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開學第一課篇一
其實這種美不僅僅在于表面,更深的在于心靈。當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為各種募捐箱里投擲自己的愛心的老人、孩子——這時你感覺到的是不是美呢?當你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小學生為老人讓座時,老人及周圍的乘客對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時你感覺到的是不是美呢?當你看到風雨中被壓彎了腰的小樹苗被“紅領巾”一次次扶起時,你感覺到的又是不是美呢……所以,美是高尚的品德,是每個人所擁有的愛心,美在我的身邊。
最近,我還知道了一種新的美。昨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則報道。一位青年幫助一位老奶奶從歹徒手中奪回了錢包,而自己卻被歹徒用刀捅成了重傷。
開學第一課篇二
今天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里面那些孩子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其中劉浩的故事讓我淚如泉涌,小劉浩年僅10歲,還是一個盲人,但為了自己的夢想,一直堅持不懈的奮斗著,憑著比別人更加努力,彈得一手好鋼琴。
小劉浩的母親只給家里留了6個字的紙條,就帶著小劉浩出去求學,尋找了多位鋼琴老師,每天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連菜都吃不起的日子,但他們母子一直堅持著,最后終于尋得了老師。
我們比小劉浩要幸福的多了,至少我們身體上沒有殘缺,我們可以看得見。未經歷坎坷泥濘的艱難,哪能知道陽光大道的可貴;未經歷風雪交加的黑夜;哪能體會風和日麗的可愛;未經歷挫折與磨難的考驗,怎能體會勝利與成功的喜悅。
在小劉浩的眼里,也許學鋼琴就是他的幸福,而在母親眼里,也許小劉浩就是他的幸福。而在我們眼里呢?我認為和父母在一起,每天去學校學習才是我們現在的幸福。
衷心的奉勸同學們,珍惜吧,不要等失去之后才學會后悔。
開學第一課篇三
開學那天的晚上,我們全校師生一起觀看了由xx市教育局、文明辦、三峽電視總臺共同舉辦的大型綜藝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圍繞“留守一份希望。共享一片藍天”。情節扣人心弦,觀看后,令我感慨萬千。我不僅為社會各地對留守兒童的愛心而感動,而且也發誓學習留守兒童在困境中頑強求學的精神。
故事一開始就給我們展示了來自祖國各地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都長期在外打工,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子女。他們的愿望也就僅僅是讓父母回家,或一個洋娃娃,一個乒乓球拍……既簡單又樸實,但在他們心中,是自己一直認為很重要,憧憬的。
鏡頭轉換到了晏爽,晏燦這對姐妹倆。在晏燦心中,晏爽不像一個只比我大四歲的姐姐,而更像一位呵護、關愛自己妹妹的“母親”。每次放假回家前晏爽總是幫妹妹梳妝完畢,緊緊拉著妹妹的手,走出了校門。天氣剛下過雨,霧氣籠罩泥濘的小路,環境如此的惡劣,卻有一抹奇異的色彩在山中蔓延開來。這抹奇異的色彩就是姐妹倆回家路上的歌聲。歌聲不僅能驅散恐懼,放松心情,還能使她們看到明天,重獲希望。漸漸地,一座年代悠久的石頭房子映入眼簾。放下書包,來不及休息,姐妹倆就趕忙為給奶奶幫忙準備午飯。晏爽的母親是位精神病人,常常靠在門框上,癡癡地將這一切盡收眼底,時不時發出一聲怪笑。母親雖然回來了,但是頭腦糊涂,本來就所剩無幾的母愛隨之遠去。她們也傷心過,無助過,但是生活的負擔從來沒有壓垮她們姐妹倆,她們總是能在摔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繼續向前走。我相信,她們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而我,爸爸媽媽都陪在我身邊,擔心我的生活,操心我的學習,可我卻總沒想過為他們分擔憂勞。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懷揣偉大的夢想,心中每時每刻都充滿著對子女的思念,他們就是在外地辛苦操勞的留守兒童的父母;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將愛心隨處傳遞,將溫暖灑滿世界,他們就是關愛留守兒童的愛心人士;有那么一群人,他們自信,自立,自強,他們也是祖國的棟梁,他們就是堅強的留守兒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對留守兒童的真實寫照。他們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留守兒童,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吧,有了你們,祖國的明天更美好!我們也一定會以你們為榜樣,為美好的明天而耕耘。
開學第一課篇四
讓我最震撼的是一個大哥哥叫劉偉,他在十歲的時候因為電擊失去了雙臂。但他在十七歲那年,聽到了優美的琴聲,下定決心要學會鋼琴。那個大哥哥他苦苦的練習,天天練,月月練,年年練,最終彈好了鋼琴。在開學的第一課的大屏幕里出現了大哥哥用腳彈鋼琴的一段視頻,他在彈《童年的回憶》,我都不會這一首曲子。
大家還談論了自己的夢想,而且,一個叔叔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差點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我覺得夢想好像一幅準備參賽的畫,你不用心地去畫它,不用心靈來思考,不認真地畫每一筆,不仔仔細細地檢查它是否有漏洞,它怎么能參賽,更別提獲獎了。如果做不到這些,就像是一棵樹枯死了,一朵花凋殘了!
