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奶奶奶奶字篇一
漂,就是到處走動,甚至五湖四海的游,天南地北的蕩,而用“漂”來形容我老奶奶,是否適合呢,甚至是否含有貶意,連我自己都在懷疑,但一想到奶奶的行跡,還是覺得這字最準確。
對于山村里的老人家來說,若年輕時未出去走走,到老時就不必再提了,自己行走不便,兒孫們也不再愿攜其走,因為這老人家嗎,說不定半路途中來個突發疾病,豈不魂不歸兮?山村的老人家便只能廝守山魂,終歸山魂了。可我奶奶卻不同,年輕時在外留下許多背影不說,老了,還是每年往城里跑。
自然,也算是我奶奶的命好吧。外出漂,可謂有著天然的優勢,因為我爺爺的姐姐,也就是我姑婆就住在縣城,這樣奶奶進城就無需住旅社了,有吃的地方,有住的地方,不象村里其他的人,城里無親無故。我姑婆特偏愛我爺爺,自然也不會怠慢我奶奶。每年,奶奶至少要到姑婆家一次,一般是天暖時節,最偏愛六七月了。那時節,正放暑假的我也可一同去享福,只是次數多了后,我偶爾會在路上想,奶奶也好象孩子般地每年去那度暑假。到城里,姑婆便會買上很多水果,特別是紅紅的大西瓜,夠我們婆孫二人飽脹肚皮了。其實,來城之前,奶奶就已對我說過要到城里吃西瓜。那時,我們山村是不種西瓜的。幾天后,當我們要回去時,姑婆還會奉送很多吃的、用的甚至錢給奶奶,而我們來時所帶的山村野味也很受姑婆家喜歡的。
然而天下終沒有不散的宴席,歲月無情生命有限,幾年前爺爺病逝,接著第二年我姑婆亦遠去。如果說奶奶之所以城里攀親,自是爺爺的血緣,而爺爺姑婆相繼去逝,則兩家最根源的親戚紐帶似乎斷了。雖然高齡的姑公待客一向熱忱,但這時的奶奶跑過去,總感覺缺了什么。而且,更巧合的是姑公的家因城市規范被拆遷,全家都擠到一間陰暗的老房子了,全家僅每人一個床位,再也沒客鋪了。我想,對于奶奶,城里的安身之地好象漸漸遠去,今后奶奶進城的機會可要減少了。
可就在這時,我有幸從鄉下調入城里工作,幸運的奶奶又找到新的落腳點了。八十幾歲的奶奶說來就來,有一個月居然有事無事地跑我這兩次。說來也奇怪,我工作的單位很大,她居然也找到了我的辦公室,當時正在外忙的我匆匆趕過來,立刻見到奶奶清瘦的身影,還提著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黑皮袋,拉鏈已裂開,衣什等物更是鼓鼓發脹。奶奶正芒然地呆坐著,與辦公室里忙碌的情形一點也不協調。我心底真在埋怨,一個人那么大歲數了,老遠跑過來,也不先打個電話過來讓我有個思想準備。
我把奶奶領入我的住房,奶奶捧出白白圓圓的雞蛋,一邊說著:“崽!這是家里的土雞蛋,有營養的。”我忙雙手接了過去。
可是,對于奶奶來說,我這個孫兒的落腳點似乎并不周全。平時我都上班,沒人能與她聊天,我一日三餐均在食堂就餐,只好拎只碗給奶奶帶一份簡單的快餐過來,更有其他的生活起居方面都不太合老人家的習慣。奶奶說,還是走吧。我說你能去哪?姑公家也不方便,現在都無法安宿客人了。奶奶說,我不去你姑公家去你克先爺爺家。克先爺爺?我說怎么好象從未聽說過呀。
奶奶才說,他是自己親舅舅的`兒子。我心里格噔一下,親老表自然還算親,可平時也從未聞過他們彼此的來往,再說即使很親,可畢竟這么大歲數了,怎還來得及去照顧另一位老人家呢。我正想勸住奶奶,可她早已起身提上了行李。想到奶奶在這的不習慣,我索性就隨了她,只交待要是有什么事的話,就一定打電話。
