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語評論篇一
新聞評論,是新聞機構所發表的言論的總稱。新聞和評論一實一虛,如同鳥之雙翼,構成報紙的兩大文體。它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以與新聞結緣為前提,舉凡各類具有新聞價值的論說文,不拘長短,不論署名與否,均可稱為新聞評論。
2.新聞評論的特點
(1)與其他言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準確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而取勝。
(3)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廣大群眾說話。
3.新聞評論的種類
目前,我國對新聞評論的分類,有這樣幾種情況:
(1)按評論對象的內容分類,有政治評論、軍事評論、經濟評論、社會評論、文教評論、國際評論。
(2)按評論的性質功用分類,有解說型評論、鼓舞型評論、批評型評論、論戰型評論等。
(3)按評論寫作論述的角度分類,有立論性評論、駁論性評論、闡述性評論、解釋性評論、提示性評論。
4.新聞評論的寫作
第一,要注重針對性。對人們普遍關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問題,以及兩個文明建設中人們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具體的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回答和指導。
第二,論點要新鮮。就一篇評論而言,論點是觀點。是靈魂。論點不新鮮,或者和報紙上發表過的相雷同,讀者看了開頭就興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論據要有典型性,具有說服力。評論的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新聞事實和有關材料。論據,既是論點的依據,又是評論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精心挑選作為論據的新聞事實,至關重要。
第四,說理要有深度。寫評論,要在說理上下功夫。一篇評論,說理有無深度,往往關系到它的成敗。
此外,評論寫作還要注意寫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話套話,力求有點文采,使讀者愛看。
5.常見新聞評論簡介與實例
(1)社論
代表報紙對重大問題發表意見的最重要的評論形式。黨的機關報的重要社論,代表著同級黨委說話,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各級黨的機關報,經常借助社論的形式,對所屬黨委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問題,發表指導性的意見,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論是報紙的重型評論,還常用于表示歡迎、紀念、慶祝之類的場合。
英語評論篇二
文學評論是一種以作家、作品、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潮作為評論對象的理論文體。
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批評是科學。
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
(《論批評》)這種評論,“是一種洞察過去,啟發未來的禮物”。
“只有當評論是苛刻的、有破壞性的、不辨是非的或使人誤解的時候,它才是有害的。
在多數情況下,人們歡迎評論,并且接受有益的(富于建設性的)評論”。
(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評論一部文學作品、一個作家或一種文學現象,必須掌握批評的標準。
文學評論的標準有政治標準、思想標準、歷史標準、社會標準、藝術標準、美學標準等等。
用不同的標準來評論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我們應該用美學標準和歷史標準來衡量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
所謂美學標準,指的是藝術規律和美的原則。
別林斯基指出:“確定作品美學上的優劣程度,應該是批評家的第一步工作。
當一部作品經不住美學分析的時候,也就不值得對它作歷史的批評了。
(《關于批評的話》)美學標準的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四點:
沒有形象就沒有文學藝術,分析作品要從分析藝術形象體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它是否真實、生動。
這里講的真實性,不僅包括“客觀真實”,也應包括“主觀真實”。
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把人寫成一條蟲,仍是來自對現實的人的思考。
典型性是作品藝術性的重要標記,要考察作品在典型化上所達到的高度,看是否達到“以一當十”的境界。
典型化不僅指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包括典型情緒、典型心理等。
文學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形式的優劣好壞影響著內容的表達和藝術感染力的高低強弱。
要考察作家對藝術形式的探求,看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達到完美的程度。
忽視形式美的觀點是版面的,因為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是互為表里、相依相存的。
文學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是發揮不了文學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創作,是“為情而造文”,而不是“為文而造情”。
創作需要激情批評也需要激情。
沒有激情,沒有審美感覺,就無法進入美學的批評。
所謂歷史標準,指的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即把作品放到它所產生和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歷史實際中去考察。
文學作品總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離開一定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氛圍,就無法對它作出公正的評價和科學的說明。
這就要求我們把作家、作品放在歷史的發展中,放在一定時代的、社會的、民族的生活環境中去考察。
用中國的古話講,就是“知人論世”。
用歷史標準去衡量作品,要考察作品產生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客觀方面,要考察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否真實,深廣程度如何,有沒有表現出深刻的歷史感和新鮮的現實感。
此外,還要考察作家主觀方面的情況,研究作家的創作實踐和創作個性,弄清作家是在什么情況下,怎樣寫出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氣質如何等等。
總之,要把這一切作綜合分析,而不能抓住一點,以偏概全,任意褒貶。
美學標準和歷史標準是統一的,兩者不應該也不可能分離開來。
前面分開來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
如果把批評標準表述為“美學——歷史”標準,就更貼切。
文學評論的寫作
文學評論的寫作大致有四個步驟:閱讀——定題——評論——寫作。
(一)閱讀閱讀對于文學評論來說,是占有材料、調查研究的過程。
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閱讀范圍。
從文學評論的寫作要求看,閱讀既要做到點面結合,又要做到深淺結合。
所謂點面結合的“點”,是指作品。
所謂“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
在這里,作品的閱讀是最重要的,這是獲得評論權的最重要的依據。
只有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了如指掌,評論時說到點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
所謂深淺結合,是指作品的閱讀要深一點,鉆得透一點,深到能產生真知灼見為止。
為了深,就要多讀幾遍。
