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一
當中秋節到來的時候,吃月餅、賞月已經成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但,我想在里賞月那肯定別有通常韻味吧!
中秋節大家還去了姥姥家。
在姥姥家時,大家玩了不少東西呢:
撈水草給鴨子吃時,我還想撈點魚,等喂好鴨子了將來,我拿起網想撈魚,結果撈了n多次都沒撈到魚,水草倒撈了好多根。無法,只能再扔回河里了。
過了一會兒,月亮露出了小半邊臉,仿佛小船倒扣在上,又仿佛一盞電燈,把可怕的夜空照得色彩繽紛。接著,月亮的肩上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地,慢慢地爬了出來。最后,它用盡全身力氣,終于跳出了。剎那間,似大玉盤的月亮灑下了皎潔的月光,頓時,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層柔和的薄紗,而藍色的夜空此時變得一片淺藍,好淺好淺。啊!此時,我真感覺這個世界好安靜、好柔美!
當我對這個月亮贊嘆不已的時候,一朵烏云又一次遮住了月亮。于是,那美好的所有又暗了下來。然而,月亮卻不甘示弱,仍然放射著光亮,給烏云鑲上了一道亮光。一陣風吹來,烏云只好飄到一邊去了,銀光又照亮了整個。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二
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九日,我們苦苦地等待了六天,終于盼到了二十九日下午17時,放假啰!
第二天,九月三十日,便是中秋節了。
也許,我這個人有“節日亢奮病”,每逢節假日,我總會因激動而早早地醒來,當然,這個中秋節也不例外,我同樣早早地從床上爬了起來。等媽媽也起來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催她,好讓我們早點兒去奶奶家。等媽媽忙完后,我們終于出發了。
盡管這條路我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一路上,我還是一直不停的問媽媽還有多久到奶奶家,因為我實在是太激動了。
中秋節有個吃藕的習俗,于是奶奶決定與爸爸合作一道我向往已久的藕盒。首先,爸爸先腌制肉餡,這里面要放小蔥、鹽、料酒等幾味調料,然后就是近乎瘋狂的攪拌,只有攪到感到有筋道了,才算完成。下一步,便開始有技術含量了,這一步切刮好藕皮的藕,是我們這些沒有做菜基礎的菜鳥無法完成的了。你需要先切一刀,當然,不能切斷,否則就不好夾肉了;然后再那一刀的后面再切一刀,這一刀要切斷,否則同樣無法亨調,這樣,兩個薄片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塊整片。專業術語稱這種刀法為連刀。再下一步,便是簡單的包餡兒與蘸粉。盡管這一步是由我這個馬大哈承包的,可是這次,我卻完成的一絲不茍,一點兒毛病也沒給老媽挑到。最后一步了,我這個小饞貓可高興了,因為馬上就能吃到藕夾了。這一步是炸。只見奶奶熟練地把藕夾裹上一層面糊,然后再把他們一一投入鍋中,只聽見“嘶啦”一聲,鍋里立馬涌起了群群小泡泡。過了大約五分鐘吧,藕盒大功告成了。那黃燦燦、熱騰騰、香噴噴的藕盒牽動著我的心,正要伸手去拿,卻被媽媽攔住了:“先拍照留念!”媽媽說。聽了這話后,我只能沮喪地推到了一邊兒。等媽媽拍好照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從盤子里拿走了一個藕盒。啊,藕盒又嫩又鮮,觸動著我的味蕾。
那,真是一個充滿美味、令人記憶猶新的中秋節!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三
一生中總有一些朋友難以忘記,一生中總有一些日子最珍惜。從春到冬,由陌生到熟悉,雖然不能時時相聚,卻總在特別的日子深深想起。——是中秋節。
在中秋節的晚上,一定要賞月,因為那時的月亮是最圓的,表示:“團圓”的意思。我最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有許多月餅,甜甜的可好吃了!每年都有不同的花式月餅。晚上吃過飯之后,我就飛快地沖向窗戶邊看圓圓的月亮,隨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弟弟都來到了窗邊。我們一家人在月亮下賞月吃月餅,還一起說知心話。爸爸說:“你們看!月亮上好像站著仙女和玉兔。”對呀!我在自己心里想:我們家雖然團圓了,但一些山村里的窮孩子和家人團圓嗎?可能團圓,也可能自己獨自一人過中秋節。想到這里,我覺得有些山村里的孩子很可憐,沒有父母在身邊,卻要看著別人一家團圓。我下定決心,要是學校再向山村小學獻愛心,我一定當第一個。
哦!已經十點多鐘了,沒辦法,該睡覺了。我做了一個甜美的夢……
今天是中秋佳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
我們和姑姑一家都到爺爺家過節,姑姑帶來了各種口味的月餅,有豆沙味、芝麻味、牛肉味……我選了一塊五仁味的,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脆,美味極了!
