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家風家庭家風篇一
我們每一個人,從脫離母體呱呱落地,降臨人世,作為一個社會成員,首先進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一個小孩子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家長,其中特別是父母,是小孩子不可任意選擇的首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開端。嬰幼兒的頭腦象一張白紙,很容易涂上各種顏色。在小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長和家庭生活對他們實施著各種各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極為深刻的烙印,很難消失。家長實施的各種教育,他們終生不忘,成為他們一生成長的基石。
最初的言語是從父母那里學會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小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著家長的影響和教育,是父母手拉手教小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導下進入社會生活,了解社會的。小孩子小時候,是形成習慣的最佳時間,良好習慣的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長中起著打基礎的作用。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笔钦f早期形成的習慣象是與生俱來的一樣穩固。
在兒童階段,小孩子們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興趣廣泛,對于周圍的一切都感興趣,善于模仿,有很強的感受能力,有驚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兒童時期,小孩子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父母的照料,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對家長有極大的依賴性,他們的活動能力和活動范圍有限,主要是在家庭,在父母身邊同家長朝夕相處,家長的影響和教育幾乎天天都在強化。由于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統關系,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建立了十分真摯深厚的感情,家長在小孩子心目中很有威信,小孩子十分信賴家長。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自然成為小孩子們效仿的榜樣。家長的教育成為小孩子生活的準則,家長對周圍人和事的評價標準,成為小孩子道德評價的標準,甚至父母的作風、習慣、氣質、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都深深地影響著小孩子。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對于每一個人的德、智、體的發展起著奠基的作用,特別是對人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甚至可以說是起著型塑的作用。有人說:“小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小孩子是家長的翻版”,這種說法,都說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的發展水平有決定作用,馬克思說過:“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备锩鼘煹腵教導十分深刻。作為法官,必須執行法律,否則就是失職;作為傳教士,必須以傳播宗教為本分,否則就是不虔誠;同樣,作為家長,必須以教育子女為天職,否則就是不稱職的家長。做父母的,必須象法官傳教士那樣忠于職守。
不象小時候那樣聽話了。但家庭教育還在繼續發揮作用。以到小孩子們長大成人,走上社會,獨立生活,仍然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家庭教育的影響。
小孩子到了初中,就進入了青春發育期。他們獨立活動能力增強,社會活動范圍擴大,要接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周圍環境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這一時期,正是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小孩子在思想和學習上開始分化。同時,這一時期,也正是小孩子和家長重新調整關系的時期。調整好了,家長就可以繼續保持教育的主動權;如果調整不好,把關系搞僵了,就要喪失教育的主動權。因此,小孩子進入學校以后,家庭教育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應當抓緊。
家庭家風家庭家風篇二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
——題記
我們家有許多好風氣。比如說節儉,今天中午的飯菜剩著,就留著晚上吃,不再多炒其余的菜,米飯有時剩的少就炒著吃,任何時候花了錢都要仔細講清楚花到哪兒去了,零花錢絕不多給,絕不盛行奢侈浪費之風。
在勤懇方面,我的外婆是一個好例子。她總是勤勤懇懇地做每一件事,從不叫苦叫累,在新年時,還總是跟朋友發信息送祝福,大年過后還把一些人叫到家里來宴請。辛辛苦苦,她從早上開始準備,一直忙到中午客人來。家里有客人時,外婆總是要把家人和小孩們分開,分到兩個地方。外婆待人很真誠,給客人的飯菜量總是很充足,一大盤一大盤的上,都是雞鴨魚肉一類的。
在學習方面,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外婆很信仰佛教,七十多歲的年紀還總是戴著老花鏡看佛書。媽媽在報社工作,每天晚上把臺燈讓給我,坐在電腦前修改稿子。舅媽是教師,認真態度更不用提了,備課備到很晚,還總是在晚上學習,把卷子拿回家來批,每天挑燈夜戰到很晚。嬸嬸是銀行工作人員,在考試之前更是認真,拿著資料一直背。這些愛學習的行為都深深感染了我們。
家里的長輩都很孝順,老人一旦有個什么病,全家人更是一起擔心著急,不管有多晚,只要老人難受,不管家有多遠,都立刻跑到家里去。家里的長輩更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媽媽總是順著姥姥,只要她高興,什么都聽她的不惹她生氣,不惹她著急。姥姥經常拿媽媽令人感動的事跡來教育我。姥姥的兩個兒媳婦總是給老人送卡,快過年的時候,給老人買棉襖,一點一滴都感染著我們。
家風說不完也道不盡,也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風會不斷充實與更新。規矩需要我們傳承,才會使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家庭家風家庭家風篇三
什么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淀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只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并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词裁?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么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民風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圣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范。這些規范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沖擊錘煉,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并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著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說,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家庭家風家庭家風篇四
每個家庭的家風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又在不同的家風中成長起來。
我家是一個大家庭,從爺爺那里開始,一直延續著我家的好家風。爺爺告訴我們,祖輩們都說“百善孝為先”,首先要懂得孝道,所以我每次看到爸爸媽媽一有時間就經常去看望爺爺奶奶,買很多好吃的給他們,爸爸幫爺爺家干一些重活,媽媽就洗洗涮涮的忙個不停,爺爺奶奶在這個時候總是在旁邊說:“別忙乎了,你們上班累了!”,可是能夠看到,爺爺奶奶的眼里充滿了欣慰和幸福。
爺爺還教育我們,做人一定要正直,永遠不要有害人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還要樂于幫助別人,爺爺常說“舍得舍得,只有舍才有得”,我們也是這樣做的,爸爸媽媽都幫助過很多人,我也在學校幫助過很多同學,爺爺夸我是個懂事、有善心的好孩子,我也覺得從心里感覺快樂!
