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良知心得體會篇一
;看過一個故事。在美國有一個不知名的小鎮,這里曾孤獨地生活著一位老人。他先前就是這個鎮的小小郵遞員,天天騎著自行車給人送信。剛開始工作時,他不過弱冠之年,青春萌動。每每給人送信,總會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在樓下焦急地等待信函。出于好奇,鬼使神差的他破天荒第一次拆看了他人的信件,并從中發現姑娘正與在中緬邊界服役的小伙子熱戀。也許是因為愛慕,也許是緣于忌妒,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一次又一次扣壓拆看信件,最終毀了一段美好的姻緣,并致姑娘抑郁成疾而死。不過,也正因此,他難逃良知的懲罰,孤老懺悔一生。
然而,當下社會幾多浮躁,一些人被所謂的成功之說所迷惑,忠義、孝悌、誠信等美德已經被追名逐利的心遮蔽得幾近模糊,良知被一點點侵蝕,最終將生命引向歧途。
盧梭說:“良知是靈魂的聲音。”良知缺失,靈魂焉附?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日本當今一些要員就是昧著良心說話,歪曲歷史事實,還在為自己的犯罪行為找借口。而一位叫尾山宏的七十多歲的日本老人,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半生時間追問日本侵華罪行。這也許正是源于良知的力量。
說到底,人性中最根本的東西是良知,它連同人的血液一起始終流淌在骨子里,丟失了它,也就丟失了人性的根本。
【原載2014年6月27日《中
國社會報·文薈》】
插圖/“危機四伏”/李二
保
相關熱詞搜索:;致良知心得體會篇二
;【文題展示】
10,談良知
【命題分析】
良知,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良心,它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人為什么需要良知?很簡單,人是社會的人,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人一出生,就從社會中獲取多種資源,自然而然他也應該回饋社會。因而,一個人生存在世上,不僅要實現個人價值,也要實現社會價值。良知,可以鞏固社會價值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一個人,干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叫有良知。在物欲橫流的生活海洋中,良知是指南針,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在精神荒蕪的沙漠地帶,良知是甘露,無聲無息地滋潤飽受烈日煎熬的禾苗。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良知是火把,溫暖著人們的心房。當今社會,我們盡管為了生存而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在大海中乘風破浪而拋棄良知這一極其重要的指南針。因為,它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實在太大,《談良知》這個命題作文既古老而又年輕,它表現出對人類靈魂的叩問和對“自我意識”的關注,有著強烈的針對性和現實性。本文寫作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結合現實舉例論證,激濁揚清,針砭時弊,體現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
【思路點撥】
一、確定體裁,明確文章的表達方式。
1很顯然,本文最適合寫成議論文
寫作時,可以圍繞文題通過發問開拓思路:良知缺失的原因是什么?良知缺失有什么危害?良知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意義?怎樣才能堅守良知?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來展開,都可以寫成一篇緊扣題目的作文。注意使用正反材料進行對比論證。比如商業上,不少商家用各種手段蒙騙消費者,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2,寫成散文隨筆。圍繞良知從多方面多視角加以聯想,引人思索,激蕩心智,升華思想。其難度較之議論文更大,然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敢于弄巧,也可收到奇效。
二、橫向聯想,選擇典型事例。
朱光潛曾說:“寫作時,要抱住這個題目四面的想,不拘大小,不問次序,想到一點就用三五個字的小標題寫在紙上,一直把當時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記下來為止。”其中“四面的想”,即全方面輻射地想。事實上,學生在審題的時候,許多情況下,不像老師所想象的能從哲理的高度全方位地審視話題,更多的時候是橫向聯想在起作用。
正面事例:
1,劉姝威以個人的力量堅守著正義和良心的壁壘,最終揭穿藍田股市神話,以一個普通中國女性身份,堅守民族道義。
2,曾經在上海一家地段醫院工作的醫生陳曉蘭,在近十年時間里,承擔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甚至是人身威脅,毅然揭露多達二十種假劣醫療器械及背后的種種傷天害理之舉,歷經磨難和打擊而不悔,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守心中的那一份良知、堅持自己的那一份理想。
3,任長霞屜中原大地上又一個女英雄。她掃惡打黑,除暴安良,鐵面無私;
