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孝道孝道篇一
“孝”這一話題可謂在《論語》中占據了一席之位。孔子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
《論語》為政第二中提及的“無違”,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規定“無違”就是不要違背禮儀,時刻依照禮的規定來孝順父母,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該如此。因為熱愛自己的父母,死后還要常常祭祀紀念。這都是人之常情,不能違背。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在這里強調了孝必須是對父母發自內心的敬重,是一種自覺的倫理意識和道德感情,而不僅僅在供養上,否則就是”華而不實“的孝。當下,許多自以為孝的人,實際上卻把孝道完全形式化、淺薄化了。每個月寄點零花錢,就算完成任務了。只把孝當作受控于潛意識中的義務奉養而不被社會唾罵所產生的行為。當然,我們不僅為了履行義務,但也不是光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從內心發出的情感使然。有些人不僅不把父母放在心上,甚至把他們當做一種負擔,卻對自己的寵物呵護備至,常常掛在心上。這種行為,實際上早已背離了孝道,幾乎與狗、馬無異了。
做到了有發自內心的孝敬父母之后,其次便是主張情感和意志上的順從了。我們要孝敬父母,也應該繼承古人的優良傳統,做到“不違”,不僅僅滿足于讓父母穿好吃好,還應該不違父母的意愿,在情感上尊重父母,跟父母交心。如果對父母而言,滿足他們的心愿遠比讓他們吃飽穿暖更讓他們開心,那么就盡量去實現他們的心愿吧,這也是孝,而且是真正的孝!這種在情感上的孝可能是今天最缺少的了。有些真正孝順的人確實給了父母衣食無憂的生活,卻給了父母另一種意義上的空巢感,即感情上的空虛。有時子女在外,忙于工作,對于父母也僅僅于下班時的噓寒道暖。父母真正希望的是生活上的陪伴,生活中的點滴共鳴。一個笑臉、一聲問候并不難,可我們的父母卻常常求之若渴而不得!所以當代社會一個讓父母體會到這樣淳實的孝:有了兒女,他們便不再孤單;有了父母的牽掛,做兒女的會永遠感到幸福!
這便是圣人所說的孝子心情吧!
孝道孝道篇二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人有許多種美德,而孝敬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由此看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很有道理。老人年齡大,經歷的事情相對也多,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我們年紀輕的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很有必要的。
那作為當代的小學生,我們該如何盡自己的孝道呢?《三字經》上有這么一句:香九齡,能溫席。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呢?東漢的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鉆到父親的被窩里,等被窩里暖和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夏天夜里很熱,黃香就手執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黃香的舉動雖然很小很小,卻飽含著他對父親濃濃的愛。這無疑為我們作了很好的典范。
我們現在還小,不能給父母錦衣玉食,也不能讓父母住上高樓大廈。但只要我們留心,用心去愛我們的父母。或許是一聲輕輕的問候,或許是一杯普通的綠茶,或許是一份滿意的成績單……都能讓我們的父母、長輩感到莫大的快慰。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重別的老人。在全社會營造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社會風氣,這也是我們新時代學生應盡的義務。
孝道孝道篇三
今天,我們全體師生一起去中華孝道園游玩。
站在入口處,遠遠地就望見“中華孝道園”幾個筆力遒勁的大字。走進園內,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玉凈瓶,它坐落在思恩廣場的中央。凈瓶潔白無瑕,高12米,周邊伴報恩泉甘露于八瑞浮雕圖間跌宕而下,圍著圓臺緩緩行走,一霎那,無數涼爽的水點到了我的每一寸皮膚上,涼絲絲的,仿佛每一寸毛孔都舒展開來,頓覺人心澄凈,清凈思恩。
隨后,我們一路邊走邊看,有先祖廟堂,正法明大殿、江南石窟——太湖觀,其中最讓我贊不絕口的要數江南石窟——太湖觀音了。
循著臺階走到了最頂端,只見一尊碩大無比的佛祖雕像矗立在正中央,善財童子和小龍女協持左右,三尊菩薩皆裝純金,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恍如佛光普照。雖說這尊菩薩比不上莫高窟珍貴,但絲毫不比它差。你瞧,那一雙炯炯有神,慈眉善目的大眼睛正在看著人間的點點滴滴,像是大慈大悲的觀音到駕慈航來到人間救助渡化眾生。
如果你仔細看,還會發現觀音菩薩下面還盤曲有兩條巨龍,只見它們游在佛祖底下,龍爪和牙齒都尖利無比,一副兇神惡煞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我們,好像時刻保護著佛祖的安危,不讓任何人靠近它。
佛祖身邊的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也在默默地守護著它。突然,我聞到一股幽香,原來是長長的爐臺。淡淡地清香伴隨隆重的佛教樂曲,顯示出佛祖的宏偉壯麗。這么精致的雕塑真讓人贊嘆不絕。
這次旅途,不僅讓我看到了美輪美奐的佛祖,還讓我明白了:“百善孝為先”,不論你身在何處,都要有一顆孝心。父母辛苦地養育我們,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一片孝心,去報答他們。
孝道孝道篇四
最近我們黨勝利召開了xx屆六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實質精神是要加強文化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五千多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在今天的新形勢下,作為我們政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此,今天我作“大力傳承孝道文化,提升群眾道德素質”的發言。
我們樂清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相比發達的經濟和富裕的生活,文化建設較為滯后,群眾的道德素質落后于形勢的發展,產生了一些與時代要求不大相符的現象,比如:人們心身浮躁不愛讀書,有的人大辦婚喪事,搞違章建筑,公建項目政策難以處理等等,這些都說明我們樂清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使群眾的道德素質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讓我們樂清不僅經濟發達名揚全國,更是道德高尚名聞天下。
