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一
5月13日和14日,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和劉娜老師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到部分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
學生家長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接待的也非常熱情。給他們介紹了我縣教育發展的巨大成就及我校的教育教學理念,并就孩子的各方面表現和家長進行了交流。同時,我也征求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我們與家長面對面促膝暢談,氣氛融洽,消除了家長對我們的一些誤會和責怨,也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
此次家訪,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每一個問題學生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長。比如我們班的趙鑫同學,學習基礎差,在校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習慣極為不好。這次到他家家訪,通過和家長的交談發現,家長認為抓好孩子的學習是老師的責任在。家長的話孩子不聽,自己也沒辦法,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放任自流,以自己不會來推卸責任,導致了孩子現在的不良習慣。
還有兩個孩子,家庭背景極為相似。都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上學。王雨萱的媽媽,生活態度樂觀,積極向上。在不影響照顧孩子的前提下,自己又打了一份工。她丈夫不同意她打工,讓她一心一意管孩子。但是她說:“我這樣做既不影響照顧孩子,又能貼補家用。苦點累點怕啥呢?”我問她:“孩子理解你嗎?”她說:“兩個孩子可懂事啦!學習很自覺,而且常常操心我照顧我。”我說:“是你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家庭的責任感,影響了孩子。所以孩子也和你一樣,積極樂觀,有責任感。”王雨萱在學習上積極上進,與媽媽的榜樣作用是分不開的。
另一個孩子茍佳怡的媽媽,全職在家照顧孩子,但是她卻不停地向我訴苦:“我什么都替孩子做了,但孩子卻渾身是毛病,偷懶,不聽話,我簡直沒辦法管了……”我說是因為她眼中只有孩子,所以把孩子的缺點放大了。再加上整天叨叨,孩子也煩了,不愛聽了,也就覺得難以管理了。
同樣的家庭背景,但兩個孩子的表現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是家長的素質問題。
這次家訪是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進行,雖有“被迫”的成分,但就是這次“被迫”讓我們改變了以往對家訪的淺薄認識。家訪不是簡單的打電話、微信告知家長學生的“不良行為”,而應該是老師與家長之間的心與心的交流,攜手教育好孩子。教師用真誠打動,用智慧引導,讓家庭教育緊跟學校教育的節奏,家校共育,才能彈奏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動人樂曲。
今后,進行家訪,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常態。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二
實現教育公平難。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生也有學可上,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師資分配、教育資金投入不均衡,致使許多孩子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服務和教育資源。家長擇校、超級大班勢必自然。
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學生陳明峰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家里只剩年邁的爺爺奶奶維持家庭和照顧孩子。學生黃杰更是一個人留守家中。如此以來,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機會相當少,大部分時間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教育、引導、交流。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性格孤僻、苦悶、沖動等不良表現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遺。類似這種家庭的學生比比皆是。
重視孩子的教育。家訪中許多家長表示凡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愿意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一切。盡管他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早已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重視孩子教育的決心讓我震撼。
家校聯系應緊密。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不是很了解,或是沒有時間去了解。通過向家長介紹與學校及班主任聯系的各種方式,家長表示十分樂意與校方建立密切聯系,全面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愛。尤其是留守學生,父母關愛的缺失致使性格內向孤僻,一方面父母應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細節中給予孩子更多愛,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我們應該把家訪這一活動當做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使它長期暢通。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三
一、統一思想,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1、了解所訪學生家庭狀況。進行家訪前,我們首先對所訪學生家庭狀況進行盡可能深入的了解。因為,家庭狀況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狀況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2、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多報喜,少報憂。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活動,在學校與家庭間構成有效溝通。
3、與家長共同研究,明確要求,統一思想,找出學生內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在未來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長提出推薦,為其實施家庭教育帶給幫忙指導,必要時還要向家長介紹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并共同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透過切實開展工作,家訪成果顯著
1、透過本次家訪,我們全面了解了受訪學生及其家庭,為在未來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透過家訪,我們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第一時間了解家長的想法,解除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訪為平臺,以學生和家長為渠道,我們對學校進行全面宣傳,擴大了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
4、透過家訪,廣泛聽取社會對我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推薦,并及時反饋。
三、家訪體會
1、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我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明白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為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
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我的子女又過于溺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期望透過學校教育來改變孩子。
2、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