開學第一課篇五
9月1日晚上,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為全國的中小學生提供一堂特殊的生命意識課。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及家長觀看,今天一早,全校學生利用晨會時間開展《開學第一課》的討論活動,聽聽孩子們的肺腑之言吧!
“《開學第一課》中姚明和孩子們的拔河比賽讓我懂得了人多力量大,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偉大和力量。汶川災難的萬眾一心以及北京奧運的齊心協力,團結互信、相互扶持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我們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
……
的確,對于中國來說,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汶川災難的洗禮,也有北京奧運的體育與文化盛宴。而2008年對于中國的青少年的成長來講,這一年里所發生的一切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生命的.敬畏、有文化的魅力、有美麗的情操、有團隊的力量、有民族的自豪……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教育,也是走向社會必須的素質。知識來自于社會,最終還是要回歸于社會。
《開學第一課》是生動的一課,也是精彩的一課,也是中國青少年成長急需補上的一課。它將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緊密結合,對學生進行避險自救知識教育,教學生掌握避災的常識和技巧,真正用知識守護生命。
開學第一課篇六
今天我們班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講了孝、愛、禮、強。
我從中知道孝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美德,也是落實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付出。父母以身教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孝是可以用多種方式表達的,不只是叫一聲爸爸媽媽而是要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和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比如幫爸爸媽媽整理好明天要穿的衣服或把爸爸媽媽的毛巾給準備好。
愛來自人的內心可能一個人的愛很小,但你只要愛了,你就會很快樂,愛可能很簡單但是只要人人都有愛,世界就會非常美麗。
禮在生活中很常見,但你做到了,你就會發現禮其實非常不容易,因為有的禮不是發自內心的禮。
開學第一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愛的故事,一位搖滾歌手他的孩子患了重度感失調癥于是他退出樂隊在家里照顧孩子,因為他的孩子患了重度感失調癥所以他學東西比普通人慢比如騎單車我用了3天而他用了一年,系鞋帶我用了一分鐘他卻用3個小時才學會,但是他爸爸始終沒有放棄,終于他成功了我真為他高興。
開學第一課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我每年都會看的。
開學第一課篇七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法國羅丹的這句經典的名言,扣人心弦。
天色漸漸暗了,太陽歇息了,星星閃耀著,照亮星空,把月亮襯托得更加綺麗,更加迷人。我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每學年最必不可少的《開學第一課》,它就像一個知識的寶庫,每次收看后都會讓我收獲許多的知識和道理。
當我聽到韓庚哥哥好聽的聲音——是主題曲《第一課》!我激動地把音響開到最大,目不睛地認真觀看。
保持好奇的心,帶上發現美的眼睛,學會“探索美”。焦劉洋姐姐說的:“興趣也許是最大的動力,卻不一定是持久的動力。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出最美的感受,需要我們常說的‘貴在堅持’。”讓我學會了“創造美”。陳一冰哥哥說:“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細節,當每個人做完動作下來以后,其他人都過來跟他擊掌、擁抱,互相傳遞著正能量,也正是這樣的互相鼓勵,支撐和鼓舞著每一個人,直到最后一個項目,我們都依然保持著這種士氣。沒有一個人的完美,卻有完美的團隊。”讓我學會了“和諧美”。
這幾種美都值得我們學習,但最讓我印象深刻,還是吳斌叔叔的感人事例。
吳斌叔叔在駕駛公交車的時候,被飛來的碎片刺入胸口。他當時一定痛苦不已,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吳斌叔叔并沒有因為意外傷害而連累一車的乘客。他慢慢地剎車,在最危難的'時刻還保住了全車24人的生命,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驚人舉動。吳斌叔叔堅守著自己公共汽車司機的職位,從未被乘客舉報,他付出生命,用它寶貴的生命去救回車上的乘客。吳斌叔叔雖然不在人世了,但是他永遠印刻在我們的心底,他的精神將永恒的流傳。
觀看過了《開學第一課》后,世界上的美將愈來愈多,愈來愈多……
開學第一課篇八
新的學期開始了,一段嶄新的征程也開始了。本文百分網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2017年高中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范文,歡迎閱讀!