事實證明,我的當心全屬多余。奶奶在那位克先爺爺家一連呆了好幾天,每日好飯好菜好住宿不說,甚至臨走時,克先爺爺還拿錢與奶奶。那幾天里,奶奶還四處走動,什么老表的嫂嫂妯娌姑姑呀,什么村里頭某某的干爹干娘呀,奶奶仿佛一見到他們就熟悉一熟悉就如故交。奶奶還告訴我說,哎,他們這些人呀,可都真好,就連某某都居然給我多少多少的錢……這連我都吃驚了。奶奶何來如此神奇魅力,另他們慷慨解囊?這就不得不令我們全家幾代人都羨慕了,因為奶奶的確有極好的外交辭令。
我與弟弟在經歷社會風雨之余常慨嘆:奶奶要是出生在我們這個年代就好了,絕然是一名優秀的女公關員甚至外交家,不管到哪,也不管遇到什么人,奶奶總能插入話題,娓娓敘來,可親可愛。就我自己來說,有時還真不大喜歡聽母親刺耳的聲音,卻極愿坐在奶奶身旁享受她動聽的話語。
我幾乎在猜想那些好客的人,因為可享受奶奶悅耳的聲音,那么即便多留宿奶奶幾日,多煩瑣幾日,甚至多開銷一些,也心甘情愿。當今不就存在付薪之聊嗎?也許奶奶的口才還真值這個價。而且,好幾位老爺爺還曾對我說:“你奶奶年輕時可是校花一朵……”我真為有這么個奶奶而驕傲。有時,根據奶奶目前清瞿的身形,輪廓有致的面容,我會獨自冥思去描摹奶奶當年的美麗的面容。可惜呀,那時的奶奶居然沒留下一張影照。
后來,奶奶還是一年來城里幾趟,每次都落腳于那克行爺爺家。我無不嘆奇,奶奶居然能被那七十余歲的克先爺爺及其夫人欣然接納。
奶奶就是抑不住對外在世界的好奇,而且這些年來,年紀愈大,行動愈不便,卻愈發地想溜出山村去看看。
前年,村里同族的一位叔叔在一座小城中結婚,奶奶從未去過那,聽說后,便決然要去。我的父母及至村里其他人都勸奶奶說:自己可想好,到底能不能去,身體如何。可奶奶說能去能去。結果,那天搭車返回時,老毛病頭暈發作,只好呆在我那里。接下來的幾小時吊針可真嚇我了一跳。至于后來輪到我的喜宴時,家里人不管怎樣勸,奶奶就一個字——來,而且奶奶當心酒宴那天太匆忙,確切地說更怕被我父母悄然撇開(這就象要離家遠行的父母甩開追隨的孩子一樣了),便早幾天跟隨我進城了。這次奶奶的身體沒出啥毛病,卻差點丟失,因為酒宴之時她一個人找不到酒店了。
奶奶有一個表弟,不過嚴格說來應是爺爺的表弟了,現已退休于省城,有時來我們家鄉體味一下鄉村風情。那爺爺嘴巴子特快,瞪著我奶奶說:怎么?到我那兒玩去吧。奶奶便閃著明亮的眼睛欣喜道:有這等好事就好羅。心里甭提多想去。可那表爺爺只是嘴上客氣而已。
奶奶的血性給了我,我也是個愛漂的人,我愛奶奶,愛自己。天南地北想去游,火車、飛機、輪船都想坐,大海、平原、沙漠都渴望,只要沒去過的地方,沒見過的景,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山腰,一條小小的曲巷,我都想去看看。我常夢想,還能帶著奶奶步出自己的家鄉,走出所屬的省份,到更遠更遠的地方。今年,我離開了原工作地得到外省學習好幾年,幾年后,清瘦的奶奶就是九十高齡了,她還能否經受住歲月的考驗?我真有點擔心。臨別奶奶時,我說:奶奶,保重好身體,幾年后,我帶你到很遠的大都市去。奶奶欣慰地笑著,兩眼閃著希冀的光芒。
奶奶奶奶字篇二