她對群眾噓寒問暖,扶危濟困。一個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里有對百姓最真誠的尊重和作為一名民警的良知。
4居里夫人,經歷了千辛萬苦,發明了元素鐳。這時,她只要申請專利,就能為自己賺取很多錢財。但是,她沒有。“科學屬于全人類”,這是居里夫人對社會的良知。著名的生物學家土爾松,放棄了自己對小兒麻痹癥疫苗的發明專利,把生產流程公諸于世。他說:“你能為太陽申請專利嗎?”良知在這些偉人的心中找到了一片神圣的天空。
反面事例:
1,汪精衛,在亂世之際當上了國民黨的副總裁。可他投敵賣國,出賣良知,建立偽國民政府,被國人唾棄,淪為賣國賊。
2,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某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唯利是圖,喪失了良知。
3,制造氯氣十分艱難且充滿了危險,但舍勒憑著他那股鉆研的熱情,把它制造出來了。這本應該是可喜可賀,但舍勒為了金錢、權力,不惜把氯氣生產應用到軍事之中,使多少鮮活的生命死于這黃綠色的迷霧中。這是多么可悲啊。
4,一些人功成名就后,就拋棄了良知,偷稅漏稅,貪污受賄……背離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三、設計結構,讓論證充滿說服力。
寫作本文整體可采用層進式,中間嵌入對比式。開頭可先談良知的作用,接下來在論證部分可用兩段列舉名人事例,正反對比,說明有無良知的不同結果,第四段深入一層,從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角度談人為什么要有良知,第五段再進一步聯系現實,談良知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意義,最后以良好的希望作結。文章逐層推進,結構嚴密,事例典型,聯系實際,富有強大的說服力。
相關熱詞搜索:;致良知心得體會篇三
只要我沒有翻起自己的舒適和欲望,我就覺得自己至少不那么勇猛,至少應該知羞,知道自己仍在枷鎖中比很多果敢的人差很遠,談論良知時就不敢那么理直氣壯。
——王朔
回憶一下,什么時候開始,聽到了“碳關稅”的字樣,或者說,什么時候開始,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成為了環境保護的新代言人。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嗎?還是八九十年代后?也許不該這樣去定義,更確切的說,應該是當上文所說的他發現了“最為世界有利”的統一鏈之后,“拉起”發達國家政府的手著手做準備工作的時候開始的吧!2007年的次貸危機,2008年的金融海嘯,于是乎美國政府開始印鈔機救市,美元匯率下降,發達國家經濟嚴重受挫,直至前段時間的迪拜債務危機。
一切發生的理所當然并且順理成章。而就在這個節骨眼,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在前幾天即十八號晚,臨近閉會期間的最后談判階段,發達國家依舊堅持要先作廢《京都議定書》的協議內容,即對于發達國家既定的碳的減排等一系列內容的否定,而在于對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卻一再施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甚至以美國援助金作為談判籌碼對發展中國家相以威脅,對于此,兩廂對峙的情景,此次會議的結果如何該是不言而喻的吧。
而這些,完全是以政府為面子,他——國際金融寡頭為里子的完美陰謀。是這群國際銀行家把美元推上世界的舞臺,而在發現它并不能再為他們創造更多他們想擁有的利益時,毅然決定拋棄這個忠實的'同伴兒轉向更為穩定更易控制更為他們所用的新同盟。于是,碳關稅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至此,你認為他的世界政策有多偉大?他的良知有多為人可稱道呢?他把環境保護的問題推上了新的高度,卻意在剝削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現在以及未來的財富,如果要明確點的數據做更清晰地解釋的話,事實將更加觸目驚心。
當碳經濟加金本位制的新經濟制度站上世界舞臺,美國的百萬億美元集體債務將把美元推翻而后開始債務重組,美國以其豐富的黃金儲存將依舊占據經濟高地,而以中國為例的發展中國家的全國人民數十年的勞動成果以及資本積累將無聲無息地沉入無底的黑洞。
邢哲聞,這次一定要考好。這次再考砸了,你就徹底完了。在學校,老師看不上你;在家,惹父母親戚不高興;就連朋友,也可能笑話你… 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你如果平常重視一點兒,至于像現在這么著急嗎?努力吧!就算不為別人,為了自己你也要考好呀!你就這樣下去對得起誰呀,家人,老師,朋友都對你的學業多么的重視呀,對你的關懷是多么的無微不至!不管你提什么樣的要求,父母都會盡量滿足你;不管你犯了什么錯誤,老師都會包容你;盡管這幾次考試沒考好,老師都還是一如既往的重視你,拉著你。這么好的條件,待遇,你怎么能讓他們失望呢!別人不了解你,我還不了解你,你是一個寧愿自己吃苦受罪也不會讓關心你,愛護你的人傷心的人。所以你已經沒有退路了,努力吧,沖著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奮斗吧!否則,你將會跌入深谷,再想振作起來就難了。 現在,機會來了,離期末考試就只差五六天了,別忘了,你對老師,對家人,對自己的承諾還要兌現呢!我知道你也想告訴別人你不是一個白話連篇的人。
所以,你要拿出行動,拿出成績來證明。即使你失敗了,但你努力過,你就不會后悔。世上,因年輕時沒有努力,事后后悔的人還少嗎?我相信你不會一直沉淪下去。 即使天塌了,地裂了,我都不會拋棄你,因為我們是一個人,你良知的一半。
致良知心得體會篇四