弘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大力傳承孝道文化。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孝親敬老代代相傳,貫穿于整個歷史進程,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具有社會普遍意義的行為準則和社會道德教育基本內容。孝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產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所體現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每個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并實現著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長敬老。孝道文化所提倡和要求人們所做到孝敬父母,尊長敬老,不僅是我們人類固有的傳統美德,而且還是一切動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烏鴉還知報恩,尋食喂養飛不動的老烏鴉,被列為孝烏。孝道文化除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把它上升到道德的層面外,還延伸為尊重他人,忠于國家、辦事誠信、鄰里和睦、濟世救人等范圍。孝道文化在歷代都受到尊重和弘揚,在當前加強文化建設,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更要大力傳承孝道文化。
如何大力傳承孝道文化呢?需要全社會來行動,需要每個人來行動,形成學習孝道文化、提倡孝道文化、踐行孝道文化的濃厚氛圍。通過大力傳承孝道文化,提升群眾道德素質,共同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在傳承孝道文化上,一是宣傳部門要把孝道文化列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宣傳內容,大力宣傳孝道文化,把孝道文化和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有機結合起來,使孝道文化在新時期中發揚光大,成為人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二是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生的敬老教育,把孝道文化引進學校,使學生明確什么是孝道文化,如何學習孝道文化,如何使自己的日常行為符合孝道文化要求,讓孝道文化從小植根于學生心中,使每個學生成為孝道文化的傳承者和實踐者。三是社區、村、居委會要大力宣傳孝道文化,推薦敬老典型,樹立孝親榜樣,讓大家學習。同時鞭韃不孝道行為和不孝道家庭,形成孝道光榮、不孝道可恥的良好氛圍。四是機關企事業單位要開展系列以“講品行、重孝道”為主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孝道文化。要建立完善“個人德孝行為”管理檔案,把德孝情況作為晉級評先的重要依據,明確不孝親敬老的不提拔、不重用、不晉級。五是我們政協要發揮人才濟濟、聯系面廣的優勢,組織專家學者宣講孝道文化,編輯孝道文化宣傳小冊子,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把孝道文化深深植根于樂清大地,成為我國踐行孝道文化的楷模與表率。作為市委、市政府可考慮每三年開展一次“十大孝賢道德標兵”、“十大孝賢媳婦”典型評選活動,采取行行推薦、層層把關、注重實績、自下而上的方式,嚴格審查、嚴格標準,確保先進典型人物事跡的真實性和認可度,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由市委、市政府進行隆重表彰和獎勵,成為全市人們的學習榜樣,把我們樂清建設成為弘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孝道之鄉。
孝道孝道篇五
古人有云;百山孝為先。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為人。的確,作為中國歷史悠久,蘊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為中國的代言詞。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古有古人對孝的感知;今有今對孝的回報。孝道,千百年間,流轉回蕩在各色人物之間。停駐在每個的心里,印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孝看似無法觸及其邊,其實似千千萬萬條小溪江匯聚而成的蓬勃不息的海洋。由身邊不起眼的小事拼湊而成的。亦如年幼時期的吳猛,為父不在受蚊蟲叮咬之苦,使身為餌,喂飽蚊子,自身卻受到數不清的蚊包傳來的疼痛。但他仍在笑,是在關為心父親做的這種行為成功而感到喜悅的吧!
孝,百善孝為先,功名利祿也無其重要。古代孝兒朱壽昌大人曾為尋找多年以前的母親而毅然放棄奮斗多年的職位,放棄誘人的高官厚祿,一人獨自踏上尋親路。也許,在他的心里任何東西都比不母親的地位吧。
‘孝’亦為‘笑’當父母不開心時,為父母分憂,使父母快樂是我們身為兒女的本份。‘老菜子’就是我們的榜樣,看到父母在大堂上郁郁寡歡的樣子,他便開始想辦法讓父母親快樂,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孝事-戲彩娛親。老菜子真正做到了孝與笑混在一起的‘孝’,他不愧為孝子。
孝,古今皆有,但又各有千秋。古之孝,亦有愚孝。而今更多的是理孝。
孝,在今天更加倍受關注,也更受人們的推崇。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舉辦以及其他一些活動等,活動中那些孝敬父母和長輩的少年們,他們是我們的小榜樣,他們值得我們學習。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傳遞正能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
孝要把握當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不能等到親不待時才欲養。
談孝,讓孝住進我們心靈深處;讓孝伴在我們的生活左右;深深吸一口那藏匿在我們身邊小事中的孝,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的甘甜與美味以及那暖暖的笑帶來的滋養。
談孝,讓我們盡孝。以小事匯集為浩蕩的大海,讓生活處在孝親的暖陽里。
孝道孝道篇六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高興,心里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今天,我翻開日歷一看,馬上就要開學了,記得放假前老師還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讓我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還沒完成呢!做什么事呢?我不禁沉思起來。忽然一個念頭在我的腦子里一閃而過,對了,就幫父母洗腳吧!