我們還有勤儉節約的好家風,從來不浪費任何東西,我每次吃飯都會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吃完,也不會亂花錢,哥哥穿過的衣服,改一改媽媽就拿來給我穿,媽媽還用很多破舊的衣服做拖布和椅子墊呢,非常漂亮!爸爸也常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我也覺得節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這些就是我們的好家風,我覺得生長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很幸福,有這樣的好家風很自豪,孝順、正直、勤儉、自強。其實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我們本應該堅守和傳揚下去,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品德!
好家風培養了我的好品質,好家風讓我懂得了人間大愛,好家風更會讓我們未來的生活吉祥幸福!
家庭家風家庭家風篇五
一個好的家風對一個人很重要,一個好的家風可以培育一個心智健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風影響人的品德,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家的家風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孝敬長輩,二是鍛煉身體,三是愛讀書。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家里都非常孝順老人。奶奶每周都來我們家里,見了奶奶后首先問好,然后讓奶奶坐下。爸爸拿出家里最好的茶葉,一邊泡茶、一邊聊天,和奶奶談笑風生。中午爸爸媽媽準備午飯,做一些奶奶愛吃的飯菜。吃飯時總是讓奶奶先坐下,等奶奶先動筷子之后,我們才開始夾菜吃飯。吃完飯,奶奶詢問我生活、學習的情況。奶奶走的時候,媽媽總要給她帶一些她喜歡吃的面食,如包子、窩頭,饅頭等。
爺爺去世好幾年了,我們都很想念他,每逢重陽、清明節日,我們都會買一些祭品,去墳前燒紙。
對姥姥和姥爺也是經常探望,因為姥姥身體不好,媽媽就為他們做一些事情,買些他們喜歡的東西,媽媽還讓我每周五給姥姥打電話問候,爸爸媽媽的這種孝敬行為已經影響了我。
健康的身體是快樂的基礎,我們家的人都愛鍛煉身體、注意飲食。爸爸的好多同事由于不注意鍛煉都血壓高、血糖高,爸爸每天早晨都起來鍛煉身體,身體健康、紅光滿面。有了爸爸的引導,我們全家都注意鍛煉身體,每天我會和媽媽一起打一個小時羽毛球,早晨和爸爸帶我一起活動、訓練。后來,我們發現要想有好的身體,不僅要鍛煉,還要健康飲食,我們家很少食用深加工食品,經常吃素,漸漸通過健康飲食、鍛煉身體,我們全家人很少生病。使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
書籍能給人帶來智慧,讓人明白事理。爸爸愛喝茶、喜歡紫砂壺,家里存放各式各樣的紫砂壺,他喜歡看茶文化之類的書籍。通過讀書他的茶文化知識很豐富,也知道了很多茶道禮儀,關于茶道他說起來頭頭是道。媽媽喜歡看生活類和教育類的書籍,增長生活經驗和教育心得。我喜歡看軍事類和歷史地理類的書,像兵器知識,歷史上下五千年,明清歷史,《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這些書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為了積累詞匯,我還購買了意林雜志,意林雜志上推薦的好書,我們也從網上買,為此我們家每個月都要為書專門設立一筆賬呢!
家庭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我的父母的好習慣好作為影響著我,讀書健身,孝敬老人,好的家風影響著社會好的民風,我的小家庭為這個大社會增添一點和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