過年因為要值班,所以我提前回了一次家,離年關還有半個月,父輩們都還離家掙錢未歸,家里只有奶奶一個人。見到我回來可把奶奶高興壞了,給我煮了一大碗面,上面加了兩個荷包蛋,還蓋上很多澆頭,堆得就像小山一樣,嘴里還嘮叨著說我在外面一定吃得不好。雖然很難把它吃完,但是像往常一樣我都會把它吃完,只為看到奶奶臉上慈愛的笑臉。
晚上陪著奶奶看完越劇,洗漱完便早早睡下了。因為我的腳很冰怕冰著奶奶,所以我盡量不讓自己的腳靠近她,可奶奶卻好像知道了什么一樣,伸手就把我那冰冷的腳抱進懷里。
第二天奶奶知道我要走了,一定要把家里最大的鴨子殺了給我吃,我說養著吧,等過年大家都在的時候再殺,可奶奶卻不肯,說我回來這么匆忙,也沒燒什么好吃的給我吃,要是我就這么回去她真的會急上火的。
奶奶年紀大了不會殺鴨子,只好等隔壁家的伯伯中午回來的時候再弄,奶奶一遍遍的去看他回來了沒,等到我要走的時候鴨子還沒有煮好,奶奶硬是要我吃吃看,說我牙齒好,說不定能咬動。我不忍拒絕嘗試著吃,看我真的咬不動,奶奶便盛碗湯給我喝,說吃不到肉湯也喝點,我強忍著眼里的淚水,把整碗湯喝了個底朝天,奶奶終于笑了。
提著奶奶給的一大包她的“珍藏”離開了奶奶家,奶奶就一直在后面默默的跟著,我讓奶奶不用送了,我自己走就行,她執意要送,送出了好遠,我讓她回去,她卻不肯,說這路這么寬她回去的時候一走就到了,再送送。
離別的時候我看到了奶奶眼里的不舍,還有她眼角就要落下的淚水,好像是要對我說什么,張張嘴卻有沒說話。我知道她是想說有空多回家來看看她,卻怕我們平日里太忙脫不開身,怕給我們負擔。
在轉身那一刻,眼淚終于忍不住落了下來,我知道身后奶奶一直在看著,卻不敢轉過頭去,直到走出了好遠奶奶在后邊喊“在你包的外面那個袋子里有500塊錢,你拿去買點喜歡的東西吃。”她是怕我不肯要,才偷偷放我包里。
她總想我們過好點,自己生病了,被牙疼折磨了好幾天,卻跟我嘮叨說都花了“十塊錢”了還沒看好,她是把一塊錢掰兩半來用的奶奶,卻舍得給我500塊。
她囑咐我跟大家說一下如果忙的話,就不用回來,她在家里過的很好,打個電話回來就好了,我不由得自責,因為我都想不起自己有多久沒給奶奶打過電話問聲好了。
回過頭看著奶奶轉身回去的背影,我仿佛看到的是奶奶一個人在家孤獨的樣子,那么的落寞。我的腳就像有千斤重一般,怎么也挪不動,走不開。
爺爺去年走了,留下了奶奶一個人,可奶奶又不肯跟阿姨舅舅他們住,她說自己一個人住想吃什么就燒什么,落得自在,可一個人在家又怎會不覺得孤單呢。
想起了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是啊 ,就像我們小時候希望爸爸媽媽在身邊,總吵著要找爸爸媽媽一樣,現在是他們需要我們,盡管他們不會吵著要我們回家,可是我們不能忘了他們需要我們,他們一直在家里等著盼著,沒有什么能比我們常回家看看更能讓他們開心的事了。
我拿起手機給大家都發了短信,讓他們過年早點回家,如果真的沒法回來,不要忘了給奶奶去個電話,不用說太多的話,報個平安再陪她聊聊家常就好,別忘了奶奶一個人在家。
奶奶奶奶字篇三
我的奶奶65歲了,無情的歲月奶奶的臉上刻上一道道皺紋,可她要是干活起來可真似個孩子一樣利索,我們全家的活她都會去做,被我叫為“勞動奶奶”。
說起來我奶奶一點都不老,少女般的短卷發,大大的眼睛,咋樣年輕吧!可是她的歲數使人覺得她很老。早上奶奶會早早起床做早餐給我們吃,然后跑著小步去買東西。回來后就開始洗碗。奶奶每次干活總是我們不時。因為爸爸是想使奶奶來享福的,不使奶奶干活,可奶奶就是閑不住啊!