我盼啊盼,終于盼到了晚上,快到媽媽下班的時間了,趕緊準備一盆熱水,
這時媽媽推門進來,我趕忙讓她坐到沙發上,并端起事先準備好的一盆熱水。“干什么?”媽媽疑惑的問道。“給您洗腳啊。”我興高采烈地回答到。說完,便幫媽媽把鞋襪脫掉,把腳放進水盆里去。誰知,媽媽的腳尖剛一觸到水便“嗖”的一下子縮了回去。怎么回事?我滿腹疑問。便用手指試了試水。啊,真燙!這水的溫度我怎么沒想到呢?哎呀,我真糊涂,怎么給媽媽洗腳前不試試水的溫度呢?于是,我對媽媽說:“對不起,媽,我再去給您添點兒涼水。”媽媽點了點頭。于是我便端起盆子來到水龍頭上接了點涼水。這回我可長記性了,用手試了試水。嗯,水溫正好。于是我把水給媽媽端去,并把媽媽的腳重新放到水盆里,給媽媽洗起腳來。我的手摸著媽媽的腳,媽媽的腳很粗糙。媽媽背靠在沙發上,瞇著眼,享受著。
洗完了,我剛要把水盆端走。媽媽說了句:“兒子長大了。”聽了這句話,一種酸澀的感覺涌上我的心頭:爸爸媽媽成天外出工作掙錢養家,十分辛苦。還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為我們操勞,我們不但不體諒他們,有時還跟他們鬧別扭,耍脾氣。還把關愛他們當成了一項負擔。回想起來,我真是羞愧萬分,臉紅紅的。正當我想著,媽媽叫我的聲音把我從沉思中拉了回來,我為了彌補過去的過失,到廚房用心的泡了一杯熱茶遞給媽媽。
孝道孝道篇七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里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余則撒手不管,全無關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于突發心臟病而亡。據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圣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么。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于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后,埋怨母親為什么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么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孝道孝道篇八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貫穿其中,何為“孝道”?
“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孝心沒有具體的表現內容,它可以是對父母長輩語氣溫柔的一聲問候、一個祝福,甚至一個眼神,也可以是對家人的一絲掛念,常回家看看這些都會成為父母永遠溫馨的回憶。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以說,孝不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百善孝為先,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父母在,不遠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在人們的意識上,孝不再是“封建倫理”,而是成了應該發揚的美德。發掘孝賢人物,講述孝道故事,用平凡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去感染、教育更多的人。讓人們去感悟孝道這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溫情與感動,讓孝道故事去溫潤每個人的成長之路,讓孝道文化不斷傳承。
孝道也是知易行難,有個同學,早先是冠生園的小姐,家景殷實,現今退休在家,服侍兩老,老爸九旬,已住療養院,她每周多次看往;老媽獨居也要每周多次關心,家中小孩仍需照看,每天忙忙碌碌,忘了自己,若有生病就加班加點,沒了自己;有時外加公公婆婆之事,她會忙里忙外,辛辛苦苦,沒有了自由,我心中點贊她。
還有同學,又要工作又要服侍兩老,老父年老大病,老母多病年老,她一人管三家,樂觀開朗的她仍陽光彩爛,但言行中也有力不心的感悟。我心中有憂。
還有同學,本身有大病,長期生病已貧困交加,但仍愿為大家管理網絡,贏得尊敬,同學們也關心愛護,使她榮歸故里。
行孝道,其實,個人的力量是杯水車薪,社會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國家的力量尤是必須的。
人民是國家的父母,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國家有義務有能力,辦好養老事業。“割麥留邊角,收麥遺麥穗”,讓大眾體面的生活是先輩的希望。
只有全社會共同關心養老;照顧養老;造福養老,我們的明天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我們國家才能進步。
孝道孝道篇九
每當想要早起的我們憊懶的躺在恬靜的床上,不愿在朦朧中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么?每當,我們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么。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過父母的嘆息與悔恨。
仍然做為孩子的我們,必須謹記:親人,特別是愛你的親人都還在身邊的感覺,不要等以后,樹欲靜風而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不要等失去,這世上根本沒有后悔藥。
孝道孝道篇十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贊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讓我們承接他們的偉大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經》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于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但是,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卻和父母疏遠了疏遠了。那些父母們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舊衣服,被忘了曾經的為他得付出和幫助,和為他減少的傷害,眼睜睜的看著他去穿一些表面華麗,而對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們卻習以為常,不看在眼里,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仍舊不在意。
一個人有了孝,就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丑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為有禮而不輕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啟智慧;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現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于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他教我們做一個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在社會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對父母盡孝,需要對愛的正確認識,需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著才能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用,自己有作為,不枉費活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所付出的愛。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