通過學習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點一點的改變,這個改變沒有如何借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改變,建設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學問。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致良知》心得怎么寫_讀《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體會范文5篇,希望你喜歡。
這篇文章寫于1520xx年,陽明先生在1520xx年從貴州龍場被任命為廬陵知縣,他以心學教化加善政輔佐,在短短幾年就使刁民眾多的廬陵縣的民風煥然一新。1520xx年,他被提撥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奉命巡撫贛閩湘粵四省交界地。這里盛產土匪,山民經常暴亂,占山為王,攻城掠地,危及政權,成為一方大患。1520xx年,王陽明到江西贛州剿匪,南贛地區山麓千里,崇山峻嶺,洞穴密布,是土匪的安樂窩,官兵來時,土匪輕易化整為零,官兵一走,他們又重新聚合,而且民匪一家,上山做土匪的在山下都有親人,山下親人經常給土匪通風報信,所以四省組織過多次圍剿都收效甚微。
王陽明推出的十家牌法,就是要求每家要把所有家人的個人信息(性別、籍貫、職業等)都寫到一塊木牌上,掛在家門口。十家為一牌,由指定的人當牌長,牌長手上有一份關于這十家的詳細資料,這份資料甚至填寫了是否有殘疾人,怎么殘疾等資料。牌長每天在固定時間挨家挨戶巡查,先用手上的冊子對照各家門口的牌子,然后對住戶人口進行比對。并不時搜查,一旦發現有沒有的牌子上記錄過的黑戶,就立即報官。倘若這個黑戶來歷不明,或者就是土匪,那這家和與他編在一起的其他九家都要受處罰。十家牌法的做法,非常有效,南贛地區的土匪再也不能隱藏在百姓那里,他們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只能龜縮在山林中了,對遏制土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循此而潤色修舉之,則一邑之治真可以不勞而致。
從十家牌法制定上就可以看出陽明先生的軍事才能和超人的智慧,這也和他的心學理論息息相關。他認為人人有良知,如果一個人因為自己藏匿一個親人土匪而連累了其他九家幾十號人,心里的良知就會非常愧疚,所以久不會收留土匪,甚至還會把土匪送到政府手中。
王陽明先生僅用兩年時間就剿除了猖獗數十年的贛閩湘粵著名土匪詹師富、謝志山、藍天鳳、池仲容、陳日能、高快馬、龔福全等人,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平定江西寧王朱宸濠叛亂,挽救了江山社稷的危難。他的軍事天才,就是把心學轉為卓越事工的實踐。心學使他內心非常強大,使他迸發出超人的智慧和能量,所以稱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偉人是實至名歸的。
王陽明心學對現代有很多啟示,如何拓展員工心性,讓員工心中良知迸發,發揮員工潛能,增強員工心力,制定更好的績效,是每個管理者應該經常思考的問題。對照十家牌法,也許能得到一些啟示。
《致良知》是一個偉大的力量。
致敬偉大的新時代。
中華大地哺育了中華圣賢,中華圣賢創建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滋養了中華兒女。與今在中華大地上,中華兒女創建了中華盛世的新時代,這是我們過去的四十年,以及未來的三十年,我們如此幸運生逢在這樣風起永誦的時代,一個風雨無阻的時代,風雨兼程和風雨同舟的時代。
我們有幸與這個時代,1978年改革開放,感覺到堅冰開始融化,窗子開始打開,新鮮的空氣開始吹進來。
1992年再次將改革開放的春風宣起。
為什么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白立新老師闡述了三個觀點:
第一,這個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舒展空間。
當我們的心中舒展的時候,我們的天地就開始舒展,我們的舞臺隨之廣大,我們的事業自然有機會再上臺階。這個時代首先提供了舒展生命的空間,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件事上如此波瀾壯闊。人類歷史一定對這段予以濃墨重彩的記憶。
第二,這個偉大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充沛的問題和挑戰。
沒有問題和挑戰,如何展現我們的才華、智慧,胸懷、能量、仁愛之心。正因為有充沛的問題和大量的挑戰,才能激勵自己不斷的前行。
第三,這是一個文化自信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
追隨圣賢,終于我們有了垂直攀登的成長機會。過去若干年,我們都在同一個平面上,不管我們如何努力,人都無法突破平靜,在過去的20xx年或20xx年,我們是憑借自己的天賦,憑借我們與生俱來的那份生命的能力。來成就這份事業,為什么時代在發展,可我們還停留在一個平面,難以超越自己。就是我們沒有垂直攀登的機會。每個人都想提升自己的道心。可是何其艱難,上天無門啊!而今天我們有機會牽手圣賢,追隨圣賢,終于有了垂直攀登的機會。圣賢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層次系列的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經驗的擴增,使得我們的事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要真的實現突破性的增長。真的邁向偉大,我們需要讀懂這個時代,與這個偉大的時代同行。
面對過去40年未來30年,波瀾壯闊的70年,用怎樣的一個字來開闊!風起云涌,風雨兼程,風雨同舟的70年,心中涌現出出來一個字“心”,每個人都擁有的那顆心。這是人世間最大的秘密。它也包含了無盡的寶藏。我們用五句話來總結“心”的特征。