奶奶對我的愛也是說不盡的,記得有一次我腳扭到了,爸爸媽媽去深圳了。這可把奶奶急壞了,奶奶便騎著自行車載著我來到醫院,醫生對奶奶說:“要是再不上藥你孫女的腳可能要起泡。”醫生說完,把藥酒給了奶奶。奶奶也只能無奈地載我回家,一路上總說:“怎么怎么不小心。”回到家里奶奶給我上藥,她是那么輕那么輕,生怕弄疼我,藥總算上好了。可是奶奶還是不太放心我,總我身邊轉來轉去的,飯也顧不上吃了。頓時我的心頭暖暖的,覺得奶奶十分貼心。
奶奶有一顆寬容、仁慈的心。若有左鄰右舍吵架,她總是會義不容辭地去勸架。奶奶的人品好,又講理,很多人都會聽她的勸告,鄰居常常聽了她的勸告而停止吵架。要是你做錯了什么事情,奶奶不會過分斥責,而是批評幾句,就當作什么都沒發生。而往往就是這寥寥幾句,會你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你永遠記住這個教訓。
奶奶的最愛,莫過于是越劇了,凡是有關于越劇的事,奶奶幾乎是樣樣皆知,物物精通,常常會忍不住我們面前表演一番。似《西廂記》、《雙烈記》,她都略知一二,唱得是有模有樣,還真有幾分袁雪芬的味道呢!有時,一時興起,周圍許多東西都被她作為道具:圍巾,帽子,更有勝竟用起了衣架!每當奶奶唱越劇,看著她那樣子,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人老心未老”!
如今,奶奶一天天變老,但她的仁慈,和藹卻還,我愛我的奶奶,她的一舉一動使我今生受到很大的影響。
奶奶奶奶字篇四
黃昏,晚霞,余暉。
草垛,黃狗,村婦。
在詩意的向晚,在八卦熱鬧的村頭,那人毫無形象地大大咧咧地坐在石頭上,時不時插入話題說上幾句,卻又不時向村外頻頻張望。這時,身旁的婦人笑說:“喲,還沒回來呢?”“嗯哪。”略有些失望,又重新加入八卦行列。
那人戴著金項鏈,左腕上有個銀鐲子,可腕上還戴個玉鐲子,雖是富貴,但年華已老,早已承受不起這華麗。身上總穿著有些暗花的衣服,腳上常穿著一雙梅紅的耐克毛毛蟲鞋,小小的孩童樣式,應該是有人穿不下了送給她穿的。這樣的一身搭配,看起來有些不和諧,但卻又覺得很有鄉土味,就適合她這樣的農村老太-------這個有著少女般愛美之心的鄉婦。
那人常卷起袖子,手上青筋凸出,皮膚黃黃的皺巴巴的,上面還有好些老年斑,仿佛能撫摸出泥土的氣息,也仿佛訴說著暮年的無奈。但就是這雙衰老的手,從清早開始,就靈巧地蘸著膠水,飛快地卷著香燭,那手指靈活地上下翻飛,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拈、蘸、包、放的一套包香工序。一個不經意間便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那是鋼琴家的手,矯健而靈巧。那人少女時,定是個心靈手巧的聰明姑娘。
那人將忙了一上午的香燭,摞得整整齊齊地放上三輪車,又顫顫微微地騎著上街。換了些錢,雖微薄,但足以使她心滿意足。連蹬三輪車也更有力了,勁頭十足地蹬向菜場。到菜場,已烈日當頭。那人穿梭在人群中,一時到這精挑細選,一時又到那討價還價,忙得不亦樂乎。或許只有五毛的便宜可占,可仍然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那人買了許許多多的魚啊,肉啊,真不知她要吃上幾頓。冒著炎炎烈日,她快樂地往家趕,到家也顧不得擦汗,就忙著去弄柴火,因為那個豬肚煮上后要好好的焐一下才能爛才能入味。老伴也被她叫入煙熏嗆人的廚房,為菜怎么做好吃,倆人時不時拌上幾句嘴,熱鬧中帶著人間煙火的幸福。這似乎是一個很正常又不平常的下午。
一個下午的忙活后,桌上便擺滿了熱騰騰的家常菜。看著滿桌的菜,她便很成就感地脫掉圍裙,又步履匆匆地走向村頭,向路的盡頭張望。心不在焉地聊天,滿懷期待地等待。
平凡,不能再平凡了。我的奶奶,就坐在夕陽下,村頭石凳上,和那些像她一樣的老婦們討論著婚喪嫁娶,八卦著村中軼事,時不時遙望著村外。
奶奶奶奶字篇五
于是我找來有關共產黨的書,認真的閱讀:
共產黨是紅色的,這紅是用鮮血染紅的,他們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寧愿犧牲自己,用血的代價來保衛。
共產黨是剛強的,共產黨的成立,經歷了多少磨難,有多少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披荊斬棘。