xxx為了對拉薩爾的《弗蘭茨·馮·濟金根》一劇本進行評論,先后將作品至少讀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薩爾》中說:“為了有一個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態度’”,為了“在讀了之后提出詳細的評價、明確的意見”,所以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我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再如,列寧為了對小說《怎么辦》進行評論,在一個夏天把這部小說讀了五遍,“每一次都在這個作品里發現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動的思想。
《列寧論文學藝術》第897頁)xxx也說過,《紅樓夢》要讀五遍,不讀五遍就沒有發言權。
這說明,浮光掠影、晴蜓點水式的.閱讀是不行的。
對于被評論的對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徹一些,對作品象對人一樣,要知心、知音。
對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閱讀不妨淺一點,瀏覽一遍,有一個直覺印象即可,否則,不能保證“點”的深。
2.閱讀方法。
一般采取“總體——部分——總體”的步驟。
一、總體,就是從頭至尾通讀。
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二、部分,是要對重要部分仔細地讀,分析研究,加深印象,發現特色(或發現問題),初步形成觀點。
三、總體,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對作品的傾向和藝術性作出自己的判斷。
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摘記工作。
有一種“評點法”的評論,就是一手拿筆,一邊閱讀,一邊評點的。
如金圣嘆評點《水滸》、《三國演義》。
還要通過閱讀培養復述節錄作品內容的能力。
這是因為評論中常要概述作品內容,以作評論的依據。
(二)定題所謂定題,就是在讀書、搜集材料的基礎上,選擇并確定評論的題旨(中心)。
定題也稱為“選題”。
初學寫作文學評論的人在定題時常犯以下幾種毛?。旱谝环N,為評而評,無的放矢。
評論者隨便拿一作品,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未經過認真思考,就去評論。
第二種,貪大求全,面面俱到。
一開始就寫《論×××的小說創作》這樣大的題目,往往無從下筆而流于一般、平庸、膚淺。
第三種,缺乏新意,老生常談,步別人的后塵,拾人牙慧。
應該怎樣定題呢?首先要選準作品。
應該選擇什么人的哪一作品,這是有標準的。
標準就是:
(1)作品的價值。
一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權衡一下,問問自己:這作品有沒有價值?值不值得評?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假使你要做一個徹底的人,那么就應該特別注意作品的價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覺得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還是壞。
(《談批評中的坦率精神》)這說明:文學評論要評的是文學作品,作品本身的價值才是我們確定評論與否的重要依據。
所謂作品的價值,指的是它的美學價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的水平應是很高的,或比較高的;另外,是某一種作品代表著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或者就是壞作品。
這兩類作品都是值得評論的。
(2)現實的需要。
現實的需要指的是:國家事業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凡是現實需要評論的作品,我們作為評論者,就應該負起評論的責任。
(3)個人的專長。
選作品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專長來定。
也就是說,要選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評論的來評。
尤其是初學評論寫作的,更要揚長避短,否則評起來困難,也不容易評好。
其次要定好中心。
要確定評的論中心,有兩個原則要遵守:第一、不同體裁,區別對待。
體裁不同,確立評論中心的角度也應有所不同。
如:敘事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信箋于人物塑造、矛盾沖突等方面。
抒情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偏重于藝術意境、感情抒發等方面。
第二、應有真知,貴在創新。
評論的中心,必須從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真知灼見出發來確立。
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創新,評出新水平。
對一作品,是評人物形象,還是評情節安排,是評某一細節,還是評全結構,是評思想意義,還是評語言風格,都需要評論者具有一雙慧眼。
培養“眼力”,可以采取兩個辦法:一是選取。
選取作品有意義之點來評。
魯迅說:“選取有意義之點,指示出來,使那意義格外分明,擴大,那是正確的批評家的任務。
(《關于小說題材的通信》)應該使自己能夠熟練地從評論的作品中選取有意義之點。
在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名,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范圍,選取一些有意義之點。
如評價魯迅的小說《祝?!罚梢源_定一個范圍:評論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
這樣,既可以從總的方面——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來選取;也可以從局部的方面——魯迅怎樣刻劃祥林嫂的眼睛、語言、性格等方面來選取。
二是甄別。
主要從三方面鍛煉自己的甄別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應選取的有意義之點,什么是要舍棄的無意義之點;二,什么是自己對于作品的真知灼見,什么是拾人牙慧的舊調重彈、老生常談;三,哪些是自己評論時能夠駕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難自己力不勝任的。
英語評論篇三
丁愛華
一、仔細閱讀作品,把握評論對象
這是寫好文學評論的基礎,因為只有細致地閱讀作品,才可能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對評論對象有準確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見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或評論的中心,否則只能是泛泛而談。閱讀一般采取“總體——部分——總體”的步驟,(1)總體,就是從頭至尾通讀,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2)部分,是要對重要部分仔細地讀,分析研究,加深印象,發現特色(或發現問題),初步形成觀點;(3)總體,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對作品的傾向和藝術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摘記工作,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做評點,隨時記錄。
二、確定評論中心,進行客觀評價
在讀書、搜集材料的基礎上,選擇并確定評論的中心,這里有兩個原則要遵守:第一、不同體裁,區別對待。體裁不同,確立評論中心的角度也應有所不同。如:敘事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偏重于人物塑造、矛盾沖突等方面。抒情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偏重于藝術意境、感情抒發等方面;第二、應有真知,貴在創新。評論的中心,必須從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真知灼見出發來確立。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創新,評出新水平。要選取作品有意義之點來評。而作品中什么是應選取的有意義之點,什么是要舍棄的無意義之點;什么是自己對于作品的真知灼見,什么是拾人牙慧的舊調重彈、老生常談;哪些是自己評論時能夠駕馭的,哪些是偏大偏難自己力不勝任的。這些都必須通過自己的細心甄別才行。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