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身殘志堅的名人的事跡身殘志堅的名人物故事篇一
霍金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身殘志堅的名人的事跡身殘志堅的名人物故事篇二
尼克?胡哲生于澳洲,天生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現象醫學上取名“海豹肢癥”,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
尼克的父親是一名電腦程序員,還是一名會計。尼克6歲時,父親開始教他用兩個腳指頭打字。后來,父母把尼克送進當地一所普通小學就讀。尼克行動得靠電動輪椅,還有護理人員負責照顧他。母親還發明了一個特殊塑料裝置,可以幫助他拿起筆。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尼克難免受到同學欺凌。“8歲時,我非常消沉,”他回憶說,“我沖媽媽大喊,告訴她我想死。”10歲時的一天,他試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沒能成功。在這期間雙親一直鼓勵他學會戰勝困難,他也逐漸交到了朋友。 直到13歲那年,尼克看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一系列偉大目標并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啟發,決定把幫助他人作為人生目標。
隨著尼克的成長,他學會了怎樣應付自身的不足而且開始自己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他開始適應他的生存環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須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像刷牙、洗頭、打電腦、游泳、做運動和其他更多的事情。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亞年度青年”的榮譽稱號,這是一項很大的的榮譽。尼克鼓勵每個人勇于面對并改變生活,開始完成人生夢想的征程。通過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和與人們溝通的驚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愛,他是真正的使人備受鼓舞的演說家。
經過長期訓練,殘缺的左“腳”成了尼克的好幫手,它不僅幫助他保持身體平衡,還可以幫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寫字或取物時,也是用兩個腳趾頭夾著筆或其他物體。“我管它叫‘小雞腿’,”尼克開玩笑地說,“我呆在水里時可以漂起來,因為我身體的80%是肺,‘小雞腿’則像是推進器。”游泳并不是尼克的體育運動,他對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歡英超比賽”。他還能打高爾夫球,他先看射擊的方向然后在擊球時,他用下巴和左肩夾緊特制球桿,然后擊打,并擊打成功。尼克還在美國夏威夷學會了沖浪,他甚至掌握了在沖浪板上360度旋轉這樣的超高難度動作。由于這個動作屬首創,他完成旋轉的照片還刊登在了《沖浪》雜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靜地說。
尼克從17歲起開始做演講,向人們介紹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經歷。隨著演講邀請信紛至沓來,尼克開始到世界各地演講,迄今已到過35個國家和地區。他還創辦了“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們走出陰影。2007年,尼克移居美國洛杉磯,不過演講活動并沒有停止。今年他計劃去南非和中東地區演講。他用帶澳大利亞口音的英語告訴記者,“我告訴人們跌倒了要學會爬起來,并開始鐘愛自己。”
身殘志堅的名人的事跡身殘志堅的名人物故事篇三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于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身殘志堅的名人的事跡身殘志堅的名人物故事篇四
桑蘭
桑蘭,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后,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后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么,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后,她也絕不后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身殘志堅的名人的事跡身殘志堅的名人物故事篇五
尼克胡哲生于澳洲,天生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現象醫學上取名“海豹肢癥”,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
尼克的父親是一名電腦程序員,還是一名會計。尼克6歲時,父親開始教他用兩個腳指頭打字。后來,父母把尼克送進當地一所普通小學就讀。尼克行動得靠電動輪椅,還有護理人員負責照顧他。母親還發明了一個特殊塑料裝置,可以幫助他拿起筆。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尼克難免受到同學欺凌。“8歲時,我非常消沉,”他回憶說,“我沖媽媽大喊,告訴她我想死。”10歲時的一天,他試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沒能成功。在這期間雙親一直鼓勵他學會戰勝困難,他也逐漸交到了朋友。 直到13歲那年,尼克看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一系列偉大目標并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啟發,決定把幫助他人作為人生目標。
