報,并板書。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3、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難點: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準備:生字卡多媒體。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你會拍手歌嗎?我們同桌一起來一遍吧!
今天要學習的識字7給我們換了新詞,聽我先給你們唱一遍!
二、看圖領會字義識字。
1.投影出示第一幅畫2.出示鳥和“鳥”字。
3.投影出示第三幅畫。4.投影出示第四幅畫。
5.投影出示第五幅畫。
三、指導書寫。
1.學生看筆順圖,描紅書中田字格里的4個生字:亭、停、聞、鳴。
2.反饋檢查,說說“停、聞、鳴”的筆順。
3.教師示范寫難寫的字并提示字間架結構的擺布。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亭、停、聞、鳴。
四、游戲。
教師課前準備好孔雀、錦雞、雄鷹、黃鸝、百靈的頭飾和“孔雀、錦、鷹、鸝、靈”等字卡。課堂上讓一部分同學戴頭飾,一部分同學拿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找到朋友后,兩個同學一個認讀生字,一個組詞說出鳥名,還可以學這種鳥的叫聲。
五、資料袋。
1苯跫。
形狀與雉(野雞、山雞)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綠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可飼養供玩賞。
2斃塾。
雄性的鷹,上嘴呈鉤形,頸短,腳部有長毛,足趾有長而銳利的爪。性兇猛,捕食小獸及其他鳥類。
3被起。
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有益。也叫倉鳥庚鳥或黃鶯。
4卑倭。
比麻雀大,羽毛茶褐色,有白色斑點。飛得很高,能發出多種叫聲,吃害蟲,對農業有益。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檢查學生讀出并組詞。
朗讀拍手歌。
二、指導朗讀,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
2.檢查生字讀音:耳、側、深、但。
3.指名朗讀,檢查是否正確流利。
4.學生自由讀詩,要求:邊讀邊看圖,想想著首詩的意識。
5.反饋討論。
6.再次誦讀,讀出林木茂密,環境清幽的意境來。
7.背誦詩歌。
三、指導書寫,檢測效果。
1.卡片練讀生字并組詞。
2.學生看筆順圖,描紅書中的生字:耳、側、深、但。
3.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4.認讀課后詞語。
5.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詞語。
6.聽寫詞語,檢測效果。
四、游戲。
用拼字卡片做組字游戲。
自編“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蟋蟀夜里叫嘰嘰。
你拍二,我拍二,房檐底下有春燕。
你拍三,我拍三,蝴蝶跳舞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蜘蛛結網捉蟲子。
你拍五,我拍五,蜜蜂采蜜真辛苦。
你拍六,我拍六,樹上有只小斑鳩。
你拍七,我拍七,蜻蜓像架小飛機。
你拍八,我拍八,青蛙岸邊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魚兒成群水里游。
你拍十,我拍十,保護動物人人知。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九
電力男人休業手中手心森林竹林。
林子從前跟從群眾眾人樹林。
二、看誰填得又快又好。
1、力:共()筆,第二筆是()。
2、手:共()筆,第四筆是()。筆順是()。
3、水:共()筆,第二筆是()。筆順是()。
三、把筆畫相同的字寫到一起。
木手石力田。
水兒火四。
二畫:()()。
四畫:()()。
五畫:()()。
四、說一說。
1、鐵路上有()。
2、()有()。
五、說一說,下面的字是由哪些字組成的。
葉松肚棵。
男香早星。
森品晶眾。
六、組詞。
力()()()()。
手()()()()。
水()()()()。
你姓什么。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張。
什么張?弓長張。
木子李,禾子季,
弓長張,立早章。
古月胡,口天吳。
三橫王,草頭黃。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十
本課通過三字一頓的韻文,揭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理解字意。
1、課件。
2、師生共同制作構成本課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主要為"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
3、其他獨體字卡片,信封。
:1.5~2課時。
一、認識新字"明":
2、現在,太陽想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個新的字:"明"。(.課件出示)。
3、這個字讀什么?(正音、齊讀)你們以前有沒有見過"明",你能用"明"組什么詞語?(隨機出示卡片:明白明月)。
4、"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特別是"日",它作為老大哥讓著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讓給了"月"。這樣組成的字才好看。
二、學習"鮮"。
2、你們以前有沒有看到過"鮮"?我們可以組什么詞?(組詞)(隨機出示卡片:秋日中秋)。
3、你們發現"鮮"合起來的兩個字:"魚"和"羊"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
三、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2、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隨機出現.課件)。
四、誦讀韻文,鞏固認字。
1、學生自由讀。
2、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
3、邊拍手邊讀。
五、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1、剛才學的字,你們記住了嗎?(認讀"讀讀想想"中的詞語,.課件出示)。
2、本課生字擴詞或造句。
3、你能用其中的一個詞語或兩個詞語來說一句話嗎?(小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4、自由組合,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漢字。
六、鞏固練習。
1、還有許多字,也是由兩個字組成。請小組長打開信封,拿出紙片,大家合作,看哪個小組拼的字多,注意筆畫的變化,用水彩筆修改。
2、小組活動。
3、展示,匯報。
(備注:拼字材料中出現的是獨體字,一部分是本課中出現的,另一部分是學過的字或認識的字,如:木、羊、幾、玉、禾、口、中。)。
七、練習寫字。
1、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請學生做小老師來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與"目"中的""的不同。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十一
教科書p11~12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漢字,能找出字與圖的關系。會寫4個生字。
2.練習口頭組詞,豐富學生的詞語。
3.認識筆畫“““丶”,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8個漢字,知道字與畫的關系。認識筆畫“““丶”,掌握“日”“田”“禾”“火”4個生字的書寫。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出示太陽、月亮等實物圖,學生觀看,并說明是什么。
2.教師導入:在很久以前,人們還沒發明簡體字時,他們是怎樣表現文字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字。
二、比較字與圖,找關系。
學生分組合作,對照圖畫與漢字,說一說圖中哪一部分與漢字的哪一筆相似。
三、看圖猜字練習。
1.我國古代人民在勞動中發明了漢字,多么不簡單!像這樣的漢字還有很多,請大家看圖猜字。
2.出示圖卡,指名學生猜漢字,并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猜的。
四、學習“日”和“禾”
1.出示圖卡并啟發學生:太陽用一個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可以用什么字來表示呢?