2. 聯系現實社會中的具體實例,談談語文學習的價值、意義和重要性。
重點:引導學生明白:語文學習除了關系到前途命運,更關乎其生命質量。
同學們,你們好:
新的學期開始了,一段嶄新的征程也開始了。這是我們步入高中上的第一課,將要學習的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科目——語文。可以說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畫卷有多美麗,語文就有多美麗;音樂有多么震撼人心,語文也有同樣的力量。可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學不怎么喜歡語文課,對嗎?不管有多少原因,我們還是要面對今后的語文學習。那么,我們現在就應該有了一個共同的愿望——在輕松愉悅快樂的語文課堂中,學好語文。我想,有了這樣的一個共同愿望作基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輕松的學好語文。但是今天的課,我不講課文,也暫且不讓大家做自我介紹。今天我要給大家講幾個我看到的小故事。它們都是我從報刊資料或者網上看到、聽到的,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如果你有心,請記住這些故事,這也是寫作文的絕佳材料。
第一個故事是《山,你過來》。說的是:有一天,穆罕 默德帶著他的40個門徒,在山谷里講道,他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關鍵,也就是說“人有信心,便沒有不能成功的計劃。”一位門徒對他說:“你有信心,你能讓這座山過來,讓我們站到山頂嗎?”穆罕 默德對他的門徒充滿了信心地把頭一點,對山大喊了一聲:“山,你過來!”山谷里響起了他的回音,回聲終于消失,山谷又回歸寧靜。大家聚精會神地望著那山,穆罕 默德說:“山不過來,我們過去吧!”他們開始爬山,經過一番努力,到達山頂,他們因信心促使希望實現而歡呼。
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嗎?這個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我把我的期望告訴了我的學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信心。可是我想說,這個故事對大家的啟示應該是這樣的:新的學習生活,每位同學是一座座山,每個老師更是一座座高峰。聰明人會抬起腳步,自己走到山上,而不是戰在那里,等山過來。所以每個同學都應該以最短的時間來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你最早適應了新的環境,你就是最大的勝利者!
第二個故事:有一對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比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別多,兒子眼神比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還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要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利用現在這個新起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攀登更高的山峰。同學們肯定聽過這么一段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的.,其意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啊,命運之劍,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樣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
現在讓我們來小結一下:
第一、做事要有信心。面對新學期學習生活中的一座座山,一座座高峰。抬起腳步,自己走到山上,而不是戰在那里,等山過來。
第二、要養成好的習慣。
第三、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你才是你的救世主。
第四、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第五、要努力地去幫助別人,要懂得與別人分享。
同學們,我們同在一條大船上生活,別人的好壞與我們休戚相關。別人的不幸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相反,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我們個人的進步,離不開集體。我們班級的榮譽,要靠大家來維護;一個人給班級抹黑,就是丟了全班的臉面。想想,我們從四面八方因緣走到一起,走進這個集體。從此,我們生活的軌跡有了一段同行的日子;從此,我們的心有了一份共同的牽掛;從此,我們成了一家人。這是一段多么值得記錄的經歷!在很多年以后的未來,它將是你人生中一筆最可寶貴的財富。所以,只有人人都熱愛這個集體,她才會越來越值得你愛。因而,我相信:我們的班級,一定是會讓我們所有人驕傲的集體!
短小的故事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令學生理解到老師對他們的殷殷期盼,為以后課程的學習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授課目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