這時,從廚房里飄來撲鼻的香氣,原來“魔術師”奶奶做了一大桌子豐盛的菜肴,我們品嘗著美味的食物,互道祝福問候,別提多開心了!
一家人都不禁為我鼓起掌來。
這個節日過得美滋滋的,大家沉浸在中秋之夜的歡樂氛圍中。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終于到了我們又可以在一起吃月餅、賞月啦!我們全家人高高興興地歡度節日。
瞧,桌子上已經擺滿了許多好吃的,有香甜的月餅,有各種新鮮的水果,還有美味的烤雞真是太誘人啦!
我們在門口等著盼著那月餅似的月亮慢慢的升了起來,他好像對我們笑著,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抬頭仰望天空,看著那圓圓的月亮。它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白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照亮了世界萬物,照亮了我們全家人的笑臉。看著中秋節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很多美麗的傳說:嫦娥偷吃了山藥,我想起就想笑。
這個中秋的夜晚,我們一家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真開心!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歡度節日。你瞧,茶幾上已經擺滿了好吃的:香味撲鼻的月餅;有各種新鮮的水果;還有美味的烤雞等等,真誘人啊!
爺爺笑呵呵的說:“我們快吃吧。”我心想,就這么吃多沒意思。哎,有了,我大聲喊:“聽我呦,我有一個想法:每個人只有說出一句關于月亮的古詩詞,才能吃這些好吃的。”爺爺一聽,樂急了,說:“”猴子撈月亮。”“錯,這是一個故事的名字,不是古詩詞。”奶奶笑意地說:“月亮像一塊餅。”這也不是古詩詞。媽媽搖頭晃腦地說:“十五的月亮。”錯,這是歌名,輪到爸爸了。他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突然,我發現爸爸正在拿著手機查找著我說:“爸爸你賴皮,這個不算。”我要大顯身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像小金魚吐泡泡一樣的說著。
“嘩——”我一邊跳一邊拍手叫好。我吃了一塊兒月餅,看著他們流口水的樣子,我就給他們一人放了一塊兒月餅。爺爺夸我是個既有知識又得禮貌的孩子。
在歡樂的笑聲中,我們一家人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節。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五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盼了兩個月的哥哥終于要回來啦!
自從你去打工后,我都在想你。我也希望能和別人的妹妹一樣,可以和哥哥一起玩,一起打游戲,一起嬉戲打鬧。不過,今天你就要回來了,我想想就很激動和興奮。
話說起來,從深圳回梁化可真夠遠的,哥哥居然回三至四個小時。呃……應該是哥哥不熟悉路程吧,畢竟姑媽從香港到這兒也只需要四小時,更別說距離比香港近的深圳了。小聲的說一句,我到現在都懷疑哥哥是個路癡。
我呆住了,零食掉在了地上,可我并不在乎。淚水想泉水般的涌上眼眶,“哥!”我激動地喊到,熱淚是激動的,也是幸福的。我仔細地看了看哥哥,長高了點,也瘦了點,黑眼圈又多了一圈。
晚上,今年的月亮格外圓。月光灑向平地,淡黃淡黃的,給大地穿上了薄薄的輕紗。一瞬間月亮給烏云給遮住了,好似一個害羞的孩子,卻悄悄地又探出頭來,難道是月亮上的美麗嫦娥姐姐用衣袖輕輕的遮擋著臉嗎?清風輕撫著我的臉頰,蟬有節奏地唱著知了歌,中秋節的孩子那快樂的歡笑聲使我沉迷其中。讓我有種“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感覺”。
我回到屋里,哥哥正在工作。電腦的鍵盤被他敲的“噠噠”作響。我讓哥哥出了一起賞月。過了一會兒,要吃月餅了,我得走嘍,不然就要錯過吃月餅的大好時機啦,拜拜!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六
千百年來,中秋佳節對中國人來說,無論是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內外,中秋月明之時是“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的思鄉之時,也是人月兩團圓的日子。