2.教師指導學生讀漢字,引導學生討論對比圖與字的相似之處。
五、回顧課堂,課外延伸。
鞏固所學生字。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先指名抽卡認讀,再讓男女生分開讀,最后抽學生用看到的生字組詞。
2.師生交流識字方法。
二、指導書寫。
1.認識筆畫“““丶”。
2.指導“日”“田”“禾”“火”的書寫。
(1)日:提醒學生注意“日”的兩豎要直。
(2)田:要寫得稍寬一些。
(3)禾:注意““的寫法;火:第一筆是”丶“。
(4)老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學生跟隨老師書空。(提醒學生注意筆順)。
(5)學生在課后田字格中練習。注意書寫的規范性。
三、完成課后練習題”猜一猜,連一連“。
1.課件出示習題中的圖畫和漢字。
2.指名上臺操作,試著連一連。
【板書設計】。
日?月?水?火?山?石?田?禾。
【教學反思】。
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關系始終是牽動教學的紐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認識了象形字,并且初步學習了象形字的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逐漸放手,還原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實踐探索、學習新知。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十二
生:用滅火器把它熄滅;用水槍滅掉火;用衣服撲打……。
【教后反思】。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這首優美樂章的前奏。課伊始就用直觀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是此設計意圖之一。從教材編排的體系看,課文之間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本單元之前的《口耳目》象形識字課顯然為本課會意識字做了很好的鋪墊,實現新舊知識的鏈接,此為設計意圖之二。引導學生發現會意字的規律性的東西,使學生舉一反三地學習課文其他會意字成為可能,此為設計意圖之三。
【教學案例2】。
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之后提出“你發現了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學生發現哪個會意字的規律就講哪個字。老師作適當點撥。如:
1、明:課件演示(太陽和月亮都很明亮,它們在一起就更明亮了。)。
2、休:一高一矮兩學生演一演。
3、人——從——眾:課件演示教師講解,擴詞理解。
4、塵:學生用手輕擦桌面。
5、尖:聯系舊知,板畫“草芽”、“小船”。
6、林、森:出示森林畫面,練習說一句話。
7、男:演一演在田里干活的樣子。
8、鮮:板畫冒著熱氣的魚和羊肉串。
【教后反思】。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自由表達的空間,有展示才能的舞臺,有自主發現的過程。“在讀課文中,你發現了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這幾句話不但構建了本課教學的整體思路,而且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還給了學生,使孩子們放開了手腳,大膽去探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這樣一個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另外,為了在認字之初給學生以強刺激,加深孩子對生字的第一印象,我還利用圖畫、動作、語言描述、動畫課件演示,生活情景創設等手段加強漢字與客觀事物的聯系,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同時,也保持了孩子識字的興趣。
課文日月明的教案(實用13篇)篇十三
日月明(第一課時)。
這是一篇比較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感受中國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會意字,能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更大的識字熱情。
1、會認:“明、鮮”等13個生字,探究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
2、理解韻文涵義,熟練地朗誦韻文,拓展思路,仿編韻文,激發求知的興趣。
3、觀察、練習、運用識字方法,積累知識。
1、了解會意字的特點,掌握組字規律。
2、運用規律,識記、書寫漢字。
生字卡片、小黑板。
挖掘識字方法,拓展學生思維,提高語文素養。
一、激趣導入。
1、談話。
2、猜謎語。
3、板書課題:日——月——明。
二、探究新知。
1、齊讀課題。
說說讀課題后你明白了什么?
2、提示語: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的漢字,請打開書p97頁。
3、自讀課文(不會讀的怎么辦?)。
4、和生字條中的生字寶寶打招呼。
(不會認的字怎么辦?在課文中做上喜歡的符號,多讀幾篇。或請教別人。)。
三、精讀課文。
1、檢查自學情況。
a、齊讀課文(糾正字音)。
b、聽讀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c、說一說:你讀懂了哪一句,講給別人聽一聽。
2、隨機出示生字、有意按字形結構板書。
a、點明會意字。
b、引導挖掘更巧妙的識字方法。
c、觀察獨體字作部首時在書寫中發生的變化。
3、競讀課文、背誦課文。
a、仿說韻文。
b、總結識字規律。
四、游戲活動。
1、用簡筆畫表示漢字。
2、做動作表示漢字。
3、描寫漢字。
五、拓展練習。
1、讀課后的詞語。
2、完成課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1、談收獲。
2、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