共產黨是勝利的化身,不管在哪里,只要有共產黨就不怕有危險,對于老百姓來說,有共產黨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沒有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沒有紅軍長征途中過草地,爬雪山,吃草根的艱苦歲月。因此,媽媽說小孩子是感受不到這些的,可從奶奶的身上,我感受著新中國的共產黨員在黨的領導下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春暖花開,我和妹妹嬉戲玩耍,奶奶總會低聲阻止我們:“燕子在尋找筑巢的地方了,燕子是有靈性的,它會選擇清靜的環境,和睦的家庭筑巢。”確實,我們的家庭是和睦的,祥和的,都是因為我們的好奶奶,她具有所有如她這般年齡共產黨員的一切美德:熱情工作,敬老愛幼,任勞任怨。
奶奶是我們小組的婦女組長,任職至今三十多年了,官兒很小,雜事不少,但是奶奶是那樣的任勞任怨且出色的完成著她的工作,以至于六十八歲了早過了退休年齡了,村里的婦女主任卻一直挽留著她,讓她負責計劃生育宣傳等婦女工作,每當任務來了,她都會樂此不疲挨家挨戶送通知單,且非送到家庭戶主手中不可。她說隨便門縫里一塞,萬一戶主沒有看到,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這么負責的婦女小組長,奶奶的工作得到小組所有家庭的認可。
奶奶還 是“志愿者”,這個志愿者主要是義務為村里掃馬路,搞衛生。每當接到通知,早上,天蒙蒙亮,我們都還 在甜甜的睡夢中,奶奶就戴著小紅帽,扛著大掃把出門義務勞動去了。
奶奶沒有文化,不會講大道理教育孩子,但是她卻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家四世同堂,奶奶既當婆婆又是媳婦,百歲高齡太太的生活起居亦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太太最大的愛好就是任何東西都喜歡嘗嘗鮮,因此有什么好吃的奶奶總會給太太留一份,我和妹妹也耳濡目染,碰到什么好吃的就會爭著搶著給太太送去。
我愛我的奶奶,我要向奶奶學習,做一個心底無私、品德高尚的人。我愛中國共產黨,想對親愛的黨大聲的說,“謝謝!”。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奶奶奶奶字篇六
我的奶奶,個子長的不高不矮,圓圓的臉,臉的左下角有顆痣;大眼睛,雙眼皮,眉毛不粗不淡,鼻子和嘴巴長得十分協調,只是頭發全白了,臉上也有許多皺紋。
奶奶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退休了。奶奶說,在我出生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她過得非常輕松快活,臉上也沒有皺紋,頭發雖然有點白,但不仔細看,還察覺不到。
自從我出生后,奶奶就開始辛苦了。因為媽媽沒有奶水,我從出生就靠喝牛奶過日子。為了生計,媽媽在我滿月后就陪同爸爸外出務工,我基本上就在奶奶身邊長大。直到我要上幼兒園大班了,才在奶奶的陪伴下,來到父母身邊。喝牛奶沒有母乳營養,而且容易餓,大小便也多,由于那時我爺爺還要上班,可把我奶奶忙得夠嗆。到我三個月大,就開始吃奶奶給我加工配有各種雜糧和蔬菜的營養米糊,使我盡管沒有母乳吃,卻照樣長的結結實實。
奶奶每天都很忙,除了照顧我,還要做很多的家務活,稍有空閑,又忙著幫我織衣服,直到現在,還是這樣。我奶奶織衣服的手藝可好啦,她織的衣服非常漂亮。記得我在上海上幼兒園時,幼兒園的老師看到我穿著奶奶織的衣服,還問我奶奶是哪兒買的呢。
我那時候小,不覺得奶奶帶我到底有多辛苦,直到我要上小學,我表弟出生后,又放到我奶奶身邊帶,看到奶奶和姑姑兩個人帶著弟弟還那么辛苦,才懵懵懂懂感覺到奶奶帶我是多么地不容易,才逐漸明白,原來奶奶臉上的皺紋和滿頭的白發,是帶我和弟弟操勞的結果。
奶奶自小就教給我很多知識。記得我快兩歲了還不會講話,我外公甚至擔心我會成啞巴。是我奶奶非常耐心地從發音開始教我,到我三歲上幼兒園時,已經能認識漢語拼音和十幾個簡單的字了。后來,奶奶又教我念唐詩,為方便我學習,還要爺爺把他抄錄的一本里面有八十多首唐、宋詩選,每個字都標注了漢語拼音。每當我借助漢語拼音讀出了一篇詩詞,奶奶都會及時給予贊許的掌聲。