絕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里各方面表現都良好,但在家里卻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放假后,不學習,不寫作業,整天看電視、上網,什么家務都不干,動手實踐潛力相對較差,必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3、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著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透過一段時間的家訪,我們得到了許多收獲,并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工作,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四
下面就談談本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進步。在輕松和諧的閑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后,他們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于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五
13日下午兩點半,從學校接受了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立即出發。午后的陽光火辣辣的,曬得人睜不開眼睛,我們毅然決然地踏上家訪之路,打電話聯系學生家長,進入各個小區。上樓、下樓,上到6樓敲門入戶時,已是氣喘吁吁,兩股顫顫,極力想保住一份優雅是絕對不行的。家長熱情地招呼,自己半天反應不上來。等歇一會兒后,才漸漸能理出思緒,與家長溝通。如此一家又一家,倘若遇見了家在某小區一樓居住的學生,那種快樂,仿佛在驕陽下突遇巨蔭的欣喜若狂。
就這樣進了一家又一家,內心里的溫暖與感動卻是滿滿的,還有那絲絲縷縷的欣慰與隱憂。
這次家訪,我們帶著教育局和學校對孩子們的殷殷期望和囑托,我們就是藍田教育的宣傳者、代言人。每到一家,從藍田教育的發展與家庭及孩子的成長之間的關系、學校的教學理念等等,都要讓家長知曉。剛開始覺得自己走一家說一遍,啰嗦,后來不知不覺中,已成熟練功了,并且帶著一種自豪與美好的感覺去交談,并覺得這是一種責任,我們承擔了,我們很驕傲。
走訪了20多位學生和家長,除了把藍田教育的成果,北小的教育理念宣傳到戶,最重要的是了解小淘氣們在家的表現,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然后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家長的陳述有時真的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孩子在學校明明挺愛勞動,在家偏偏不勞動;在學校挺穩重、乖巧的,在家卻讓家長頭疼;學習方面,家長最渴望老師能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而我們也對家長提出了我們管理的要求,需要家長配合的,家長都滿口答應。呂珺同學的媽媽開美容院,由于忙生意,根本沒有時間管理孩子,更談不上陪伴。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管理又得不到呂珺父母的認可,除了衣食無憂,呂珺的學習與思想教育其實是“架空”的,我們倆著實擔憂。我們就給呂珺爺爺奶奶介紹了一些管理孩子、配合老師的方法,并承諾會全面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予他們程度的幫助,老人謝不絕口。
走進不同的家門,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受到熱情接待。孩子則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禮貌、靦腆,甚至拘謹。面對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校表現,我們如數家珍;家長談起孩子也是憂慮多于喜悅。我們盡量給家長以寬慰,給家長以指導,讓他們從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方法上要有所改變。家長信賴的眼神、謙卑的態度,讓我們更感覺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
登門拜訪,我們傳遞了真誠與關愛,帶去了對孩子的贊賞與期許,還有對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的理解與企盼,帶回了家長的感動與信任。入戶家訪,架起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橋梁———我們,北小人,街頭巷尾的奔走,真誠無私的交流,收獲頗豐,不虛此行!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六
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這一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更清楚。為了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每學期的家訪工作成了學期結束收尾中的重點。
7月3日結束了畢校式后,下午我與吳老師乘興而至,一同踏上了家訪之路。這次的家訪收獲很大,在家訪的過程中有些體會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家訪,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1、能全方位認識孩子。了解了很多學校里無法了解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如:我們班的锘渝。她在校性格內向、膽怯,說話聲如細絲,有什么事都藏在肚子里,不與別人分享。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家的表現與在學校的表現截然相反——剛踏入她家院子,看見她與哥哥正興致勃勃地打籃球,還聽見了她那銀鈴般的笑聲。看見老師來訪,她輕輕地問候完便嬌羞地躲在媽媽的身后。聽她媽媽說,在家里她可活潑了,把學校里學的什么都跟他們表演,跟他們說,這樣的表現確實讓我和吳老師大跌眼鏡。其實班里家校反差很大的學生還有很多,經過家訪,全面了解了他們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們的心理,以引導他們的行為。
2、能更好地建立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任。我感覺,每次的家訪都很重要。這是一次難得能與家長真正面對面,走進他們的生活,坐下來聊聊他們的孩子。于是,我們拿出比平時更有耐心,向學生家長講述孩子的在校表現等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很多家長對于我們的到訪,深受感動,也很熱情。雖然一杯開水很普通,家長的話語很樸實,但卻能澆熄當時的炎熱,迎來的是涼風習習。
3、獲得許多第一手育人資料。我們的家訪深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真誠地與學生、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在這“零距離”的溝通中,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那么,今后家校合作的教育工作也能得心應手。
二、家訪,每次要算好線路和時間
由于我校生源范圍廣,有來自:內坑、永和、安海鎮的各個村……每個孩子的住址很分散。于是,出發前應先與家訪對象取得聯系,約好家訪時間再制定好路線,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更高的效率。
三、家訪,不能用打電話代替
電話里,有的家長比較委婉,有話不愿直說,而且有些話也說不清楚,如果不到學生家里去看看,老師不可能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也不可能了解這個孩子的家庭,因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有很重要的關系。
四、家訪,很累但很快樂
家訪,每次都跑那么遠、那么多的路。有時會因為不熟悉路程,要找這家而繞一些冤枉路,有時也會遭遇迷路時的窘境,甚至有時還會遇到“攔路虎”——狗。但是,家訪也有讓我感到快樂的。比如,你會接過家長遞上的冷飲,你會聽到家長一句句的問候,你會看見家長發自內心的微笑,你會遠遠的看著孩子一家站在門前望著你的離開等等。每每看到這些,想想累,但辛苦都值得。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老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通過家訪,家長和教師面對面促膝交談,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七