“心”為何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心”是我們一起力量的源泉。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厚德才能載物。
我們這顆心擁有無盡的寶藏。也擁有無窮的奧秘。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后,講的第一句話,“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陽明先生無上的仁愛,無量的智慧,無限的胸懷和無窮的能量。我們心中原本就有。之所以我們的生命沒有如此的舒展,沒有綻放,沒有光芒萬丈,是因為我們被兩樣東西遮住了。一種叫無明,一種叫做欲望。
所謂無名,就是我們事是而非的思想,我們從其他的地方聽來的偏知偏見,邪知邪見,錯知錯見,把我們引到邪路上去啦。這就叫不明。欲望:就是我們各種貪欲,遮住了我們的雙眼,也遮住了我們的心靈寶藏。這是關于人“心”的第一真理。第二真理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播種什么?在條件具備時,就會結什么果。世界千變萬化,但是變化的規則不變,這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真理不變。
第三條解放思想的本質是舒展人心。中華文化可學而至。圣賢文化可學而至。所有的一切都在我們心上。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得的根本,厚德載物,厚德才能載偉大的事業。
為了擁有這四種德,為了提升這四種德的層面。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心,而為提高我們道心,最根本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
經過假期認真學習,我對《致良知》這本書很是喜愛,除了每天的學習與感悟,還要讀書,因年齡大了,讀文言文甚為費力,但我深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到有所感悟時,才知認真讀書的樂趣。
陽明心學的源頭活水在佛學,釋迦摩尼的一出世就是人類的智慧的巔峰,從此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常想:入世以陽明為上師,對我而言,陽明心學如一條山路,佛法如一座山,正是這條山路,引向我走向了佛法的這座山,但也正是站在這座山上,令我清晰的看到一條通往光明與開啟正能量的大道。
基于正能量相互吸引的原則,機緣巧合,就在我對陽明心學開始感興趣的時候,我校領導通過各種方式給一中全體教師組織了集體培訓,在這里,我要特別感恩劉麗萍校的正確引領,我被陽明心學所折服。在學習心得的過程中,在同修的相互責善、相互砥礪,在導讀與指正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心真正能靜下來,學習能用上真功夫,能落實到生活與工作中。
總結起來必須對“致良知”有一顆至誠之心,事上磨、時時磨、心上學、心上覺。立下必為圣人之志,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精進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愛人,無我利他之心。
我會加強學習進度,只要有交流的機會,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互動分享,不明之處我再去請教高人。
其實,這條圣學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難于上青天,有時我也有想放棄再分享些文章的念頭,不是不愿寫,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學有所成再來談,怕造口業。通過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圣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
陽明心學也稱'良知“學。
了解與接觸良知心學已有兩年余,之前的學習僅僅是偶爾的閱讀與感悟,也知道陽明心學的幾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無物”。但是真正認真不間段的修習這些“心法”,還是始于這120天與溫州致良知學習小組的共同學習。近4個月的學習,是我出社會以來接受最系統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頗多,需要感謝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學習,因為文言文的難懂,因為每日讀書寫心得點評的費時,有些同修選擇了退出,能堅持下來的同修從開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悅,我親身感受到120天的學習帶給一個人內心的變化與能量的提升,讓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偉大而神奇的能量。
陽明心學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學就是在紅塵生活中,在企業經營中,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為善去惡”的內求修心之實學,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達致良知。
掩傳而思,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點心得。