奶奶還經常教我講故事。20xx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我代表鳳溪幼兒園參加上海青浦區幼兒園講故事比賽,還獲得了二等獎呢。幼兒園的馬老師和蔣老師都非常高興,連聲稱贊,說是能夠獲得區里的二等獎真是不簡單。
上學以后,由于爸爸媽媽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還是奶奶陪伴著我。每天早上五點鐘奶奶就起床給我準備可口而又營養的早餐,等到我吃完飯后,不會騎車的奶奶,又不辭辛苦地送我上學,接我放學。上中學后我自己騎車去學校,可奶奶還是每天起床時給我準備早餐,出門時不忘叮嚀我注意安全。我學習有了進步時,她不忘提醒我給自己找找差距,遇到困難時也會及時地鼓勵我堅強面對。在奶奶的細心呵護下,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并戰勝了青春期的叛逆,順利進入了高中繼續學業,可我奶奶的頭發卻在不知不覺中全白了,臉上的皺紋也在不知不覺中多了起來。看到奶奶已經是這樣衰老,我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能辜負奶奶對我寄以的厚望。
愿我的奶奶健康長壽。
奶奶奶奶字篇七
瞧,一雙蠻有精神的眼睛,流露出不服老的勁頭;圓圓的臉龐,斑白的短發,顯得與藹可親;一張嘮嘮叨叨的嘴,隨時都會給你提個醒兒,這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非常儉樸,甚至有些吝嗇,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她年輕的時候陪人去逛廣州,走了一整天,連瓶水都不舍得買來喝。逢年過節,單位加菜,她一口也不舍得吃,全部帶回來給家人吃,就像鳥媽媽外出覓食喂養窩里嗷嗷待哺的小鳥一樣。姨婆的丈夫去世了,奶奶忙前忙后的,還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拿出來供姨婆的兩個女兒生活學習。奶奶就是這樣對自己摳門,對別人慷慨,真是深得孔夫子“克已復禮”的真傳啊。
奶奶是市政府醫療的一位醫生,學歷不是很高,但實踐經驗豐富,醫術精湛,而且對患者耐心細致,認真負責。對病人的疑問總是不厭其煩的解釋,鄰里左右有人病了,哪怕半夜三更的,只要一個電話,她就毫無怨言的跑去幫忙,凡是找她看過病的人都會對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她雖然已經退休十幾年了,但每次出去散步的時候,總有不少人上來熱情的打招呼,親切地叫她“黃姨”,其知名度之高,令曾是市府領導給千萬的人作過報告的爺爺也自嘆不如啊!
奶奶非常關心我,每到下午四點半,她就會帶上點心牛奶來學校看我,像報時鐘那么準時。有一次,奶奶到教室沒找到我,后來一見到我就嘮叨起來:“你跑到哪里去了?又去哪玩了?肚子餓了沒有?還不回家?”一下子跑出那么多問題,我經不住她的陣陣“連珠炮”,趕緊說:“我馬上走,我馬上走!”連好些天,奶奶天天都來,風雨無阻,有時在操場沒看見我,就一步步慢慢爬到四樓教室找,如果我不在,她還會顫顫巍巍的爬上另外一棟樓的五樓舞蹈室來找我,反反復復的找好幾遍,總是希望能親手遞給我一瓶牛奶,幾塊點心,然后再嘮叨幾句。漸漸同學們開始笑話我了,有一天,我終于忍不住,對奶奶說:“奶奶,你以后不要來了。”為此,奶奶很不開心,默默傷心了好幾天。
我回家后,腦海里浮現出奶奶頂風冒雨給我送東西來的樣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想:“奶奶一把年紀了,身體又不好,那么辛苦的給我送東西來,禮輕情意重啊!我這么說太不應該了。”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奶奶是刀子嘴,豆腐心,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啊!”我決定跟奶奶道歉。
第二天下午,一見到奶奶我就跑過去對她說:“對不起奶奶!”可奶奶卻慈祥的笑揮了揮手,又遞給我一包點心。包裝袋上,還留奶奶晶瑩的汗珠呢!
奶奶,我愛你,我愛你的刀子嘴,我愛你的豆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