隨著尼克的成長,他學會了怎樣應付自身的不足而且開始自己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他開始適應他的生存環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須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像刷牙、洗頭、打電腦、游泳、做運動和其他更多的事情。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亞年度青年”的榮譽稱號,這是一項很大的的榮譽。尼克鼓勵每個人勇于面對并改變生活,開始完成人生夢想的征程。通過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和與人們溝通的驚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愛,他是真正的使人備受鼓舞的演說家。
經過長期訓練,殘缺的左“腳”成了尼克的好幫手,它不僅幫助他保持身體平衡,還可以幫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寫字或取物時,也是用兩個腳趾頭夾著筆或其他物體。“我管它叫‘小雞腿’,”尼克開玩笑地說,“我呆在水里時可以漂起來,因為我身體的80%是肺,‘小雞腿’則像是推進器。”游泳并不是尼克的體育運動,他對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歡英超比賽”。他還能打高爾夫球,他先看射擊的方向然后在擊球時,他用下巴和左肩夾緊特制球桿,然后擊打,并擊打成功。尼克還在美國夏威夷學會了沖浪,他甚至掌握了在沖浪板上360度旋轉這樣的超高難度動作。由于這個動作屬首創,他完成旋轉的照片還刊登在了《沖浪》雜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靜地說。
尼克從17歲起開始做演講,向人們介紹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經歷。隨著演講邀請信紛至沓來,尼克開始到世界各地演講,迄今已到過35個國家和地區。他還創辦了“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們走出陰影。2007年,尼克移居美國洛杉磯,不過演講活動并沒有停止。今年他計劃去南非和中東地區演講。他用帶澳大利亞口音的英語告訴記者,“我告訴人們跌倒了要學會爬起來,并開始鐘愛自己。”
身殘志堅的名人的事跡身殘志堅的名人物故事篇六
尼克?胡哲生于澳洲,天生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現象醫學上取名“海豹肢癥”,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
尼克的父親是一名電腦程序員,還是一名會計。尼克6歲時,父親開始教他用兩個腳指頭打字。后來,父母把尼克送進當地一所普通小學就讀。尼克行動得靠電動輪椅,還有護理人員負責照顧他。母親還發明了一個特殊塑料裝置,可以幫助他拿起筆。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尼克難免受到同學欺凌。“8歲時,我非常消沉,”他回憶說,“我沖媽媽大喊,告訴她我想死。”10歲時的一天,他試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沒能成功。在這期間雙親一直鼓勵他學會戰勝困難,他也逐漸交到了朋友。 直到13歲那年,尼克看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一系列偉大目標并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啟發,決定把幫助他人作為人生目標。
隨著尼克的成長,他學會了怎樣應付自身的不足而且開始自己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他開始適應他的生存環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須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像刷牙、洗頭、打電腦、游泳、做運動和其他更多的事情。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亞年度青年”的榮譽稱號,這是一項很大的的榮譽。尼克鼓勵每個人勇于面對并改變生活,開始完成人生夢想的征程。通過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和與人們溝通的驚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愛,他是真正的使人備受鼓舞的演說家。
經過長期訓練,殘缺的左“腳”成了尼克的好幫手,它不僅幫助他保持身體平衡,還可以幫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寫字或取物時,也是用兩個腳趾頭夾著筆或其他物體。“我管它叫‘小雞腿’,”尼克開玩笑地說,“我呆在水里時可以漂起來,因為我身體的80%是肺,‘小雞腿’則像是推進器。”游泳并不是尼克的體育運動,他對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歡英超比賽”。他還能打高爾夫球,他先看射擊的方向然后在擊球時,他用下巴和左肩夾緊特制球桿,然后擊打,并擊打成功。尼克還在美國夏威夷學會了沖浪,他甚至掌握了在沖浪板上360度旋轉這樣的超高難度動作。由于這個動作屬首創,他完成旋轉的照片還刊登在了《沖浪》雜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靜地說。
尼克從17歲起開始做演講,向人們介紹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經歷。隨著演講邀請信紛至沓來,尼克開始到世界各地演講,迄今已到過35個國家和地區。他還創辦了“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們走出陰影。2007年,尼克移居美國洛杉磯,不過演講活動并沒有停止。今年他計劃去南非和中東地區演講。他用帶澳大利亞口音的英語告訴記者,“我告訴人們跌倒了要學會爬起來,并開始鐘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