第一點:立志。陽明先生在37歲貴州龍場悟道后,在28.3《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圣則圣,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為利為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說懶得提及此一說。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為圣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圣賢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學習之“立志”,如佛學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點:去傲。在107.31《書正憲扇》一文中,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回想走過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為謙虛而受益,驕傲而落敗,而哪傲滿之心可謂如魅隨行,潛藏至深、不易覺察。活到老,學到老,為學處世,傲念在心則滿,只要心頭“傲”字不除,學習斷然難進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傲慢。傲滿之人要么一事無成,要么就是事業停滯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納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點:至誠。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
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圣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之前120天的學習只是起點,致良知的修習沒有終點,終生學習,終生踐行。我想修好自我,發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營好家庭,進而經營好企業,為公司員工伙伴追求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幸福,為公司成為最具幸福感互聯網企業而付出努力,立志幫助100名員工成為事業合伙人,傳播1000名同修學習陽明心學。
作為一名一中人,只知道王陽明,但卻沒有真正了解王陽明的陽明心學,我深感慚愧,后來,在縣委的要求下,大家都參與了《致良知》的學習,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并知道陽明心學的幾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無物”。
但是真正認真不間段的修習這些“心法”,還是始于幼兒園的集體學習。這段時間接受的教育,感慨頗多,需要感謝的人也很多,讓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偉大而神奇的能量。
陽明心學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學就是在紅塵生活中,在企業經營中,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為善去惡”的內求修心之實學,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達致良知。
經過幾天持續地學習,這幾天感受頗深。
首先感受最深的是----立志。陽明先生在37歲貴州龍場悟道后,在28.3《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圣則圣,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為利為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說懶得提及此一說。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為圣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圣賢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
其次,去傲,在107.31《書正憲扇》一文中,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回想走過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為謙虛而受益,驕傲而落敗,而哪傲滿之心可謂如魅隨行,潛藏至深、不易覺察。活到老,學到老,為學處世,傲念在心則滿,只要心頭“傲”字不除,學習斷然難進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傲慢。傲滿之人要么一事無成,要么就是事業停滯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納百川千流成其大。
再者,至誠,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
最后,通過學習,我想修好自我,發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營好家庭。我的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圣賢者指引,我們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