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秋吃月餅實用篇一
在星期五的時候,我叫媽媽打電話給爸爸,叫他給我帶月餅。
爸爸回家后,給我帶來了五顏六色的月餅回來。有葡萄,火腿……什么都有。而我卻不喜歡。因為都太難吃了。又咸又甜,太惡心了。其中,我吃了一口火腿味的,太難吃了。我吃一口就吐了。我就問我的爸爸要豆沙餡的,我爸爸不給,星期六晚上,他帶我來超市買東西。
爸爸邊買東西邊講,說它小時候很窮,中秋節吃月餅只吃兩塊,把兩塊切成八分。小孩吃三個,大人吃兩個。里面是白糖餡的,還給綠顏色的東西。他還說,爺爺藏了一個,一天都不吃,最后,放都爛了都舍不得扔。
我吃著香甜的月餅賞月,覺得月餅格外香甜。
中秋吃月餅實用篇二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是個美好的日子,更是個吃月餅的日子。這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學校做了一次月餅。
第二節課還沒開始,同學們已經準備好了語文書等待語文老師的到來。沒想到沒等到語文老師,卻等到了一個陌生的老師。同學們都很好奇這節課要干什么。
上課鈴打響了。電視上顯示著幾個大大的字:怎樣做月餅。老師發給了同學們一人一張紙,上面寫著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神話故事和怎樣做月餅的相關知識。老師講了怎樣做月餅和一些中秋節的故事后就帶我們去了活動教室。
到了活動教室,一些都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我們只要動手做就行了。一個小組一個桌子,桌子上有盆、面粉、餡料、模具等各種材料。第一步是和面。盆里,和面要的材料已經配好只等我們和了。
只有一雙筷子,一人和一下,把面和的像一盆散沙,只能強行把他們揉在一起。接下來,要把面團平均分成12份。這可是最難的了。這面團像是淘氣的孩子,揉著揉著就散架了,幸好后來一個老師前來幫忙,我們才得以完成這一步。然后,就是把每份都揉成團了。這很簡單,揉完之后,我小心翼翼地捏起他們,好像使勁一點就會碎掉。再就是把它們一個個摁扁,放餡,捏緊,團成團,放到模具里,壓扁,摁出來,一個個可愛的月餅就做好了!
這次自己動手做月餅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還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中秋吃月餅實用篇三
期盼中伴著愉快,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形成過程,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包括中秋節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是代代中國人貢獻給世界和未來的文化財富。
__社區工作人員帶著禮品上門慰問各類困難群體,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安樂祥和地度過中秋佳節。
__社區組織居民代表、統戰對象、殘疾人、獨居老人、低保戶以及特困職工等居民開展了中秋節座談會。社區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通過知識競賽等形式讓居民了解如何選購月餅,哪些人不適合吃月餅以及月餅的正確吃法。居民一邊品嘗著月餅一邊和社區工作人員真誠的交流,居民們表示人與人之間要友好快樂地相處,為社區建設獻計獻策,體現了濃濃的和諧氛圍和中國情。
通過此次座談會居民不僅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還感受到中秋節時人們盼望團圓、思念親人的情感。