家庭是學生第一課堂,父母是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最密切關系的人,因此要把一個學生教育成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除了在學校接受正確的教育之外,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說,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延伸,為了學生的進步,班主任應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雙管齊下,把學生培養成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如何才能使家長和班主任更好的配合呢?那就需要班主任家訪時要講究方法。
一、尊重家長。我們在家訪時應該把家長放在平等地位與他們交談,尊重他們,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誠懇的與他們交流教育學生方式,以便今后能更好的教育好學生,使他們能茁壯成長。
二、講究談話藝術。我們進行家訪時,要注意談話藝術。因為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后進生的家長,他們對班主任的家訪都持有戒備的心理,認為班主任是“來者不善”。如果班主任在家訪時只是一味的指責學生的錯誤,家長的不負責任,那將引起家長的反感,導致家訪工作不能進行下去,從而也達不到雙方互相配合教育好學生的效果。因此,班主任進行家訪時,應以自然的、平和的、親切的、誠懇的語氣向家長說明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商量的語氣與家長商討管教學生的方法,此外還需班主任對于自己教育學生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敢于自我批評和敢于承擔責任的精神。相信這樣的家訪方式能使家長與班主任在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氣氛中商討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三、做一個有準備、有計劃、有明確目的的家訪班主任進行家訪時,應實事求是的向家長介紹學生各方面的情況,說清楚學生的優點在哪里、缺點在哪里,不要為了引起家長重視而過分夸大學生的優點或缺點,這樣做是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另外,班主任除了向家長反映學生實際情況外,還應把你對學生的教育計劃以及希望達到的教育目的向家長說明,這樣能使家長滿懷信心的配合你的工作。
四、講究教育方式。大多家長認為“棍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由此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打就是罵,使孩子處在一種擔心害怕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其實這樣不利于孩子很好的學習知識,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因此我們在家記時要向家長說明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體罰或溺愛的教育方式都不正確,而應是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關懷,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應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與孩子一起分析、找出原因,以便改正。
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家長聯系的最常用的方式,讓我們好好利用這一方式,教育好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學生茁壯成長。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八
連續兩個星期做了兩次家訪,雖然孩子們所在的年級不一樣,學習情況不一樣,家庭背景也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家長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的歡迎,從這些家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孩子學習的用心,小學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六年級二班的李傲同學,經過在班主任那里了解,他在班里面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他很聽老師的話,不打架,對于學校或者班級的活動都會積極的參加,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也會按時完成。經了解他的媽媽也是我們實驗小學的老師,他的爸爸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當我們到達他家時,他的父母都在家,也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但是由于平時都是媽媽在管孩子的學習,所以在家訪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你媽媽在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得出這是一位很用心的家長。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問到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從李傲的媽媽回答中我發現他們在孩子身上很用心,但是孩子正處于叛逆期,大于家長的話又是當作耳邊風,這一點讓他們很無奈,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在意,他們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快快樂樂的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壓迫著學習。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可以放寬孩子的成績的,一旦孩子的成績有所下家他們就開始采取措施,跟任課老師交流也好,自己給孩子買習題做也罷,目的就是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其實我覺得這位家長可能也是老師的原因,她懂得該何時給自己的孩子施壓,而不是一直讓他處于壓力當中。雖然這位學生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我覺得像她的媽媽這樣給他時間讓他成長,自己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教育方法,或許以后他會超越很多人,但是前提是他足夠努力,他可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一年級四班的武禹軒同學,他是我現在帶的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小班長,不僅學習成績非常棒,而且非常的聽話懂事,作業情況都完成的很好,他可以算的上是班里全優的學生。其實我也很好奇什么樣的家庭才可以培養出這么一個小小年紀就很“人才”的孩子。上個星期日在孔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去到了他家。
經過跟他的家長的談話,我才知道孩子為什么可以學習這么好。不得不承認他是很聰明的一個孩子,但是更多得要歸功于他媽媽的管教。他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完作業以后在寫媽媽給布置的作業。他的媽媽給他買了很多課外書:口算題卡、應用題、復習試卷、閱讀題以及與寫作有關的書。可能看上去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點多,但是從談話中我們知道家長給它分配的很合理,并且他做過的試題,他的媽媽都會給他批改。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很用心,但是孩子有時候也會覺得家長給布置的作業有點多,但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家長非常的負責任。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這次家訪我詳細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并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通過家訪活動,我不僅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了學生,而且也深深地體會到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重視,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不僅加強了師生感情,對以后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家訪工作看似麻煩,煩瑣,工作量大,耗費時間,但是這種方法是其他教育觀察法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