兒時,剛會背“床前明月光”的年紀,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月亮為何物,天真地以為月亮上住著嫦娥和玉兔。于是到了中秋假期,我回了老家,便嚷嚷著要買一只兔子,和玉兔交朋友。小時候的月亮那么皎潔,那月光直直地灑下,絲毫不吝嗇地鋪在地上、桌上、椅子上……我以為是嫦娥仙子一不小心,把手里的月光潑灑了滿人間。
我坐在院子的椅子上,涼風習習,秋風拂面。手里端著一碗熱騰騰的湯圓,旁邊的小幾上擺著圓圓的月餅。身邊是家人親戚,他們在嘰嘰喳喳地聊天。他們說的方言我不是很能聽懂,聽了一會覺得索然無味,于是轉眼看向天空。那可真是一派“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的景象,天上只有幾顆星星在發光,天空澄澈,萬里無云。那一方圓圓的月亮于是就完全現了出來。
月光和陽光不一樣,月光像泉水那樣清澈。據說月亮上還有吳剛在砍桂花樹,我翕動鼻翼,好像真有一束幽幽的桂花香飄蕩。手中盛著湯圓的碗上飄著幾朵桂花。這是從月亮上的桂花樹上跌落下來的,我想。我舀了一顆湯圓,芝麻餡帶著甜絲絲的桂花味在嘴里爆開。月亮是桂花味的。
到了后來,我上了小學,回老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只得在深圳過中秋。
深圳沒有院子,于是我便坐在陽臺上。幾片云像開玩笑似的遮住了月亮,朦朧的月光無法穿透那厚重的云層。月亮沒法子,只能探出頭來,向外張望。那一抹蒼涼的月亮散發出的月光更是微乎其微,連星星都好似貪玩一般逃竄了。和小時候的月亮不一樣了,我想。有些失望的我想“化悲憤為食欲”,于是拿了塊月餅,又從廚房里盛了一碗桂花湯圓,坐了回去。
我端著瓷碗拿著月餅,咬了幾口,又喝了幾口飄著桂花的湯圓甜湯,卻覺得仿佛有些不對。我低下頭嗅了嗅,好像有什么東西悄無聲息地溜走了。我望向天空,月亮上的吳剛還在砍桂花樹嗎?他今年一定偷懶了吧?末了,我還是未能一睹月亮的芳容,心中不免遺憾。
我多想,多想再看看那故鄉的月圓啊。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七
秋天是的美,秋風微微的吹佛著,發出細小的聲音,像小姑娘彈著琴為演奏優美的樂曲。
秋天,樹上的葉子黃了,黃黃的葉子像小鳥在樹上休息;葉子落在空中像飛鳥,葉子稀疏落在像睡覺;成片成片落在的,給大地重新穿上金黃色的新裝。
松柏就不了,它那樣的蒼翠、挺拔,披著綠綠的紗衣,像給站崗放哨。而有松柏,葉子青青的,給幻覺,好象仍處在朦朧的春天的景物之中。
秋天,田里的稻谷黃澄澄的,像片金色的海洋。天空是藍藍的,像無邊無際的大海。正是農民伯伯盼望好久的日子,是農民伯伯豐收的日子,農民伯伯肯定會鐮刀來收割稻谷。喜悅的心情,真是用語言來形容了。,果子也成熟了,果子,心里、嘴里肯定會饞,口水流。
秋天,花兒都榭了,各樣的菊花還開得美麗。給秋天增添了色彩。
啊!秋天美麗呀,秋天不美麗的花園,一曲優美的音樂。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八
中秋節是我國第二大傳統節日,也叫仲秋節、團圓節等。
小時候我覺得中秋節只是拜拜月亮、吃吃月餅而已。現在才發現,原來過中秋節是多么有趣的事情,這趣味很多還來自于自己的傻氣。
“那……那是什么呀?”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回答我說:“這是秘密。”
每次想起小時候發生在中秋節的這些傻事,我都會禁不住笑出聲來。那時候無憂無慮的,一切的記憶都是那么美好!
記憶中的中秋節篇九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到今天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這首詩中,唐代詩人皮日休借撿桂花一事,寫出了中秋佳節賞月之事。
盼著,盼著,中秋月圓之夜終于到來了。大家一家在蠡湖邊上,等待著月亮的出現。
日漸地,高樓背后,一輪明月緩緩升上夜空,像塊玉盤。夜空的另一邊,明亮的啟明星與月亮遙相輝映,但在對比之下,更看上去月光明亮,潔白。過了一會兒,月亮升上了夜空,月亮白亮亮的,灑在地上,銀毯似的,加上湖面上倒映的月光,襯得世間宛如仙氣通常充滿詩情畫意。大家在這仙氣中漫步,心曠神怡。
……
古詩對完了,我還意猶未盡,便說起了月餅的起源:
“蘇軾曾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這句中的‘小餅’就是月餅。在唐高祖時,大將軍李靖在中秋節凱旋,吐蕃人獻祝捷,高祖拿著餅,說:‘應將胡餅邀蟾蜍。’然后就分給王公大臣們吃了,這餅后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大家吃的月餅了。
月光之下,笑聲不斷,湖風徐來,明月相伴,大家家度過了一個有趣而又難忘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